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值线专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8346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7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值线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等值线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等值线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等值线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等值线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等值线专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等值线专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等值线专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等值线专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等值线专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等值线专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等值线专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等值线专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等值线专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等值线专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等值线专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等值线专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等值线专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等值线专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等值线专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等值线专题.docx

《等值线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值线专题.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等值线专题.docx

等值线专题

等值线专题

【知识概述】

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地理现象的空间演变、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都可以通过等值线图展示出来。

等值线图为考查学生空间概念、空间想象,以及分析计算能力提供了平台,历年高考试卷都非常重视对等值线图的考查。

一、等值线的主要类型

中学地理中常见的等值线有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酸雨pH线、等太阳辐射量线、等太阳高度线、等震线、等时线等。

其中又以等高线地形图、等温线分布图、等压线分布图三种最为重要。

高度的计算:

相对高度、海拔高度

主干知识脉络

地形图

基本地形的判断:

山顶、盆地、陡崖、山谷、山脊、鞍部

气温:

海拔、阴阳坡、迎背风坡

综合判读

及应用

垂直地带性的分异

地形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降水:

迎、背风坡(雪线);

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流向、流速、水能、航运

等高线图

(等深线)

水系特征、河流的侵蚀与堆积

坡向差异:

迎、背风坡

农业生产布局的垂直分异

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水库大坝选址、水电、航运、交通选线、城市选址

通视问题

绘制的一般方法

剖面图的绘制与判断应用

 

与海岸线平行――>海水对气温起调节作用,经度地带性

与纬线平行(一致)――>太阳辐射递变律

等温线

的走向

与山脉走向,高原边缘平行

与地形

一致

与等高线走向一致

盆地闭合曲线:

夏季炎热中心,冬季温暖中心

 

山地闭合曲线冬夏均为低温

等温线向高纬突出

夏季大陆

相反律

暖锋经过

寒流经过

等温线向低纬突出

夏季海洋

冬季大陆

地势高

等温线

的疏密

密:

气温差异大(我国冬季)

暖流经过

疏:

气温差异小(我国夏季)

气温水平颁布的差异的大小

地势低

等温线

的弯曲

冬季海洋

等温线图

 

冷锋经过

 

高、低气压中心

气压场的类型

高压脊和低压槽

脊线和槽线

鞍部

风向:

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磨擦力的合成

风向和风力

等压线图

风力:

取决于等压线的疏密和等压距的大小

气旋左侧为冷锋

低压中心――>气旋――>低压槽

――>气流交汇――>主、被动风

――>冷暖锋

锋面气旋

气旋右侧为暖锋

各种等值线的基本原理相似,了解其中一项,其它可以类推。

如下表:

等值线

图示

等高线

等温线

等降水量线

等压线

等水温线

等盐度线

中心点高于两侧点,向数值小的方向凸出

山脊(分水线)(上图中南北虚线A)

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上图A高于A′、A″)

降水比附近地区多

高压脊(脊线)

暖流经过

盐度高于附近海域

中心点低于两侧点,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

山谷(集水线)(上图中南北虚线B)

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上图B低于B′、B″)

降水比附近地区少

低压槽(槽线)

寒流经过

盐度低于附近海域

二、等值线的基本特点

(1)同一条等值线上数值相等。

(2)等值线为闭合曲线。

等值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由于受图幅限制,不一定能显示出其全部闭合状态。

(3)两条等值线一般不能相交。

例如,在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所以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

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在图上可以显示为重合状态。

(4)一般情况下,等值线两侧一边高于等值线的数值,另一边低于等值线的数值。

【要点诠释】

一、等值线图判读的一般方法

1、观察等值线的稀密

等值线密,说明地理要素的地区分布差异大;等值线稀,说明地理要素的地区分布差异小。

如等高线分布密的地区,表示地面坡度大;等高线稀的地区,表示地面坡度小。

等温线分布密的地区,说明在一个地区温度差别大,进一步推断这个地区风力大。

等压线分布稀的地区,说明水平气压差异小,这个地区风力小。

2、分析极大值和极小值

等高线极大值地区表示地势最高处,极小值地区表示地势最低处。

等压线极大值表示气压最高,极小值表示气压最低……观察等值线的极大值和极小值,主要为了分析其原因。

3、掌握重要的等值线

重要的等值线一般是地理分界线。

在读等值线分布图中,一定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等值线。

如我国等降水量图上的800mm、400mm、200mm等降水量线。

4、注意等值线的数值间距

等值线的数值间距是指两条等值线之间的差值。

在一般情况下,等值线的数值间距是相同的,但有的等值线图出现了两种数值间距,这应特别注意。

另外,可以利用插值法增补两条等值线之间的数值。

二、等高线图的判读

1、判断地形

(1)判断具体地形:

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及形态来判断各种地形。

如山顶和洼地,山脊和山谷,鞍部和陡崖。

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弯曲大,但山脊等高线是向数值低处弯曲,而山谷等高线相反。

鞍部一般是在两山脊和两山谷相对处,陡崖是等高线相交处。

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垂直于等高线,最大弯曲处的短线)来判断:

示坡线指向低处—表示山脊,示坡线指向高处—表示山谷。

 

(2)判断五大地形类型:

这是指判断全图所示地形属于山地、盆地、丘陵、高原、平原五大地形中的哪一类。

平原: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

丘陵:

海拔200米以上,小于500米,等高线弯曲,但比较和缓,相对高度一般小于100米。

山地:

地形组成与丘陵相似,但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一般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弯曲。

高原:

海拔高度大(>1000米),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较密集,而内部明显稀疏。

盆地:

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高。

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低。

问题1:

说出下图表示的地形类型的名称,并说出字母所在地表示的地形名称。

2.判断地形坡度的陡缓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小),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大)。

在不同的等高线图上,如果等高距和等高线的疏密都一致,则比例尺较大的地图上的坡度较大,比例尺较小的坡度较小;如果比例尺和等高线的疏密都一致,则等高距较大的坡度较大,等高距较小的坡度较小;如果等高距、比例尺和等高线的疏密三者都不一致,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问题2:

比较下图中四点所在地坡度的大小。

3.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间的海拔高度,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

H=H1-H2。

进一步还可以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m)可以计算这两地间的气温差异:

T=0.6H。

问题3:

读右图,O点与P点的相对高度

(H)最大可以达到(米)

A、40<H<41B、49<H<50

C、59<H<60D、60<H<61

4.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一般情况下,等高线不能相交,因为同一点不会有两个高度。

但在等高线图上的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重合。

假设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则陡崖的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是:

(n-1)d≤H<(n+1)d。

举例见“问题4(3)”

5.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水系特征: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是河流的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方向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水文特征:

河谷等高线密集,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流域内降水量(内流区域的融冰或融雪量)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问题4: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1)图示地区河流干流流向如何?

(2)图示地区降水情况如何?

判断理由是什么?

(3)如果A处陡崖底部气温为15℃,其顶部气温可能

是多少?

(只考虑海拔因素的影响)

A、13℃B、16.8℃C、14℃D、14.5℃

(4)铁路分布特点是什么?

6.判断气候特征

分析气候特点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坡向等因素。

(1)比较降水量多少

首先要看该地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大致是哪一地区,盛行什么风,该类风是否富含暖湿水汽;再结合等高线找出迎风坡或背风坡。

然后根据迎风坡多地形雨,背风坡降水较少来判断降水状况。

(2)比较获取热量或蒸发量的大小

先根据当地的南北半球位置,结合等高线确定是阳坡还是阴坡,进而得出阳坡太阳高度角较大,单位面积获取热量较多,蒸发量大,比较干燥;阴坡获取热量较少,蒸发量小,比较湿润的结论。

问题5:

下列是华北某地地形图,实际调查发现乙坡植物生长好于甲坡,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3)计算气温

在等高线图上,根据某地点的气温,计算另一地点理论上的气温。

只要掌握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就可算出。

7.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①确定水库坝址的位置

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问题6:

下图中,计划建一座较大型的水库,坝址宜选在什么地方?

②确定港口码头的位置

港口码头应选择海水较深且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造成航道淤积。

③确定公路、铁路线

一般情况,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选择坡度较缓、线路较短、弯路较少的线路,尽量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区、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

如“问题4(4)”

④确定引水线路

引水线路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

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

问题7:

读右图:

(1)要在海边建油港码头,

应建在A处还是B处?

为什么?

(2)从油矿区向油港铺设输油管道,

线路应怎样确定?

⑤农业生产布局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貌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副渔业布局方案。

例如,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牧业。

⑥工业区、居民区选址

工业区宜建在地形平坦开阔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资源的地区;居民区最好建在依山傍水、地势开阔平坦的向阳地带,并且要交通便利,远离污染。

问题8:

左图是某区域的示意图,北回归线从本区北部花岗岩和变质岩山区穿过,中部为海积平原,南部为花岗岩丘陵,奇石岛上怪石林立,解答下列问题。

(1)在土地利用上,北部海拔200米以上的坡地宜种植    ;100—200米的坡地宜种植    ;100米以下平地宜种植      ;在沿海沙地应种植        。

(2)晒盐的海水最好从     (填写图中字母)海湾引入,若规划建设一个海滨泳场、深水港和工业区,最好分别选址在     处、     处和________处(填写图中字母)。

8、地形剖面图

画剖面图的步骤如下:

(1)规定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

通常水平比例尺与原图一致,(也可放大为原来的2倍、3倍)而垂直比例尺一般比水平比例尺扩大5--20倍。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画出剖面方向线AB,按AB的长度绘一条水平线作为剖面基线(若剖面图与地形图水平比例尺相同,则上、下两图中的AB线长度相等),并确定基线所代表的高程。

基线高程一般略低于图上最低高程。

(3)作基线的平行线。

平行线的间隔按垂直比例尺和等高距计算。

如图:

等高距为10米,垂直比例尺为1:

5000,则平行线间隔为2毫米,并在平行线一边注明其所代表的高程,如200米,……

(4)在地形图上沿剖面线AB量出A-1,1-2,……各段距离,并把它们标注在剖面基线AB上,得1,2,……各点。

通过这些点作基线的垂线,垂线的端点按各点的高程决定。

如地形图上1点的高程为250米,则剖面图上过1点的垂线端点在代表250米的平行线上。

(5)将各垂线的端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即得到表示实地剖面方向的剖面图。

三、等温线图的判读

1、等温线分布的一般规律及成因

①在南北半球上,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主要是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②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因为南半球海洋广阔。

③等温线在陆地或海洋上会弯曲。

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

④世界最高气温出现在撒哈拉沙漠,最低气温出现在南极洲。

问题9:

读世界平均气温图,思考回答:

(1)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2)A处是世界年平均气温最高分布处,说明气温高形成的原因。

(3)B处气温比同纬度偏低,说明其形成原因。

(4)C、D两处等温线弯曲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共同原因是什么?

(5)E处等温线密集,形成原因是什么?

(6)G处气温明显低于F,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2.等温线判读的方法

等温线变化

示意图

解说

影响因素

等温线平直,与纬线平行

 

太阳辐射能量因纬度而不同

太阳辐射(或纬度)

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递变

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夏季:

内陆向高纬凸冬季:

内陆向低纬凸

 

A、B、C同纬度,B处内陆夏温B地>A、C,

冬温B地<A、C

海陆分布(海陆热力性质有差异)

与等高线平行(与山脉走向、高原边缘平行)

 

等温线延伸到高地急转弯曲

地形(山地垂直高度)

暖流:

向高纬凸

寒流:

向低纬凸

 

暖流增温寒流降温

洋流

盆地闭合曲线

夏季炎热中心

冬季温暖中心

 

夏季不易散热,下沉气流增温,冬季山岭屏障

地形闭塞,四周山岭屏障

山地闭合曲线

冬夏均为低温

 

气温垂直递减,升高1,000米,降温6℃

地势高

锯齿状分布(南美洲7月份气温图)

 

河谷、平原与高原、山地交错相间分布,气温高低不同

地势高低起伏大

3.等温线图的应用

(1)判断南、北半球

规律如下:

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北半球

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减→南半球

问题10:

右图分别表示哪个半球?

(2)判断温差

规律如下:

等温线密集→温差大

等温线稀疏→温差小

(3)判断洋流的流向和性质

①判断洋流流向的规律:

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弯曲(凸出)的方向一致

②判断洋流性质的规律:

等温线向低值(较高纬度)凸出→暖流经过

等温线向高值(较低纬度)凸出→寒流经过

问题11:

读右图回答:

(1)该图表示的时间(月份)是什么?

(2)①处等温线密集主要原因是什么?

(3)②处等温线向南凸出主要原因是什么?

(4)③处等温线向南凸出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判断海陆分布

规律如下:

规律一:

7月等温线向北凸→大陆

等温线向南凸→海洋

1月等温线向北凸→海洋

等温线向南凸→大陆

规律二:

采用“高高低低”的原理

同纬度地区的大陆和海洋:

若气温高,则等温线向较高纬度地区凸

若气温低,则等温线向较低纬度地区凸

问题12:

右上图中,虚线为海岸线。

若为7月份,A、B分别属于海洋还是陆地?

(5)判断季节

规律如下:

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大陆气温高→当地为夏季

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大陆气温低→当地为冬季

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凸→海洋气温高→当地为冬季

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凸→海洋气温低→当地为夏季

问题13:

右上图中,根据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判断该地的季节?

(6)判断地形

规律如下:

等温线闭合

内线数值大→中心气温高→中心地势低→盆地(洼地)

内线数值小→中心气温低→中心地势高→山地(高原)

等温线不闭合

等温线向高值方向凸→中间比两侧气温低→中间地势高→山脊

等温线向低值方向凸→中间比两侧气温高→中间地势低→山谷

问题14:

右图中,A、B、CD、EF所在地分别是什么地形?

四、等压线图的判读

1、判断气压系统

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区域为高压;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为低压;由高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高压脊;由低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低压槽;两个高压脊之间和两个低压槽之间的部位称为鞍部。

问题15:

指出右图中的高压、低压、高压脊、低压槽、鞍部。

2、判断风力大小

等压线密集→单位距离内气压差异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

问题16:

读等压线图,图中A、B、C、D四处中风力最大的是哪一点?

3.判断南北半球

水平气压梯度力从高气压指向低气压,与等压线垂直。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北半球的风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问题17:

右侧有一图能正确表示某气压系统,它位于(南、北)哪个半球?

 

4.判断季节

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陆内部一般为低气压;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大陆内部—般为高气压。

问题18:

根据右图判断季节是什么?

5.判断是近地面还是高空

在近地面,由于摩擦力的存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夹角较大。

并且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在高空,由于摩擦力很小,风向基本上与等压线平行。

这样从近地面向高空,风向将越来越接近于平行等压线。

6.判断天气状况

低压、低压槽控制为阴雨天气;高压、高压脊控制为晴朗天气。

问题19:

结合“问题15”图,判断北京、汉城、武汉、福州近期的天气状况如何?

7、根据气旋运动方向判断锋面性质

气旋是与低气压相伴发生的大型空气旋涡。

如上图所示,图上有两个低压槽,在槽线附近相应出现了两个锋面。

在图中槽线北方是冷气团控制地区,南方为暖气团控制地区。

图中虚线箭头为北半球气旋的气流旋转方向。

从A、B、C、D的风向可以发现:

图中左侧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为冷锋,右侧为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一侧移动,是暖锋,并且锋面雨区都位于冷气团一侧(图中C、B处于雨区)。

如果该地位于南半球,则槽线北方为暖气团,南方为冷气团。

气旋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不难发现,图中左侧仍然是冷锋,右侧仍然是暖锋,只是锋面的前进方向和锋面雨区出现方向与北半球相反。

8、判断气压性质

在垂直方向上,等压值从低处向高空,气压越来越低。

因而等压面向下凹陷的地方气压比同一水平面上其它地方气压低;向上凸出的地方气压比同一水平面上的其它地方气压高。

规2律如下:

等压线向高空凸出,气压偏高

等压线向低空凸出,气压偏低

图示如右图:

问题20:

比较下图中4点气压的大小;说说甲、乙两地的天气状况如何?

五、等潜水位线

1、基本知识

潜水等水位线图即地下水的等值线图。

要对其作出正确的判断,首先必须搞清潜水的几个基本要素。

如右图,潜水面即潜水的自由表面(B);潜水埋藏深度即潜水面至地表的距离(h);潜水位即潜水面上任一点的海拔(H);潜水含水层厚度即潜水面至隔水底板的垂直距离(m)。

2、判读方法

(1)潜水的流向:

潜水是在重力作用下,由潜水位高处向低处作下降运动的,所以潜水的流向就是与潜水等水位线垂直且由潜水位数值大的指向潜水位数值小的短线,如下图中的箭头指向。

图2

(2)潜水的埋藏深度:

埋藏深度=某点地面标高-潜水位,即某点对应的等高线的数值(地表高度)与其潜水水位数值的差。

一般来说,地势越高,潜水的埋藏越深,如图2中P点潜水的埋藏深度为5

米,Q点潜水的埋藏深度为10米。

(3)潜水与地表水(如河水)的补排关系:

对照图示观察,若潜水等水位线图上的等值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说明河水水位低于潜水水位,潜水补给河水;相反,河水水位高于潜水水位,河水补给潜水。

我们也可以通过确定地表水附近潜水的流向来确定彼此的补排关系,方法是在图上按潜水位数值从大到小方向作潜水等水位线的垂线,若垂线指向河流,说明潜水补给河水;若作出的垂线偏离河流,则说明河水补给潜水,如右图所示,①是潜水补给河水,②是河水补给潜水。

(4)水井位置的选择:

井是开采地下水的管状垂向集水工程的设施。

为增加开采补给量,保证水源地的长期均衡开采,水源地应尽可能选择在可以最大限度拦截区域地下径流的地段,接近补给水源和能充分夺取各种补给量的地段,如水源地尽量靠近补给地下水的河流岸边、区域地下径流的排泄区附近等。

如图2中,要获得充足的地下水资源,图示地区打井的最佳地点应是②处。

根据等值线的特点和有关知识可知,等值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说明该地的数值小,即该地是集水区。

四个地点中,②处的曲率最大,说明此处变化大,且③④等处的潜水流向②处,所以四个地点相比,②处的地下水资源最为充足。

六、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与上述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相似,也主要是看等降水量线的走向、疏密及数值等几个方面,其具体判读方法总结如下:

1、判断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小

密集——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

稀疏——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小

如右图,B地区等降水量线比A地密集,B地区降水分布差别比A地大。

(图中单位mm,下同)

2、判断海陆影响

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降水自沿海向内陆减少。

如右图是我国辽宁省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状况,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

3、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

多雨——迎风坡少雨——背风坡

七、海洋表面平均等盐度线图的判读:

1、世界海洋表面盐度的分布规律:

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递减。

2、等盐度线的弯曲分布------暖流、寒流的影响。

暖流经过------盐度增大------等盐度线向高纬凸出。

寒流经过------盐度减小------等盐度线向低纬凸出。

八、等震线的判读:

等震线上地震裂度处处相等。

九、其它等值线的判断

其它等值线,如等盐度线、等酸雨pH值线、等太阳辐射量线、等震线、等时线等,判读方法与上述情况类似。

问题21:

读我国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找到太阳总辐射量最多区和太阳总辐射量最少区,分析其形成原因。

 

十、闭合等值线图的判读

1.剖面线法

相邻的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其内部数值可以通过类似作“地形剖面图”的方法,看数值曲线变化趋势来判断其数值范围。

2.口诀法——“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相邻的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若其值与低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低值低;若其值与高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高值高。

即“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问题1—21”答案:

1、地形类型:

山地;A—山顶、B—鞍部、C—山脊、D—山谷、E--山谷

2、②>④>③>①

3、C

4、

(1)先由东向西,再转向西南

(2)降水多,原因是河流众多

(3)C

(4)铁路沿河流干流分布

5、北坡是阴坡,蒸发小,土壤湿润

6、选在A,蓄水量大

7、

(1)港口建在B处,原因是水深;是港湾;靠近油矿

(2)先向南,再向东,基本沿等高线分布

8、

(1)水土保持林亚热带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和蔬菜防风林

(2)BCDF

9、

(1)气温逐渐降低

(2)纬度低;沙漠分布广;晴天多

(3)由于地势高,气温低

(4)等温线向低纬凸;原因是受寒流影响,温度偏低

(5)地势变化明显

(6)G处地势高;G处为陆地;G处冰雪覆盖,反射太阳光线强,所以气温低。

F反之

10、甲,北半球;乙,南半球

11、

(1)1月

(2)地势变化大,温差大

(3)夏季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气温高

(4)有暖流影响

12、A海洋;B陆地

13、冬季

14、A山顶、B洼地(盆地)、CD山谷、EF山脊

15、A高压、B低压、C高压脊、D低压槽、E低压槽、F高压脊、G鞍部

16、C

17、④,南半球

18、冬季

19、北京:

晴朗;汉城:

阴雨;武汉:

阴雨;福州:

晴朗

20、①>②=④>③;甲晴朗,乙阴雨

21、最多区:

青藏高原,大于220,原因是地势高和晴天多;最少区:

四川盆地,小于80,原因是盆地地形,多云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