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卷必修三 第二单元 课时1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96095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卷必修三 第二单元 课时1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卷必修三 第二单元 课时1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卷必修三 第二单元 课时1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卷必修三 第二单元 课时1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卷必修三 第二单元 课时1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卷必修三 第二单元 课时1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卷必修三 第二单元 课时1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卷必修三 第二单元 课时1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卷必修三 第二单元 课时1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卷必修三 第二单元 课时1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卷必修三 第二单元 课时1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卷必修三 第二单元 课时1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docx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卷必修三第二单元课时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课时1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A组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尽管很多人在外打工,离家千里之外,但“千万里,一定要回到我的家”,人们忙碌了一年,总是要赶在除夕前回家与家人团聚。

这说明(  )

A.民族节日是不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

B.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经济生活对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解析 民族节日同经济、政治制度本身并无直接关系,A项表述错误;B项混淆了民族节日与文化遗产的概念;D项材料没有体现。

每到春节,人们都往家赶,体现的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感,故答案选C项。

答案 C

2.(2015·海南卷,18)中国珠算以算盘为工具,通过计算口诀和手指拨珠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珠动数出,算存一体,实用方便,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201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珠算成功申遗(  )

①提供了创新中华文化的成功案例 ②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③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互鉴 ④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中国珠算成功申遗,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也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③④符合题意;中国珠算成功申遗与文化创新和民族精神无关,①②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答案 D

3.由我国著名艺术家杨丽萍领衔的《云南映象》在澳大利亚演出,引起轰动。

这个蕴含现代文化观念、充满美丽安宁意境、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歌舞剧,在澳大利亚观众中产生了认同感和亲切感。

该剧引发澳大利亚观众共鸣的根本原因是(  )

A.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

B.中华文化与澳大利亚文化具有巨大的反差

C.不同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D.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作品能得到世界认可

解析 由于各民族的实践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在实践基础上的文化也有其共性,即文化是世界的。

引发澳大利亚观众共鸣的根本原因是各民族文化的共性,故C项符合题意。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D两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中澳文化的差异不能引发观众的共鸣,故B项错误。

答案 C

4.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宣布隐退,引来影迷一片叹息。

宫崎骏的动画片具有关照历史与现实的想象力,颇具“心灵鸡汤”般的精神疗愈功能,受到许多国家观众的喜爱。

这表明(  )

①文化是一种积极的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 ②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反映历史与现实的文化作品总是受到人们的喜爱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多样性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①表述不准确。

“颇具‘心灵鸡汤’般的精神疗愈功能”说明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正确。

③表述太绝对。

宫崎骏的电影作品受到许多国家观众的喜爱,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当选。

答案 B

5.(2016·南京市、盐城市模拟)为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法国奥奈文化产业园举办了“文明摆渡——中国文化巡礼”“东方智慧讲坛——国学名师全球公益巡讲”“孔子像揭幕”“奥奈中法艺术节”等活动。

举办该活动有助于(  )

A.展现文化多样性,促进中法文化交流

B.中法文化的互动,推动文化相互整合

C.东西方文化交流,推动世界民族融合

D.保持传统稳定性,维系民族生存发展

解析 法国奥奈文化产业园举办“文明摆渡——中国文化巡礼”活动,展示中国传统内涵,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法文明交流互鉴,A项符合题意;推动中法文化相互整合、推动世界民族融合的说法均错误,排除B、C两项;该活动与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无必然关系,排除D项;故答案选A项。

答案 A

6.(2016·泰州模拟)我们在说“幽默”“基因”“沙发”的时候,会想到它们来自英语吗?

总以为这就是中文,其实它们落地融化到汉语中了。

同样,老外在说“dimsum(点心)”“kungfu(功夫)”“gelivable(给力)”时,他们也用习惯了,不会发问来自何方。

这主要表明(  )

A.文化在交流、借鉴的过程中发展

B.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强

C.文化创新过程必须体现时代精神

D.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解析 “幽默”“基因”“沙发”等词语来自英语,它们落地融化到汉语中了,老外在说“dimsum(点心)”“kungfu(功夫)”“gelivable(给力)”时,他们也用习惯了,说明文化在交流、借鉴的过程中发展,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材料意思不符;故答案选A。

答案 A

7.2015年6月12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会见芬兰总统尼尼斯特时表示,中芬两国互设文化中心将为两国在人文领域交流与合作提供一个崭新平台,对两国促进交流、增进了解、加深合作、巩固友谊发挥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中芬两国互设文化中心有利于(  )

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加速中华文化与芬兰文化的趋同 ③推动中国与芬兰的文化交流 ④创造不朽的中华文明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解析 中芬两国互设文化中心是为了促进文化传播与交流而不是创造文化或文明,故①③正确切题,④不选;②中“趋同”的说法错误。

答案 A

8.手机、平板电脑与互联网联手构建的移动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具有更高效率的媒介形式。

以QQ、微博、微信、搜索引擎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免费特征,逐步蚕食传统媒体的市场。

下列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

①新媒体将逐步取代传统媒体 ②QQ、微博、微信等已不属于大众媒体的范畴 ③新媒体进一步丰富大众媒体的文化传播功能 ④传统媒体必须主动创新,吸纳新媒体的优点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大众传媒的相关知识。

材料主要强调,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传媒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对传统传媒形成新的挑战,故③④符合题意。

新媒体的产生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的消失,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故①说法有误;QQ、微博、微信等属于大众传媒,故②说法错误。

答案 D

B组

9.“第五媒体”是人们对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出现的,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以即时为传播效果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的称谓。

下列关于“第五媒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五媒体”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大众传媒

B.“第五媒体”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C.“第五媒体”已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D.它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只要看清题目要求,就很容易选出C项。

答案 C

10.孔子学院被誉为“中国最好最妙的出口产品”,妙就妙在中方不唱“独角戏”,而与外方共唱“二人转”:

我方主导、民间运作、中外合作、互利互享,中外高校、中小学“结对”办学,中方院长、外方院长携力推进,“融入外国主流”。

可见,孔子学院的成功是基于(  )

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②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是提升文化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 ③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④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和随之带来的软实力的提升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

解析 ②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孔子学院的成功是基于“与外方共唱二人转”,而没有强调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④“随之而来”表述不合理,文化与经济的增长不是亦步亦趋的,故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不是随之而来的。

答案 B

11.钱钟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中提及,“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

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

反过来也是一样。

”材料表明钱钟书先生主张(  )

①世界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 ③文化是民族的,要坚守民族文化鲜明特色 ④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成果,尊重文化多样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 钱钟书先生的观点强调各国文化应相互尊重、相互借鉴、共同繁荣,①④正确切题,③与题意不符;②错误,世界文化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应辩证分析。

答案 B

12.“2015中英文化交流年·中国文化季”从2015年8月至12月底在英国举行。

近年来,中国在50多个国家举办了近200多个不同规模的中国文化节、艺术节,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成果。

给上述材料拟一个新闻报道题目,最合适的是(  )

A.中国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B.加强文化艺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C.用艺术讲述中国,以文化对话中国

D.中国艺术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解析 艺术节的主题是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中国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成果,C项观点正确;A、B、D三项观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13.(简析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秋节是中国人除春节之外最重视的节日。

仲秋之时,炎热的夏天已经远去,寒冷的冬天还未到来,秋高气爽,谷物归仓,此时的人们最心平气和。

于是,人们开始走亲访友,祭月赏月,猜谜观灯,饮酒赏桂。

月夜下吃着月饼品着桂花酒,家人团聚其乐融融。

材料二 在中国,圣诞节不是官方节日,银行、办公楼和学校照常上班上课。

但是,随着这个节日的分量越来越重,很多人开始通过或传统或新奇的方式庆祝圣诞节。

(1)结合材料一,说明民族节日的文化价值。

(2)结合材料二,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理解和对待文化多样性?

解析 第

(1)问考查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可从民族节日的地位和作用方面回答;第

(2)问考查文化多样性的有关知识,可从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方面分析说明。

答案 

(1)①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2)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应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③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④必须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14.(探究题)近年来,我国文化“走出去”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外文化贸易发展较快,中外文化合作方兴未艾,一些文化企业在海外落户。

短短七八年间,143个国家共开设了465个孔子学院和1000个孔子课堂。

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伦敦中国文化年、纽约中国文化游、“感知中国”等活动把中国文化带到国外民众中间,产生了积极影响。

文化“走出去”正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是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的有效途径。

关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有下列两个观点。

观点一 中华文化“走出去”,不是简单的文化产品“走出去”,而是中华文化价值观的“走出去”。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范周表示,要提升文化自信,强化文化主体性建设,提升媒体融合力度,加强传播机制和手段创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观点二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识和名片,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中宣部秘书长官景辉说。

他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

一是重视内容创新,增强吸引力;二是重视出口平台和对外营销渠道的建设;三是重视发展新兴产业,努力形成对外文化贸易新的增长点。

(1)结合材料分析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意义。

(2)结合材料,请你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出自己的建议。

解析 第

(1)问,主要考查文化交流的意义,学生应立足于文化交流对本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影响以及文化与人、文化与社会的关系,分析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意义。

(2)问,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首先,要立足社会实践,实现文化创新;其次,要借助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最后,要利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

答案 

(1)①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利于以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

②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利于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发展本民族文化。

③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④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维系社会稳定。

(2)①立足社会实践,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动民族文化创新。

②推动文化“走出去”,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同时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在利用传统的文化传播途径的同时,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贸易增长,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