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56826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8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docx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docx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

第一章、课程设计计算书1

一、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1

1.预应力钢束数量的估算1

2.预应力钢束布置2

二、计算主梁截面几何特性7

1.截面面积及惯性矩计算7

2.截面净距计算错..误!

未定义书签。

3.截面几何特性总表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三、钢筋预应力损失计算10

1.预应力钢束与管道壁间的摩擦损失10

2.由锚具变形、钢束回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10

3.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11

4.由钢束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12

5.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13

6.成桥后四分点截面由张拉钢束产生的预加力作用效应计算14

7.预应力损失汇总及预加力计算表14

四、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16

1.跨中界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6

2.验算最小配筋率(跨中截面)16

3.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18

附图

上部结构纵断面预应力钢筋结构图上部结构横断面预应力钢筋结构图

辽宁工业大学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开课单位: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2014年3月

一、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

1.预应力钢束数量的估算

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应该满足结构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应力要求下的应力要求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强度要求。

以下就以跨中截面在各种作用效应组合下,对主梁所需的钢束数进行估算。

(1)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应力要求估算钢束数

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组合计算时,截面不允许出现拉应力。

当截面混凝土不出现拉应力控制时,则得到钢束数n的估算公式

()

Mk

CiApfpk(ksep)

式中Mk――使用荷载产生的跨中弯矩标准组合值,按任务书取用;

C1与荷载有关的经验系数,对于公路一II级,C1取;

Ap)――一束715.2钢绞线截面积,一根钢绞线的截面积是cm2,故

2

Ap=cm;

ks――大毛截面上核心距,设梁高为h,ks可按下式计算

 

ep预应力钢束重心对大毛截面重心轴的偏心距,epyaphysap,

ap可预先设定,h为梁高,h150cm;

ys大毛截面形心到上缘的距离;

I――大毛截面的抗弯惯性矩

本梁米用的预应力钢绞线,公称直径为,公称面积140mm2,标准强度为fpk1860Mpa,设计强度为fpd1260Mpa,弹性模量Ep1.95105Mpa。

3

Mk2397.02kNm2397.0210‘Nm

 

()

epyap(15065.2719)65.73cm

钢束数n可求得为

Mk

n42397-0261032.68

CiApfpk(ksep)0.459.81041860106(0.43290.6573)

(2)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估算钢束数

根据极限状态的应力计算图式,受压区混凝土达到极限强度fcd,应力图式呈矩形,同时预应力钢束也达到设计强度fpd,则钢束数n的估算公式为

式中Md

Md

nhApfpd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跨中弯矩组合设计值,按任务书采用;

经验系数,一般采用0.75~0.77,本梁采用.

估算的钢束数n为

()

Md3101.62103

n462.17

hApfpd0.771.59.810126010

综合上述两种极限状态所估算的钢束数量在3根左右,故取为n3

2.预应力钢束布置

(1)跨中截面及锚固端截面的钢束位置

1)对于跨中截面,在保证布置预留管道构造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加大钢束群重心的偏心距,本梁预应力孔道采用内径60mm,外径67mm的金属波纹管成孔,管道至梁底和梁侧净距不应小于30mm及管道直径的一半。

另外直线管道的净距不应小于40mm,且不宜小于管道直径的倍,跨中截面及端部截面的构造如图1所示,N1、N2、N3号钢筋均需进行平弯。

由此求得跨中截面钢束群重心至梁底距离为

12226

ap16.67bm

;hi

3

2)本梁将所有钢束都锚固在梁端截面。

对于锚固端截面、钢束布置应考虑以下两方面:

一是预应力钢束合力重心尽可能靠近截面形心,使截面均匀受压,二是要考虑锚头布置的可能性,以满足张拉操作方便的要求。

锚头布置应遵循均与,分散的原则。

锚固端截面布置的钢束如图1所示,则端部钢束重心至梁底的距离为

73.3cm

3070120ap

3

下面对钢束群重心位置进行复核,首先需计算锚固端截面的几何特性。

图1为计

算图式,锚固端截面几何特性计算见表1。

表1锚固端截面几何特性计算表

分块

名称

分块面积

Ai

分块面积形心至上缘距离

yi

分块面积对上缘净距

SAiyi

分块面积的

自身惯性矩

Ix

dsysyi

IIxIi

2cm

cm

3cm

cm4

cm

4cm

翼板

3080

7

21560

三角承

144

18

2592

576

腹板

7344

82

602208

.9

10568

626360

.16

 

其中:

ys

yx

Ai

ys

62636059.27cm

10568

15059.2790.73cm

 

故计算得上核心距为

ks

Ay<

23825027^24.8卯

1056890.73

下核心距为

 

52.694

kx

Ays

空型牡38.036cm

1056859.27

yx

kxap

yxkx115.58

 

说明钢束群重心处于截面的核心范围内

(2)钢束弯起角度及线形的确定

最下(N3)弯起角度为5,其余2根弯起角度均为7。

为了简化计算和施工,所有钢束布置的线形均为直线加圆弧,具体计算机布置如下。

(3)钢束计算

1)计算钢束起弯点至跨中的距离。

锚固点至支座中心线的水平距离为ani(见图2)

an3

30

30tan5

27.38cm

an2

30

18tan7

27.79cm

ani

30

68tan7

21.65cm

图3为钢束计算图式,钢束起弯点至跨中的距离xi列表计算于表2内

 

图2锚固端尺寸图(尺寸单位:

mm)图3钢束计算图式

表2钢束起弯点至跨中距离计算表

钢束

弯起高

度y/cm

ydcm

y2/cm

Ldcm

X3/cm

弯起角/(°)

R/cm

X2/cm

X1/cm

3

18

100

5

2

58

300

7

1

94

500

7

上表中各参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Li为靠近锚固端直线段长度,设计人员可根据需要自行设计,y为钢束锚固点至钢

y1

L1sin

X3

L1COS

X2

Rsin

y2yyi

Ry2/(1cos)

xiL/2X2x3ani

式中——钢束弯起角度(°);

L1计算跨径(cm);

ani——锚固点至支座中心线的水平距离(cm)。

2)控制截面的钢束重心位置计算

1各钢束重心位置计算,由图3所示的几何关系,当计算截面在曲线段时,计算公

式为

X4

aiaoR(1cos),sin

R

当计算截面在近锚固点的直线段时,计算公式为

aia0yx3tan

式中a——钢束在计算截面处钢束中心到梁底的距离;

ao钢束起弯前到梁底的距离;

R――钢束弯起半径;

a――圆弧段起弯点到计算点圆弧长度对应的圆心角。

2计算钢束群重心到梁底的距离ap见表3,钢束布置图(纵断面)见图4.

表3各计算截面的钢束位置及钢束群重心位置计算表

截面

钢束号

X4

R/cm

sina

cosa

a0

ai

ap

3

未弯起

0

1

12

12

2

1

12

12

1

14

支点

直线段

y

0

X5

X5tan0

a。

ai

ap

3

18

12

2

58

12

1

94

14

3)钢束长度计算:

一根钢束的长度为曲线长度,直线长度与两端工作长度

(270cm)之和,其中钢束曲线长度可按圆弧半径及弯起角度计算,通过每根钢束长度计算,就可以得到一片主梁和一孔桥所需钢束的总长度,用于备料和施工。

计算结果见表4.

表4钢束长度计算表

钢束号

半径R

弯起角

曲线长

直线长度

1_1

有效长度

钢束预留

钢束长度

长度

cm

rad

cm

cm

cm

cm

cm

cm

3

100

120

2

300

120

1

500

120

 

122込述

、计算主梁截面几何特性

本桥采用后张法施工,内径60mm的钢波纹管成孔,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时进行张拉,张拉顺序与钢束序号相同,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

计算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为预制构件阶段,施工荷载为预制梁(包括横隔梁)的自重,受力构件按预制梁的净截面计算;阶段二为现浇混凝土形成整体化阶段,但不考虑现浇混凝土承受荷载的能力,施工荷载除阶段一荷载之外,还应包括现浇混凝土板的自重,受力构件按预制梁灌浆后的换算截面计算;阶段三为成桥阶段,荷载除了阶段一、二的荷载之外,还包括二期永久作用以及活载,受力构件按成桥后的换算截面计算。

1、截面面积及惯性矩计算

(1)在预加力阶段,即阶段二,只需计算小截面的几何特性。

计算公式如下,计算过程及结果见表5~7.

净截面面积AnAnA()

净截面惯性矩InInA(ysyi)()

表1/4截面毛截面几何特征计算表

分块面积

",4

A/cm

yi/cm

SAy

/“cm

ycyi

/cm

1./4

i/cm

IxAi(ycyi)

/面m分快示意图

2828

7

19796

46000

6375300

_iL1n

144

18

2592

576

191630

2700

75

21252

5062500

1136900

f

1

7|

324

124

40176

5832

1566000

720

140

100800

2400

5266000

6717

Si

Si=365864cmyc=

A

yc==

Ii=5139

108

Ix=

Ic=Ii+Ix=

表各控制界面净截面与换算截面几何特性计算表

分块名称

分块

面积

心距

梁顶

距离

对梁顶的面积矩

自身惯

性矩

截面惯

跨中

毛截面

6716

预留孔道

截面

0

混凝土截

0

毛截面

6717

钢束换算截面

0

换算截面

0

1/4

毛截面

6717

预留孔道

截面

0

混凝土截

0

毛截面

6717

钢束换算

截面

0

换算截面

0

化占

八、、

毛截面

7940

493471

预留孔道截面

0

混凝土截

0

毛截面

7940

493471

钢束换算

截面

0

换算截面

0

八、、

毛截面

12188

预留孔道截面

0

混凝土截

0

毛截面

12188

钢束换算

0

截面

换算截面

0

表各控制截面净截面与换算截面几何特性汇总表

计算

截面

截面类别

跨中

净截面

换算截

1/4跨

净截面

换算截

变化点

净截面

换算截

支点

净截面

换算截面

三、钢束预应力损失计算

当计算主梁截面应力和确定钢束的控制力时,应计算预应力损失值。

后张法梁的预应力损失值包括前期预应力损失(钢束与管道壁的摩擦损失,锚具变形、钢束回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分批张拉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损失)和后期预应力损失(钢绞线应力松弛、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损失),而梁内钢束的锚固应力和有效应力分别等于张拉应力扣除相应阶段的预应力损失值。

预应力损失值因梁截面位置不同而有差异,现以四分点截面为计算其各项应力损失,其他截面皆采用同样的方法计算,计算结果见表12~24.

表12四分点截面管道摩擦损失值bii计算表

钢束号

9=©-a

x

kx

“-(卩9+kx)

1-e

rde-(卩9+kx))(T11=bcon[1-]

O

rad

m

Mpa

1

7

2

7

3

5

1•预应力钢束与管道壁间的摩擦损失

预应力钢束与管道壁之间的摩擦损失式为

 

式中bon——预应力钢筋毛哥下的张拉控制应力,

0.701860MPa=1302MPa;

卩钢束与管道壁的摩擦系数,对于预埋钢波纹管,取卩=;

9——从张拉端到计算截面曲线管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管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取k=;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管道长度(m,近似取其在纵轴上的投影长

度,四分点为计算截面时,

2.由锚具变形、钢束回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反向摩擦长度lf

式中

锚具变形、钢束回缩值(mr)

――单位长度由管道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按下式计算

 

式中

张拉端锚下控制应力,

1302MPa

预应力钢筋扣除沿途摩擦损失后的锚固端应力,

即跨中截面扣

(T11的钢筋应力;

l张拉端至锚固端的距离(mm);

张拉端锚下预应力损失

V122Vdlf

()

在反向摩擦影响长度内,距张拉端x处的锚具变形、钢束回缩损失

iz2Vd(lfx)

()

在反向摩擦影响长度外,锚具变形、钢束的回缩损失:

Tz=O

计算见表15

四分点

支点

跨中

钢束号

△Cd

影响长度

lf

锚固端T

l2

距张拉距

离x

T12

距张拉距

T12

距张拉距

T12

1

6354

2

6415

3

表13四分点、支点及跨中截面Tlz计算表

3•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后张法梁当采用分批张拉时,先张拉的钢束由于张拉后批钢束产生的混凝土弹性丫说引起的应力损失可由下式计算

l4aEPVpe

()

式中

Vpe

在计算截面先张拉的钢束重心处,由后张拉各批钢束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应力(MPa),可按下式计算

 

Mp0epr

 

pe

()

式中

Npo、Mpo――分别为钢束锚固时预加的纵向力和弯矩;

ept计算截面上钢束重心到截面净轴的距离,ept=ynx-at;

本次课程设计采用逐根张拉钢束,张拉时按钢束1-2-3-4-5的顺序,计算式应从最

后张拉的钢束逐步向前推进,计算结果见表14

表14四分点截面b14计算表

计算

数据

An/cm2

△Ap/cm2

In/cm4

yns/cm

钢束号

锚固时预加纵向力/

Np0/0.1kN

epr/cm

预加弯矩

钢束应力

b)0△Ap

cosa

Nt0

合计

3

63

.24

.2

2

1

4.由钢束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钢绞线由松弛引起的应力损失的终极值,按下式计算

钢筋松弛系数,Z=;

be传力锚固时的钢筋应力,对后张法构件,cpe=bon-b-b2-b4。

b5/MPa

计算得四分点,跨中和支点截面钢绞线由松弛引起的应力损失见表15~表21.

表15四分点截面bl5计算表

钢束号

©

Z

fpk/MPa

bpe/Mpa

b/MPa

1

1

1860

2

1166

3

5•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由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06――受拉区全部纵向钢筋截面重心处由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预应

力损失;

Oe――钢束锚固时,全部钢束重心处由预加应力(扣除形影阶段的应力损失)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压应力,应根据张拉受力情况考虑主梁受力的影响;

pP――配筋率,

A――钢束锚固时相应的净截面面积An;

ep――钢束群重心至截面净轴的距离en;

i――截面回转半径

0(t,to)加载龄期为to、计算龄期为t时的混凝土徐变系数;

£(t,to)加载龄期为to、计算龄期为t时收缩徐变。

(1)混凝土徐变系数终极值①(t,to)得计算:

构件理论厚度的计算公式为

.2A

h=-

u()

式中A——主梁混凝土截面面积;

u――构件与大气接触的截面周边长度。

本次课程设计考虑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大部分在成桥之前完成,A和u均采用预制

梁的数据,对于混凝土毛截面,四分点与跨中界面上述数据完全相同,即

A=6717cm

u=15o2(1430<12214210713213225629.64

(tu,to)=1.602,c(tu,to)=0.2210

Np0=33831.49NgmMp0=2754951.88KNgmMg1=1160.248kNgm

 

6.成桥后各截面由张拉钢束产生的预加力作用效应计算

计算方法与预加力阶段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计算方法相同,计算结果见

表22

表22成桥后由张拉钢束产生的预加力作用效应计算表

计算

数据

A/cm2

Ap/cm2

In/cm4

ynx/cm

aep

钢束

锚固时预加纵向力/

Np/0.1kN

ept=Yn«a,/cm

预加弯矩

Mp/Ngm

Mp/Ngm

锚固后预加纵

向力/

peVAp

cosa

Np

3

2

1

7.预应力损失汇总及预加力计算表

根据以上计算过程可得到各截面钢束预应力损失,汇总表见表23

表23钢束预应力损失总表

截面

钢束

预加应力阶段

正常使用阶段

锚固时预应力损失

锚固时钢束应力

p0/MPa

锚固后预应力损失

钢束有效应力

pe/MPa

M/MPa

l2/MPa

13/MPa

i4/MPa

|5/MPa

四分

八、、

1

2

3

施工阶段传力锚固应力qP0及其产生的预加力可按下式计算

pO一conI

传力锚固时,q=q+q2+q4由qo产生的预加力:

纵向力:

Npo=EqoAApcosa

弯矩:

Mpo=Npoepi

剪力:

Vpo=XqoAAsina

式中a——钢束玩起后与梁轴的夹角;

AA单根钢束的面积,AAp=

Np、Mp、Vp,此时qo

可用上述同样的方法计算出试用阶段由张拉钢束产生的预加力

为有效预应力ope,q=q+q2+oT4+oT5+oT6,以上计算结果见表24

表24预加力作用效应计算表

截面

钢束号

预加力阶段由预应力钢束产生的预加力作用效应

sin

cosa

peVAp

NpoV%pocosa

VVAppoSina

Mp0

kN

kN

kN•m

四分点

5

1

2

3

O

0

 

(接上表)

截面

钢束号

正常使用阶段由预应力钢束产生的预加力作用效应

sin

cosa

peVAp

Np0V%pocosa

Mp0

kN

kN

kN•m

四分点

1

2

3

0

0

四、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

1.跨中界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IPl,丄門I

图跨中截面承载力计算图式

由于

fcdbfhf24.4220140.1KN7515.2kN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可按下式计算

 

故x>hf'=,且x<£bh°=x(1500-190)=655mm,其中&b=,

将x=带入下式计算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