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氯酸钠溶液生产工艺规程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94555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次氯酸钠溶液生产工艺规程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次氯酸钠溶液生产工艺规程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次氯酸钠溶液生产工艺规程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次氯酸钠溶液生产工艺规程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次氯酸钠溶液生产工艺规程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次氯酸钠溶液生产工艺规程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次氯酸钠溶液生产工艺规程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次氯酸钠溶液生产工艺规程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次氯酸钠溶液生产工艺规程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次氯酸钠溶液生产工艺规程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次氯酸钠溶液生产工艺规程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次氯酸钠溶液生产工艺规程解析.docx

《次氯酸钠溶液生产工艺规程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次氯酸钠溶液生产工艺规程解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次氯酸钠溶液生产工艺规程解析.docx

次氯酸钠溶液生产工艺规程解析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由工业用氢氧化钠与氯气合成而制次氯酸钠的生产工艺规程本标准适用于次氯酸钠的生产工艺。

2产品说明

2.1产品名称及学名

产品名称:

次氯酸钠溶液。

学名:

次氯酸钠

22物理性质

分子式:

NaCIO

分子量:

74.448

外观为浅黄绿色的透明液体。

浓度及相对密度见表

表1

浓度:

18C)%

10

14

18

22

密度18C)g/L

10681

10978

11288

11614

生成热:

118.52kAmol

2.3化学性质

2.3.1次氯酸钠在常温下不稳定,在保存中易分解,具有强氧化性。

从而产生副反应生成氯酸钠。

2NaCIO+20=2NaOH+2HCIO

2HCIO+NaCIO=NaCIHCI

2HCI+2NaOH=2Na20l+2H

3NaCIO=NaCHONaCI

上述反应在IOC以上剧烈进行并且值显著下降,为防止这副反应PH值必须在门以上。

-2.3.2过氯化反应

NaCIO+Q+H2O=NaC十2HCIO

NaCIO+2HCIO=NaCKHCI

NaCIO+2HCI=NaCCO+CL

3NaCIO=NaC+2NaCI

次氯酸钠生产中,氯化反应超过终点会引起连锁反应,使次氯酸钠全部分解。

2.3.3光化学分解

2NaCIO=2NaCHO

NaCIO+=NaCIO

2NaCIO+O2NaCI+20

日光照射后,将分解%的有效氯,为了防止这种现象,添加明胶酪月完、糖类等保护胶体是有效的。

2・3.4加热分解

2NaCIO=2NaCI+20

NaCIO+ONaCIO

随温度上升,分解率上升。

2.3.5酸分解

NaCIO+HCI=NaCI+HCIO

2HCI0=2HCI+O

HCIO+HCI+O+C2T

PH值小于7时,分解反应迅速进行,并产生氯气。

2.3.6由重金属M)崔化剂引起的反应

2MO+NaCIO=M+NaCI

M203+NaCIO=2MO+t+NaCI

2.3.7由PH值降低而弓|起有效氯的降低

2NaCIO=2NaC2+O

3NaCIO=NaC十2NaCI

2HCIO=d+2HCI

2.4产品标准

产品标准符合HG门2498-9标准,具体数据见8

表2

项目

指标

I型

U型

m型

有效氯以CI计%>

130

10.0

5.0

游离碱以NaO计滋

0.1〜1.0

0・1〜1.0

0.1〜1.0

诙%<

0.010

0.010

0.010

2.5产品的主要用途

2.5.1用于纺织、造纸工业的漂白作用

25.2用于民用物品的消毒杀菌作用3原料与辅助材料的性质及规格

3.1氯气

3.1.1物理性质

分子式:

Cb

相对分子质量:

70.91

相对密度:

1・4685(©)

沸点:

・33・9©(标准大气压下

固态氯的熔点005©

临界压力:

0.761MPa(7大气压汽化热:

20.42KTmol

0.101MF下氯在水中的溶解度见表

表3

温度©)

0

6

10

15

20

溶解度g/100g

1・46

1.08

0.9969

0.8493

0.7291

温度©)

25

30

35

40

50

溶解度s/100g

0.7291

0.5722

0・5130

0.4589

0.3827

温度©)

60

70

80

90

溶解度g/100g

0.3294

0.2792

0.2226

0.1208

3.1.2化学性质

氯气是比较活泼的物质,能与许多物质反应生成氯化物

3.1.2.1氯气与水反应

Ct+H0=HCI+HCI04-25.121KJ/mol7CI+[O]

3.1.2.2氯气与氢气反应

Ct+H?

=2HCI+184KJ/mol

3.1.23氯气与氨气反应

6C1十12NH=NC3+9NHCI十N4

3.12.4氯气与碘化钾反应

CL+2KI=2KCI+C

3.1.2.5氯气与铁的反应

高温

3C1+2Fe>2FeCI

3・1。

2・6氯气与碱类的反应

C12+NaOH=NaCI+NaCl20+H

3・1・2・7氯气与有机物的反应

FeC2l

CI+CMCHCI+HCIT

3C1+CHwC5HsC1+6HCI

3・2工业用氢氧化钠溶液(注)

3・2・1物理性质

化学式:

NaOH

相对分子质量:

39・997

相对密度:

213(2@/4C)

生成热:

427-01kJ/mol

溶解热:

4229kJ/mol

熔点:

3184C标准大气压下

沸点:

1390E

比热容:

1.58kJ/kg(19-100C平均值

3-2-2化学性质

3.22.1NaO能溶解某些单质2Ak2NaOH+620H=2Na[AL(OH4]+)3H2T

Zn+2NaOH+20H=Na2[Zn(OH4)]+H2T

3.2.2.2同非金属硼和硅反应

2B+2NaOH+260H=2Na[B(OH4]+)3H2

T

Si+2NaOH+20H=Na2[Si2(OH)2+2H2T

3.2.2.3同卤素发生歧化反应

C12+2NaOH=NaCI+NaCl2O0+H

3.2.2.4能同酸进行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NaOHfHCI=NaCFH20

3.2.2.5能和酸性氧化物进行反应生成盐和水

2NaOH+C2=0Na2CO3+H20

2NaOH+S2i=ONa2[Si02(OH)2]

因此盛放NaOH的瓶子,要用橡皮塞,而不用玻璃塞

3.2.2.6与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

NaOH+N4CI=NaCI+NHT+HO

3.2.2.7NaOft强碱,腐蚀性很强,严重侵蚀皮肤衣服、玻璃、陶瓷以及稳定的金属钳。

注:

物理、化学性质以0(%氢氧化钠叙述。

3.3氯水

3.3.1化学性质

氯水是氯气溶解在水中的产物,化学性质与氯气基本相同,因氯气和水反应,其中多了部分HCI和HCIO的成分。

3.3.2物理性质

氯水因为含氯量不同,相对密度也有差异。

4生产基本原理及化学反应式

本工艺是采用氯气在工业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

其反应过程如下:

C1+2NaOH=NaCI+Na十02)+106KJ

(C2+20H=Ci+C1(+H0)

加入的必须是冷的稀碱,因为在较高的温度下离子不稳定,发生歧化反应。

3CIO=2C+C103

该歧化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大,反应的产物取决于歧化反应的反应速度和温度。

氯气和工业用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在室温或低于室温时,得到的是次氯酸左,在右或高于75C得到的是氯酸盐。

5生产过程的叙述

5.1废氯气进入一级废氯气吸收塔下部,与它上部喷淋的循环冷却碱液(15-20%)逆

流接触吸收,塔顶排除的低浓度氯气连续进入二级废氯气吸收塔下部与塔上部喷淋的碱液(15〜20%)逆流接触吸收,二级塔出来的尾气被引风机抽出排空。

5.3异常现象产生原因及事故处理方法见表

序号

异常现象

原因

消除方法

1

成品颜色异常

1反应太快

2反应温度咼

3釜内有铁杂质

尖小进氯阀

开大冷却水量

槽内氢氧化钠浓度调整定清洗管道、釜。

2

氢氧化钠含量太高

反应尚未结束

继续通入少量氯气

3

釜内料液象小柱一样喷出

控制失误,反应液值V7

报废,放掉。

4

含氯化钠量高

釜内反应初期氢氧化钠含量|

咼加入水稀释

5.5次氯酸钠的贮运

次氯酸钠存放须用陶瓷制品或硬聚氯乙烯板或其他耐腐蚀材料制成的贮槽。

贮运时应在避

光、阴凉、周围环境通风良好的条件下进行。

6生产工艺控制

6.1原料控制见表

序号

原料名称

取样时间

控制项目

控制指标

分析方法

分析次数

1

氯气

入口管

纯度

>65%

吸收法

1次/班

2

工业用氢氧化钠

反应釜内

浓度

>3C%

中和法

1次/班

6.2操作控制见表

表7

序号

控制项目

控制指标

控制方法

操作时间

I

碱含量

0.1%7%

中和法

:

不定期分析

2

冷却水进口温度

<36C

测量

定期测定

表8

序号

名称

单位

规格

计划定额

1

氯气

Kg

>65%

165

2

工业用氢氧化钠

Kg

30%

520

8安全生产技术与规定

8.1氯气

氯气为窒息性气体,有毒,如有漏氯现象,须戴防毒面具处理,如来不及戴防毒面具,在浓度低

时,用湿毛巾等捂在嘴鼻上能维持几分钟。

8.2次氯酸钠溶液.

8.21次氯酸钠氧化性强,能灼伤眼睛,接触时须戴防毒面具及胶皮手套,若溅入眼睛,须立即用

净水冲洗,然后再送医务室治理。

8.2.2报警时,首先矢闭进氯阀,等氯气散掉后才能对现场进行处理。

8.23次氯酸钠生产时,装容量不得超过以防碱液外溅。

8.24开启进氯总阀时,要缓慢开启,同时注意氯气压力,控制进氯总阀的开启度,以防进氯压力过咼,冲击反应釜。

8.2.5应定期检测岗位中空气含氯量,杜绝氯气外溢及阀门泄漏现象。

8.2.6岗位上须备有消防器材及解氯药品,以防万一。

8.27严禁明火,动火必须切断气源放空放压并在分析合格后进行。

9生产设备一览表

序号

名称

规格

数量

材质

备注

1

一级废氯气吸收

①73X27X3

梅花环,

H=5000mm,填料体积:

30.8m3

1

硬PVC+FRP

2

二级废氯气吸收

(1)73X27X3

梅花环,

H=5000mm,填

料体积:

7.7m3

1

硬PVC+FRP

3

一级碱液循环槽

立式,V=141

m3

2

PVC+FRP

4

二级碱液循环槽

立式,V=141

m3

2

PVC+FRP

5

碱液咼位槽

立式,V=38.6

m3

1

Q235-A

6

次钠成品泵

离心式Q=50m3/h,H=30m

2

CS/PTFE

7

一级碱液吸收循环泵

离心式Q=180

m3/h,H=30m

2

CS/PTFE

8

二级碱液吸收循环泵

离心式Q=60m3/h,H=30m

2

CS/PTFE

9

事故风机

离心式,

Q=3000m3/h,

H=-0.005MPa

2

Ti

10

一级碱液冷却器

板式F=120m2

1

Ti

11

二级碱液冷却器

板式F=45m2

1

Ti

12

碱液配置泵

离心式Q=100

m3/h,H=30m

2

304SS

13

碱液配制槽

立」I,V=50m3

1

Q235-A

10环境保护与“三废”处理

101氯气具有腐蚀性、有毒气体,在空气中允许浓减

102氯水尽量供聚氯乙烯厂使用,余下供本厂使用,严禁直接排放。

10.3严格执行操作法,防止跑氯事故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