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826022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09 大小:5.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春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春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春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春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春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9页
春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9页
春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9页
春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9页
春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9页
春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9页
春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9页
春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9页
春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9页
春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9页
春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9页
春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9页
春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9页
春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9页
春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9页
亲,该文档总共10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

《春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10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春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

春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科教版(2021年春)四年级下册科学

全册教案

 

2021年春季学期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教学计划

周次

课题

课时

备注

1

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2.种植凤仙花

2

2

3.种子长出了根

4.茎和叶

2

3

5.凤仙花开花了

6.果实和种子

2

4

7.种子的传播

8.凤仙花的一生

2

5

第一单元复习

2

6

1.电和我们的生活

2.点亮小灯泡

2

7

3.简易电路

4.电路出故障了

2

8

5.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6.导体和绝缘体

2

9

7.电路中的开关

8.模拟安装照明电路

2

10

第二单元复习

2

11

1.岩石与土壤的故事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2

12

3.岩石的组成

4.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

2

13

5.岩石、沙和黏土

6.观察土壤

2

14

7.比较不同的土壤

8.岩石、土壤和我们

2

15

第三单元复习

2

16

期末复习

2

17

期末复习

2

18

期末复习

2

19

期末测试

2

第一单元

第1课时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课题

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单元

1

学科

科学

年级

4

学习

目标

1、科学概念

(1)不同植物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2)种子是由种皮和胚构成。

(3)蚕豆种子的胚是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组成。

(4)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2、过程与方法

(1)收集种子,综合运用感官比较种子特征。

(2)通过猜测、绘图、解剖等途径,观察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初步了解其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究种子奥秘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重点

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特点

难点

解剖种子过程并对内部结构进行比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猜谜语:

屋子

红帐子

中间坐着个白胖子

(打一果实)

2、“麻屋子”指花生的果皮,“红帐子”“白胖子”指的是花生种子的哪一部分呢?

让我们一起探索种子的奥秘吧。

猜谜语:

花生

 

回答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聚焦

绿色开花植物,全世界共有20多万种,占植物界总数的一半以上。

它们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种子有什么特征呢?

二、探索

(一)观察种子外形特征

1、提出问题

我们收集到哪些植物种子?

种子的外部有怎么的特征?

2、观察提示

眼看:

形状、颜色、大小

手摸:

软硬、光滑程度

鼻闻:

气味

注意:

有的种子有毒,在不了解情况下不要去品尝。

3、种子观察记录

4、这里有几种植物种子,你认识它们吗?

(展示图片)

明确:

它们是:

蚕豆、黄豆、花生、白扁豆、赤豆、稻谷、绿豆、黑芝麻。

5、你能说说它们的不同点吗?

明确:

(1)颜色不同

蚕豆和绿豆:

绿色

花生和赤豆:

偏红色

黄豆和稻谷:

黄色

黑芝麻:

黑色

白扁豆:

白色

(2)大小不同

黑芝麻比较小,蚕豆比较大。

(3)形状不同

黄豆:

圆圆的、饱满的

蚕豆和白扁豆:

扁扁的

稻谷:

细长的

芝麻:

有个尖尖角

赤豆、绿豆和花生米:

长圆形

(4)光滑程度不同

黄豆、赤豆、黑芝麻和绿豆:

光滑

花生、稻谷、蚕豆和白扁豆:

粗糙

6、种子的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明确:

种子的外形都有种脐,有的在种子侧面,有的位于种子一端。

其形状有圆形、椭圆形、卵形等。

二、观察种子内部结构

植物种子的外形看起来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内部是不是也是千差万别呢?

1、你想象中的种子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

把它画下来吧。

2、解剖实验

(1)实验材料:

一粒干蚕豆、用水浸泡一天的蚕豆、镊子、放大镜

(2)实验过程

A、观察浸泡过与没有浸泡过的种子有什么区别?

明确:

浸泡后:

种子变大、变软,种皮颜色变浅……

B、探究种子的内部构造

①用镊子小心地剥开种皮

②再小心地将种子里的“豆瓣”分开,每部分尽量保持完整,摆放整齐

③直接用眼睛或放大镜仔细观察,重点观察“豆瓣”连接处有什么

④把看到的种子内部样子画在“实验记录单”的空白处

注意:

使用镊子时要小心!

(3)我的观察

蚕豆是由种皮和胚构成。

胚是构成种子最重要的部分,它是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四部分所组成。

种子萌发后,胚根形成植物的根,胚芽形成植物的茎和叶。

3、其他种子内部结构是什么样子?

(展示黄豆、花生、白扁豆解剖图)

明确:

黄豆、花生、白扁豆等内部结构跟蚕豆相似,都是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四部分所组成。

三、研讨

1、不同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有什么不同之处?

明确:

①形状不同

②大小不同

③颜色不同

……

2、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

明确:

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相同之处是都有胚。

胚是构成种子最重要的部分,它是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四部分所组成。

3、种子的哪一部分有可能发育成植物?

明确:

种子里最重要的部分是胚。

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

胚根发育成了根,胚芽发育成了茎和叶,子叶逐渐消失。

四、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有一个描述花生果实的谜语: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

麻屋子是指花生的();红帐子是指花生的();白胖子是指花生的()。

 A.果皮B.种子C.种皮

D.胚E.胚乳F.子叶

2、在观察绿大豆种子结构时,我们看到的外部长长的“豆芽”将来发育成植物的()

A.根B.茎C.叶

(二)判断题

1.玉米种子和蚕豆种子一样都有两片子叶。

()

2.不同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

3.浸泡过的种子皮容易撕下。

()

4.黄豆、花生的种子在水中浸泡一两天后,会变得更大更坚硬。

()

5.种子是有生命的,但种子的胚没有生命。

()

五、拓展提高:

观察玉米种子

把浸泡过的玉米种子纵向切开,滴一滴碘酒,会发现大部分变成蓝色,那是胚乳,没变色部分有胚根、胚轴和胚芽。

(展示结构示意图)

思考:

玉米和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有什么不同?

六、作业布置

寻找不同植物的种子,做一幅种子贴画。

温馨提示:

先画轮廓,然后滴上胶水,粘上不同颜色的种子。

 

回答

 

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各种种子

 

整理观察记录

 

认识种子

 

比较不同点

 

比较共同点

 

画出想象中种子的内部结构

准备实验材料

 

解剖观察

 

交流结果

 

观察交流

 

讨论、归纳

 

独立完成

 

认真听

 

提出课堂探究任务

 

收集种子,综合运用感官比较种子特征。

 

通过猜测、绘图、解剖等途径,观察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初步了解其作用。

 

知识小结

 

达标测评

 

拓宽知识面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兴趣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植物的种子,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但种子都是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

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四部分。

总结课堂

板书

板书设计

第2课时种植凤仙花

课题

种植凤仙花

单元

1

学科

科学

年级

4

学习

目标

1、科学概念

(1)在适宜的条件下,种子的胚开始生长,这个过程叫做种子萌发。

(2)播种的方法:

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3)制作种植杯便于观察种子的萌发。

(4)制作植物变化观察计划,天天坚持观察。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播种的方法和过程,探究种子萌发条件。

(2)制作种植杯,制定观察计划,坚持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勤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重点

掌握播种方法和过程,探究种子萌发条件。

难点

制定观察计划,坚持长期观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提问:

世界上最大种子和最小种子有多大?

明确:

海椰子:

重达1500g左右

斑叶兰:

1亿粒的重量才有50g

种子或大或小,都是绿色开花植物特有的繁殖器官,能孕育植物的新生命。

 

查阅资料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聚焦

①我们种下一些种子,它们都能长成一株植物吗?

②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③怎样做才能更好地记录植物生的生长变化过程呢?

二、探索

(一)播种种子

1、工具与材料

花盆、小石头、泥土、水、喷壶、凤仙花种子、小铲

2、播种过程

①先把一块小石头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多半盆土。

②用手指在土中按2~3个洞,深度约1厘米,每个洞里放一粒凤仙花种子,再用土盖住洞口。

③往花盆中浇一些水,直到土壤湿润,然后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3、注意事项

①选择籽粒饱满、没受伤的种子

②选择肥沃土壤

③一次性浇透水

④放置温暖地方

4、讨论

(1)花盆底部为什么要放小石头?

明确:

①可减缓盆水的流速,使盆土不易过干。

②有利盆土通风透气。

(2)播种的种子为什么要放置温暖地方?

明确:

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花盆中播下的种子,不宜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要减少水分蒸发。

(3)有什么办法能观察到种子在土壤中变化呢?

(二)种植杯播种

1、工具与材料

卫生纸、透明杯、土壤、种子、水

2、播种过程

①透明中裹上一层卫生纸

②在纸和杯壁之间放一粒种子

③然后往杯中装土

④浇适量的水

⑤放置温暖的地方

注意:

适量是指土壤湿润,没有积水。

(三)制定观察计划

1、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记录表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明确:

①植物名称

②栽培时间

③栽培地点

④栽培方法

⑤观察记录方法

⑥观察记录内容

2、可以参照下表制作

三、研讨

1、为什么要选择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播种?

明确:

选种选择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这样的种子发芽率高。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因而选种是很关键的一步。

2、需要提供什么条件,种子オ能顺利萌发?

明确:

植物的种子获得了适宜的条件——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后,胚就开始生长,这个过程叫做种子的萌发。

3、我们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

播下的种子要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

——种子萌发需要水分

播下的种子要放在温暖的地方

——种子萌发需要温度

花盆底部放一块小石头,有利于土壤透风透气

——种子的萌发需要氧气

4、怎样才能做好观察记录,了解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

明确:

小组分工明确,制定计划,坚持测量、记录、统计。

四、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凤仙花的播种方法是()

A.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B.选种—下神—放土—浇水

C.选种—放土—浇水—下种

2.在往花盆里播种凤仙花种子时,把一块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装进细土。

这样做是为了()

A.使凤仙花的根不向下生长

B.使风仙花的种子容易呼吸空气

C.增强土壤的肥力

(二)判断题

1.我们不需要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也可以种好凤仙花。

()

2.先用开水浸泡过得种子更加容易发芽。

()

3.凤仙花播种得越深越好。

()

4.凤仙花种子的萌发时需要浇适量的水。

()

5.凤仙花最适宜生长环境是黑暗潮湿。

()

6.花盆底部有小孔,是为了让凤仙花种子萌发有更大的空间。

()

五、拓展提高:

怎么筛选饱满的种子?

将种子放入清水中,饱满的种子颗粒下沉,瘪粒、病粒等会漂浮在水面,只需捞出漂浮的种子就达到了选种目的。

六、作业布置

选带芽眼的土豆块、红薯块或天竺葵的枝条种到花盆里,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

 

思考

 

准备工具

 

按步骤播种

 

讨论交流

 

准备材料与工具

制作种植杯

 

讨论制定观察计划

 

研讨交流

 

独立完成

 

阅读资料

 

 

明确课堂探究任务

 

掌握播种方法和过程

 

为了便于观察,学会制作种植杯

 

学会制定植物变化观察计划,养成坚持观察良好习惯

 

掌握播种选种标准及其原因

 

明确种子萌发条件

 

明确怎样才能更好记录植物生长变化过程

 

完成达标测评

 

拓宽知识面

 

注意观察不同类型种子的萌发过程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播种时要选择饱满、没有受过伤的种子,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

学会制定植物变化观察计划,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总结课堂

板书

板书设计

 

第3课时种子长出了根

课题

种子长出了根

单元

1

学科

科学

年级

4

学习

目标

1、科学概念

(1)种子萌发时,根先长出来。

(2)植物的根朝着有水的地方向下生长。

(3)根有吸收水分、无机盐,固定植株的作用。

(4)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态不同。

2、过程与方法

(1)整理观察记录,描述种子萌发过程。

(2)通过猜想、实验等途径,探索根的作用。

(3)收集图片资料,了解根的不同形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严谨科学实验态度。

(2)感受自然的神奇美丽。

重点

1、观察并描述种子的萌发过程。

2、实验探索植物根的作用。

难点

了解根的不同形态:

直根、须根、变态根、不定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种在种植杯中的种子和种在花盆中的风仙花种子,在水分充足、温度适宜、氧气足够的情况下,胚已经开始生长发芽。

种子的发芽过程是怎样的?

思考

聚焦问题,明确探究任务

讲授新课

一、探索1:

种子萌发

1、观察种植杯中的种子,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提示:

展示拍照记录或画图记录。

2、我的观察记录

(1)拍照展示

(2)画图展示

3、观察发现

种子萌发通常是胚根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根;然后胚芽突破种皮向上生长,伸出土面形成茎和叶,逐步形成幼苗。

幼苗就是种子的胚生长成的具有根、茎、叶的小植物。

4、问题研讨1

为什么种下的种子有些没有萌发,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明确:

①没有足够的水分

②种子已死了

③温度太低

④种子正在体眠

二、探索2:

根的作用

1、种子萌发过程中,首先长出的是什么?

明确:

植物的根。

2、根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1)引导学生猜测。

(2)实验探究

A、实验材料

1支试管、带根的新鲜植物、植物油、水

B、实验步骤

(1)将带根的新鲜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

(2)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

(3)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4)一天后,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5)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C、实验现象

经过一天的时间,植物的茎、叶依然保持良好的状态;水面降到标记下面,说明试管中的水减少了。

D、实验结论

植物的根有吸水的作用。

3、问题研讨2

(1)种植杯中的植物的根,生长方向为什么不同?

明确:

根据根具有吸水性特点得知,植物的根是朝着水的方向向下生长。

(2)根除了能吸收水分,还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作为证据呢?

明确:

大树不易被风吹倒、小草不易拔出来……

(3)花盆中种植凤仙花种子时,为什么土壤要肥沃?

明确:

植物的生长需要养分,根能从土壤中吸收矿物质(无机盐),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

4、小结:

根的作用

◆吸收水分

◆固定植物

◆吸收养分

三、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植物的根属于须根系的是()

A.柳树B.葱C.芹菜

2、如图,植物的根是由()发育而来的。

3、植物的根具有()

A.朝着阳光有水的方向生长

B.朝着有水且向下方向生长

C.朝着各种方向都可以自由生长,与水分和地球引カ无关

(二)判断题

1、绿色植物的根只有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这一个作用。

()

2、植物的根总会向着湿润的地方生长,是为了吸收水分。

()

3、根在土度里分布越广,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能力就越弱。

()

4、所有植物的根都一样。

()

5、我们平时吃的白萝卜是植物的根。

()

6、植物的根向哪个地方生长与种子放置的位置有关。

()

四、拓展提高:

根的形态

1、这两种植物根的形态有什么不同?

明确:

第一个:

中间比较粗,周围比较细,称它为直根。

第二个:

根都比较细,像一把胡须,称它为须根。

2、直根和须根特点

直根:

主根明显比侧根粗而长,从主根上生出侧根,主次分明。

须根:

根有些像人的胡须样,没有主根和侧根之分。

3、直根系和须根系

根系:

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

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直根系。

如大豆、白菜、萝卜、芹菜、苋菜、菠菜、香菜。

没有明显的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须根系。

如小麦、葱、蒜苗、韭菜荞头、水稻、玉米。

4、想一想:

萝卜的根是直根还是须根?

明确:

仔细观察,萝ト上也长有许多小根,这些小根比较细小,也是一些侧根,所以萝卜的根是直根。

萝卜的根是一种变态根。

5、观察这三种植物的根生长在哪?

明确:

玉米和杨树的根生长在茎上,秋海棠的根生长在叶上。

像这样由植物的茎、叶上发生的根,叫做不定根。

6、指出下图中哪些是直根、须根、不定根?

五、作业布置

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态特征不同。

收集更多根的图片,说说它们在维持植物生存中发挥的作用。

 

整理观察记录

 

描述种子萌发过程

 

交流自己发现

 

研讨交流

 

回答

 

猜测

 

实验探究

 

研讨交流

 

归纳

 

独立完成

 

观察比较

 

认真听

 

回答

 

观察交流

 

指出

整理观察记录,描述种子萌发过程。

 

通过猜想、实验等途径,探索根的作用。

 

完成达标测评

 

了解不同植物,根的形态不同。

 

巩固课堂知识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种子萌发时先长出根,根朝着有水的方向向下生长。

植物的根起着吸收水分、养分(无机盐),固定植株的作用。

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态也不同。

总结课堂

板书

板书设计

第4课时 茎和叶

[教学目标]

1.观察破土后的凤仙花生长过程,观察它的形态特征的变化。

2.推测和证明茎和叶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3.体会到科学研究是艰辛的过程;激发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从事科学研究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组织学生交流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

2.观察幼苗的特征,研究植物茎和叶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刚出土的凤仙花照片、植物叶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多媒体课件)、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

采摘生长了四周的凤仙花、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1.师:

我们种植的凤仙花已经变成了幼苗,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重点交流一下前一段时间凤仙花幼苗生长变化情况。

2.生:

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

3.师:

破土而出的凤仙花,茎越长越高,叶也越来越多。

茎和叶对植物生存分别有什么作用呢?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从小组成员栽培的凤仙花中选择生长状况最好的一株,观察它的形态特征。

①测量凤仙花植株的高度。

②数一数一株凤仙花上叶片的数量。

③从不同角度观察凤仙花叶在茎上的分布情况。

④画出凤仙花叶在茎上分布的样子。

(2)推测茎和叶分别有什么作用。

(3)想办法证明我们想法的正误。

 茎的运输作用:

 ①取一段凤仙花的茎和装有红色水的杯子。

 ②将凤仙花的茎放入杯中。

 ③观察凤仙花茎的变化。

 叶吸收阳光及蒸腾水分的作用:

 ①在凤仙花植株上选一片叶子,将这片叶子用黑色纸遮住,使它见不到阳光。

3天后,观察被遮住光的这片叶子会发生什么现象。

 ②选择一种叶片较大的植物,在叶子上套上一个干燥的塑料袋,观察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变化。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从不同角度观察凤仙花;

(2)茎插入水杯中后,有什么变化?

纵向切开、横向切开茎后,观察到什么现象?

(3)被遮住光的叶子发生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套在叶子上的干燥塑料袋发生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植物的叶子平展且在茎上交叉生长有什么好处?

2.植物茎、叶对植物生存有什么作用?

3.根据植物根、茎、叶的特征,推测适合植物生活的环境。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收集更多奇特的茎和叶的图片,了解这些植物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板书设计]

茎和叶

茎叶运输蒸腾纵切横切

[课后反思]

首先让学生对凤仙花的生长情况进行了交流。

通过交流反馈,我发现学生对观察的过程记录不够。

每个班级只有少数同学进行了全程记录,这也是让我感到苦恼的地方。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高度和叶的分布情况,引导学生用直尺测量植株(茎)的高度,观察叶由中心向四周生长的分布形态。

第5课时 凤仙花开花了

[教学目标]

1.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

2.指导学生使用工具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解剖花。

3.激发学生对生命现象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凤仙花花开花落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教师为每组准备一株凤仙花或者一朵凤仙花、镊子、一张白纸。

学生准备:

用于交流观察的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我们种的凤仙花植株已经花满枝头了!

凤仙花的花是什么样的?

它经历了怎样的花开花谢过程呢?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观察花的结构。

摘一朵盛开的凤仙花或其他植物的花,观察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用镊子细心地从外到内将花的各部分撕下来,将它们分类排列在纸上。

(2)用放大镜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各有什么特点。

(3)找一些其他植物的花,观察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凤仙花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它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雄蕊、雌蕊各有什么特点?

(3)各种植物的花有什么共同点?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雄蕊和雌蕊分别有什么作用?

2.花的哪一部分将来有可能发育成果实?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1.试着为凤仙花进行人工授粉。

2.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它们用不同的方式完成传粉的过程。

只有完成传粉,植物的花才能发育成果实。

3.蜜蜂等昆虫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可以帮花朵传粉。

[板书设计]

凤仙花开花了

花的构造:

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花粉 传粉

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

果实里面有种子

[课后反思]

本课的理论知识较多,学生学起来不容易记牢,因此我在本课中设计了多种教学活动形式,运用多种媒体辅助教学。

如在讲解花的结构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