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7 大小多少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92785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7 大小多少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7 大小多少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7 大小多少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7 大小多少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7 大小多少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7 大小多少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7 大小多少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7 大小多少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7 大小多少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7 大小多少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7 大小多少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7 大小多少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7 大小多少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7 大小多少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7 大小多少教案.docx

《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7 大小多少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7 大小多少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7 大小多少教案.docx

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7大小多少教案

7大小多少

1.通过归类识记、图文对照等多种方法,认识“多、少、黄、牛”等12个生字,认识反犬旁和鸟字边2个偏旁。

会写“小、少、牛、果、鸟”5个生字,会写竖折折钩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大小”“多少”的对比关系。

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个、只”等量词的正确使用;学习并积累带量词“只”的短语。

重点

正确朗读、背诵课文;通过归类识记等方法,识记生字。

难点

了解量词“头、群、颗、堆”的意思;会写笔画竖折折钩。

1.通过自主识字、归类识记、图文对照等多种识字方法指导学生认读本课生字和新词。

通过对事物的认识、比较,学会识字,理解反义词,认识量词,运用量词。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累与运用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书写指导过程中,借助象形字归类识记,引入小口诀辅助学生写好新笔画,通过教师的范写,帮助学生写好字形不容易写漂亮的字。

教学准备

1.制作本课的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2.熟读课文,预习生字。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1.通过归类识记、图文对照等多种方法,认识“多、少、黄、牛”等12个生字,认识反犬旁和鸟字边2个偏旁。

会写“小、少”2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大小”“多少”的对比关系。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乡村里,有农家小院,在农家小院里,有很多温馨的场景,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1.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

同学们,看看这几幅图,你认识它们吗?

大家能用简单的几句话描述一下这几幅图吗?

教师书写课题:

大小多少。

美丽的农家小院,温馨的生活场景。

其间有黄牛、花猫的悠闲,有鸭子、小鸟的嬉闹,还有杏子、桃子、苹果、红枣的甜蜜。

(生答)

2.下面大家仔细观察图片,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答:

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多,有的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小多少》。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伸出小手,和教师一起书空课题。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注意“多”上下两部分相同,“少”是翘舌音。

3.课题中还藏着两组反义词,请大家找一找。

(大和小,多和少)

通过引入书中图片,使学生了解“大小”“多少”的对比关系,对本课学习产生好奇和求知的欲望。

课题中教授写字,分散生字书写的量。

通过寻找课题中的反义词,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二、结合图画,学习生字。

1.归类呈现事物图片和名称,认识事物,读准事物名称。

课件出示:

第一组:

黄牛、猫。

第二组:

鸭子、鸟。

第三组:

苹果、枣、杏子、桃。

(1)课件分组呈现,指名认读。

重点指导:

“苹、杏”是后鼻音;“枣”是平舌音;“鸭子、杏子”中的“子”,要读成轻声。

(2)同桌互读,相互指出不正确的读音,互相教一教,读一读。

(3)分组读,全班齐读。

2.分类识记生字。

(1)图文对照,学习象形字“牛”。

(2)偏旁归类。

①读读“猫”字,这里面藏着一个新偏旁:

反犬旁。

这里还有几个字,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吗?

看来,反犬旁的字一般和动物有关。

②读读这两个字,这两个字里也有个新偏旁:

鸟字边。

你能猜出鸟字边的字一般和什么有关吗?

鸟字边的字一般和鸟有关,大多数是鸟的名字。

果、杏、桃:

引导学生发现相同的偏旁“木字旁”,都与树木有关。

苹:

因其本义表示一种水草——浮萍,所以是“草字头”。

(3)与熟字组成常用词,让学生在新的语境中巩固识记。

多:

多少、众多、大多少:

少见、少数、很少

黄:

黄牛、黄色、黄金边:

边上、河边、天边

果:

苹果、果树、果子桃:

桃树、桃花、桃子

教学生字时,将事物名称与图片结合,借助图画认识事物,读准生字,再采用归类识字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事半功倍。

三、朗读课文,了解对比关系。

1.学生自由借助插图试读。

2.指名读,及时反馈正音。

重点指导读准数量词中“一”的变调。

(1)引导学生回顾《秋天》一文中“一”的不同读音。

一片一会儿一群

(2)学生尝试读课文中带有“一”的数量词。

(3)出示按读音分类的数量词,并读一读。

一个一头一只一边

一群一颗一堆

3.同桌互读,相互指出不正确的读音,互相正音。

4.小组赛读,拍手伴奏读。

5.朗读课文,了解对比关系。

(1)自读课文,学习课文四个小节。

①学习第一、三小节,比较大小,并用上“大”“小”说一句话。

(教师先说,再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话。

②学习第二、四小节,比较多少,并用上“多”“少”说一句话。

(教师先说,再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话。

(2)通过学习课文认识了两组反义词。

(大小与多少)

(3)做游戏。

(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大小、多少。

如:

爸爸的手大,我的手小。

西瓜大,苹果小。

杯子里的水少,河里的水多。

①师生对答。

②男女生对答。

四、指导书写。

1.过渡:

同学们对反义词掌握得这么好,相信字也写得非常漂亮、工整。

2.出示会写的字,指导书写:

小、少。

(1)小:

复习笔画“竖钩”“点”。

①竖钩:

中锋下行提笔,自右向左圆转,顿笔逐渐提笔向左上平出锋。

②点:

向右下行笔,由轻到重,到结尾微微顿笔,逆向收笔。

(2)少:

①复习笔画“丿”,教师写,学生书空。

(撇:

露锋起笔,稍停后即向左下出撇,略有弧度,中间部位不宜细,收笔渐提,慢出。

②示范书写,讲清楚每一笔的位置。

③对比观察“小”,发现“小”加一撇就是“少”,但少的第一笔是“竖”,不带钩,第四笔的撇要长。

④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要求会写的2个字,在指导时侧重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有针对性。

教师的范写,直观、清晰地再现每个笔画的行进过程及先后顺序,对于刚刚学写汉字的学生来说,大大降低了写字的难度。

第2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认读词语:

指名读,齐读。

黄牛小猫苹果大小多少

小鸟鸭子杏子桃子枣子

注意:

“鸭子、杏子、桃子、枣子”中的“子”要读轻声。

复习“反犬旁”和“鸟字边”。

2.朗读课文,尝试背诵。

(通过课件出示课文4幅插图,引导学生背诵。

二、结合图文,讲授课文。

(一)学习韵文,识记“大”“小”。

1.过渡:

同学们可真了不起!

现在请你们看看这两幅图,说说图画里有什么。

(黄牛和猫,苹果和枣。

(1)黄牛和猫比,谁大?

谁小?

(学生比较后汇报)

(2)苹果和枣呢?

谁大?

谁小?

(学生比较后汇报)

2.指导朗读。

把“大”“小”两个生字宝宝送回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

(二)学习韵文,识记“多”“少”。

1.请同学们观察这两组图,从图中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呢?

学生观察图片,说说发现了什么。

如:

左边的鸭子多,右边的鸟少。

左边的杏子多,右边的桃少。

2.引学: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识记“多”“少”这两个字呢?

(加一加、记笔画等)

3.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小节韵文,在朗读中感受“多”和“少”的概念。

4.出示课件,练一练。

照样子,填一填。

①多②小③去④地⑤关⑥黑

大——(②)开——()

少——()天——()

白——()来——()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教学生字时,把小韵文与反义词结合,借助带图的生字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反义词的特点,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同时,拓展更多的反义词,让学生去感受汉字的博大精深。

三、了解量词,正确使用。

1.课件出示课文,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

2.课件将量词显示红色,学生拍手按节奏读。

3.积累带“只”的短语。

(1)出示:

一只猫、一只鸟、一只()。

请学生说一说。

(2)读一读带有“只”的短语。

一只公鸡一只小鸭一只鸽子

一只白兔一只鹅一只手

一只蜗牛一只乌鸦一只山羊

4.学习《量词歌》。

一()牛,两()马,三()鲤鱼,四()鸭,

五()书,六()笔,七()果树,八()花,

九()飞机,十()车,量词千万莫用差,小朋友,

试一试,换换就要闹笑话。

(1)请学生尝试填入量词读一读。

(2)出示原文读一读。

5.鼓励学生运用量词说短语,体会单数与多数所使用量词的不同。

教师逐一出示图片,指名学生用上量词口头表达。

(1)课件出示一只羊,指名说短语。

(2)课件上增加许多只羊,指名说短语。

教师引导:

通过对比我们知道,羊有很多只,很多聚在一起,才能叫“群”,一群比一只多,一只比一群少。

还可以说一群()。

(3)课件出示两张图片:

一件衣服和一堆衣服。

请学生说一说“一件”和“一堆”的不同。

教师引导:

“堆”指事物聚积在一起。

生活中你看见过什么也是成堆摆放着的?

图片展示:

一堆沙子、一堆黄土。

(4)出示图片,直观感受“颗”的意思和适用对象。

(5)出示成串的葡萄,引导学生感受“串”与“颗”所表示的量的不同。

了解量词的意思是本课的难点,一年级的孩子要正确使用量词是有难度的。

通过认读带“只”的短语,学习《量词歌》,最后看图用量词表示生活中常见的简单事物,体会单数与多数所使用量词的不同,层层递进,从而突破难点。

四、指导书写。

1.出示会写的字,指导书写:

牛、果、鸟。

(1)牛、果:

竖在竖中线上。

(2)鸟:

学习新笔画——“竖折折钩”。

教师用一段铁丝折出“竖折折钩”,让学生直观感受是一笔连成。

书写示范时,起笔稍重,每一个折处向右稍按一下,最后收笔微顿,再出钩。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可以帮助学生今后写字时更好地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明确每笔起始、结束的位置,为今后规范书写奠定基础。

而教师的范写,又可以直观、清晰地再现每个笔画的行进过程及先后顺序,对于刚刚学写汉字的学生来说,大大降低了写字的难度。

以学生喜欢的情境活动导入课题,既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过程的布置,学习内容的呈现,由“字—词—句—拓展造句”,既符合学习语文的规律,又符合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一步一步提升,运用游戏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有比学赶超的意识,学习效率有效提高,且学得轻松愉快。

由于一年级孩子对于识字教学接触时间有限,再设计写字教学时要更加细腻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