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801820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4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1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1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1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1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1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1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1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1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1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1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1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1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1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1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1页
亲,该文档总共9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选.docx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选.docx(9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选.docx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选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说明

各单元内容介绍与教学建议:

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

在购物情境中,初步认识小数,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能比较小数的大小;会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小数的认识分两个阶段进行教学

本册先初步认识小数,主要以元、角、分为背景学习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等,四年级将进一步认识小数,学习小数的计数单位、小数的性质等。

第三单元乘法

会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关于估算的两点建议

估算要有理由。

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说出估算的结果,还要他们运用自己的语

言说明估算的理由。

然后组织大家讨论这些理由是否合理。

估算活动后要进行反思,积累估算的经验。

反思包括与精确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自己思考为什么估算的合理或者不合理;同伴之间互相交流估算的心得。

第五单元认识分数

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结合具体操作,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一些分数的大小;

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关于分数意义的教学

1.引入的必要性。

(生活中存在;分东西;度量单位的需要)

2.创造表示方式。

(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一半”;图形表示——自己创造符号)

3.分数的意义:

平均分,部分与整体的比。

(“平均分”的辩论;对学生创造符号的归纳,对分数符号的讲解;

对分数的语言描述;多个东西的“一半”;为什么不一样?

)。

4.分数的应用。

(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现象——模型的思想;运用分数解决“比较”问题)

空间与图形

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

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结合图案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发挥创造力和个性,感受图形的美。

第四单元面积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关于面积引入的教学

计算面积的必要性:

要给教室铺地砖;给镜框配玻璃、贴边框(周长和面积的区别)。

运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对面积的理解。

文化价值:

什么物体表面的面积比……大。

手——课本——桌子——黑板——教室——学校——北京市——中国——亚洲——世界——地球——宇宙

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能描述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实践活动

提供模拟活动的题材

小组合作分步讨论实施的具体方案

交流各小组实施的方案并加以指导

布置设计旅游计划的活动

应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应将书上的策略作为知识点来教学。

必须防止把具有挑战性的解决问题的活动,异化为“对题型、套解法”的机械操练。

注意的问题

应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应将书上的策略作为知识点来教学。

必须防止把具有挑战性的解决问题的活动,异化为“对题型、套解法”的机械操练。

复习内容

整理与复习

(一)

整理与复习

(二)

总复习

整理与复习

(一)

你学会了什么(反思性)

1.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供的信息回忆、讲述学过的知识内容。

2.结合每一幅图提出一个具体问题,让学生做一做,议一议,反思自己是否真正学会了。

我的成长足迹(表现性)

1.汇报最重要的心得或收获;

2.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理解用作品的形式展示出来,互相欣赏,共同分享。

第一学段总复习的教学建议

促进已有知识与经验的系统化与合理化,为进入第二学段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这是总复习最重要的一项任务。

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突出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分领域进行知识与方法的梳理。

如万以内数的数位表、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万以内数的四则运算都是数与代数领域的基础与主干知识,而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是基础的基础。

要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贯通,如三位数加减法与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小数点对齐的原则下,算法是贯通的。

第一学段总复习的教学建议

总复习的练习题提倡“先做后说”,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加强复习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效率。

总复习教学的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反思性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自己的错误争取自己来纠正。

总复习教学过程要继续关注和促进学生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进步与发展。

一元、角、分与小数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认、读、写简单小数。

2、经历探索如何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能结合购物情境比较小数的大小。

3、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

(与元、角、分密切联系)

4、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知识技能目标

1、第一章的题目是“元角分与小数”,使学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如“买文具”、“货比三家”、“买书”、“寄书”)学习小数的初步知识。

2、学生在生活中对小数的感受主要是和元角分相联系的,突出元角分与小数紧密联系有助于发展学生对小数的理解,并渗透了解决问题的要求。

3、教师完全可以将这个单元设计成为一个“专题活动”。

讨论

学生从何处开始学习小数?

单元备课

尝试单元备课

进行单元备课,把握单元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内在的逻辑线索,是落实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的关键。

1、学习新单元的认知基础是什么?

单元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2、每一节课要落实的新知识(包括数学活动经验)或技能是什么?

它们在后续内容的学习中有哪些应用?

3、每一节课的挑战性或突破在哪里?

哪些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或讲授,哪些应该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究,再点拨或概括?

本单元的整体设计

1、随着课堂教学或单元教学的进程,如何逐步扩大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空?

使前面学到的知识能够投入应用,不断得到深化与发展。

(第3,4课的处理)

1、以主题活动为线索。

2、知识的适当综合:

如加减的同时引入。

教学课时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用小数表示各个文具的价格,自然地引入小数。

2、初步理解小数的具体意义,体会小数与它所表示的实际的量的单位之间的联系,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3、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小数与以前学过的数比较,使他们发现小数都有小数点。

教学重点

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认、读、写简单小数。

教学内容

2~3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买文具

(1)铅笔0.50元尺子1.06元

水彩笔16.85元笔记本3.50元

钢笔8.00元

笔记本是元角,尺子是元角分,铅笔是元,水彩笔是

元角分,钢笔是元。

(2)像3.50,1.06,16.85……这样的数,都是小数。

(3)16.85读作:

十六点八五

小数点

2、试一试

5元4角1分5.41元

12元5角0分12.5元

2元0角4分2.04元

三、练一练

1、写一写,读一读。

2、统计教科书的价格,并与同伴说一说。

数学书

语文书

 

4.35元

 

4元3角5分

 

3、剪下附页中的图1做游戏。

例:

3元8角5分3.85元

……

4、你知道吗?

早在1700多年前,我国著名数学家刘徽就在《九章算术》中运用了小数。

四、小结

五、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铅笔0.50元尺子1.06元

水彩笔16.85元笔记本3.50元

钢笔8.00元

笔记本是元角,尺子是元角分,铅笔是元,水彩笔是

元角分,钢笔是元。

像3.50,1.06,16.85……这样的数,都是小数。

16.85读作:

十六点八五

小数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购物经验,交流比较两个小数(价格)大小的多种方法。

3、

鼓励学生根据主题情境提出新的数学问题。

教师可以从中选择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大家尝试解决。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如何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能结合购物情境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

4~5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货比三家

奇奇文具店:

铅笔盒4.9元橡皮2.63元尺子2.5元

丁丁文具店:

橡皮2.36元书包8.2元铅笔盒5.1元

豆豆文具店:

书包8.5元橡皮2.65元水彩笔3.05元

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

4.9元﹤5.1元

答:

去奇奇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

2、试一试

(1)10元5角﹥10元3角

(2)在○里填上“﹥”“﹤”或“=”。

2.45元○1.83元2.68元○2.70元7.09元○7.03元

6.01元○6.10元0.3元○0.07元3.50元○3.5元

三、练一练

1、在○里填上“﹥”“﹤”或“=”。

1.25元○2.4元0.48元○1.3元0.05元○0.50元

3.06元○3.60元6.00元○6.0元4.59元○4.58元

2、35×881÷345×3210÷3

83×2630÷372×575÷5

3、到哪个商店买毛巾便宜?

小熊商店:

毛巾3.82元牙刷2.50元牙膏4.35元

小猫商店:

毛巾4.00元牙刷2.62元牙膏4.52元

小狗商店:

毛巾4.10元牙刷2.55元牙膏3.85元

你想买什么?

到哪个商店去?

4、实践活动

到商店调查3种商品的价格,做好记录。

与同学比一比同类商品的价格。

四、小结

五、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奇奇文具店:

铅笔盒4.9元橡皮2.63元尺子2.5元

丁丁文具店:

橡皮2.36元书包8.2元铅笔盒5.1元

豆豆文具店:

书包8.5元橡皮2.65元水彩笔3.05元

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

4.9元﹤5.1元

答:

去奇奇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独立根据教材创设的主题情境,列出算式。

然后估算大约一共花了多少元,再探索计算方法。

2、在多种算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算法的共性,即相同单位(数位)的数才能相加。

这也是小数相加时,小数点要对齐的根据。

只要理解了这一点,小数加减就可以转化为整数加减运算了。

教学重点

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

(与元、角、分密切联系)

(1)教材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以使学生体会学习计算的必要性,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课讨论的是一位小数的没有进位的加法与没有退位的减法,第四课讨论的是一位小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

这两节课都把探讨小数加法的算法作为重点,让学生在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算法的基础上,独立去解决小数减法的算法问题。

教学内容

6~7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买书

淘气在书店买了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2元。

他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11.5元。

淘气一共花了多少元?

3.2+11.5=14.7(元)

答:

淘气一共花了14.7元.

2、试一试

(1)一本《数学世界》比一本《童话故事》贵多少元?

(2)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1.2+5.76.8-5.12.2+10.717.8-0.4

(3)对对碰:

相碰的两个数相加、相减。

0.47.57.5+0.47.5-0.4

4.110.610.6+4.110.6-4.1

7.62.27.6+2.27.6-2.2

26.73.126.7+3.126.7-3.1

三、练一练

1、计算

2、2.5+0.23.9-2.96.8+3.1

2.7-2.06.5+3.02.3-2.2

3、森林医生

4、玻璃杯每个13.6元

陶瓷杯每个10.20元

塑料杯每个6.10元

(1)买一个玻璃杯和一个塑料杯共多少元?

(2)买一个陶瓷杯比买一个玻璃杯少花多少元?

(3)三种杯各买一个,30元够吗?

(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小结

五、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淘气在书店买了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2元。

他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11.5元。

淘气一共花了多少元?

3.2+11.5=14.7(元)

答:

淘气一共花了14.7元。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

(与元、角、分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

(与元、角、分密切联系)

(1)教材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以使学生体会学习计算的必要性,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四课讨论的是一位小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把探讨小数加法的算法作为重点,让学生在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算法的基础上,独立去解决小数减法的算法问题。

教学内容

8~9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寄书

邮费分别是1.6元和12.4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1.6+12.4=14(元)

答:

一共需要14元。

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2、

(1)2包书的邮费相差多少元?

(2)1.3+6.710.5+9.75.3-4.8

5.8-3.98.9+10.220-6.6

三、练一练

1、1.8+3.56.1-5.813.5+1020.5+30.8

5-2.315.3-4.48.3+6.75.9+10.8

2、森林医生

3、《动物世界》21.8元,《童话故事》14.5元,小明想买这两本书,他只有40元钱,够吗?

4、妈妈买笔花了15.8元,还剩下34.2元,妈妈带了多少钱?

5、饼干3.8元面包1.2元瓜子2.5元

果冻6.5元薯片4.6元虾条0.8元

(1)饼干和瓜子一共多少元?

(2)果冻比薯片贵多少元?

(3)小青有5元钱,可以买什么?

还剩多少钱?

(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小结

五、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邮费分别是1.6元和12.4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1.6+12.4=14(元)

答:

一共需要14元。

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森林旅游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为学生提供综合应用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机会,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

教学内容

10~11页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森林食品店

蘑菇1.4元松果1.5元竹笋2.7元

萝卜0.9元其它5.2元饮料1.8元

10元能买哪些商品?

我要买松果和蘑菇,需要多少元?

2、森林玩具店

玩具熊12.7元球3.8元

书5.5元玩具松鼠6.7元

玩具熊比玩具松鼠贵多少元?

你想买什么?

需要多少钱?

三、实践活动

1、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如:

身高是1.32米,赛跑成绩是8.3秒,体重是3.7千克……

①通过“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的实践活动,感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不拓展)。

②可以向学生建议,用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小数以及从事这个活动的感受。

2、调查自己家两个月水费、电费开支情况,并记录下来。

月份项目

水费\元

电费\元

合计\元

()月

 

()月

 

合计

 

通过分析数据把你的感受与同伴说一说。

四、小结

五、课后反思

 

二对称、平移和旋转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结合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感受图形的美。

知识技能目标

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定位

1、学生之所以要学习这部分内容,是因为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大量有关图形变换的现象,同时,图形的运动也是人们认识空间与图形的一个重要手段(图形的性质、图形的位置、图形的运动、图形的度量),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

2、认识生活情境中的变换现象,从变换的角度欣赏图形、设计图案,体验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是本部分内容学习的主要目标,这对于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了解图形之间的联系,以及感受与欣赏图形美都是重要的。

3、要充分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如“折一折”、“剪一剪”、“移一移”、“摆一摆”、“画一画”和“做一做”等,并鼓励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和想象。

教学课时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在操作中体会对称现象的特征——利用特征(辨别、作图、想象)”的过程。

(引入时情景的丰富性)

2、要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内容

12~16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对称图形

(1)折一折,剪一剪

使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

(2)猜一猜,剪一剪

A上面是对称图形的一半,这些图形是什么?

B你能剪出这些图形吗?

利用附页1中的图2试一试,并与同伴说一说.

(3)看一看,说一说

下面哪些图形是对称图形?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

(4)你知道吗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指挥创造出优秀的民族文化.

2、试一试

(1)下面哪些图形是对称图形?

画“√”。

(2)试着在钉子板上围出对称图形,并与同伴说一说。

(3)在方格纸上按照图上给出的对称轴画对称图形。

(4)剪一个自己喜欢的对称图形,在全班进行展览。

三、练一练

1、找一找哪些字是对称的。

2、在点子图上画出对称图形。

3、摆出对称图形。

4、在方格纸上画出对称图形,这些图形像什么?

5、画出下图的对称图形。

6、你知道吗

7、找一找哪些树叶是对称图形。

(紫丁香叶,榆树叶,银杏树叶,杨树叶,龙爪槐叶,石榴树叶,玉兰树叶,桃树叶)

四、小结

五、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第二课“镜子中的数学”,向学生呈现生活中有趣的镜面对称现象,激发他们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2、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实践,不能只是“看图说话”。

最好,每人都准备一面小镜子,按照教材中创设的活动要求进行操作,教师还可以创设其他的实验活动。

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内容

17~18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镜子中的数学

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一看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2、试一试

(1)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看整个图形是什么?

(2)摆一摆,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3)现在是5时?

机灵狗从镜子中看到的对吗?

三、练一练

1、从镜子中看到的左边图形的样子是哪个?

画“√”。

2、把镜子放在图中适当的位置,使你仍能看到图的全部.

3、实践活动

收集一些对称图形、图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览。

4、你知道吗

自然界中,有许多对称的现象,如人和动物的外形都是对称的。

四、小结

五、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重点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内容

19~22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平移和旋转

(1)看一看

日常生活中哪些是平移?

哪些是旋转?

(2)说一说

A物体的运动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

B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运动?

(3)做一做

试着做一个表示平移或旋转的动作。

2、试一试

目的:

体会作图的策略:

由静态转为动态。

(1)移一移,说一说。

向下平移格

向平移格

向平移格

(2)填一填。

蜡烛向右平移了格。

小鱼向平移了格。

(3)画一画。

向上平移3格。

向右平移3格。

(4)你知道吗

古老的上海音乐厅整体平移了约66米。

三、练一练]

1、物体的运动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

2、填一填。

小汽车向平移了格。

小轮船向平移了格。

小飞机向平移了格。

3、画出房子向左平移3格后的图形。

4、数学游戏

A猜猜我在哪。

我把棋子先向东平移2格,再向南平移3格,最后向西平移5格。

(第一个游戏,将平移和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技能综合起来。

说的一方要能够清楚地描述棋子行走的路线;猜的一方也要具备相关知识与空间感觉,才能猜到棋子所要移到的位置。

B猫捉老鼠。

下面是棋盘,两人轮流掷硬币,分别移动猫和老鼠。

如果硬币正面朝上,可以移动一格或两格;如果硬币反面朝上,则原地不动。

剪下附页1中的图3,猫和老鼠放在图中位置,看猫能不能捉到老鼠,与同桌玩一玩。

(第二个数学游戏“猫捉老鼠”,游戏结果的不确定性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四、小结

五、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结合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感受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结合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