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李山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03430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李山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李山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李山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李山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李山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李山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李山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李山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李山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李山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李山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李山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李山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李山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李山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李山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李山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李山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李山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李山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李山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李山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最新】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李山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B.

玻璃刀裁玻璃

C.

干冰保存食品D.

品红在水中扩散

2.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生态的是(  )

A.使用喷灌和滴灌技术,节约用水

B.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少水污染

C.就地焚烧秸秆,做农田肥料

D.废旧电池定点回收,减少土壤污染

3.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B.

收集O2

C.

蒸发食盐水D.

测溶液PH

4.元素周期表中锌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锌的说法错误的是()

A.锌原子核外有30个电子B.锌是金属元素

C.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gD.缺锌可能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5.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一种名为瑞德西韦(分子式:

C27H35N6O8P)的新药被寄予厚望。

下列有关瑞德西韦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有机化合物

B.由27个碳原子、35个氢原子、6个氮原子、8个氧原子和1个磷原子构成

C.完全氧化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D.相对分子质量是602g

6.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食盐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食盐,但是可能再溶解蔗糖

B.在同一化合物中,一般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则一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只有一个化合价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保持不变,则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D.可燃物的燃烧既属于氧化反应,也属于化合反应

7.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2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C.反应后丙、丁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D.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

8.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B.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C.

区别稀盐酸和NaOH溶液

D.

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9.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B.t2℃时,将75g甲与100g水混合可得到甲的饱和溶液

C.t2℃时,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析出固体的质量大于乙析出固体的质量

D.升高温度可以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二、多选题

10.向滴有酚酞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与加入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降低B.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为HCl、NaCl

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D.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

三、填空题

11.新型冠状病毒蔓延期间,为做好自我保护,我们要减少外出,避免与表现出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咳嗽、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外出最重要的防护措施是佩戴符合要求的口罩。

在生活中常见的口罩一般有棉布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活性炭口罩和N95口罩。

(1)佩戴口罩预防病毒的原理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___________操作。

(2)活性炭口罩能有效阻隔空气中的氨、苯、甲醛等有害气体,其功能比普通口罩强大,原因是活性炭具有__________性。

(3)生产N95口罩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它属于___________(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该物质易燃烧,所以工厂生产的N95口罩在保存时应注意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2.结合下列化学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___,b____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________(填“①”或“②”)端进入;若要获得干燥的二氧化碳,可将装置B和装置D用胶皮管连接,并在装置D中盛放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试剂。

(4)实验室常用装置C代替装置B制取气体,装置C的优点是________。

若用C装置制取CO2,则下列材料中可用于制作多孔隔板的是___________(填编号)。

①塑料  ②铜  ③铁

五、流程题

13.科学实验中要研究纯净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等,常常需要把混合物进行除杂、分离和提纯等。

(1)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水蒸气,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写名称)。

(2)为了将氯化钠和氯化钙两种固体混合物分离,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操作②中加入过量Na2CO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②甲同学认为,上述所得的NaCl固体不纯,要得到较纯净的NaCl固体,需增加一步实验,他的做法是________。

六、科学探究题

14.金属镁可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所得溶液呈碱性,可使酚酞溶液显红色。

某同学将镁条放在水中煮沸,趁热取出部分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了。

(1)镁与热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2)查阅资料:

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溶液碱性减弱。

(提出问题)导致溶液碱性减弱的原因是什么?

(假设与分析)

假设1:

可能是氢氧化镁与N2或O2发生了反应。

假设2:

可能是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

假设3:

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_____________。

由碱的性质可知,假设1不成立。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取上述红色溶液,保持温度不变,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①_____

 

假设2成立

2.取上述红色溶液,②________________

红色褪去

假设3成立

 

1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制氧气和氧气的某些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已知图甲、图丙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实验探究1)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影响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装置中产生氧气的量可以用压强传感器测出(在一定温度条件下,产生氧气的体积与装置内的压强成正比,反应放热忽略不计),得到图乙所示的图像。

(1)写出图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

(2)若三次所用的3%H2O2溶液都是8mL,从图乙中可以得出的两个结论是:

①________;

②_______。

(实验探究2)利用图丙所示装置探究氧气的浓度对燃烧的影响。

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皮塞,待蜡烛熄灭后,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瓶中,铝盒中的白磷立即燃烧。

(1)白磷燃烧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

(2)由“蜡烛熄灭,白磷燃烧”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3)滴入水后白磷立即燃烧的原因是______。

七、计算题

16.小兰在实验室里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并对反应后固体剩余物进行回收、利用,实验操作流程及数据记录如下:

(1)小兰制得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g。

(2)计算滤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白烟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用玻璃刀裁玻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干冰升华吸热,可用做制冷剂保存食品,该过程只是干冰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品红水中扩散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A。

【点睛】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

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C

【详解】

A、使用喷灌和滴灌技术,节约用水,有利于保护生态,正确;

B、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少水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正确;

C、就地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烟尘,有害气体,会污染环境,不利于保护生态,错误;

D、废旧电池定点回收避免电池中有害金属泄露污染环境,减少土壤污染,正确;

故选:

C

3.B

【详解】

A、量筒不能用于溶解稀释溶液,A错;

B、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从短管进入聚集在集气瓶上部,水密度大,从底部沿长管排出,B正确;

C、蒸发食盐水时,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滴飞溅,错误;

D、测定溶液pH时,pH试纸不能放入待测液中,会污染待测液,错误;

故选:

B

4.C

【解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锌元素的相关信息:

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30,正确;B、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可知锌元素是金属元素,正确;C、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只不过常省略而已,相对原子质量为65.41,错误;D、锌元素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正确。

故选C。

点睛:

以钠为例,元素周期表中信息:

5.A

【详解】

A、含C化合物(除去CO、CO2、碳酸盐等)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B、一个瑞德西韦分子由27个碳原子、35个氢原子、6个氮原子、8个氧原子和1个磷原子构成,故选项错误;

C、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瑞德西韦中含有碳、氢、氧、氮、磷元素,所以燃烧产物除了二氧化碳和水,还有氮、磷元素的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D、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省略不写,带g一定错误。

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6.A

【详解】

A、食盐的饱和溶液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液中不能再溶解氯化钠的溶液,但是还可以溶解其它物质比如蔗糖,A正确;

B、在同一化合物中,一般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但一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不一定只有一个化合价,B错误;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却不变,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保持不变的不一定是催化剂还可能是杂质,C错误;

D、蜡烛燃烧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氧化反应,但却不是化合反应,D错;

故选:

A

【点睛】

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有氧气参与的化合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7.C

【分析】

根据微观示意图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则,可知甲乙丙丁的化学计量数依次1、2、1、2;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故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一定不变。

【详解】

A、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2,不符合题意;

B、反应前后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故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C、反应后丙、丁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2,符合题意;

D、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D

【详解】

A、验证可燃物的燃烧条件,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能形成对比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铁在氧气、水共同作用下易生锈,探究铁生锈的条件能形成对比试验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碳酸钠不与氢氧化钠反应,区别氢氧化钠和盐酸用碳酸钠溶液可以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D、稀盐酸和稀硫酸中含有相同的氢离子都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故选D。

9.C

【详解】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故该温度下两物质溶解度相等,正确;

B、t2℃时,甲的溶解度是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的甲,故甲不能完全溶解,可得到甲的饱和溶液,故正确;

C、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所以将t2℃的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各降温到t1℃时,析出固体甲多于乙,当没有说明甲乙的t2℃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确定析出甲乙物质的质量大小,故错误;

D、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升高温度会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正确;

故选:

C。

10.BC

【解析】

A、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放热,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错误;B、A点对应溶液pH<7,溶质为过量的HCl和反应生成的NaCl,正确;C、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正确;D、反应过程中,稀盐酸完全反应前溶液是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时溶液变红色,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错误。

故选BC。

11.过滤吸附合成材料远离火源

【详解】

(1)佩戴口罩预防病毒的原理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过滤操作。

故填:

过滤;

(2)活性炭口罩能有效阻隔空气中的氨、苯、甲醛等有害气体,其功能比普通口罩强大,原因是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故填:

吸附;

(3)聚丙烯,它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该物质易燃烧,所以工厂生产的N95口罩在保存时应注意远离火源。

故填:

合成材料;远离火源。

12.试管锥形瓶2KClO3

2KCl+3O2↑CaCO3+2HCl═CaCl2+H2O+CO2↑①浓硫酸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①②

【详解】

(1)据图可以看出,a是试管,b是锥形瓶,故填:

试管;锥形瓶。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是固体加热型反应,试管口没有棉花团,故使用的是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方法,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故填:

2KClO3

2KCl+3O2↑。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若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则气体应从①端进入;若要获得干燥的二氧化碳,可将装置B和装置D用胶皮管连接,并在装置D中盛放浓硫酸,故填:

CaCO3+2HCl═CaCl2+H2O+CO2↑;①;浓硫酸。

(4)实验室常用装置C代替装置B制取气体,C装置固体药品放在多孔隔板上,液体药品从长颈漏斗中加入,反应开始后,关闭开关,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

打开开关时,气体导出,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重新进入试管,液体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装置C的优点是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若用C装置制取CO2,则塑料和铜不与酸反应可用于制作多孔隔板,故填:

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①②。

13.浓硫酸使氯化钙完全反应Na2CO3+CaCl2═CaCO3↓+2NaCl在操作⑤之前往滤液D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详解】

(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和二氧化碳不反应,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水蒸气,可选用的试剂是浓硫酸。

故填:

浓硫酸。

(2)①操作②中加入过量Na2CO3的目的是使氯化钙完全反应,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Cl2═CaCO3↓+2NaCl。

故填:

使氯化钙完全反应;Na2CO3+CaCl2═CaCO3↓+2NaCl。

②甲同学认为,上述所得的NaCl固体不纯,因为混有过量的碳酸钠,要得到较纯净的NaCl固体,需增加一步实验除去碳酸钠,他的做法是在操作⑤之前往滤液D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以除去碳酸钠,过量的稀盐酸通过蒸发除去。

故填:

在操作⑤之前往滤液D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14.Mg+2H2O=Mg(OH)2+H2↑CO2降低溶液红色褪去隔绝空气,冷却至室温(或隔绝空气放置一段时间至室温)

【详解】

(1)镁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Mg+2H2O=Mg(OH)2+H2↑故填:

Mg+2H2O=Mg(OH)2+H2↑

(2)二氧化碳可以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酸碱中和可以使碱性减弱,氢氧化镁放置在空气中温度降低,溶解度变小,碱性也会减弱,故填:

CO2;降低;

(3)1.取上述红色溶液,保持温度不变,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若溶液红色褪去,则证明是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CO2,假设2成立;

2.取上述红色溶液,隔绝空气,冷却至室温,若红色褪去,则证明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假设3成立;

故填:

溶液红色褪去;隔绝空气,冷却至室温(或隔绝空气放置一段时间至室温)。

15.2H2O2

2H2O+O2↑随所用二氧化锰的质量增加,反应速率加快二氧化锰对生成氧气的量没有影响放热、产生大量白烟不同物质燃烧需要氧气的浓度不同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使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

【详解】

[实验探究1]

(1)图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2)若三次所用的3%H2O2溶液都是8mL,由图乙可知,当二氧化锰的用量不同时,压强达到最大值所需的时间不同,即随二氧化锰的质量增加,反应速率加快,但最终气体压强一样大,说明催化剂不影响最终生成氧气的量。

[实验探究2]

(1)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白色固体物质,同时放出热量,故反应的主要现象是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2)在同一容器中,由“蜡烛熄灭,白磷燃烧”可知,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不能支持蜡烛的燃烧,但可以支持白磷的燃烧,说明不同种物质燃烧所需氧气的浓度不同。

(3)滴入水后白磷立即燃烧的原因是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使与氧气接触的白磷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

16.4.814.9%

【详解】

(1)由题意氧气逸出,则小兰制得氧气的质量是15.5g-10.7g=4.8g。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最终的溶液为氯化钾溶液,设生成4.8g氧气的同时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则有:

解得x=7.45g

滤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答:

滤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