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月考科学试题II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815017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3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月考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月考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月考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月考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月考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月考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月考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月考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月考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月考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月考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月考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月考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月考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月考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月考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月考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月考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月考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月考科学试题II卷.docx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月考科学试题I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月考科学试题II卷.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月考科学试题II卷.docx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月考科学试题II卷

华东师大版2019年九年级月考科学试题(I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已知生活中厕所清洁剂的pH=1,厨房的清洁剂的pH=12。

下列关于两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厕所清洁剂加水稀释,溶液pH升高

B.厨房清洁剂可能含有NaOH

C.混合使用能提高两者的清洁效果

D.厕所清洁剂可能使铁制下水道腐蚀

2.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A.氢氧化钠

B.生石灰

C.浓硫酸

D.硝酸铵

3.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表示同一物质的是()

A.氢氧化钠,纯碱,NaOH

B.氯化钠,食盐,KCl

C.氢氧化钙,消石灰,Ca(OH)2

D.碳酸钙,生石灰,CaCO3

4.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A.粗盐提纯实验中食盐结晶过程用玻璃棒搅拌使食盐溶液均匀受热

B.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时,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除去一氧化碳

C.沿烧杯壁往水里缓慢倒入浓硫酸进行浓硫酸稀释释

D.用碳酸氢铵与草木灰混合来增加肥效

5.能量的转化是自然界普遍的现象。

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B.

     C.

  D.

6.关于机械效率和功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效率高的机器,其功率一定大

B.机械效率高的机器,其功率可大可小

C.机械效率高的机器,有用功一定大

D.功率大的机器,做功一定多

7.如图所示,两根硬杆AB、BC用铰链连接于A、B、C,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

关于AB杆对BC杆作用力的方向正确的是()

A.若计AB杆重力,而不计BC杆重力时,由A指向B

B.若计AB杆重力,而不计BC杆重力时,由C指向B

C.若不计AB杆重力,而计BC杆重力时,由B指向A

D.若不计AB杆重力,而计BC杆重力时,由B指向C

8.在开水中漂浮一只乒乓球,立即往开水中加入硝酸钾形成不饱和溶液,乒乓球还是处于漂浮状态。

随后温度降低到20℃时,乒乓球仍处于漂浮状态。

该过程中一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乒乓球所受到的浮力

B.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乒乓球露出液面的体积

D.硝酸钾的溶解度

9.如图所示,2013年4月26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高分一号”卫星发射升空,这是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第一颗卫星。

关于卫星和火箭加速升空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卫星的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B.卫星的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C.卫星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机械能不变

D.火箭喷气发动机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10.某校化学活动小组为探究X、Y、Z三种金属与酸的反应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等质量的X、Y、Z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都生成+2价金属的硫酸盐,反应情况用图来表示。

下列对该图像理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Z、Y、X

B.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X、Y、Z

C.X、Y、Z依次可能是Mg、Zn、Fe

D.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

Z>Y>X

11.宁波盛产杨梅。

杨梅中含有丰富的叶酸,对防癌抗癌有积极作用,其化学式为Cl9Hl9N7O6。

 下列有关叶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叶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1g

B.叶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C.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为19:

19:

7:

6

D.叶酸由19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7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12.按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

O2验满

B.

配制质量分数为20%的Ca(OH)2溶液

C.

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

D.

收集氢气

13.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现有以下类推结果:

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②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溶液;③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④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其中错误的是()

A.只有①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②③④

D.全部

14.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每个滑轮重相同)匀速提起相同的重物.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省力,机械效率甲图大

B.甲图省力,机械效率一样大

C.乙图省力,机械效率一样大

D.乙图省力,机械效率乙图大

15.我们可通过建立图像来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间的量的相互关系,图像是一种表示方法,也是了解化学反应的“窗口”。

现一烧杯中含有HCl和CuCl2的混合液,现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滴加入到混合液中直至过量(忽略CuCl2溶液的弱酸性即CuCl2溶液看成中性),则反应中各个量的图像正确的是()

A.甲、乙、丁

B.乙、丙、丁

C.甲、丙

D.甲

16.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碘放入汽油中﹣不溶解

B.打开浓硫酸的瓶盖﹣瓶口有白雾

C.在空气中加热铜片﹣表面变黑

D.点燃纯净的氢气﹣尖锐的爆鸣声

17.使用下列图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达不到实验目的的是()

A.加热蒸发NaCl饱和溶液制备NaCl晶体

B.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l气体

C.制取少量CO2气体

D.除去少量灵江水中的泥沙

18.一个乒乓球静止从手中下落到桌面,然后再弹起的过程中。

乒乓球的能量变化是()

A.势能——动能——势能

B.动能——势能——动能——势能——动能

C.动能——势能——动能

D.势能——动能——势能——动能——势能

19.粗略测量小明同学做引体向上时的功率,不需要测量的量是()

A.小明的质量

B.单杠的高度

C.每次身体上升的高度

D.做引体向上的时间

20.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21.小金设计对比实验(如图):

两个体积相同且均装满二氧化碳的锥形瓶,气球上端的玻璃管与外界大气相通。

操作:

分别向两锥形瓶中滴入2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水,轻轻振荡。

(1)设计该对比实验的目的是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象:

观察到A、B两瓶内气球的变化情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小电扇,静止时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小电扇重为________N,若让测力计挂着小电扇竖直匀速上升,测力计示数将_______(“变大”“变小”或“不变”);若让小电扇通电转动起来,测力计示数将_______(“变大”“变小”或“不变”).

23.如图所示,高0.8m、重1100N、均匀的圆柱形木柱M,截面半径为0.3m,将它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时,木柱所受的重力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__________力;若要使木柱的a点离开地面,至少需要_____________N的力。

请在图上画出此力的示意图及其力臂。

__________

24.请根据表中物质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序号

物质

醋酸

氧化铁

生石灰

纯碱

甲烷

(1)上表中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槟榔芋皮含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素,皮肤沾上它奇痒难忍,你认为可选用下列_____

来涂抹止痒。

(用序号填写)

①醋酸               ②生石灰           ③纯碱

25.如图甲所示是某班脚踏式翻盖垃圾桶的实物图,翻盖的原理利用了杠杆,图乙所示是两个杠杆组合的示意图。

桶盖的质量为600g,脚踏杆和其他连接杆的质量不计,已知AO1=24cm,O1B=18cm,CO2=5cm,桶盖质量分布均匀,厚度不计,D为重心,桶盖闭合时,连接杆BC处于竖直状态

(1)由图乙可知,AO1B为______(选填“省力”、“等臂”或“费力”)杠杆。

(2)若要把桶盖翻开,作用在C点力至少为多大?

________________

(3)若将桶盖翻开45°,桶盖克服重力做了多少功?

(结果保留两位数)________________

26.如图所示,物重

不变,杆

放在平台

上,长

,杆两端分别挂重物

,要使杆

平衡,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比为__________;平台

受到的最大压力和最小压力之比为__________.

27.我国铁矿石资源比较丰富,某钢铁厂用1000吨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炼铁,理论上可以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________吨。

(保留一位小数)

28.2006年3月25日,重庆开县发生天然气井漏事故。

井漏喷出的气体主要是甲烷,另外还含有大量的硫化氢气体。

硫化氢(H2S)气体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剧毒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其水溶液显酸性,叫氢硫酸。

请回答:

(1)氢硫酸(H2S)与盐酸一样能与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化钠和水。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发生井漏事故时,下列自救措施合理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逃生时应往地势高处逆风跑

B.逃生时应往地势低处顺风跑

C.立即用浸过弱碱性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跑向高处

29.以粗盐(含杂质

、泥沙)为原料制备精盐.为除去

,并得到中性的食盐溶液,下列所加试剂和操作:

①加过量的

溶液,②过滤,③加过量的

溶液,④加适量的稀

,⑤加过量的

溶液,能达到目的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⑤③②①④

B.③⑤①④②

C.③⑤①②④

30.下图是科学园地中一张表示物质间反应关系的卡片图(“—”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够在溶液体系中发生化学反应),其中A、B、C三处的卡片尚未粘贴。

请你思考一种粘贴方案,并回答下列问题:

(1)A处贴上的卡片可以是_______(写卡片中的化学式)。

(2)你认为下列物质可用来替换“Fe”位置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NaOH  ②Zn  ③Ag  ④Fe2O3

31.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

(1)铝、铁、铜是我们生产生活中使用比较广泛的金属。

如图所示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填字母)。

(2)铜易生锈,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3)铝制品表面的污渍不宜用钢丝球擦洗,以免破坏表面的___________。

(4)金属的回收和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

某废液中含有ZnCl2、FeCl2和CuCl2,要从中全部回收金属铜.我们可先加入稍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再往滤渣中加入稍过量的_____________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即可。

三、探究题

32.某同学在进行有关杠杆的实验时,遇到了以下几个场景。

(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中,有人提出了“所用的杠杆为什么通常选取中心做支点?

”讨论后得出如下观点,你最赞同观点____。

A.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B.使力臂跟杠杆重合便于读取力臂

C.便于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D.杠杆自身的重力过支点,不影响杠杆平衡

(2)某同学利用身边的塑料直尺和硬币若干来验证杠杆平衡的条件,如图甲所示,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他测出从支点O到硬币边缘的距离作为力臂L1和L2的大小,他测力臂的方法是__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如果将两边的硬币以相同速度同时匀速向支点移动的过程中,则杠杆_____(选填“仍平衡”、“左边下降”或“右边下降”)。

(3)某同学在山上找到了一块坚硬的石块,他仅用直尺这一测量工具测出了石块的密度。

装置如图乙、丙所示,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用细线将轻质直杆悬起来,悬点为O,并将石块用细线悬于直杆O点右侧的P点;

B.移动悬挂重物的细线,直到直杆水平静止,用直尺测得OB的距离为9cm;

C.保持石块的悬点不变,将某重物用细线挂在直杆O点左侧并移动,直到直杆处于水平静止,用直尺测得OA的距离为14cm;

D.保持石块的悬点不变,将装水的烧杯置于石块下方并向上移动烧杯直到石块浸没水中。

①上述实验步骤最佳顺序是______(填入步骤前的字母);

②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可求得待测石块密度为________Kg/m3。

33.围绕一瓶NaOH固体是否变质的问题,同学们展开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NaOH变质生成Na2CO3;

NaCO3溶液的pH>7。

甲同学用酚酞试液检验NaOH是否变质。

你认为他能否成功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乙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某种试剂,有大量气泡产生,由此证明NaOH已经变质。

你认为所加试剂为________。

丙同学欲证明变质的固体中尚存NaOH,请你帮助他完成以下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探究步骤

预计现象

目的:

________

①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向其中滴加足量的________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证明固体中存在NaOH

②向①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酚酞试液变红

34.初冬,小陈往杯子里倒蜂蜜时发现蜂蜜很粘,向下流动得比较缓慢,想起以前在夏天倒蜂蜜时好像不是这么粘的,她猜想液体的粘性可能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粘性越小。

回家后小陈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将罐里的蜂蜜分装入三个小瓶,一瓶放在冰箱里,一瓶放在室内,另一瓶放在微波炉加热一会儿。

然后找三支相同的试管,分别将它们倾料放置,确保倾斜程度一样,爸爸妈妈帮忙,用三支相同的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一滴蜂蜜,同时分别滴到三支试管口内壁的相同位置,观察并比较三滴蜂蜜流到试管底部所用的时间。

并记录实验现象,结果见下表。

小陈又用其他几种具有一定粘性的液体做了相同的实验,结果都相似。

蜂蜜

在冰箱中

在室内

在微波炉加热

温度

较低

一般

较高

流淌时间

较长

一般

较短

(1)根据小陈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有些液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它的粘性会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在小陈的探究过程中,运用了______(选填“比较”“转换”或“分类”)法,将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变成可以测量的物理量。

(3)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在这次科学探究中,小陈为了研究“温度”对蜂蜜“流淌时间”的影响,控制了哪些变量不变?

______。

35.乙醇(C2H5OH)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和H2O,如果氧气不充分,乙醇燃烧后可能还有CO生成。

现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确证乙醇燃烧产物中有CO、CO2和H2O。

(1)实验时,可以观察到装置B、F石灰水都变浑浊,D中石灰水不变浑浊。

F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

(2)若乙醇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

xC2H5OH+yO2=aCO2+bCO+cH2O;现有一定质量的乙醇燃烧时,得到了4.4g二氧化碳和1.4g一氧化碳,则符合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和b的比值为_____。

(3)上述装置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如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将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Δt(如下表)。

编号

盐酸

NaOH溶液

Δt/℃

1

3.65%

2.00%

3.5

2

3.65%

4.00%

x

3

7.30%

8.00%

14

①表中x=_________。

②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如图所示装置也可以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该同学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不考虑烧瓶内液体体积的变化对实验的影响)。

四、简答题

36.如图一均匀木板长12m,重200N,距A端3m处有一固定转轴O,另一端B用细绳悬吊着,使木板成水平状态.若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00N,细绳与木板的夹角为30°,欲使一个体重为600N的人在板上能安全行走,此人在板上行走的范围是多大?

(求出离O点左侧多少米到离O点右侧多少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填空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三、探究题

1、

2、

3、

4、

四、简答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