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及答案汇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38683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63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及答案汇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及答案汇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及答案汇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及答案汇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及答案汇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及答案汇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及答案汇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及答案汇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及答案汇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及答案汇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及答案汇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及答案汇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及答案汇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及答案汇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及答案汇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及答案汇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及答案汇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及答案汇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及答案汇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及答案汇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及答案汇集.docx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及答案汇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及答案汇集.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及答案汇集.docx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及答案汇集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及答案汇集

、浙江省2012年1月自学考试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语文教学独立设科始于(B)A.清未B.秦朝C.唐宋D.南北朝

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小学阶段认识常用汉字的数量是(B)

A.3000个左右B.2500个左右C.3500个左右D.2000个左右

在小语教育发展史上,明确提出小语科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儿童语言的是(A)

A.1953年B.1956年C.1958年D.1978年

4.语文情境教学实验的主持人是(D)A.丁有宽B.李吉林C.于永正D.王菘舟

5.综合体现语文素养的是(C)A.识字B.写字C.习作D.阅读

6.口语交际能力是交际能力的(A)A.并行概念B.上位概念C.下位概念D.科学概念

7.建国后第一次列入语文课程标准的是(D)A.汉语拼音B.写字教学C.学法指导D.综合性学习

8.新的语文课程评价观突显教学评价的(D)A.终结性功能B.隐性功能C.科学功能D.发展性功能

9.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数据,对特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的价值进行判断,这种研究是(C)

A.评价研究B.基础研究C.应用研究D.发展研究

10.在小语中比重最大、用时最多的是(B)A.阅读教学B.习作教学C.识字教学D.口语交际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国古代教育已专门设立语文学科。

(Y)2.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N)

3.不同的课程具有相同的价值取向和育人功能。

(Y)

4.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提出:

认写分开,多认少写。

(Y)5.阅读是语言运用和语言外化的过程。

(Y)

6.对小学生的作文,1-2年级称写话,3-6年级称习作。

(Y)7.口语交际教学就是以往常说的听说教学。

(Y)

8.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活化”的学习。

(Y)9.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就是考查学生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程度。

(N)

10.在语文教学研究中,变量是一个与常量相对应的概念。

(N)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912至1913年,国民政府颁布《壬子癸丑学制》,取消中小学的读经课,把此课改为__国文____。

2.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___探究___的学习方式。

3.____汉字__是语文课程内容的载体,是构成语文课程的基本要素之一。

4.汉字是音、形、__义____三者构成的统一体。

5.小学生基本的阅读技能和方法是精读、略读和__泛读____。

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作者是著名诗人______。

7.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是语意教学和______。

8.从教学评价结果看,可以把教学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和___非定性评价___。

9.对学生朗读能力的评价主要从正确、流利和__速度____三个方面进行。

10.语文教学实验研究包括______和验证性研究。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阅读

3.作文

4.综合性学习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

1.如何理解“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答:

交际是人类特有的解决社会联系任务的活动,实现交际的工具有多种,但最重要、最有效、使用最广泛最方便的工具是语文。

(2分)这种重要的工具性质表现在外延上,指语文贯穿在人类的一切交际活动中;(3分)从内涵看,则指语文实现着人类交际的各种重要的功能,主要包括:

概括和传递信息的功能;自我表现的功能;根据不同的对象施加影响的功能;自我教育的功能;创新功能.(5分)

2.简答写字教学的意义。

1.答:

写字教学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写字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积极影响;写字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写字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具有美育的意义;写字是巩固识字的有效手段。

3.简答综合性学习的策略。

4.语文教学研究设计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答:

语文教学研究设计包括选择研究课题、进行文献检索、确立研究假设、拟订行动方案、撰写研究计划等五个基本环节。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正确理解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答:

第一,这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学生是在掌握语文工具的过程中提高人文素养的;反过来人文素质的提高又促进对语文工具的掌握。

第二,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语文包涵两个方面:

语言文字的形式方面和它所负载的文化、文学、思想、情感等内容的方面。

学习语文课程不仅要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要学习课文的表达形式。

语文课程把表达形式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着眼点和重要目的,是它与其它课程在性质上的区别。

第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寓教于文。

对语文课程来说,每一篇教材都只是一个学习的案例。

语文教学既要重视语文形式的学习,又要重视语文内容的熏陶感染作用;要在学习语文形式,掌握语文工具的过程中,受到文化、思想、情感的熏陶,也就是“寓教于文”。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选择语文教学研究的课题?

 

浙江省2011年10月自学考试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语文”课程正式定名的年份是(C)

A.1949年B.1950年

C.1933年D.1921年

2.1950年,教育部颁布了(B)

A.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B.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C.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D.九年制小语大纲

3.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部启蒙读本是西周的(A)

A.三字经B.史籀篇

C.百家姓D.千字文

4.1958年,辽宁省黑山县北关实验学校的识字实验是(C)

A.分散识字B.集中识字

C.注音识字D.韵语识字

5.语文课标规定,1-6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为(A)

A.120万字B.100万字

C.145万字D.60万字

6.传统作文教学的训练序列是(A)

A.分步训练B.分格训练

C.先放后收D.素描训练

7.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学习是(B)

A.课程的综合结构B.整合各学科的综合性课程

C.语文学习规律D.语文学习方式

8.用于了解学生的潜在能力,带有预测性质的评价是(C)

A.水平评价B.成绩评价

C.综合评价D.学能评价

9.主要在于丰富和发展语文教学理论的研究是(D)

A.基础研究B.科学研究

C.行动研究D.实证研究

10.Google是一种(A)

A.搜索引擎B.信息校对系统

C.网络数据库D.教育网址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不重视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Y)

2.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Y)

3.课程目标是教学的具体要求。

(N)

4.传统识字教学主张先集中识字,后读书。

(Y)

5.提出“读书有三到:

心到、眼到、口到”的是孔子。

(N)

6.在功能和结构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有差别的。

(Y)

7.中年级观察作文的最佳形式是分格训练。

(N)

8.语文教学实验报告的价值是以方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条件的。

(Y)

9.口语和书面语是一个动态的复合过程,互动性较强。

(Y)

10.综合性学习不是一种个体性学习。

()N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20世纪90年代以前,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任务的理解,主要集中在工具性和___人文性______的关系争论上。

2.语文课程标准把改变学生的____素养_____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

3.目前中国主要的三套小语教材是___人教______版、北师大版和江苏版。

4.我国_____1953____年正式公布《汉语拼音方案》。

5.现行的阅读课模式有两种,一是知识理解型,二是_________。

6.从听、说、读、写看,语文素养综合体现在_________能力上。

7.让学生通过完成实际任务来表现语文学习成就的评价方式是_________评价。

8.关于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新课改中应更重视__终结性_______评价。

9.语文教学实验研究可分真实验、_________和前实验。

10.根据调查对象,语文调查研究可分为全面调查和____个别_____调查。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课程目标

2.语感

3.语文教学评价

4.语文教学实验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与历年相比,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有哪四方面的新变化?

2.写字教学的策略是什么?

答:

重视培养习惯;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重视写字基本功的训练;重视示范和指导;坚持持之以恒的训练.

3.阅读教学的意义是什么?

4.语文教学评价的功能是什么?

答:

衡量学生语文水准,评定语文教学效果;诊断学生学习困难,反馈语文教学情况;激励学生学习动机,促进语文教学工作。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

1.试述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答:

即针对“知识为中心”或“知识能力为中心”,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既要形成知识和能力,又要掌握过程和方法,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针对“复现为中心”,提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强调通过熏陶感染和语文实践,提高学生感悟、体验、积累、运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针对“教师为中心”,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针对“课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提倡大语文教育观,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使课程资源由“窄”变“宽”,由“死”变“活”。

2.结合实际,谈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型的语文教学模式,沟通课内外联系,实现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整体优化。

2)活动涉及范围广泛,形式多样,特别提倡学生自由选择活动内容,自主设计活动程序,倡导学生个性凸显和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个性的生成和发展。

3)综合性学习涉及面广,吸纳的信息量大,对指导教师的要求高,有利于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

、浙江省2011年1月自学考试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宋元时期,散文类阅读教材包括___________。

“四书五经”被定为学校的基本教材,《小学日记切要故事》是故事类教材的代表。

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阶段识字总目标是:

认识___________个左右常用汉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3.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将识字教学简化为“认识”和“会写”,体现认写分开,___________,加强认字,降低难度。

4.小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包括掌握识字的三套工具:

掌握汉语拼音,能运用汉字结构规则分析字形和学会使用___________。

5.关于___________教学过程,可分为:

听后阅读,利用无意记忆熟悉汉字;利用有意记忆,分批认识汉字;先识后写,逐步达到四会等三个阶段。

6.“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相互作用”几种模式,是人们对___________的过程的概括。

7.我国传统作文教学中“___________”的训练序列:

鼓励学生驰骋想象,放胆作文,不受约束;到了一定阶段,要求他们学习精炼严谨的作文方法。

8.语文教学评价实施方法较多,考查的方法包括___________、作业批改、日常观察和阶段考查等,考试的方法包括书面考试、口头考试和操作考试等。

9.常用的___________评价方式有结构性表现测验、口头表述、模拟表现、实验、作品、项目以及成长记录袋等。

10.按照___________划分,语文教学研究,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和评价研究四种。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学大纲名称的变化,实质上表达的是对语文课程形式和内容认识的变化。

(Y)

2.汉语拼音是学语文的基础,对儿童智力发展起重要作用,能有效地提升学生人素养。

(N)

3.宋元是中国古代蒙学语文教学大发展的时期,识字教学的方法包括:

诵读“三、百、千”一类的读物;读书;辨别字形;认字牌和认字块等。

(Y)

4.当前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任务之一是:

大胆地改革传统的小学作文教材体系,科学地制订小学低、中、高年级的教学目标、训练内容、训练方式以及训练方法。

(N)

5.老解放区的“读写结合”作文训练序列,一是考虑读什么,写什么;二是考虑读和写的内容要符合儿童年龄特点;三是初步学会各种体裁的文章,讲究实用性。

(Y)

6.主要发展学生初步的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

这是小学高年级作文训练的要求。

(Y)

7.语文课程功能的重新定位,未来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使得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提出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Y)

8.坚持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Y)

9.在试卷编制过程中,编制双向细目表的过程是提高命题科学性的重要一环。

双向细目表应该按知识要点进行纵向设计,按能力水平进行横向设计。

(N)

10.等级制和百分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书面考试常用的两种评分方法。

(Y)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四书》是古代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它包括(A)

A.《论语》、《孟子》、《大学》、《春秋》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孟子》、《春秋》、《中庸》、《论语》D.《春秋》、《大学》、《孟子》、《中庸》

2.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改进师生的教与学,改善课程设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上述评价建议是针对什么提出的(C)

A.评价的价值取向B.语文评价的目的

C.课程评价主体D.课程评价手段

3.运用汉字构字规律归类识字,以看图识字为基础,形声字归类为主体,辅之以基本字带字、偏旁部首识字、形近字对比、反义词对比等多种形式。

这种识字教学方法是(C)

A.注音识字B.分散识字

C.集中识字D.韵语识字

4.把学习方法和过程归纳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步的是(B)

A.《论语》B.朱熹

C.荀子D.《中庸》

5.把阅读教学的序列归纳为“自博而约,自易而难,自近而远”的是(B)

A.朱熹B.韩非子

C.荀子D.孟子

6.既发展语言能力,又发展一般心理能力,而关键是发展一般心理能力。

持这种主张的小学作文训练序列是(C)

A.“科际联系型”训练序列B.“写作能力型”训练序列

C.“心理能力型”训练序列D.“语言交际功能型”训练序列

7.说明小学生每个年龄阶段的主导活动是什么?

以及在这些活动中语言应完成哪些社会联系的任务的是(B)

A.语言功能发展系统B.语言文字知识技能训练系统

C.思维能力训练系统D.思想内容积蓄系统

8.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主线序列中,低段(一二年级)重点训练学生的(A)

A.表达功能和调节功能B.想象功能和交往功能

C.表现功能和启发功能D.想象功能和启发功能

9.学生学习评价是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学习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类,所依据的标准是(B)

A.评价内容B.评价结果呈现形式

C.评价用途D.分数解释参照标准

10.调查研究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划分的依据是(D)

A.资料收集的方法B.研究的范畴C.调查的功能D.调查对象

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

1.探究性阅读

2.兴趣性教学策略

3.开放性教学策略

4.语文教学调查研究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

1.“语文”课程定名的含义。

答:

1904年1月13日,清朝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中小学必修课程设“读经讲经”和“中国文学”两门课程,这是我国语文教学独立设科的最早名称。

1920年1月12日训令全国各个国民学校先将小学一、二年级国文(文言文)改为语体文。

学校文言教科书分期作废,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重大改革。

1949年,“语文”课程正式定名,意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全面训练。

叶圣陶在1964年2月1日《答滕万林》一信中回忆说:

“‘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

”1949年8月,叶圣陶亲自起草《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草稿》,蒋仲仁起草《小学语文科课程标准草稿》。

两份草稿都旗帜鲜明地规定了从小学到中学必须重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全面训练任务,并以此来确定学科主要教学目标。

2.语文课程资源的构成。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例如:

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

3.阅读教学的“质疑问难,合作探究”阶段应该注意什么?

4.选择研究课题的途径。

教育教学理念发展带来的新课题;语文教学理论研究中的空白点;(2分)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矛盾;在观察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时发现的问题;(2分)从各种信息交流中发现课题;(1分)从招标课题中获取选题。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

1.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口语交际教学有哪些作用?

浙江省2010年10月自学考试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主张“熟读精思”,“虚心涵泳”的教育家是(C)A.王夫之B.韩愈C.孟子D.朱熹

2.属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的是(D)A.思想品德B.语文能力C.审美情趣D.思维能力

3.叶圣陶先生说:

“有了课本或选文,然后养成、培植、训练的工作得以着手”,这句话说明了语文教材是(B)A.学生学习语文的凭借B.是课程目标的载体

C.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D.构成语文课程的基本要素之一

4.南京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的斯霞老师是下列哪种识字写字教学实验的尝试者?

(D)

A.注音识字实验B.电脑识字实验C.韵语识字实验D.分散识字实验

5.下列属于当代阅读教学经验的一项是(B)A.情境教学B.学思结合C.博览群书D.熟读成诵

6.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和聂恰耶娃把小学的作文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具体形象的记叙文,第二类是看图作文和听音乐作文,第三类是读书笔记。

此写作序列类型属于(B)

A.语言交际功能型B.写作能力型C.心理能力型D.科际联系型

7.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停滞期是(B)A.从2000年至今B.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

C.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D.民国初年至20世纪50年代

8.从课程标准看,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更加灵活而有弹性,既具有导向性又具有延展性,由此看来,综合性学习(D)A.有利于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B.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型的语文教学模式

C.革除了过去单纯依赖教师传授知识的弊端D.有利于学生个性的生成和发展

9.“通过相互比照评定一篇作文在某一批作文中相对地位的评定方法”属于(A)

A.参照量表法B.整体评价法C.分项评定法D.九堆评分法

10.“编码体系”、“图式记录”属于(D)

A.语文课堂观察研究B.语文教学个案研究C.语文教学调查研究D.语文教学实验研究

二、填空题(每题1分)1.《四书》指的是《大学》、《_____春秋______》、《论语》和《孟子》。

2.语文课程标准规定,1-2年级叫“写话”,3-6年级叫“___习作________”。

3.秦代蒙学识字读本《苍颉篇》上承《史籀篇》,下启《___________》等,开蒙童汉字读本编排体系之先河,影响着后世二千余年的识字教材的编写。

4.一种学习活动,它既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又是一种审美活动,还是巩固识字的有效手段,这种学习活动叫_____文字游戏______。

5.阅读理解的三种代表性观点是“自下而上”模式、“自上而下”模式以及___________模式。

6.作文教学的弊端表现在:

阻碍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提高;阻碍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阻碍学生_____思维______素质的提高。

7.口语交际教学的___________主要包括语意教学和语境教学。

8.综合性学习教学计划制订应做到:

第一,要按学段或学年来制订,至少要按___________来制订;第二,综合性学习一般采用“主题学习”的形式。

9.一个完整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基本环节是___________。

10.语文教学的个案研究主要包括特殊学生的个案研究和___________个案研究两大类。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1.语文科的“语”字是辛亥革命的产物。

(N)

2.语感的培养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着眼点和归宿处。

(Y)

3.阅读、识字、听说、作文合一,这是我国解放后教材编写的基本格局。

(N)

4.我国古代的识字教学从来就是伴随着统治阶级的道德伦理教育一起进行的。

(N)

5.鲁迅曾尖锐地指出,现代不少学校是所读非书,无书可读,不许读书,读不好书。

(Y)

6.个性型作文训练序列强调以“发展个性”作为主线,其代表人物是苏霍姆林斯基。

(Y)

7.1924年,叶圣陶在我国第一部语文教学法专著《新著国语教学法》中专门讨论了口语教学的问题。

(Y)8.综合性学习是一门整合各学科内容的综合性课程。

(Y)

9.难度分析中,难度系数P越大,说明此题难度越小;P越小,说明此题难度越大。

(N)

10.在语文教学研究中,语文教材是一种自变量。

(Y)

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

1.口语交际

2.集中识字法

3.字词知觉

4.作文训练的序列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

1.简述识字教学的主要任务。

2.简述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答: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简述“以名家名篇为主体组织阅读教学”实验的特点。

4.简述国内小学语文课程综合性学习的探索现状。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联系自己或他人的教学经验阐述语文课程性质的见解。

2.试结合教学实例阐述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浙江省2010年1月自考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南北朝时期的《昭明文选》,_________的《古文观止》等,是我国古代家喻户晓的著名语文选本。

2.癸卯学制规定的中小学必修课程中,有“读经讲经”和“_________”两门课程,这就是我国语文教学独立设科的最早名称。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_____探究____的学习方式,是现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

4.语文课程目标,是从语文学科的角度规定人才培养的_________和具体规格。

5.课程资源大致可以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

毫无疑问,_________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

6.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应该是两个方面:

第一,_________的工具;第二,通过拼音帮助学习普通话。

7.阅读教学的开放,天地非常广阔,主要做法是“课内外联系,_________,学科间融合”。

8.根据口语交际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