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丝悲剧成因《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分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96912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苔丝悲剧成因《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苔丝悲剧成因《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苔丝悲剧成因《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苔丝悲剧成因《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苔丝悲剧成因《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苔丝悲剧成因《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分析.docx

《苔丝悲剧成因《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苔丝悲剧成因《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分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苔丝悲剧成因《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分析.docx

苔丝悲剧成因《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分析

浅析苔丝悲剧成因——《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分析

 

 

————————————————————————————————作者:

————————————————————————————————日期:

 

 

浅谈《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

 

姓名:

杨锐

学号:

201330280219

班级:

1332802

专业:

汉语国际教育

指导老师:

熊进萍

浅谈《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

摘要: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进入晚期小说创作的代表作。

小说反映的时代背景是传统的威塞克斯农村社会已大体上被资产阶级社会所占领,社会秩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去寻找一条同过去完全不同的生活道路。

于是哈代将创作的重心放到了浓厚的人道主义色彩,在主题上更加广泛和深刻地表现了维多利亚时代资产阶级的伦理道德、宗教法律、婚姻爱情、教育制度、人际关系等等重大社会问题,从对资产阶级社会的一般性描写转入整个社会的揭露、控诉和批判。

故事内容:

在小说中女主角苔丝•德北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农家姑娘,但由于家境贫寒,她不得不听从母亲的劝说,跑到地主的庄园去做工,后被地主的大儿子亚雷奸污。

怀着身孕的她回到了家乡。

孩子夭折后,她又到一家牛奶厂当挤奶工,在那里遇到了牧师的儿子安琪•克莱尔,两人产生了爱情。

新婚之夜,苔丝出于一片忠诚,向克莱尔坦白了自己失身的遭遇,想不到丈夫不仅没有原谅她,反而翻脸无情,独自到了巴西。

苔丝被遗弃后,又跑到一家农场做苦工。

恰在这时亚雷又突然出现,一再跑来纠缠苔丝。

后来家庭发生变故,使得苔丝一家人沦落街头,而克莱尔又杳无音讯的情况下,苔丝只好舍身救家,答应与亚雷同居。

谁知克莱尔经过一场磨难,终于回心转意,从巴西回来寻找苔丝。

苔丝悔恨交加,怒不可遏的刺死了亚历克。

她在逃亡中与丈夫度过了几天幸福生活,最后被捕,并被判处绞刑使悲剧达到了项峰。

关键字:

苔丝、悲剧、社会、命运、性格

 

正文:

一、社会悲剧:

苔丝生活的时代是19世纪80年代。

而此时,英国资本主义不仅在都市进行发展,资本主义大规模的经营方式在农村也开始萌芽,随着资本主义的侵入,封建统治下的英国农村一步步趋向崩溃,造成个体农民的破产,走向贫困。

而女主人公苔丝作为一个贫苦农民家的女儿,又作为一个雇佣劳动者,她命运必然是悲惨的。

而导致苔丝社会悲剧的直接原因则是:

女主人公因当时社会背景的压迫,而成为被暴力和恶势力及维护它们的法律、国家机器的受害者。

苔丝尽管家庭生活窘迫,但少女时代的苔丝内心是明朗、欢快的。

她十分热爱生活、敢于面对一切困难,为了维持家庭,不惜牺牲自己。

如果说苔丝第一次受到亚雷的欺骗和凌辱是由于她年幼无知,贫穷无依,那么第二次又被迫回到亚雷身边,则是安吉尔的冷酷无情使然,从而也就更加深了苔丝的不幸。

在安吉尔抛弃苔丝后,饱受生活磨难,才真正的了解人生,才认识到自己所固守的传统道德是何等的迂腐,既坑害了苔丝,也坑害了自己。

内心的悔恨,对苔丝的思念,使他又重新去找苔丝,然而,苔丝的幸福早已被他断送了,他的“回归”只能更加深苔丝的不幸,使她更感受到自身的屈辱,此时苔丝心中痛苦、悔恨、绝望之情达到顶点。

安吉尔的归来,两人的重逢。

让苔丝一次次面对残酷的现实,亚雷的丑恶,安吉尔的背弃与回归,对自己长期所受的痛苦,所遭受的折磨和屈辱,以及命运对自己的不公正,进行了大胆的、强烈的抗议。

最终复仇的火焰变成利器与仇恨使之杀死了亚雷。

苔丝用自己的行为,挣脱一切枷锁向安吉尔证明了自己炽热的爱情,用最后的生命之火证明自己的清白,尽管恶人遭到报应,却将苔丝推向了悲剧的深渊。

虽然亚雷的毁灭平息了苔丝的仇恨,但资本主义依然笼罩于社会顶端。

依然有千千万万个“苔丝”遭遇着社会的迫害,并以悲剧的形式告终!

二、命运悲剧

苔丝的悲剧有着不可避免的必然性,它并不是偶然的与不可知的命运所造成的。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托马斯·哈代通过设置许多偶然巧合的情节让人感到苔丝的一生好像都是由命运在作祟,是命运把女主人公一步步推向悲剧的结局。

实则不然,因为偶然性总是和必然性紧密相连的,偶然性是许多社会必然性与自然必然性的交叉点,是必然性的一种反映。

处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苔丝,她的悲剧命运是体现社会规律的必然反映。

托马斯·哈代在作品中用“一道深不可测的鸿沟”暗示了苔丝的悲剧是因当时的社会所造成的。

托马斯·哈代通过法律判处苔丝死刑的描写,把主人公毁灭的真正原因从神秘的命运移到了现实世界。

卢那察尔斯基曾指出:

“天命是由种种社会情况、疾病、灾难等幻化出来的,同时它也是人们的一种心理现象。

”从而可见,导致苔丝悲剧的不是盲目的无从追究责任的命运,而是环境和社会的力量,却也有着必然性。

假如苦难落在一个生性懦弱的人头上,她逆来硕受地接受了苦难,那就不是真正的悲剧。

只有当她想要挣脱命运的摆布时,才有真正的悲剧,而不是作为一个被命运所操纵的扯线木偶。

哪怕她表现出的仅仅是片刻的省略、激情和灵感,是超越平时的自己。

悲剧的诠释在于她对灾难的反抗。

当不幸和苦难降临时,苔丝仍然做殊死的抗争,她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去超越它们,显示出超常的精神力量和抗争的精神,把人的生存本质、自由意志和生命力提升到超然的高度。

虽然命运使纯洁的苔丝被资产阶级虚伪的伦理道德打入深渊,却仍然没有放弃自身的信念。

不屈服于命运的操纵。

却始终无可避免的走入悲剧的漩涡。

托马斯·哈代以满怀的同情和高度的良知给我们诠释了苔丝这一饱受社会压迫的女性悲剧形象。

哈代笔下生动的人物将我们代入了那个时代,让我们得以窥见当时以为男权中心,在社会铁蹄下苟且偷生的妇女所生存的状态。

三、性格悲剧

苔丝的悲剧,同时也是性格的悲剧,我们在论及了苔丝悲剧的诸种社会因素之后,还应该指出的是造成她痛苦、不幸的还有其自我的原因。

苔丝是勇敢的,她敢于大胆地反抗传统道德、追求幸福,然而她却不能彻底摆脱传统道德对自身的羁绊,这又表现了她性格软弱的一面。

她在受到世俗舆论、传统道德破害的同时,可悲的是她同样用这一道德标准来静观自己,这就使她的悲剧显得更浓重、更深沉。

苔丝是暴力的受害者,是无辜的,她明白这一点,但是在受到乡里人非议的同时,她也认为自己是“有罪”的。

她“根据陈腐无聊的习俗,布置了不同情自己的形体和声音”,用“一堆使自己无故害怕的道德精灵”来恐吓自己。

即使在大自然中间,“老是把自己看作一个罪恶的化身,侵犯了清白的领地”。

这种静观的结果,必然造成她内在的自我折磨和谴责,因此,使她所受的磨难,所遭受的不幸和痛苦,就更加沉重和强烈。

苔丝按照传统的贞操观来衡量自己的清白与否,她比别人更不能忘记自己的“耻辱”。

几年过去了,随着岁月的流失,村子里的人几乎不大记得她的遭遇了,“但是她看得很明白,她在那儿就老得难受。

”她远离亲人、故乡来到无人知道的塔布篱,为的就是忘掉自己的过去。

安吉尔的爱使她感到幸福,可是在体验到幸福的同时,感受到更多的是内心的痛苦与折磨,是恐惧、不安、悔恨和羞耻。

这一切都表明苔丝无法忘记过去,更无法卸掉背在自己身上沉重的精神十字架。

她似乎天生灵魂有罪,注定永远受折磨,永远遭痛苦,心灵永远的不平静。

这种“灵魂有罪”,使她负疚、自责,使她即使被安吉尔无情抛弃,也认为是自己的罪过,默默忍受命运的摆布。

因此,她在遭到世俗舆论、传统道德迫害的同时,又受制于它的道德准则,毫不留情地责难自己;她在大胆地反抗传统道德的同时,又囿于它的观念成为传统维护者。

这就从更深层次上表现了传统道德对苔丝人性的迫害、心灵的扭曲。

唯有如此,作品的批判力量才更强烈、苔丝的悲剧才更震撼人心。

苔丝性格中真善美的毁灭,是社会的扼杀的结果,但悲剧的形成又同性格的内在矛盾不可分割。

故而说,苔丝的悲剧特质在命运悲剧前提下,又属于性格悲剧。

因而她的悲剧更深刻、更感人。

 

参考文献:

[1]童彦.苔丝悲剧人生的剖析[J].怀化学院学报.2006(07)

[2]高玉芬.苔丝悲剧命运的四维解读[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6(04)

[3]万佳.浅析苔丝的悲剧[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6)

[4]聂珍钊.“中国的英美文学研究:

回顾与展望”全国学术研讨会闭幕词[J].外国文学研究.2004(05)

[5]韩明.苔丝悲剧成因探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