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8109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

《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docx

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21年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筵(yán)席诺(ruó)大着(zháo)陆前倨(jù)后恭

B.折(zhé)本角(jué)逐按(ān)装矫(jiǎo)揉造作

C.岿(kuī)然毗(pí)邻装帧(zhēn)噤(jìn)若寒蝉

D.惬(qiè)意撕(sī)杀侥(jiǎo)幸金榜题(tí)名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书籍具有不朽的本质,在人类所有的奋斗中,唯有书籍最能经受岁月的________。

庙宇与雕像在风雨中颓毁坍塌了,而经典书籍则与世长存。

伟大的思想能________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________,时至今日仍新颖如故,熠熠生辉。

只要拂动书页,当时所言________,犹如亲闻。

时间的作用淘汰了粗劣制品,就文学而言,只有经典方能经久传世。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打磨摆脱金玉良言一清二楚

B.磨蚀摆脱一家之言一目了然

C.打磨挣脱至理名言屈指可数

D.磨蚀挣脱真知灼见历历在目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二孩政策全面放开,许多期盼已久的夫妇却放弃了要“二宝”的打算,其主要原因不是观念的变化,也不是经济、精力等方面的压力太大,而是因为“大宝”的坚决反对。

B.环保部门发布通知,要求北京、天津、上海、河北等13省市开展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试点工作,目前,北京已经开始进行污染源排放清单的论证和编制。

C.由于自贸区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制化、市场化的营销环境,使更多金融、物流和IT等专业人才有机会不出国门,就能拿到远超同行水平的“国际工资”。

D.苏轼历经仕途坎坷,却始终能以旷达之心消解现实痛苦,他丰富而又精彩的人生经历,正是那句流传甚广的话“生活予我以苦痛,我却报之以歌”的真实写照。

4.下面关于“桑梓”、“社稷”、“烽烟”、“桑麻”、“汗青”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故乡农事国家农事史册

B.农事战争史册国家故乡

C.故乡国家战争农事史册

D.史册国家农事故乡战争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电外科设备、激光刀、超声手术刀等工具在手术中广泛使用,使得现代医学工作更加便捷有效,但同时手术过程中产生的手术烟雾也给广大医务人员带来了严重的健康隐患。

,。

,,,。

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院、美国国家标准化组织等权威机构,已证实手术烟雾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①手术烟雾不仅妨碍了手术人员的视线

②手术烟雾是指手术过程中产生的气态物质,也被称为气溶胶、灼烟、透热羽流等

③而且会向空气中释放有毒、有害物质

④是在外科手术过程中由高频电灼刀,激光刀,超声手术刀,高速钻头、锯片、器械毛边破坏和汽化组织蛋白和脂肪形成的

⑤同时也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长期潜在的危害

⑥会造成手术室人员产生头痛、眼睛和粘膜发炎等症状

A.①③②④⑥⑤B.①③④⑥⑤②C.②④①③⑥⑤D.①③⑥⑤④②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的户口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诸国征战,人口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赋税、夫役、兵丁皆出于人口。

秦国在商鞅的主持下,率先建立了严密的户口登记制度,“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禁止民众自由迁徙,“废逆旅”“使民无得擅徙”,人民不得已外出住店,必须持有官方开具的介绍信,否则。

客人和店家一起治罪。

秦国由此获得了强大的财税汲取能力和全民动员能力,在争霸中胜出。

秦末,刘邦的军队攻进咸阳,诸将忙着抢金银财宝,萧何则抢先收缴了秦王朝的户籍档案。

“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也,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汉代继承了秦朝的全民户口登记制度,将全国的地主、自耕农、雇民、佣工、商人,全部编入国家的户籍,叫做“编户齐民”。

国家要求各县在每年的仲秋,都要进行“案比”,更造户籍。

户籍的登记信息包括户主姓名、性别、年龄、身份、籍贯,家庭成员的数量、性别及与户主的关系,财产(包括奴婢数目)等等,然后县衙将各户户籍造册上报郡国,郡国汇总又上报朝廷,朝廷则设立“计相”与“户曹”,管辖全国户籍。

从法律意义上说,所谓“编户齐民”,是指所有编入户籍的大汉居民,不论东西南北,不分男女老幼,都是国家的公民。

“公民”一词早在先秦时就已出现,与隶属贵族的“私民”相对,意为国家的人。

公民具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其中最重要的义务就是向国家提供赋税与徭役。

汉代实行过按家赀多少“算赀”的财产税,但主要还是征收人头税,包括向15至56岁男子征收的“算赋”和按户征收的“户赋”。

另外,每一个成年男丁还必须为国家服“正卒”役二年,戍边一年,并在本县服一个月的无偿劳役。

汉代也限制自由迁徙,人户要迁移户籍,需经“乡啬夫”批准。

脱籍流亡是触犯法律的。

“编户齐民”的出现,乃是中国自封建制进入郡县制的一大嬗变。

在西周封建制下,是不存在全国性户籍制度的,全民登记户口,既不必要,也不可能。

因为周天子除了保留王畿的土地,其余的大部分土地与人口,都分给无数的诸侯国。

而诸侯也是只保留一小块封邑,将其余土地分封给各个大夫。

也就是说,周天子能够直接控制的土地,只有狭小的王畿。

虽然周朝设有“司民”之官,“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但这里“书于版”(计入户籍)的人口,显然只是生活于王畿的臣民而已。

至于各诸侯国的人口,诸侯也是管不着的。

这样,经典封建制下的人口,分属于不同层次的贵族(周天子、诸侯与大夫),他们是各级贵族的“私民”,而不是国家的公民。

这样的社会,也是一个多层次的塔状社会。

先秦封建制瓦解之后,社会结构变得扁平化,不再有贵族,因而也不再有“私民”,全体臣民都成了国家的编户齐民。

这可以看成是时代的进步,因为编户齐民意味着将国民从隶属于贵族的人生依附状态中解放出来。

但同时这也可能是一个历史的陷阱,因为失去了贵族这个中间阶层,国家直接统辖无数的编户齐民,极容易造成国家对国民的奴役和国民对国家的依附。

(摘自《户籍上的中国》,作者吴钩)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最先建立了严格周密的户籍登记制度,要求国内无论男女老少,都需登记,出生要及时注册,死亡要及时销户。

B.秦国通过废旅店的方式来禁止百姓擅自迁徙,百姓若不得已外出需要持介绍信住店,店家如果让没有户籍的人住店,双方都要被治罪。

C.秦国在诸侯争霸中胜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实行了户口登记制度,获得了全民动员的能力和丰厚的财力。

D.汉代的“编户齐民”制度是对秦朝全民户口登记制度的继承和完善,在逐级加强户籍管理的基础上,汉代还设立了专门管理户籍的官员。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代公民最主要的义务是向国家提供赋税和徭役,其中赋税最主要的就是向15岁至56岁的男子征收的“算赋”和按每户征收的“户赋”。

B.西周在客观上不具备实行全民户籍登记制度的可能性,因为国家的土地和人口被天子、诸侯和大夫层层分封。

C.先秦贵族阶层的消失,带来了塔状社会的瓦解,贵族和私民都成为公民,社会结构呈现出扁平化的特点。

D.先秦时代的百姓出生之后均由“司民”之官负责登记户籍,以便向国家尽赋税和徭役的义务。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的大军攻进咸阳时,萧何没有像其他将领一样疯抢财物,而是抢先收缴了秦国的户籍档案资料,这体现了他过人的政治远见。

B.西周和汉代都存在着全国性的户籍制度,都设有专门管理户籍和人口的官员,只是相比较而言,西周管理的人口数量比汉代少。

C.从秦国与汉代的户口制度可以看出,国家赋税的征收与徭役的实现,都必须通过有效的户籍制度来支持。

D.编户齐民制度让奴隶脱离贵族的掌控,获得了人身的自由,但也极易让国民进入另一种新的奴役状态。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地锦

聂鑫森

景影夫妇之所以买这套二手房,是因为儿子要结婚,再买一套新房吧,钱还不够。

于是将早几年买的一套大房子让出来,重新装修,做了年轻人的洞房。

然后,他们寻寻觅觅,相中了这套房子安身立命。

这一切都是静悄悄地进行,没有惊动单位的任何人。

景影平日上班、下班,从不要单位司机接送,所以他搬家、安家没人知道。

儿子结婚,景影也没给本单位的人发请柬。

这叫自己的日子自己过,图的是一个清静。

景影夫妇太喜欢这套新买的房子了,虽说是二手房,虽说只有100平米,虽说与彼此上班的单位有着不短的距离。

但是这栋楼的外墙爬满了地锦,让呆板的水泥钢筋结构墙散发出无限生机。

景影五十有五了,是林业大学园林系毕业的,之后又在园林管理局当技术员、工程师,再提拔到领导岗位上,如今是副局长了。

景影一辈子与花花草草相厮守,心情好极了。

妻子刘欣在中学教语文,生得小巧玲珑,特别喜欢古人写花写草的诗词和散文,年纪大了却常常萌发少女的情怀,这很难得。

刘欣常和丈夫开玩笑:

“景影,你这辈子是改不了拈花惹草的毛病了。

景影点头称“是”,然后说:

“你常自比弱草娇花,我能不小心侍奉?

这地锦的名字就很有诗意,它还有俗名叫爬山虎、爬壁虎,最有韧劲,值得世人效仿。

这栋楼只有6层,所以没有电梯,年岁在20年以上。

地锦把外墙涂得很绿,根扎在墙根,藤则攀墙乱爬,卵状的叶子重重叠叠,像厚厚的毯子。

景家住在5楼,客厅、书房、卧室、卫生间、厨房的窗口周围,都密集着藤和叶,有的还向窗口探进头来,充满着好奇心。

到了六七月间,藤叶间还会冒出淡黄带点浅绿的小花,娇滴滴的。

落雨的时候,雨声沙沙啦啦,好听。

而下雪后,绿意上覆一层莹白,好看。

盛夏骄阳如火,地锦却浓荫送凉;深秋下霜,叶子绿中透红,如无数跳跃的火苗。

这地锦使景影浮想联翩,假如每个社区的每栋楼,都细心培养这种“垂直绿化植物”,那么,对于城市的空气净化和低碳化生活,功莫大焉。

他起草了一个报告《关于倡导城市住宅楼培植地锦的几点建议》,局办公会议自然是全票通过,然后形成正式文件,上报市政府有关部门。

景影完成这个报告的初稿,是在地锦送绿的书房里。

第一个读者当然是老伴刘欣。

刘欣边看边念,每到妙处必大声叫“好”,然后说:

“景影,我要为地锦口占一首诗。

可惜,它不能录入你的大文,遗憾。

题目是《咏护墙植物地锦》:

地锦铺荫绿满墙,万家安乐笑炎凉。

最珍春雨潇潇夜,叶叶歌吟湿舞裳。

”这回轮到景影喝彩了:

“好,言近而旨远。

可叹我无诗才,不能唱和。

但愿这个报告能得到领导的认可,并大力推广,则为大幸。

报告呈上去几个月了,如泥牛入海无消息。

景影很惆怅。

社区忽然贴出通知:

将组织专人,把各住宅楼外墙的地锦全部清理干净,以便美化环境,参加全市“美丽家园”的评选活动。

景影感到很惊愕,这真正是瞎胡闹。

一打听,是省里一位领导,在市里有关部门陪同视察时,随口说了一句“要显出外墙本色才有整体美感”的话,于是层层认可,雷厉风行遵命照办。

景影雷急火急去了社区的管理办公室,对一位年轻的女主任,口若悬河地说了一大通道理,关键词是:

决不能清除地锦!

女主任漠然地看着景影,然后说:

“上头有指示,我能不办吗?

再说许多住户都同意哩。

你想想,我得请人,得发工钱,还要刷涂料,我愿意吗?

”景影大声说:

“别人同意,我不能阻止。

但我家的房子,当然包括外墙,是我用钱买的,是我的私有财产。

我家外墙的地锦,决不能清除!

谁敢清除,我上法院告谁!

景影说完,气冲冲地走了。

一栋栋楼外墙的地锦,被清除干净了,再刷上白色的涂料。

只有景影家的外墙,还留着一片地锦,如白色波浪中的一个绿岛,格外扎眼。

景影对老伴说:

“我就守望着这一片绿色,可奈我何?

”刘欣默默不语。

有一天,正好儿子、儿媳回家来吃饭。

刘欣对景影说:

“你早出晚归,社区的许多闲话你听不到。

”“嚼什么舌根子了?

”景影问。

“国人有窥探他人隐私的好奇心,原本互不打交道,但因我家不肯清除地锦,便成了一个议论的焦点。

他们说:

这家牛,因为男人是园林管理局的副局长,副处哩,谁敢去惹他!

”刘欣淡淡地回答。

“屁话!

这是简单的维权,与当副局长何干?

”景影叫着。

刘欣接着说:

“还有人说,小偷喜欢到有权有势的人家作案,他留下绿的标记,可以直奔其家,不致大家受难。

”景影气得一拍桌子,吼道:

“这是什么混账逻辑!

我若是贪官,有的是钱,还买这二手房干什么?

”吼完了,无力地坐下来,连连叹气。

儿子、儿媳忙说:

“爹,我们也担心哩。

万一小偷上门,偷不到值钱的东西,又正好撞着你们两个老人,撒气行凶,得不偿失啊。

景影忽然老泪纵横,说:

“你们看着办吧……”

刘欣马上走向摆放座机的地方,拨号给社区管理办公室,说:

“我家外墙的地锦,你们去铲除吧。

(选自2021年9月4日《文艺报》,有删改)

9.请分点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10.简要概括并分析景影这个人物形象。

11.这篇小说的创作意图是什么?

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探究。

12.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篇小说以小见大,揭示了当今社会的某些弊端,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B.第六段用比喻、拟人和今张的手法描写地锦的四季之美,构成景影夫妇活动的环境和背景,并承接上文揭示景影夫妇喜欢这套二手房的原因,引起下文,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文末“影忽然老泪纵横,说:

‘你们看着办吧……’”中“老泪纵横”这一神态描写,生动地刻画出景影面对舆论和亲人劝说,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痛苦和无奈。

D.社区有人这样议论“这家牛,因为男人是园林管理局的副局长,副处哩,谁敢去惹他”,这段话含蓄地批评了拥有权利的官员享有特权这一不平等的社会现象。

E.小说善用烘托的手法,有艺术情趣但最终妥协于现实的妻子刘欣、唯上级是从的女主任、嚼舌根的小区居民,都有力地烘托了景影这一人物形象。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卢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

上曰:

“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

”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

“余为相,可比何人?

”浣未对,崇曰:

“何如管、晏?

”浣曰:

“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

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

”崇曰:

“然则竟如何?

”浣曰:

“公可谓救时之相耳。

”崇喜,投笔曰:

“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怀慎与崇同为相,自以才不及崇,每事推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授臣光曰:

昔鲍叔之于管仲,子皮之于子产,皆位居其上,能知其贤而下之,以国政,孔子美之。

曹参自谓不及萧何,一遵其法,无所变更;汉业以成。

夫不肖用事,为其僚者,爱身保禄而从之,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

贤智用事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固以分其权媢嫉以毁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罪人也。

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济明皇太平之政,夫何罪哉!

(取材于《资治通鉴》)

(材料二)

唐卢怀慎,清慎贞素,不营资产。

器用屋室,皆极俭陋。

既贵,妻孥尚不免饥寒,而于故人亲戚散施甚厚。

后为黄门监兼吏部尚书,卧病既久,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

常器重璟及从愿,见之甚喜,留连永日,命设食。

有蒸豆两瓯、菜数茎而已,此外翛然无办。

因持二人手谓曰:

“二公当出入为藩辅,圣上求理甚切,然享国岁久,近者稍倦于勤,当有小人乘此而进,君其志之。

”不数日而终。

疾既笃,因手疏荐宋璟、卢从愿、李杰、李朝隐。

上览其表,益加悼惜。

(取材于《明皇杂录》)

1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须臾,裁决俱尽俱:

全都

B.顾谓紫微舍人齐流曰顾:

回头

C.以济明皇太平之政济:

救济

D.近者稍倦于勤稍:

渐渐

14.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自以才不及崇/皆以美于徐公

B.爱身保禄而从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犹且从师而问焉

D.君其志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委积:

聚积,堆积

B.夫不肖用事用事:

执政,当权

C.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相与:

互相,交相

D.公当出入为藩辅出入:

指出将入相

1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贤智用事/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固/以分其权媢嫉/以毁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罪人也

B.贤智用事/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固以分其权/媢嫉以戮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罪人也

C.贤智用事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固/以分其权媚嫉/以毁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罪人也

D.贤智用事/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固/以分其权姐嫉/以毁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罪人也

17.下列对两则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崇才能出众,娴于政务,请假十余日,竟能导致政事堆积。

B.曹参完全奉行萧何制定的法度,没有变化或修改的内容。

C.卢怀慎为官清廉,以国事为重,向皇帝荐举贤能之士。

D.卢怀慎与姚崇同心协力,成就唐王朝的贞观之治。

18.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联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

(2)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

(3)上览其表,益加悼惜。

四、古代诗歌阅读

1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

此时柳宗元已经被贬为柳州刺史。

(1)简要分析颈联运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2)首联“黯然”一词统领全诗,请结合诗句分析作者“黯然”的原因有哪些?

五、句子默写

2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句。

(1)青青子衿,__________。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曹操《短歌行》)

(2)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3)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4)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

(5)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__________。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六、语言表达

21.下图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

请用简洁的语言从图中总结出两条知识遗忘的规律,并总结一下这张图在学习方面给你的启示。

规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命题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殇”本意是指没有到成年就死去。

现在也常用于指重大的灾难、事故;心理上的剧烈悲痛、创伤;(事件所折射出的)巨大的悲哀、遗憾等。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家传之殇”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

①不得抄袭或套作;②文体特征鲜明:

③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这里既考查了字音,也考查了字形,考生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正误。

本题中,

A项,“诺大”应为“偌大”,读音为“ruò”;“着陆”的“着”应为“zhuó”。

B项,“折本”的“折”应为“shé”;“按装”应为“安装。

C项,正确。

D项,“撕杀”应为“厮”。

故选C。

2.D

【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似、相近词语在意思上的细微差别,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

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本题中,打磨:

是表面改性技术的一种,一般指借助粗糙物体(含有较高硬度颗粒的砂纸等)来通过摩擦改变材料表面物理性能的一种加工方法,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特定表面粗糙度。

磨蚀:

指风力、流水、波浪和冰川等所携碎屑物对基岩进行的机械磨损。

摆脱:

冲破束缚和障碍而获得自由。

挣脱:

奋力摆脱。

金玉良言:

比喻非常宝贵的劝告或教诲。

至理名言:

最正确的道理,最精辟的言论。

真知灼见:

正确而透彻的见解。

一家之言:

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论著。

一清二楚:

十分清楚、明白。

形容对事物十分了解.。

一目了然:

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形容事物、事情原委很清晰,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屈指可数:

扳着手指就可以数清楚,形容数量稀少。

历历在目:

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第1空强调的是“岁月”,也就意味着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应该选择“磨蚀”;

第2空说的是“思想内涵”,根据具体的语境,应该选择“挣脱”;

第3空强调的是“千百年前”,这里突出的是时间的久远,也算是一种比较透彻的见解,选择“真知灼见”;

第4空根据“只要拂动书页,当时所言便”,表明更加久远,选择“历历在目”。

故选D。

【点睛】

近义词辨析,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切忌望文生义。

第二,辨析感情。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3.B

【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本题中,

A项,结构混乱,“而是反对”“因为反对”句式杂糅,应该把“而是”后的“因为”删去;

B项,正确;

C项,搭配不当,“驱散”与“大雾天气”不搭配,可删去“天气”;

D项,不合逻辑,主客颠倒,应该是话是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可以改为“‘生活予我以痛苦,我却报之以歌’这句流传甚广的话正式他丰富而又精彩的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

故选B。

4.C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和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

本题中,

桑梓:

《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谓家乡的桑树、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有敬意。

后因以“桑梓”代指故乡或父老乡亲;

社稷:

社,古代指土地之神;古代又把祭土地的地方、日子和礼都叫社。

稷,指五谷之神。

故“社稷”从字面来看是说土谷之神。

因为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平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

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

烽烟:

亦作“烽烟”。

烽火台报警之烟。

亦借指战争;

桑麻:

桑树和麻。

植桑饲蚕取茧和植麻取其纤维,同为古代农业解决衣着的最重要的经济活动。

泛指农作物或农事;

汗青:

古代在竹简上书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