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5期能源与环境概论串讲讲义专本通用更新第2道计算题本科同学看一下专科同学考co2排放量那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29203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505期能源与环境概论串讲讲义专本通用更新第2道计算题本科同学看一下专科同学考co2排放量那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1505期能源与环境概论串讲讲义专本通用更新第2道计算题本科同学看一下专科同学考co2排放量那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1505期能源与环境概论串讲讲义专本通用更新第2道计算题本科同学看一下专科同学考co2排放量那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1505期能源与环境概论串讲讲义专本通用更新第2道计算题本科同学看一下专科同学考co2排放量那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1505期能源与环境概论串讲讲义专本通用更新第2道计算题本科同学看一下专科同学考co2排放量那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1505期能源与环境概论串讲讲义专本通用更新第2道计算题本科同学看一下专科同学考co2排放量那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1505期能源与环境概论串讲讲义专本通用更新第2道计算题本科同学看一下专科同学考co2排放量那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1505期能源与环境概论串讲讲义专本通用更新第2道计算题本科同学看一下专科同学考co2排放量那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1505期能源与环境概论串讲讲义专本通用更新第2道计算题本科同学看一下专科同学考co2排放量那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1505期能源与环境概论串讲讲义专本通用更新第2道计算题本科同学看一下专科同学考co2排放量那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1505期能源与环境概论串讲讲义专本通用更新第2道计算题本科同学看一下专科同学考co2排放量那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1505期能源与环境概论串讲讲义专本通用更新第2道计算题本科同学看一下专科同学考co2排放量那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1505期能源与环境概论串讲讲义专本通用更新第2道计算题本科同学看一下专科同学考co2排放量那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1505期能源与环境概论串讲讲义专本通用更新第2道计算题本科同学看一下专科同学考co2排放量那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1505期能源与环境概论串讲讲义专本通用更新第2道计算题本科同学看一下专科同学考co2排放量那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1505期能源与环境概论串讲讲义专本通用更新第2道计算题本科同学看一下专科同学考co2排放量那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1505期能源与环境概论串讲讲义专本通用更新第2道计算题本科同学看一下专科同学考co2排放量那种.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1505期能源与环境概论串讲讲义专本通用更新第2道计算题本科同学看一下专科同学考co2排放量那种.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1505期能源与环境概论串讲讲义专本通用更新第2道计算题本科同学看一下专科同学考co2排放量那种.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1505期能源与环境概论串讲讲义专本通用更新第2道计算题本科同学看一下专科同学考co2排放量那种.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505期能源与环境概论串讲讲义专本通用更新第2道计算题本科同学看一下专科同学考co2排放量那种.docx

《1505期能源与环境概论串讲讲义专本通用更新第2道计算题本科同学看一下专科同学考co2排放量那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05期能源与环境概论串讲讲义专本通用更新第2道计算题本科同学看一下专科同学考co2排放量那种.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505期能源与环境概论串讲讲义专本通用更新第2道计算题本科同学看一下专科同学考co2排放量那种.docx

1505期能源与环境概论串讲讲义专本通用更新第2道计算题本科同学看一下专科同学考co2排放量那种

 

能源与环境概论

串讲讲义

一、考试介绍:

1、考试时间:

2015年5月17日星期日下午14:

30-17:

00,请同学们提前查看考场所在位置。

2、考试题型:

单选题40×1′=40′必答题

简答题4×5′=20′必答题

论述题2×10′=20′必答题

计算题2×10′=20′必答题

都是必答题。

3、题型分析:

单选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重点串讲讲义中黄色标注的内容,那个基本是选择题的选项,请同学们认真读题,不确定答案时注意从题干中找信息。

简答题只答要点即可得分,按我给同学们准备讲义的内容答即可,注意认真审题。

论述题按我讲义中给大家准备的内容答即可。

本次考试只有能源与环境概论简答题和论述题不是很明确,请同学们最好把我归纳的都准备一下。

本讲义专本通用,明确写明“本科考点”的,专科不用复习。

其余的专本都需要掌握。

计算题比较灵活,希望同学们一定在搞懂公式,会计算,不要背题。

二、复习计划:

第一阶段:

先记串讲讲义中准备的内容,该讲义能涵盖至少80分的考试内容。

然后做一下给大家的模拟题,测试一下自己对内容的掌握程度,概念不清楚的,继续复习。

第二阶段:

如果有时间,可以复习一下串讲讲义之外群里共享的之前考过的模拟题、串讲讲义等,每年考试都会有10-20分讲义之外的内容,如果想拿高分,就多准备啊。

三、各章考点:

标注本科的内容,专科同学可以不复习。

最后希望同学们认真复习,顺利通过考试,期待大家的好消息!

第1章能源系统基础

1.能源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引起生产技术的革命。

2.能源分类方法:

(考试列出能源品种,判断属于哪一类能源,要理解能源的“相对性”)

①可再生能源与非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是可供人类永续利用的自然界的能源。

包括:

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波浪能、洋流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地热能等。

与此相对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是非再生能源。

②新能源与常规能源:

新能源是在新技术基础上开发利用的能源。

例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氢能等。

新能源是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是未来世界持久能源系统的基础。

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四项常规能源。

③商品能源与非商品能源:

非商品能源是指薪柴、秸秆等农业废料、人畜粪便等就地利用的能源。

与此相对的商品能源则是作为商品经过流通环节大量消费的能源。

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等。

④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是指从自然界取得的未经任何改变或转换的能源,如原煤、原油、天然气等。

二次能源是指一次能源经过加工或转换得到的能源,例如电力、汽油、柴油、煤油、焦炭、煤气、热能、氢能。

一次能源转换成二次能源时,总汇有转换损失,但二次能源比一次能源有更高的终端利用效率,也更清洁和便于利用。

既属于一次能源又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太阳能、水能、风能等。

3.人类利用能源的过程包含了能源的开采、加工转换、输送和终端利用等多道环节。

4.能源生产总量的含义:

能源生产总量指一定时期内全国(地区)一次能源生产量的总和,是观察全国(地区)能源生产水平、规模、构成和发展速度的总量指标。

(注意不包括二次能源)

5.能源消费总量指一定时期内全国(地区)物质生产部门、非物质生产部门和生活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和,是观察能源消费水平、构成和增长速度的总量指标。

能源消费总量包括原煤和原油及其制品、天然气、电力,除了终端消费。

6.全国(地区(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期初库存量+一次能源生产量+能源进口量(调入量)-能源出口量(调出量)-能源期末库存量。

(理解掌握公式)

7.能源平衡表以一种矩阵形式的表格将各种能源的供应、加工转换、传输损失及终端消费的数据集中在一起,从数据上揭示能源的生产、加工转换和终端消费间的关系,直接反映各种能源在报告期内的流向与平衡关系。

8.可供本地区消费的能源量=终端消费量+损失量+平衡差-加工转换投入产出量

9.能流图是用图表形式表示能源的流向及流量,可以看清能源的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能源供需平衡以及能源利用效率,掌握各部门的用能情况。

能流图对于分析能源环境问题和开展能源规划及管理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10.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是指一定时期内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后,产出的各种能源产品的数量与同期内投入加工转换的各种能源数量的比率。

它是观察能源加工转换装置和生产工艺先进与落后、管理水平高低等的重要指标。

计算公式为:

(计算公式要记住)

想要从源头减排,就要提高能源加工转换效率。

能够不做加工转换的就不做加工转换。

提高能源加工转换系统的效率,从源头上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物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第2章能源环境问题

11.人类社会能源开发利用经历了生物质能、煤炭和石油天然气三个历史时期。

目前处于煤炭、石油、天然气利用为主和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过渡时期。

12.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特征:

①我国常规能源资源总量较丰富,但人均资源量贫乏;

②我国油气资源短缺,保证程度低;

③能源资源开发速度较快;

④常规能源资源地理分布区域与主要能源消费区域距离较远;

⑤我国能源产量以煤为主,可再生能源资源和核能开发利用比重偏低。

13.对我国能源状况中“常规能源资源地理分布区域与主要能源消费区域距离较远”进行简单描述。

(很可能是简答题)

我国能源资源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煤炭资源主要在太行山—秦岭以西的地区,水电资源集中分布自在西南地区,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西南河西北地区。

而我国的能源消费地却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区。

能源产区和消费区的空间错误造成了我国“北煤南运”、“西气东输”和“西电东输”的空间调配格局,区际能源运输量巨大。

如何合理规划能源基地产量的调配,是我国能源生产和供应长期面临的一项挑战。

14.煤炭基地开发面临的生态问题有哪些?

(问答题)

①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首要的环境问题)

②植被破坏;

③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④地质灾害;

⑤煤矸石排放。

15.煤炭基地开发造成水资源破坏和污染的成因:

①采煤产生矿井水,破坏地下水系,使地下水位下降,采1吨煤排出矿井水2吨,矿井水利用率40%。

②矿井水、洗煤废水和淋溶水等对水资源污染。

16.煤炭基地开发造成林木和植被破坏的成因:

(有可能简答题)

①采煤工程破坏了自然植被和林木。

②露天煤矿开采剥离地表层和井工煤矿煤矸石占地。

③土壤缺水使植被失去生存条件。

④地面塌陷对植被损害。

17.水电基地开发面临的生态问题(有可能简答题)?

①土地淹没与移民安置;

②生物多样性;

③地质灾害;

④下游水生生态系统变化。

18.海洋溢油事故造成海洋生态影响严重,为世界各国所关注。

19.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类型及来源?

(有可能简答题)

按照污染物质的来源可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自然污染源:

自然界中某些自然现象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造成有害影响的场所,是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

大气污染物的自然污染源主要有:

火山喷发、森林火灾、自然尘、森林植物释放、海浪飞沫。

人为污染: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大气的人为污染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①燃料燃烧:

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过程是向大气输送污染物的重要发生源。

煤燃烧时除产生大量烟尘外,在燃烧过程中还会形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及烟尘等有害物质。

火电厂、钢铁厂、焦化厂、石油化工厂以及具备大型锅炉的工厂和企业等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②工业生产过程排放。

③交通运输过程排放。

④农业活动排放。

农药及化肥的使用给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

20.1956年,英国颁布了清洁大气法,作出了污染企业远离居民区、加高烟囱使污染物扩散到远离居民密集区的地方等规定。

1952年发生了伦敦烟雾事件,这一时期的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

21.光化学烟雾事件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60年代,随着发达国家机动车拥有量的迅速增加,碳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排放量日渐增长,在美国洛杉矶就发生了多起光化学烟雾事件。

开发了大量机动车尾气治理技术。

22.(本科考点)(可能简答题)欧洲电力行业进行大气污染物减排主要有三项措施:

一是污染治理工程,主要是电厂脱硫和脱硝;二是改变燃料结构和能源结构,如提高可再生能源和核电的比例;三是提高能源效率。

23.(本科考点)1979年美国在部分地区开始实行排污权交易。

涉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一氧化碳和消耗臭氧层物质等多种大气污染物。

排放交易本身是环境中性的,即不对环境目标产生影响,但可以帮助降低污染排放控制的成。

24.(本科考点)能源消费大气污染问题的国际经验的启示。

(很可能问答题)

①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已经有效削减,并将继续削减。

②煤烟型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③采用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是削减污染物排放的最主要措施。

④严格的排放标准与总量控制目标相结合。

⑤经济手段有助于比较少的费用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

25.《京都议定书》要求各缔约方控制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共六种,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和六氟化硫。

这六种温室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留存几十年到数百年甚至更长时间,它们的排放可对气候产生长期影响。

26.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中约60%为化石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

27.全球化石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取决于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及其结构。

化石燃料燃烧依然是影响温室气体排放趋势的决定性因素。

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利居高不下,推动着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持续增长。

28.在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化石燃料燃烧依然是影响温室气体排放趋势的决定性因素。

第3章国内环境保护对能源环境问题的规定和要求

29.(本科考点)核能开发利用中的环境保护主要是放射性物质环境污染的防治问题。

目前涉及此问题的专门规定只有《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一部法律。

我国十分重视核安全领域里的国际合作,积极参与了相关领域里的国际立法,签署、批准或核准了《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核事故或辐射紧急情况援助公约》、《核安全公约》等国际公约。

以上这些立法规定的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核燃料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及后处理;核设施(核电厂、核热电厂、核供热供汽厂等)进行;放射性环境的管理,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处置设施;核事故应急;等等。

30.我国于1987年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法》,对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防治烟尘污染,防治废气、粉尘和恶臭污染等作出了相关的规定。

31.《大气污染防治法》重要的制度有哪些?

(简答题可能性很大)

①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许可证制度。

国家采取措施,有计划地控制或者逐步削减各地方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制定规划,采取措施,使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

划定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区。

核定企业事业单位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许可证。

②污染物排放超标违法制度。

明确了“达标排放,超标违法”的法律地位。

规定:

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超标排放的,应限期治理,并被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③排污收费制度。

国家实行按照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征收排污费的制度,这是从法律上确立了这项制度。

征收的排污费一律上缴财政,按照国务院的规定用于大气污染防治,不得挪作他用,并由审计机关依法实施审计监督。

32.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33.相比“十一五”指标,“十二五”增加了对氨氮和氮氧化物的约束指标,要求:

到201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2086.4万吨,较2010年下降8%;全国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8.0万吨、2046.2万吨,比2010年的264.4万吨、2273.6万吨分别下降10%。

34.通过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从源头减排。

通过节能的手段,少用煤炭,减少二氧化硫的产生。

第4章我国节能减排的政策与行动

35.“十一五”规划纲要在国家层面提出了20%的节内目标,为确保该约束性指标的实现、突出节能的战略地位,必须调动各级政府、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从而形成合力。

因此需要在国家目标的基础上,将节能目标按地区进行分解,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

36.节能作为约束性指标的提出,体现了国家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的决心。

37.“十二五”规划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有哪些?

(有可能简答题)

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比2010年的标准煤下降16%,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10年下降8%;全国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下降10%;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38.经济手段是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通过对经济效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经济手段具有间接性、有偿性、平等性的特点。

中国促进节能的经济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①财政政策;②税收政策;③价格政策;④金融政策;⑤政府采购政策。

39.财政政策的类型有哪些?

(有可能简答题)

①企业节能技术改造;

②淘汰落后产能;

③建筑节能改造;

④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

⑤推广高效节能产品;

⑥合同能源管理推广;

⑦支持节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⑧节能减排监管能力建设。

40.“十一五”规划当中财政政策的措施有哪些?

中央政府大幅增加了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资金对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设立了节能减排专项资金。

用于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节能环保能力建设等。

各省份也设立专项资金,

41.价格政策的主要类型?

(可能简答题)

(1)差别电价政策。

(2)惩罚性电价。

(3)阶梯电价政策。

(4)有利于节能的电价政策。

42.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2009年5月启动“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通过财政补贴方式对能效等级1级或2级以上的房间空气调节器、电冰箱、平板电视、洗衣机电视等十大类高效节能产品进行推广应用。

第5章国际社会和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

43.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制度框架是: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气候公约》和《京都议定书》。

44.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气候公约》。

《气候公约》明确要求所有缔约方,在公平的基础上依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各自的能力,为人类当代和后代的利益保护气候系统发达国家应率先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

(可能简答题)

45.1997年12月,《气候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在2008-2012年承诺期内比1990年减少至少5.2%。

46.《京都议定书》还提供了三种境外减排的灵活机制,即国际排放贸易、联合履约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

《京都议定书》是国际社会为实施《气候公约》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可能简答题)

47.《京都议定书》规定的三种灵活机制:

排放贸易、清洁发展机制、联合履行。

48.清洁发展机制(CDM)(有可能简答题):

《京都议定书》第十二条规定,清洁发展机制是发达国家缔约方为实现其部分温室气体减排义务与发展中国家缔约方进行项目合作的机制,其目的是协助发展中国家缔约方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促进《气候公约》最终目标的实现,并协助发达国家缔约方实现其减限排承诺。

清洁发展机制的核心是允许发达国家通过与发展中国家进行项目级的合作,获得由项目产生的经核证的温室气体减排量。

49.(本科考点)从化石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历史积累排放情况来看,工业化国家应当承担气候变化问题的主要责任。

50.(本科考点)各缔约方应当在公平的基础上,并根据它们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的能力,为人类当代和后代的利益保护气候系统。

因此,发达国家缔约方应当率先对付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

51.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气候变化)对能源发展的挑战有哪些?

(有可能简答题)

①对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提出挑战。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的国家,与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相对,单位热量燃煤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比使用石油、天然气分别高出约36%和61%。

②对满足持续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提出挑战;

③对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提出挑战。

52.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及其后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我国一次能源总量中的比重达到15%。

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不仅是实现碳强度下降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第6章排放清单编制方法

53.排放源是指向外界环境排放污染物或温室气体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按照排放物的来源分为天然排放源和人为排放源。

54.能源活动的排放源构成分为A.燃料燃烧活动;B.燃料逃逸排放;C.二氧化碳的运输和封存三大类。

55.燃料燃烧是能源活动中最主要的排放源。

56.燃料逃逸排放是指在能源的生产、加工转换、输送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燃料的挥发、泄露等而导致的排放。

燃料的逃逸排放主要发生在化石能源的相关活动中,例如采煤过程中的瓦斯排放,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城市天然气输送泵站的泄露排放等。

57.排放量测算方法,基本方法:

排放量=活动水平×排放因子(计算题)

58.选择测算方法的五项原则:

(有可能简答题)

①透明性

②一致性

③可比性

④完整性

⑤准确性

第7章电力行业排放与控制

59.电力行业脱硫技术,实现电力二氧化硫减排量下降;新建火电建设项目同步要求建设延期脱销装置,实现十二五期间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绝对减排10%的控制目标。

第8章钢铁行业的排放与控制

60.控制烟尘、粉尘及二氧化碳排放:

钢铁行业是我国二氧化硫第二排放大户,而烧结球团烟气产生的二氧化硫占钢铁企业排放总量的70%以上。

钢铁行业烟尘、粉尘的大量排放同样对大气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

通过开发、推广应用新技术,例如高炉煤气干事布袋除尘技术、转炉干法除尘技术、大型袋式除尘技术等,钢铁行业烟尘、粉尘的排放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第9章建材行业的排放与控制

61.(本科考点)建材行业主要减排措施?

(可能简答题)

(1)淘汰落后产能,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2)全面推广建材行业余热利用。

(3)推广应用节能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

(4)积极推进建材行业的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

(5)提高建材生产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6)转变增长方式,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

62.(本科考点)我国水泥行业纯低温余热发电是世界上最先进,能源效率水平第一的余热发电技术。

第11章清洁发展机制

63.清洁发展机制(CDM)的目的是什么?

(有可能简答题)

清洁发展机制是发达国家缔约方为实现其部分温室气体减排义务与发展中国家缔约方进行项目合作的机制,其目的是协助发展中国家缔约方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促进《气候公约》最终目标的实现并协助发达国家缔约方实现其减限排承诺。

清洁发展机制的核心是允许发达国家通过与发展中国家进行项目级的合作,获得由项目产生的经核证的温室气体减排量。

64.为保证项目生产真实的,可测量的、长期的和额外的温室气体减排量,《气候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缔约方大会对清洁发展机制(CDM)的运行程序和规则作出了一系列相关决定,设立CDM执行理事会(ER),规定了作为独立第三方的指定经营实体(DOE)的资格审查程序等。

CDM执行理事会(EB)负责监督管理相关规定的实施情况。

 

计算题:

已知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计算排放量。

利用公式:

排放量=活动水平×排放因子

1、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到安徽某炼焦厂2007年购进原油50.2亿千焦,卖出的焦炉煤气相当于10.2亿千焦的热量。

根据《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表2.2中给出的原油的缺省碳含量为20.0Kg/109J进行计算(注意单位的转换)。

求该炼焦厂2007年CO2的排放量。

解:

1.确定活动水平。

选择原油消费量作为活动水平计算含碳量,以AD表示。

AD=(50.2-10.2)×1011J×20.0Kg/109J=80(t-C)

2.确定排放因子和排放量。

原油燃烧时碳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C+O2→CO2

123244

排放量PCO2=80×44/12=293(t-co2)

答:

该企业2007年排放二氧化碳293吨。

2、“十一五”以来,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步伐不断加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以建设循环型城市为核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城市建设模式,促进以“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为基本特征的经济体系和城市发展体系,提升区域的综合的持久的竞争力和生态化水平。

根据下列部分能源平衡表要求计算:

(1)该地区的煤炭和原油的消费总量

(2)可供本地区消费的原煤与原油量

2009年北京能源平衡表(实物量)

项目

原煤

(万吨)

原油

(万吨)

天然气

(亿立方米)

一次能源生产量

641.25

外省份调入量

2561.58

575.75

68.28

进口量

567.81

本省份调出量(-)

-532.32

出口量(-)

-132.24

库存增(-)、减(+)量

9.47

20.94

终端消费量

1204.11

41.80

损失量

1.65

3.73

平衡差额

-116.96

1.57

-1.12

加工转换投入(-)产出(+)量

-1460.59

-1161.28

-23.87

答:

(1)可供本地区消费的能源量=能源期初库存量+一次能源生产量+能源进口量(调入量)-能源出口量(调出量)-能源期末库存量(注:

能源期初库存量-能源期末库存量=库存差)

可供该地区原煤消费量=9.47+641.25+2561.58-532.32-132.24=2547.74(万吨)

可供该地区原油消费量=20.94+0+575.75+567.81=1164.5(万吨)

该地区原煤消费总量=可供该地区原煤消费量-平衡差额

该地区原煤消费总量=可供该地区原煤消费量-平衡差额=2547.74-(-116.96)=2664.7(万吨)

该地区原油消费总量=可供该地区原煤消费量-平衡差额=1164.5-1.57=1162.93(万吨)

或者该题可以直接算,如下:

该地区原煤消费总量=1204.11+1460.59=2664.7(万吨)

该地区原油消费总量=1161.28+1.65=1162.93(万吨)

(2)可供本地区消费的能源量=终端消费量+损失量+平衡差-加工转换投入产出量

方法一:

(套上面的公式)

可供该地区原煤消费量=1204.11+0-116.96-(-1460.59)=2547.74(万吨)

可供该地区原油消费量=0+1.65+1.57-(-1161.28)=1164.5(万吨)

方法二:

(同

(1)第一步的公式)

可供该地区原煤消费量=641.25+2561.58+9.47-532.32-132.24=2547.74(万吨)

可供该地区原油消费量=575.75+567.81+20.94=1164.5(万吨)

3、某企业2010年全年共消费煤炭187万吨,已知煤质分析数据如下:

低位发热量6100kCal/kg,求CO2的排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