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鹤新开四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8303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7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安鹤新开四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南省安鹤新开四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南省安鹤新开四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南省安鹤新开四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南省安鹤新开四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河南省安鹤新开四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河南省安鹤新开四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河南省安鹤新开四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河南省安鹤新开四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河南省安鹤新开四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河南省安鹤新开四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河南省安鹤新开四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河南省安鹤新开四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河南省安鹤新开四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河南省安鹤新开四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河南省安鹤新开四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河南省安鹤新开四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安鹤新开四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河南省安鹤新开四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安鹤新开四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安鹤新开四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河南省安鹤新开四校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秦汉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后,继承先秦诸子“君权至上”、“天下一统”的思想,从儒家的“天下”观念中汲取相关要素,在郡县以外的边疆民族地区建构朝贡制度,并延伸到周边国家地区。

国外学者多从近代条约体制取代朝贡体制的角度入手,认为中国古代朝贡制度的属性是东亚世界的国际关系体制。

尽管日本学者注意到朝贡体制源于西周朝贡制度,认为秦汉时期周边地区的朝贡制度,是当时君臣关系向外延伸的结果,但更强调这种朝贡体制是中国王朝与周边国家的国际秩序。

秦汉以来,中原王朝在边疆民族地区,以建立、维护和发展边疆民族与中原王朝的政治隶属关系为中心,开展了各种朝贡、册封、互市等活动。

这就是说,中国古代还存在另一种施行于边疆民族地区的朝贡体系。

从事这种朝贡活动的边疆民族或分布于郡县以外,或居住在王朝设置于边地州郡内外的羁縻建置之内,二者的比例在不同王朝有所不同。

“羁縻建置”是指在不触动少数民族原有社会组织与风俗文化的前提下设立建置,对依照该族习惯法产生的头目、酋长授予官职或封号,官不入品阶,无俸禄;民不入王朝户籍,不按人头课税兵役。

在朝贡制度下,由该族酋长贡纳少量土产,王朝征兵时,助军众寡,各从其便。

中原王朝为维系、规范和发展“朝贡活动”而制定的规则与制度,性质不同于在周边国家实行的朝贡制度。

2000多年间,边疆民族的朝贡制度与邻国的朝贡制度,各自向“相似多于差别”和“差别多于相似”两条路径发展,最后走向不同结局:

前者被边疆民族地区行政建置取代,后者被近代国际条约体系取代。

围绕历代王朝的边疆经略、治边政策、边疆统辖机构、边疆民族与中原王朝关系等问题,中国学者已发表大量论著。

有学者将历代王朝对边疆民族的统辖制度(其主体是朝贡制度)称为“藩属制度”,认为该制度属于国家政体范畴,是秦汉以来历代王朝处理与边疆民族乃至周边政权关系的一种体制或方法。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目前国内外学界居主流地位的观点认为,中国王朝经营、发展的朝贡制度是一种国际秩序。

这种观点忽视或否认边疆民族朝贡制度的存在,将两种有重要区别的朝贡制度混为一谈,对于人们客观认识中国古代国家的结构、中央王朝与边疆民族的统属关系,以及中国王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带来种种困惑。

秦汉以来,中国王朝经历了多次统一与分裂,然而无论在统一时期,还是分裂时期;在汉人为统治者的王朝时期,还是少数民族为统治者的王朝时期,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始终被传承下来,边疆民族朝贡制度也随之延续下去。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央集权制向边疆地区推进的过程中,统治者维护和发展边疆民族朝贡制度的政治思想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这不仅导致边疆朝贡制度出现不同形式,而且也决定了边疆朝贡制度的最后归宿。

深入探讨中央王朝建构、经营、发展边疆民族朝贡制度的理论和思想,对全面客观认识中国古代的朝贡制度,澄清因相关研究造成的模糊认识,是有裨益的。

摘编自(程妮娜《边疆朝贡制度的理论依据与思想特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汉时期继承先秦诸子思想,从儒家的“天下”观念中汲取相关要素,构建了朝贡制度。

B.这种朝贡制度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郡县以外的边疆民族地区,另一种在周边国家地区。

C.国外学者,不包括日本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朝贡制度的属性是东亚世界的国际关系体制。

D.中国古代边疆民族地区的朝贡体系,维护和发展了边疆民族与中原王朝的政治隶属关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秦汉以来,中原王朝在边疆民族地区,以建立、维护和发展边疆民族与中原王朝的政治隶属关系为中心,开展了各种朝贡、册封、互市等活动。

B.从事这种朝贡活动的边疆民族或分布于郡县以外,或居住在王朝设置于边地州郡内外的羁縻建制之内,二者的比例在不同王朝有所不同。

C.中央集权制向边疆地区推进的过程中,边疆朝贡制度形式不同,与统治者维护和发展那就民族朝贡制度的政治思想差异性有关。

D.目前国内外学界居主流地位的观点认为,中国王朝经营、发展的朝贡制度是一种国际秩序。

这种观点忽视和否认边疆民族朝贡制度的存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针对目前国内外学界在关于中国朝贡制度研究方面,居主流地位的观点存在的偏差,作者从边疆朝贡制度的存在入手,继而对此深入探讨。

B.中原王朝为维系、规范和发展“朝贡活动”而制定的规则与制定,与在周边国家实行的朝贡制定的不同点,在于两者的性质有所不同。

C.秦汉以来,中国王朝虽然经历了多次统一与分裂,但是边疆民族朝贡制定没有中断,它随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始终是被传承而得以延续下去。

D.作者认为,深入探讨中国边疆朝贡制定的理论与思想,有益于全面客观认识中国古代的朝贡制定,澄清因相关研究造成的模糊认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矢志建设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艾思奇

毛卫平

1937年,艾思奇从上海来到延安。

在欢迎会上,毛泽东同志说,革命要靠枪杆子,也要靠笔杆子。

把枪杆子和笔杆子结合起来,有文有武,文武结合,革命的事业就能胜利。

来到延安,由于对哲学共同的重视和喜好,艾思奇与毛泽东同志有不少交往。

毛泽东同志将年轻的艾思奇视为知音和益友,经常邀请他探讨哲学问题。

有时毛泽东同志到艾思奇的住处,有时艾思奇到毛泽东同志的窑洞,两人促膝长谈,相互切磋。

艾思奇写的书和文章,毛泽东同志都仔细阅读,还做了不少批注和摘录。

1937年初,毛泽东同志亲自组织哲学研究会,由艾思奇负责辅导,每周一个晚上,在毛泽东同志家里开会,主要是学习辩证唯物主义。

艾思奇起草学习提纲,并由他和另外几个同志分头讲解,然后讨论。

大家结合实际,畅所欲言,学习空气很浓厚,最后由毛泽东同志作总结发言。

毛泽东同志根据哲学研究会的学习心得,起草了《辩证唯物主义大纲》,供广大干部学习。

1938年,在毛泽东同志提议下,延安成立了“新哲学会”,由艾思奇与何思敬负责。

为了满足大家学习哲学、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自己的需要,艾思奇编写了荟萃延安新哲学着作的《哲学选辑》,其中包括艾思奇写的《研究提纲》。

毛泽东同志对《哲学选辑》批读了3遍,特别是认真阅读了艾思奇的《研究提纲》,并作了不少批注。

1939年初,毛泽东同志组织了一个哲学小组,艾思奇等人参加,每周活动一次,地点就在毛泽东同志的窑洞。

每次总是由毛泽东同志提出问题,让大家准备,然后一起讨论。

讨论的主要内容是《实践论》和《矛盾论》中的哲学问题。

在讨论中,艾思奇发言最多。

毛泽东同志对大家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和意见总是认真听取,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对这两篇哲学着作进行认真修改。

在毛泽东同志的影响和推动下,党中央机关的高级干部及其他人学习哲学的兴趣也愈加浓厚起来,延安纷纷成立哲学小组,艾思奇都尽量参加他们的活动。

中共中央宣传部成立了以张闻天为组长的学习哲学小组,艾思奇担任学习辅导员,写学习提纲,作学习辅导,并在讨论会上作总结发言,为推动形成学哲学的热潮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2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作了《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又在延安干部会上作了《反对党八股》的报告。

此后召开了一个小型座谈会,提出编写“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思想方法”学习材料的设想,并将此项任务交给艾思奇当时所在的中央研究院中国思想文化研究室来完成。

艾思奇等人接受任务后,苦战近两个月,编写出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思想方法论》一书,为当时的学习和整风提供了重要辅导材料。

作为延安文化工作的领导人之一,艾思奇创办了由他担任主编的陕甘宁边区第一个大型综合学术期刊《中国文化》。

在创刊号上,毛泽东同志发表了《新民主主义政治与新民主主义文化》一文。

艾思奇为该刊撰写了《论中国的特殊性》《抗战中的陕甘宁边区文化运动》《当前文化运动的任务》《抗战以来几种重要哲学思想的评述》等文章,发挥了重要而广泛的影响。

1943年1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强《解放日报》第四版,调艾思奇任该版副刊部主任,毛泽东同志亲自起草了《解放日报》第四版征稿办法。

1944年1月8日,艾思奇在《解放日报》发表文章,评论《逼上梁山》一剧说:

中央党校新编评剧《逼上梁山》是评剧改革后大有成绩的一部作品。

1944年3月17日,艾思奇在《解放日报》发表《群众自己的秧歌队》,并写了一篇社论《从春节宣传看文艺的新方向》,指出文艺工作要面向群众,同时谈到了文艺的普及和提高等问题。

1944年5月,歌剧《白毛女》上演后,引起较大争议。

艾思奇得知后说,《白毛女》的创作是很不容易的,虽有些缺点,戏是好的。

在一次副刊会议上,艾思奇从方向、思想、艺术诸方面肯定了这部戏剧的重要意义。

《白毛女》最终成为群众喜爱的歌剧,并荣获斯大林文艺奖,成为不朽之作。

抗战时期的延安,物质生活非常艰苦,但精神生活很活跃、很充实。

艾思奇在多条战线勤奋工作,充分发挥了宣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巨大作用,为共产党人精神家园建设,为中国人民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文有改动)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平实的笔调,通过艾思奇积极推动学习哲学活动和领导革命文化工作中的事略,展现了他在建设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中的贡献。

B.毛泽东将年轻的艾思奇视为知音与益友,经常邀请他到自己的住处探讨哲学问题,这些材料意在突出毛泽东对艾思奇的爱好与培养。

C.新哲学会在延安成立后,为满足大家学习哲学、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自己的需要,艾思奇积极负责,表现了敢于担当的精神。

D.中共中央宣传部成立了学习哲学小组,艾思奇担任学习辅导员,拟定学习提纲,作学习辅导,为推动学习哲学运动起到了决定作用。

5.本文在为艾思奇作传时,为什么用了大量篇幅记述了毛泽东的一些事略?

请简要回答。

(4分)

6.艾思奇在建设共产党的精神家园中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家信

乔显德

这是三十年前的一个故事。

那时候,我刚刚当兵,当时,部队里没有外线电话,更没有手机,遇到急事的时候,就到邮电局发封电报,平时,想和家人或亲朋好友交流交流,沟通沟通,只有通过书信这种方式,书信成了我们每个军人盼望得到和寄托思念的唯一方式。

三个月的新兵连生活很快就过去了。

刚下到连队,我们这些个新兵就急着给父母、未婚妻、同学、亲朋好友写信。

一晃十几天过去了,新兵们陆陆续续地收到了家里来信,只有王成森脾毫无动静,他躲在一边发呆。

我问他:

“怎么了?

是不是想家了?

”他涨红了脸,鼓起勇气说:

“想家是有一点儿,但主要是愁自己不会写信。

”我听了一怔,眼前的战友是一位很帅气的小伙啊,平时夸夸其谈,怎能不会写信呢?

连信都不会写的人,是怎么当上兵的呢?

  

一向口若悬河的他嗫嚅地说道:

“咱俩是好兄弟,你就帮我写封信吧,问问家里怎么样。

”看他那十分难堪的表情,我当即答应了他“行,连队如果没有别的安排,今晚就写。

”这天晚上,我帮他写了好几封信,给父母的、未婚妻的、亲朋好友的……第二天盖上“军人免费”三角章就发出去了。

王成森终于收到来信了。

这天,他到连部通信员那里去取回了写着“王成森”字样的两封信,连蹦带跳地向我跑来,他的意思我明白,是在恳求着我帮他读信,我打开了信,一封是他父母写的,上面就是歪歪扭扭的几行字,内容是家里一切都好,不要挂心,在部队要好好干等等。

一封信是他女朋友写来的,信纸折叠得新颖别致,打开一看,一手娟秀的钢笔字恰到好处地躺在红格字信笺上。

我问王成森:

“你女朋友什么文化程度?

”他回答说:

“高中毕业。

”我问:

“干什么工作?

”他说:

“民办教师。

”我问:

当兵之前,你对象不知道你不会写信吗?

”王成森说:

“当兵之前经人介绍,我们刚刚认识,相互都不太了解,说到了部队加强通信联系,她问我什么文化程度时,我红着脸说是初中毕业。

”我开始为他读信,读着读着,我就感觉不对,他女朋友在信中质问:

“是不是把我给忘了?

为什么四个多月才给她写信?

假若我不配,我也不高攀,你可以找个比我更好的!

”读到这来,王成森惊慌失措,心仪的女朋友提出分手,心里只有一线希望,那就是求我帮他继续写信,不让他女朋友知道自己不会写信的事。

我就劝他说:

“纸里包不住火,你不能瞒她一辈子,不如趁早分手,也别耽误了人家的前程。

”这时的王成森胆量大了起来,说:

“你帮我继续写着信,等我在部队混好了,也就对得住她了。

不觉到了第二年,部队接到上级命令,赴云南前线执行战斗任务,我和王成森都写了请战书,到前线去了,为不让他女朋友知道我们上了前线,我就把家信套在信封里,让住在内地营房的战友盖上内地的邮戳发出去,做得天衣无缝。

在前线的时间里,王成森表现的异常突出,部队换防前,军区表彰了一批在前线作战的优秀士兵,我和王成森都荣立了三等战功。

王成森高兴得几乎一夜没睡好觉,第二天就追着我给他女朋友写信,我问怎么写,他说:

“报喜啊!

”我说:

“你又没跟你人家说去了前线,她怎么会相信你立了三等战功?

这回可就真露馅了,她猜测你在欺骗她,要是把以前瞒着她的事都抖搂出来,就不好收拾了!

”王成森大胆地说:

“不要管这么多,估计她一定会高兴的,何况我们家乡有政策,凡是荣立三等战功的战士都安排正式工作!

”我按着王成森需要表达的意思,给他女朋友洋洋洒洒写了五页纸,写完了,王成森看也没看,就发出去了。

半个月后,王成森收到了女朋友的来信,信封鼓鼓囊囊的,打开信一看,竟写了八页信纸,信里一口一个“亲爱的”叫着,写得特别暧昧。

我也不好意思全读出来,有些过于暧昧的词就跳过去了,信的落款“爱你的萍妹”。

王成森听着信,心里美滋滋的,抿着嘴笑。

第二年十月,经过刻苦学习,王成森已经认识三千多个字了。

这时,正好有一批三等功荣立者需要复员,王成森报了名,部队首长批准了他的请求。

临行前,我为他送别,他感激地说:

“要不是你给我写信,我的媳妇早吹了,谢谢你!

”我说:

“要谢!

就谢你自己吧。

后来,听说王成森顺利地安排了工作,和他的萍愉快地结了婚,建立起幸福美满的家庭。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运用回忆的手法开篇,扼要介绍书信在当时通讯中的重要地位,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又为故事的展开作了铺垫。

B.“平时夸夸其谈,怎能不会写信呢?

连信都不会写的人,是怎么当上兵的呢?

”这段心理描写,表现了我对王成森鄙夷不屑的态度。

C.“信纸折叠得新颖别致,打开信一看,一手隽秀的钢笔字恰到好处地躺在红格子信笺上。

”这些描写侧面衬托了王成森女友的形象美。

D.“你只管继续替我写信,等我在部队混好了,也就对得住她了。

”王成森的这句话表现了他的政治上进心和折服未婚妻的坚强决心。

E.小说以“家信”为线索,运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通过正面描写王成森的形象、语言、心理和行为。

再现了特殊时期的一段社会生活。

8.“我”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分)

9.小说中的王成森是个怎样的艺术形象?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5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柳虬,字仲盘,河东解人也。

虬年十三,便专精好学。

时贵游子弟就学者,并车服华盛,唯虬不事容饰。

遍受《五经》,略通大义,兼涉子史,雅好属文。

孝昌中,扬州刺史李宪举虬秀才,兗州刺史冯俊引虬为府主簿。

樊义为扬州刺史,乃以虬为扬州中从事,加镇远将军。

非其好也,并弃官还洛阳。

属天下丧乱,乃退耕于阳城,有终焉之志。

大统三年,冯翊王元季海、领军独孤信镇洛阳。

于时旧京荒废人物罕存唯有虬在阳城裴诹在颍川信等乃俱征之以虬为行台郎中诹为北府属并掌文翰时人为之语曰:

“北府裴诹,南府柳虬。

”时军旅务殷,虬励精从事,或通夜不寝。

季海常云:

“柳郎中判事,我不复重看。

”四年入朝,周文帝欲官之,虬辞母老,乞侍医药。

周文许焉。

又为独孤信开府从事中郎。

信出镇陇右,因为秦州刺史,以虬为二府司马。

虽处元僚,不综府事,唯在信左右谈论而已。

因使见周文,被留为丞相府记室。

追论归朝功,封美阳县男。

虬以史官密书善恶,未足惩劝,乃上疏曰:

“古者人君立史官,非但记事而已,盖所为鉴诫也。

伏惟陛下则天稽古,劳心庶政,开诽谤之路,纳忠谠之言。

”事遂施行。

除秘书丞。

旧丞不参史事,自虬为丞,始令监掌焉。

迁中书侍郎,修起居注。

时人论文体者,有今古之异。

虬又以为时有古今,非文有古今,乃为《文质论》。

虬脱略人间,不事小节,弊衣蔬食,未尝改操。

人或讥之。

虬曰:

“衣不过适体,食不过充饥,孜孜营求,徒劳思虑耳。

”恭帝元年冬卒,时年五十四。

赠兗州刺史,谥曰孝。

有文章数十篇,行于世。

(选自《北史·柳虬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时旧京荒废/人物罕存/唯有虬在阳城/裴诹在颍川/信等乃俱/征之以虬为行台郎中/诹为北府属/并掌文翰/

B.于时旧京荒/废人物罕存/唯有虬在阳城/裴诹在颍川/信等乃俱征之/以虬为行台郎中/诹为北府属/并掌文翰/

C.于时旧京荒废/人物罕存/唯有虬在阳城/裴诹在颍川/信等乃俱征之/以虬为行台郎中/诹为北府/属并掌文翰/

D.于时旧京荒废/人物罕存/唯有虬在阳城/裴诹在颍川/信等乃俱征之/以虬为行台郎中/诹为北府属/并掌文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经》是儒家典籍《诗经》《尚书》《大学》《周易》《春秋》的合称。

B.史官是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员,职责是记录国家大事、人物生平和帝王言行等。

C.“陛”有时特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陛下”在文中是对皇帝的尊称。

D.元年,可以指帝王即为的第一年,也可以指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还有其他含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虬崇尚简朴,不慕高官厚禄。

他不注重打扮,也不追求车马衣服华丽整齐;他进入官场,却非其所好,弃官回了洛阳。

B.柳虬办事尽职尽责,得到赏识。

他应对繁忙的事务,勤于职守,得到元季海的夸赞;他在独孤信手下得到重用,被其封为美阳县男。

C.柳虬积极建言,期待广开言路。

他认为设立史官是为了借鉴警诫,朝廷应该发挥史官的作用;他希望皇上关心政务,广纳忠言。

D.柳虬为人洒脱,坚守节操。

他做事率性而为,不拘小节;而对别人的讥笑,他坚持自己的主张,始终穿破衣吃粗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属天下丧乱,乃退耕于阳城,有终焉之志。

(2)周文帝欲官之,虬辞母老,乞侍医药。

周文许焉。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

①韦曲:

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该尽情饮酒。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极力状写韦曲的夏日景色。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的反说,有曲折之妙。

E.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本诗也通过眼前景物的描绘而抒物是人非之感。

15.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

“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曰师曰弟子云者,“一句,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士大夫之族”耻相师的表现。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两句,通过描写船舫和秋月,烘托出琵琶曲终而意未尽的艺术效果。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通过描写“马”“弓”,表现战场壮观景象的两个名句是“,”。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经济下行和产能过剩矛盾加剧使中国经济面临困难和挑战,面对如此形势,政府不应胶柱鼓瑟,必须应时而变。

②随着振聋发聩的一声巨响,观海二路一家饭店突然蹿出一个大火球,塑钢门以及玻璃窗被炸碎,碎片四散。

③柯利明2009年才进入电影行业,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仅仅几年,他的儒意影业估值已达27亿元。

④两位老人共同经历了半生风雨,从结缘到相守,他们从没红过脸,直到现在两人还是白头如新,恩爱有加。

⑤建国初期,英雄的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不因人成事,凭自己的力量初步建立起新中国的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奠定了基础。

⑥时下,不少领导干部会场上西装革履,镜头前风光无限,实际上是沐猴而冠。

其背后所为,不仅丧失党性,而且丧失人性。

A.①②⑤B.②④⑥C.①⑤⑥D.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十三五”期间,将重点从调减玉米产量、增加大豆产量和牛奶质量三个方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B.随着中国经济结构性改革的稳步推进,中国的煤炭消费首次近年来出现下降,这对于治理空气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都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C.她本科毕业时被保送为硕博连读研究生,并成为学校第一批联合培养生,就读于中国科学院深造,师从我国著名光学专家姜文汉院士。

D.外国专家表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为经济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全球绿色发展和治理树立了典范。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失实报道①能成为微信朋友圈中谣言主力,一定程度上就是②满足了不少人的猎奇心理。

它还符合部分网民的固有观念,③更容易取信于人。

在相对封闭的网络空间中,网民置身于相近的看法中,④容易强化原有观点,⑤倾向于有选择地接触那些能够加强自己本来信念的讯息,⑥拒绝与自己固有观点相抵触的讯息。

A

/

因为

所以

更加

不仅

而且

B

之所以

/

甚至

不只

而且

反而

C

尽管

还是

所以

虽然

但是

尤其

D

之所以

因为

因而

甚至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它既需要有言论自由,①。

特别是作为公众人物的网络大侠,②,置法律法规和社会责任于不顾,那么,党和人民的合法权益就会受到损害。

要知道,③,但并不意味着允许各种杂音、噪音充斥。

社会空间是如此,网络空间也是如此。

21.某网站就高考加分问题做了调查和投票,内容及相关数据如下图。

请仔细读图,回答文后两个问题。

(6分)

(1)请各用一句话分别概括两图表所反映的调查结果,要求每句不超过20字(2分)

调查:

20字(2分)

投票:

20字(2分)

(2)请就高考加分,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2分)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60分)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南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安鹤新开四校2016—2017学年高三12月联考

语文试题答案

1.C(持此观点的仅是部分人)

2.D(“这种观点忽视和否认”错,原文是“这种观点忽视或否认”)

3.B(两者不同点除了性质不同,还有结局也不同)

4.A

5.

(1)通过记述毛泽东的事略,衬托出艾思奇在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