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8533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封市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开封市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开封市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开封市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开封市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开封市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开封市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开封市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开封市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开封市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开封市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开封市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开封市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开封市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开封市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开封市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开封市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开封市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开封市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开封市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封市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docx

《开封市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封市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开封市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docx

开封市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

 

开封市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

实施方案

(2014-2020)

 

为深入贯彻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中共河南省委关于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意见》和《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开封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科学有序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第一篇实施背景

开封市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之滨,是八朝古都所在地,属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

开封东临商丘市,西连省会郑州市,南接许昌、周口,北靠黄河,与新乡市隔河相望。

全市总面积6444平方公里,2013年户籍人口511万人,常住人口465万人。

2014年9月开封行政区划调整后,市区人口达到169万人。

开封市辖五区——龙亭区、顺河回族区、鼓楼区、禹王台区和祥符区,四县——尉氏县、通许县、杞县、兰考县(省直管县),一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开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开封新区)。

2013年生产总值1363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0.7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20.6:

44.7:

3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9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55元。

第一章发展基础

科学推进开封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必须牢牢把握开封市五大基本特征。

(一)典型的农业大市、人口大市、劳动力输出大市

开封一直是传统粮食主产区,拥有大量的农村和农业人口,农耕文化根基非常深厚。

作为一个拥有511万户籍人口的人口大市,仍有412万人在身份上是依靠土地生存的农民,占比高达80%。

2013年,开封市80%的土地属于农用地,近60%的土地是耕地,农业对全市经济总量的贡献仍高达20%,全市共有104万农村劳动力脱离土地就业。

(二)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起步阶段

近年来,开封市的财政收入等多项经济指标均以全省第一的速度快速增长,其它指标增速也一直位居全省前列。

随着郑汴“交通同城、电信同城、金融同城”等不断深化,中心城区和县城人口的产业集聚能力明显提升,开封新区作为“经济核心极”的承接带动作用初步显现,开封工业化、城镇化正处于加速发展的起飞阶段。

(三)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突出

开封的文化旅游资源独特而雄厚。

开封是八朝古都,也因《清明上河图》成为唯一看得见的古城,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文化名人不胜枚举、书画之乡闻名遐迩、饮食文化经久不衰、非物质文化遗产氛围浓郁;近几年,开封的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旅游产品不断增多,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实力不断增强,以文化旅游为核心的服务业迅速发展。

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为国家级文化示范园区,“一河两街三秀”初具影响力。

全市目前共拥有1个国家5A和6个国家4A级旅游区,星级酒店饭店22家,旅行社53家。

2013年,全市共接待中外游客49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7.8亿元。

文化旅游产业有力地带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四)棚户区、城中村规模大,改造任务重、难度高

开封市的棚户区规模占到全省总量的50%,城中村遍布市区,改造任务艰巨,大片棚户区、城中村影响了开封作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整体形象。

受历史遗留问题复杂、文物古迹多、规划限高等因素的制约,房屋征收难度较大,开发成本较高。

(五)城镇化空间格局不断优化

市区“两改一建”成效初显,杞县、通许、尉氏等县域经济实力和县城综合服务功能提升较快。

县城和中心镇已成为开封下一步城镇化的重要载体。

八大产业集聚区经济实力和人口吸纳能力明显提高。

“六位一体”的城镇化空间格局初具规模。

第二章发展困境

总体而言,开封的发展还面临着诸多亟需认真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工业化对城镇化带动力弱

一是经济总量偏低。

2013年全市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不仅低于全国水平,也低于河南省平均水平。

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

二产、三产比重偏低,一产比重仍高达20%。

三是工业耗能过高。

2014年一季度,规上工业综合能耗同比增长33.12%,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增长15.96%。

四是工业对本地就业带动能力有限,2013年的104万农业转移人口中仅20%在开封市本地就业,其余均外出务工。

(二)文化旅游市场发育不好

一是现有文化旅游资源与旅游市场需求的对接程度低,旅游消费点太少,尚未形成多元的消费体系。

二是旅游消费品供给与游客需求层次不匹配,文化内涵不足,造成旅游消费品的销售量小、质低。

三是包括住宿、交通、餐饮在内的城市消费软硬环境较差,极大地限制了消费市场扩容。

(三)旧城改造效率较低

一是开封市城中村、棚户区历史遗留问题严重,权属结构复杂,影响了改造升级的时间进度和方式选择。

二是在旧城改造投融资上,过于依赖政府力量,未能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参与作用。

三是安置过程中未充分考虑原住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众的权益,大多采取货币补偿或异地安置,对群众的就业、公共服务设施需求考虑不足。

(四)农民市民化缺乏工作抓手

一是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与人口流动方向严重不匹配,人口聚集地区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供应不足,人口迁出地区的公共服务资源又闲置浪费严重。

二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滞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步伐过快,配套设施跟不上,入住率较低。

三是社会保险支付额度过高,企业依法承担社会责任和担当意识不强。

四是缺乏具体工作抓手统筹解决上述问题。

(五)市县城区功能尚不完善

一是市区带动示范作用仍不强;二是由于体制约束,县域财力和发展活力受到极大抑制,县城建设和综合服务功能欠账较多;三是开封的小城镇总体实力较弱,很多建制镇没有像样的镇区。

即便是曾经辉煌过的明清四大古镇之一的朱仙镇,也没有发展起来。

第三章总体判断

开封具备再次崛起的几大优势:

——毗邻郑州大都市。

河南作为一个人口大省,也是一个消费大省。

2013年底郑州市常住人口919万人,城区(五区+上街+三个开发区)常住人口466万人,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

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得开封正处于这个巨大消费市场的集散地。

——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开封作为八朝古都,拥有清明上河图、汴绣、官瓷、书法、木版年画等汴京五宝,打好宋都文化、历史都城这张牌,可以促进文化产业资本落户开封。

——土地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

廉价的资源加上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区位优势,使开封市成为承接东南沿海转移、承接省内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最具竞争力投资地。

——交通区位较好。

郑汴城际快轨通车后交通时间迅速缩短,大量高速公路在开封市境内形成交叉结点,大量人流、物流、资金流汇集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

——农副产品资源丰富。

开封是国家奶山羊、细毛羊、淡水鱼生产基地,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小麦、棉花、花生、瓜菜、大蒜的重要产区,为发展农副食品加工产业提供了基础。

——传统工业有一定基础。

近代以来,中原民族工业最先在开封兴起。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开封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还有大批国企时代保留下来的高素质产业工人。

第二篇总体要求

第四章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郑汴一体化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三大战略机遇,以谋建经济文化强市和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为目标,坚持就业为本、产业先行,继续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大力引进和培训战略新兴产业为重点,促进农村转移人口“留得住、活得好”;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创新农民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有效促进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破除城市“破璃门”;以打造文化旅游、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养老等现代服务业,放大开封优势,强化郑汴洛三市城市功能定位的差异化、特色化,促进开封以“新兴”姿态迅速赶超;以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为抓手,强化和完善“双核、六组团、多点”六位一体的城镇化发展总体布局,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以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为突破口,有序推进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大幅提升城镇居民生活质量。

坚持积极稳妥、扎实推进,走以人为本、传承文化、优化布局、产城互动、生态文明、科学有序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四个开封”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开封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第五章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

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着力完善棚户区、城中村整体服务和环境,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水平,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把改善群众生活、增进社会和谐作为根本目的,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真正让人民群众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

——产城互动。

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把就业和生计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前提条件,通过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繁荣城市经济、拓展就业创业空间,通过完善城市功能吸引要素集聚、拓展产业发展平台,以产业集聚水平决定人口转移的规模和方向,以人口集中程度决定城市建设的速度和重点,形成产业集聚、就业增加、产城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优化布局。

按照“新兴副中心城市”发展定位,完善城镇结构体系,大力提升中心城区竞争力,完善县城功能,有重点地发展特色镇和中心镇,建设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形成中心城区、县城、中心镇、一般镇、新农村社区和新农村居民点“六位一体”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格局。

——传承文化。

强化文化传承创新意识,融入现代文明城市元素,延续开封文化脉络,传承“八朝古都”历史,大力传承大宋文化,融入现代元素,发展有历史记忆、宋文化特色、民俗风貌的美丽开封,促进自然与文化、现代与传统交融,注重历史脉络传承和文化特色塑造,把开封打造成为一座历史底蕴彰显、时代特色鲜明,外在古典、内在时尚的人文魅力城市。

——生态文明。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顺应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合理控制城市开发边界,推进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镇运营模式,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建设集约紧凑、生态良好、宜居宜业的新型城镇。

——科学有序。

实事求是、尊重规律,鼓励探索、试点先行,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既不消极懈怠、错失机遇,也不急于求成、拔苗助长。

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把城镇化建设的主导权转移给市场,政府主要在编制发展规划、完善政策体系、提供公共服务、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制机制等方面发挥作用,推动城镇化更稳更好发展。

第六章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郑汴一体化为契机,通过与郑州联合做大做强,推动开封成为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

为郑州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功能提供支撑和服务,提升郑州作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的影响力,提升开封自身产业发展、资源集聚和区域服务功能,强化开封的文化旅游城市和消费城市特色,增强地区性中心城市节点支撑能力。

1.开封作为副中心城市的特殊性

在省域范围内,副中心城市的基本特征是,必须拥有吸引本行政辖区以外的经济要素和人口的辐射力和集聚力。

开封作为副中心城市有一定特殊性,特殊在郑州、洛阳与开封三个城市的关系上。

——郑州作为中心城市,既是省会城市、也是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也是带动中原城市群发展的中心城市。

省会郑州市作为全省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龙头,是全省人口净流入最多的地区,外省流入河南的人口中的41%流入到郑州市,省内跨市流动人口中的60%流入到郑州市。

因此郑州目前既是河南省域的中心城市、也是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未来的目标是中原经济区的区域中心城市。

——洛阳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是次区域经济发展中心。

洛阳无论经济实力、城市规模、区域带动能力等都仅次于郑州而远在开封之上,洛阳相对独立地发挥着辐射带动作用,在中原城市群当中也发挥着副中心城市的带动辐射作用。

这是一般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作用。

——开封是特殊的省域副中心城市。

从城市拥有的条件来看,与洛阳相比,开封由于经济实力、人口规模和辐射带动能力较弱,本身不是次区域经济中心,不足以吸纳开封市以外地市的人口和产业要素集聚,自身不能独立成为带动、辐射次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的作用。

一是开封距离省域中心城市郑州太近。

两者相距不到100公里,与郑州市的经济腹地完全重合,不可能成为独立于中心城市的副中心城市。

二是开封的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在河南省18个地级市中排名第十二位,城市整体发展水平较低,无法成为全省经济发展中除了中心城市(郑州之外)的次增长极。

三是除了文化旅游业之外,城市功能服务和经济区域辐射带动能力非常有限,无法承担全省局部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由于郑汴一体化,开封与中心城市郑州绑在一起同城化,形成了中心、次中心的功能,这是开封作为特殊的副中心城市的特殊之处。

——开封与郑州市的关系,是郑汴一体化背景下中心城市和副中心城市的关系。

郑州作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中原城市群以及全省区域经济发展,开封要辅助、配合、服务郑州承担和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

在这个意义上,一体化的郑州开封组成更大的区域中心城市组团。

而开封在中心城市组团中发挥着区域副中心城市的作用。

2.开封作为“副中心”城市的内涵

从一体化的城市功能来说,开封市是郑汴一体化中的次级功能区。

从区域角度看,在大郑州发挥省域中心城市、和中原城市群中心城市作用当中,开封承担着相关的区域副中心城市功能。

这是“新兴副中心城市”的应有含义。

3.开封“新兴”副中心的内涵

一是以新兴产业为动力。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型装备,金融后台服务、高端养老、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二是以新兴城市功能为支撑。

着力打造服务型城市、消费型城市、低碳型城市、文化型城市,实现与郑州的差异化发展。

4.开封谋建新兴副中心城市的重大意义

一体化的郑汴,将成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带动中原城市群发展的核心;一体化的郑汴,将成为国家文化传承试验区,提升中原城市群的传统文化传承核心区的地位。

——提升郑州作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的功能和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开封作为副中心城市可以在一体化的进程中为整体上提升中心城市郑州的经济总量和影响力,促进郑汴城市人口规模跨越式增长,做大做强,并进而成为大区域中心城市做出贡献。

——为郑州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功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

副中心城市还可以向中心城市提供稀缺的优质廉价的生产要素,降低中心城市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能力,配合、服务于中心城市郑州,同时为提升中心城市在整个区域内的辐射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带动区域内其他城市的发展。

——凭借自身的资源、产业、城市优势和特色,弥补郑州作为中心城市之不足。

比如,开封拥有全国甚至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产业资源,可提升郑州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与影响力。

有了开封,郑州才可以称得上是具有文化传承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承担本级行政区域内的中心城市的支撑、带动作用。

发挥辐射和服务功能,支撑和带动本行政区域内乡村、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

5.从壮大五股力量入手,打造新兴副中心城市

——培育新兴产业带动力。

依托郑州市的辐射力,通过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承担产业及功能疏解,借势发展。

——增强传统行业竞争力。

加快现有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促进省内及周边省份企业落户开封。

——扩大文化旅游吸引力。

不断增强文化旅游影响带动力,增强开封作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知名度,吸引国际、国内资本前来投资,促进游客创业、居住、消费。

——提升开封城市品牌力。

依托八朝古都、焦裕禄精神、特色小吃、菊城、老工业基地等资源,进一步扩大开封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认同开封。

——强化省级政策支持力。

积极争取省级配套支持政策,在郑州做金融中心的规划中,把开封作为后台服务中心纳入规划。

争取郑州航空港试验区的有关优惠政策适用尉氏县。

开封新区享受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待遇。

争取纳入棚户区改造试点。

省政府要支持开封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

力争通过6~10年的努力,把开封打造成为:

——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

——中部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中部地区宜居宜业城市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核心展示区

——有影响力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二)具体目标

到2020年:

再造一个新开封,副中心城市初具雏形。

全市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产业结构优化为11:

48:

41,市区常住人口突破200万人。

开封市区综合实力明显提高,中心城区带动城镇化发展的龙头地位更加突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影响力不断增强。

县城支撑城镇化发展的骨干作用凸显。

开封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高,对郑州市服务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对其他区域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显著提升。

——新兴产业初具规模。

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型装备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以金融后台服务中心、高端养老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文化创意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成为城市经济主力,到2020年,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开封市地区生产总值40%以上。

——农民工市民化稳步推进。

到2020年,基本实现具有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有意愿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完成50%左右的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任务,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力争达到56%以上。

——郑汴一体化取得新突破。

郑开城际铁路、郑徐高铁建成通车,研究谋划郑开北通道,开封至机场城际铁路和快速通道。

郑汴一体化“五同城、一共享”基本实现,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强辐射和带动作用。

——产城互动格局逐步显现。

产业集聚带动城镇就业扩容和农业人口转移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速度加快,城市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牵引作用更加有力。

——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升。

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城乡一体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网络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取得明显进展,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城乡环境明显改善。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取得成效,城市宜居水平和居民幸福感有较大提升。

——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户籍管理、土地管理、社会保障、财税金融、行政管理、生态环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城乡一体化深入推进,城镇化改革试点取得重大进展。

力争到2025年:

全省副中心城市地位基本形成。

全市生产总值超过4500亿元,产业结构优化为8:

46:

46,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开封市地区生产总值50%以上。

与郑州市互补互促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对周边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显著提升。

“双核、六组团、多点”城镇空间格局基本形成,黄龙组团成为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以上,其中尉氏组团达到30~50万人、黄龙组团达到15~25万人、通许组团达到15~25万人、杞县组团达到10~15万人、朱仙镇组团达到15~20万人、运粮河组团达到20~25万人;15个中心镇,每个镇区人口规模为3~5万人;30个一般镇,每个镇区人口规模为1~3万人;综合考虑农业发展等需要,有序推进若干新农村建设。

“双核”和六大组团带动开封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明显提高。

郑汴一体化和开封市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开封市城乡发展一体化局面基本形成。

开封市逐步成为引领中原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引擎和示范区。

第七章重点战略

(一)“双重借力”战略:

借力中原经济区,借力郑州航空港综合试验区

一是抓住中原经济区、郑汴一体化的机遇,积极呼应郑州、借力省会,在郑州的崛起中实现开封的发展;二是融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产业链条,追求“特而专”,壮大自身优势和特色产业,与郑、洛实现错位发展。

(二)“双轮驱动”战略:

工业强市和三产引领,助推产业升级

一手抓工业。

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一手抓金融后台服务、高端养老、教育培训、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

打造消费型城市,助力服务业发展。

(三)“双向突破”战略:

内外双向突破,抓大育小

一手抓大企业、大项目、引进大投资,形成城镇化的外部推动力。

一手培育和发展民营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完善制度环境,激发企业家创业热情,增强城镇化内生动力。

(四)“双向承接”战略:

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型,承接国际高端资本进入

一是抓住机遇,紧紧结合本地的市场、人力、土地、区位优势,大规模承接东南沿海地区产业转移。

二是承接海外开封籍企业家、文化名人的国际资本投资,带动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五)“双元共进”战略:

市、县并重,促进开封区域经济的整体起飞

一元重点打造开封作为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的地位与形象,改变开封市区竞争力不强、与郑州市同质化发展的现状,提升开封的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元以县城为核心,辅之以15个中心镇和一批新农村社区,打造引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中小城市典型。

(六)“双维转变”战略:

着力促进思想观念的大转变

推动全市干部思想观念大转变,适应新型城镇化要求。

一是从农业思维、农村思维向工业思维、城市思维的大转变。

二是从计划经济、封闭观念向市场经济、开放观念的大转变。

第三篇重点任务

第八章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以郑汴一体化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为契机,按照就业为本、产业为基的原则,加强与郑州市、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产业合作,着力引导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增强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产业支撑,做大做强开封市经济规模、城市规模,加快新兴副中心建设进程,有力推动“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发展新格局的形成。

(一)重点支持新兴产业做大做强

重点围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加大行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引进力度,建设有利于产业集聚发展的载体,制定有利于新兴产业项目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快开封市新兴产业集群培育进程,促进开封市新兴副中心建设。

1.打造几个新兴产业发展载体

以开封新区、尉氏、通许等为重点区域,规划建设新兴产业集聚区,或按“园中园”“专业园区”等模式依托现有产业集聚区着力打造几个新兴产业发展载体,引导新兴产业集中、集群化发展。

开封新区、尉氏要依托紧靠郑开新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有利条件,着力打造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园,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生物制药、电子元器件、应用电子、集成电路、新型网络通信等产业。

通许县产业集聚区要依托现状产业基础,重点发展新能源电动车、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等产业。

2.大力引进和培育行业龙头企业

一方面,依托紧邻郑东新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独特区位条件,以及土地、劳动力等成本优势,吸引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型装备等行业龙头企业落户开封,带动本地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集群培育;另一方面,按照合作发展、错位发展、共赢发展的思路,积极承接国际高端资本,以及郑州市和郑州航空港综合试验区的外溢项目,积极推进郑汴两市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企业的合作,加快本地新兴产业行业龙头企业的形成。

具体来说,在郑汴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方面,要客观分析双方基础和条件,做好以下工作:

——电子信息。

依托开封与郑州富士康产业园的关联,积极推进开封新区、尉氏及其他产业集聚区与国际知名电子信息企业的合作,全力承接相关产业和配套产业转移,推动开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

——汽车及零部件。

深入推进郑汴两地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纵向合作,实现产业链的配套对接。

以郑州市重点推进海马(郑州)发动机项目、郑州日产整车项目、恒天河南中型卡车项目、河南浦洲电动车项目,以及宇通和少林汽车扩建和技改等项目为契机,加快推动开封市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发展。

3.加速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提升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信息化水平,大力引进和培育电子信息、物联网等行业龙头企业,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应用,提升从原料供应到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全产业链信息化水平,建立基于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信息的产品质量全程追溯与流通系统,实现以信息流为中心的生产自动化与生产要素资源数字化,提升产业效能,加速开封市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4.制定几项扶持新兴产业发展政策

财政扶持政策。

市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