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原理和防治方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30397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冠心病原理和防治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冠心病原理和防治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冠心病原理和防治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冠心病原理和防治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冠心病原理和防治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冠心病原理和防治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冠心病原理和防治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冠心病原理和防治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冠心病原理和防治方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冠心病原理和防治方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冠心病原理和防治方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冠心病原理和防治方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冠心病原理和防治方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冠心病原理和防治方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冠心病原理和防治方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冠心病原理和防治方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冠心病原理和防治方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冠心病原理和防治方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冠心病原理和防治方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冠心病原理和防治方法.docx

《冠心病原理和防治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冠心病原理和防治方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冠心病原理和防治方法.docx

冠心病原理和防治方法

(coronaryarteryheart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guānxīnbìng),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IHD)。

症状表现胸腔中央发生一种压榨性的疼痛,并可迁延至颈、颔、手臂、后背及胃部。

发作的其他可能症状有眩晕、气促、出汗、寒颤、恶心及昏厥。

严重患者可能会发生心力衰竭。

疾病别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所属部位

  胸部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症状体征

  多在活动时出现胸痛、胸闷,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可缓解,多持续几分钟至十几分钟。

疾病分类

  

(1)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

(2)心绞痛型(3)心肌梗死型(4)缺血性心肌病型(5)猝死型

身体检查

  心电图动态平板实验64排双元CT冠状动脉造影

疾病用药

辛伐他汀硝酸甘油阿司匹林倍他乐克卡托普利阿托伐他汀钙片薯蓣皂苷片

冠心病分类

世界卫生组织对冠心病分类如下:

  

(1)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2)心绞痛  (3)心肌梗死  (4)缺血性心肌病  (5)猝死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

又叫无痛性心肌缺血或隐匿性心肌缺血,指确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心电活动、左室功能、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谢等异常),但缺乏胸痛或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

  

心绞痛型:

是指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症。

  

心肌梗塞(死)型:

是指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斑块或在此基础上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缺血性心肌病型:

是指由于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纤维化,从而产生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受损,引起心脏扩大或僵硬、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临床综合症。

  

猝死型:

目前认为,该病患者心脏骤停的发生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痉挛或微循环栓塞导致心肌急性缺血,造成局部电生理紊乱,引起暂时的严重心律失常(特别是心室颤动)所致。

病因

  供应心脏本身的冠状动脉管壁形成粥样斑块造成血管腔狭窄所致心脏病变。

由于冠状动脉狭窄的支数和程度的不同,其临床症状也有不同。

一、目前研究成果

本病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但认为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粘血症、糖尿病、内分泌功能低下及年龄大等因素有关。

  

1.年龄与性别:

40岁后冠心病发病率升高,女性绝经期前发病率低于男性,绝经期后与男性相等。

  

2.高脂血症:

除年龄外,脂质代谢紊乱是冠心病最重要预测因素。

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冠心病事件的危险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LDLC水平每升高1%,则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2-3%.甘油三脂(TG)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往往伴有低HDLC和糖耐量异常,后两者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3.高血压:

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

收缩期血压比舒张期血压更能预测冠心病事件。

140-149mmhg的收缩期血压比90-94mmhg的舒张期血压更能增加冠心病死亡的危险。

  

4.吸烟:

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唯一最可避免的死亡原因。

冠心病与吸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用量-反应关系。

  

5.糖尿病:

冠心病是未成年糖尿病患者首要的死因,冠心病占糖尿病病人所有死亡原因和住院率的近80%。

  

6.肥胖症:

已明确为冠心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可增加冠心病死亡率。

肥胖被定义为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平方(m2))在男性>=27.8,女性>=27.3.BMI与TC,TG增高,HDL-C下降呈正相关。

  

7.久坐生活方式:

不爱运动的人冠心病的发生和死亡危险性将翻一倍。

  

8.尚有遗传,饮酒,环境因素等。

中医治疗原则

  中医认为:

“心主血,肺主气”是说心与肺是胸腔中相邻的两个器官,心在前肺在后,心脏负责推进血液的运动,肺主呼吸。

这就引起了医学界对呼吸与心脏关系的研究,心肺关系复杂交错,心脏消耗的氧气全部来源于肺,肺出问题直接导致心脏病。

中医认为“心肺同源”这是心肺同治的理论源泉。

心脏本身耗氧占整个人体的20%左右,若肺部出现病变,最先缺氧的就是心脏。

如果长期轻度缺氧,会使心肌收缩增强,心率加快引发冠心病,严重缺氧时血压、心率均下降,导致心肌坏死,心力主衰竭,甚至心脏骤停。

  

早就有医学家提出,肺部给药是治疗心脏病的最好途径。

血液经右心室压出,都会进入肺动脉送至肺泡,然后通过肺部呼吸,在肺部压力下进入心脏,如果此时通过呼吸使有效药物成份由鼻腔进入肺部,就会经由透析作用溶进血液,10秒左右到达左心房,被心肌细胞吸引,快速治疗心脏病,溶解冠状动脉上的粥样硬化斑块。

可以说,通过呼吸学进行肺部给药治心脏,是快速消除症状,根治心脏病的一条捷径,像心脏病人身上常备救心盒,通过鼻子一闻达到救命的目的,就是典型呼吸给药方式。

通过肺动力带动心动力,可达到救心,护心的目的,甚至能够防止心梗意外猝死的发生。

患者心脏病发作时,可能心脏与肺都已停止工作,这时可以通过启动肺动力来恢复心动力,比如心肺复苏术,边按压胸口,一边进行人工呼吸,就通过恢复病人呼吸,通过肺部的舒张压、收缩压,以肺动力带动心动力的典型治疗方法。

 

临床症状

根据其临床症状,冠心病可分为5型:

  

1.心绞痛型:

表现为胸骨后的压榨感,闷胀感,伴随明显的焦虑,持续3到5分钟,常发散到左侧臂部,肩部,下颌,咽喉部,背部,也可放射到右臂。

有时可累及这些部位而不影响胸骨后区。

用力,情绪激动,受寒,饱餐等增加心肌耗氧情况下发作的称为劳力性心绞痛,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缓解。

有时候心绞痛不典型,可表现为气紧,晕厥,虚弱,嗳气,尤其在老年人。

根据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指的是发作一月以上的劳力性心绞痛,其发作部位,频率,严重程度,持续时间,诱使发作的劳力大小,能缓解疼痛的硝酸甘油用量基本稳定。

不稳定型心绞痛指的使原来的稳定型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增加,或者新发作的劳力性心绞痛(发生1个月以内),或静息时发作的心绞痛。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前兆,所以一旦发现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2.心肌梗塞型:

梗塞发生前一周左右常有前驱症状,如静息和轻微体力活动时发作的心绞痛,伴有明显的不适和疲惫。

梗塞时表现为持续性剧烈压迫感,闷塞感,甚至刀割样疼痛,位于胸骨后,常波及整个前胸,以左侧为重。

部分病人可延左臂尺侧向下放射,引起左侧腕部,手掌和手指麻刺感,部分病人可放射至上肢,肩部,颈部,下颌,以左侧为主。

疼痛部位与以前心绞痛部位一致,但持续更久,疼痛更重,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有时候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容易与腹部疾病混淆。

伴有低热,烦躁不安,多汗和冷汗,恶心,呕吐,心悸,头晕,极度乏力,呼吸困难,濒死感,持续30分钟以上,常达数小时。

发现这种情况应立即就诊。

  

3.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

很多病人有广泛的冠状动脉阻塞却没有感到过心绞痛,甚至有些病人在心肌梗塞时也没感到心绞痛。

部分病人在发生了心脏性猝死,常规体检时发现心肌梗塞后才被发现.部分病人由于心电图有缺血表现,发生了心律失常,或因为运动试验阳性而做冠脉造影才发现。

这类病人发生心脏性猝死和心肌梗塞的机会和有心绞痛的病人一样,所以应注意平时的心脏保健。

心脏性猝死可发生在那些貌似健康的人身上,这里主要说的是冠心病中的一个类型,叫做不稳定斑块,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很小,没有堵塞血管,所以平时没有任何症状,但是,斑块会突然破裂,破裂以后,会在局部形成血小板、红细胞组成的血栓,很大,而且同时冠状动脉痉挛缩窄,出现严重缺血。

然后,大面积心肌梗死,死掉了。

  

4.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

部分患者原有心绞痛发作,以后由于病变广泛,心肌广泛纤维化,心绞痛逐渐减少到消失,却出现心力衰竭的表现,如气紧,水肿,乏力等,还有各种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悸。

还有部分患者从来没有心绞痛,而直接表现为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5.猝死型:

指由于冠心病引起的不可预测的突然死亡,在急性症状出现以后6小时内发生心脏骤停所致。

主要是由于缺血造成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异常,而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导致。

  

体征一般早期无明确的阳性体征,较重者可有心界向左下扩大,第一心音减弱,有心律失常时可闻及早搏、心房纤颤等,合并心衰时两下肺可闻及湿罗音,心尖部可闻及奔马律等。

  

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表现:

1因急走、爬坡、上楼、负重、寒冷、饱餐、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而发生心绞痛,特别是老年人更易发生。

  2疼痛在胸骨后中部或上1/3处,可放射到左肩、左上臂疼痛,但也可在胸骨下部、上腹部、左侧胸部、左颈、下颌等部位疼痛。

  3疼痛为一种压迫感、沉重感、紧束感、灼烧感等。

  4疼痛发作大都持续2~3分钟,最长一般不超过半小时。

  5情绪激动诱发者,随着心平气和之后可以消退  6体力活动诱发心绞痛者,在运动停止后常在短时间内缓解。

硝酸甘油舌下含化通常可在3分钟内,使心绞痛发作停止。

否则,应怀疑心肌梗塞。

诊断检查

(1)心电图:

心电图是冠心病诊断中最早、最常用和最基本的诊断方法。

与其它诊断方法相比,心电图使用方便,易于普及,当患者病情变化时便可及时捕捉其变化情况,并能连续动态观察和进行各种负荷试验,以提高其诊断敏感性。

无论是心绞痛或心肌梗塞,都有其典型的心电图变化,特别是对心律失常的诊断更有其临床价值,当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2)心电图负荷试验:

主要包括运动负荷试验和药物试验(如潘生丁、异丙肾试验等)。

心电图是临床观察心肌缺血最常用的简易方法。

当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可以记录到心肌缺血的心电图异常表现。

但许多冠心病患者尽管冠状动脉扩张的最大储备能力已经下降,通常静息状态下冠状动脉血流量仍可维持正常,无心肌缺血表现,心电图可以完全正常。

为揭示减少或相对固定的血流量,可通过运动或其它方法,给心脏以负荷,诱发心肌缺血,进而证实心绞痛的存在。

运动试验对于缺血性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后的心功能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

  

(3)动态心电图:

是一种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并编集分析心脏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的方法。

此技术于1947年由Holter首先运用于监测电活动的研究,所以又称Holter监测。

常规心电图只能记录静息状态短暂仅数十次心动周期的波形,而动态心电图于24小时内可连续记录多达10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可提高对非持续性异位心律、尤其是对一过性心律失常及短暂的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因此扩大了心电图临床运用的范围,并且出现时间可与病人的活动与症状相对应。

  

(4)核素心肌显像:

根据病史,心电图检查不能排除心绞痛时可做此项检查。

核素心肌显像可以显示缺血区、明确缺血的部位和范围大小。

结合运动试验再显像,则可提高检出率。

  

(5)冠状动脉造影:

是目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

可以明确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等,并可据此指导进一步治疗所应采取的措施。

同时,进行左心室造影,可以对心功能进行评价。

冠状动脉造影的主要指征为:

①对内科治疗下心绞痛仍较重者,明确动脉病变情况以考虑旁路移植手术;②胸痛似心绞痛而不能确诊者。

  

(6)超声和血管内超声:

心脏超声可以对心脏形态、室壁运动以及左心室功能进行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

对室壁瘤、心腔内血栓、心脏破裂、乳头肌功能等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血管内超声可以明确冠状动脉内的管壁形态及狭窄程度,是一项很有发展前景的新技术。

 

(7)心肌酶学检查:

是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临床上根据血清酶浓度的序列变化和特异性同工酶的升高等肯定性酶学改变便可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

  

(8)心血池显像:

可用于观察心室壁收缩和舒张的动态影像,对于确定室壁运动及心功能有重要参考价值。

  

疾病自测:

冠心病自测心肌梗塞型冠心病自测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最常见的狭窄性冠状动脉疾病,特别是肌壁外冠状动脉支的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近侧段之所以好发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它比所有器官动脉都靠近心室,因而承受最大的收缩压撞击。

再者,冠状动脉血管树由于心脏的形状而有多数方向改变,因此亦承受较大的血流剪应力。

  好发部位:

据我国6352例尸检统计,病变的总检出率、狭窄检出率和平均级别均以前降支最高,其余依次为右主干、左主干或左旋支、后降支。

性别差异:

20~50岁病变检出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60岁以后男女无明显差异。

  病变特点:

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多在近侧段,且在分支口处较重;早期,斑块分散,呈节段性分布,随着疾病的进展,相邻的斑块可互相融合。

在横切面上斑块多呈新月形,管腔呈不同程度的狭窄。

有时可并发血栓形成,使管腔完全阻塞(图8-28,图8-29)。

根据斑块引起管腔狭窄的程度可将其分为4级:

Ⅰ级,管腔狭窄在25%以下;Ⅱ级,狭窄在26%~50%;Ⅲ级,狭窄51%~75%;Ⅳ级,管腔狭窄在76%以上。

  

2.冠状动脉痉挛多年来,学术界一直围绕着冠状动脉痉挛是否是缺血性心脏病的原因这一问题进行争论。

有人研究心性急死例中发现,其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仅为30%,在发作后12小时内死亡的患者中也只占50%,故认为至少有相当部分病例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

近年来,由于心血管造影技术的开展,已证实冠状动脉痉挛可引起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3.炎症性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的炎症可引起冠状动脉狭窄,甚至完全闭塞而造成缺血性心脏病,例如结节性多动脉炎、巨细胞性动脉炎、高安动脉炎、Wegener肉芽肿病等均可累及冠状动脉。

此外,梅毒性主动脉炎亦可造成冠状动脉口狭窄,但都比较少见。

危害

  一、冠状动脉树长期硬化情况下,最终会导致远端下游相应的灌注区域的心肌缺血。

发生缺血的原因主要由于冠状动脉供血和心肌需血之间的矛盾。

慢性供血量不足主要由于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急性供血量不足则主要由于血管的痉挛或斑块破裂,诱发管腔内血栓形成导致管腔的突然狭窄加重或闭塞。

如果临时发生的供需矛盾所致的心肌缺血可以在短时间内解除,在临床上则表现为心绞痛。

如果短时间(大都超过30分钟)内无法解除时,导致相应冠状动脉下游远端灌注区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则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

慢性缺血一般都是由于冠状动脉慢性固定性严重狭窄或闭塞所引起,慢性缺血情况下,由于心脏对于缺血逐渐地得到了适应,或侧支循环的代偿性增粗,供血得到了部分代偿,从而一般不会发生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心绞痛可分为稳定性和不稳定性两种。

稳定性心绞痛一般不会诱发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则容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二、冠心病的危害除了可以发生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以外,还可以因为心肌缺血导致各种心律失常以及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

最严重的心律失常是心室颤动,临床上表现为突然死亡(医学上称之为猝死)。

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可以互为因果而同时存在。

猝死是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形式。

冠心病的并发症

一、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塞的最常见并发症,尤以室性心律失常居多,是急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急性心肌梗塞常见和重要的并发症。

  

三、冠心病并发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是指直接由于心室泵功能的损害而导致休克的综合征。

预防

1合理饮食,不要偏食,不宜过量。

要控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多吃素食。

同时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限制体重增加。

  

2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紧张;保持足够的睡眠,培养多种情趣;保持情绪稳定,切忌急躁、激动或闷闷不乐。

  

3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活动,增强体质。

  

4多喝茶,据统计资料表明,不喝茶的冠心病发病率为3.1%,偶尔喝茶的降为2.3%,常喝茶的(喝三年以上)只有1.4%。

此外,冠心病的加剧,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及血栓形成有关。

而茶多酚中的儿茶素以及茶多本酚在煎煮过程中不断氧化形成的茶色素,经动物体外实验均提示有显著的抗凝、促进纤溶、抗血栓形成等作用。

5不吸烟、酗酒:

烟可使动脉壁收缩,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而酗酒则易情绪激动,血压升高。

  

6积极防治老年慢性疾病:

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与冠心病关系密切。

  

7预防冠心病应积极降压。

下列病人达标血压应为130/80mmHg,包括:

糖尿病、慢性肾病、冠心病(CAD)等危状态、颈动脉病(颈动脉杂音、超声或血管造影证实有颈动脉异常)、周围动脉病、腹主动脉病。

Framingham危险评分≥10%。

无以上情况达标血压为140/90mmHg。

有心肌缺血表现病人,血压应慢慢下降,糖尿病人或>60岁者舒张压(DBP)低于60mmHg要小心降压。

老年高血压病人脉压大者,收缩压(SBP)下降时,DBP也会降得很低(<60mmHg)。

要密切注意心肌缺血症状。

很老的老年人(>80岁者),降压治疗能减少脑卒中危险,但是否能减少CAD,还不肯定。

冠心病患者莫忘常补水

  水有止渴、镇静、稀释血液、散热、润滑、利尿、运送营养等功效,已有研究证明,水与老年人冠心病发作密切相关。

  据统计,心绞痛、心肌梗死多在睡眠时或早晨发作。

老年人由于生理衰老等各种因素,大都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血液黏稠度也较高。

人在夜间因呼吸和出汗会消耗部分水分,加之老人常有起夜(小便多)习惯,水随之消耗也较多。

夜间缺水会使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流量减少,血小板凝聚,粥样硬化的血管更易产生栓塞,当栓子脱落在脑动脉、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内时,心肌就可出现急性供血不足导致坏死。

所以,老年人尤其患冠心病的老年人,重视饮水是预防心梗发生的重要保健方法之一。

  由于不少老年人神经中枢对缺水反应不太敏感,会因“不渴”而不愿喝水,身体经常处于一种轻度脱水状态而不自觉。

因此,老年人即使口不渴也要常喝点水。

可根据自身情况,在临睡前半小时,适当喝些水。

早晨起床后,首先饮一杯水(200ml左右),可及时稀释过稠的血液,促进血液流动。

夜尿多者,起解时可喝些白开水,能补偿体液的消耗。

当气候炎热或饮食过咸时,更应多喝些水,这既可补充流失的水分,也可将废物及时排出体外,防止人体酸性化而损害血管

冠心病患者的三杯安全水

冠心病人晚间保健非常重要,三杯安全水饮用时间是有讲究的:

  

第一杯水:

睡前半小时喝的凉开水;由于脑血栓和心肌梗死多发于午夜2时左右

第二杯水:

深夜醒来时饮下,尤其是在出汗多的夏季  

第三杯水:

清晨醒后喝,这杯水非常重要。

早晨生理性血压升高,血小板活性增加,易形成血栓,患者睡了一夜,排尿、皮肤蒸发及呼吸等水分流失,血液粘稠度于是增高,易成血栓,。

冠心病患者要加强心理的自我调整

  冠心病患者大多与人的性格心理活动有很大关系,所以在我们生活当中,要注意,心理的调整,从以下四个方面去预防,治疗冠心病:

  1.遇事心平气和。

冠心病患者往往脾气急躁,故易生气和得罪别人。

必须经常提醒自己遇事要心平气和,增加耐性。

  2.要宽以待人。

宽恕别人不仅能给自己带来平静和安宁,有益于冠心病的康复,而且能赢得友谊,保持人际间的融洽。

所以人们把宽恕称作“精神补品和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维生素”。

  3.遇事要想得开,放得下。

过于精细、求全责备常常导致自身孤立,而这种孤立的心理状态会产生精神压力,有损心脏。

冠心病患者对子女、对金钱、名誉、地位以及对自己的疾病都要坦然、淡化。

  4.掌握一套身体锻炼和心理调节的方法。

如自我放松训练:

通过呼吸放松、意念放松、身体放松或通过气功、太极拳等活动,增强自身康复能力。

 

冠心病遗传因素

有的人因父母有冠心病或心肌梗塞,担心自己以及子女也会得这种病,甚至自称他们是“冠心病家族”。

  一家几辈都有人得冠心病的情况确实有。

这个家族中的年轻人对此病警惕性特别高,也是很自然的。

但如把它理解为“命中注定”、“在劫难逃”,那就没有什么积极意义了。

因为,这种担忧焦虑的心态本身不但不利于预防冠心病,甚至可说是心理上的一种危险因素。

  遗传因素到底占多大分量,可以通过对冠心病的一些危险因素来分析。

  

肥胖和高脂血症,除一部分有家族性外,大多数为饮食过量,饮食结构不合理及缺乏体力活动所致。

糖尿病本身有家族因素,但如注意节食,避免过胖,也能使发病可能性减低;已有糖尿病者,只要进行合理治疗,它对心血管的危害性也可明显减轻。

高血压也有些家族因素,但又与性格急躁、容易紧张、激动以及膳食中摄入盐偏高等有关。

至于吸烟、酗酒等,更明摆着是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问题。

  

由此可见,冠心病和通常所称的遗传性疾病有很明显的区别。

某一个家庭内病人较多,往往是由于一家人长期共同生活,有相同或近似的生活习惯,甚至在为人处世的性格上也差不多。

比如,吃的咸,喜油腻,不爱活动,工作顶真,性格执著,不善于在情绪上自我放松,等等。

这些都主要是“后天”的。

虽说“秉性难移”,但如果深刻认识到它们对健康的不利影响,却完全可以逐渐改变,从而使冠心病发生的可能性降低。

事实上,这就是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所公认为最省事、最有效的“一级预防”措施。

  

许多人都知道,美国是冠心病高发国家之一。

如果按一般遗传或家族的概念去衡量,他们中的“冠心病家族”一定比我国多得多,他们的年轻人中发病率也似乎应有越来越多的趋势。

但事实上,近些年美国冠心病却有所减少。

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不是消极地看待冠心病多这个现实,而是用追本求源的态度,针对人群中肥胖和高脂血症者多等情况,提出减少食量、改善饮食结构、增加体育锻炼,限制吸烟等。

通过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可观的成效。

  

和西方人相比,中国人具有更多的好条件,比如,传统的日常饮食用植物油,蔬菜粮食为主,少量肉、蛋及奶类,这是一种符合健康要求的平衡膳食。

在体力活动、生活习惯和心理状况方面,也有许多可取之处,这些都是中国冠心病较少的原因。

不过,中国人膳食中盐摄量较高,约比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量高一倍多,吸烟的人也最多,这些是不好的。

随着生活的改善,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有所上升,也值得注意。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在心理行为方面还得善于进行调节。

  不能说冠心病和遗传因素丝毫没有关系,但从前述可知,在预防冠心病这个问题上,人们自己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消极认命纯属有害无益,“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才是正确的态度。

有效的偏方

  1.宽胸气雾剂或复方细辛气雾剂,疼痛时雾气吸入。

  2.救心油,疼痛时擦人中处并作深呼吸运动。

  3.三棱、莪术粉各1g,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

  4.延胡索、广郁金、檀香等分为末,每次2~3g,温开水送服,每目2~3次。

  5.参三七粉、沉香粉、血竭粉(2∶1∶1和匀),温开水送服,每次2g,每日2~3次。

  6.山萘,细辛,丁香各2份,乳香,没药,冰片各1份,共为末,温开水送服,每服1.5~2g,每日2~3次。

  7.冠心膏,在膻中、心俞、虚里或心前区,各贴一片,每次任选两穴。

  8.栀子、桃仁各12g研末,加炼蜜30g调成糊状,摊敷在心前区,纱布敷盖,第1周每3日换药1次,以后每周换1次,6次为1疗程。

 

冠心病的按摩治疗

  冠心病除了采用药物、针灸等治疗方法外,按摩治疗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医生或患者家属如能正确地施行按、压、揉、推、拿等手法,同样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治疗冠心病的有效穴位和按摩手法简介如下:

  

(1)点按内关穴。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之合穴,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旁络三焦,其经络循行路线起于乳旁,外走上臂内侧,下行至中指指端。

中医学认为,心经为本经,心包络经则与心经互相联络,心脏有邪,心包络直受其过,若心脏有病,可以反映于心包络经,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络经的重要合穴,所以能治冠心病等心脏病。

当心绞痛、心律失常发作时,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