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周考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8445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周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一周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一周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一周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一周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一周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一周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一周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一周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一周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一周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一周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一周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一周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一周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周考试题.docx

《高一周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周考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周考试题.docx

高一周考试题

高一语文周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孔子对民生问题是重视的,但语焉不详。

孟子则把孔子的仁学落实到政治的措施上,要求社会统治者和管理者在解决民生基本问题上体现仁民爱物的思想感情,中国近代的民生主义即发源于此。

首先,要“制民之产”,使百姓丰衣足食。

仁政最核心的内容便是解决好民众的吃穿问题,使他们的物质生活有起码的保障。

其次,“省刑罚薄税收”,人民的负担要有一个限度,过此即有灾难,所以要省刑罚,必须薄税敛。

再次,救济社会上孤苦无援者。

最后,加强教育,德化民俗。

孟子认为要在富民的同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使民去恶从善,形成礼义之风。

这样,社会才有秩序,人民才会有真正的安宁寿福。

在早期儒家代表人物中,没有哪一位比孟子更重视民众的社会作用和历史地位。

孔子讲过“民无信不立”的话。

孟子则大大前进了一步,他提出“得天下有道: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

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这就是民为邦本的思想。

孟子相信天命,但他把天命化为民意,认为这两者是一致的,这实际上是用民本思想重新解释了传统的天命论,大大提高了民众的地位。

他引《太誓》的话“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的感受和意志,体现了上天的精神,“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君王只要能使百姓满意,就等于服从了天命。

孟子用民众的意志代表天命,从而限制君王的意志,“君权天授”变成了“君权民授”。

孟于提出了一个超越同时代人的口号: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个口号一经提出,便使社会震动,响彻了两千多年,成为批判君主专制的有力武器。

这个“民贵君轻”的说法,在先秦诸子之中是极为罕见的,它肯定民众是国家的主体,对于君权至上的制度具有很大的冲击力。

按照孟子这一思想来设立政治体制,至少能发展出开明的君主立宪制。

这是孙中山提出民权主义的思想源头之一。

孟子最突出的贡献之一是确立中国士人的独立性格,提升了士人的精神境界,为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建立了一种较高的标准。

孟子认为君臣关系完全是相对的,他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士可以为明君而死,但不必为昏君而死。

暴虐之君可以被废除诛讨,所以他不赞成愚忠。

他认为明君必须“贵德而尊士”,“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

这样,孟子就大大提高了士君子的社会地位。

孟子刻画了有社会责任心的知识分子的气象,此即是: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大丈夫的气度是何等的雄伟宏大,富贵、贫贱、威武这三样东西不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节,在生死考验面前能“舍生而取义一,最后成全自己完美的人格。

在中国历史上,为了社会进步事业而“成仁”、“取义”的志士仁人是很多的,他们的思想多少都受到孟子的影响。

对于我们来说,孟子的思想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如能认真开发而运用,对于今天人性的改良,社会的治理,民族的复兴,将有莫大的助益。

(选自牟钟鉴《从孔子到孟子》,有删节)

1.下列对于孟子“仁政”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和孟子都很重视民生,但孔子的论述模糊、零散,相比之下,孟子的“仁政”思想更清楚,更具体,更有条理,也更具有可操作性。

B.孟子不仅继承而且创造性地发展了孔子的“仁学”,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社会的统治者和管理者提出了具体施政要求。

C.孔子关于民生的论述虽然语焉不详,但它是孟子“仁政”学说的基础,所以,也理应把它看做是中国近代民生主义思想源头的一部分。

D.孟子的仁政不仅要求保障基本民生、减轻百姓负担、保护和救济社会弱势群体,更强调用孝悌之义对百姓实行道德教化,以确保社会秩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民本思想和“君权民授”的新天命论,都充分体现了孟子对民众的社会作用和历史地位的前所未有的重视。

B.西欧和日本等国之所以能发展并保留成熟的君主立宪制,是因为这些国家比中国封建王朝更能接受孟子的学说,更愿意放弃君权至上的封建制度。

C.孟子为中国知识分子所建立的一套立命处世的高标准,不仅确立了中国士人的独立的人格,而且提升了士人的精神境界。

D.孟子重新阐释了君臣关系,认为士可以为明君而死,但不必忠于昏君,暴虐之君可以被废除诛讨,这已经具有了朴素的平等和民主思想色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重视和强调民众的社会作用和历史地位,这不仅在早期儒家代表人物中是最突出的,而且在先秦诸子百家中也是很少见的。

B.孟子的仁政学说对后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孙中山近代革命思想中的民生思想和民权思想也都从孟子那里汲取了精华。

C.孟子刻画的“大丈夫”气象已经成为一种完美人格和优秀精神的坐标,长久以来一直影响着中国有社会责任心的知识分子的思想。

D.孟子的思想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只要我们认真开发、运用,就必定会对今天人性的改良、社会的治理和民族的复兴产生巨大的助益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

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也。

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

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恣行贪横,从事苏正和案致其罪。

凉州刺史梁鹄畏惧贵戚,欲杀正和以免其负,乃访之于勋。

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

勋曰:

“不可。

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

”乃谏鹄曰:

“夫绁食鹰鸢欲其鸷,鸷而烹之,将何用哉?

”鹄从其言。

中平元年,北地羌胡与边章等寇乱陇右,刺史左昌因军兴新盗数千万。

勋固谏,昌怒,乃使勋别屯阿阳以拒贼锋,欲因军事罪之,而勋数有战功。

边章等遂攻金城,杀郡守陈懿,勋劝昌救之,不从。

边章等进围昌于冀,昌惧而召勋。

勋初与从事辛曾、孔常俱屯阿阳,及昌檄到,曾等疑不肯赴。

勋怒曰:

“昔庄贾后期,穰苴奋剑。

今之从事,岂重于古之监军哉!

”曾等惧而从之。

勋即率兵救昌。

到,乃诮让章等,责以背叛之罪。

皆曰:

“左使君若早从君言,以兵临我,庶可自改。

今罪已重,不得降也。

”乃解围而去。

时,叛羌围护羌校尉夏育于畜官,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槃,为羌所破。

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陈。

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

“必尸我于此。

”句就种羌滇吾素为勋所厚,乃以兵扞众曰:

“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

”勋仰骂曰:

“死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

”众相视而惊。

滇吾下马与勋,勋不肯上,遂为贼所执。

羌戎服其义勇,不敢加害,送还汉阳。

后刺史杨雍即表勋领汉阳太守。

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禀之,先出家粮以率众,存活者千余人。

遂拜京兆尹。

时,长安令杨党,父为中常侍,恃势贪放,勋案得其臧千余万。

贵戚咸为之请,勋不听,具以事闻,并连党父,有诏穷案,威震京师。

时小黄门京兆高望为尚药监,幸于皇太子,太子因蹇硕属望子进为孝廉,勋不肯用。

或曰:

“皇太子副主,望其所爱,硕帝之宠臣,而子违之,所谓三怨成府者也。

”勋曰:

“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悔!

                                                           (节选自《后汉书·列传第四十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事苏正和案致其罪     案:

立案

B.北地羌胡寇乱陇右      寇:

侵犯

C.乃诮让章等             让:

责备

D.勋被三创,坚不动       创:

创伤

5.以下各句中表现盖勋“义勇”的一组是()(3分)

A.①而勋数有战功          ②勋固谏,昌怒

B.①勋劝昌救之            ②勋即率兵救昌

C.①勋被三创,坚不动      ②勋仰骂曰:

“死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

D.①勋调谷禀之,先出家粮以率众   ②太子因蹇硕属望子进为孝廉,勋不肯用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盖勋虽然与苏正和有私仇,但对敢于审查仗势横行的武威太守罪行的苏正和却不落井下石,反而劝梁鹄不要杀苏正和。

B.盖勋劝告左昌不要发国难财,反而遭到左昌的打击报复;但当左昌处在危急之中时,盖勋并不幸灾乐祸,反而率兵救他。

C.盖勋联合州郡的军队去救羌人包围的护羌校尉夏育,结果被羌人打败,自己也被俘虏,但他因祸得福,后来被杨雍推举为京兆尹。

D.盖勋担任京兆尹后,不畏权势,打击贪官污吏,威震京师;即使是皇太子徇私推荐来的人,也不任用,不怕得罪皇太子。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左使君若早从君言,以兵临我,庶可自改。

今罪已重,不得降也。

(2)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禀之,先出家粮以率众,存活者千余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8—9题。

帐夜①

吴兆骞

穹帐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苹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圆使,风云不断北庭③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近城未著花。

【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

②连山:

就着山势。

③北庭:

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8.诗歌的第二联是用什么手法从哪些角度描写边地景物的?

请简要分析(5分)

9.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         __,            ,輮使之然也。

(2),,圣心备焉。

(3)彼与彼年相若也 ,道相似也。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胡秋原:

两岸破冰第一人

(1)1910年出生于湖北黄陂的胡秋原,15岁时考入国立武昌大学学习理工,后因加入共青团,主编《武汉评论》,反对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屠杀共产党人而遭受白色恐怖的追捕。

(2)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回国投身抗战,被任命为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中央日报》副总主笔,以及《东南日报》和《香港时报》总主笔,并任暨南大学、复旦大学教授,创办《祖国》《民主》《政治文化》及《评论》等刊物,宣传全民族抗战。

(3)1948年,胡秋原当选为国民党政府首届立法委员,1950年去台后仍任立法委员、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大学教授,独立主办《中华杂志》。

胡秋原一生著作等身,达100余种3000余万字。

他一生都在为促进中华民族统一奔走四方。

(4)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胡秋原力主两岸和平统一。

他曾说,台湾和大陆是一个整体,大陆不能没有台湾,没有台湾便失去屏障;台湾不能离开大陆,离开大陆便成了国际孤儿。

两岸必须统一在一起,否则两边都要受到损害。

他特别强调:

台湾想离开大陆搞独立,不但在政治上不可能,在经济上也做不到,如硬要分裂出去,受苦的还是台湾民众。

(5)1988年4月,胡秋原在台岛发起成立“中华统一联盟”,并被公推为荣誉主席。

9月12日,他无视台湾当局“三不”政策,偕夫人敬幼如、长女胡采禾及“统一联盟”代表,由美国旧金山直飞北京,是为海峡两岸隔绝40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的台湾高层人士,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

(6)到达北京的当日,胡秋原就得到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先念的亲切接见。

胡秋原充满激情地说:

“20世纪中华民族多灾多难,民族分裂的状况至今依然存在,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尽快地结束这个不幸。

于是,我不管‘三不’不‘三不’,就迫不及待地来到这里与主席共商国是。

(7)之后,胡秋原应邀前往北京大学演讲,面对数千名师生,他慷慨激昂地说:

“祖国大陆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制造原子弹、氢弹和使卫星上天,说明中国人能强;台湾的经济建设,能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说明中国人能富。

如果我们中国能够统一,很快就可以富强起来。

”话音刚落,全场爆发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8)他穿梭于大陆各地参观、访问,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刮起了一股“胡秋原旋风”,也惹恼了李登辉。

1988年9月21日,也就是胡秋原与邓颖超握手言统一的第六天,李登辉主持的国民党中常会开除了胡秋原长达50年的国民党党籍。

在国民党执政机构中甚至有人叫嚣要“法办”胡秋原。

(9)面对台岛当局的“法办”闹剧,胡秋原十分坦然,在完成行程逾万公里、长达36天的观光访问后,于10月18日凯旋返台。

途经香港,他坦然对记者说:

“我是公开去内地,我也是很光明地回去,我的话也是公开的,我没有得到共产党什么好处,我不过是讲了国共要谈判,两岸要统一,现在我更加强了这个信念……最重要的是,我是一个中国人,只要中国人不开除我,我做中国人到底了!

我相信没有人再开除我的国籍,我还要尽做中国人的力量。

(10)飞机抵达台北机场后,面对数百名欢迎者,胡秋原即席演说,再次强调:

“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责任,是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将来而筹谋。

台湾一旦脱离祖国大陆,无论有多么成功,在国际强权环境下,都没有安全可言,前途都是暗淡的。

因此,未来只有朝统一发展。

(11)1990年5月27日,台湾师范大学为胡秋原举行80寿辰演讲会,时年91岁的陈立夫面对上千名与会者微笑着说:

“秋原这个人很勇敢,有浩气,他觉得海峡两岸今天应该讲和,不能再相互攻击,结果,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个人忽然跑到北京了……”话音刚落,全场立刻爆发起雷鸣般的掌声。

【相关链接】

①胡秋原(1910-2004)湖北省黄陂人,著名史学家、政论家和文学家。

生平著作等身,达100多种3000余万字。

中国国民党党员,台湾资深立法委员,《中华杂志》发行人,中国统一联盟名誉主席。

1989年,美国传记学会将胡秋原列入《国际著名领袖人名录》,并颁发奖状。

2004年5月4日,94岁的胡秋原荣获“中华文艺终身成就奖”。

②胡秋原深受顾炎武“明道教世”精神的影响,以天下国家为己任,不畏艰险,屡屡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历经顿挫而矢志不渝。

非议和谪贬,都无损于他的风骨。

郑学稼先生曾说:

“胡秋原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镜子。

”——(谢远笋《胡秋原——大家精要》)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开头三段主要概述了胡秋原早期的一些经历,突出了他的学术成就,为下文写他促进两岸统一的事迹做铺垫。

B.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因为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所以胡秋原也力主两岸和平统一,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C.1988年9月,胡秋原飞抵北京,成为海峡两岸隔绝四十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的台湾人士,他也因此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人”。

D.本文主要写了胡秋原的“破冰之旅”。

胡秋原在访问大陆期间,从高层到民间,穿梭于各地,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影响很大。

E.胡秋原的破冰之举及民族和平统一的主张虽然遭到李登辉政府的强烈阻挠和反对,但也得到了一些知名人士的理解和高度赞扬。

(2)胡秋原认为两岸必须统一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3)胡秋原为促进两岸的和平统一做出了哪些努力?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4)作为“两岸破冰第一人”,胡秋原身上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它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二卷表达题

 13.(2013•黑龙江省大庆一中第三次模拟考试)下面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那流金铄石的岁月里,大家手挽着手放声高歌,虽然天寒地坼,风雪交加,却依然熄灭不了我们心中的激情和胸中的火焰。

B.今年春晚中大腕云集,好戏连台,令人惊喜不断,看完节目我们全家都非常愉悦,真有一种如坐春风的感觉。

C.其实,幸福的根本是心,只要心满足了,哪怕是粗茶淡饭,也会怡然自得;若是心不满足,即便是金玉满堂,也依然悲戚愁苦。

D.面对重重困难,刘邦没有气馁,而是与一帮兄弟浴血奋战,不到几年时间,他就成了一个控地千里、坐拥百城的王者。

14.(2014•广东省惠州市第一次调研考试)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央在提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后,各地积极落实,并于近期相继向社会公布了具体实施细则。

B.预计将于2015年建成的粤港澳大桥,将从根本上解决阻碍粤港澳三地交通的问题,成为深化粤港澳合作、促进三地繁荣稳定。

C.《2013年全军军事训练指示》强调,要进一步推动部队训练向实战靠拢,院校教育向部队靠拢;强化打仗思想,增强危机意识。

D.“毒胶囊”事件再次引发世人忧虑:

食品里究竟有没有违法添加的工业明胶?

这一点毋庸置疑,权责部门应彻查严打。

15.(2013•海南省琼海市模拟测试)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文学和艺术,总是在相互融通、相互借鉴中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国艺术发展史都充分证实了这个问题

②文学和艺术的融通和渗透,涉及的领域极广

③也是成果最显著的一种创作实践

④是文学创作的基本运动规律

⑤诗画融通,则是文学和艺术的融通中最为活跃的一种审美活动

⑥这是艺术思维发展的根本法则

A.②⑤⑥④①③       B.②⑤①③⑥④

C.⑥④①②⑤③       D.⑥④③①②⑤

16下面是一份家长会邀请函,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5分)

邀请函

尊敬的家长:

时光如梭,转眼间您的孩子已进入生死攸关的高三年级。

在这个关键的时期,您的孩子更希望得到您悉心的帮助。

为了指导您有效地对孩子做心理疏导,鄙校决定于本月20日上午10时在学校报告厅举行家长会,聘请省内知名的心理辅导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希望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准时参加,不得缺席或迟到。

                                              xx中学高三年级组

                                                         2014生3月12日

①    改为:

    ;②    改为:

    ;③    改为:

    ;④    改为:

    ;⑤    改为:

    。

17.(2013•辽宁省沈阳二中第六次模拟)仿照例句,另选话题,续写两句,构成一段排比。

青春,不要雨季的萧索晦暗,而要盛夏的绚烂明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本大题60分)

18、阅读下面作文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公元前202年,韩信以十面埋伏困项羽于垓下。

夜听四面楚歌,楚军兵败如山倒,项羽奋力突围至乌江边仅存二十八骑。

面对滚滚东去的江水,想当初带领八千江东子弟出来争夺天下,项羽仰天浩叹:

“此天之亡我!

”随即自刎。

(2)1996年,李嘉诚的长子曾被世纪大盗张子强绑架,对方单枪匹马到李家中,开口就索要巨额赎金,李当场同意。

李的镇静,连张子强都很意外,张问他:

“你为何这么冷静?

”李回答道:

“因为这次是我错了,我们在香港知名度这么高,但是我竟然一点安保措施都没有,我要仔细检讨一下。

要求:

1、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3分)D(递进关系错。

从原文来看,前后为并列关系。

2.(3分)B(原因分析错误。

不能从客观结果反推主观意愿,不符合文意。

3.(3分)D(“只要……就”充分条件关系错误,过于肯定,原文表述为假设关系。

4、A、审查

5、C、A项①、②分别表现盖勋有功和正直。

B项①表示盖勋的“议”,②表现盖勋忠于职守。

D项①、②分别表现盖勋任和秉公办事的品德。

6、C项应是杨雍上奏朝廷,推荐盖勋做汉阳太守。

7、

(1)左使君若早从君言,以兵临我,庶可自改。

今罪已重,不得降也。

左使君如果早听从您的意见,派兵进攻我们,我们有可能改过自新。

现在罪行已经深重,不能够投降了。

(“以”“临”“庶可”“得”各一分,大意一分)

(2)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禀之,先出家粮以率众,存活者千余人。

当时人们饥饿,相互侵夺财物,盖勋调运粮食供给饥民,他先拿出自家粮食来带领大家这样做,救活了一千多人。

(渔、禀、以、率各一分,大意一分)

译文

盖勋传:

盖勋字元固,是敦煌郡广至县人。

起初他被推荐为孝廉,做汉阳郡长史。

当时武威太守倚仗权势,放纵地做贪横之事,从事苏正和审查取得了他的罪证。

凉州刺史梁鹄畏惧贵戚,想要杀苏正和来免去他的牵累,于是向盖勋询问此事。

盖勋平素与苏正和有仇,有人劝盖勋可以借这个机会报仇。

盖勋说:

“不行。

策划杀害好人,不忠;乘人之危,不仁。

”于是劝告梁鹄说:

“拴着喂养鹰鸢想要它凶猛,它凶猛了却要煮了它,将要用它什么呢?

”梁鹄听从了他的话。

 

中平元年,北地羌胡与边章等人侵扰陇右地区,刺史左昌趁扩军的机会截断盗用了数千万军资。

盖勋极力劝阻,左昌发怒了,便派遣盖勋率军另外驻扎在河阳县抵御敌军的正面攻势,想从军事上找罪名处罚盖勋,但盖勋屡次立功。

边章等人便进攻金城,朱杀郡太守陈懿,盖勋劝左昌发兵救援,左昌不听。

边章等人进攻在冀县的左昌,左昌害怕了,便招盖勋前去救援。

盖勋当初与从事、孔常都驻扎在河阳,等到左昌的文书到达时,辛曾等人犹豫着不敢进兵。

盖勋生气地说:

“从前庄贾延误军期,田穰苴将他杀了。

今天的从事,难道比古代的监军还要高贵吗?

”辛曾等人害怕了,便听从了盖勋的话。

盖勋立即率兵救援左昌。

到达冀县便责备边章等人,指责他们犯了叛国的罪。

边章等人说:

“左使君如果早听从您的意见,派兵进攻我们,我们有可能改过自新。

现在罪行已经深重,不能够投降了。

”就解围退兵而去。

当时,反叛的羌人在畜养牲畜的地方,包围了护羌校尉夏育,盖勋与州郡合兵救助夏育,到狐槃,被羌人打败。

盖勋收聚剩下的一百多人,列成鱼丽军阵。

羌人的精锐骑兵把他们夹攻得很紧,士兵大多战死了。

盖勋多处受了伤,仍然坚定不动,于是指着木牌说:

“一定要把我的尸体葬在这里。

”句就种族羌人滇吾平时受盖勋厚待,于是用武器抵挡住羌人士兵说:

“益长史是贤人,如果你们这些人杀了他,是对不起上天的;”盖勋仰头斥骂说:

“该死的叛贱,你们懂什么?

赶快来杀我!

”众人互相看着很惊慌。

滇吾下马把马给盖勋,盖勋不肯上马,于是被敌人捉住。

羌胡人敬佩他的义勇精神,不敢加害他,送他回到汉阳。

后来刺史杨雍上奏章推荐盖勋兼任汉阳大守。

当时人们饥饿,相互侵夺财物,盖勋调运粮食供给饥民,他先拿出自家粮食来带领大家这样做,救活了一千多人。

    他被任命为京兆尹。

当时,长安县令杨党,父亲是中常侍,杨党仗恃权势贪财放纵,盖勋审查得到他的赃物一千多万。

贵戚全都为杨党求情免除他的罪,盖勋不听从,把事情全部奏报朝廷,牵扯到杨党的父亲,皇帝下令彻底审查,此事威震京师。

当时小黄门高望做尚药监,被皇太子宠幸,太子通过蹇硕嘱托盖勋让高望的儿子高进做孝廉,盖勋不肯这样做。

有的人说:

皇太子是第二个主子,高望是太子喜爱的人,蹇硕是皇帝的宠臣,可是您违背他们,这是人们所说的‘三怨聚在一起’了”。

盖勋说:

“选拔贤才是用来报效国家的,不是贤才就不能推荐,即使我因此而死,又后悔什么!

8.

(1)动静结合,“雁飞”是动景,“白雪”是静景,动静结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景象。

(2分);

(2)视听角度,“雁飞”“白草”“雪”“黄榆”是目中所见,“笳”声是耳中所闻,调动视觉听觉,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2分)(3)色彩点染(或色彩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