高届高级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复习资料单元评估检测三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90045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届高级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复习资料单元评估检测三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届高级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复习资料单元评估检测三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届高级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复习资料单元评估检测三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届高级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复习资料单元评估检测三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届高级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复习资料单元评估检测三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届高级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复习资料单元评估检测三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届高级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复习资料单元评估检测三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届高级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复习资料单元评估检测三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届高级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复习资料单元评估检测三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届高级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复习资料单元评估检测三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届高级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复习资料单元评估检测三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届高级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复习资料单元评估检测三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届高级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复习资料单元评估检测三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届高级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复习资料单元评估检测三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届高级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复习资料单元评估检测三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届高级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复习资料单元评估检测三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届高级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复习资料单元评估检测三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届高级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复习资料单元评估检测三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届高级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复习资料单元评估检测三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届高级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复习资料单元评估检测三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届高级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复习资料单元评估检测三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docx

《高届高级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复习资料单元评估检测三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届高级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复习资料单元评估检测三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届高级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复习资料单元评估检测三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docx

高届高级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复习资料单元评估检测三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单元评估检测(三)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时间:

90分钟 分值:

100分)

测控导航表

知识点

题号

1.酶的本质、特性及相关实验

1,2,3,4,5,6,26

2.ATP的结构、功能和利用

7,8

3.细胞呼吸的过程、影响因素及应用

9,10,11,12,13,14,15

4.光合作用的过程、影响因素及应用

16,20,23,28

5.综合考查

17,18,19,21,22,24,

25,27,29,30,31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低温能改变酶的活性和结构

B.酶的合成不一定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C.脂肪酶变性失活后加双缩脲试剂呈紫色

D.叶绿体基质中不存在ATP合成酶

解析:

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但没有破坏酶的空间结构;有些酶的合成不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如RNA;脂肪酶变性失活只是改变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仍有肽键,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ATP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合成,叶绿体基质中发生的暗反应只消耗ATP,而不合成ATP。

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酶具有催化作用并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B.酶适宜在最适温度下长期保存以保持其最高活性

C.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主要由酶的高效性决定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解析:

大部分酶是蛋白质,能和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少数酶是RNA,不能和双缩脲试剂反应;酶应该保存在低温下;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主要由酶的专一性决定。

3.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打孔器获取新鲜的厚度为5mm的三片土豆,进行了下表实验。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实验步骤

土豆片A

土豆片B

土豆片C

①处理

静置

煮熟后冷却

冰冻

②滴加质量

分数3%H2O2

1滴

1滴

1滴

③观察实

验现象

产生大

量气泡

几乎不产

生气泡

产生少

量气泡

A.土豆片的厚度大小是该实验的自变量

B.新鲜土豆组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C.高温和低温都能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

D.定性实验无法确定过氧化氢酶的最适温度

解析:

土豆片的厚度都是5mm,为无关变量,自变量是温度;由三组实验说明,新鲜土豆组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实验A与B、C比较说明,高温和低温都能使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定性实验是为了判断某种因素是否存在,定性实验无法确定过氧化氢酶的最适温度。

4.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

如图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

叙述错误的是( C )

A.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

B.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

C.T2后B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降低导致的

D.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值增大

解析:

加入酶C后A浓度降低,B浓度升高,说明在酶C的催化下A能生成B,酶催化作用的实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随着反应的进行,底物A浓度由大变小,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图示反应在最适温度下进行,降低反应温度,反应速率将减慢,反应时间将延长,T2值增大。

5.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甲、乙、丙三个实验组,各组温度条件不同,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结果如图。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C )

A.在t时刻之后,甲组曲线不再上升,是由于受到酶数量的限制

B.在t时刻降低丙组温度,将使丙组酶的活性提高,曲线上升

C.若甲组温度小于乙组温度,则酶的最适温度不可能大于乙组温度

D.若甲组温度大于乙组温度,则酶的最适温度不可能大于甲组温度

解析:

t时刻后,甲组曲线不再上升,是由于底物完全分解;据图分析丙曲线的产物浓度较低,说明丙组在t时刻之前,酶已失活,t时刻后降低丙组温度,酶的活性不能提高;若甲组温度小于乙组温度,说明乙组温度高于最适温度;若甲组温度大于乙组温度,说明甲组温度更接近最适温度,且最适温度可能大于或小于甲组温度。

6.某生物兴趣小组研究甲、乙、丙三种微生物体内同一种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时,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如下曲线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效率最高的是微生物甲中的酶

B.在30℃条件下竞争能力最强的一定是微生物丙

C.对温度适应范围最广的最可能是微生物乙中的酶

D.若将温度改为pH,则所得实验结果曲线与图示结果相同

解析:

由图中曲线可知,不同温度范围内,三种微生物中酶的活性都不一样,在25℃左右时,甲的反应速率最快,在30℃左右时,乙的反应速率最快,在40~45℃范围,丙的反应速率最快;30℃左右时,乙的底物剩余量最少,酶活性最大,而甲、丙的底物剩余量都较大,酶的活性较小,说明该条件下,竞争力最强的是微生物乙中的酶;由图可知,三种微生物中乙中的酶适应的温度范围是最广的;因不知这些微生物适宜的pH范围,故将实验温度改为pH,无法确定实验结果。

7.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ATP的合成一般与放能反应相联系

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

C.细胞内各种吸能反应一般需要消耗ATP

D.ATP是由三个磷酸基团和一个腺嘌呤构成的

解析:

ATP的合成一般与放能反应相联系;ATP的形成途径是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因此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细胞内各种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ATP是由三个磷酸基团和一个腺苷构成。

8.下列有关ATP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成葡萄糖需要消耗ATP

B.若ATP的高能磷酸键全部水解,其生成物可以成为DNA复制的原料

C.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都能形成ATP

D.人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但也能合成ATP

解析:

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成葡萄糖属于酶促反应,不需要消耗ATP;若ATP的高能磷酸键全部水解,其生成物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单位之一,可以成为转录的原料;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少量的ATP,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是暗反应阶段,会消耗ATP;人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但能通过无氧呼吸合成ATP。

9.细胞呼吸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细胞呼吸的底物一定是糖类

B.人体细胞呼吸的产物一定有CO2

C.细胞无论进行何种呼吸方式都产生ATP并释放热能

D.恒温动物细胞离体培养后,呼吸强度不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

解析:

细胞呼吸的底物还可能是脂肪等其他有机物;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没有CO2;细胞无论进行何种呼吸方式都产生ATP并释放热能;恒温动物细胞若进行离体培养,呼吸强度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

10.酵母菌的细胞呼吸途径如图所示。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过程①和②在酵母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B.有氧条件下,过程③中既有[H]的产生又有[H]的消耗

C.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ATP的合成

D.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可以检测过程②、③中的CO2产生情况

解析:

过程①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场所在细胞质基质,过程②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在细胞质基质;有氧条件下,过程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第二阶段有[H]的产生,第三阶段有[H]的消耗;无氧条件下,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产生能量,合成ATP,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合成ATP;②③过程都能产生CO2,相同时间产生的CO2量不同,因此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可以检测过程②、③中的CO2产生情况。

11.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分生组织细胞的呼吸速率通常比成熟组织细胞的小

B.若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说明细胞已停止无氧呼吸

C.适当降低氧浓度可降低果实的有氧呼吸进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D.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时,吸收O2与释放CO2的物质的量不同

解析:

分生组织细胞进行旺盛的分裂,呼吸速率通常比成熟组织细胞的大;若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可能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适当降低氧浓度可降低果实的有氧呼吸进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时,吸收O2与释放CO2的物质的量相同。

12.将酵母菌处理获得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用超声波将线粒体破碎,线粒体内膜可自然形成小膜泡,将各结构或物质进行纯化处理。

含有下列结构(或物质)的四支试管在适宜温度下不能产生CO2的是( B )

A.葡萄糖+细胞质基质

B.丙酮酸+小膜泡

C.丙酮酸+细胞质基质

D.丙酮酸+线粒体基质

解析:

酵母菌在细胞质基质中可以利用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A错误;小膜泡是由线粒体内膜形成的,故可以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水,但是不能直接利用丙酮酸产生CO2,B正确;酵母菌在细胞质基质中可以利用丙酮酸进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CO2,C错误;酵母菌可以利用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CO2,D错误。

13.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呼吸(呼吸底物为葡萄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有氧条件下,肌肉细胞吸收与释放的气体量相等

B.成熟的红细胞主要是通过有氧呼吸来产生ATP

C.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神经元产生CO2的场所相同

D.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会破坏内环境的pH

解析:

有氧条件下,肌肉细胞消耗的氧气量等于产生的CO2量;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因此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神经元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产生CO2;正常情况下,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通过血浆中缓冲物质的缓冲作用,pH会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14.如图为研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排尽注射器中的空气,吸取经煮沸冷却的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在最适温度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

A.该实验装置用于研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B.装置中的气体是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

C.烧杯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

D.若升高水温注射器中气体产生速率加快

解析:

根据题目信息“排尽注射器中的空气,吸取经煮沸冷却的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判断该实验装置是用于研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装置中产生的气体是无氧呼吸产生的CO2,其产生场所为细胞质基质;烧杯中加水的目的是维持实验温度;实验设置的是最适温度,若升高水温注射器中气体产生速率减慢。

15.提倡有氧运动的原因之一是避免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

下图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c~d段肌肉细胞中的肌糖原将被大量消耗

B.运动强度大于c后,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将大于O2消耗量

C.有氧呼吸过程中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

D.若运动强度超过c,人体获得能量的途径仍以有氧呼吸为主

解析:

c~d段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血液中乳酸的含量快速增加,说明此时肌肉细胞无氧呼吸加强,则肌肉细胞中的能源物质肌糖原会被大量消耗;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二氧化碳,在进行有氧呼吸时,消耗的氧气量等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故运动强度大于c后,肌肉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等于消耗的氧气量;运动强度大于c时,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仍主要由有氧呼吸提供。

16.研究发现小球藻细胞内含有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蓝藻细胞内含有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和藻蓝素,两者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光合色素都分布在膜结构上

B.光合作用都能产生氧气

C.控制色素合成的基因都位于叶绿体中

D.色素的差异可导致二者光合效率不同

解析:

蓝藻是原核生物无叶绿体,控制光合色素合成的基因不可能位于叶绿体上。

17.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适宜条件下,水稻幼苗叶肉细胞中O2浓度:

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B.一定条件下乳酸菌细胞呼吸产生的NADPH可来自水和有机物

C.水稻幼苗在成长的过程中,叶肉细胞中产生ATP最多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D.同一细胞中同时存在催化丙酮酸生成乳酸或酒精的酶

解析:

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该过程不消耗水,另外,呼吸作用产生的是NADH;水稻幼苗在成长的过程中,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中产生ATP最多,场所为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同一细胞中不可能同时存在催化丙酮酸产生乳酸或酒精的酶。

18.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产物可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提供原料

B.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产物可为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提供原料

C.两者产生气体的阶段都有水参与

D.两者产生气体的阶段都与生物膜有关

解析:

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产物——氧气可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提供原料,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产物——水可为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提供原料,光解后产生[H]和氧气;光合作用水光解后产生氧气,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水参与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光合作用水光解后产生氧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与生物膜无关。

19.如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CH2O)+O2

CO2+H2O+能量

A.过程①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

B.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

C.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H2O

D.过程②中产生NADPH用于C3的还原

解析:

过程①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①产生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散失,一部分储存在ATP中;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CO2;过程②中产生NADPH用于C3的还原。

20.将甲、乙两株同样的植物放在两个密闭的装置中,甲给予光照,乙遮光处理,其他条件相同。

下列关于这两株植物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给予光照的装置中O2含量将持续增加

B.遮光处理的植株有机物的含量将减少

C.如果乙植株突然给予光照,叶绿体内C3含量将增加

D.甲、乙植株的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相同

解析:

密闭的装置甲给予光照,其内的甲植物能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当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时,装置中O2含量将持续增加;密闭的装置乙给予遮光处理,其内的乙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因此有机物含量将减少;如果对遮光处理的乙植株突然给予光照,由于光反应能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导致C3还原过程加快,所以叶绿体内C3含量将减少;给予光照的装置甲,由于其内甲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此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遮光处理的装置乙,由于其内的乙植株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21.[H]在生物的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绿色植物细胞中的[H]均来自其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光解

B.有氧呼吸过程产生的[H]与氧气结合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C.无氧呼吸过程产生的[H]可将丙酮酸还原成其他产物

D.植物光反应过程产生的[H]可将三碳化合物还原成糖类

解析:

绿色植物细胞中的[H],既可以来自细胞呼吸,也可以来自其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光解;有氧呼吸第一、第二阶段产生的[H],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与氧气结合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无氧呼吸过程产生的[H]可将丙酮酸还原成其他产物,如乳酸;植物光反应过程产生的[H],在暗反应阶段可将三碳化合物还原成糖类。

22.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定不同光照条件下放有某双子叶植物叶片的密闭装置中CO2的变化量,结果如下表。

分析表中数据,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是( C )

光照强度(klx)

1

2

3

5

7

8

10

CO2变化量

[mg/(100cm2·h)]

+2

0

-2

-6

-10

-12

-12

A.光照强度为1klx时,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少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B.光照强度为2klx时,该植物的光合速率不为零

C.光照强度由5klx增强到7klx时,叶肉细胞中C3化合物合成速率增大;而由7klx增强到8klx时,叶肉细胞中C3化合物合成速率减小

D.光照强度为9klx时,叶绿体色素含量是限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内因之一

解析:

表格中测得的CO2变化量可表示净光合速率,只要有光照,植物就进行光合作用,光照强度为1klx时,容器内CO2增多是因为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光照强度为2klx时,CO2变化量为0,说明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故该植物的光合速率不为零;光照强度由5klx增强到7klx时,CO2的吸收量增加,因此叶肉细胞中C3化合物合成速率增大;而由7klx增强到8klx时,CO2的吸收量增加,叶肉细胞中C3化合物合成速率也增大;光照强度由8klx增强到10klx时,CO2变化量不变,说明此时光合作用达到饱和状态,限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内因有色素的含量、酶的数量等,外因主要是二氧化碳浓度。

23.为了测量某植物的光合速率,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给植物一定强度的光照,植物的初始质量为M,光照12h后质量为M+X,再黑暗处理12h后,其质量为M+Y。

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定的X和Y如表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温度/℃

15

20

25

30

35

X/g

1.0

2.4

3.2

4.8

4.0

Y/g

0.4

1.6

2.1

3.2

2.0

A.该植物的总光合速率可表示为(2X-Y)/12

B.适当延长光照和黑暗处理时间可减小实验误差

C.该植物置于30℃的光照环境下比较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D.在15~35℃的温度范围内,细胞呼吸速率先上升后下降

解析:

在光照下,植物进行12h光合作用后质量增加X,则X为净光合作用量。

再黑暗处理12h后,呼吸作用消耗量为X-Y。

总光合作用量=净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消耗量=X+(X-Y)=(2X-Y),故总光合速率可表示为(2X-Y)/12;测量时出现误差不可避免,如果实验时间过短就测量,取平均值后,均摊在每小时内的误差就较大,如果适当延长时间,取平均值后,均摊在每小时内的误差就减小,更接近实际值;在光照条件下,该植物在30℃下净光合速率最大,最有利于有机物积累;在15~35℃的温度范围内,12h呼吸作用消耗量(X-Y)依次是0.6、0.8、1.1、1.6、2.0,由此可知,细胞呼吸速率一直在上升。

24.如图所示为生物体部分代谢过程。

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B )

A.过程②需要的酶均存在于线粒体内

B.过程②和④释放的能量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

C.能进行过程③的生物无核膜,属于分解者

D.过程①发生在植物细胞叶绿体的基质中

解析:

过程②为有氧呼吸,需要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过程②和④为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只有小部分贮存在ATP中;过程③为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硝化细菌为原核生物,属于生产者;过程①为光合作用,发生在植物细胞叶绿体中。

25.如图为植物细胞代谢的部分过程简图,①~⑦为相关生理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A.若植物缺Mg,则首先会受到显著影响的是③

B.②的进行与⑤⑥密切相关,与③⑦无直接关系

C.叶肉细胞中③发生在类囊体膜上,④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D.叶肉细胞③中O2的产生量等于⑥中O2的消耗量,则一昼夜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总量不变

解析:

叶肉细胞③中O2的产生量等于⑥中O2的消耗量,则叶肉细胞的净光合量为0。

植物体中不含叶绿体的细胞细胞呼吸也要消耗有机物。

因此,一昼夜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总量会减少。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9分)将某种玉米子粒浸种发芽后研磨匀浆、过滤,得到提取液。

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后,分为3组并分别调整到不同温度,如图所示。

然后在每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玉米子粒提取液,保持各组温度30分钟后,继续进行实验(提取液中还原性物质忽略不计):

(1)若向A、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斐林试剂,水浴加热一段时间,观察该三支试管,其中液体颜色呈砖红色的试管是    ;砖红色较深的试管是 , 

颜色较深的原因是 

 ; 

不变色的试管是    ,不变色的原因是  

        。

 

(2)若向B、D、F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碘液,观察三支试管,发现液体的颜色是蓝色,产生该颜色的原因是         。

 

(3)以上实验的三种处理温度不一定是玉米子粒提取液促使淀粉分解的最适温度。

你怎样设计实验才能确定最适温度?

(只要求写出设计思路)

 

 

 。

 

解析:

本题考查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玉米种子萌发时,要将胚乳中的淀粉转化成小分子可溶性糖类(如麦芽糖),发芽的玉米子粒提取液中含有大量淀粉酶。

(1)A、C、E三支试管中,E试管因温度过高,其中的酶失活不会产生还原糖,A、C试管中的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水解生成还原糖,因此这两支试管有砖红色沉淀,C试管比A试管更接近最适温度,其中的酶活性较高,产生的还原糖较多,即砖红色沉淀更多,颜色更深。

(2)若B、D、F三支试管加入碘液后均出现蓝色,说明三支试管中均有淀粉剩余。

(3)题中实验温度是20℃、40℃、100℃,20℃比40℃时的颜色要浅,说明酶活性的最适温度一定高于20℃,100℃时酶活性已经丧失,所以可以在二者之间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进行实验,实验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等,并以与上述试剂发生颜色反应的程度为指标确定酶的最适温度。

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

(1)A和C C 淀粉酶在40℃时活性相对较高,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生的还原糖多(2分) E 酶失活

(2)剩余的淀粉遇碘变蓝

(3)在20℃和100℃之间每隔一定温度设置一个实验组,其他实验条件保持一致。

以反应液和上述试剂(或碘液或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的程度为指标确定最适温度(2分)

27.(8分)在高等植物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是重要的细胞器,请回答以下问题:

(1)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位于        上。

提取和分离这些色素时,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它主要吸收      光。

 

(2)线粒体中产生[H]的场所是        。

停止光照时,线粒体合成的[H]和ATP   (填“能”或“不能”)用于暗反应。

 

(3)将提取的完整线粒体和叶绿体悬浮液,分别加入盛有等量丙酮酸溶液和NaHCO3溶液的两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给予充足光照,都会产生气泡。

这两种气泡成分    (填“是”或“不是”)一样的。

请从气体产生过程的角度分析原因:

  

 。

 

解析:

(1)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基粒的类囊体薄膜上,提取色素时,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因此在滤纸条的最上端,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2)线粒体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H]、少量的能量和CO2,[H](NADH)用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ATP用于各项生命活动,不包括暗反应。

(3)线粒体加入丙酮酸会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第二阶段会产生气体CO2,从而产生气泡;NaHCO3溶液可为叶绿体提供CO2进行光合作用,其中光反应阶段进行水的光解产生氧气,从而产生气泡,因此两个装置中气泡的成分不同。

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

(1)类囊体薄膜(基粒) 胡萝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