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秋 天《语文要素教学设计》部编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91566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秋 天《语文要素教学设计》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秋 天《语文要素教学设计》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秋 天《语文要素教学设计》部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秋 天《语文要素教学设计》部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秋 天《语文要素教学设计》部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秋 天《语文要素教学设计》部编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秋 天《语文要素教学设计》部编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秋 天《语文要素教学设计》部编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秋 天《语文要素教学设计》部编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秋 天《语文要素教学设计》部编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秋 天《语文要素教学设计》部编版.docx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秋 天《语文要素教学设计》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秋 天《语文要素教学设计》部编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秋 天《语文要素教学设计》部编版.docx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秋天《语文要素教学设计》部编版

字词句

◎认识45个生字、9个偏旁和1个多音字;会写16个字和6个笔画。

◎仿照例子,积累和拓展带叠词的“的”字短语。

◎初步建立反义词的概念。

◎学会制作自己的姓名卡片,能通过卡片、作业本等途径认识同学的名字,增强主动识字的愿望。

阅读

◎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初步认识自然段。

◎仿照课文,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季节。

◎背诵《秋天》《小小的船》《江南》《四季》。

◎感受四季之美,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积累有关惜时的名言,懂得要珍惜时间。

◎和大人一起读《小松鼠找花生》,了解花生的果实长在地下等生活常识。

口语交际

◎能向他人做自我介绍,就感兴趣的话题与对方进行交流,增强主动交往的意识。

◎知道“看着对方的眼睛”交谈是一种基本的交际礼仪,在和他人说话时能看着对方的眼睛,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

 

1.本单元每一篇课文后面练习都有“朗读课文”的要求,为什么要重视朗读教学?

◎朗读课文,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

◎朗读课文,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积累好词佳句。

◎朗读课文,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2.学生朗读课文时,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

◎出现读错字、读破句、加字、漏字的现象。

◎出现拖音、缺少停顿的现象。

◎出现一字一顿,不能连词读的现象。

3.教学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教师示范,让学生在倾听、模仿和比较中学习朗读。

◎指导学生先把难读的字词和句子读正确,再朗读课文。

◎重视评价,通过教师点评、同学互评等方式,帮助学生正确朗读。

内容

秋天

小小的船

江南

四季

口语交际

语文园地四

总计

课时

2

2

2

2

1

2

11

1秋 天

教学目标

1.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3个偏旁。

会写“了、子”等4个生字和横撇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背诵课文。

3.初步认识自然段。

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读好“一”的不同读音,初步认识自然段。

2.认识首次出现的偏旁。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大声朗读,体会秋天的美丽。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秋、气”等6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2个偏旁。

2.初步认识自然段,正确朗读课文,读好“一”的不同读音,感受秋天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关于秋天树叶变黄、树叶飘落、大雁排成“人”字形和“一”字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并交流对秋天的感受。

教师相机板书:

秋天。

2.小结:

是呀,秋天的景色可真美!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3.学生齐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给自然段标序号。

(1)学生读课后第二题学习伙伴的提示。

(2)提问:

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点拨:

课文是由一个一个自然段组成的,每个自然段开头都会空两格,空两格就是表示一个自然段的开始。

(3)学生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提示:

在第1自然段空格处标注①,引导:

这就是第1自然段。

这篇课文有三个自然段,请学生在自己的课本上标注每一个自然段的序号。

2.明确朗读要求,正确朗读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设计意图:

认识自然段和读好“一”的不同读音,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

教学时步子应放得慢一些,充分展开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主练习,夯实语文的基础知识和能力。

 

(2)请三名学生朗读课文,一人读一个自然段。

其他同学认真听这三名学生的朗读,听后评一评,看他们有没有读正确。

预设:

学生在朗读带“一”的词语时有困难,如“一(yí)片片、一(yì)群、排成个‘一’(yī)字、一(yí)会儿”。

引导:

这篇课文中有许多带“一”的词语,请你读一读这些词,你发现了什么?

(“一”在不同的词语中读音是不一样的)

(3)请一位学生带着全班同学读一读上面带“一”的词语,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听一听。

(4)课件出示带有“一”字的两个句子,先指名学生把句子朗读正确,再齐读句子。

三、学习第1自然段,随文识字

1.出示第1自然段,引导:

秋天来了,什么发生了变化?

(1)请学生圈出相关内容:

天气、树叶。

(随机板书:

天气、树叶)

(2)认读生字“气”,给它找一找朋友,组一组词。

(3)引导学生对比说话。

①夏天,天气炎热,人们最喜欢做些什么?

(吃西瓜、吃棒冰、游泳、吹电扇、待在空调房间里……)

②秋天来了,天气(凉了),人们(不用吃西瓜、棒冰消暑;不敢下水游泳;不需要吹电扇……)。

(4)多媒体展示夏天和秋天不同的树,让学生说说树木的变化。

(5)随机学习生字“片”:

请学生组词,积累应用,说说“一片(  )”。

(6)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树、叶”。

①教师播放课件,呈现“木”变成木字旁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木字旁将捺改成了点。

引导学生理解“树”和“木”有关,初步知道偏旁和字义的关系。

②出示“叶”,让学生说说发现这个字里有几个以前学过的字,引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叶”。

动画呈现“口”和“十”两个字慢慢靠近组合成了“叶”。

2.引导学生想象落叶的数量,理解“一片片”。

(1)范读句子,引导学生想象有多少叶子从树上飘落。

(2)分别出示一片树叶和一片片树叶,比较不同,体会“一片片”表示落叶很多。

(随机板书:

一片片)

(3)指名请学生朗读句子,抓住重点词“一片片”,体会飘落的树叶很多。

3.师生配合读: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4.请学生模仿表达,说说“秋天来了,什么怎么了”。

如“秋天来了,小草黄了。

秋天来了,菊花开了。

秋天来了,小虫躲起来了。

课时目标

1.认识“大、飞”等4个生字,认识人字头,会写“了、子”等4个生字和横撇1个笔画。

2.学习第2、3自然段,理解“那么、一会儿”等词的意思,进一步感知秋天的特征。

3.结合插图,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回顾秋天的特点,复习第1自然段

1.引导: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第1自然段告诉我们秋天有很多变化。

你还记得写了哪些变化吗?

2.出示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

二、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美丽的秋天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第2自然段,把生字词读正确。

请学生数一数,第2自然段有几句话。

2.请两位学生分别读第2自然段的两个句子,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这两句话分别在写什么?

(天空、大雁)

3.出示两张图片,第一张图片画着一群大雁排成“人”字,第二张图片画着一群大雁排成“一”字。

引导学生观察说话:

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教师相机教学生字“大、飞、会、个”。

(1)出示生字卡片“大”,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天”字来记新字,并请学生给“大”组词,如“大雁、大地”等。

设计意图: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以上教学设计中出示形象的图画,让学生看图说话,使他们对秋天的美丽产生直观的感受;随文学习生字时,让学生自由组合,扮演大雁变换队形,在游戏中动一动,加深对第2自然段的理解;最后让学生听老师读,在评价中理解词语“多么、一会儿”的意思,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丽,并能通过朗读表达秋天的美丽。

(2)出示小篆:

,引导学生从字形上理解“飞”的字义。

提问:

飞行需要翅膀,“飞”字哪个部分和翅膀很像呢?

(3)引导:

现在你们就是大雁,请你们排一排“一”字队形和“人”字队形。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自由排练。

(4)请一组学生上台表演,其余学生一起朗读第2自然段,作为配音。

表演后评议:

这些“大雁”的队形排得怎么样?

(5)出示词语“一会儿”,教师先指导学生读好儿话音,再请学生识记生字“会、个”,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字有相同的偏旁——人字头。

4.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丽。

(1)引导学生听朗读:

现在请你们听老师朗读这一段。

一边听一边想,老师哪些地方读得特别好,让你感受到秋天很美丽?

老师读完后请你们来评价。

(2)学生评价。

预设1:

我觉得老师“那么蓝、那么高”读得好,让我感觉秋天的天空很美丽。

①相机引导:

“那么”是什么意思呢?

(多么、非常)

②小结:

秋天的天空,云朵很少,天空看起来特别蓝,也显得特别高。

预设2:

我觉得老师“一会儿、一会儿”读得很好,让人感觉到大雁常常变换队形,很有趣。

①相机引导:

你说得真好,看来你读懂“一会儿”的意思了,它表示时间短。

大雁南飞,一般要飞几千公里,常常变换队形,飞起来就不觉得累了。

②指导朗读:

大雁在天空中不断变换队形,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谁能来读读这句话,读出这种美的感觉?

(3)引导学生朗读:

你们也一定能读出秋天的美丽,读给同桌听一听,请同桌评一评。

(4)全班同学齐读第2自然段。

设计意图:

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背诵课文,降低背诵难度,增加背诵的学习兴趣。

再用配乐的方式引导背诵全文,在音乐中诵读,让学生再次感受秋天的美丽。

三、小组合作背诵全文,再次感受秋天的美丽

1.过渡:

秋天可真美,怪不得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

“啊!

秋天来了!

2.出示第3自然段,学生朗读。

3.四人小组合作背诵全文,一人背诵一句话。

展示评议。

4.全班学生配乐背诵全文。

四、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了”和“子”,比较不同。

2.学写“了”字。

(1)出示笔画卡片,引导学生认识“了”字的新笔画——横撇。

(2)范写,提示要点:

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转折顿笔,轻轻往左下方撇。

第二笔是弯钩,要沿着竖中线写,稍微弯一些。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关注写字姿势。

设计意图:

选择“了”和“子”的书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其异同,让学生在仔细观察和比较发现中习得写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3.学写“子”字。

(1)在会写“了”字的基础上,根据课本中的笔画提示,先写“了”,再写一横。

(2)引导学生对比“子”与“了”书写时的不同点:

横撇略短;弯钩略长。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关注书写姿势。

4.出示田字格中的“大、人”,提问:

观察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

(“大”比“人”多了一橫,两个字都有撇和捺)

5.学写“人”字。

(1)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提示:

撇从竖中线起笔,捺从撇的中上部及竖中线起笔,捺脚与撇尖齐平;撇、捺有笔锋。

(2)学生练写,反馈交流。

6.学写“大”字。

(1)对比观察:

“大”中的撇和捺与“人”中的撇和捺在写的时候有什么不同?

(“大”中的撇要写成竖撇,捺略短一些)

(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提示:

横从横中线起笔,长短适中;撇是竖撇,且从竖中线起笔;捺从横中线下起笔,捺脚略低于撇尖。

(3)学生练写,反馈交流。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完成本课课后习题。

2.完成本课随堂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秋天的景物特征,通过看拼音读、拼音汉字结合读、看汉字读、分段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读书热情,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发现美、寻找美的情趣,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说出了自己识记生字的好办法。

教师通过字理识字,展现了丰富的字理图,例如对“片”“大”的教学,增强了对生字的直观性、整体性认识,充分发挥了字理教学的重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