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管理精细化教师发展专业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823041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研管理精细化教师发展专业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研管理精细化教师发展专业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研管理精细化教师发展专业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研管理精细化教师发展专业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研管理精细化教师发展专业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教研管理精细化教师发展专业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教研管理精细化教师发展专业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教研管理精细化教师发展专业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研管理精细化教师发展专业化.docx

《教研管理精细化教师发展专业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研管理精细化教师发展专业化.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研管理精细化教师发展专业化.docx

教研管理精细化教师发展专业化

教研管理精细化教师发展专业化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花园学校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所以,让每一位教师都得到充分、自主的发展,是学校实现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教育教学管理的精髓所在。

近几年,在走近新课程的同时,“教育科学研究”也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教育科学研究”作为推进新课改的重要策略,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方法,其重要性日显突出。

我校教研管理精细化,构建了多层次、多元化的教学研究机制,逐步形成了“培训、教研、科研三位一体”的运行模式,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起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平台。

一、科学管理,为教学研究提供动力支持

教学研究必须依托学校的帮助和支持。

我校创造有利条件,进行科学管理,建立健全教研组织,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切实的保障。

1、领导重视。

我校领导班子成员大都是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是一个理念超前、年轻有为,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群体。

为了确保教研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我们成立了主要领导人为组长,教导主任、教研员为副组长的教研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分工负责,落实责任,使这个小组成为团结、务实的领导集体,市、区领导也定期进行调研,多次亲临指导,有力地促进了教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2、制度保障。

切实可行的制度,是有效开展教研活动的基本保证。

领导小组认真学习贯彻市教育局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引入激励机制,制订完善了《教学研究实施方案》、《教学研究考核细则》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并把结果纳入教师考核。

教导处每年都要根据学校和教师实际制定具体可行的工作计划,做到了职责明确,任务落实。

每次教研活动有计划,有总结,确保了教研工作的实效性。

3、丰富资源。

为保证教研工作的顺利实施,我校对教师的培训经费纳入了年度预算,使学校的培训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

学校设有高标准图书室和阅览室,为教师订阅了上百种期刊杂志和音像资料;学校设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校园网,建立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库,教师人手一台微机,实现了资源共享,实现了培训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

我校有市级以上骨干教师50多人,他们完全能够胜任培训工作;此外,我们还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前来作报告,上示范课;大力支持教师进修深造、外出学习,参加各种比赛和培训;我们还鼓励部分名师走出去,到外地市讲学、作报告,使他们得以快速成长,逐渐成长为“学者型教师”。

我们还大胆尝试,开发了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如《走进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实践与探索》、《阅读与欣赏》、《国学启蒙》等,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4、时间保证。

为保证培训时间的落实,我们规定每天的下午最后一节课为教研组教师自学和小组交流;每周六的上午为学校集中培训、同步研讨、集体备课;每月一次教导主任、教研员、骨干教师的交流活动;一学期一次所有教师参加的大型研讨活动。

每次培训活动都有明确的内容、主题和方式,都有较为翔实的备课和记录,教师人人参与培训,个个要求进步,学习气氛异常浓厚。

17、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广“无车日”活动,以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科学家也正在研制太阳能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5、奖励措施。

为提高教师参加片区的热情,我们还制定了一系列奖惩方案,纳入了年度考核积分,并适当与评优选能和职称评聘挂钩,尤其是对老师取得的成绩及时地给予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

去年,我们把教师的部分教学日记和反思汇编成《学习实践反思成长》,每一篇教学反思都源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源于自己的心灵体验,都是一篇非常成熟的案例和论文,得到了市区教研室领导的高度评价。

这样,就使教师的潜能得到了激发,人人都有了一种成就感,也就使教学研究成了教师主动发展的内驱力。

答:

①利用微生物的作用,我们可以生产酒、醋、酸奶、馒头和面包等食品。

②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动植物的尸体,使它们变成植物需要的营养素。

③在工业生产和医药卫生中也都离不开微生物。

二、“五大工程”,为教师发展搭建绿色平台

教学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素质的提高是这项工程的核心任务。

给教师提供一个锻造自我的机会,搭建一个自我发展的平台,则是学校工作和教学研究的关键所在。

为此,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着力实施了“五大工程”,并收到了显著成效。

1、说说你身边物质变化的例子。

(一)“灵魂塑造工程”:

让教师成为奉献者

18、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我国的九寨沟、长白山、四川卧龙等地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为物种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更是精神的熏陶者、人格的锻造者和道德的体现者。

我们首先把师德教育纳入教研之中,积极探索师德建设的规律和方法,坚持师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

我们举办了“学校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会”,组织“更新观念,树新形象”演讲比赛、“我的学生,我的爱”征文比赛,举办“新时期,我们如何当老师”论坛,聘请专家作“赏识教育”和“班主任工作艺术”讲座,进行“十佳师德标兵”评选……

2006年10月份,我校举行了“学习窦桂梅,做新型教师”专题活动,所有老师聆听了窦桂梅事迹报告,观看了窦桂梅课堂教学录像,并结合自身的实际进行了精彩的即兴演讲。

2007年1月12日,我校全体教师汇聚知行堂观看聆听“于丹《论语》心得”,开学后,又结合教育教学、学习生活进行了研讨交流,12位老师代表各级部在全校教师大会上进行了心得交流,至情至理,引起了共鸣,展现了我校教师体悟经典智慧、修身养性、乐观积极的心态,对生活、学习、工作的孜孜追求和良好的素质。

预计未来20年,全球人均供水量还将减少1/3。

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如春风化雨滋润着老师们的心田,“奉献着,就是幸福着”、“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让学生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成长”等一句句闪烁着高尚师德的话语变成了老师们的座右铭。

我校连续两年被评为“莱芜市教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

(二)“富脑强功工程”:

让教师成为学习者

二、问答:

“构建学习化校园,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是我校教师叫的最响亮的口号。

为打造一支勤学、乐学、善学的教师队伍,我们实施了以“六个三”为主要内容的“富脑强功工程”。

一是“建三室”。

学校建立了“教师阅览室”、“电子备课室”和“多媒体教室”,并给每位教师配备了一台电脑。

二是“读三书”。

指导教师系统研读本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和教育理论专著,每学年组织一次教师专业知识和理论测试。

三是“练三功”。

即书写功、口语功和多媒体技术操作功。

四是“讲三课”。

新上岗教师讲好“入门课”,青年教师讲好“达标课”,骨干教师讲好“示范课”。

五是“评三优”。

定期举办优质课、优质课件和优质论文评选活动。

我们还要求教师做到“五个一”,即:

每天一篇教学日记、每周一个典型个案、每月一个研讨问题、每学期一节校级研讨课、每年一个实验课题。

语文组的老师们还根据自身的学科特点,提出了“人人争当六一居士”的目标,即“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书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写一篇实在的好文章,背一肚子名篇佳作,拥有一颗肯思维的大脑,养成一个读书的好习惯”,极大地促进了语文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为深入落实莱芜市“畅游书海”活动工程,激发师生读书的热情,努力营造“书香班级”、“书香校园”、“书香家庭”的氛围,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师生的文化素养,我校在4月份举行了首届读书月活动,使全校师生逐渐把读书变成自觉行动,老师们和学生一起背《弟子规》、《三字经》、《论语》,一起读《爱的教育》《草房子》《三国演义》,师生一起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老师用自己的爱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师生共同体验阅读的快乐。

“每天读书半小时”成为一种习惯,《现代教育导报》《莱芜日报》都作了专题报道。

今年暑假,我校教师学习休闲两不误:

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科学膳食增强体质、学唱礼乐感念亲情、诵读经典丰厚底蕴、练习书法修炼性情、说普通话提升气质……开学初,老师们陆陆续续把自己的学习反思发到了校园网上。

这些反思多数是老师教育教学的体会:

有教育学生的智、宽、爱,有课堂教学的清、趣、活,有校园生活的真、善、美……;很多文章是老师人生历程的感悟:

感恩、理解、尊重、诚信、责任……;还有老师们的一些心灵独白,生活积累,旅游见闻……。

一篇反思一个视角,一篇反思一次交流,老师们文笔优美,情感真挚,思想鲜活,个性飞扬,充分展现了花园老师的高素质、高品位。

5、铁生锈变成了铁锈,这是一种化学变化。

水分和氧气是使铁生锈的原因。

(三)“科研兴校工程”:

让教师成为研究者

“科研兴校”,以科研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是我校多年来追求高质量的成功经验。

我们确立了“靠课题研究促进教育理论学习,靠课题研究促进教育理念转变,靠课题研究提升教科研素质,靠课题研究出经验提质量”的整体思路。

几年来,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老师们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我校确立了《综合实践活动与课程资源的整合》、《语文生活化研究》、《探究性阅读实验》、《数学问题意识培养》、《小学英语形成性评价》等实验课题。

课题选题注意了面向教育教学实际和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与矛盾。

课题来源于教师的教学实际,课题的开展,极大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从而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稳步上升。

因而,在教学研究中,我校进行了多次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活动,充分发挥了作为教研基地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2006年的三月份我们花园片区进行了综合实践活动研讨活动,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实施过程、教师的角色转变等方面进行了研讨。

5月份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堂进行了研讨,张爱华和卢瑞萍老师分别执教,张老师的“走近汉字”过程指导课和卢老师的“感念母恩回报母爱”汇报展示课,使所有老师从对综合实践活动感到神秘茫然和困惑中走出来,明确了实践方法。

2006年5月27日,花园、莲河、张家洼共100多名语文老师在我校进行了“语文探究性阅读”实验课堂展示活动。

教我校的张爱华和袭文杰老师各执教一节探究性阅读教学示范课;本次教研活动的课堂教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关注课堂生成资源,给与会老师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

“探究性阅读实验”的开展,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此实验被专家组评定为省级先进实验课题。

6、你还知道哪些环境问题?

它们都对地球造成了哪些影响?

2006年12月16日,我片区举行“语文生活化”课堂教研活动。

我校张翠老师执教一节低年级的识字课,亓同玲老师执教一节中年级的阅读课;张老师注重在生活中识字,亓老师注重让学生联系熟悉的现实生活来学习课文。

看两位老师的课堂,学生学得积极,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

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不能不说是得益于我们的“语文生活化”课题实验的开展。

此实验的开展,得到省教研室的高度评价,并与今年4月4日至6日,在我校召开了“山东省小学语文生活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经验交流会。

省语文教研员李家栋做专题报告,各地市小学语文教研员和骨干实验教师就“小学语文生活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我校进行了探讨。

承办这样的会议,在我市尚属首家。

与会代表对我校的课题研究资料给予肯定。

2、物质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形状、大小,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我校教师自觉把新课程理念运用于课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课堂实践中,提出了“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实验课题。

实验教师想方设法给学生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问、会问,并且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006年,我校数学教师鞠效云到协作单位张家洼郭镇小学执教一节课,和老师们针对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进行了研讨,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深感欣慰。

因此实验可行性强,被推荐为省级实验课题。

今年5月12日,莱城区教研室在我校召开“小学英语形成性评价实验与研究”课题现场研讨会,全区的英语老师全部参加。

我校进行了“小学英语形成性评价实验与研究”经验交流,我校五位英语老师许海娟、黄玉静、王美兰、高龙岗、曹国锋展示了他们的课题研究过程实验资料,许海娟、黄玉静、王美兰三位老师进行了课堂教学,学生还进行了英语才艺展示。

老师们在课堂上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克服了学英语的畏难情绪,树立了学好英语的信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的才艺展示,那精彩的表演,用英语的水平,让与会的老师称赞不已。

领导和老师们对我校老师的课堂和学生表现的肯定,实际也是对“英语形成性评价实验与研究”成果的肯定。

(四)“课堂创优工程”:

让教师成为创造者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师素质的落脚点和归宿点,是闪烁教师智慧的最为亮丽的风景线。

所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

近几年,我校以“课堂教学”为总抓手,实施了“课堂创优工程”。

我们的工作思路是:

加强理论学习,创新课堂教学理念——加强教学研究,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系列活动,创新课堂教学艺术——完善评价机制,创新课堂教学评价。

围绕这一思路,我们一是请各学科带头人引导教师透彻研读各科《课程标准》,作课堂教学专题报告,组织教师进行“新课程理念下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大讨论,制定了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二是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挂钩,由课题组骨干教师执教“研究课”,以课例为案例进行探讨,构建出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如:

“以学为主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差异性教学模式”等。

三是积极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优秀课堂教学案例征集评选、家长听课、送课下乡等活动,让课堂教学成为教师关注的焦点,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现在,每当我们走进课堂,总会发现出人意料的教学构思,别出心裁的板书设计,引人入胜的课件制作,妙趣横生的教学情境。

在这里,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教师的教学艺术和创造精神发挥到极至。

(五)“名师带动工程”:

让教师成为成功者

我校有市级以上优秀教师、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50余人,这是一笔了不起的财富,在莱芜市是首屈一指的。

为充分发挥这部分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我校实施了“名师带动工程”。

一是培养名师。

每年,学校都要评选学者型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并想方设法努力使其迅速成长为校级、区级、市级甚至省级名师;二是给名师“松绑”。

规定这部分教师可以备简案,可以在课本上备课,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学习前沿理论,进行课改研究。

三是让名师带徒。

每一位名师带徒弟1-2名,进行捆绑式帮教,保证徒弟一年内入门,三年内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五年内成为教学骨干。

年终以徒弟的成绩作为评价名师成绩的一部分。

四是实行名师课堂开放。

每学期名师须上一节示范课,平时课堂向社会开放,任何教师听课不得拒绝。

五是打造名师品牌。

把外出学习的机会给名师,把国家级、省级实验课题和参赛资格给名师,把摄像机的镜头对准名师,让名师更出名,以此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

这一做法,形成了我校“培养名师,名师带徒,再出名师”的发展态势,一支以“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学者型教师”为主体的宝塔型教师队伍正在我们片区崛起,成为教师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生价值、创造人生辉煌的动力支持。

一座座奖杯、一块块奖牌,一张张奖状,一个个成长档案袋,记录着我们走过的教研精细化管理的每一步,记录着学校、教师、学生成长的足迹。

近几年,我校一直名列全区综合评估第一、二名、视导检查第一、二名,并连年被评为市、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是市规范化学校、教学示范学校和电化教学示范学校,2006年评为“山东省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山东省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

答:

烧饭时米变成了饭;写字时纸上留下了字迹;下雨后路上的积水慢慢地变成水蒸气消失在空中;岩石风化变成沙子等。

目前,我校有1名教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并获全国十杰教师提名奖,1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名教师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3名教师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20多名教师被评为莱芜市“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十佳教师”、优秀班主任。

有3位教师获全国课堂教学比赛一、二等奖,有4位教师获山东省教学能手,有20多位教师在山东省优质课评选中获奖或提供公开课、观摩课,有13位教师被评为省级、国家级骨干教师,有40多位教师获莱芜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或优质课评选一等奖。

90%的教师在各级课堂教学、基本功、教案设计、说课、教具制作、课件制作比赛中获奖。

我校现有国家级实验课题3个,省级实验课题5个,区级实验课题11个,学校被市教科所确立为首批教育科研实验基地。

近几年,先后在我校召开了“山东省双轨教学讲习观摩会、“山东省小学语文生活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经验交流会、莱城区“小学英语形成性评价实验与研究”课题现场研讨会、莱芜市中小学课题研究现场会、莱城区研究性学习现场会,毕淑娟在山东省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上作课改经验报告,李利民在莱城区教科研现场会上作典型经验介绍。

教师在国家、省、市报刊杂志发表或获奖科研论文300余篇,为各级课题实验研讨会提供了公开课30多节。

可以说,正是教研管理的精细化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绿色平台,而教师的专业发展又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从而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提高,社会声誉不断扩大,使我校一步步走向灿烂,走向辉煌,成为莱芜教育的一颗璀璨的新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