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全程练习方略化学课时提能演练三十二104.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30876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全程练习方略化学课时提能演练三十二10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全程练习方略化学课时提能演练三十二10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全程练习方略化学课时提能演练三十二10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全程练习方略化学课时提能演练三十二10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全程练习方略化学课时提能演练三十二10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中全程练习方略化学课时提能演练三十二10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中全程练习方略化学课时提能演练三十二10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中全程练习方略化学课时提能演练三十二10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中全程练习方略化学课时提能演练三十二10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中全程练习方略化学课时提能演练三十二10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中全程练习方略化学课时提能演练三十二10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中全程练习方略化学课时提能演练三十二10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中全程练习方略化学课时提能演练三十二10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中全程练习方略化学课时提能演练三十二10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全程练习方略化学课时提能演练三十二104.docx

《高中全程练习方略化学课时提能演练三十二10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全程练习方略化学课时提能演练三十二104.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全程练习方略化学课时提能演练三十二104.docx

高中全程练习方略化学课时提能演练三十二104

2019高中全程练习方略化学课时提能演练(三十二)10.4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课时提能演练(三十二)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此题包括10小题,每题6分,共60分)

1.(预测题)以下有关化学实验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为了增强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能力,用稀盐酸将高锰酸钾溶液进行酸化

B.欲制备Fe(OH)3胶体,向盛有沸水的烧杯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并长时间煮沸

C.用稀盐酸洗涤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

D.欲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ZnSO4溶液,将10gZnSO4·7H2O溶解在90g水中

2.(易错题)化学实验中常将某些溶液或试剂进行酸化或碱化。

以下处理中正确的选项是()

A.检验KClO3中的氯元素,可加入AgNO3和稀硝酸

B.为提高KMnO4溶液的氧化能力,用浓盐酸将KMnO4溶液酸化

C.检验蔗糖在稀硫酸中水解产生的葡萄糖,应先用NaOH溶液碱化后才能进一步检验

D.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

时,先加氯化钡溶液后,再加稀盐酸酸化

3.(2018·大连模拟)以下实验设计能够成功的是()

A.检验亚硫酸钠试样是否变质:

试样

溶液

白色沉淀

沉淀不溶解

B.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

混合液

溶液分层

得上层液体

C.证明酸性条件下H2O2氧化性比I2强:

NaI溶液

溶液变蓝色

D.鉴定盐A的成分是FeBr2:

4.检验以下物质中是否含有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检验方法及除杂试剂均正确的选项是()

物质及其杂质检验除杂

A.Cl2(HCl)湿润的淀粉KI试纸饱和食盐水

B.NaHCO3溶液(Na2CO3)Ca(OH)2溶液过量CO2

C.CO2(HCl)AgNO3溶液(含稀硝酸)饱和Na2CO3溶液

D.NO(NO2)观察颜色或湿润的淀粉KI试纸水

5.(2018·芜湖模拟)对照实验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不是用来做对照实验的是()

6.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选项是()

A.粗盐提纯时,为了加快过滤速度,可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器中的液体

B.滴定管洗净后无需烘干,只要经待装液润洗2~3次,即可注入待装液进行滴定

C.把新制的氯水滴在pH试纸上测其pH

D.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7.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高锰酸钾的紫红色是MnO

的颜色,而不是K+的颜色,他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请你判断以下方案与本实验目的无关的是()

A.观察氯化钾溶液没有颜色,说明溶液中的K+无色

B.在氯化钾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振荡,静置后未见明显变化,说明锌与K+不反应

C.在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振荡、静置后紫红色退去,说明MnO

为紫红色

D.将高锰酸钾晶体加热分解,所得的固体质量减轻

8.以下实验设计能够成功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该物质一定是氨气该物质的水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B除去硫酸钠溶液中少量氯化钠杂质向含有氯化钠杂质的硫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

C该溶液一定含有大量碳酸根离子某物质的水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D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向盛有少量的浓硝酸、稀硝酸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大小相同的铜片

9.(2018·西安模拟)用以下三种途径来制取相同质量的硝酸铜:

①铜与浓硝酸反应;②铜与稀硝酸反应;③铜与氧气反应生成CuO,CuO再与稀硝酸反应。

以下有关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A.所消耗的硝酸的量:

①>②>③

B.对环境造成的危害,③最小

C.因铜与浓硝酸作用最快,故制取硝酸铜的最正确方案是①

D.三种途径所消耗的铜的质量相等

10.用以下实验或实验装置进行的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装置甲:

防止铁钉生锈

B.测定同温同浓度的NaCl和NaF溶液的pH,确定F、Cl两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

C.装置乙:

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

D.用Ca(OH)2溶液来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

【二】非选择题(此题包括3小题,共40分)

11.(10分)某化学课外小组欲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快速简便制取一满瓶(125mL)干燥的氧气。

(1)从A~G中,选出所需要的仪器(或装置);

除导管及胶管外,还需要的仪器有,选用的试剂为

(2)用上述所选的气体发生装置,除可制取O2外,还可制取其他气体,请写出还可用此装置制取的两种其他气体及制取该气体所需的试剂。

气体

所需试剂

12.(14分)(探究题)铝镁合金已成为轮船制造、化工生产等行业的重要材料。

研究性学习小组的三位同学,为测定某含镁3%~5%的铝镁合金(不含其他元素)中镁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以下三种不同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填写以下空白。

【探究一】实验方案:

铝镁合金

测定剩余固体质量,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1)称取5.4g铝镁合金粉末样品,投入VmL2.0mol·L-1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

NaOH溶液的体积V≥。

(2)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固体。

该步骤中假设未洗涤固体,测得镁的质量分数将(填“偏高”或“偏低”)。

【探究二】实验方案:

铝镁合金

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实验装置:

问题讨论:

(1)某同学提出该实验装置不够完善,应在A、B之间添加一个干燥、除酸雾的装置。

你的意见是:

(填“需要”或“不需要”)。

(2)为使测定结果尽可能精确,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是(写出两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三】

实验方案:

称量xg铝镁合金粉末,放在如下图装置的惰性电热板上,通电使其充分灼烧。

问题讨论:

(1)欲计算镁的质量分数,该实验中还需测定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

(2)假设用空气(不考虑CO2)代替O2进行实验,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13.(16分)(2017·浙江高考)食盐中含有一定量的镁、铁等杂质,加碘盐中碘的损失主要是由于杂质、水分、空气中的氧气以及光照、受热而引起的。

氧化性:

IO

>Fe3+>I2;还原性:

S2O

>I-

3I2+6OH-===IO

+5I-+3H2O;KI+I2

KI3

(1)某学习小组对加碘盐进行如下实验:

取一定量某加碘盐(可能含有KIO3、KI、Mg2+、Fe3+),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并加稀盐酸酸化,将所得试液分为3份。

第一份试液中滴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第二份试液中加足量KI固体,溶液显淡黄色,用CCl4萃取,下层溶液显紫红色;第三份试液中加入适量KIO3固体后,滴加淀粉试剂,溶液不变色。

①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该红色物质是(用化学式表示);CCl4中显紫红色的物质是(用电子式表示)。

②第二份试液中加入足量KI固体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KI作为加碘剂的食盐在保存过程中,由于空气中氧气的作用,容易引起碘的损失。

写出潮湿环境下KI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I2溶于KI溶液,在低温条件下,可制得KI3·H2O。

该物质作为食盐加碘剂是否合适?

(填“是”或“否”),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提高加碘盐(添加KI)的稳定性,可加稳定剂减少碘的损失。

以下物质中有可能作为稳定剂的是______________。

A.Na2S2O3B.AlCl3

C.Na2CO3D.NaNO2

(4)对含Fe2+较多的食盐(假设不含Fe3+),可选用KI作为加碘剂。

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该加碘盐中的Fe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

A选项,高锰酸钾溶液能将稀盐酸氧化为Cl2,应该用硫酸酸化。

B选项,长时间煮沸得到的是Fe(OH)3沉淀。

D选项,10%的ZnSO4溶液应为100g溶液中含有10gZnSO4,而不是10gZnSO4·7H2O。

2.【解析】选C。

KClO3中的氯元素以ClO

的形式存在,无单个的Cl-,不能用AgNO3检验,A选项错误;为提高KMnO4溶液的氧化能力,用硫酸酸化,选项B错误;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

时,先加稀盐酸酸化,排除银离子、碳酸根离子等的干扰,再加氯化钡溶液,选项D错误。

【误区警示】酸化KMnO4溶液时,不可用盐酸,因为KMnO4氧化性很强,能将盐酸中的氯离子氧化。

检验SO

时,可用氯化钡溶液和稀盐酸,但加入试剂的顺序不同,对干扰的排除效果也不同。

先加稀盐酸,可排除SO

、Ag+、CO

等的干扰,但先加氯化钡溶液不能排除Ag+的干扰。

3.【解析】选B。

Na2SO3溶液中加HNO3能将SO

氧化生成SO

,A错误;乙酸能与Na2CO3反应,故上层是乙酸乙酯,B正确;在NaI溶液中加HNO3酸化,可认为是HNO3氧化I-,C错误;同样,FeBr2溶液加HNO3酸化的AgNO3溶液,有可能反应前就是FeBr3或FeBr2和FeBr3的混合液,故D错误。

4.【解析】选D。

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只能检验氯气,不能检验氯化氢气体,A错误;Ca(OH)2溶液与NaHCO3溶液或Na2CO3溶液都能产生沉淀,无法鉴别,B错误;选项C检验方法正确,除杂方法不对,CO2能与饱和Na2CO3溶液反应;D选项检验及除杂方法都正确,不引入新的杂质。

5.【解析】选D。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有关实验的理解能力。

A图是为了对比红磷与白磷着火点;B图的装置可以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的高低;C图可以比较苯和水的沸点的高低;D中白纸只是为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起到衬托作用。

6.【解析】选B。

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器中的液体,选项A错误;氯水中的HClO有强氧化性,pH试纸变红色后又被氧化退色,不能用pH试纸测pH;蒸发操作时,不能把水分完全蒸干,当出现大量晶体,剩余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选项D错误。

7.【解析】选D。

证明高锰酸钾的紫红色是MnO

的颜色,而不是K+的颜色,可选择其他离子的钾盐溶液,观察颜色,与其他物质能否反应,再选择MnO

,观察颜色,与其他物质反应后观察颜色,只有选项D与本实验目的无关。

8.【解析】选D。

某物质的水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只能说明该物质的水溶液呈碱性,像NaOH、KOH的水溶液也可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A错误;选项B中引入硝酸根离子,错误;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可能含有碳酸根、碳酸氢根或两者的混合物,选项C错误;向少量浓硝酸、稀硝酸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大小相同的铜片,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浓硝酸和稀硝酸氧化性强弱,D正确。

9.【解析】选C。

根据反应:

①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②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③2Cu+O2

2CuO,

CuO+2HNO3===Cu(NO3)2+H2O,

可以看出要制备1molCu(NO3)2,①中消耗4molHNO3,生成2molNO2;②中消耗

molHNO3,生成

molNO;③中消耗2molHNO3,无氮的氧化物产生,因此A、B说法正确。

根据铜元素守恒,要制备等量的Cu(NO3)2,三种途径所消耗的铜的质量相等,D说法正确。

方案①中虽然反应速率快,但有大量有毒气体NO2产生,降低了原料HNO3的利用率,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思想,最正确方案应该是方案③。

10.【解析】选A。

此题考查了化学实验的设计。

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可以通过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来比较,而通过比较无氧酸盐溶液的pH,无法确定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故B错;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的CO2仍会混在乙烷中,故C错;D中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和Ca(OH)2反应都有CaCO3沉淀生成,故D错。

11.【解析】通过观察题中A~G装置,可知只有A可作制取O2、H2、CO2气体的发生装置,即固+液,不加热型装置,有了气体发生装置后,按照制备气体的流程,接下来该是除杂、收集气体,那么在制取O2过程中可选择E、C或F、C。

答案:

(1)A、E、C或A、F、C火柴、玻璃片Na2O2、水(或MnO2、H2O2)、碱石灰或浓硫酸

(2)①NH3浓氨水、生石灰

②CO2石灰石、稀盐酸或其他合理答案

12.【解题指南】解答此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该题可选择不同的方案,测定铝镁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

(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氢气,可通过测氢气的体积求铝的质量;

(3)镁、铝都与盐酸反应,可通过测一定质量镁、铝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的体积,列方程组求解。

【解析】【探究一】镁铝合金中只有铝与氢氧化钠反应2Al+2NaOH+6H2O===2Na[Al(OH)4]+3H2↑,用极值法,假定5.4g合金完全是铝时,根据方程式求出消耗氢氧化钠的体积为100mL,故V≥100,假设未洗涤固体,镁的表面附着其他杂质,质量偏大,测得镁的质量分数将偏高。

【探究二】

(1)因为是排水量气,故不需要在A、B之间添加一个干燥、除酸雾的装置;

(2)为使结果准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合金完全溶解(或加入足量盐酸);调整量气管C的高度,使C中液面与B中液面相平;待冷却至室温再读数等。

【探究三】称量xg铝镁合金粉末,要求镁的质量分数,还需要知道灼烧后固体的质量;假设用空气代替O2进行实验,部分镁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燃烧产物的质量减少,通过计算所得镁的质量偏高,测定结果偏高。

答案:

【探究一】2Al+2NaOH+6H2O===2Na[Al(OH)4]+3H2↑

(1)100

(2)偏高

【探究二】

(1)不需要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合金完全溶解(或加入足量盐酸)调整量气管C的高度,使C中液面与B液面相平待冷却至室温再读数等(写出两点,答案合理即可)

【探究三】

(1)灼烧后固体的质量

(2)偏高

13.【解题指南】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三点:

(1)KI在潮湿空气中易被O2氧化生成I2,O2那么转化为OH-。

(2)从平衡移动的观点分析物质的损失。

(3)在物质的检验过程中要注意量的分析,以及最好方法的选择。

【解析】

(1)①Fe3+与SCN-的配合物有多种,如[Fe(SCN)]2+、[Fe(SCN)6]3-等;I2的CCl4溶液显紫红色。

②应用信息:

“氧化性:

IO

>Fe3+>I2”,说明IO

和Fe3+均能氧化I-生成I2。

(2)KI易被潮湿空气氧化,那么I-被氧化生成单质碘,O2被还原结合水生成OH-,考虑缓慢反应,微量产物I2会升华和KOH与空气中的CO2反应,促使反应不断进行。

KI3·H2O作加碘剂问题比较难分析,因为KI3很陌生。

从题中:

“低温条件下可制得”或生活中并无这一使用实例来确定。

再根据信息:

“KI+I2

KI3”解释其不稳定性。

(3)根据信息“还原性:

S2O

>I-”可判断A可作稳定剂,C比较难分析,应考虑食盐潮解主要是Mg2+、Fe3+引起的,加Na2CO3能使之转化为难溶物,防止因其水解显酸性,以及防止Fe3+氧化I-造成碘损失;D中NaNO2能氧化I-。

(4)实验方案简答要注意规范性,如“取……加入……现象……结论……”,本实验I-对Fe2+的检验有干扰,用过量氯水又可能氧化SCN-。

答案:

(1)①Fe(SCN)3(合理均可)

②IO

+5I-+6H+===3I2+3H2O

2Fe3++2I-===2Fe2++I2

(2)4KI+O2+2H2O===2I2+4KOH

否KI3受热(或潮湿)条件下产生KI和I2,KI易被O2氧化,I2易升华(答案合理即可)

(3)A、C(4)取适量该加碘盐溶于蒸馏水中,用盐酸酸化,滴加适量氧化剂(如氯水、H2O2等),再加KSCN溶液,假设显红色,那么该加碘盐中存在Fe2+

【方法技巧】综合实验题的解题技巧

(1)分析思路

依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原理,选择一定的仪器组装一套装置,选择正确的操作顺序。

(2)化繁为简

一道综合实验题,可以把它分成几个既相互独立又互相关联的小实验,由各个小实验确定各步操作,再由各个小实验的关联确定操作的先后顺序。

基本思路:

综合实验→分解成小实验→根据各个小实验原理→确定基本操作及先后顺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