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复习知识体系1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804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9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历史复习知识体系1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初三历史复习知识体系1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初三历史复习知识体系1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初三历史复习知识体系1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初三历史复习知识体系1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初三历史复习知识体系1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初三历史复习知识体系1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初三历史复习知识体系1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初三历史复习知识体系1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初三历史复习知识体系1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初三历史复习知识体系1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初三历史复习知识体系1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初三历史复习知识体系1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初三历史复习知识体系1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初三历史复习知识体系1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初三历史复习知识体系1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初三历史复习知识体系1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初三历史复习知识体系1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初三历史复习知识体系1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初三历史复习知识体系1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历史复习知识体系1doc.docx

《初三历史复习知识体系1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历史复习知识体系1doc.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历史复习知识体系1doc.docx

初三历史复习知识体系1doc

七上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课标要求】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调起来;通过都江堰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知识体系】学法:

读教材自主复习→理解要点→完成知识体系→小组互批→轻松记忆

出现的时间:

推广时间:

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作用:

铁农具和

牛耕的使用

修建时间:

,诸侯国:

,人物:

地理位置:

,功能:

历史作用: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

背景:

由于和的使用,私田出现;(生产力发展是根本原因)封建主和农民出现;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各国掀起变法。

时间:

,支持者:

内容:

①经济方面:

国家承认,允许自由买卖,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②军事方面:

根据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的旧贵族的特权;③政治方面—建立。

作用:

秦国国富兵强,建立制度,为奠定了基础。

 

封建社会形成:

时期,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封建社会形成。

史学意识: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社会转型—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的经济因素、社会改革、民生意识等

2.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措施中,调整生产关系的措施是()

A.兴修水利工程B.推行重农抑商

C.承认土地私有D.推广牛耕生产

七上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

【课标要求】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知识体系】学法:

读教材自主复习→理解要点→完成知识体系→小组互批→轻松记忆

①孔子:

晚期,是创始人。

他提出的学说,主张。

教育贡献:

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

;要求学生。

记载孔子言论的是。

②老子:

晚期,是创始人。

思想主张。

中华文化的勃兴

思想家

①墨子:

学派,主要思想。

②孟子:

学派,主要思想。

③庄子:

学派,主要思想。

④韩非:

学派,主要思想。

⑤孙武:

学派,主要思想。

百家争鸣术

 

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评价):

奠定了整个封建文化的基础,有力的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是中国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

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我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政治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

三者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史学意识:

社会转型——思想意识、民生意识、传统文化意识等。

1.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的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C.韩非D.孙武

七上第10课“秦王扫六合”

【课标要求】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知识体系】学法:

读教材自主复习→理解要点→完成知识体系→小组互批→轻松记忆

时间:

都城:

意义:

结束割据混战,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秦统一六国

政治:

创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中央

政府设、、御史大夫,分管行政、、;

地方推行,分天下为郡,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经济:

统一货币为,统一度量衡。

文化:

统一,把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又推广。

思想:

秦始皇接受建议,实行。

军事:

派大将蒙恬反击,为抵御,修筑西起、

东到的万里长城,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还派兵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兴修,沟通了和。

军事:

秦朝制度

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第十课秦王扫六合

 

秦朝疆域:

东至,西到,北至,南达。

史学意识:

专制制度的首创,从专制到民主的意识。

3.不能从右图中获取的信息是

A.中央对地方实行分郡管理

B.王朝的都城位于西部的咸阳

C.灵渠沟通了长江与珠江水系

D.修建的长城西端点是陇西

七上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课标要求】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知识体系】学法:

读教材自主复习→理解要点→完成知识体系→小组互批→轻松记忆

第十五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2课大一统的汉朝

由来: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使者、商人西行,西域使者、商人东来。

陆路路线:

从长安→→→西亚→。

作用:

丝绸

之路

 

史学意识:

联系现实,与习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丝路精神(文明与开放)、古丝路的价值等。

七上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

【课标要求】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知道司马迁和史记。

【知识体系】学法:

读教材自主复习→理解要点→完成知识体系→小组互批→轻松记忆

昌盛的秦汉文化

佛教:

产生于印度,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

道教:

时期正式创立,尊奉老子为教主,称他为。

道教的发源地。

文学(史学):

汉武帝时期,伟大的史学家编写,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是我国第一部。

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又是一部。

艺术:

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作,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也被

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七上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课标要求】初步认识书法艺术。

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和农历。

【知识体系】学法:

读教材自主复习→理解要点→完成知识体系→小组互批→轻松记忆

1、书法:

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转化为,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

东晋的,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

他的代表作,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他被后人称为。

2、绘画:

东晋的顾恺之,笔下的人物,线条优美,活波传神,富有个性,代表作有。

3、石窟艺术:

为了宣传,北朝的统治者开凿石窟,雕凿佛像。

山西大同的和河南洛阳的,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史学意识: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应。

传统文化意识。

 

七下第2课“贞观之治”

【课标要求】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知识体系】学法:

读教材自主复习→理解要点→完成知识体系→小组互批→轻松记忆

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在称帝,建立唐朝。

627年,李世民继位,年号。

措施:

①吸取;②轻徭薄赋,发展生产;③任用贤人、虚心纳谏;如:

富于谋略的和善断大事的及敢于直言的④大臣廉洁奉公。

表现:

唐太宗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人称。

贞观

之治

第二课贞观之治

措施:

继续实行的政策,发展生产,选拔贤才。

表现:

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

她的统治“”。

女皇武则天

 

史学意识:

民生意识、治国思想、中央集权的作用等。

 

七下第7、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

【课标要求】以赵州桥为例,认识古代建筑奇观;以金刚经为例,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以唐诗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了解隋唐石窟、书法、绘画。

【知识体系】学法:

读教材自主复习→理解要点→完成知识体系→小组互批→轻松记忆

隋朝:

隋朝工匠建造的,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唐朝:

唐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1、高超的建筑水平

 

2、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印制的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

雕版印刷品。

李白:

代表作、等。

他的诗特点既,

又,人们称他为。

杜甫:

代表作,他的诗特点有的有的,

语言精炼凝重,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人们称他为。

白居易:

代表作、等,他的诗

特点,。

第七八课辉煌的隋唐文化

3、光耀千古的诗坛

 

4、灿烂夺目的书法:

隋唐书法,名家辈出。

创立了雄浑敦厚的新书体,人称,

他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

博采众长,别出新意,

自成柳体,他的字,。

5、绘画:

隋唐时期,绘画艺术高度发展。

对后世影响较大的画家有、等。

画技高超,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风格奔放,开后世写意画先河。

后世称他为。

6、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

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

那里的大部分洞窟是开凿的,窟里大量精美的壁画和生动的彩色塑像,堪称。

七下第13、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

【课标要求】通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了解宋词元曲的流行。

【知识体系】学法:

读教材自主复习→理解要点→完成知识体系→小组互批→轻松记忆

1、活字印刷术:

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隋唐雕版印刷术出现之后,北宋时,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大大促进了的传播。

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2、指南针:

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

时。

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

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3、火药:

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4、宋词: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唐朝时出现,经过五代到两宋,词得到发展,成为宋代主要文学形式。

气势豪迈,雄健奔放是词人的特点,代表作有等。

女词人,风格委婉,感情真挚。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联营。

”是南宋词人的代表作。

5、元曲:

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元曲,元曲由和组成。

元朝剧作家最优秀的是

,代表作有悲剧。

6、绘画:

宋元时期的绘画艺术,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技巧成熟。

大画家张择端的,描绘了。

 

七下第22、23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封建文化的晚唱)

【课标要求】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

以《红楼梦》和京剧为例,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知识体系】学法:

读教材自主复习→理解要点→完成知识体系→小组互批→轻松记忆

1、建筑:

明成祖时,在元大都基础上,修建,城中心的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明长城东起,西至,蜿蜒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奇迹。

2、医学:

明朝卓越的医学家,写出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3、科技:

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写了一部。

书中总结明代和生产技术,作者在书中强调。

外国学者称此书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和宋应星同时代的徐光启,为中西科技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代表作,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的书籍。

4、古典小说:

时期是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作者,书中描绘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作者。

明朝中期的《西游记》是一部小说,作者,通过塑造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歌颂了人民蔑视的精神。

清朝曹雪芹创造的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与戏剧一样属于市民文学即平民文学)

5、戏剧:

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是,代表作,通过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以、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一个新的剧种。

6、书法:

董其昌的书法,吸收古人的精华,但不在笔迹上刻意模仿,兼有之美。

7、绘画:

明朝的绘画,以、居统治地位。

在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明末著名画家善用泼墨,挥洒自如,气势磅礴。

清朝的进一步发展明末画家的笔墨纵横手法。

史学意识:

文化科技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隋唐文化辉煌在于统一局面的形成、民族交往、中外交往频繁影响,同时唐朝文化对世界文化影响重大。

明清时期,经济上商品经济发达,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政治上封建专制集权强化,封建主义逐步衰落;思想上民主思想萌发。

文艺与科学意识、传统文化意识等。

拓展:

古代科技的辉煌为什么没有能阻止近代中国社会的落后?

从形式及特点说说我国古代文学发展趋势?

 

八上第6课洋务运动

【课标要求】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知识体系】学法:

读教材自主复习→理解要点→完成知识体系→小组互批→轻松记忆

近代化的探索阶段特征:

向西方学习;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洋务运动)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发展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知识网络: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地主阶级、器物)(资产阶级、制度)(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背景:

战争后,清朝。

目的:

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

代表人物:

中央——奕地方——曾国藩、、张之洞、。

洋务派

第六课洋务运动

时间:

思想主张:

,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后期,创办民用工业。

①创办军事企业:

创办安庆军械所、、。

②创办民用工业:

李鸿章创办、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

③筹建海军:

从70年代中至80年代中,筹建了、和福建三支海军。

④兴办新式学堂:

1962年成立,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

内容

破产的标志:

在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随之破产。

消极影响:

是一次失败的的自救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积极影响:

①引进西方先进的,使中国出现了;

②在客观上为中国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③为中国的开辟了道路。

评价

 

八上第7课戊戌变法

【课标要求】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知识体系】学法:

读教材自主复习→理解要点→完成知识体系→小组互批→轻松记忆

背景: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序幕:

1895年春,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等举人,

联名上书光绪帝,史称。

揭开了序幕。

发展:

、在北京创办,后改为《中外纪闻》,作为

的机关报发行。

第七课戊戌变法

主张:

主张维新变法,学习西方先进思想,建立君主立宪制。

时间:

从1898年6月到9月

内容:

发布一系列变法令,内容有①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任用;

②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③方面:

开办新式学堂,

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④军事方面:

训练新式军队。

高潮

百日维新

结果: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

①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②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的作用。

意义

启示: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派别:

资产阶级;性质:

改革。

八上第8课辛亥革命

【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知识体系】学法:

读教材自主复习→理解要点→完成知识体系→小组互批→轻松记忆

主张: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建立团体: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成立政党:

1905年,在东京建立,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提出纲领:

中国同盟会创办机关刊物,孙中山把同盟会革命纲领阐发为

三大主义,合称。

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酝酿

第八课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时间)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

成立民国:

1912年1月1日就任临时大总统,成立。

年为民国元年。

爆发

成功的一面:

辛亥革命推翻了,结束了,

使。

失败的一面:

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窃取;没有改变中国的性质。

评价

 

派别:

资产阶级;性质:

革命。

 

八上第9课新文化运动

【课标要求】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实;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体系】学法:

读教材自主复习→理解要点→完成知识体系→小组互批→轻松记忆

背景:

①中华民国建立后,民主、自由、博爱等思想的影响;②独裁、尊孔;

兴起的标志:

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称《》)

代表人物:

、李大钊、胡适、。

第九课新文化运动

思想主张:

前期:

提倡,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向逆流展开猛烈进攻。

后期:

宣传。

1918年李大钊在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颂扬十月革命。

1918年底在北京创办了。

内容

性质: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

作用:

启发着人们追求,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在

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不足:

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评价

 

八上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一)

类别

代表人物

成就

影响(意义)

科技

詹天佑

京张铁路

侯德榜

《制碱》、侯氏制碱法

中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

思想

魏源

海国图志

中国近代第一部详细介绍西方的著作

严复

翻译《天演论》、观点: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八上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课标要求】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知识体系】学法:

读教材自主复习→理解要点→完成知识体系→小组互批→轻松记忆

口号:

创办企业(举例):

状元实业家张謇

萌芽:

,阻碍:

受到鼓舞:

黄金时代:

,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特征:

1、在帝国主义、、夹缝中求生存;2、行业方面,集中在,3、地区之间发展也不平衡,、等沿海沿江大城市比较发达。

曲折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阻碍: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掠夺、控制。

启示:

国家要富强,必须以民族独立为前提。

史学意识:

社会转型——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学习西方(西学东渐)、变革意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历史意识:

社会转型——思想意识(思想解放运动都发生于巨大社会转型和政治变革中,对社会转型及变革起着巨大的作用。

)中外联系意识、专制到民主意识(辛亥革命)、近代化意识、杰出历史人物(孙中山)、民生意识(三民主义)

4.中国1902——1904年翻译西方书籍统计简表

类型

数量

比重

哲学社会科学

327种

61%

自然科学

112种

21%

应用科学

56种

11%

杂录

38种

7%

由统计简表可知,这一阶段的翻译著作

A.侧重学习西方自然科学技术B.重点关注中国未来政治发展

C.全面宣传实业救国经济思想D.深刻反思鸦片战争失败原因

12.近代化主要表现为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和思想理性化

材料一议会决定将英国王位共同授予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作为条件,新君主接受了《权利宣言》,该宣言后来扩充为《权利法案》,《法案》包含了许多重要原则。

它规定国王未经议会批准而中止法律、征税和维持常备军的行为非法;它保护议会内的言论和辩论自由。

——摘编自弗兰克·萨克雷等主编《世界大历史:

1571-1689》

(1)有人认为《权利法案》是一个限制权利和维护权利的法案,依据材料一分别进行说明。

(4分)

材料二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

万两)

年份

农业税收入

工商税收入

其它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工商税收入变化的趋势。

(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商税收入发生变化的原因。

(2分)

材料三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

器物

制度

向西方学

习层次

事件

洋务②辛亥革命新文化

运动运动

民主科学

革命

变法

基本主张

(3)材料三中的①②③的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

(3分)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八上第14课难忘九一八

【课标要求】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历史作用。

【知识体系】学法:

读教材自主复习→理解要点→完成知识体系→小组互批→轻松记忆

时间:

年9月18日;地点:

事件经过:

日本侵略军有预谋的制造,以此为借口,进攻驻地,炮轰沈阳城。

九一八事变爆发了。

结果:

军奉行的不抵抗命令,撤人关内。

日军占领。

局部抗战开始:

中国共产党派等在东北组织,开展抗日斗争。

九一八事变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目的:

时间:

1936年月日;发动者:

、。

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从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蒋介石被迫接受、的主张,事变和平解决。

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西安事变

 

八上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课标要求】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知识体系】学法:

读教材自主复习→理解要点→完成知识体系→小组互批→轻松记忆

时间:

年月日,卢沟桥事变又称。

经过:

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搜查,遭中国守军拒绝,炮轰。

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影响:

标志着爆发了。

日军开始了侵华。

统一战线:

卢沟桥争夺战中,二十九军副军长、一三二师师长等为国捐躯。

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

卢沟桥事变

第十五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八一三事变: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大举进攻,接着向南京进犯。

时间:

年12月;

经过:

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作为战时陪都。

日军占领南京,对南京人民进行血腥大屠杀。

结果:

日军占领南京六周,屠杀手无寸铁的和放下武器的达。

启示:

南京大屠杀

 

 

八上第16课血肉筑长城

【课标要求】1、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2、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3、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战役:

1937年9月115师取得,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台儿庄战役:

(人物)指挥,是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