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 抚育间伐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8384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单元 抚育间伐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3单元 抚育间伐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3单元 抚育间伐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3单元 抚育间伐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3单元 抚育间伐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第3单元 抚育间伐基础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第3单元 抚育间伐基础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第3单元 抚育间伐基础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第3单元 抚育间伐基础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第3单元 抚育间伐基础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第3单元 抚育间伐基础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第3单元 抚育间伐基础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第3单元 抚育间伐基础知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第3单元 抚育间伐基础知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第3单元 抚育间伐基础知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第3单元 抚育间伐基础知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第3单元 抚育间伐基础知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第3单元 抚育间伐基础知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第3单元 抚育间伐基础知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第3单元 抚育间伐基础知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3单元 抚育间伐基础知识.docx

《第3单元 抚育间伐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单元 抚育间伐基础知识.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3单元 抚育间伐基础知识.docx

第3单元抚育间伐基础知识

第三单元抚育间伐基础

本单元教学目标

了解抚育间伐的概念、主要目的和效果;熟悉林木分级标准及抚育间伐的种类划分;掌握抚育间伐的方法及抚育间伐各指标的确定;学会调查林木有关生长指标及五级木的确定。

第一节抚育间伐的目的和林木分级

理论知识

一、抚育间伐目的

抚育间伐又称抚育采伐。

是指在未成熟的林分中,根据林分发育、自然稀疏规律及森林培育目标,为了给保留木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条件,而适时采伐部分林木,调整树种组成和林分密度,改善环境条件,促进保留木生长的一种营林措施。

抚育间伐具有双重意义,既是培育森林的措施,又是获得部分木材的手段,但其重点是抚育森林。

抚育间伐与主伐有着本质的区别:

表3-1抚育采伐与主伐的区别

比较点

区别

抚育采伐主伐

目的培育林木取得木材

年龄幼、中、近熟林成熟林

选木有选木,很重要有或无,较重要

更新无更新问题有更新问题

不同类型的森林,不同时期的抚育间伐,有着不同的目的和任务。

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按经营目的调整林分组成,防止逆行演替

在天然林中,树种复杂、分布不均。

不同树种、不同起源的林木混生在一起,互相竞争,有的林分中的目的树种在数量上不能占到优势地位,有的目的树种被挤压。

通过抚育间伐,要以降低非目的树种在林内的比重,使目的树种逐渐取得优势,达到经营的要求。

调整组成可协调促进进展演替。

混交林的形成过程有不同时间发生的复层混交林,这种类型中有以先锋树种先更新起来,目的树种较晚在林下更新,上层属衰退种为喜光树种;下层为巩固种,属耐荫树种。

但往往上层林木压抑下层林木时间过长,不利于目的树种生长;上层林木的利用价值也会降低。

这样被排挤处于劣势或最后被淘汰的不一定是价值低的非目的树种,自然竞争的结果就会违背人们的意愿,发生逆行演替,形成不良的林分。

所以,及时进行间伐,砍除上层一部分或全部树木,就能起到促进进展演替的作用。

(二)降低林分密度,改善生境

天然幼林的密度经常过大,分布不均匀;人工林幼林虽然分布较均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林木个体的营养面积会逐渐得不到满足。

自然稀疏可使林分的密度得到一定的调节,但其速度缓慢,经过相当长期的竞争才能决定下来。

同时,存留者也因竞争而影响了生长。

在自然竞争剧烈的时期,加以人为的干预,伐除部分林木,等于加速自然稀疏过程,减少林木的无益竞争,有利于存留木的生长,加速优良林木的成材。

(三)促进林木生长,缩短林木培育期

抚育间伐是一种在人为干预下稀疏林木的措施,可扩大每株树木生长的空间,使单株林木的生长尤其是直径的生长加快,尽快达到用材的工艺标准。

所以,抚育间伐可以促进林木的生长,缩短工艺成熟龄,亦即缩短了主伐龄。

(四)提高林木质量

自然发展的森林,在生长过程中会有大量林木逐渐死亡,自动调整密度。

然而,在这种自然稀疏的过程中,被淘汰的个体未必都材质低劣,保留者也未必干形都良好。

因此,应通过抚育间伐,有目的地选择保留木,用人工选优代替自然选择,而且不止一次的抚育间伐,不止一次的留优,这样可以提高林木质量,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木材利用率。

(五)提高木材总利用量

森林生产全部木材的总产量由间伐量、主伐量、枯损量等三部分组成。

抚育间伐有效地利用了自然稀疏过程中将被淘汰或死亡的那一部分林木。

这一部分的材积可以占到该林分主伐时蓄积量的30%~50%。

(六)改变林分卫生状况,增强林分的抗逆性

抚育间伐除去了林内的枯立木、病害木,风折、雪压等不良木,改变了林分卫生状况,保留木生长环境变好,遗传品质好,这是增强林木和林分抵抗力的基础。

林木的生活机能得到加强,从而增加了林木对不良气候条件和病虫害的抵抗力,提高了林分对不利因素的抵抗力。

抚育间伐也减免了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因为:

间伐中砍伐主要对象是站杆和死亡木;下层疏伐中坚持砍小留大,将枯死、濒死的IV、V级木砍伐,大降低了地表火发生的可能性;间伐林分内,光照增加,气温、土温都有所升高,改善微生物活动,加速了枯落物的分解,使地表可燃物减少。

(七)建立适宜的林分结构,发挥森林多种效能

通过抚育间伐,使林分由适宜的树种组成,有适中的密度和郁闭度,合理的层次。

林分适宜的结构,将有效地改善森林的各种防护作用与其他的有益效能。

同时适当抚育间伐,增加林内透光度,提高土壤温度,促进微生物活动和枯枝落叶的更好分解,林下土壤条件得以改善,并为林下植物层生长创造较好条件,有效地提高森林生物多样性和林分稳定性。

二、林木分级

在森林生长发育过程中,随着林木个体的增长,林木对营养空间和生活物质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多,单位面积上林木个体的数量逐渐接近或达到环境所能支持的最大值。

林分的生长发育受到严重抑制。

森林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在群落内部便产生了为适应环境、求得生存的自动调节机制,自然整枝与自然稀疏就是森林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自我调节现象,也是抚育采伐的重要依据。

(一)林木自然整枝

枝叶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的主要器官。

叶的数量越多,制造有机物质越多。

同一树种组成的林分,当达到一定年龄阶段后,林冠达到充分郁闭状态,叶量就不会因立木密度和林龄而变化。

尽管林龄增高,密度变化,林分叶子总量几乎是不变的。

但随着林木高度的不断增长,树冠上部必将形成新枝新叶,继续保持林分枝叶量与空间环境达平衡,林木下部的枝条则逐步衰亡、枯死、脱落,形成自然整枝现象。

林木下部枝条所以会发生枯死现象,就是:

树冠下部枝条上主要是着生阴叶,由于光照不足,有些阴叶同化功能降低,呼吸作用增强,营养缺乏,妨碍了枝条正常生长;同时又由于含水量降低致使枝条干缩,于是枝条就逐渐地枯萎,脱落。

林木下部枝条的生长衰退和枯死,与林木年龄有密切的关系。

枝条枯死还与林分密度有关,林分愈密,自然整枝愈早,强度愈大。

当林分中林木自然整枝强度达到一定大小时,会导致林木树冠相对缩小,减少林木枝叶对全株的营养供给,从而使林木生长量显著减小。

所以,了解林木自然整枝强度,保证林木有适宜的叶量制造有机物质,为促进林木生长奠定物质基础,是抚育采伐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森林自然稀疏

在森林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随着植物之间竞争关系的不断加剧,必然会出现一部分被压木逐渐被淘汰,使林分随着年龄的增长,单位面积上的株数却逐渐减少。

这种现象称为森林的自然稀疏。

它与森林生长发育中林木之间的竞争关系、分化现象密切相关。

竞争和分化是森林自然稀疏的前提,而强烈的竞争和分化,加速着林木的自然稀疏。

自然稀疏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林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生活资料的不足。

林木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营养面积,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需要更大的空间、更多的水分和营养物质。

如果林木植株最初比较稠密,到一定时期,就会由于对生活资料的竞争,而使较弱的林木逐渐死亡。

不同树种组成的森林,自然稀疏的强度不同。

阳性树种组成的森林,自然稀疏开始得早而且比较强烈。

这是因为阳性树种对光照条件的反应十分敏感,竞争过程中的失败林木,稍处被压境地,便立即会表现出生长发育的衰退,甚至死亡。

而耐荫树种组成的森林,自然稀疏开始得迟,强度也较弱。

森林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自然稀疏的强度也不同。

森林郁闭以前,自然稀疏很微弱,甚至没有。

随着年龄的增长,林木生长渐趋旺盛,林木之间及其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剧,因而自然稀疏也逐渐加强,直至达到最高期以后森林渐趋稳定,自然稀疏也逐渐减弱。

森林最初的密度也影响自然稀疏开始的迟早和强度。

一般在相似的条件下,初植密度越小,自然稀疏开始的年龄越迟,强度也较弱;反之,则开始较早,强度也比较大。

环境条件对森林的自然稀疏过程也有很大影响。

一般高地位级的林分,早期生长迅速,达到生长旺盛期较早,因此,自然稀疏开始得早,进行得也比较强烈,而后期趋于平缓;中等地位级的林分,最初稀疏较慢,而后期可能较快;低地位级的林分,林木生长非常缓慢,它的自然稀疏强度,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都落后于高地位级的林分。

人工林的自然稀疏与天然林不同,在相似气候、条件和年龄阶段中,要低于天然林。

同时人工林的自然稀疏,受栽植密度、立地条件和经营措施的影响特别显著,表现在疏植类型与密植类型的自然稀疏差异很大。

疏植类型的自然稀疏表现出迟、慢、少的特征,一些更稀的林分(可杉木林少于100株/亩),就基本没有自然稀疏过程,通过森林自然稀疏调节的森林密度,是该森林在该立地条件,该发育期中所能“容纳”的“最大密度”,而不是“最适密度”,同时所保留的某些个体可能最适于该立地条件,但并不一定是人们所期望的林木。

因此,任其自然稀疏,并不能符合经营目的。

认识林木分化与自然疏稀的规律,是为了通过抚育采伐及进行人为稀疏,使森林始终由目的树种和干形良好的林木形成合理的密度。

人工林要速生丰产,就不能任其自然稀疏,因为在此过程中林木间的竞争会影响生长速度及生长量。

(三)林木分化

森林中的树木,高矮悬殊,粗细不等,在开花结实等生理特征方面也有明显差别。

即使是同龄人纯林,所处环境条件基本相似,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林木个体在形态和生活力方面会表现出差异,这就是林木分化。

这是森林中存在的又一种普遍现象。

林木分化和自然稀疏现象是相伴发生的。

都是林木间竞争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林木间竞争的不断加剧首先会产生林木分化现象,而分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则导致林木自然稀疏的出现。

分化在前,稀疏在后,强烈的林木分化,加速了林木的自然稀疏。

一般林分在幼林时期就已开始分化,林分郁闭后,随着林分生长速度的加快,林木分化更为剧烈,个体差异更为明显,到成熟阶段,分化又趋向平稳。

不同密度状态的林分,其分化程度及分化结果差异很大。

密度大,分化迅速,被压木多,优质木少,早期出现枯立木;反之,密度小,分化缓慢,优势木比例大,被压木比例小,早期没有或极少有枯立木。

在林木分化和自然稀疏过程中,林木个体间激烈的生存竞争,消耗了大量物质,影响林木的生长。

就用抚育间伐的方法,人为调节单位面积上的立木株数,转化林木生存竞争的矛盾,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的质量和生长量。

(四)林木分级

林木是培育森林的主要对象,林木分化是普遍的自然现象,在林业生产上,常根据林木分化程度对林木进行分级,以便为森林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

林木分级方法很多,现就介绍比较普遍的克拉夫特生长分级法(又称生长分级法或五级分级法)、三级分级法及寺崎分级法。

1.克拉夫特林木分级法

本法是根据林木生长势将林木分为五级(见图3-1)。

I级(优势)木:

树高和胸径最大,树冠很大,且伸出一般林冠之上,受光最好。

II级(亚优势)木:

树高和胸径略次于I级木,树冠向四周发育且较均匀对称,树冠略小于II级木,并与I级一起构成林分的主林层。

III级(中等或中庸)木:

树高和胸径生长较前两级立木为差属于中等,树冠位于I、II级之下。

位于林冠的中层,树干的圆满度较I、II级为大。

IV级(被压)木:

树高和胸径生长落后,树冠窄小,受压挤。

又分为:

IV甲级木:

冠狭窄,侧方被压,部份树冠仍能伸入林冠层中,但侧枝均匀;

IV乙级木:

偏冠,侧方和上方被压,只有树冠顶梢尚能伸入林冠层中,。

V级(濒死和枯死)木:

生长极落后,树冠严重被压,完全处于林冠下层,分枝稀疏或枯萎。

又分为:

V甲级木:

生长极落后,但还有部份生活的枝叶的濒死木;

V乙级木:

基本枯死或刚刚枯死。

从克拉夫特林木分级法中可以看出,林分主要林冠层是由I、II、III级木组成,IV、V级木则组成从属林冠层。

随着林分的不断生长,林木株数逐渐减少,而减少的对象主要是IV、V级木。

而主林层中的林木株数也会减少,那是由于这些林木因为林木竞争从高生长级下落到低生长级的结果。

处于从属林冠的林木,往往被自然稀疏掉。

在未经间伐和人为干扰的林分内,五级木的数量分布呈常态曲线,即II、III级木数量最多,I、IV、V级木数量较少。

这种分级法简单易行,可用来作为控制抚育间伐强度的依据;但缺点是,这种分级方法主要根据林木的生长势和树冠形态分级,没有照顾到树干的形质缺陷。

主要应用于壮龄以后的单层同龄林,也可参照用于混交林,但不宜用于幼龄林,因为幼龄林中,林木分化不明显,不能分级。

 

图3-1克拉夫特林木分级法

2.三级林木分级法

主要根据林木在林内所起的作用以及人们对培育的经营要求划分为三类:

I、优良木(或称保留木、培育木):

在生长发育上最合乎经营要求的林木,是培育对象。

一般情况下,优良木多数处在林冠上部或中部,但在目的树种被压的情况下,培育木也可在林冠下部的林木中选出。

II、有益木(或称辅助木):

能促进培育木的天然整技和形成良好的干形,并能起到保护和改良土壤的作用。

当这些林木妨碍培育木生长时,就应该在抚育间伐过程中逐渐除掉。

III、有害木(或称砍伐木):

是妨碍培育木和有益木生长的林木,或干形弯曲、多叉,枯立木,感染病虫害的林木,这些林木均应砍伐。

三级分级法在天然混交林中比较适用,因为天然混交林基本呈畴状分布,可在各群团先划分植生组(生长位置比较接近,树冠之间有密切关系的一些树木,称为一个植生组),在各个植生组中再划分出上述三级木,

 

图3-2林木三级分级法

3.寺崎分级法

此方法是日本人寺崎制订了一套林木分级标准。

首先根据林冠的优劣区分两大组,然后再按树冠形态,树干缺陷细分(见图3-3)。

优势木——组成上层林冠的总称,可分

1级木:

树冠发育匀称,不受相邻林木的妨碍。

有充分生长发育空间,树干形态也无缺陷的林木。

2级木:

树冠、树干有缺陷:

(1)树冠发育过强,冠形扁平。

(2)树冠发育过弱,树干细长。

(3)树冠受挤压,得不到充分发展余地。

(4)形态不良的弯曲木或瘤节,或分叉多。

(5)病害木。

劣势木——组成下层林冠的总称,又可分:

3级木:

树势减弱,生长迟缓,但树冠尚未被压,处于中间状态。

4级木:

树冠被压,但还有绿冠维持生活。

5级木:

衰弱木、倾倒木、枯立木。

这种方法克服了克拉夫特分级法忽视树干形态的缺点,但较为复杂,在现实林分中有时较难判断。

 

图3-3寺崎分级法

技能训练

实训项目林木分级方法

一、实训目标

了解林木分级在抚育间伐中的作用;熟悉林木熟悉各级木的标准;学会用克拉夫特五级分级法划分各级林木。

二、实训场所

适宜抚育间伐纯林林分。

三、实训形式

以组为单位,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林木生长因子调查及各级木确定。

四、实训备品与材料

4~5人一组,每组配备:

皮尺、围尺、测高器、罗盘仪、计算器等。

五、实训内容与方法

(一)标准地设置

在林分中有代表性设置20×20m2样地。

林分为为同龄纯林。

(二)林木各生长因子调查

量测样地内各株树木的胸径、树高。

要求量测方法正确,不超过误差。

(三)确定各级木

根据克拉夫特林木分级法,对标准地内的林木进行分级。

要求分级合理。

六、注意事项

1.正确使用各种仪器设备。

2.各级木划分正确

3.调查过程中应注意安全。

七、实训成果要求

每人提供一份操作实训报告,要求调查方法正确,确定各级木准确。

第二节抚育间伐种类和方法

理论知识

根据国家颁布了的“森林抚育规程”规定,我国森林抚育采伐分为:

透光伐、疏伐和生长伐,特殊林分还可采用卫生伐。

一、透光伐

透光伐是在幼林时期(第I龄级)进行,林冠尚未完全郁闭或已经郁闭,林分密度大,林木受光不足,或者有其他阔叶树或灌木树种妨碍主要树种的生长时,需要进行透光伐。

主要是解决树种间、林木个体之间、林木与其他其他植物之间的矛盾,保证目的树种不受非目的树种或其他植物的压抑。

(一)透光伐的主要对象

1.抑制主要树种生长的次要树种、灌木、藤本,甚至高大的草本植物;

2.在纯林或混交林中,主要树种幼林密度过大,树冠相互交错重叠、树干纤细、生长落后、干形不良的植株;

3.实生起源的主要树种数量已达营林要求,伐去萌芽起源的植株;在萌芽更新的林分中,萌条丛生,择优而留,伐去其他多余的萌条;

4.在天然更新或人工更新已获成功的采伐迹地或林冠下造林,新的幼林已经长成,需要砍除上层老龄过熟木,以解放下层新一代的目的树种。

(二)透光伐方法

根据林地形状和大小,透光伐有三种实施方法。

1.全面抚育。

按一定的强度对抑制主要树种生长的非目的树种普遍伐除。

在交通便利、劳力充足,薪炭材有销路而且林分中主要树种占优势,分布均匀的情况下适合这种方法。

2.团状抚育。

主要树种在林地上的分布不均匀且数量不多时,只在主要树种的群团内,砍除影响主要树种生长的次要树种。

3.带状抚育。

将林地分成若干带,在带内进行抚育,保留主要树种,伐去次要树种。

一般带宽1~2米,带间距3~4米,带间不抚育(称为保留带)。

带的方向应考虑气候和地形条件,如:

缓坡地或平地南北设带,使幼林充分接受阳光;带的方向与主风方向垂直,以防止风害;带的方向与等高线平行,以防止水土流失等。

(三)透光伐时间、次数与强度

1.时间。

夏初,当落叶的非目的树种处于春梢已长成,叶片完全展开的物候阶段,此时进行透光伐最为适宜,可降低伐根萌芽能力,也容易识别各树种之间的相互关系,此时枝条柔软,采伐时不易砸倒碰断保留木。

而冬季最差,因为冬季幼树枝条较硬脆,采伐上层木时很易砸伤碰断保留木。

2.次数。

透光伐需根据次要树种的萌芽状况来确定重复次数,一般每隔2~3年或3~5年进行一次

3.强度。

透光伐时,因为在幼龄阶段,林分多半由密度较大的小林木组成。

单位面积株数虽多,而材积很少;也可能砍伐林内混生的个别大的上层木,株数虽少,而单株材积很高。

因此,不象疏伐那样按蓄积量或株数计算采伐强度,否则变动幅度常常很大,且在生产上无多大现实意义,可用单位面积上解放了或保留了若干主要树种的株数,作为强度的参考指标。

二、疏伐

林木从速生期开始,直至主伐前一个龄级为止的时期内,树种之间的矛盾焦点集中在对土壤养分和光照的竞争上,为使不同年龄阶段的林木占有适宜的营养面积而采取的抚育措施。

根据树种特性、林分结构、经营目的等因素,疏伐的主要方法有4种:

(一)下层疏伐法。

下层疏伐是砍除林冠下层的濒死木、被压木,以及个别处于林冠上层的弯曲、分叉等不良木。

实施下层疏伐时,利用克拉夫特林木生长分级最为适宜。

利用此分级法,可以明确地确定出采伐木。

一般下层疏伐强度可分为3种:

弱度下层疏伐,只砍除V级木;中度下层疏伐,砍伐V级和VIb级木;强度下层疏伐,砍伐V级和IV级木(图3-4、图3-5、图3-6、图3-7)。

 

图3-4下层疏伐法:

疏伐前林分

 

图3-5下层疏伐法:

弱度疏伐(伐去V级木)后的林分

 

图3-6下层疏伐法:

中度疏法(伐去V级和VIb级木)后的林分

 

图3-7下层疏伐法:

强度疏法(伐去V级和VI级木)后的林分

此方法的优点在于简单易行,利用林木分级即能控制比较合理的采伐强度,易于选择砍伐木;砍除了枯立木、濒死木和生长落后的林木,改善了林分的卫生状况,减少了病虫危害,从而提高了林分的稳定性。

但此法基本上是“采小留大”,若采用弱度抚育,则对稀疏林冠、改善林分生长条件的作用不大,获得的材种以小径材为主,上层林冠很少受到破坏,基本上是用人工稀疏代替林分自然稀疏,因而有利于保护林地和抵抗风倒危害,在针叶纯林中应用较方便。

我国目前开展的疏伐多数采用下层疏伐法,如杉木、松、落叶松等。

(二)上层疏伐法。

上层疏伐法以砍除上层林木为主,疏伐后林分形成上层稀疏的复层。

它应用在混交林中,尤其上层林木价值低、次要树种压抑主要树种时,应用此法。

实施上层疏伐时首先将林木分成:

优良木(树冠发育正常、干形优良、生长旺盛)、有益木(有利于保土和促进优势木自然整枝)、有害木(妨碍优良木生长的分叉木、折顶木、老狼木等)三级(图3-8、图3-9)。

疏伐时首先砍伐有害木,对生长中等或偏下的主要树种和伴生树种(有益木)应适当加以保留,当然过密的有益木也应伐除一部分。

上层疏伐法主要是砍伐优势木,这样就人为地改变了自然选择的总方向,积极地干预了森林的生活。

砍伐上层林木,疏开林冠为保留木创造与以前显著不同的环境条件,能明显促进保留木的生长。

但技术比较复杂,同时林冠疏开程度高,特别在疏伐后的最初一两年,易受风害和雪害。

在混交林比较适用。

 

图3-8上层疏伐法:

疏伐前林分

A.优良木B.有益木C.有害木

 

图3-9上层疏伐法:

疏伐后林分

A.优良木B.有益木C.有害木

(三)综合疏伐法。

综合疏伐法结合了下层疏伐法和上层疏伐法的特点,既可从林冠上层选伐,亦可从林冠下层选伐。

可以认为它是上层疏伐法的变形。

混交林和纯林均可应用(图3-10、图3-11)。

 

图3-10综合疏伐法:

采伐前林分

 

图3-11综合疏伐法:

采伐后林分

进行综合疏伐时,将在生态学上彼此有密切联系的林木划分出植生组,在每个植生组中再划分出优良木、有益木和有害木,然后采伐有害木,保留优良木和有益木,并用有益木控制应保留的郁闭度。

在每次疏伐前均应重新划分植生组和林木级别。

综合疏伐法是在树木所有的高度和径级中砍伐林木,采伐强度有很大的伸缩性,而且取决于林分的性质、组成、林相和经营目的。

采伐后使保留的大、中、小林木都能直接地受到充足的阳光,形成多级郁闭。

此法灵活性大,但选木时要求较高的熟练技术,疏伐后对林分生长效果经常并不理想,尤其在针叶林中,易加剧风害和雪害的发生。

一般适用于天然阔叶林,尤其在混交林和复层异龄林中应用效果较好。

(四)机械疏伐法。

又称隔行隔株抚育法、几何抚育法。

这种方法用在人工林中,机械地隔行采伐或隔株采伐,或隔行又隔株采伐。

此法基本上不考虑林木的分级和品质的优劣,只要事先确定了砍伐行距或株距后,采伐时大小林木统统伐去。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砍伐木中有优质木,保留木中有不良木。

它的优点是技术简单、工效高;生产安全,作业质量高;便于清理迹地与伐后松土。

多用于在过密的幼林中。

以上几种疏伐法是常用的基本方法。

在生产实践中,常以某一种为主,根据实际情况,有时也可结合运用其他方法。

如:

实施下层疏伐时,对林内出现的少数非目的或干形不良的中、上层林木也需伐除;同样实施上层疏伐时对林下过密的林木也需稀疏。

三、生长伐

为了培育大径材,在近熟林阶段实施一种抚育采伐方法称为生长伐。

在疏伐之后继续疏开林分,促进保留木直径生长,加速工艺成熟,缩短主伐年龄。

生长伐的方法与疏伐相似。

因此,生长伐有时也可同疏伐合成同一范畴来探讨。

生长伐就是强度的疏伐,有时可达30%~50%。

这种抚育间伐只能在林地土壤条件良好、没有土壤流失的条件下进行。

有时是为促进立木结实,将来实施天然更新。

四、卫生伐

卫生伐是为了保持林分的健康和防止森林病虫害的传播与蔓延而进行的一种抚育采伐方式。

由于这些目的通过一般的抚育采伐也能达到,所以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火灾、虫害、及其他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不能与最近的其他抚育采伐结合进行时才单独实行卫生伐。

(一)卫生伐对象。

卫生伐砍伐林木对象是:

枯立木、风倒木、风折木、受机械损伤或生物危害的树木、弯曲木、病虫害木等。

卫生伐没有固定的间隔期和采伐强度,一般无经济收入。

只有在集约林区及防护林、风景林、森林公园林分中应用较多。

(二)卫生伐特点。

卫生伐被称为特种抚育采伐,其特点有:

1.采伐时间紧迫。

需要卫生伐的林分,常是遭受火灾、虫害、雪压等偶然性的灾害,发生后灾害害严重时需要及时处理,往往很紧迫。

2.重复期不定。

卫生伐对林分具有拯救性质,处理过后不能预定下一次的采伐时间。

有的灾害可能一个轮伐期中只有一次(如火灾);有的虽然有第二次,重复期也不能固定。

3.采伐强度不定。

卫生伐的原因不同,危害程度不同,需要伐除的数量也不同,如火烧林分的卫生伐,其采伐强度由被烧木的数量决定。

4.砍伐木特征不定。

不同原因的卫生伐,砍伐木特征不一样,如防护林、风景林中的卫生伐,主要砍伐过熟木、病枯木。

雪压、雪折林分,则砍除雪害木。

5.应用范围广。

卫生伐常在防护林、风景林、森林公园林分中应用较多,用材林很少应用。

更多情况下,不受林种和林龄的限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