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物理实验题归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49491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8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考物理实验题归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最新中考物理实验题归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最新中考物理实验题归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最新中考物理实验题归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最新中考物理实验题归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最新中考物理实验题归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最新中考物理实验题归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最新中考物理实验题归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最新中考物理实验题归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最新中考物理实验题归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最新中考物理实验题归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最新中考物理实验题归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最新中考物理实验题归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最新中考物理实验题归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最新中考物理实验题归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最新中考物理实验题归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最新中考物理实验题归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最新中考物理实验题归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最新中考物理实验题归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最新中考物理实验题归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中考物理实验题归类.docx

《最新中考物理实验题归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考物理实验题归类.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中考物理实验题归类.docx

最新中考物理实验题归类

实验专题练习

一、热学

1、晶体熔化及凝固特点实验

如图甲是某种物体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假设在加热过程中物质的质量不变,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⑴这种物质的固体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如图乙,在某一时刻,用温度计测得物质的温度为℃。

⑵在CD段时,此物质处于(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此物质熔化共用分钟。

⑶该物质在AB段和CD段的比热容分别为c1 、c2,则c1:

c2=  。

甲乙丙丁

(4)丙装置缺少酒精灯加热是(正确/错误)的;另一个小组又进行了改进,实验装置如图丁所示,你认为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

2、水沸腾特点实验

小红同学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

(1)如图21所示,她的操作存在错误,请指出其中一个错误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

加热过程中主要的能量转化形式是。

(2)小红纠正所有错误后,在水温到达89℃时开始每隔2分钟做一次温度记录,并描绘出如图22所示的图像。

根据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______℃,说明此时该地大气压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3)如果继续给沸腾的水加热,水的温度将_______。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4)如果用硬纸片将烧杯盖得十分紧密,且纸片上无排气孔,则水的沸点会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烧杯中水的质量为0.4kg,则从开始计时起加热10min,水所吸收的热量为______J。

[已知C水=4.2×103J/(kg·℃)]

(6)小红觉得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偏长,请你给她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

 

3、探究物体吸放热能力实验

如图17甲是小明为了比较牛奶和豆浆的吸热能力而设计的实验装置,步骤如下:

A.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牛奶和豆浆;

B.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出牛奶和豆浆的初温;

C.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时间相同;

D.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牛奶和豆浆的末温。

小聪认为:

(1)步骤A存在的错误是:

(2)步骤C,加热时间相同是为了使牛奶和豆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B和D是为了得出牛奶和豆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红经过分析思考,将实验装置加以改进,如图17乙所示。

那么与图甲的实验装置相比,图17乙的优点是:

更容易控制___________相同。

(5)图丙是用乙装置实验得到的甲乙两种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字母)。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温度升高的比乙液体温度升高的多

(6)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它的物理含义是。

二、光学

1、平面镜成像实验

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

(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5)如果在像A′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这说明

(6)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填黑暗或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2、光的反射定律

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请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应多次改变

(填入射角或反射角),观察并记录有关数据,通过比较可以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小明使用了一个可折转的光屏,这个光屏在实验中出了能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A纸板沿E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B纸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F。

实验时,光屏前不同方位的同学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反射。

若将B纸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B纸板上(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4)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让水面代替平面镜,入射光是不是全部被水面反射?

__________.当光垂直射向水面时,入射角的大小是_____.

3、凸透镜实验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19所示,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如图20所示,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_调整(选填“上”或“下”)。

(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12cm处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生活中的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此时,凸透镜位置不变,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在光屏上(填仍能或不能)得到清晰的像。

(4)当烛焰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实像将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5)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可将蜡烛向_____(左/右)移。

(6)当成实像时,如用手挡住透镜的上半部,猜一猜,光屏上的像可能有什么变化?

力学

1、测密度实验

(常规法)德化盛产陶瓷,小李同学想测量一块不规则瓷片的密度.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然后调节天平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瓷片的质量,所用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所示,则瓷片的质量为g.

(3)他发现瓷片放不进量筒,改用如图2所示的方法测瓷片的体积: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瓷片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然后取出瓷片;

b.先往量筒装入40mL的水,然后将量筒的水缓慢倒入烧杯中,让水面到达标记处,量筒里剩余水的体积如图3所示,则瓷片的体积为cm3.

(4)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瓷片的密度ρ为g/cm3.

(5)根据以上步骤,你认为小李同学测出的瓷片密度值(选填“偏大”或“偏小”).

(利用浮力)为了测量某石块的密度,实验中学物理兴趣活动小组的同学利用一只小玻璃杯、一个量筒和适量的水做了如下实验:

(1)在量筒内倒入60cm3的水。

(2)将小玻璃杯开口向上漂浮在量筒内的水面上,如图甲所示,此时水面与84cm3刻度线相平。

(3)将石块放入小玻璃杯中,让小玻璃杯漂浮在量筒内的水面上,如图乙所示,此时水面与100cm3刻度线相平。

(4)取出小玻璃杯,将石块沉没在量筒内的水中(如图丙所示),此时水面与64cm3刻度线相平。

根据以上数据可知,小玻璃杯的质量为_______kg;石块的体积是______m3;石块的密度是_______kg/m3。

2、探究滑动摩擦力影响因素实验

在“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一下几种猜想:

A、与物体接触面的压力大小有关B、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

C、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D、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实验室有一个较长且光滑程度一致的木板,一个带钩的长方体木块和一只弹簧测力计可供使用.小娟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进行三次实验,如图甲所示.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次数

木块放置方式

木块运动快慢

弹簧测力计示数

1

平放

很慢

1.2N

2

平放

1.2N

3

平放

较快

1.2N

(1)在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时要拉动,这样做的原因是

(2)表中数据可以验证猜想(填序号).结论是

(3)只利用现有器材且保持木板水平,还可以验证猜想(填序号).

(4)将此木块沿竖直方向切成相等的两块A和B,并把B叠放在A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右拉动A,使A和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示数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你判断的依据是

(5)在上表第一次实验中,若用2N的拉力拉动木块,木块所受摩擦力为。

(6)小明在实验中还发现:

在木块还没有被拉动的情况下,弹簧测力计仍然有示数,且示数逐渐增大,直到拉动木块为止.该现象表明:

物体在静止时也可能受到力的作用,且该力的大小与的大小有关.

(7)在探究实验过程中,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时,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很难读数,为解决上述问题,小娟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用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你认为方案乙有什么优点。

3、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如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过程.

(1)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B.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

C.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D.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2)每次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记下小车最终停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其中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选填“平衡力”、“非平衡力”或“不受力”).

(3)若用木块代替小车再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还需要添加的器材是长方体木块、钩码和。

4、压力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

小明同学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做了如下图甲、乙所示的实验.

(1)实验时是通过观察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3)若想继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选择图所示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4)若选择丙、丁所示的实验,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的关系”.

5、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实验

小明做“研究液体的压强特点”实验时得到的几组数据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

液体

深度/cm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cm

1

5

朝上

4.9

2

5

朝下

4.9

3

5

朝侧面

4.9

4

10

朝侧面

9.7

5

15

朝侧面

14.6

6

酒精

15

朝侧面

11.8

(1)图所示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比较序号 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

(3)比较序号 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4)比较序号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在同一深度处,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有关。

6、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

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同一物体分别逐渐浸入到水和酒精中,为了便于操作和准确收集数据,用升降台调节溢水

杯的高度来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他们观察并记录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及排开液体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液体种类

 实验序号

 物体重力

G物(N)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物体受到浮力F浮(N)

 排开液体体积V排(cm3)

 水

ρ水=1.0g/cm3

 1

 2

 1.5

 50

 2

 1.0

 1.0

 100

 3

 0.5

 1.5

 150

 酒精

ρ酒=0.8g/cm3

 4

 2

 1.6

 0.4

 50

 5

 1.2

 0.8

 100

 6

 0.8

 1.2

 150

(1)分析表中数据,实验所用物体的重力为____________N,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____________N.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和3(或4、5和6)可初步得出结论:

当液体的种类相同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____________,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可初步得出结论:

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3)请你计算出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排开水受到的重力G排=____________N.通过比较每次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和它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还可以验证____________原理.

(4)本实验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选用了不同液体并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寻找普遍规律

B.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5)实验中小明同学观察到将同一个物体浸没在密度越大的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____________.于是他灵机一动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重1.5N的物块,如图甲所示;当他把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0.5N,他就在0.5N处对应标上1.0g/cm3的字样;当他把物块浸没在酒精中时,如图丙所示,应该在弹簧测力计刻度盘的____________N处对应标上0.8g/cm3字样,聪明的他就将图甲所示装置改装成了一个能测液体密度的密度秤.

7、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

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把杠杆挂在支架上,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右端下倾,可将右端螺母向边旋转(填“左”或“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前使杠杆水平平衡的目的是;。

(2)实验中共有6个钩码(每个钩码重量为0.5N),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调节好杠杆后,在杠杆左边离支点3格的A处挂了2个钩码,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在右边处挂上个钩码,或在左边B处施加一个竖直向的N的力.使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

(3)实验中,用图丙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这主要是因为该种方式()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

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    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4)某同学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就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次数

动力

(N)

动力臂

(cm)

阻力

(N)

阻力臂

(cm)

1

2.0

二、资料网址:

5

0.5

5、你认为一件DIY手工艺制品在什么价位可以接受?

20

你认为妥当吗?

如果不妥,如何改进?

(一)大学生的消费购买能力分析(4)某同学利用图乙做实验,调整左边钩码的个数和悬挂位置,使杠杆平衡,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和钩码重F2,以及由支点到这两个力的作用点的距离OA、OB.它将所得的数据直接代入杠杆平衡条件数学式中,发现F1×OA和F2×OB两者并不相等,这是为什么?

8、探究机械效率影响因素实验

我们女生之所以会钟爱饰品,也许是因为它的新颖,可爱,实惠,时尚,简单等。

的确,手工艺品价格适中。

也许还有更多理由和意义。

那么大学生最喜欢哪种手工艺品呢?

此次调查统计如下图(1-3)(一、杠杆)、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

体现市民生活质量状况的指标---恩格尔系数,上海也从1995年的53.4%下降到了2003年的37.2%,虽然与恩格尔系数多在20%以下的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但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划分,表明上海消费已开始进入富裕状态(联合国粮农组织曾依据恩格尔系数,将恩格尔系数在40%-50%定为小康水平的消费,20%-40%定为富裕状态的消费)。

(1)实验中,将杠杆拉至图中虚线位置,测力计的示数F为___________N,钩码总重G为1.0N,钩码上升高度h为0.1m,测力计移动距离s为0.3m,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_%.请写出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个原因:

_______________.

(2)为了进一步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一位同学用该实验装置,先后将钩码挂在A、B两点,测量并计算得到下表所示的两组数据:

大学生购买力有限,即决定了要求商品能价廉物美,但更注重的还是在购买过程中对精神文化爱好的追求,满足心理需求。

图1-1大学生月生活费分布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杠杆的机械效率与所挂钩码的重有关,钩码越重其效率越高”的结论?

答:

________________;

请简要说明两条理由: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滑轮组)、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

“碧芝”最吸引人的是那些小巧的珠子、亮片等,都是平日里不常见的。

店长梁小姐介绍,店内的饰珠有威尼斯印第安的玻璃珠、秘鲁的陶珠、奥利的施华洛世奇水晶、法国的仿金片、日本的梦幻珠等,五彩缤纷,流光异彩。

按照饰珠的质地可分为玻璃、骨质、角质、陶制、水晶、仿金、木制等种类,其造型更是千姿百态:

珠型、圆柱型、动物造型、多边形、图腾形象等,美不胜收。

全部都是进口的,从几毛钱一个到几十元一个的珠子,做一个成品饰物大约需要几十元,当然,还要决定于你的心意。

“碧芝”提倡自己制作:

端个特制的盘子到柜台前,按自己的构思选取喜爱的饰珠和配件,再把它们串成成品。

这里的饰珠和配件的价格随质地而各有同,所用的线绳价格从几元到一二十元不等,如果让店员帮忙串制,还要收取10%~20%的手工费。

(1)请你帮他们计算出第2和第3次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并填写在表格中;

实验次数

物理量

1

4.WWW。

google。

com。

cn。

大学生政策2004年3月23日2

3

钩码重G(N)

开了连锁店,最大的好处是让别人记住你。

“漂亮女生”一律采用湖蓝底色的装修风格,简洁、时尚、醒目。

“品牌效应”是商家梦寐以求的制胜法宝。

4

4

6

钩码上升高度

0.1

0.1

0.1

绳端拉力

1.8

1.6

2.5

绳端移动距离

0.3

0.5

0.3

机械效率

74%

 

 

(2)通过表中数据可知第3次实验是用图做的实验(选填“甲”或“乙”);

(3)通过实验1和实验2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

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比较实验1和实验3可得正确结论:

使用同一滑轮组,,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5)做完3次实验后他们想在第1次实验的基础上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否与绳子的绕法有关,他们先通过实验算出第1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请你帮他们在图2中画出下一步实验所需的完整的组装图(包含绳的绕法与提升的重物).(图1甲和图2中两滑轮组中的滑轮等大)

(三、斜面)、如图是小明同学斜面机械效率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实验时他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物块沿粗糙程度相同的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的部分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斜面的倾斜程度

物块重量G/N

斜面高度h/m

沿斜面拉力F/N

斜面长S/m

机械效率

1

 较缓

 10 

 0.1

 5.0

 1 

 

2

 较陡

 10

 0.3

 6.7

 1

45%

3

 最陡

 10

 0.5

 8.4

 1

 60%

(1)小明探究的是斜面的机械效率跟的关系.在第1次实验中,斜面的机械效率为,物块和斜面的内能增加了约J.

(2)分析表格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在斜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若要探究斜面机械效率跟斜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应保持不变.

(3)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你认为斜面省力情况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是:

斜面越陡,需要的拉力越_________。

(4)实验中沿斜面的拉力与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重(填“有关”或“无关”)。

9、探究动能或势能影响因素实验

小明为了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

(1)让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圆形轨道分别从A处和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甲所示.

(2)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A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乙所示.上述甲、乙两组实验中:

①要探究动能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应选用图;

②乙图中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的目的是;

③甲、乙两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④上述实验中,利用纸盒被撞后移动的距离大小来比较物体的动能大小,下列的四个实例中与此实验方法相同的是;

A.根据磁场对磁体有力的作用来认识磁场;

B、保持电阻大小不变,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值,观察电流如何随电压变化而变化;

C.研究电流的大小时,根据电流产生的效应大小来判断电流的大小;

D.认识电流大小时,用水流进行类比.

⑤如图丙所示,让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运动到C点时,若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则小球会沿路线继续运动,你判断的依据是。

 电学

1、探究导体电阻影响因素实验

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和横截面积之间的定量关系,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

实验时他们将所选的两种金属丝接入电路1和2的位置,通过比较电压表的示数来比较电阻丝的大小。

现有几根康铜合金丝和镍铬合金丝,其规格如下表所示:

(1)在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之间的定量关系时,他们将编号为________两根金属丝对应接入电路1和2的位置,当发现电压表示数U1:

U2接近________时,可以初步判定:

在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

(2)在探究过程中,如果将编号为A和C两根金属丝接入电路1和2的位置,则他们想探究的是导体电阻与_________之间的定量关系。

(3)在“交流与合作”时,有位同学提出:

用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将所选的金属丝分别接入电路M、N之间,读出电流,然后利用电流跟电阻之间的反比关系,也能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和横截面积之间的定量关系。

你认为他的实验方法合理吗?

________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