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语言积累与运用练习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91252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6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语言积累与运用练习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语言积累与运用练习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语言积累与运用练习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语言积累与运用练习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语言积累与运用练习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语言积累与运用练习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语言积累与运用练习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语言积累与运用练习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语言积累与运用练习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语言积累与运用练习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语言积累与运用练习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语言积累与运用练习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语言积累与运用练习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语言积累与运用练习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语言积累与运用练习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语言积累与运用练习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语言积累与运用练习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语言积累与运用练习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语言积累与运用练习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语言积累与运用练习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语言积累与运用练习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docx

《中考语文语言积累与运用练习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语言积累与运用练习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语言积累与运用练习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docx

中考语文语言积累与运用练习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第5讲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一、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选择题)

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C)

A.年5月21日,“丁酉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在湖北随州隆重举行。

B.“诗圣”杜甫的《望岳》共三首,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

C.《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合称“五经”。

D.《威尼斯商人》是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喜剧。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A.“千里共婵娟”里的“婵娟”指月亮。

月亮的别称还有玉兔、嫦娥、金乌和曦和等。

B.“朝服衣冠,窥镜”中的“镜”并非玻璃做成的,我国古代铜镜为多。

李世民说: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上镜”,是指人在影视镜头中的相貌比本人好看。

C.《史记·陈涉世家》中有“足下事皆成”,其中“足下”是对人的敬称,出自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

D.“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句中的“竹”增加了景物层次,清新雅致、安闲淡泊。

竹还有正直、奋进、虚怀等象征意义,竹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B)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英国诗人普希金的诗作,为世界各国人民广为传诵。

他的著名诗作还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B.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代表作有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是郭沫若对蒲松龄及其作品的高度评价。

C.《阿长与〈山海经〉》是《朝花夕拾》中的名篇。

《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小说集。

D.《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其代表作有《羊脂球》《悲惨世界》等,他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海燕》是苏联作家高尔基写的“幻想曲”《海燕之歌》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春天的旋律》。

高尔基作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著有长篇小说《母亲》以及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B.脸谱是京剧的一大特点,可以帮助理解剧情。

简单来说,红脸代表忠勇,黑脸代表猛智,蓝脸、绿脸代表草莽英雄,黄脸、白脸代表凶诈,金脸、银脸代表神秘。

C.《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作者沈从文是现代作家,代表作有《边城》。

这篇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三种歌唱场景。

D.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其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

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辩是非,增强了说服力。

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更使文章辞采缤纷。

5.下列对名著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伊索寓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书中不少内容是影射当时社会现实的。

如《农夫和蛇》的故事就告诫人们,做好事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

B.法布尔的《昆虫记》既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

作者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社会人生。

C.高尔基《童年》中的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

她的爱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

D.《水浒传》中的武松崇尚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他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

6.下列各项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B)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写作该书时,已经双目失明,全身瘫痪,这部书是他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才写成的。

B.作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

小说塑造了李逵、鲁智深、武松、吴用、魏延、林冲等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C.《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破阵子”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这首词的题目。

作者辛弃疾与苏轼都是我国宋代豪放派词人的代表。

D.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我们学过的刘禹锡的《陋室铭》就属于这类文体。

7.下面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D)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都出自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

B.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桑梓”“桃李”“婵娟”“丝竹”“鸿儒”来代指家乡、学生、月亮、音乐和老师。

C.《水浒传》中塑造了许多传奇英雄,像鼓上蚤时迁、小李广杨志、神行太保戴宗等,个个身怀绝技,个性鲜明.

D.“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左右逢源”“舍生取义”“专心致志”等成语都出自孔孟的言论。

8.(·贵港)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B)

A.《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威尼斯商人》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英国的莎士比亚。

B.《陋室铭》《陈涉世家》《桃花源记》《马说》中的“铭”“世家”“记”“说”都表示文体。

C.《童年》是高尔基写的自传体小说,通过叙述“那些铅一般沉重的丑事”,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D.《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在庞大复杂的贾府里,能够左右逢源,处理事务有条不紊,人际交往得体恰当;但在她身上也有见风使舵、阴险狡诈、贪婪自私和居心叵测的一面。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D)

A.《社戏》一文记叙了鲁迅和他儿时的伙伴阿发、双喜等一起钓虾、看戏、偷罗汉豆等有趣的故事。

B.《骆驼祥子》刻画了各色人物形象,如老实健壮的祥子,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而有些心理扭曲的小福子,一步步走向毁灭的虎妞等。

C.《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D.“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此句中的“既望”指农历十六日。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此句中的“花朝节”指农历二月十二日。

10.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A.我国古代实行科举制度,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的全省考试,乡试中举,第一名是“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B.《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的乐府民歌。

C.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D.《繁星》《春水》是冰心受泰戈尔《飞鸟集》影响写成的诗集,其内容大致包括:

对母爱和童真的歌颂,对人生的考虑和感悟三个方面。

11.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D)

A.《墨子》《孟子》《庄子》分别是阐述墨家、儒家、道家思想的著作。

创始人分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战国时期的孟子和庄子。

B.古诗里有很多文化常识,如“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中的“南冠”指“囚犯”,“芳名垂汗青,千载永不灭”中的“汗青”指“史册”,“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中的“桑麻”指“家乡”。

C.孙悟空的第一个师父是菩提老祖。

他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唤如意金箍棒。

孙悟空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太行山下。

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行者。

他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D.“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

”高尔基《童年》中的外祖母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

12.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C)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歌——普希金——俄罗斯诗人

B.《吆喝》——小说——萧乾——作家

C.《雪》——散文诗——鲁迅——文学家

D.《谈读书》——散文——冰心——儿童文学家

13.与下列课文有关内容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赤壁》——《樊川诗集》——杜牧——唐代

B.《杨修之死》——《三国演义》——罗贯中——明代

C.《藤野先生》——散文——鲁迅——现代

D.《威尼斯商人》——戏剧——莎士比亚——英国

1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

A.诗歌偏重于抒情言志,诗歌的情感往往寄托在鲜明独特的意象上,通过意象营造出生动感人的意境。

B.《曹刿论战》《隆中对》分别出自《左传》《三国志》。

这两部书既是史学著作,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深远。

C.古代跟年龄相关的称谓很多。

如“垂髫”指小孩,“花甲”指六十岁的老人;“加冠”指年已十八的成年男子。

D.《雁门太守行》中“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里的“黄金台”,相传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人才。

1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按内容体制分为“赋、比、兴”,按表现手法分为“风、雅、颂”,二者合称“诗经六义”。

B.《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我国古代重要的历史著作《战国策》,这部史书长于议论和叙事,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三大高峰。

唐有大小李杜,宋有豪放派代表“苏辛”,元有四大家。

正如赵翼《论诗》中所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D.为了夺取生辰纲,晁盖等人进行了周密分工,其中阮小二负责卖酒,白胜扮作贩枣子的客商。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岳阳楼记》中的“庆历四年春”的“庆历”是宋仁宗的年号。

B.古人以九为阳,九月初九有两个九,所以叫重阳。

C.“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

D.“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戏曲四行当”是指生、旦、净、丑。

17.下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海底两万里》叙述了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教授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

B.朱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C.《红楼梦》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著。

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D.《核舟记》中的“记”是指我国古代的一种记叙体裁。

它可以记人叙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在写法上通篇记述,没有议论、抒情成分。

1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简·爱》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主人公简·爱虽然贫穷、低微、不美、矮小,但一直坚定地捍卫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尊严。

B.《童年》中阿廖沙是高尔基刻画的一个坚强、正直,充满爱心的人物形象。

C.《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他三次买车,又三次失去,最后变成了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D.《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祭泸水汉相班师,伐中原武侯上表”中,“武侯”即诸葛亮。

19.下列有关文化常识与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闰月,农历中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年“闰六月”。

“清明”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B.词到宋代达到艺术顶峰,和唐诗并称双绝。

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之分,柳永、李清照都是婉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一个富有家庭的纨绔子弟。

D.罗曼·罗兰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他认为当时的欧洲是一个需要伟人的社会,为此他写作了《名人传》。

20.(2019·预测)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B)

A.《乡愁》《故乡》《春》三篇课文,从文学体裁上来分类,依次属于诗歌、小说和散文。

B.《水浒传》中的李逵,绰号“急先锋”,使两把板斧,力大如牛,为人粗中有细,爱憎分明。

C.北伐之前,马谡利用曹睿对司马懿怀疑、妒忌这一心理,献“反间计”,建议诸葛亮假作司马懿告天下榜文,到处张贴。

D.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大量优秀的童话作品。

21.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

A.《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作者是明代著名的通俗小说家罗贯中。

B.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我们虚构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家家自给自足、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

C.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和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都是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

D.《格列佛游记》是法国讽刺作家斯威夫特的作品。

这部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奇异的想象和辛辣的讽刺。

2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水浒传》中很多英雄豪杰拥有独特的技艺。

如戴宗善行、时迁善盗、花荣善射。

B.《陋室铭》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

我们还学过他的古诗《夜雨寄北》《秋词》等。

C.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文家、哲学家之一。

从他的散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者如何在旧的社会结构和思想体系日趋瓦解之际,致力于探讨并树立新的信念、规范和道德。

D.《伊索寓言》大多是与动物相关的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

如《农夫和蛇》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狐狸和山羊》警示人们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话,要明辨是非等。

23.(2019·预测)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宗璞的散文《紫藤萝瀑布》和冰心的散文《谈生命》都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独特体验。

B.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的《醉翁亭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

C.从表达方式角度,诗歌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北朝民歌《木兰诗》和唐代诗人杜甫的《石壕吏》都是叙事诗。

D.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契诃夫的《变色龙》均使用夸张、对比等讽刺小说常用的手法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2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古人将一夜从19点开始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一更,即零点前后。

B.“崔九堂前几度闻”中的“堂”是居所名称,古代居所前为“堂”,后为“室”。

成语“登堂入室”出自《论语》,意即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指学问、技艺由浅入深,达到一定的造诣。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它告诉了我们学思结合的道理。

D.《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的是船长尼摩等人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

25.下列与推荐阅读的名著相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D)

A.冰心的《繁星》《春水》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法布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千言万语书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B.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

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孔乙己》都是这样的文章。

C.古代的称谓是很有讲究的。

“尊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卿”是古代君主对臣的爱称,“晚生”是旧时后进的人在前辈面前对自己的谦称。

D.《名人传》中,贝多芬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米开朗琪罗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传世的杰作;托尔斯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

二、名著分篇阅读(填空、简答题)

(一)《繁星》《春水》

1.(·安徽)“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出自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诗中的“你”指的是母亲。

2.(·深圳)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

(二)

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太空,

何曾听得见它们对语?

沉默中,

微光里,

它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

(1)《繁星》《春水》的作者是冰心(谢婉莹),她是在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创作的。

(2)《繁星》《春水》除了母爱、童真、自然哲理之外,还有哪些主题?

请列举两个。

人类之爱、手足之情、赞颂大海等。

3.“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这首小诗告诉我们人生事业的成功须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二)《童年》

1.(·金华)阅读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和伊凡的友谊不断地增长;外祖母从早到晚都在忙家务事,我几乎整天跟着“小茨冈”打转儿。

当外祖父打我的时候,他仍然是用自己的手挡着鞭子,第二天,他把打肿的手伸给我看,埋怨说:

“这一点儿用也没有!

你并没有挨得轻一些,可是我呢,你瞧这打的!

我再也不干了,不管你了!

可是,下一次他又受了一次不必要的疼痛。

“你不是不愿意了吗?

“是不愿意来着,可是又伸了过去……不知怎的,不自觉地就伸了过去……”

(刘辽逸/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版)

(1)以上语段出自《童年》,作者高尔基是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奠基人。

(2)结合上述语段,说说“小茨冈”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茨冈是一个善良淳朴、勇敢忠诚的人。

2.(·宁波改编)《朗读者》的主持人董卿说:

“陪伴是温暖人心的力量。

”请结合下面的提示加以印证。

阿廖沙(《童年》)

在童年的阿廖沙身边,有很多正直善良的人给他以积极的影响,比如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的外祖母,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格里戈里,献身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他力量和支持,使他成长为一个勇敢坚强、充满爱心的人。

3.(·孝感五模)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后面的题目。

1.外祖父破产了,他不肯养活阿廖沙,外祖母却一口答应外孙的生活由她来维持。

2.阿廖沙觉得自己渐渐长大了,自己的生活不应该再让外祖母操心了。

他________。

3.每星期六,阿廖沙就将这些东西卖给收破烂的,可以卖三角到五角,碰得好,还可以多卖些。

4.阿廖沙自己不浪费一分钱,每次都把全部的钱交给外祖母。

她拿到了钱总是快活地低下眼睛,向他道谢。

(1)结合小说《童年》的情节和以上图文,在第2幅画的横线处补写一段文字,使前后文字能够连贯。

示例:

他总是一大清早拿了口袋和钳子,到街上去捡破烂。

他要挣些钱来让外祖母高兴高兴。

(扣住“捡破烂”即可)

(2)阿廖沙说道:

“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请你结合名著内容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示例:

阿廖沙三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阿廖沙的内心,使他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扣住题干中“黑暗”“光明”等词,结合内容作答即可)

4.(2019·预测)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刚开始吵架,我就吓得跳到炕炉上,我怀着恐惧的心情看外祖母用铜盆里的水给雅科夫舅舅洗去脸上流出的血;雅科夫一面哭一面跺脚,外祖母沉痛地说:

“该死的,这帮野种,清醒清醒吧!

”外祖父把撕破的衬衫拉到肩膀上,对她喊叫:

“老妖婆,看你生的这群野兽!

雅科夫舅舅走后,外祖母躲到角落里,颤抖着,号啕着:

“圣母啊,求求您让我的孩子们通点人性吧!

”外祖父侧着身子站在她面前,望着桌子。

上面的东西全给碰翻了,流了一桌子水。

他低声说:

“老婆子,你看着他们一点儿,不然他们会欺负瓦尔瓦拉的,说不定……”

由原著内容可知,两个舅舅吵架的原因是为了争夺家产,反映了俄国下层人民沉重的生活状况。

(三)《西游记》

1.名著阅读。

《西游记》第四十七、四十八回,唐僧四人遇阻【甲】。

夜宿陈家村,巧遇观音菩萨莲花池里的【乙】变成的妖怪(灵感大王)祭祀,孙悟空与其斗法。

救得童男童女,后得菩萨和老鼋相助,师徒四人渡过此河。

上文中的甲指通天河(河名),乙指金鱼(动物名)。

2.(·衡阳)名著阅读。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

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

……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

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

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

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休。

(1)本段文字节选自吴承恩(人名)创作的《西游记》(作品)。

(2)“裙钗”指的是谁?

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

罗刹女(铁扇公主)。

因为她的儿子红孩儿想吃唐僧肉,被孙悟空请来的观音菩萨收做善财童子,所以她对孙悟空怀恨在心。

3.名著阅读。

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

“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

”他将书摺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

“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

”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地道:

“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

”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

”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

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

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

“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

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

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

”唐僧道:

“我是个好和尚,不提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

”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

你看他:

“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

选段中唐僧赶走孙悟空的原因是什么?

孙悟空三次打死白骨精幻化的人,唐僧怪他没有慈悲之心,再加上八戒从中挑拨,所以唐僧执意要赶走孙悟空。

4.北大教授林庚在《〈西游记〉的童话性》一文中写道,儿童对同一人物的想象,可能随着具体情境的变化而出现前后不一致甚至完全矛盾的现象,这在《西游记》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例如,三藏一行来到火焰山,孙行者买了一块熟糕,托在手中,好像拿着火盆中的灼炭、煤炉内的红钉,烫得他左手倒在右手,右手换在左手。

此处孙行者如此怕烫,可是小说中也有多处孙行者不惧灼热的情节。

请举一例。

示例一:

齐天大圣大闹天宫时,被众天兵押去斩妖台下,绑在降妖柱上。

南斗星君令火都众神,放火煨烧孙悟空,不能烧着。

示例二:

齐天大圣被太上老君放在八卦炉内。

以文武火煅烧七七四十九日,反炼得火眼金睛。

示例三:

车迟国孙行者与妖道斗法,与羊力大仙比在油锅里洗澡,“翻波斗浪,就似负水一般玩耍”。

5.《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一共经历了多少次劫难?

请简要叙述最后一次劫难。

八十一次。

返回途中渡通天河时,老鼋因唐僧忘了它嘱托的事情而把他们扔到水里,经卷全湿了;上岸后又有阴魔化作狂风大雾、雷霆闪电来伺机抢夺经卷。

6.(2019·预测)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行者笑道:

“老人家,茶饭倒不必赐。

我问你:

铁扇仙在那里住?

”老者道:

“你问他怎的?

”行者道:

“适才那卖糕人说,此仙有柄‘芭蕉扇’。

求将来,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你这方布种收割,才得五谷养生。

我欲寻他讨来扇息火焰山过去,且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也。

”老者道:

“固有此说;你们却无礼物,恐那圣贤不肯来也。

”三藏道:

“他要甚礼物?

”老者道:

“我这里人家,十年拜求一度。

四猪四羊,花红表里,异香时果,鸡鹅美酒,沐浴虔诚,拜到那仙山,请他出洞,至此施为。

”行者道:

“那山坐落何处?

唤甚地名?

有几多里数?

等我问他要扇子去。

”老者道:

“那山在西南方,名唤翠云山。

山中有一仙洞,名唤芭蕉洞。

我这里众信人等去拜仙山,往回要走一月,计有一千四百五六十里。

”行者笑道:

“不打紧,就去就来。

”那老者道:

“且住,吃些茶饭,办些干粮,须得两人做伴。

那路上没有人家,又多狼虎,非一日可到。

莫当耍子。

”行者笑道:

“不用,不用!

我去也!

”说一声,忽然不见。

那老者慌张道:

“爷爷呀!

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

(1)选文中孙悟空想借“芭蕉扇”的目的是:

①扇熄火焰山过去;②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

(2)结合选文中的语言描写,分析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

①说话和气有礼、尊敬长者:

悟空与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