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化学选修5电子题库 专题3专题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90974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化学选修5电子题库 专题3专题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苏教版化学选修5电子题库 专题3专题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苏教版化学选修5电子题库 专题3专题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苏教版化学选修5电子题库 专题3专题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苏教版化学选修5电子题库 专题3专题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苏教版化学选修5电子题库 专题3专题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苏教版化学选修5电子题库 专题3专题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苏教版化学选修5电子题库 专题3专题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苏教版化学选修5电子题库 专题3专题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苏教版化学选修5电子题库 专题3专题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苏教版化学选修5电子题库 专题3专题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苏教版化学选修5电子题库 专题3专题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苏教版化学选修5电子题库 专题3专题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苏教版化学选修5电子题库 专题3专题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苏教版化学选修5电子题库 专题3专题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苏教版化学选修5电子题库 专题3专题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苏教版化学选修5电子题库 专题3专题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苏教版化学选修5电子题库 专题3专题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化学选修5电子题库 专题3专题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x

《苏教版化学选修5电子题库 专题3专题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化学选修5电子题库 专题3专题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化学选修5电子题库 专题3专题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x

苏教版化学选修5电子题库专题3专题综合检测Word版含答案

(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下列操作达不到预期目的的是(  )

①石油分馏时把温度计插入受热的液体中

②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除去乙炔中含有的H2S

③用乙醇和3%的硫酸共热到170℃制取乙烯

④将苯和溴水混合后加入铁粉制取溴苯

⑤将敞口久置的电石与蒸馏水混合制乙炔

A.只有①⑤       B.只有③④⑤

C.只有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

解析:

选D。

石油分馏时应该把温度计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乙炔和H2S都能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不能用于除杂;制取乙烯要用浓硫酸;制取溴苯要用液溴,不能用溴水;敞口久置的电石会与空气中水分反应而失效。

将下列液体分别与溴水充分混合并振荡,静置后上层液体呈现橙色,下层液体是无色的是(  )

A.CCl4B.苯

C.戊烯D.乙醇

解析:

选B。

该液体分别与溴水充分混合并振荡,静置后分层且上层液体呈现橙色,说明该液体不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下层液体是无色说明该液体能从溴水中萃取溴,使水层显示无色,B项符合题意。

下列物质中一定属于同系物的是(  )

④C2H4 ⑤CH2===CH—CH===CH2 ⑥C3H6

A.④和⑧B.①②和③

C.⑤和⑦D.④⑥和⑧

解析:

选A。

④只能是乙烯,与⑧一定互为同系物,A正确;①③和②含有不同的苯环个数,结构不同,不是同系物,B错;⑤和⑦是同一种物质,C错;⑥可能是环烷烃,与④和⑧不一定互为同系物,D错。

下列有关甲苯的实验事实中,能说明侧链对苯环性质有影响的是(  )

A.甲苯与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三硝基甲苯

B.甲苯能使热的KMnO4酸性溶液褪色

C.甲苯燃烧时产生带浓烈黑烟的火焰

D.1mol甲苯最多能与3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解析:

选A。

按题意可知,侧链对苯环的影响,即由于甲基的存在而使苯环上的H活性变大,即A项;B项是苯环对烃基的影响;C项是有机物的通性;D项是苯环的性质。

蒽(

)和菲(

)都是比较简单的稠环芳香烃,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蒽和菲属于同系物

B.蒽和菲属于同分异构体

C.蒽的一氯代物有3种,而菲的一氯代物有4种

D.蒽和菲均可以看成是苯的同系物

解析:

选B。

蒽和菲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应该是同分异构体的关系,A错,B对。

由于这两种分子都含有多个苯环,不是苯的同系物,D错。

分析蒽、菲的对称性,可得:

蒽的一氯代物有3种,而菲的一氯代物有5种。

美国康乃尔大学的魏考克斯(C.Wilcox)所合成的一种有机分子,就像一尊释迦牟尼佛。

因而称为释迦牟尼分子(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

有关该有机物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芳香烃

B.不属于苯的同系物

C.其分子式为C22H12

D.它和C22H14可能为同系物

解析:

选D。

释迦牟尼分子的分子式为C22H12,分子结构中有苯环结构,所以属芳香烃。

同系物的概念是指结构上相似,组成仅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一系列物质的互称,从图中可看出它有4个苯环结构,它不属苯的同系物。

因为同系物分子组成上一定要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所以D选项说法错误。

煤的气化是煤高效、洁净利用的方向之一。

下图为加热某地煤样所得煤气组成及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

由图可知该煤气中(  )

A.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所含的有机物是CH4、CnHm、CO

C.CO的体积分数小于CH4的体积分数

D.氢气的体积分数最大

解析:

选C。

煤气中很显然含有氧元素,选项A错;CO属于无机物,不属于有机物,B也错;由图知,在低温区甲烷的体积分数比H2的体积分数大,D错,只有选项C正确。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曾发生爆炸事故,大量硝基苯泄漏,引起松花江水污染,安全生产和环保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下列关于硝基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硝基苯是一种油状物质,会浮在水面上

B.实验室制硝基苯需要用水浴加热

C.硝基苯中毒是由蒸气吸入或误食引起的,与皮肤接触不会引起中毒

D.硝基苯是由苯酚和硝酸直接反应生成的

解析:

选B。

硝基苯是一种比水重的油状液体,会通过皮肤吸收而引起中毒,实验室用苯与硝酸、硫酸混合酸反应制取,反应温度要控制在55℃左右。

侧链上含3个碳原子的甲苯的同系物共有(  )

A.1种B.3种

C.6种D.8种

解析:

选D。

甲苯的同系物也就是苯的同系物,侧链必须饱和。

含三个碳原子的侧链有三种情况:

一是全为甲基,二是全为丙基,再就是含有一个甲基和一个乙基。

符合以上条件的都是甲苯的同系物。

制取一氯乙烷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

A.乙烷和氯气反应B.乙烯和氯气反应

C.乙烯和氯化氢反应D.乙烯和氢气、氯气反应

解析:

选C。

本题中的B、D项都容易排除。

B项中乙烯和氯气能发生加成反应,产物是1,2二氯乙烷,不选;D项中无论怎样设计方案,都不会是最好的方法,不选。

错选A项,是因为对烷烃发生取代反应的反应机理理解不透彻,只简单地认为乙烷在光照条件下会被氯气中的氯原子取代一个氢原子而生成一氯乙烷和氯化氢,而忽略了乙烷中的6个氢原子逐步被氯原子取代,生成一系列的乙烷的氯代产物和氯化氢,最终得到的是混合物,而不是单一的一氯乙烷。

C项中乙烯和氯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HCl

CH3CH2Cl,得到较纯净的一氯乙烷,故应选C。

乙烯和丙烯按物质的量1∶1聚合成乙丙树脂,该聚合物的结构简式可能写成(  )

解析:

选A。

乙烯和丙烯按物质的量1∶1聚合时,乙烯和丙烯交错排列,得到的聚合物可表示为

可有两种取链节的方法。

含有一个—C≡C—的炔烃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后的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此炔烃可能的结构有(  )

A.1种B.2种

C.3种D.4种

解析:

选B。

本题实质上是要确定原炔烃中—C≡C—的位置。

根据炔烃加成反应的特点可知与氢气加成后的产物中某相邻的两个碳原子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氢原子才可能是原炔烃中—C≡C—的位置。

根据产物的结构特点:

,可知有两处位置符合条件,故选B。

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

A.3甲基3丁烯B.2,4二甲苯

C.2甲基3异丙基戊烷D.2,3二甲基戊烷

解析:

选D。

A项按名称写为

,命名2甲基1丁烯;B项显然错误,应是1,3二甲苯或称为间二甲苯;C项按名称写为

,该物质应称为2,4二甲基3乙基戊烷;D项正确。

加成反应是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双键上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分子的反应,下列过程与加成反应无关的是(  )

A.苯与溴水混合振荡,水层颜色变浅

B.裂化汽油与溴水混合振荡,水层颜色变浅

C.乙烯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取乙醇

D.乙烯与氯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取纯净的一氯乙烷

解析:

选A。

苯不与溴水反应,但可萃取溴水中的溴。

篮烷的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篮烷的分子式为C12H14

B.篮烷分子中存在2个六元环

C.篮烷分子中存在3个五元环

D.篮烷的一氯代物共有5种同分异构体

解析:

选A。

A项,先数清“C”的个数为12个,然后搞清每个“C”上连有几个H原子(只有2个C原子上连有2个H原子,有10个“

”),显然篮烷的分子式为C12H14,所以A项正确;篮烷分子中存在3个六元环,2个五元环,3个四元环,并且其一氯代物有4种(如下图),显然B、C、D三项不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包括5小题,共55分)

(Ⅰ)(9分)某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6。

(1)该烃的分子式为________。

(2)若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则可能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

(2)中的混合物与足量的H2反应后,所得产物共有________种。

(4)上述

(2)中的混合物若与足量HBr反应后,所得产物共有________种。

(Ⅱ)(4分)命名下列有机物:

(1)

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Ⅰ)

(1)由各类烃的通式代入验证,分子式只有C4H8符合。

(2)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说明含有双键,4个C原子的烯烃有3种。

(3)由

(2)加氢后烷烃只有正丁烷与异丁烷。

(4)由

(2)与HBr反应,CH2===CH—CH2—CH3对应产物有

2种;CH3CH===CHCH3对应产物有CH3CH2CHCH3Br1种;

对应产物有

2种。

其中产物中有2种重合,所以共有4种。

(Ⅱ)根据系统命名规则进行命名。

答案:

(Ⅰ)

(1)C4H8

(2)CH2===CH—CH2—CH3 CH3—CH===CH—CH3

(3)2 (4)4

(Ⅱ)

(1)3,4二甲基庚烷 

(2)4甲基2乙基1己烯

(12分)已知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共热时生成CH4的过程可简单表示如下:

CH3COONa+NaOH

CH4↑+Na2CO3

在这个反应中CH3COONa转化为CH4可看作是CH3COONa脱去羧基的结果,故称其为脱羧反应。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834年德国科学家米希尔里希通过蒸馏安息香酸(

)和石灰的混合物得到一种液体,命名为苯。

写出苯甲酸钠(

)与NaOH、生石灰共热生成苯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

来制取

需要的试剂是________,下列物质属于苯的同系物且能被该试剂氧化的是________。

(3)由于苯的含碳量与乙炔相同,人们认为它是一种不饱和烃,写出C6H6的一种含叁键且无支链的链烃的结构简式:

________。

苯不能使溴水褪色,性质类似于烷烃,任写一个苯发生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烷烃中脱去2mol氢原子形成1mol双键要吸热。

但1,3环己二烯(

)脱去2mol氢原子变成苯却要放热,可推断苯比1,3环己二烯________(填“稳定”或“不稳定”)。

(5)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物质的同分异构体:

________。

①分子式为C8H10 ②有2个支链

③在一定条件下,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结构

解析:

(1)脱羧反应原理如下:

R—COONa+NaO—H

R—H+Na2CO3,结果是羧酸盐变成比它少1个碳原子的烃,所以苯甲酸钠和NaOH、生石灰共热时—COONa和NaO—结合生成Na2CO3,

和—H结合生成

(2)制取

可用KMnO4酸性溶液来氧化

;苯的同系物中只含一个苯环且侧链为烷烃基;苯的同系物若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则必须满足与苯环相连的碳原子上含有氢原子。

(3)与苯互为同分异构体,含有叁键且无支链的链烃为HC≡C—C≡C—CH2—CH3(答案不惟一);苯环上的氢易被取代,如被溴或硝基取代。

(4)由

生成

,需要放热,可知

自身能量高,不稳定。

(5)符合C8H10的苯的同系物,若该结构有2个支链,则该物质只能为二甲苯,又因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结构,则该二甲苯为对二甲苯。

答案:

(1)

+NaOH

+Na2CO3

(2)KMnO4酸性溶液 d

(3)HC≡C—C≡C—CH2—CH3

+Br2

+HBr(以上答案合理即可)

(4)稳定

(5)

(8分)煤粉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强热,除主要得到焦炭外,还能得到下表所列的物质:

序号

1

2

3

4

5

6

名称

甲烷

一氧化碳

乙烯

甲苯

氨水

(1)表中所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能因发生反应而使溴水褪色的是________(填序号)。

(3)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物可用作制造食品包装袋的是________(填序号),该物质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苯的一氯取代产物有________种。

解析:

(1)一氧化碳、氨水是无机物。

(2)乙烯和氨水都能与溴水发生反应,从而使溴水褪色。

(4)甲苯有四种不同的氢原子,故其一氯取代物有四种。

答案:

(1)2、6 

(2)3、6 (3)3

 (4)4

(12分)德国化学家凯库勒认为苯分子的结构中,碳碳间以单、双键交替结合而成环状。

为了评价凯库勒的观点,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①按下图所示的装置图连接好各仪器;

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③在A中加入适量的苯和液溴的混合液体,再加入少量铁粉,塞上橡胶塞,打开止水夹K1、K2、K3;

④待烧瓶a中气体收集满后,将导管b的下端插入烧杯里的水中,挤压预先装有水的胶头滴管的胶头,观察实验现象。

试回答:

(1)A中所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证明凯库勒观点错误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烧瓶a的容积为500mL,收集气体时,由于空气未排尽,最终水未充满烧瓶,假设烧瓶中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为37.9,则实验结束时,进入烧瓶中的水的体积为________mL(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以29计算)。

(4)实验前应对A、B、C三个装置的气密性进行逐一检查,则检查装置C气密性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实验为制取溴苯的实验,A中所发生的反应为

,该反应为取代反应。

若苯的结构为凯库勒认为的碳碳单键、双键交替结合的环状结构,那么苯应该与Br2发生加成反应,即

,则反应产物中不会有HBr生成,自然在a中也就不会有“喷泉”现象产生;而该实验有“喷泉”现象,说明苯与Br2发生的不是双键的加成反应,从而证明凯库勒认为的苯环是由碳碳单键、双键交替结合而成的环状结构的观点是错误的。

(2)苯和液溴都易挥发,若不除去对a中的喷泉实验有影响,据“相似相溶”原理选择非极性溶剂四氯化碳除去未反应的苯蒸气和溴蒸气。

(3)烧瓶a的容积为500mL,烧瓶中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为37.9,故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7.9×2=75.8,小于HBr的相对分子质量81,故其中混有空气,据十字交叉法:

7

,即HBr与空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9∶1,故进入烧瓶中水的体积为500mL×

=450mL。

答案:

(1)取代反应 烧瓶a中产生“喷泉”现象

(2)除去未反应的苯蒸气和溴蒸气

(3)450

(4)关闭K2,打开K3,将装置C中b导管插入水中,双手握住烧瓶,若观察到b导管管口有气泡产生,松开手后,b导管中上升一段水柱,则装置C的气密性良好

(10分)烯烃通过臭氧氧化并经锌和水处理得到醛或酮,例如:

1mol某烃A通过臭氧氧化并经锌和水处理后只得到

各1mol。

(1)观察题中给出的方程式可知:

烃分子中每有一个双键,则产物中会有________个羰基(

),产物与烃分子中原子个数相等的元素有________。

(2)A分子中有________个双键,A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

(3)已知

可以简写为

,其中线表示化学键,线的端点、折点或交点表示碳原子,碳原子剩余的化合价用氢原子补足。

写出A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较难,但第

(1)

(2)两小题为考生解决第(3)小题设置了台阶,若利用好这个台阶至少可以获得一定的分数,不至于全军覆没,甚至还有可能解决第(3)小题。

根据题中所给方程式可知,烃分子中有1个双键,氧化产物中就有2个羰基(或理解为增加了2个氧原子),而碳和氢元素的原子个数不变。

由于A的氧化产物中共有4个羰基,不难判断出A分子中含有两个双键;由于产物中有8个C原子和12个H原子,因此A的分子式为C8H12。

将产物中的O原子“去掉”,剩下的半个双键两两相接,就得到A的可能结构。

答案:

(1)2 碳和氢 

(2)2 C8H1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