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热点专题复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8282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2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物理热点专题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三物理热点专题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三物理热点专题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三物理热点专题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三物理热点专题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高三物理热点专题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高三物理热点专题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高三物理热点专题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高三物理热点专题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高三物理热点专题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高三物理热点专题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高三物理热点专题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高三物理热点专题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高三物理热点专题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高三物理热点专题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高三物理热点专题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高三物理热点专题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高三物理热点专题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高三物理热点专题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高三物理热点专题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物理热点专题复习.docx

《高三物理热点专题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物理热点专题复习.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物理热点专题复习.docx

高三物理热点专题复习

2012高三物理热点专题复习

热点1力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点拨解疑

【例题1】目前,运动员跳高时采用较多的是背越式。

若某跳高运动员质量为m,身体重心与跳杆的高度差为h,他采用背越式跳这一高度,则他在起跳过程中做的功

A.必须大于mghB.必须大于或等于mghC.可以略小于mghD.必须略小于mgh

【点拨解疑】这是体育运动方面的一个实际问题,应仔细分析运动员过杆的细节。

先是头、肩过杆,此时头肩在整个身体上处于最高位置,然后是背、臀依次过杆,此时在整个身体上依次是背、臀处于最高部位,头、肩在过杆后已下降到杆的下方,脚最后过杆,脚过杆时脚是身体的最高部位,其余部分都已过杆,且都在杆的下方。

总之身体的各部分是依次逐渐过杆的,而且轮到过杆的部位总是身体的最高部位,过杆时似乎身体始终软软的“挂”在杆上(只是身体上“悬挂”的点在变化)。

这一情景的物理特征是:

过杆时,身体的重心始终在杆的下方,运动员重力势能的增加量略小于mgh。

运动员在起跳时做的功应等于重力势能的增加量,故C正确。

点评:

该题的解答过程表明,细致的分析实际现象时间上的特征是重要的。

【例题2】人的心脏每跳一次大约输送8×10-5m3的血液,正常人的血压(可看作心脏压送血液的压强)的平均值约为1.5×104Pa,心跳每分钟70次,据此估测心脏工作的平均功率为多少?

【点拨解疑】心脏挤压输送血液,这种情景下功和功率的计算与以往力学中功和功率的计算很不一样,力和位移都不像常规题那么清晰。

解决该题的关键是:

弄清题意后,要寻找一个合适的物理模型,然后才能运用物理规律求解。

这里设想心脏跳动压送血液类似于圆柱形气缸中气体等压膨胀推动活塞对外做功的模型,且血管横截面积为S,平均血压为p,则平均压力F=pS,心脏每压送一次,血液的位移为L,对于一次跳动,由功率定义

而每次心跳输送的血液

所以

点评:

解决实际问题,寻找合适的物理模型,往往是解题的关键。

因此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熟悉典型的物理模型,二是要认清实际问题的特征。

根据该题结果,还可求得心脏每天消耗的能量大致为

正常情况下,身材越高大,心脏每次挤压输送血液的量越大,心脏消耗能量也越多,故心脏负担越重。

【例题3】天文观测表明,几乎所有远处的恒星(或星系)都在以各自的速度远离我们而运动,离我们越远的星体,背离我们运动的速度(称为退行速度)越大;也就是说,宇宙在膨胀,不同星体的退行速度v和它们离我们的距离r成正比,即v=Hr,式中H为一恒量,称为哈勃常数,已由天文观测测定。

为解释上述现象,有人提出一种理论,认为宇宙是从一个爆炸的大火球开始形成的,大爆炸后各星体即以各自不同的速度向外匀速运动,并设想我们就位于其中心。

由上述理论和天文观测结果,可估算宇宙年龄T,其计算式为T=。

根据近期观测,哈勃常数H=3×10-2m/s﹒光年,由此估算宇宙的年龄约为年。

【点拨解疑】本题涉及关于宇宙形成的大爆炸理论,是天体物理学研究的前沿内容,背景材料非常新颖,题中还给出了不少信息。

题目描述的现象是:

所有星体都在离我们而去,而且越远的速度越大。

提供的一种理论是:

宇宙是一个大火球爆炸形成的,爆炸后产生的星体向各个方向匀速运动。

如何用该理论解释呈现的现象?

可以想一想:

各星体原来同在一处,现在为什么有的星体远,有的星体近?

显然是由于速度大的走得远,速度小的走的近。

所以距离远是由于速度大,v=Hr只是表示v与r的数量关系,并非表示速度大是由于距离远。

对任一星体,设速度为v,现在距我们为r,则该星体运动r这一过程的时间T即为所要求的宇宙年龄,T=r/v

将题给条件v=Hr代入上式得宇宙年龄T=1/H

将哈勃常数H=3×10-2m/s·光年代入上式,得T=1010年。

点评:

有不少考生遇到这类完全陌生的、很前沿的试题,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这样的问题自己从来没见过,老师也从来没有讲过,不可能做出来,因而采取放弃的态度。

其实只要静下心来,进入题目的情景中去,所用的物理知识却是非常简单的。

这类题搞清其中的因果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例题4】若近似的认为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在同一平面内,且均为正圆,又知这两种转动同向,月相变化的周期为29.5天。

求:

月球绕地球转一周所用的时间T。

【点拨解疑】本题涉及太阳、地球和月球在空间中的运动及位置的相对关系,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画示意图能把各天体的相对关系表示的比较清楚,便于思考。

我们抓住月向变化的周期为29.5天这一条件,画相邻的两个相同月相(而且都是满月)时,三天体的位置情况。

图1即为该示意图,图中设地球和月球的公转都是逆时针的。

图中θ角是地球在29.5天转过的角度,可用下式计算

在这29.5天中,月球已经绕地球转过了(360°+θ)角因此对月球公转的周期T,可列出下面比例式

解得T=27.3天

点评:

解有关天体物理的题,要养成画示意图的习惯,它能使各种关系变得清晰起来。

热点2守恒定律在近代物理中的应用

点拨解疑

【例题1】(全国高考卷)最近几年原子科学家在超重元素岛的探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1996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某两个锂离子结合成超重元素的反应时,发现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

经过6次α衰变后的产物是

由此可以判定生成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是()

A.124,529B.124,265C.112,265D.112,277

【点拨解疑】根据题意可写出核反应方程

由质量数守恒,有A=253+6×4=277

由电荷数守恒,有Z=100+6×2=112可见D对。

【例题2】1923年康普顿研究X射线经物质散射的实验,进一步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光子概念。

康普顿让一束X射线投射到一块石墨上发生散射,测定不同散射方向上X射线的波长情况。

结果在散射的各个方向上测到了波长比原来更长的X射线。

这种改变波长的散射实验被称为康普顿效应。

试用光子的概念和能量守恒的概念解释这种波长变长的现象。

【点拨解疑】X射线投射到石墨上,X射线的光子和石墨中的实物粒子(如自由电子、原子等)发生碰撞,碰撞后,光子将沿某一方向散射,同时把一部分能量传给实物粒子,根据能量守恒的原理,散射光子的能量就比入射光子的能量低,根据光子理论,光子能量E=h

所以散射光的频率比入射光的频率小,即散射光的波长较长。

点评:

根据光子理论运用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解释康普顿效应,理论与实验符合得很好,不仅有力的验证了光子理论,而且也证实了微观领域的现象也严格遵循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定律。

【例题3】(年高考全国卷)假设在NaCl蒸气中存在由钠离子Na

和氯离子Cl

靠静电相互作用构成的单个氯化钠NaCl分子,若取Na

与Cl

相距无限远时其电势能为零,一个NaCl分子的电势能为-6.1eV,已知使一个中性钠原子Na最外层的电子脱离钠原子而形成钠离子Na

所需的能量(电离能)为5.1eV,使一个中性氯原子Cl结合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l

所放出的能量(亲和能)为3.8eV。

由此可算出,在将一个NaCl分子分解成彼此远离的中性钠原子Na和中性氯原子Cl的过程中,外界供给的总能等于___________eV。

【点拨解疑】一个NaCI分子分解成彼此远离的中性钠原子Na和中性氯原子CI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①NaCI分子克服相互间的静电引力,相距无限远程无独立的钠离子和氯离子Cl

根据“一个NaCI分子的电势能为6.1eV”可知,此过程可吸收6.1eV的能量。

②钠离子Na+吸收一个电子变成中性钠原子Na,与Na电离成Na+的过程相反,故放出能量5.1eV;Cl

释放一个电子变成中性氯原子Cl,与Cl形成Cl

的过程相反,故吸收3.8eV的能量。

综上所述,在整个过程中,共吸收能量(6.1+3.8)eV=9.9eV,放出能量5.1eV,所以外界供给的总能量为4.8eV。

点评:

将一个NaCI分子分解成彼此远离的中性钠原子Na和中性氯原子Cl可能并不存在上述的两个阶段,但根据能量守恒的原理,在计算能量时,完全可以设想一个便于计算的变化过程。

对该题,能否清晰的设想一个转化的过程就是顺利解答的关键。

【例题4】在核反应堆里,用石墨作减速剂,使铀核裂变所产生的快中子通过与碳核不断的碰撞而被减速。

假设中子与碳核发生的是弹性正碰,且碰撞前碳核是静止的。

已知碳核的质量近似为中子质量的12倍,中子原来的动能为E0,试求:

(1)经过一次碰撞后中子的能量变为多少?

(2)若E0=1.76MeV,则经过多少次后,中子的能量才可减少到0.025eV。

【点拨解疑】按弹性正碰的规律可求出每次碰撞后中子的速度变为多少,对应的动能也就可以求解;在根据每次碰撞前后的动能之比与需要减少到0.025eV与原动能E0的比值关系,取对数求出碰撞次数(必须进位取整)。

(1)弹性正碰遵循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两个规律。

设中子的质量m,碳核的质量M。

有:

由上述两式整理得

则经过一次碰撞后中子的动能

(2)同理可得

……

设经过n次碰撞,中子的动能才会减少至0.025eV,即En=0.025eV,E0=1.75MeV。

解上式得n≈54

【例题5】(年高考理综卷)太阳现正处于主序星演化阶段。

它主要是由电子和

等原子核组成。

维持太阳辐射的是它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核反应方程是

释放的核能,这些核能最后转化为辐射能。

根据目前关于恒星演化的理论,若由于聚变反应而使太阳中的

核数目从现有数减少10%,太阳将离开主序星阶段而转入红巨星的演化阶段。

为了简化,假定目前太阳全部由电子和

核组成。

(1)为了研究太阳演化进程,需知道目前太阳的质量M。

已知地球半径R=6.4×106m,地球质量m=6.0×1024kg,日地中心的距离r=1.5×1011m,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10m/s2,1年约为3.2×107秒,试估算目前太阳的质量M。

(2)已知质子质量mp=1.6726×10

27kg,

质量mα=6.6458×10

27kg,电子质量me=0.9×10

30kg,光速c=3×108m/s。

求每发生一次题中所述的核聚变反应所释放的核能。

(3)又知地球上与太阳垂直的每平方米截面上,每秒通过的太阳辐射能w=1.35×103W/m2。

试估算太阳继续保持在主序星阶段还有多少年的寿命。

(估算结果只要求一位有效数字。

【点拨解疑】

(1)要估算太阳的质量M,研究绕太阳运动的任一颗行星的公转均可,现取地球为研究对象。

设T为地球绕日心运动的周期,则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定律可知

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

以题给数值代入,得M=2×1030kg④

(2)根据质量亏损和质能公式,该核反应每发生一次释放的核能为

△E=(4mp+2me-mα)c2⑤

代入数值,得

△E=4.2×10-12J⑥

(3)根据题给假设,在太阳继续保持在主序星阶段的时间内,发生题中所述的核聚变反应的次数为

因此,太阳总共辐射出的能量为E=N·△E

设太阳辐射是各向同性的,则每秒内太阳向外放出的辐射能为

ε=4πr2w⑧

所以太阳继续保持在主星序的时间为

由以上各式解得

以题给数据代入,并以年为单位,可得

t=1×1010年=1百亿年⑩

点评:

该题是信息题,关键是在大量的信息中选取有用的信息,而不被其他信息所干扰。

如第

(1)小题,实际上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与原子核的知识无关。

第(3)题,需要构建出太阳各向同性地向周围空间辐射核能(辐向能量流)的物理模型,是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建模能力的好题,这种题还会是以后命题的方向。

热点3物理问题中信息处理的技巧

点拨解疑

【例题1】柯受良驾驶汽车飞越黄河,汽车从最高点开始到着地为止这一过程的运动可以看作平抛运动。

记者从侧面用照相机通过多次曝光,拍摄到汽车在经过最高点以后的三副运动照片如图2所示,相邻两次曝光时间间隔相等,均为Δt,已知汽车的长度为l,则

A.从左边一幅照片可推算出汽车的水平分速度的大小

B.从左边一幅照片可推算出汽车曾经到达的最大高度

C.从中间一幅照片可推算出汽车的水平分速度的大小和汽车曾经到达的最大高度

D.从右边一幅照片可推算出汽车的水平分速度的大小

【点拨解疑】首先应动态的看照片,每幅照片中三个汽车的像是同一辆汽车在不同时刻的像,根据题目的描述,应是由高到低依次出现的,而且相邻两像对应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均为已知的Δt。

题目中“汽车的长度为l”这一已知条件至关重要,我们量出汽车在照片中的长度,就能得到照片与实际场景的比例,这样照片中各点间的真实距离都能算出。

物理知识告诉我们,汽车在通过最高点后的运动,可抽象为质点的平抛运动,因此水平方向为匀速运动,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

关于水平速度,由于汽车在空中相邻的两个像对应的真实距离能算出,这段运动对应的时间Δt已知,因此由左、中两幅照片中的任意一幅都能算出水平速度。

至于右边的一幅,因为汽车在空中的像只有一个,而紧接着的在地上的像不一定是刚着地时的像(汽车刚着地时,可能是在两次拍摄之间),因此在这个Δt内,可能有一段时间做的已经不是平抛运动了,水平方向不是匀速的。

所以用该照片无法计算出水平速度。

关于最大高度,应分析竖直方向,同时对不同照片进行比较。

左边一幅,没拍到地面,肯定不能计算最大高度。

右边一幅,空中只有一个像,无法分析其自由落体运动。

中间一幅,相邻像的两个真实距离均能知道,借用处理纸带的方法,能算出中间那个像对应的速度,进而由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算出最高点这个位置的高度,再加上这个位置的离地高度即可得到汽车离地的最大高度。

因此该题选A、C。

这是一道很典型的频闪照片的题,给我们很多分析频闪照片的启示:

要能看出动态、要关注照片比例、要先确定运动的性质,以便在其指引下分析,多幅照片要进行细致的比较。

【例题2】发光晶体二极管是电器上做指示灯用的一种电子元件。

它的电路符号如图3所示,正常使用时,带“+”号的一端接高电势,带“-”的一端接低电势。

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测得它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它的电流I的关系数据如表中所示。

U/V

0

0.2

0.4

0.6

0.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I/mA

0

0.4

0.9

1.5

2.3

3.2

4.3

5.4

6.8

9.3

12

15

19

24

30

37

(1)在图4中的虚线框内画出该同学的实验电路图。

(实验用电压表内组RV约为10kΩ,电流表内阻RmA约为100Ω)

(2)在图5中的小方格纸上用描点法画出U-I图线。

(3)若发光二极管的最佳工作电压为2.0V,而电源是由内阻不计、电动势为1.5V的两节干电池串联而成。

根据画出的伏安特性曲线上的信息分析,应该串联一个阻值多大的电阻后与电源接成闭合电路,才能使二极管工作在最佳状态?

【点拨解疑】

(1)我们知道同时测定二极管上的电流和电压时,有电流表的内接法和外接法两种接法。

而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压又有分压式和限流式两种接法。

画电路前,首先必须对这两个问题作出选择。

内、外接法要根据二极管的电阻大小确定,但题目没有直接提供电阻的大致数值。

分压还是限流要根据电压调节的需要确定。

这两个问题为表格信息的分析提供了方向。

由欧姆定律分析表格中的每一组数据,可以看出发光二极管的电阻是变化的,变化的范围大约在100Ω~500Ω之间。

比较,属于小电阻,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又从表格中得到信息,实验时,电压必须从0开始增大,因此滑动变阻器必须接成分压器的形式。

所以实验电路如图6所示。

(2)将表格提供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点,可画出U-I图线如图7中的曲线所示。

(3)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由UD=E-IR还可以画出一条发光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该图线是一条直线。

其物理意义是:

它的斜率的绝对值就是需串电阻的数值。

找出两点即能画出该线。

因为两条曲线都是二极管必须遵守的,所以实际的工作点必定是它们的交点,按题意应是UD=2V的点,这可以从已画出的特性曲线上找到,即图7中的P点。

另一点是当I=0时,UD=E=3V的点。

由这两点连成的直线即图7中的MN。

由其斜率得应串的电阻为R=83.3Ω。

点评:

有了初步的思考,才可以有目的的分析表格提供的信息。

图象表示必须遵守的规律,元件的状态必须在图象上。

如果同一元件在同一坐标系中可画两个图象,就表示它的状态必须同时在这两条曲线上,交点就是它的实际状态。

【例题3】(高考上海卷)

(1)1791年,米被定义为:

在经过巴黎的子午线上,取从赤道到北极长度的一千万分之一。

请由此估算地球的半径R。

(答案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为1.5×1011m,太阳以平行光束入射到地面。

地球表面有2/3的面积被水面覆盖,太阳在一年中辐射到地球表面水面部分的总能量W约为1.87×1024J。

设水面对太阳辐射的平均反射率为7%,而且将吸收到的35%的能量重新辐射出去。

太阳辐射可将水面的水蒸发(设在常温、常压下蒸发1kg水需要2.2×106J的能量),而后凝结成雨滴降落到地面。

(a)估算整个地球表面的年平均降雨量(以毫米表示,球面积为4πR2)。

(b)太阳辐射到地球的能量中只有约50%到达地面,W只是其中一部分。

太阳辐射到地球的能量没能全部到达地面,这是为什么?

请举出两个理由。

【点拨解疑】

(1)题的描述给了我们关于“米”的定义的新知识。

该题考查我们能否理解这一定义,并根据对它的理解解答问题。

根据地理知识,经过巴黎的子午线就是通过该处的经线,其长度等于2πR,R是地球的半径。

经线上从赤道到北极的长度是经线的四分之一,按“米”的定义,它应该是米的1.00×107倍。

因此有

2πR×1/4=1.00×107m

解得R=6.37×106m

(2)(a)该题给出了许多信息,要抓住关键问题,找出各种因素的关系从而提取有用的信息,丢弃干扰信息。

这里,“降雨量的多少有什么决定?

”应是思维的起点。

显然蒸发的水量等于降雨量,蒸发的水量又取决于水吸收的用于蒸发的能量,该能量从根本上说来源于太阳能,但中途经过了七折八扣,这可以从能量W开始考虑。

W是已经到达水面的能量,但反射要打一折扣;吸收后,一部分仍以能量形式辐射出去,又一次打折扣;这以后留下来的才是用于蒸发水的。

因此这两个折扣以及W和水的汽化热都是有用的信息。

其他如“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为1.5×1011m”、“地球表面2/3的面积被水面所覆盖”等都是无用的信息。

现可列出下式

W×0.93×0.65=2.2×106m

解得蒸发的水量m=5.14×1017kg

该水量要平均降到地球的表面,要计算地球的表面积,需要知道地球的半径R,这可利用第

(1)小题的结果。

设降雨量为h(实际上是降到地面的水层的厚度),有

m=ρ4πR2h

得h=1.01×103mm

整个地球表面年平均降雨量约为1.0×103mm

(b)大气层的吸收,大气层的散射或反射,云层遮挡等。

点评:

面对大量信息,抓住关系链是筛选信息的有效办法。

针对训练

4.磁流体发电技术是世界上正在研究的新兴技术,它有效率高(可达45~55%,火力发电效率为30%)、少污染等优点。

将一束等离子体(高温下电离的气体、含有大量带正电和带负电的微粒)以声速的0.8~2.5倍的速度喷射入匀强磁场中,磁场中有两块金属板A、B(相当于电源的两个极,并与外电阻R相连),这时A、B上就积聚电荷产生电压,设粒子所带电量为q,进入磁场的喷射速度是v,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AB间的距离为d。

(如图11所示)

(1)说明磁流体发电中能量的转换关系,求出两极间电压的最大值。

(2)设磁流体发电机内阻为r,当外电阻R是多少时输出功率最大?

并求最大输出功率。

5.实验证实:

电子在穿过原子晶格时也能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这说明电子和光子一样也具有波粒二相性。

这种物质粒子的波叫物质波。

质量为m的电子以速度v运动时,其物质波的波长λ可表示为λ=h/mv,如果取电子质量为m=0.9×10-30Kg,电子电荷量为e=1.6×10-19C,普朗克常数为h=6.6×10-34Js,求:

⑴动能为2000eV的电子的动量p⑵动能为2000eV的电子的波长λ(答案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6.图12为一种加速度仪的示意图。

质量为m的振子两端连有劲度均为K的轻弹簧,电源的电动势为E,不计内阻,滑动变阻器的总阻值为R,有效长度为L,系统静止时滑动触头位于滑动变阻器正中,这时电压表指针恰好在刻度盘正中。

求:

⑴系统的加速度a(以向右为正)和电压表读数U的函数关系式。

⑵将电压表刻度改为加速度刻度后,其刻度是均匀的还是不均匀的?

为什么?

⑶若电压表指针指在满刻度的3/4位置,此时系统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如何?

7.图13是用高电阻放电法测电容的实验电路图。

其原理是测出电容器在充电电压为U时所带的电荷量Q,从而求出其电容C。

该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⑴按电路图接好实验电路⑵接通电键S,调节电阻箱R的阻值,使微安表的指针接近满刻度,记下这时的电压表读数U0=6.2V和微安表读数I0=490μA⑶断开电键S并同时开始计时,每隔5秒钟或10秒钟读一次微安表的读数i,将读数记录在预先设计的表格中⑷根据表格中的12组数据,以t为横坐标,i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描点(图14中用“×”表示)。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和图象,可以估算出当电容器两端电压为U0时该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0约为___________C,从而算出该电容器的电容约为________F。

8.微观世界有一个重要的规律叫“不确定关系”。

能量的不确定关系是

,ΔE是粒子所处的能量状态的不确定范围;Δt是在此能量状态下粒子存在的时间范围;h是普朗克常量(6.63×10-34JS)。

从此式可知,能量的不可确定值ΔE一旦肯定,那么时间的不可确定性的范围必定要大于某一值,即

,反过来也一样。

现在可以用能量的不确定关系来估算氢光谱每一根谱线的“宽度”,即频率范围。

根据玻尔理论,光谱是原子中电子从激发态回到较低能量状态时发出的光子产生的。

若已知氢原子在某一激发态的“寿命”Δt=10-9s,它回到基态时产生光谱的频率范围

有多大?

参考答案:

4.

(1)磁流体发电是由等离子体动能转化成电能;当两极间有最大电压时,进入两极间的等离子体所受的电场力与洛仑兹力相等,根据qUm/d=qvB,得最大电压为Um=Bvd;

(2)当外电阻R=r时,此磁流体发电机有最大功率Pm=Um2/4r=(Bvd)2/4r

5.2.4×10-23Kgm/s2.8×10-11m

6.

(1)

(2)均匀(3)

方向向左。

7.8.0×10-3C,1.3×10-3F

8.

Hz

热点4电磁场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点拨解疑

【例题1】(高考理综卷)图1是测量带电粒子质量的仪器工作原理示意图。

设法使某有机化合物的气态分子导入图中所示的容器A中,使它受到电子束轰击,失去一个电子变成正一价的分子离子。

分子离子从狭缝s1以很小的速度进入电压为U的加速电场区(初速不计),加速后,再通过狭缝s2、s3射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磁场区的界面PQ。

最后,分子离子打到感光片上,形成垂直于纸面而且平行于狭缝s3的细线。

若测得细线到狭缝s3的距离为d

(1)导出分子离子的质量m的表达式。

(2)根据分子离子的质量数M可用推测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若某种含C、H和卤素的化合物的M为48,写出其结构简式。

(3)现有某种含C、H和卤素的化合物,测得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