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知识点汇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8082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知识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知识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知识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知识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知识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知识点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知识点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知识点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知识点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知识点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知识点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知识点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知识点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知识点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知识点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知识点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知识点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知识点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知识点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知识点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知识点汇总.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知识点汇总.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知识点汇总.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一、字词

溃退泄气督战要塞业已摧枯拉朽锐不可当颁发遗嘱建树仲裁巨额

凌空翘首酷似潇洒轻盈悄然由衷新秀屏息敛声眼花缭乱如梦初醒

浩瀚娴熟咆哮镌刻一丝不苟白手起家殚精竭虑初衷杀戮篡改抵赖

妄图辱没呓语遁形铭记彰显惨绝人寰振聋发聩挟樱花绯红宛如

掌故落第畸形不逊匿名诘责呜呼凄然教诲油光可鉴杳无消息

抑扬顿挫正人君子深恶痛疾溺佃农劳碌私塾周济宽厚仁慈连夜慰勉

不辍任劳任怨为富不仁颊黝黑粗糙崎岖平庸滞留愚钝器宇蒙昧

酒肆缰绳轩昂胆怯藏污纳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诚惶诚恐入木三分微妙燥热沥青骤雨窒息吹嘘荧光筋疲力尽和颜悦色迂拭搀交卸狼藉

簌簌赋闲游逛踌躇马褂蹒跚颓唐琐屑触目伤怀开垦主宰倦怠丫枝倔强婆娑虬枝伟岸傲然宛然秀颀鄙视妙手偶得坦荡如砥潜滋暗长

恹恹欲睡旁逸斜出不折不挠兴味洗涤卑微牛犊茸毛消逝繁殖凋谢

遏制濒临深渊星辰乍辟邪鲜腴篱笆格调吆喝暮年情味苔痕密匝匝

连绵不断张目结舌雄跨记载残损古朴桥墩推崇侵略序幕巧妙绝伦

交头接耳惟妙惟肖独一无二竿映衬败笔丘壑雷同嶙峋依傍蔓延蔷薇芭蕉雕镂斟酌明艳因地制宜自出心裁重峦叠嶂俯仰生姿轧鳍暴晒

隧道恶劣倒悬折皱纤维防御顾忌联结跳蚤车辙黏土寻觅喧嚣欢愉懒洋洋不怀好意无动于衷绢驮檀冗翰林题跋擅长城郭考订田畴

岔道簇拥踏青行旅宏敞摄取遒劲春寒料峭长途跋涉摩肩接踵

络绎不绝

会读:

舰艉国殇喝彩妯娌胡髭长髯一绺鬈发禁锢侏儒锃亮剑鞘盎然热泪涟涟炽热猝镭钋氯踱步差使箸楠木纵横决荡俯瞰釉鸡

洨河张朝野佥载轩榭金蜣涂墁罅隙蚋钹汴京赵佶舳舻

二、成语

【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屏息敛声】暂时抑制呼吸和语声。

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如梦初醒】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形容刚刚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觉醒过来。

【一丝不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

【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

【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

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杳无消息】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正人君子】指品行端正的人,有时也用来讥讽假装正经的人。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为富不仁】靠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

【藏污纳垢】原指某人藏不干净的人或物。

现多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鹤立鸡群】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

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诚惶诚恐】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

【入木三分】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形容议论、见解深刻。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

【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妙手偶得】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坦荡如砥】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

【潜滋暗长】暗暗地生长。

【恹恹欲睡】形容精神萎靡、昏昏欲睡的样子。

【旁逸斜出】指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不折不挠】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顽强。

【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连绵不断】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张目结舌】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

形容人窘迫或惊呆的样子。

也形容人害怕的表情。

【巧妙绝伦】方法或技术灵巧高明,超乎寻常,无与伦比;

【交头接耳】彼此在耳朵边低声说话。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

【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出于自己心意的创造和裁断。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俯仰生姿】无论俯视还是仰视都会形成美好的姿态。

【不怀好意】没安好心,怀有恶意,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不受感动;一点儿也不动心。

指对令人感动或应该关注的事情毫无反应或漠不关心。

【春寒料峭】初春的寒冷。

【长途跋涉】路途遥远,翻山渡水。

【摩肩接踵】肩挨肩,脚碰脚。

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络绎不绝】人、车等往来不断,前后相接。

三、文学常识

1.《消息二则》作者毛泽东。

消息:

又称新闻,由标题、电头(消息头)、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构成。

导语多为正文第一句,电头之后。

主体在导语之后。

消息特点:

时效性强,真实客观。

消息正文的结构为“倒金字塔结构”。

2.《藤野先生》作者鲁迅,选自《朝花夕拾》。

3.《回忆我的母亲》作者朱德。

4.《列夫•托尔斯泰》作者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5.陀思妥耶夫斯基:

俄国,小说《白夜》《罪与罚》《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

6.《三峡》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7.《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思想家,《陶隐居集》。

8.《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豪放词代表人物。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代表作《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

10.《野望》作者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唐代诗人。

采薇:

比喻隐居不仕。

11.《黄鹤楼》作者崔颢,唐代诗人。

黄鹤楼:

在今湖北武汉蛇山的黄鹄矶。

传说费祎登仙后每乘黄鹤在此休息,故称黄鹤楼。

此楼屡建屡毁,现在是1985年重建的。

山南水北为阳,汉阳在汉江的北面,洛阳在洛河的北面,江阴在长江的南面。

鹦鹉洲是长江中小岛,黄鹤楼的东北。

12.《使至塞上》作者王维。

属国:

典属国的简称,汉代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

征蓬:

比喻远行之人。

候骑:

负责侦查、巡逻的骑兵。

都护:

汉代设置,唐代在边疆设大都护府,长官称大都护。

13.《渡荆门送别》作者李白。

14.《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现实主义,“诗魔”或“诗王”。

与元稹倡导新乐府运动,合称“元白”。

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诗歌特点平易通俗,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

作品收在《白氏长庆集》中。

钱塘湖:

杭州西湖,孤山、孤山寺、贾亭、白沙堤(即白堤、沙堤、断桥堤)都是西湖的景观。

15.《庭中有奇树》出自《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编选的《文选》,五言古诗,东汉末年。

16.《龟虽寿》作者曹操。

17.《赠从弟》作者刘桢,字公干,东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

18.《梁甫行》作者曹植,字子建,三国魏诗人。

代表作《洛神赋》。

与父亲曹操、兄曹丕并称“三曹”。

19.《背影》作者朱自清。

20.《白杨礼赞》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社会活动家,茅盾是笔名。

小说《蚀》三部曲(《幻灭》《追求》《动摇》)、《子夜》《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

21.《永久的生命》作者严文井。

22.《我为什么而活着》作者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

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3.《昆明的雨》作者汪曾祺,作家,小说《受戒》《大淖记事》。

24.《中国石拱桥》作者茅以升,桥梁专家、教育家。

25.《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

26.《蝉》作者法布尔。

2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富贵不能淫》选自《孟子•滕文公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思想家,儒家。

后世尊称“亚圣”。

与孔子并称“孔孟”,主张“仁政”。

《孟子》记录孟子及弟子言行的,七篇,是孟子及弟子万章、公孙丑编著。

28.张仪:

战国时期纵横家,主张连横。

苏秦:

战国时期纵横家,主张合纵。

29.《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30.《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历史学家。

《史记》,纪传体通史,记述从传说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130篇(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鲁迅赞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符节:

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揖:

拱手行礼。

拜:

跪拜。

改容式车:

表情严肃,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

31.《饮酒》作者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或陶靖节,有《陶渊明集》。

曾任彭泽令,就任八十多天,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

第一位田园诗人。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32.《春望》作者杜甫。

33.《雁门太守行》作者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诗鬼”,因家住昌谷,被称“李昌谷”,有《昌谷集》,诗风浪漫主义,唐代三李之一。

34.《赤壁》作者杜牧。

35.《渔家傲》《如梦令》作者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

婉约词代表人物。

易安体,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漱玉词》。

36.《浣溪沙》作者晏殊,字同叔,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37.《采桑子》作者欧阳修。

38.《相见欢》作者朱敦儒,宋代词人。

39.律诗:

近体诗,每句五字的称“五律”,每句七字的称“七律”。

一般一首诗八句,两句一联,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颔联和颈联的上下句一般是对偶句。

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每句用字平仄音相间,上下句平仄音相对。

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40.《长征》王树增,长篇纪实文学。

《飞向太空港》李鸣生,报告文学。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卞毓麟。

《寂静的春天》蕾切尔•卡森.

 

四、名著

(一)《红星照耀中国》

作者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本书曾易名《西行漫记》,纪实文学。

他拍摄了大量苏区生活的照片,如毛泽东戴八角帽的半身像。

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书中写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如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邓发、徐海东等,描述他们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和青少年时代,写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也写了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军事策略,红军战士的生活,陕北根据地的社会制度、货币政策、工业和教育等。

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多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他预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二)《昆虫记》

作者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用三十年写出,十卷,科普作品,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被誉为“昆虫的史诗”,鲁迅称其为“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

法布尔用野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记录了昆虫的生活,关注昆虫的生命过程,描述了昆虫的形态、习性、劳动、繁衍、死亡。

写作技巧:

行文活泼,语言诙谐,拟人手法,情趣盎然。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称法布尔为“掌握田间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解释字词。

自(于,这里是“在”的意思)三峡七百里中

略无(完全没有)阙(同“缺”空隙、缺口)处

自(如果)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不见曦(日光,这里指太阳)月(日月)

至于夏水襄(漫上、冲上)陵(山陵)(水漫上山陵),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阻绝(断)或(有时)王命急宣

虽(即使)乘奔(飞奔的马)御风,

不以疾(没有这么快)也。

春冬之(的)时

则素(白色)湍(急流)(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绿潭,回清(回旋的清波)倒影

绝(极)(极高的山峰)多生怪柏

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其间

清荣(茂盛)峻茂,良(甚,很)多趣味

每至晴初(天刚放晴)霜旦(下霜的早晨)

林寒涧肃(肃杀,凄寒)

属(连接)引(延长)(接连不断)凄异(凄惨悲凉),空谷传响(回声)

哀转(声音悲凉婉转)久绝(停止)

故(所以)渔者歌曰

二.解释句子。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没有这么快。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6.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每到天刚放晴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清寒肃杀。

7.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常常有高处的猿猴长声啼叫,接连不断凄惨悲凉。

8.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才停止。

三、用原文回答。

1.描述两岸悬崖峭壁的层层密密,雄伟险峻的语句是哪句?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侧面烘托山峰高插云霄、陡峭幽邃的景象的语句是哪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用比较的方法表现夏日江水的迅疾的句子是哪句?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与文中的哪些句子意义相近?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5.三段中写水清的句子是哪句?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6.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7.引用渔歌烘托秋天凄凉的句子。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重点内容。

1.中心:

描绘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

2.手法:

①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是正面描写,直接写出了三峡山之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侧面描写,烘托三峡山之高。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正面描写,写出了三峡水之盛和流速快,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侧面描写,烘托三峡水速快。

林寒涧肃是正面描写,写出了三峡秋季的凄凉,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是侧面描写,烘托三峡秋季凄凉的气氛。

②动静结合: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静景,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动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写出了三峡春冬季节景色的优美雅致。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解释字词。

山川之(的)美,古来共(共同)谈。

高峰入(耸入)云,清流见(看见)底。

五色交(交相)辉。

四时(四季)俱(都)备。

晓雾将(将要)歇(消散),猿鸟乱(纷乱)鸣;夕日欲(快要)颓(坠落),

沉鳞(水中潜游的鱼)竞(争相)跃。

实是欲界之(的)仙都,未复有能与(参与,这里是欣赏)

二.解释句子。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3.实是欲界之仙都: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三、重点句子:

1.概括作者对山川愉悦感受的句子: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表达作者和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的句子: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从仰俯视角写景色的句子: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4.找出描写动景的句子。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写山水相映、色彩缤纷、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各是哪句?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四、1.中心:

描绘了秀丽的山川景色,表达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2.手法: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写高低的变化。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写远近的变化。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写静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动景。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从视觉写景,“猿鸟乱鸣”从听觉写景。

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解释字词。

解衣欲(想,想要)睡,月色入户(门),

欣然(高兴的样子)起行

念(考虑,想到)无与为乐者

遂(于是)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相与(共同、一起)步与中庭(院子里)

庭下如积水空明(澄澈)

盖(大概是)竹柏影也,何(哪)夜无月

但(只是)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罢了)

二.解释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柏树的影子吧。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三、重点句子:

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哪些?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流露作者情绪的句子: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重点内容。

1.中心:

全文写了作者与朋友共同漫步赏月,营造了清幽宁静的境界,表达了作者复杂而微妙的心境,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2.“积水空明,藻荇交横”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营造了怎样的境界?

答:

积水空明写月光的空灵清澈,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一.解释词语

天山共色(同样的颜色)从(跟、随)流飘荡

任意东西(向东或向西,名词用作动词)

一百许(表示约数)里,水皆缥碧(浅青色)

急湍甚箭(比箭还快)

皆生寒树(树绿而密,让人心生寒意)

负势竞上(向上,名词用作动词)

互相轩(高,往高处,形容词用作动词)

邈(远,往远处,形容词用作动词)

争高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泉水激(冲击,撞击)石,

嘤嘤(鸟鸣声)成韵

蝉则千(表示多)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长久不断地叫)不穷

鸢飞戾(至、到达)天者

望峰息心(平息名利之心)

经纶(筹划、治理)世务者,

窥谷忘反(同“返”,返回)

横柯(树木的枝干)(横斜的树枝)

上(在上,名词作状语)蔽,

疏条交映(互相掩映)

二.解释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风停了,烟都消散了。

天和山是同样的颜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3.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奇异的山水天下独一无二。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这些山峦仿佛互相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5.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争着比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

6.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

7.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美丽的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8.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蝉长久不断地叫没有穷尽,猿长久不断地叫不停止。

9.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

10.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1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横斜的树枝在上遮蔽着。

即使在白天,林间仍显得昏暗。

三、重点句子。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总括全文的句子: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从侧面写江水清澈的: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写江流气势磅礴水流湍急的:

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触景生情,写作者慨叹的: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四、重要内容。

1.中心:

描绘了富春江山水雄奇秀丽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归隐林泉、享受美景的愿望,也在劝说朱元思不妨放下繁杂公务,欣赏美景。

2.手法:

①视听觉描写相结合: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从视觉描写山,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从听觉描写山中生机勃勃。

②动静态描写相结合: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从静态描写了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从动态描写了山之高。

③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正面描写水的清澈,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侧面描写烘托水的清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一、解释词语

舜发(兴起,被任用)于畎亩(田地)之中

傅说举(任用,选拔)于版筑之间

管夷吾举于士(狱官),百里奚举于市(集市),

空乏(财资缺乏)其身

行拂(违背)乱(扰乱)其所为,

曾(同“增”,增加)益(增加)其所不能。

人恒过(常常犯错误)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同“横”,梗塞,不顺)于虑(思虑堵塞)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征验、表现)于色发(显露、流露)于声而后喻(了解、明白)。

入(在国内)则无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同“弼”,辅佐)士(辅佐君王的贤士),

出(在国外)则无敌(匹敌、相当)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外患者

二、解释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将要降下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一定先使他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

3.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使他身处贫困之中。

4.行拂乱其所为:

使他做事不顺。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

增加他所没有的能力。

6.人恒过然后能改:

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7.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有所作为。

8.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然后才能被人们了解。

9.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在国内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