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练案10古代诗歌鉴赏二整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822181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3.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练案10古代诗歌鉴赏二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练案10古代诗歌鉴赏二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练案10古代诗歌鉴赏二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练案10古代诗歌鉴赏二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练案10古代诗歌鉴赏二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练案10古代诗歌鉴赏二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练案10古代诗歌鉴赏二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练案10古代诗歌鉴赏二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练案10古代诗歌鉴赏二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练案10古代诗歌鉴赏二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练案10古代诗歌鉴赏二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练案10古代诗歌鉴赏二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练案10古代诗歌鉴赏二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练案10古代诗歌鉴赏二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练案10古代诗歌鉴赏二整理.docx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练案10古代诗歌鉴赏二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练案10古代诗歌鉴赏二整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练案10古代诗歌鉴赏二整理.docx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练案10古代诗歌鉴赏二整理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练案10古代诗歌鉴赏

(二)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练案10古代诗歌鉴赏

(二))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练案10古代诗歌鉴赏

(二)的全部内容。

练案10 古代诗歌鉴赏

(二)

本练案共4页,共20题,共110分,训练时间110分钟.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本大题共2个小题,11分)

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

子骏、范尧夫彝叟兄弟

司马光

园僻青春深,衣寒积雨阕。

中宵酒力散,卧对满窗月。

旁观万象寂,远听群动绝。

只疑玉壶冰,未应比明洁。

【注】 本诗写于宋神宗西宁年间,王安石变法后,司马光处于政治上不得志时期。

鲜于子骏、范氏兄弟聚饮南园,饮罢便留宿在那儿。

夜半酒醒,写下这首诗,次日早晨(诘朝)呈送给子骏等三人。

尧夫,范仲淹次子。

彝叟,范仲淹第三子纯礼。

1.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E )

A.开头两句描写春雨,当时初春,连绵春雨方停,觉得身上衣裳难抵这料峭春寒。

B.“中宵”句表明诗人在与好友相聚痛饮时酩酊大醉,直到夜半方才清醒过来。

C.“卧对”句是说诗人睁眼一看,只见满窗皓月正与他的卧处相对,十分晃眼。

D.“旁观"两句写深夜所感,此时游目旁观,侧耳远听,万象寂然,群动俱歇。

E.最后两句用“玉冰壶”意象比喻诗人高洁清白的品格,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

[解析] A开头两句中的“青春”即春季,“阕”是终止的意思,表明春雨停止,可见重在交代时节,而不是描写春雨。

E“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不准确,当时王安石推行新法,得到宋神宗的支持,而司马光极力反对,诗人用“玉冰壶”意象是表明自己的忠心。

答对一项给2分,两项给5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6分)

答:

__示例:

①孤独寂寞.园林偏僻荒芜,雨停以后,寒气袭人,夜半酒醒,辗转难眠,倍感孤寂。

②对高洁品性的坚守。

以比玉壶冰还明洁的明月自喻,表明对自我操守的坚守。

③内心的压抑与委屈。

尽管品性高洁却仍不被理解,政治上不得志,感到压抑委屈。

__

[解析] 6分,每答对一点给2分,其中答对情感1分,分析1分。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分析到位也可酌情给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本大题共2个小题,11分)

红白牡丹

吴 融①

不必繁弦不必歌,静中相对更情多。

殷鲜一半霞分绮,洁澈旁边月飐波.

看久愿成庄叟梦,惜留须倩鲁阳戈②。

重来应共今来别,风堕香残衬绿莎.

【注】 ①吴融(850~903):

晚唐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目睹唐朝衰亡,一生仕途不顺。

②鲁阳戈:

《淮南子》载,鲁阳公跟韩国军队作战,酣战至日暮,为了趁日间消灭敌人,他探戈使太阳倒退了三舍(舍:

星次,相传有二十八宿,一突为一舍),又恢复了光明。

后多指力挽危局的手段或力量。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D )

A.首联先写繁华的弦弹与歌舞景象,以动衬静,来表明自己宁愿在安静的环境中与牡丹相厮守,表现出自己对牡丹的用情之真,情谊之深。

B.颔联上句写红牡丹,直接用“殷鲜"突出其娇艳欲滴的特点,又运用比喻,用美丽的红霞写出怒放的红牡丹令人惊艳的情态之美.

C.颔联下句写白牡丹,想象月下一幅澄澈明净的景象,水中倒映着月,在风的吹动下,泛着清波,以此来描绘白牡丹的素洁淡雅和极具美感的花形.

D.尾联写诗人感慨就算重来也还像今日与牡丹离别一样伤感,牡丹随风花落香逝,却甘愿奉献自己,为莎草做陪衬,让诗人遗憾之余略感宽慰。

E.本诗将写景与抒情、议论相结合,借牡丹寄托诗人的情感;写牡丹特点时用想象的美景来表现内心的喜悦,写牡丹凋残时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解析] A“先写繁华的弦弹与歌舞景象,以动衬静”分析错误.D“却甘愿奉献自己,为莎草做陪衬,让诗人遗憾之余略感宽慰”说法错误。

4.这首诗颈联的上、下句都用了典故,有何用意?

请简要概括分析。

(6分)

答:

__示例:

诗人先借庄周梦蝶的典故,表明为了能一直与牡丹花相伴自己愿意变为蝴蝶;而借鲁阳探戈的典故,表明希望时间倒流从而留住美好的牡丹花.表现了诗人对牡丹的喜爱和惜别之情.也表达了自己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无力改变唐朝危局的无奈,希望有力挽危局的人出现。

__

[解析] 6分,指出典故2分,分析好处4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

(本大题共2个小题,11分)

感 旧

陆 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 “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C )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上联的“揖”字生动描摹动作,写出了诗人年轻时儒雅谦恭的形象。

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C.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和塞外奇绝风光的深情怀念.

D.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

E.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意象相关.

[解析] A“儒雅谦恭”有误。

C颈联没有表达对“塞外奇绝风光”的怀念。

答A项3分,答C项2分.

6.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分)

答:

__示例:

①壮志难酬。

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中老去。

②迟暮悲伤。

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白发萧疏的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

③孤独寂寞。

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强烈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

(每点2分)__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本大题共2个小题,11分)

客 游

李 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 ①南山:

指李贺家乡的山。

②承明庐:

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

③平原客:

“平原”指平原君赵胜。

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

《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

指写家信。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CE )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倾向.

B.“日暖南山石。

"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首联上句的“满”字与下句的“暖”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E.“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诗人通过写自己年迈,表达了年事已高仍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情。

[解析] C“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对比错误,应该是‘暖'和‘悲'形成对比。

E“老”字是“总是”的意思,突出了诗人在外漂泊的时间长,表现了诗人羁旅漂泊和怀才不遇的凄楚与痛苦。

8.唐代诗人崔涂的《春夕》中有: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崔诗中的“书”指家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6分)

答:

__示例:

相同点:

都有思乡之情.不同点:

崔诗写了诗人长期不能回家.家信也常年断绝,春天到来之时看到了镜中的白发,表达了韶华易逝的愁苦。

李诗抒写漂泊在外,空有才华却始终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的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的苦闷。

__

[解析] 本题注意答出相同点:

思想;然后分析不同点韶华易逝的愁苦,空有才华却始终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的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的苦闷.6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

(本大题共2个小题,11分)

秋夜二首(其一)

孔文仲①

孤枕夜何永,破窗秋已寒.

雨声冲梦断,霜气袭衣单。

利剑摧锋锷,苍鹯缩羽翰②。

平生冲斗气,变作泪汍澜③.

【注】 ①孔文仲生性狷直,为官廉洁,但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因而被罢官。

此诗写于被罢官后。

②苍鹯(zhàn):

一种猛禽。

羽翰:

翅膀。

③汍澜:

流泪的样子.

9.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DE )

A.首句诘问夜晚为何如此漫长,诗人以反问的语气强烈表达出内心之愁绪。

B.首联以季节、时间和居所的环境来作衬托,突出了诗人清贫的生活状况以及孤寂的心绪.

C.“雨声冲梦断”承“孤枕夜何永"而来,极写诗人难眠辗转反侧之苦;“霜气袭衣单”承“破窗秋已寒”而来,极写寒气逼人之甚。

可见清廉为官的诗人被罢官后的痛楚。

D.尾联写出诗人平生气冲斗牛,志存高远,想不到却遭遇此种黯然神伤的落寞结果。

此联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E.全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如颔联借秋夜冷雨打断睡意,抒发诗人衣单难以御寒的苦楚,又如尾联借泪水抒写了诗人内心的失望与痛苦。

[解析] D是对比的手法。

E尾联是直抒胸臆。

答D给2分,答E给3分。

10.请分析作者在颈联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6分)

答:

__示例:

运用了形象贴切的比喻手法.此联以“利剑”“苍鹯"自喻,既写出了心志的高远,要为国家出力,又写出了遭遇现实之挫折,壮志之难酬。

__

[解析] 6分,表达技巧2分,作用4分.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本大题共2个小题,11分)

别元九后咏所怀

白居易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元悰①。

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②东。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注】 ①悰:

欢乐,乐趣。

②青门:

长安城的东南门,本名灞城门,因其门色青,故俗称为“青门”。

1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BC )

A.开篇写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暗中点明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同时也奠定了全诗伤感悲凉的感情基调。

B.“况与故人别,中怀正元悰”两句紧承上几句的伤秋之情,写出了诗人和友人分别之后的落寞,情景交融,十分感人。

C.友人问诗人“为何不相送",而诗人以“心到青门东”回答友人,寥寥数笔,勾勒出离别时的大致场景。

D.最后四句写朋友不一定要很多,但一定要知心,知心人不在,心如空城般孤寂,言简意赅,且富含哲理。

E.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送别诗有表现亲情、爱情的,也有表现友情的,感伤之外还可以寄托诗人的理想抱负等。

[解析] B“情景交融”错,此两句并没有写景。

C这两句并非真的是诗人与友人的问答,而是诗人的想象、假设,是虚写。

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多答不给分.

12.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中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

(6分)

答:

__示例:

①本诗表现了作者面对萧瑟之景时的伤秋之情,抒发了自己在长安再无心意相通之人的孤寂落寞之情。

②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既有同病相怜的伤感,也有惜别之情,还有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__

[解析] 6分,每个要点3分。

意思对即可.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11分)

独 坐[注]

杜 甫

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

江敛洲渚出,天虚风物清.

沧溟服衰谢,朱绂负平生。

仰羡黄昏鸟,投林羽翮轻。

【注】 这首诗作于764年秋,当时杜甫(712~770)漂泊西南,在严武幕府中任节度参谋。

13.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E )

A.“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表明诗人此时已入暮年,愁绪满怀,他背对孤城,倚杖而坐,孤单落寞。

B.“江敛洲渚出,天虚风物清”写水势变小,江中露出了小块陆地,天空高远,气候清爽,令人心情愉悦.

C.“朱绂",指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

后多借指官服,诗中指做官,和“白首"一样都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D.诗中写“江”“天”“沧溟",交代了所处环境,视野开阔,意境雄浑,有别于诗人一贯的沉郁顿挫风格。

E.这首诗写了作者秋日独坐所见之景及其丰富的内心感受,景中寓情,情中有景,具有和强的艺术感染力。

[解析] B“令人心情愉悦”理解有误;C项“都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方法”分析有误。

D“有别于诗人一贯的沉郁顿挫风格"分析有误。

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

14.尾联写了怎样的景象?

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答:

__示例:

第一问:

描写了黄昏之际归鸟投林、羽翼轻盈的景象。

第二问:

既含有诗人对倦鸟归林的羡慕,又包含人生暮年漂泊孤独、仕途失望、思乡盼归的隐痛.__

[解析] 6分,每问3分。

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本大题共2个小题,11分)

濦亭同麻知几赋[注]

[金]元好问

零落栖迟复此游,一樽聊得散羁愁。

天围平野莽无际,水绕孤城闲不流。

柳意渐回淮浦暖,雁声仍带塞门秋。

登高望远令人起,欲买烟波无钓舟。

【注】 这首诗是作者避乱河南登封时的作品.麻知几,金代后期文人。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BC )

A.从首联中的“复此游"三字可知,这首诗是诗人再次来到濦亭游览时有所感而作.

B.颔联的“闲”字蕴意丰富,语带双关:

既指水流平静之状,也指诗人闲适自在之态.

C.“雁声仍带塞门秋"意谓时值深秋,长空雁阵,哀鸣声声,送来一阵阵边塞的寒意。

D.中间两联在写法上由远及近,从视觉、听觉两方面摹写景物,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E.尾联的“起”字,有心动的意思,此处写诗人登临高处,纵目远望,不由地怦然心动。

[解析] B“诗人闲适自在"理解不当。

此时,诗人漂泊异乡,以酒浇愁,不可能“闲适自在”.C“时值深秋”理解不当,根据文意,此时应为春天.答B给3分,答C给2分。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答:

__示例:

①到处漂泊,羁旅他乡,再次来到濦亭,权且借酒浇愁,表达出诗人的“羁愁”。

②“雁声仍带塞门秋”暗含边地战事不断之意,表达出诗人对国事民生的忧虑。

③登高远望,产生乘舟归隐的相法,表达出诗人消极隐遁的思想.__

[解析] 6分,每个要点2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九、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7~18题。

(本大题共2个小题,11分)

苍洱临眺

[元]李 京

水绕青山山绕城,万家烟树一川明.

鸟从云母屏中过,鱼在鲛人镜里行.

翡翠罘罳笼海气,旃檀楼阁殷秋声。

虎头妙墨龙眠手,百帧生绡画不成.

【注】 李京,字号山,河间人。

元大德五年至云南,曾任乌撒、乌蒙宣慰使.苍洱:

大理苍山、洱海.云母屏:

云母镶嵌的画屏。

鲛人:

鱼尾人身,美人鱼。

罘罳:

fúsī屏风。

旃zhān檀:

檀香木。

虎头:

晋代著名画家顾恺之,小名虎头.龙眠:

宋代著名画家李公麟,号龙眠。

生绡:

素色丝织物,古人以之作画。

17.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CE )

A.此诗写出了大理的独特景观:

水环绕着青山,山环绕着古城;大理人烟繁盛,山川明丽。

B.此诗描写苍山、洱海,“云母屏”、“鲛人镜”、“翡翠罘罳",比喻贴切,形象生动,想象丰富。

C.诗人看到大理的风光,情满于山,意溢于海,遂以客观写实笔法描绘了大理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

D.颈联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作者置身苍山洱海秋天美景中的感受,洱海如玉,秋声悠远。

E.此诗的诗眼是“临”字,作者居高临下,全景式地描绘了大理的山水形胜。

[解析] C“客观写实”不准确;没有描绘“风土人情”。

E诗眼是“临”字错,应为“眺”字.答E得3分,答C得2分。

18.这首诗在写法上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

__示例:

虚实结合.前三联均为写实,最后一联为虚写-—哪怕顾恺之、李公麟再世,就算他们的生花妙笔,用尽百幅生绡,也画不出大理的美景。

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实写中又有虚写:

鸟飞、鱼游乃实写,云母屏、鲛人镜又是虚写。

__

[解析] 6分,如果仅回答善用比喻或想象丰富,可给3分。

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9~20题。

(本大题共2个小题,11分)

玉楼春①

欧阳修

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

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

芳菲次第还相续,不奈情多无处足.

尊前百计得喜归,莫为伤春歌黛蹙。

【注】 ①这首词作于词人被贬离京,任职颍州(今安徽阜阳)期间。

②尊:

通“樽”。

19.下列对这首词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BC )

A.第一句写冬去春来的物候变化,天空中漠漠的冬云不觉间已变成了簇簇的春云,对云彩形态的细致描写,体现了词人对春的信息的关切和感知的细腻敏锐.

B.第二句紧承首句所见之景,转而写心中所感:

看到冬春景象的变化,词人渐觉年华似水,无声无息地流逝,不禁生发出人生虚度不堪回首的感慨.

C.“南浦”句典出南朝文学家江淹的《别赋》中“春草碧色,春水绿渡.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句,借以表达作者谪居贬地远离亲友的伤别之情。

D.第五、六句以高度概括之笔写春天的万千姹紫嫣红相继开落,面对这仿佛永不谢幕的美景,词人的心也被永不满足、永不尽兴的激情陶醉着、激荡着。

E.第七句中的“尊"即酒樽,表明词人曾为有酒无花而千思万想期盼春天快快到来,八句则表达了要好好享受眼前春光,不为春的短暂而感伤的心愿。

[解析] B第二句表达的感触是,一年中芳华美好的春景在眼前呈现,最值得你放眼欣赏。

C这里化用“南浦”的典故,不是借以表达离别之情,只是让人联想“春水绿波”的美好意境。

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20.词的三、四句是怎样写景和抒情的?

请具体分析。

(6分)

答:

__示例:

①三、四两句主要用对举(对偶)手法写景,“北枝梅蕊”和“南浦波纹”,北与南、高与低、红(白)与绿的对举,不仅是语言形式的对偶,更暗示出整个天地间皆是蓬勃绚烂的春色.(若答“拟人”“比喻”,分析合理,酌情给分)②这两句融情于景、景中含情,那“犯寒开"的梅花,“如酒绿”的波纹,充溢天地的生机,触目皆是的春色,正是作者虽遭贬谪依然坚韧豪放的个性和赏玩美景时的畅快心情的体现.__

[解析] 6分,每问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