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电气初步设计说明修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56042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电气初步设计说明修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电气初步设计说明修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电气初步设计说明修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电气初步设计说明修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电气初步设计说明修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小学电气初步设计说明修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小学电气初步设计说明修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小学电气初步设计说明修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小学电气初步设计说明修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小学电气初步设计说明修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小学电气初步设计说明修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小学电气初步设计说明修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小学电气初步设计说明修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小学电气初步设计说明修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小学电气初步设计说明修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小学电气初步设计说明修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电气初步设计说明修改.docx

《小学电气初步设计说明修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电气初步设计说明修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电气初步设计说明修改.docx

小学电气初步设计说明修改

电气设计说明

强电

一、工程概况

1、建筑概况:

本工程为武汉市硚口区紫润学校小学部,地上5层,主要为教学及办公用房。

总建筑面积约8463m2,建筑高度22.2m,属多层公共建筑。

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现浇混凝土楼板。

2、电气用房设置:

1)强、弱电间:

设于教学楼的各层。

2)消防控制室:

设于教学楼一层。

3、设计依据: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0-2006;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

业主提供的方案设计要求

各专业提供的图纸、资料

二、设计范围

1、电力系统设计包括:

1)10/0.4KV变配电系统(机房区由建设单位另行委托设计,拟在校区东南角设置2台箱变,对整个校区供电。

2)电力配电系统(机房区由建设单位另行委托设计)

3)照明系统

4)防雷接地及安全

2、弱电系统设计包括:

1)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2)电话、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不包含业主业务专用的教学网、管理网等)

3)有线电视系统

4)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5)背景音乐及广播系统

3、与其它专业设计的分工:

1)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语言教室、实验室、科学教室等仅预留配电箱及容量,插座及信息点位设计根据设备布置由装修设计完成。

2)电话、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安全防范视频监控系统,背景音乐及广播系统由业主委托相关部门另行设计,本设计仅作参考。

3)室外路灯、景观照明系统,由专业厂家设计。

4)有特殊设备的场所,本设计仅预留配电箱并注明用电量。

三、220/380V电力配电系统

1、负荷分类及容量:

本工程为室外消防用水量不大于25L/s的公共建筑,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本建筑用电负荷等级为三级,容量约为:

680kW。

2、供电电源:

本工程低压二路进线电源由室外变配电房低压柜引来,供电电压~220/380V。

二路进线分别取自两台不同的变压器的低压母线段。

3、供电方式:

本工程低压配电系统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配电方式,对于单台容量较大的负荷或消防等重要负荷采用放射式供电;对于普通照明及一般电力负荷采用分区树干式与放射式相结合的供电方式。

对于应急照明仍采用自带镉镍电池专用应急灯具,在火灾发生时实现消防强启,供电时间不小于30min。

对于火灾自动报警设备用电、弱电设备用电采用UPS不间断电源供电(由设备供应商配套供给)。

其余三级负荷采用单电源供电。

4、计费:

本工程在总进线柜集中设表计量。

四、照明系统:

1、光源选择:

1)一般工作场所照明光源主要采用T5系列高光效三基色直管荧光灯或紧凑型节能灯。

光源显色指数Ra不小于80,色温应在3300K~5300K之间。

自镇流荧光灯应配用电子镇流器,直管形荧光灯应配用电子镇流器或节能型电感镇流器。

2)教室黑板应设专用黑板照明灯具,其最低维持平均照度应为500lx,黑板面上的照度最低均匀度宜为0.7。

黑板灯具不得对学生和教师产生直接眩光。

3)教室照明光源宜采用显色指数Ra大于80的细管径稀土三基色荧光灯。

对识别颜色有较高要求的教室,宜采用显色指数Ra大于90的高显色性光源;有条件的学校,教室宜选用无眩光灯具。

4)坡地面或阶梯地面的合班教室,前排灯不应遮挡后排学生视线,并不应产生直接眩光。

2、照度要求:

根据《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及《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本工程主要场所的照度标准及照明功率密度(LPD)要求如下:

普通教室、史地教室、书法教室、音乐教室、语言教室、合班教室、阅览室(课桌面)、科学教室、实验室(实验桌面)、多媒体教室(0.75m水平面)、计算机教室(机桌面)、舞蹈教室(地面)、办公室、会议室、保健室(桌面)300lx,LPD不大于11W/m2;美术教室(课桌面)500lx,LPD不大于18W/m2;教室黑板(黑板面)500lx;走道、楼梯间(地面)100lx;普通厕所,盥洗室,浴室(地面)75lx;值班室、配电室等:

200lx,LPD不大于7W/m2。

3、灯具效率要求:

教室应采用高效率的灯具。

开敞式荧光灯的效率不应低于75%;格栅式灯具效率不应低于60%。

教室照明不应采用裸灯,因为裸灯产生眩光,损害学生的视力健康。

4、照明控制:

大面积场所采用分区、分组集中控制,其它场所采用分散就地控制;教室、办公室、会议室等房间按所控灯列与侧窗平行分组。

疏散指示灯及安全出口标志灯要求处于常亮状态,疏散照明平时采用系统集中控制,火灾时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控制全部点亮。

5、照明配电:

照明、插座分别由不同的支路配电。

一般插座回路、室外照明灯具回路均设剩余电流断路器保护,漏电动作电流30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S。

6、备用照明设置:

在变配电所、消防控制室、防排烟机房、消防水泵房、配电间(强弱电间)等场所设置备用照明,其照度仍应保证正常照明的照度,备用照明采用双电源供电,其持续供电时间不小于180min;部分灯具带有蓄电池,在电源转换时起过渡照明作用。

7、疏散照明设置:

1)一般平面疏散区域、疏散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疏散通道、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疏散照明最低照度不低于0.5lx。

2)人员密集疏散区域、地下疏散区域、竖向疏散区域、地下室、疏散楼梯,疏散照明最低照度不低于5lx。

上述场所,除设置疏散走道照明外,还在各安全出口处和疏散走道,分别设置安全出口标志和疏散走道指示标志。

3)本工程疏散照明灯具采用自带镉镍电池的应急灯具,其应急供电时间不小于30min。

8.应急照明灯、疏散指示灯、出口标志灯,均设玻璃或其它非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

五、设备选择及安装

1、各层照明、电力配电箱,强弱电间、机房、设备房内、防火分区隔墙、剪力墙及结构柱上为明装。

末端普通照明分箱为暗装。

2、消防用电设备配电箱外壳应设有明显标志。

六、电缆、导线的选型及敷设

1、非消防负荷配电干线选用ZRYJV-0.6/1kV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阻燃铜芯电缆;消防负荷配电干线选用NHYJV-0.6/1kV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耐火铜芯电缆。

除平面特别注明外,干线电缆水平及竖向均沿槽式电缆桥架(金属线槽)敷设,支干线、支线电缆沿槽式电缆桥架或穿SC钢管敷设。

2、当电缆明敷在桥架内,普通电缆与消防电源电缆应分设桥架或采用防火隔板隔开,在竖井内距离应大于300mm或采用隔离措施。

若不敷设在桥架上,穿热镀锌钢管(SC)敷设。

SC32及以下管线暗敷,SC40及以上管明敷,并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3、普通照明及应急照明支线选用ZRBV-450V/750V聚氯乙烯绝缘阻燃铜芯电线。

在楼房走道等线路集中处沿电缆桥架(线槽)敷设,由电缆桥架引出线路穿TC电线管(KBG管或JDG管)在吊顶、楼板及墙内暗敷设;由顶板接线盒至吊顶灯具一段线路穿钢质波纹管,在电缆桥架上的敷设导线应按回路穿热塑管或绑扎成束。

4、照明回路均按I类灯具要求配线,平面图中未标注的照明、插座线路导线根数均为三根,单联单控开关线路导线根数为二根,单联双控开关(带消防强启)线路导线根数为三根。

照明支线截面除标注外均为2.5mm|l2|m,穿管管径如下:

2根以下TC16,3~6根TC20,7~8根TC25,其余导线穿管管径及敷设方式详配电箱接线系统图。

5、消防设备配电线路采用耐火型电缆、电线,当暗敷时,敷设在不燃烧体内,保护层厚度须大于30mm;当明敷时,穿金属管或金属线槽敷设,并涂防火涂料保护。

七、建筑物防雷

经计算,本建筑的年预计雷击次数N=0.058>0.05,且属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根据项目性质及上述计算结果,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本建筑防雷类别属于第二类。

1、各类防雷建筑物应设内部防雷装置(由防雷等电位连接和与外部防雷装置的间隔距离组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建筑物的地下室或地面层处,下列物体应与防雷装置做防雷等电位连接:

1)建筑物金属体。

2)金属装置。

3)建筑物内系统(建筑物内的电气系统和电子系统)。

4)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线。

2、防直击雷的外部防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

1)屋顶采用%%C12镀锌圆钢作为接闪带,沿屋顶周边敷设的接闪带应设在外墙外表面或屋檐边垂直面上,接闪网网格不大于10mx10m或12mx8m。

接闪带过伸缩缝时采用铜质连接带弧形连接,具体做法详99D501-1/2-27。

2)凡突出屋面的所有金属构件,如金属杆、金属通风管、屋顶风机、金属屋面、金属屋架等均应与接闪带可靠焊接。

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外的非金属物体应装接闪器,并应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

3)利用全部或绝大多数柱子基础的钢筋作为接地体;柱子基础的钢筋网通过钢柱,钢屋架,钢筋混凝土柱子(剪力墙)、屋架、屋面板、吊车梁等构件的钢筋或防雷装置互相连成整体。

4)构件内有箍筋连接的钢筋或成网状的钢筋,其箍筋与钢筋、钢筋与钢筋应采用土建施工的绑扎法、螺丝、对焊或搭焊连接。

单根钢筋、圆钢或外引预埋连接板、线与构件内钢筋应焊接或采用螺栓紧固的卡夹器连接。

构件之间必须连接成电气通路。

5)在敷设于土壤中的接地体连接到混凝土基础内起基础接地体作用的钢筋或钢材的情况下,土壤中的接地体宜采用铜质或镀铜或不锈钢导体。

6)外部防雷装置的接地应和防闪电感应、内部防雷装置、电气和电子系统等接地共用接地装置,并应与引入的金属管线做等电位连接。

3、防雷电磁脉冲措施:

1)在变压器高压侧装设避雷器。

2)在变压器低压侧配电屏母线上以及建筑物进户总配电箱装设Ⅰ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SPD),电涌保护器每一保护模式的冲击电流值应等于或大于12.5kA(10/350μs),电涌保护器的电压保护水平值应小于或等于2.5kV。

3)在层配电箱内装设Ⅱ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SPD),电涌保护器最大放电电流应等于或大于40kA(8/20μs),电涌保护器的电压保护水平值应小于或等于2.5kV。

4)重要的末端配电箱及弱电机房配电箱内装设Ⅱ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SPD),电涌保护器最大放电电流应等于或

大于20kA(8/20μs),电涌保护器的电压保护水平值应小于或等于1.5kV。

5)建筑物各弱电系统线路引入端应选用适配的信号线路电涌保护器(SPD)。

八、接地及安全措施

1、本工程防雷接地、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消防控制室、通信机房、计算机房、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等接地共用统一的接地极,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Ω,实测不满足要求时,增设人工接地极。

室外接地凡连接处均应刷沥青防腐。

2、电缆桥架及其支架全长应不少于两处与接地干线连接。

强弱电井内垂直敷设1条,距地0.5m水平敷设一圈25x4mm热镀锌扁钢,水平与垂直接地扁钢间应可靠焊接。

竖井内的接地干线应每三层与楼板钢筋作等电位联结。

3、本工程采用总等电位联结,总等电位板由紫铜板制成,应将建筑物内保护干线、设备进线总管、建筑物金属构件等进行联结,总等电位联结线采用1x25mm|l2|m芯导线或40x4mm热镀锌扁钢,总等电位联结均采用等电位卡子,禁止在金属管道上焊接。

具体做法参见国标图集08D800-8-121~127。

4、有淋浴设备的卫生间、沐浴间采用局部等电位联结,局部等电位联结应包括卫生间内金属给排水管、金属浴盆、金属采暖管以及建筑物钢筋网。

局部等电位箱暗装,底边距地0.3m。

将卫生间内所有金属管道、金属构件与局部等电位端子板相联结。

局部等局部等电位连接线采用BVR-1x4m2导线在地面内或墙内穿塑料管暗敷。

具体做法参见国标图集08D800-8-132。

5、凡正常不带电,而当绝缘破坏有可能呈现电压的一切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均应可靠接地。

当此段PE线采用单芯绝缘导线时,截面不应小于下列要求:

有机械性的保护时为2.5m2,无机械性的保护时为4m2。

6、本工程接地型式采用TN-C-S系统,PEN线在总进线柜处通过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重复接地,并由此引出一条PE线,重复接地后整个系统中性线(N)与保护线(PE)应严格分开,不得混接。

7、保护导体最小截面积的规定如下:

当相线截面≤16m2时,PE线与相线相同;

当相线截面为16~3m2时,PE线为16m2;

当相线截面>35m2时,PE线为相线截面的一半。

当相线截面>35m2时,PE线为相线截面的一半。

弱电

一、建筑概况:

建筑概况:

本工程为武汉市硚口区紫润学校小学部,地上5层,主要为教学及办公用房。

总建筑面积约8463m2,建筑高度22.2m,属多层公共建筑。

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现浇混凝土楼板。

二、设计依据: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

业主提供的方案设计要求

各专业提供的图纸、资料

三、设计范围:

本设计包括消防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电话、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有线电视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背景音乐及广播系统。

四、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详消防专篇(附后)。

五、综合布线系统:

1、本工程布线系统采用干线为光纤、水平支线为六类铜绞线的布线方案,系统能支持电话和计算机数据通讯系统;

2、布线结构采用两级星型拓朴结构,传输介质采用光纤和非屏蔽铜缆混合组网;

3、工作区子系统

办公用房按8~10m2设置一个数据点,每20m2设置一个语音点,会议室(报告厅)按每20m2设置一个数据点,每20m2设置一个语音点。

信息插座配备标准的RJ45信息模块;公共场所设置适当数量的数据点及语音点。

数据点总点数为359点,语音点总点数为359点。

4、水平子系统

数据系统采用符合EIA/TIA568-B最新标准拟定的六类UTP铜缆指标值,铜缆信息点为全六类配置;语音系统采用六类UTP铜缆指标值,铜缆信息点为全六类配置。

5、干线子系统

楼内垂直主干数据部分采用4~8芯多模光纤,语音采用25/50对五类UTP铜缆。

6、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配线架采用模块化方式管理,数据及语音配线架均采用机柜式110型IDC隐芯跳线式六类配线架。

7、管理子系统

光纤配线架采用17寸机柜式光纤配线架,可以端接多芯单/多模光纤,铜缆配线系统数据及语音均以24口/48口中央接式六类配线架为基本单元。

管理子系统设于四层弱电设备机房。

六、有线电视系统:

1、本工程设置电视系统,信号来源其一来自市有线电视网络,其二来拟设的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其三来自大楼自办节目。

考虑到通过有线电视传输网络进行电视点播和互联网等的需要,所有设备和线缆均应具有双向传输的功能。

2、由室外引进之电视线路先进入设于九层的电视机房与电视前端设备连接,再通过分配放大器回路引至各楼层竖井,再经分支器引至电视终端插座。

3、电视系统应由专业部门施工并调试,电视终端信号电平要求为64±4db。

七、视视安防监控系统:

1、可视监控系统主要监控室内公共走道及各层出入口,室外主要出入口等。

2、系统结构及组成

系统由前端设备、传输线路、主控部分、显示录像部分组成。

3、前端设备

在室外共设置6台彩色全方位球型摄像机,室内共设置18台日夜型彩色半球摄像机。

摄像机分布在楼内重点防范的房间、周界、主要通道及出入口。

4、主控设备

主控设备由视频分配部分、矩阵部分组成。

视频分配部分采用10台8入16出视频分配器,将每路视频输入信号分成2路视频信号输出,一路接入硬盘录像机,录像保存。

另一路接入主控矩阵,经矩阵处理后接到视频分割器上在8台监视器上进行切换显示。

5、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采用AD5500软件,具有全中文界面、操作简单,管理方便。

6、系统录像

系统录像部分采用数字硬盘录像6台16路视频输入、4路音频输入硬盘录像机,该录像机为全实时录像。

同时硬盘录像机的显示器上也可进行分割显示、切换显示、图像单个放大显示及录像回放。

八、背景音乐及广播系统:

1、背景音乐及广播系统采用SPK智能广播系统,该系统运用嵌入式计算机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实现了传统广播系统的智能化升级,真正实现了公共广播系统的无人值守。

2、系统由控制主机、音源程控器、功率放大器、音频矩阵器、电源控制器、消防及报警接口、话筒及末端音箱组成。

3、系统可以实行全区或分区广播,对音源设备有很好的控制功能,对电源有良好的管理功能,实现多节目的同时广播与切换功能,输出音频信号可以手动或自动控制。

系统具有消防联动报警触发接口,能自动强行插入灾害性广播,实现N±1~N±4的报警功能;报警时无论在开启或关闭状态下,语音报警播放器或报警信号发生器都会自动播放预先录制的紧急疏散语音信号。

系统带有大容量存储芯片,断电程序不丢失,来电自动恢复程序运行。

系统主机还带有良好的扩展性。

4、机房内系统设备之间通过网线和信号线连接,网线为超五类非屏蔽四对双绞线,信号线采用RVS-2*1.5~4。

电气消防设计专篇

一、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4、项目概况:

二、消防电源、配电线路及电气装置:

1、消防负荷供电等级:

本工程为室外消防用水量不大于25L/s的公共建筑,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消防负荷等级虽达不到二级,但本工程应急照明及屋顶消防水箱稳压泵等消防用电负荷仍按二级负荷供电。

2、消防电源:

本工程消防用电设备的电源由小区室外变配电房引来,二级负荷采用双回路供电(引自配电室低压不同母线段),并在末端(或其它合适位置)互投。

3、消防低压导线选择:

消防低压干线电缆选用NHYJV-0.6/1kV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耐火铜芯电缆;应急照明支线选用ZRBV-450/750V聚氯乙烯绝缘阻燃铜芯电线。

4、电气线路敷设:

建筑内的消防用电设备及报警控制等线路采用铜芯电线电缆穿钢管在顶板及墙体内暗敷。

电缆明敷在桥架内,普通电缆与消防电源电缆应分设桥架或采取隔离措施,在竖井内距离应大于0.3m或采用隔离措施;消防负荷主备供回路须在电缆桥架内分开敷设,并用防火隔板分隔。

消防设备配电线路,当暗敷时,保护层厚度须大于30mm;当明敷时,应穿金属管或金属线槽,并涂防火涂料保护。

电气竖井内孔洞在设备安装完毕后用防火材料封堵。

三、火灾应急照明

1、火灾应急照明:

在出入口、楼梯间及电梯前室等处设置应急照明。

2、应急照明灯具自带蓄电池且设玻璃或其它不燃材料制作的保护罩,要求应急供电时间不少于30min。

3、应急照明平时采用就地控制,火灾时由消防控制室自动控制点亮应急照明灯。

4、在门厅出口处设安全出口标志灯。

疏安全出口标志灯设在出口的顶部,安全出口灯带蓄电池,供电时间不少于30min。

四、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1、本工程为多层中小学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护等级按二级设置,采用集中报警系统形式。

2、系统组成:

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等。

3、消防控制室:

1)本工程消防控制室(兼监控室)设于一层,与值班室合用,设有直接对外的出口,出口门上方设置明显的标志。

2)消防控制室可接收感烟等的火灾报警信号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按钮的动作信号。

3)消防控制室可显示消防水箱水位,显示消防水泵的电源及运行状况。

4)消防控制室可联动控制所有与消防有关的设备。

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探测器:

在走道、竖井、梯间、前室等设置感烟探测器。

探测器与灯具的水平净距应大于0.2m;与墙或其它遮挡物的距离应大于0.5m。

探测器的具体定位尚需结合建筑装修吊顶统筹考虑,但必须满足上述间距要求。

2)在各层楼梯间及疏散楼梯前室走道侧设手动报警按钮及消防对讲电话插孔,手动报警按钮及对讲电话插孔底距地1.4m。

3)在各层楼梯间及疏散楼梯前室走道侧,设置火灾声光报警显示装置。

安装高度不低于2.2m。

4)在消火栓箱内设消火栓报警按钮。

接线盒设在消火栓的开门侧,底距地1.8m。

5、消防联动控制:

本工程非消防用照明、电力配电箱进线总开关带有分励脱扣器附件,由消防控制室在火灾确认后断开相关电源。

火灾时,消防控制室可自动点亮相关区域的应急照明灯。

6、消防系统线路敷设要求:

由消防控制室引至楼栋的线路穿SC焊接钢管埋地敷设,其中电话线单独穿管。

平面中所有火灾自动报警线路及50V以下的的供电线路、控制线路穿镀锌钢管,暗敷在楼板或墙内(保护层厚度须大于30mm)。

当需要采用明敷设时,应采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保护,并应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上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由顶板接线盒至消防设备一段线路穿金属耐火(阻燃)波纹管。

其所用线槽为防火型,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

电气节能环保设计专篇

1、电气照明节能:

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等附件;建筑室内照度、统一眩光值、一般显色指数等指标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的有关要求,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该标准规定的现行值;充分利用自然光。

科学设计灯具控制方式,在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最大程度的节电。

2、供配电系统节能:

变配电所深入负荷中心,靠近用电量集中的区域,减少线路损耗。

在变配电所低压侧设置带滤波电抗器电容补偿柜,降低电能损耗、减少电压损失、提高供电质量;合理选择线路路径及导体截面,以降低线路损耗。

3、一般场所主要选用高效节能荧光系列光源和灯具,应采用高频电子镇流器或节能型电感镇流器。

高频电子镇流器的功率因数不应低于0.97,电感镇流器的功率因数不应低于0.90,镇流器电源输入电流谐波含量的限值应符合国家现行规定。

4、一般场所应采用开敞式、透明保护罩式及高反射比(抛光铝面、镜面、高白度光亮涂层)反射罩的节能型照明灯具。

其中,开敞式灯具效率不应低于75%,透明保护罩式灯具效率不应低于65%,格栅式灯具效率不应低于60%。

5、选用绿色、环保且经国家认证的电气产品。

在满足国家规范及供电行业标准的前提下,选用高性能电气设备、高品质电缆、电线以降低自身损耗。

选用低噪声变压器及高、低压元器件,降低用配电设备的噪声及电磁污染。

 

主要设备见附表

主要设备表

序号

名称

型号及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室外箱式变配电房

800kVA,

10/0.4kV

2

一、二期共用,含高低压柜

2

集中式电度表箱

DXJX1

2

3

双电源切换箱

HSQX1

3

4

落地式照明配电箱

PXM-Ⅰ

2

5

嵌墙式照明配电箱

PXM-Ⅱ

90

6

集中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器

JB-QTL-TX3016

1

7

消防电话主机

1

8

综合布线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