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语文选修1《中国古代诗文欣赏》散文之部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37784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6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中语文选修1《中国古代诗文欣赏》散文之部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版高中语文选修1《中国古代诗文欣赏》散文之部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版高中语文选修1《中国古代诗文欣赏》散文之部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版高中语文选修1《中国古代诗文欣赏》散文之部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版高中语文选修1《中国古代诗文欣赏》散文之部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版高中语文选修1《中国古代诗文欣赏》散文之部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版高中语文选修1《中国古代诗文欣赏》散文之部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版高中语文选修1《中国古代诗文欣赏》散文之部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版高中语文选修1《中国古代诗文欣赏》散文之部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版高中语文选修1《中国古代诗文欣赏》散文之部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版高中语文选修1《中国古代诗文欣赏》散文之部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版高中语文选修1《中国古代诗文欣赏》散文之部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版高中语文选修1《中国古代诗文欣赏》散文之部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版高中语文选修1《中国古代诗文欣赏》散文之部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版高中语文选修1《中国古代诗文欣赏》散文之部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版高中语文选修1《中国古代诗文欣赏》散文之部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版高中语文选修1《中国古代诗文欣赏》散文之部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版高中语文选修1《中国古代诗文欣赏》散文之部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版高中语文选修1《中国古代诗文欣赏》散文之部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版高中语文选修1《中国古代诗文欣赏》散文之部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中语文选修1《中国古代诗文欣赏》散文之部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

《版高中语文选修1《中国古代诗文欣赏》散文之部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中语文选修1《中国古代诗文欣赏》散文之部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中语文选修1《中国古代诗文欣赏》散文之部文言知识点梳理.docx

版高中语文选修1《中国古代诗文欣赏》散文之部文言知识点梳理

湖北黄石胡平语文工作室出品

高端品质保证☀拒绝网上传播

2019版高中语文选修

(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之部)文言知识点梳理

2018.12.12

第四单元

《过小孤山大孤山》

1、重要实词(标明词性和含义)

(1)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

(2)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3)小孤属舒州宿松县()(4)凡江中独山,如金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5)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6)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7)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8)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9)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10)始见庐山及大孤()

【应用】次重点实词“干”作“gān”读音时的用法:

①作动词“直冲,直插”解。

例:

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干霄(沈括《梦溪笔谈·雁荡山》森然干霄:

峭拔林立,直冲云霄。

)②作动词“触犯,冒犯”解。

例:

不干所问,不犯所咨(《国语·穆仲论鲁侯孝》)/敢以瞽言,冒干天禁,惟陛下纳焉(《后汉书·胡广传》冒干:

冒犯,触犯)③作动词“干预,干涉”解。

例:

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后汉书·乐恢传》)/霓堕鸡化,皆妇人干政之所致也(《后汉书·蔡邕传》霓堕鸡化:

即霓进彩虹内圈,雄鸡化雌,古人认为这些现象预示国运衰微)/后每欲参干政事,太后辄相禁塞(《后汉书·孝仁董皇后》参干:

参与并干预)④作动词“追求,求取”解。

例:

兄仲璋(人名)婴痼疾,家道屡空,山宾(明山宾,人名)乃行干禄(《梁书·明山宾传》婴:

缠绕,身患。

干禄:

求取禄位,寻求仕进,求取俸禄。

)/抱道怀德之士,不应书干禄,老于韦布(《宋史·黄祖舜传》应书:

响应诏书。

韦布:

韦带布衣,借指未仕者。

)/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马中锡《中山狼传》墨者:

追随墨家思想的人)⑤作名词“水边,岸边”解。

例: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诗经·伐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纪昀《河中石兽》)/迂道疾行,至河干(顾彩《髯樵传》)

2、古今异义

(1)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古义:

今义:

3、文化常识

(1)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

(2)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

《庖丁解牛》

1、通假字

(1)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2)嘻,善哉!

技盖至此乎()

(3)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延伸】次重点文言虚词“盖”(通”盍”时)、”盍”和“曷”的异同和翻译把握:

①“曷”本身就有“何”之意,它不是通假字,通常翻译为“什么“,若其后接否定词时则翻译为”为什么,怎么”。

例: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张溥《五人墓碑记》)/其得意若此,则胡禁不止,曷令不行?

(《汉书·王褒传》胡/曷:

什么。

)/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留?

(《归去来兮辞》)/汝曷弗告朕?

(《尚书·盘庚上》朕:

我。

)②“盍”在古代是“何不”的合音,“何不”是其常见翻译。

例:

颜渊、季路侍。

子曰:

盍各言尔志?

(《论语·公冶长》)/陛下不以臣言为然,盍试问琼(高琼,人名)等?

(《宋史·寇准传》)/闻有劝陛下幸越趋闽者,审尔,大事去矣,盍静以待之?

(《宋史·陈康伯传》幸越趋闽:

到越州去福建。

审尔:

果真如此。

)③“盖”作疑问虚词时,通”盍”,有两种翻译,一是“何不(为何不)”,另一个是“何(怎么)”。

两者都常见,翻译的时候,哪一个讲得通就是哪个解释正确。

需注意,“盖”这个通假字用法例句仅限于先秦作品,在二十四史当中几乎没有。

例:

嘻,善哉!

技盖至此乎?

(盖:

怎么,怎样)/我行既集,盖云归哉?

(《诗经·黍苗》译文:

出行任务已完成,何不今日回家走?

2、重要实词(标明词性和含义)

(1)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2)庖丁释刀对曰()(3)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4)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5)良庖岁更刀,割也()(6)族庖月更刀,折也()(7)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8)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9)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10)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3、古今异义

(1)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4、重要虚词(标明词性和含义)

(1)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2)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3)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5、文化常识

(1)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延伸】“臣”的原始义是“男奴隶,战俘”,后引申为君主时代的官吏以及官吏对君王的自称。

需要强调的是,在秦汉以前“臣”还可以用于表谦卑的自称,对方不一定是君王。

《项羽之死》

1、通假字

(1)骑皆伏曰:

如大王言()

(2)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

2、重要实词(标明词性和含义)

(1)汉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

(2)有美人名虞,常幸从()(3)力拔山兮气盖世()(4)虞兮虞兮奈若何/若非吾故人乎()(5)直夜溃围南出

()(6)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7)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8)项王乃复引兵而东()(9)项王自度不得脱()(10)然今卒困于此()(11)今日固决死()(12)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13)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14)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15)天之亡我,我何渡为()(16)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17)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18)持短兵接战()(19)项王身亦被十余创()(20)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21)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应用】①次重点实词“绐”作“欺骗,哄骗”解的实例:

相国绐信(韩信)曰:

“虽疾,强入贺。

”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史记·陈豨传》)/使者素不识彬(曹彬),潜问人曰:

“孰为曹监军?

”有指彬(曹彬)以示之,使人以为绐己(《宋史·曹彬列传》)/虽寝兴宴语,而无欺绐(《全唐书•刘晏传》寝兴:

起居。

宴语:

闲谈。

②次重点实词“辟易”作“退避,惊吓后退”解的实例:

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解缙《太原王传》)/又三分军锐,以次击敌,敌骑辟易十里(《明史·马芳传》)/乃举炮鼓噪发舟,乘夜顺流断絙破围冒进,众皆辟易(《宋史·张贵传》)/矛戟斧钺,布列左右,军吏数百,辟易道侧(《南柯太守传》)

③次重点实词“购”作“悬赏征求,悬赏缉拿;重金求取”解的实例: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荆轲刺秦王》)/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季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宋史·杨业传》)/上思州(地名)土目(土人头目)黄镠(人名)作乱,祐(张祐)购其党黄廷宝缚献之(《宋史•张祐传》缚献:

捆绑并进献)

3、经典词类活用(说明词性的前后变化)

(1)项王军壁垓下/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4、古今异义

(1)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古义:

今义:

(2)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古义:

今义:

5、重要虚词(标明词性和含义)

(1)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2)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3)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4)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

6、重要特殊句式

(1)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汉骑追者数千人()

(2)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7、文化常识

(1)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2)平明,汉军乃觉之()(3)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4)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5)吾为公取彼一将()

(6)乌江亭长檥船待()(7)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延伸】①古文中表“早晨”的系列术语(9组):

①晓、破晓、拂晓;②旦、平旦;③朝、明朝;④曙、曙更;⑤旭、旭旦;⑥平明、质明、迟明(译为“天快亮的时候”)、黎明;⑦残漏/更残漏断(译为“天快亮的时候,天将亮”);⑧夙;⑨侵晨、侵晓(译为“天色渐明之时,天快亮的时候”)。

②古代“江南”的别称:

长江在芜湖到南京一段,为自西南向东北流向。

秦汉时期习惯以此段江为标准来确定东西和左右,称自此以下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古人以面向南方作为标准,在地理上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东西与左右常可互相替代,故“江东”又可称“江左”。

另外相对于古人居住的中原地区,“江表”即为长江之外的意思,它包括了江南、江东等大部分地区,历史上的南方六朝都泛称“江表”。

例:

丞相放心,干(蒋干)到江左,必要成功(《群英会蒋干中计》)/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另外,“淮左”在古代指“淮东”,“淮右”指“淮西”。

例: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扬州慢》)

《阿房宫赋》

1、重要实词(标明词性和含义)

(1)六王毕,四海一()()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3)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4)秦人视之,亦不甚惜()(5)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6)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7)独夫之心,日益骄固()(8)戍卒叫,函谷举()

2、经典词类活用(说明词性的前后变化)

(1)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古今异义

(1)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

今义:

(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古义:

今义:

)(3)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古义:

今义:

4、重要虚词(标明词性和含义)

(1)骊山北构而西折()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2)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3)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5、重要特殊句式

(1)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6、文化常识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2)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3)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4)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延伸】①南亩:

南坡向阳,利于农作物生长,古人田土多向南开辟,故以“南亩”称农田。

例:

乡邻铢两徵,坐逮空南亩(王安石《感事》)/古渠活水通南亩,桥畔塍泥鹭有痕(陈祗时《过盘谷村》)/匹夫之力尽于南亩,匹妇之力尽于麻枲(汉桓宽《盐铁论·园池》)

②古代“九州”的别称:

“神州”“十二州”“九土”。

《方山子传》

1、通假字

(1)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

(2)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3)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

2、重要实词(标明词性和含义)

(1)稍壮,折节读书()()

(2)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3)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4)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5)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6)方山子怒马独出()(7)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8)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9)方山子傥见之欤()

【延伸】次重点实词“傥”的用法有二:

①作副词时,常在句中,译为“或许,可能”。

例:

今汉兵至,众强,计杀余善,自归诸将,傥幸得脱(《史记·东越列传》余善:

东越国王)②作连词时,放在整句句首,同“倘”,译为“倘若,假使”。

相关的复合词有“傥或”和“傥若”,也均译为“倘若,假使”。

例:

傥许入奏,必再留中,善类闻之,纷然引去,非所以靖国(《宋史·林大中传》中:

朝中。

靖国:

使国家安定。

)/傥移西而备北,为祸更深(《宋史·余靖传》移西:

调派西部兵力)

3、经典词类活用(说明词性的前后变化)

(1)闾里之侠皆宗之()

(2)余既耸然异之()(3)见方山子从两骑()

4、古今异义

(1)欲以此驰骋当世(古义:

今义:

(2)问余所以至此者(古义:

义:

)(3)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古义:

今义:

5、重要虚词(标明词性和含义)

(1)过岐亭,适见焉()

(2)此岂无得而然哉()

6、文化常识

(1)闾里之侠皆宗之()

(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3)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4)然方山子世有勋阀()

【延伸】周代的行政区划“六乡”和“六遂”:

“乡遂制度”是西周时期的地方基层社会组织。

据《周礼》记载,周王室是六乡六遂,大国(公国)是三乡三遂,次国(侯国、伯国)是二乡二遂,小国(子国、男国)是一乡一遂。

军法上,六乡为正,六遂为副,正卒都出于乡,乡出一军。

所以,周王室是六军,大国是三军,次国是二军,小国是一军。

“乡遂制度”是“国”和“野”对立的制度,自春秋中期起逐渐废弃。

周代王城的近郊为“乡”,即城之外百里之内,设“比、闾、族、党、州、乡”等“六乡”,各级分别设比长、闾胥、族师、党正、州长、乡大夫来管理政务。

“六乡”之人相互之间具有血缘关系,是古代文献中常出现的“国人”,相当于普通自由民,而不是奴隶;他们有自己的土地,实行井田制,有赋役,也是军队的主体。

”六乡”之外是“六遂”,即远郊。

远郊为“野”,设“邻、里、酂(zàn)、鄙、县、遂”等“六遂”。

“六遂”也即古代文献中所指的“野人”。

各级设邻长、里宰、酂长、鄙师、县正、遂大夫来管理政务。

《周礼•地官•遂人》曰:

“遂人掌邦之野。

……以岁时稽其人民,而授之田野,简其兵器,教之稼穑。

《周礼•地官•大司徒》云:

“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受;四闾为族,使之相葬;五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为州,使之相赒;五州为乡,使之相宾。

”由此可知,周代“六乡”是以五家为“比”,以五比(即二十五家)为“闾”,以四闾(即百家)为“族”,以五族(即五百家)为“党”,以五党(即二千五百家)为“州”,以五州(即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的。

又据《周礼•地官•遂人》记载,周代“六遂”是以五家为“邻”,五邻(即二十五家)为“里”,四里(即百家)为“酂”,五酂即五百家)为“鄙”,五鄙(即二千五百家)为“县”,五县(即一万二千五百家)为“遂”的。

后人有将“六乡”和“六遂”相关术语混用的情况,如《汉书•食货志上》中“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的说法就是典型的例子。

古代由“六乡”术语延伸出来的近义复合词比较多,其翻译也比较重要。

“邻里”译为“邻居”,“闾里”译为“乡里”,“州里”译为“乡里”或“乡里人”,“野里”译为“乡间”,“比里”译为“邻里”,“比邻”译为“近邻”,“乡野”译为“乡间”,“乡党”则涉及“乡里”(表地方)和“乡亲”“同乡或同乡党羽”(均表人)三种翻译。

例:

子曰:

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论语·雍也》邻里乡党:

邻居和乡亲)/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宋史·张克戬传》)/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孔雀东南飞》)/是以盗发之家,不敢申告,邻舍比里,共相压迮,或出私财,以偿所亡(《后汉书•陈忠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杜甫《兵车行》)/道人善饮水,乡野人闻之,争来请(李梦阳《邵道人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乡党:

乡里)/徽宗数从咨访,欲付以言责。

或论栗(何栗)与苏轼乡党,出知遂宁府(《宋史·何栗传》乡党:

同乡)/家贫丐贷无节,不为州里所称(《汉书•陈汤传》)

“乡”在唐宋以后指县级以下基层行政单位,而在秦汉时期“亭”则为基本行政单位。

当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每十亭为一“乡”。

亭有亭长,掌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多以服兵役已满期之人充任。

汉高祖刘邦曾在秦时担任亭长。

例:

乌江亭长檥船待(《项羽之死》)

《大铁椎传》

1、通假字

(1)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延伸】“叩”与“扣”区别:

两个次重点实词都可作“轻敲,敲击”解,除此之外“叩”还可作“叩问,询问”和“进攻”解。

例: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赤壁赋》)/小扣柴扉久不开(《游园不值》)/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过秦论》叩:

进攻)/金师遂直叩京城(2011年全国Ⅰ卷《宋史·何灌传》)/余叩所以(《狱中杂记》)

2、重要实词(标明词性和含义)

(1)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引之长丈许/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2)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3)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4)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5)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

(6)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7)言讫不见()(8)辞宋将军曰:

吾始闻汝名,以为豪()()(9)久居,祸且及汝()()贼能且众/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10)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11)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延伸】次重点实词“寝”的用法有二:

①作“停止;搁置,扣压”解。

例:

南司以事奏闻,高祖惜其才,寝其奏,然犹致世论焉(《梁书·张率传》南司:

御史台。

寝:

搁置,扣压,扣住不发。

犹致世论:

还是招致世人的议论)/而大臣绛、灌之属害之,故其议遂寝(《汉书·礼乐志》寝:

取消。

)/河徙逼开封,有议迁籓府三司于许州者,恪言非便,遂寝(《明史·徐恪传》河徙:

黄河改道。

寝:

停止。

)/众议以通(王通)副石亨(人名),谦(戈谦)请专任通,事遂寝(《明史·戈谦传》副:

做…副将。

寝:

搁置下来)②作“相貌丑陋”解。

例:

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三国志·魏书·王粲传》通侻:

即“通脱”,不拘小节)/貌寝陋,不能远视(《新唐书·郑注传》)/大王不以鄙陋寝容,愿纳以供箕箒之用(《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3、经典词类活用(说明词性的前后变化)

(1)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

4、重要虚词(标明词性和含义)

(1)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

5、文化常识

(1)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

【延伸】古文中表“一会儿/不久”的系列术语(11组):

①顷之、顷刻、有顷、少顷、食顷(译为“一顿饭工夫”)、俄顷(译为“片刻,一会儿”)、居有顷(译为“停了一会儿、过了一会儿、过了不久”)。

例: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

长铗归来乎!

食无鱼(《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宗(太守富宗)不悦,延(虞延)即辞退。

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后汉书·虞延传》侈从:

奢侈放纵)/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明史•张溥传》)②少焉、少顷、少时、少刻、少间、少选(译为“一会儿,不多久”)。

例: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少刻,双鬟出道:

俺姐姐有命,请殿试相见(《宣和遗事》前集)/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聊斋志异·促织》)/覆以玉筐,少选,发而视之,燕遗二卵,北飞,遂不反(《吕氏春秋·音初》)③既、既而。

例: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祭十二郎文》)/既,又欲立王子职(楚成王小儿子),而黜太子商臣(《左传·文公元年》)/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口技》)/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苏轼《喜雨亭记》)④已、已而。

例: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项脊轩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文母太后丧,守复土校尉(官名)。

已为中郎,后免官(《汉书·原涉传》守:

暂时署理)/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宋史·郭浩传》)⑤间(译为“近来”,最近)、有间(译为“片刻,有一会儿,过了一会儿”)。

例:

帝间颜色瘦黑(《汉书·叙传上》)/间闻足下迁,惕然不喜(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扁鹊见蔡桓公》)/有间,(师襄子)曰:

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史记·孔子世家》)⑥寻。

例: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孔雀东南飞》)/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寻为轻车晋安王中兵参军(《梁书·韦放传》)/遂逮瑞(海瑞)下诏狱,寻移刑部,论死(《明史·海瑞传》)⑦未几、无几(译为“没多久,很快”)、居无几(译为“没过多久,很快”)。

例:

未几,夫鼾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口技》)/未几,成(成名,人名)归,闻妻言,如被冰雪(《聊斋志异·促织》)/始为殷仲堪(人名)之客,未几竟践其位,论者称之(《晋书·魏咏之传》)/太清元年,粲(韦粲)至州无几,便表解职(《梁书·韦粲传》)/居无几,融(邓融,人名)果征下狱,范(廉范)遂得卫侍左右,尽心勤劳(《后汉书·廉范传》)⑧俄、俄而、俄顷。

例:

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聊斋志异·促织》)/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过小孤山大孤山》)/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口技》)/幕客唐舜申(人名)至,登(王登)尚瞪目视几上文书,俄而卒(《宋史·王登传》)⑨须臾、斯须(译为“片刻”)。

例: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聊斋志异·促织》)/彬(曹彬)左手持干戈,右手取俎豆,斯须取一印(《宋史•曹彬列传》)/市人蹴而诟之,吏不能禁,支裂蹈践,斯须而尽(《新五代史·杜重威传》支裂蹈践:

肢裂尸体,任意践踏)⑩无何、居无何(均译为”不一会儿,没过多久”)。

例: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山市》)/无何,宰以卓异闻(《聊斋志异·促织》)/亡何国变,宁南(宁南侯左良玉)死(黄宗羲《柳敬亭传》亡何:

即“无何”)/无何,荆王府将校郝承忠潜通张献忠(《明史·许文岐传》)/居无何,卒,年六十九(《宋史·鲜于侁传》)/居无何,有讼其擅易库缣以自用者,坐授膳部员外郎、知相州(《宋史·索湘传》库缣:

府库中丝绢。

坐授:

因获罪而降授)⑪逾时(表超过规定的时间,译为“过了一会儿,过了一段时间”。

注意“不逾时”则是“不超过期限”之意)。

例: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山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