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护理常规.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32026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科护理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骨科护理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骨科护理常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骨科护理常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骨科护理常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骨科护理常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骨科护理常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骨科护理常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骨科护理常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骨科护理常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骨科护理常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骨科护理常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骨科护理常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骨科护理常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骨科护理常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骨科护理常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骨科护理常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骨科护理常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骨科护理常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骨科护理常规.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骨科护理常规.docx

《骨科护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科护理常规.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骨科护理常规.docx

骨科护理常规

骨科护理常规

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牵引

(一)概念

牵引术是骨科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利用牵引力和反牵引力作用于骨折部位,达到复位或维持复位固定的治疗方法。

牵引方法包括皮牵引、骨牵引和兜带牵引。

(二)护理措施

1、操作前

(1)心理护理:

因长期卧床,牵引导致活动受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以及对疾病预后的担忧因素,可引起患者消极的情绪反应,应加强沟通,关心、鼓励患者,对不良的心理反应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牵引的意义、目的、注意事项,以便能积极的配合治疗。

(2)了解药物过敏史:

骨牵引前应该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

(3)局部准备:

牵引肢体局部皮肤须要用肥皂和清水擦洗干净。

去除油污,

(4)用物准备:

皮牵引备胶布、纱布绷带、扩张板、牵引带;骨牵引备牵引器械包、切开包、牵引弓等手术器械;另外还需准备牵引床、牵引架、牵引绳等。

(5)体位准备:

牵引前摆好患者体位,协助医生进行牵引。

2、操作后

(1)生活护理:

持续牵引的患者活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应协助患者满足正常的生理需要。

(2)保持牵引的有效性

(3)维持有效血液循环:

皮牵引时应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循环情况。

(4)皮肤护理:

在骨隆突出处垫以棉垫保护,定期观察牵引部位的皮肤,预防牙床。

(5)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血管、神经损伤;牵引针、弓的脱落;牵引针眼感染;关节僵硬;

(三)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入厕自理缺陷

2、有周围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的危险。

3、潜在并发症

4、有便秘的危险

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6、清理呼吸道无效

二、石膏绷带固定

(一)概念

石膏绷带是常见的外固定材料之一,适用于股关节损伤及术后的固定。

常见的石膏类型可分为石膏托、石膏夹板、石膏管型、躯干石膏及特殊类型石膏等。

(二)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躯体活动障碍

2、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

3、潜在并发症

4、知识缺乏

三、功能锻炼

(一)初期术后1、2周,主要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防止废用综合征。

(二)中期术后2周,即手术愈合、拆线到解除牵引或外固定工具,逐渐增加病变肢体德尔运动范围及运动强度。

(三)后期此时病变部位已经基本愈合,外固定支具拆除,应加强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的锻炼。

骨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肱骨干骨折

(一)概念

肱骨干骨折是发生在肱骨外科颈下1·2㎝致肱骨踝上2㎝段内的骨折。

(二)护理措施

1、非手术治疗:

手法复位外固定,复位后可选择石膏或小夹板固定。

2、术后护理同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3、术后护理:

(1)减轻疼痛:

及时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

(2)体位:

用吊带或三角巾将患肢托起,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疼痛。

(3)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患肢是否有桡神经损伤症状。

(三)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疼痛与骨折、软组织损伤、水肿有关。

2、潜在并发症肌萎缩、关节僵硬。

(四)健康指导

1、复位固定后尽早开始手指屈伸活动,并进行上臂肌肉的主动舒缩运动,但禁止做上臂旋转运动。

2、2·3周后,开始主动的腕、肘关节屈伸活动和肩关节的外展、内收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频率。

3、6·8周后加大活动量,并作肩关节旋转活动,以防止肩关节僵硬或萎缩。

二、肱骨髁上骨折

(一)概念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干于肱骨髁上交界处发生的骨折。

(二)护理措施

1、非手术治疗。

手法复位外固定,复位后用后侧石膏托在屈肘位固定4·5周,屈肘角度以能清晰叩到桡动脉搏动,无感觉运动障碍为宜。

2、术后护理同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3、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

观察石膏绷带或夹板固定的松紧度,必要时及时调整,以免神经、血管受压,影响有效组织灌注。

(2)体位:

用吊带或三角巾将患肢托起,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程度。

(三)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疼痛于骨折、软组织损伤、肿胀有关。

2、有外周围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的危险

3、不依从行为

(四)健康指导

1、复位固定后尽早开始手指及腕关节屈伸活动,并进行上臂肌肉的主动舒缩运动,有利于减轻水肿。

2、4·6周后外固定解除,开始肘关节屈伸活动。

3、手术切开复位且内固定稳定的患者,术后2周可开始肘关节活动。

4、若为患儿,应耐心向家长结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使家属能协助进行功能锻炼。

三、前臂双骨折

(一)概念

尺桡骨干双骨折较多见,以青少年多见,因骨折后常导致复杂的移位,使移位十分困难,易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

(二)护理措施

1、非手术治疗:

手法复位固定,复位后采用上肢前后石膏夹板固定,待消肿后改为上肢管型石膏固定,三角巾悬挂,一般8·12周可达到骨性愈合。

2、术后护理同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3、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

观察石膏绷带或夹板固定的松紧度,必要时及时调整,以免神经、血管受压,影响有效组织灌注。

(2)体位:

用吊带或三角巾将患肢托起,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程度。

(3)局部制动:

支持并保护患肢在复位后体位,防止腕关节旋前或旋后。

(三)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有外周围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的危险,于骨和软组织损伤、外固定不当有关。

2、潜在并发症肌萎缩、关节僵硬。

(四)健康指导

1、复位固定后尽早开始手指伸屈和用力握拳活动,进行上臂和前臂肌肉的主动舒缩运动。

2、2周后局部肿胀消退,开始练习腕关节活动,4周以后开始练习肘关节和肩关节活动。

3、8·10周后拍片证实骨折愈合,方可进行前臂旋转活动。

四、桡骨远端骨折

(一)概念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以内的骨折,常见于有骨质疏松的中老年妇女性。

(二)护理措施

1、非手术治疗:

手法复位固定,石膏绷带固定2周,水肿消退后,改用前臂管型石膏。

2、术后护理同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3、术后护理同前臂双骨折的术后护理。

(三)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有外周围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的危险,于骨和软组织损伤、外固定不当有关。

(四)健康指导

1、复位固定钩尽早开始手指伸屈和用力握拳活动,并进行上臂和前臂肌肉的主动舒缩活动。

2、4·6周后可去除外固定。

逐渐开始腕关节活动。

五、股骨颈骨折

(一)概念

股骨颈骨折是指由股骨头下到股骨颈基底之间的骨折。

多见于中老年人,以女性多见。

(二)护理措施

1、非手术治疗

(1)保守治疗的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要预防肺部、皮肤、泌尿系统等并发症的发生,并教会患者利用牵引床的拉手进行身体活动。

(2)骨牵引时应该按骨牵引护理,定时让患者活动踝关节,锻炼股四头肌,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

(3)皮肤牵引应定时打开,检查牵引部位的皮肤及足跟部皮肤,最好在牵引带内垫以软布,能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2、术前护理

(1)同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2)术前牵引5·7日,目的是制动,镇痛,以放松局部肌肉,防止加重血管损伤,为手术做准备。

(3)备皮包括会阴部皮肤。

3、术后护理

(1)同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2)行内固定的患者,患者抬高,保持外展中立位,防止内收内旋,以防内固定松动。

(3)早期在床上活动,术后一周可扶患者做起,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下床活动。

(4)练习髋关节和膝关节的主动活动,加强股四头肌的锻炼。

(5)术后3·4周扶拐下地,患肢不负重,6个月去拐行走。

(三)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疼痛与骨折、牵引有关。

2、躯体活动障碍,与骨折、牵引或石膏固定有关。

3、潜在并发症:

下肢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压疮、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关节脱位、关节感染等。

4、有综合症的危险:

与骨折、软组织损伤或长期卧床有关。

(四)健康指导

1、在手术后3月内,关节周围软组织没有充分愈合,为避免关节脱位,应尽量避免屈髋大于九十度和下肢内收超过身体中线。

2、指导患者上下楼梯的方法,健肢先上,双拐和患肢再同时上楼,双拐和患肢同时先下,健肢再下,指导正确更衣,穿袜,穿鞋;避免屈膝下蹲。

3、嘱病人尽量不做或少做有损人工关节的活动,如爬山、爬楼梯和跑步等。

4、避免在负重状态下反复做髋关节伸屈动作,或做剧烈跳跃金额急停急转活动。

5、肥胖病人应控制体重,预防骨质疏松,避免过多负重。

六、股骨干骨折

(一)概念

是指股骨转子以下、股骨髁下以上部位的骨折。

多见于青壮年。

(二)护理措施

1、非手术治疗

(1)3岁以下儿童常用布朗架双下肢垂直悬吊牵引。

(2)成人行股骨髁上或胫骨结节骨牵引,一般8·10周。

(3)牵引期间按照牵引护理,观察牵引轴线,牵引滑轮,牵引重量是否正确。

2、术后护理

(1)同外界护理常规

(2)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脉搏增快,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低血容量休克表现;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循环,如足动脉和毛细血管充盈情况,并于健肢比较。

(3)行外固定手术者,保持外固定支架针眼处干燥,观察患肢末梢血运。

(4)行内固定手术者,术后应注意伤口有无渗血及患肢末梢血运情况。

(5)股骨中段以上骨折,下床活动时始终保持患肢的外展中立位,以免因为负重和内收肌的作用而发生继发性向外成角突起畸形。

(三)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疼痛与骨折有关。

2、躯体身体障碍,与骨折或牵引有关。

3、潜在并发症,低血血容量休克。

(四)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保持正确体位和有效牵引。

2、患肢复位固定后,可在维持牵引条件下做股四头肌等长舒缩运动,并活动足部、踝关节和小腿。

3、教会患者使用双拐。

七、胫腓骨干骨折

(一)概念

胫腓骨干骨折是指胫骨平台以下致踝以上部位发生的骨折可分为胫腓骨干骨折、单纯胫骨干骨折、单纯腓骨骨折。

(二)护理措施

1.非手术治疗手法复位外固定,石膏固定6、8周可扶拐负重行走,按照石膏固定护理常规护理,牵引复位,6周去除牵引,改用小腿功能支架固定,或行长腿石膏固定,可下地负重行走。

2、术前护理同外科一般术前护理常规。

3、术后护理

(1)同外科一般术后护理常规。

(2)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运,防止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

(3)早期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髌骨的被动活动、同时练习踝关节及趾间关节活动。

(三)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疼痛于骨折有关。

2、有外周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的危险与骨和软组织损伤、外固定不当有关。

3、潜在并发症肌萎缩、关节僵硬。

(四)健康指导

1、指导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

2、夹板固定者可进行踝关节和膝关节活动,但禁止在膝关节伸直情况下旋转大腿,以防止骨不连。

3、去除牵引或外固定后遵医嘱进行踝关节和膝关节的屈伸练习和髋关节各种活动,逐渐下地行走。

八、脊柱骨折

(一)概念

脊柱骨折是占全身骨折的5·6%,其中以胸腰段脊柱骨折最多见。

脊柱骨折可以并发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

特别是颈椎骨折·脱位合并有脊髓损伤者。

(二)护理措施

1、非手术治疗

(1)脊柱骨折伴有颅脑、胸、腹腔脏器损伤或并发休克时,首先处理紧急问题,抢救生命。

按相关护理常规和护理。

(2)卧硬板床,骨折部位垫厚枕,使脊柱过伸。

(3)复位固定:

对颈椎半脱位者应予以石膏颈围固定3个月。

稳定性的颈椎骨折,轻者可采用枕颌带卧位牵引复位,牵引重量3kg明显压缩移位者做持续颅骨牵引复位,重量3-5kg,必要时可增加6-10kg。

待X线证实已复位,可改用头颈胸石膏固定3个月,石膏干硬后即可下床活动。

(4)腰背肌锻炼:

单纯压缩骨折病人卧床3日后开始腰背部肌肉锻炼,利用腰背肌的肌力及背伸姿势使脊柱过伸,使压缩的椎体自行复位。

2.术前护理同外科一般术前护理常规。

3.术后护理

(1)同外科一般术后护理常规。

(2)严密观察患者感觉运动恢复情况。

(3)预防压疮:

每2-3小时轴线翻身一次,并检查皮肤;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可使用气垫床;保证足够营养。

(4)脊髓损伤的观察和预防:

观察患肢肢体感觉.运动.反射和括约肌功能是否随病情发展而变化,及时发现脊髓损伤征象。

搬运时保持脊柱中立位,以免造成或加重脊髓损伤。

(5)功能锻炼:

保持适当体位,预防畸形;定时进行全身关节的被动活动,预防关节僵硬和挛缩。

锻炼的方法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

锻炼的幅度及次数应逐渐增加,在不疲劳无痛苦的情况下进行。

(6)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以满足生活需要。

(三)常见护理诊断及问题

1.躯体活动障碍与外伤有关。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活动障碍和长期卧床有关

3.有失用综合症的危险与脊柱骨折长期卧床有关。

4.潜在并发症脊髓损伤

(四)健康指导

1、指导和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

2、压缩骨折病人卧床3日后开始腰背部肌肉锻炼,开始时臀部左右移动,然后要求做背伸工作,臀部离开床面,随着腰背肌的力量增加,臀部离开床面的高度也逐渐增高。

3、2月后骨折基本愈合,第3日可以下地少量活动。

4、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提高机体免疫力。

九、脊髓损伤

(一)概念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椎体的移位或碎骨头片突出于椎管内,使脊髓或马尾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

多发生于颈椎下部和胸腰段。

(二)护理措施

1、非手术治疗伤后6小时内是关键治疗时期,24小时内为急性期。

(1)甲强龙冲击疗法的护理:

在使用过程需要有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有无消化道出血、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2)保持气道通畅和有效通气:

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深浅,有无呼吸困难表现。

,持续吸氧并根据血气分析和和血氧饱和度调节氧流量,必要时插管、切开或机械辅助呼吸。

(3)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输液、输血,保持有效循环血量。

(4)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留置导尿管持续开放引流2·3周后改为每4·6小时开放一次间歇引流。

并指导、鼓励患者和家属进行排尿训练和按摩膀胱。

鼓励患者每日饮水量最好达3000ml以上,每日清洁会阴部。

(5)有麻痹性肠梗阻的患者,可留置胃管并行胃肠减压,指导饮食和排便训练。

预防腹胀和便秘。

(6)颈椎骨折和脱位较轻者,用枕颌吊带牵引复位,明显压缩移位者,持续颅骨牵引复位,复位后用头颈胸石膏或石膏床固定3个月。

胸腰椎复位后用石膏背心、腰围或支具固定。

(7)心理护理:

关心患者,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患者常出现紧张、焦虑、恐惧、多疑、担忧和绝望等心理改变,缺乏自信心,护士应帮助患者正确应对,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发挥最大的潜能,帮助患者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

让患者和家属参与护理计划的制定,重要的是家庭成员和医务人员应相信并认真倾听患者诉说。

(8)需手术者同外科一般术前护理常规。

2.术后护理

(1)同外科一般术后护理常规。

(2)体位:

瘫痪肢体保持关节于功能位,防止关节屈曲,过度或过展。

可用矫正鞋或支足板固定足部,以防足下垂。

(3)病情观察:

观察意识和生命体征变化,监测血氧饱和度,观察躯体及肢体感觉,运动情况。

(4)引流管护理:

严密观察伤口渗出,保持伤口引流管的引流通畅。

(5)颈脊髓损伤患者应保证有效的气体交换,防止窒息,呼吸困难甚至呼吸骤停,脊髓损伤48小时内因脊髓水肿可造成呼吸抑制,需严密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床头备气管切开包和吸引装置,根据血气分析调整氧气流量,观察血氧饱和度,遵医嘱应用地塞米松等激素治疗,减轻脊髓水肿,加强呼吸道护理,每1-2小时帮患者翻身,叩背一次,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和用力咳嗽,促进肺膨胀和排痰,根据医嘱吸痰或雾化吸入,观察患者体温变化,患者可出现中枢性高热。

(6)鼓励患者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新鲜水果和蔬菜,多饮水,以利于大便通畅,训练排便,指导或协助患者餐后30分钟做腹部按摩,从右到左,刺激肠蠕动预防便秘。

(7)并发症的预防:

脊髓损伤后的截瘫患者,主要并发症为压疮,泌尿系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等,是截瘫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1防止压疮:

床垫应柔软,保持床铺清洁干燥,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定时翻身,至少每2-3小时翻身一次,已发生压疮时,要尽量避免局部继续受压,保持压疮局部的清洁,给予换药,并加强全身营养。

2防止泌尿系感染:

插尿管时要严格无菌操作,按规定更换尿管,留置导尿一周需做尿培养,遵医嘱给予膀胱冲洗,训练膀胱自主能力,夹闭尿管,每4-6小时开放一次,防止持续开放导尿引起膀胱挛缩,截瘫患者应采取坐位或半坐卧位,以利尿液顺利引流,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3000ml以上,以起到内冲洗的作用,定期监测尿常规,若有感染征象,立即应用抗生素治疗。

3防治呼吸道感染:

鼓励患者做深呼吸、经常翻身、叩背,有利于自行咳痰,避免坠积性肺炎发生,高位脊髓损伤有呼吸困难或呼吸道感染导致痰液不易咳出,应气管切开,按照气管切开护理。

(8)功能锻炼:

保持适当体位,预防畸形,定时进行全身关节的被动活动,按摩四肢,预防关节僵硬和挛缩。

(三)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低效性呼形态与脊髓损伤、呼吸机无力、呼吸道分泌物存留有关。

2.体温过高或过低与脊髓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紊乱有关。

3.尿潴留与脊髓损伤,逼尿机无力有关。

4.便秘与脊髓神经损伤、液体摄入不足、饮食和活动受限有关。

5.体象紊乱与受伤后躯体运动障碍或肢体萎缩变形有关。

6.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运动感觉及活动障碍有关。

(四)健康指导

1.患者出院后需继续康复锻炼,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指导患者逐步练习床上起坐,使用轮椅、助行器等上下床和行走方法。

3.指导患者及家属预防长期卧床、留置导尿而引起泌尿道感染

、肺部感染及压疮的方法。

4.告知患者需定期返院检查,进行理疗有助刺激肌收缩和机能恢复。

十、骨盆骨折

(一)概念

在躯干骨损伤中,骨盆骨折的发生率仅次于脊柱损伤,常合并静脉丛和动脉大量出血,以及盆腔内脏器的损伤。

临床表现为髋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骨折后可引起大量失血时,可出现低血压和休克早起症状,下腹部、会阴部或腰骶部等处常有巨大血肿及皮下瘀斑;查体可见骨盆分离试验与挤压试验阳性,肢体长度不对称。

(二)护理措施

1.急救处理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时应先抢救生命,对休克患者先进行抗休克治疗;关心体贴患者,紧急处理时做到紧张有序,保持沉着、冷静,让患者对手术治疗有安全感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2.非手术治疗、术前护理

(1)卧床休息3-4周,手法复位,下肢骨牵引和骨盆悬吊牵引同牵引护理常规。

(2)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腹部后血肿、腹腔内脏损伤、膀胱或后尿道损伤、直肠损伤或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3.术后护理

(1)同外科一般术后护理常规

(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伤口引流及渗血情况,及时按医嘱输血和补液,纠正血容量不足,观察尿量变化,以防发生失血性休克。

(3)伤口及引流管护理。

(4)保持床铺清洁、干燥,按时翻身按摩,预防压疮。

(5)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术后12小时开始注射抗凝剂,并应用下肢静脉泵,每次30-60分钟,每日1-2次。

(6)体位和活动:

卧床休息期间,髂前上、下棘撕脱骨折可取髋、膝屈曲位;坐骨结节撕脱骨折应取大腿伸直、外旋位;骶尾部骨折者可在骶部垫气圈或软垫。

帮助患者利用四肢撑床联系桥式运动以更换体位,骨折愈合后才可取患侧卧位。

行牵引者12周以后可负重。

(三)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躯体活动障碍与骨折有关

2.组织灌注不足与骨盆损伤、出血有关

3.潜在并发症出血性休克、尿道损伤、膀胱损伤、直肠损伤或神经损伤等

(四)健康指导

1.保持平卧位

2.长期卧床患者预防压疮、肺部及泌尿系并发症

3.长期卧床者需练习深呼吸,进行肢体肌肉等长舒缩

4.允许下床后,可使用助行器或拐杖,以减轻骨盆负重

十一、关节脱位

(一)概念

关节脱位是指由于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于关节,或关节有病理性改变,使骨与骨之间相对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失去部分正常对合关系的称半脱位。

脱位多见于青壮年和儿童;四肢大关节中以肩关节和肘关节脱位最为常见,髋关节次之,膝、腕关节脱位则少见。

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局部压痛,关节功能障碍。

畸形、弹性固定、关节盂空虚。

早期全身可合并复合伤、休克等,局部可合并骨折和神经血管损伤。

晚期可发生骨化性肌炎、骨缺血性坏死和创伤关节炎等。

(二)护理措施

1.非手术治疗

(1)复位:

以手法复位为主,最好在脱位后3周内进行。

(2)固定:

固定的时间视脱位情况而定,一般为2-3周。

陈旧性脱位经手法复位后,固定时间应适当延长。

(3)功能锻炼:

鼓励早期活动,在固定期间要经常进行关节周围肌肉和其他未累及关节的主动活动,防止肌萎缩及关节僵硬。

固定解除后,逐步扩大患部关节的活动范围,并辅助理疗、中药熏洗等手段,逐步恢复关节功能。

2.术前护理同外科一般术前护理常规

3.术后护理

(1)体位:

抬高患肢并保持患肢于关节的功能位,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2)缓解疼痛:

局部冷热敷:

受伤24小时内局部冷敷,达到消肿止痛目的;受伤24小时后,局部热敷以减轻肌肉痉挛引起的疼痛。

冷热敷时,防止烫伤和冻伤。

避免加重疼痛的因素,进行护理操作或移动患者时,托住患肢,动作轻柔,避免不适活动加重疼痛。

镇痛:

应用心理暗示、转移注意力或松弛疗法等非药物镇痛方法缓解疼痛,必要时遵医嘱应用镇痛剂。

(3)病情观察:

定时观察患肢远端血运、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和活动情况等;若发现患肢苍白、发冷、患肢淤肿、疼痛加剧、感觉麻木等,及时通知医师并配合处理。

(4)保持皮肤完整性:

使用石膏固定或牵引的患者,避免因固定物压迫而损伤皮肤。

髋关节脱位固定后需长期卧床的患者,鼓励经常更换体位,保持床单位整洁,预防压疮。

(5)心理护理:

关节脱位多由意外事故造成,患者常焦虑、恐惧以及自信心不足等,在生活上给予帮助,加强沟通,耐心开导,使心情舒畅,从而愉快的接受并配合治疗。

(6)功能锻炼:

1肩关节脱位:

固定期间必须主动活动腕部与手指,

疼痛肿胀缓解后,用健侧手缓慢推动患肢外展与内收活动,活动范围以不引起患侧肩部疼痛为限,解除固定后,开始进行肩关节的活动锻炼,锻炼需循序渐进,主动进行肩关节各方向的活动,使其活动范围得到最大限度恢复。

2肘关节脱位:

固定期间,可做伸掌、握拳、手指屈伸等活动,同时在外固定保护下活动肩、腕关节及手指,去除固定后,练习肘关节的屈伸、前臂旋转活动及锻炼肘关节周围肌力,通常需要3-6月方可恢复。

3髋关节脱位:

固定期间鼓励患者进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及其其余关节的活动,去除外固定后,持双拐下地活动,3月内患肢不能负重,以免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3月后进行X线检查,显示无股骨头坏死时才可完全负重活动。

(三)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疼痛与关节脱位引起局部组织损伤及神经受压有关

2躯体活动障碍与关节脱位、疼痛、制动有关

3潜在并发症血管、神经受损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外固定压迫局部皮肤有关

(四)健康指导

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关节脱位治疗和康复的知识,说明复位后固定的目的、方法、重要意义及注意事项,使其充分了解固定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复位后必须固定的时限。

2.讲述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指导其进行康复锻炼,使患者能自觉按计划实施。

3.固定期间进行肌肉舒缩活动及邻近关节主动活动;固定拆除后,逐步进行肢体的全范围功能锻炼,防止关节粘连和肌萎缩。

4.习惯性反复脱位者,须保持有效固定并严格遵医嘱坚持功能锻炼,避免各种导致再脱位的原因。

十二、先天性肌性斜颈

(一)概念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指各种原因引起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性挛缩,导致颈部和头面部向患侧偏斜畸形。

先天性斜颈分为骨性斜颈和肌性斜颈,其中肌性斜颈最常见。

临床表现为新生儿出生约1周后,一侧胸锁乳突肌出现肿块,2·3周肿块逐渐变硬,成梭形,指头大小,随胸锁乳突肌被移动而左右移动,半年左右肿块逐渐缩小至消失,但胸锁乳突肌纤维性挛缩,对称,健侧饱满,患侧变小,双眼、双耳不在同一平面,晚期,患侧颈部深筋膜增厚和挛缩,严重者导致颈椎、上胸椎侧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