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上马甲石煤矿详查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8581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40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节上马甲石煤矿详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毕节上马甲石煤矿详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毕节上马甲石煤矿详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毕节上马甲石煤矿详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毕节上马甲石煤矿详查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毕节上马甲石煤矿详查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5页
毕节上马甲石煤矿详查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5页
毕节上马甲石煤矿详查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5页
毕节上马甲石煤矿详查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5页
毕节上马甲石煤矿详查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5页
毕节上马甲石煤矿详查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5页
毕节上马甲石煤矿详查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5页
毕节上马甲石煤矿详查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5页
毕节上马甲石煤矿详查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5页
毕节上马甲石煤矿详查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5页
毕节上马甲石煤矿详查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5页
毕节上马甲石煤矿详查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5页
毕节上马甲石煤矿详查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5页
毕节上马甲石煤矿详查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5页
毕节上马甲石煤矿详查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5页
亲,该文档总共8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毕节上马甲石煤矿详查报告.docx

《毕节上马甲石煤矿详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节上马甲石煤矿详查报告.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毕节上马甲石煤矿详查报告.docx

毕节上马甲石煤矿详查报告

贵州省毕节上甲马石煤矿

资源储量核实及详查地质报告

 

贵州省毕节上甲马石煤矿

二O一O年十二月

 

报告名称:

贵州省毕节上甲马石煤矿资源储量核实及详查地质报告

编写单位:

贵州煤田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主编:

雷正均

参编人员:

雷正均陆玉欢王树华

制图:

陆玉欢

审核:

雷正均

总工程师:

罗忠文

总经理:

罗忠文

提交单位:

贵州省毕节上甲马石煤矿

编制时间:

二○一○年十二月

附 图

图号

顺序号

名称

比例尺

1

1

贵州省毕节上甲马石煤矿地形地质图

1:

5000

1

2

贵州省毕节上甲马石煤矿水文地质图

1:

5000

1

3

贵州省毕节上甲马石煤矿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图

1:

5000

2

4

贵州省毕节上甲马石煤矿地层综合柱状图

1:

200

3

5

贵州省毕节上甲马石煤矿1-1′勘查线地质剖面图

1:

5000

3

6

贵州省毕节上甲马石煤矿2-2′勘查线地质剖面图

1:

5000

3

7

贵州省毕节上甲马石煤矿3-3′勘查线地质剖面图

1:

5000

3

8

贵州省毕节上甲马石煤矿4-4′勘查线地质剖面图

1:

5000

4

9

贵州省毕节上甲马石煤矿煤岩层对比图

1:

200

4

10

贵州省毕节上甲马石煤矿测井曲线对比图

1:

200

5

11

贵州省毕节上甲马石煤矿采掘工程平面图

1:

5000

6

12

贵州省毕节上甲马石煤矿1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1:

5000

6

13

贵州省毕节上甲马石煤矿2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1:

5000

7

14

贵州省毕节上甲马石煤矿101号钻孔综合柱状图

1:

200

7

15

贵州省毕节上甲马石煤矿201号钻孔综合柱状图

1:

200

7

16

贵州省毕节上甲马石煤矿202号钻孔综合柱状图

1:

200

7

17

贵州省毕节上甲马石煤矿302号钻孔综合柱状图

1:

200

7

18

贵州省毕节上甲马石煤矿303号钻孔综合柱状图

1:

200

7

19

贵州省毕节上甲马石煤矿304号钻孔综合柱状图

1:

200

8

20

贵州省毕节上甲马石煤矿101号钻孔测井柱状图

1:

200

8

21

贵州省毕节上甲马石煤矿201号钻孔测井柱状图

1:

200

8

22

贵州省毕节上甲马石煤矿202号钻孔测井柱状图

1:

200

8

23

贵州省毕节上甲马石煤矿302号钻孔测井柱状图

1:

200

8

24

贵州省毕节上甲马石煤矿303号钻孔测井柱状图

1:

200

8

25

贵州省毕节上甲马石煤矿304号钻孔测井柱状图

1:

200

 

附表

1.采矿许可证(复印件);

2.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复印件);

3.委托书;

4.编制单位承诺书;

5.业主单位承诺书;

6.黔国土资储函[2003]第11号;

7.黔国土资矿管函[2008]1176号;

8.野外工作验收意见;

9.黔煤生产字[2008]776号;

10.黔能源发[2010]699号;

11.资源量估算最大范围与井田范围叠合图;

第一章前言

第一节概况

一、任务的由来及目的任务

贵州省毕节上甲马石煤矿为了把工业广场扩为井田范围,据黔国土资矿管函[2008]1176号。

业主特委托贵州煤田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对该井田范围内开展详查地质工作,并提交《贵州省毕节上甲马石煤矿资源储量核实及详查地质报告》。

目的是进一步核实矿权内煤炭资源储量,为国土部门进行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管理部门的矿证管理、煤矿技改扩能以及矿井初步设计提供地质资料。

本次工作的主要任务如下:

1.基本查明地层层序和含煤地层时代,划分地层。

2.基本查明井田内断层发育程度、分布范围。

3.基本查明可采煤层层位及厚度变化,基本查明可采煤层及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工艺性能、煤类及用途,基本查明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瓦斯、煤的自燃倾向、煤尘爆炸危险性、顶底板的工程地质特征等。

4.基本查明井田内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等,基本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及类型。

5.基本了解其它有益矿产赋存情况。

6.估算各可采煤层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11b)、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二、矿权设置情况

1.扩界前

根据采矿许可证(证号:

5200000410049)。

采矿权人:

贵州省毕节上甲马石煤矿;地址:

毕节市长春堡镇干堰村;矿山名称:

贵州省毕节上甲马石煤矿;经济类型:

私营独资企业;开采矿种:

煤;开采方式:

地下开采;生产规模:

9.00万吨/年;井田面积:

2.26平方公里;开采深度:

1150-1820米;有限期限:

壹拾年(2004.5-2014.5)。

井田范围由A-F六个拐点坐标圈定,见表1-1。

表1-1原井田范围拐点坐标

序号

直角坐标

序号

直角坐标

横坐标(X)

纵坐标(Y)

横坐标(X)

纵坐标(Y)

A

3016800.00

35518586.00

D

3015445.00

35519005.00

B

3015960.00

35518582.00

E

3014335.00

35517575.00

C

3015920.00

35518845.00

F

3015105.00

35516935.00

开采深度:

1150-1820m

井田面积:

2.26平方公里

2.扩界后

根据黔国土资矿管函[2008]1176号,申请扩界后的井田由1-9九个拐点坐标圈定。

扩界后的井田拐点坐标见表1-2。

扩界前后关系见图1-1。

表1-2扩大井田范围拐点坐标

序号

直角坐标

序号

直角坐标

横坐标(X)

纵坐标(Y)

横坐标(X)

纵坐标(Y)

1

3016800.00

35518586.00

6

3014710.00

35518567.00

2

3015960.00

35518582.00

7

3014886.00

35518284.80

3

3015920.00

35518845.00

8

3014335.00

35517575.00

4

3015445.00

35519005.00

9

3015105.00

35516935.00

5

3015144.00

35518617.16

开采深度:

1150-1820m

井田面积:

2.3256平方公里

图1-1上甲马石煤矿扩界前后平面关系示意图

3.开采利用情况

2007年11月贵州鑫能煤炭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提交了《贵州省毕节上甲马石煤矿(变更)开采方案设计说明书》,设计矿井规模为9万t/a,服务年限27年。

建井总投资1626.4万元,每t原煤投资180.71元。

原煤矿山综合平均价格200元/t,成本及各种税费120元/t,年产值2700万元。

t煤平均纯利润为80元/t,利润可达720万元左右。

上甲马石煤矿被王官煤矿的越界开采及本矿近几年的开采消耗量为101万t(1、2号)。

该煤矿的建成,既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其所产原煤主要销往电厂,部分民用,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同时还能发展地方经济,解决地方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根据业主提供的采掘工程平面图,矿井布置二个井筒(见井筒特征表1-3),主井为平硐开拓,风井为斜井开拓。

一个水平,水平标高+1700m,+1700m标高以上为一个采区,1、2号煤基本采空,开始布置下山开采工作面。

表1-3井筒特征表

井筒

井口坐标

井口标高

(m)

方位角

倾角

名称

横坐标(X)

纵坐标(Y)

主井

3014737

35518547

+1593

151

0

副井

3015116

35518400

+1694.61

151

20

三、核实依据

(1)委托书;

(2)黔国土资储函[2003]第11号;

(3)采矿许可证及黔国土资矿管函[2008]1176号;

(4)业主提供的采掘工程平面图及原湖北煤炭地质勘查院施工的钻孔资料;

(5)本次施工钻孔资料。

四、收集的主要资料

1.井田采掘工程平面图(1∶2000);

2.2008年4月-2008年7月,由湖北煤炭地质勘查院施工的3个钻孔资料;

3.1990年6月,由贵州省地矿局113地质大队提交的《贵州省毕节煤田煤炭资源远景调查报告》;

4.2003年3月,贵州省煤田地质局一七四队提交的《贵州省毕节市上甲马石煤矿勘查地质报告》。

第二节位置及交通

一、位置

井田位于毕节市正西,直距约8km。

地理坐标:

东经105°10′15″—105°11′30″,北纬27°14′25″—27°15′45″。

属毕节市长春堡镇,北东起王官煤矿,南西至金桥煤矿,南北长1-2km,东西宽1-1.5km。

二、交通

毕节-赫章公路从井田南部经过,井口有0.5km矿山公路与毕节-赫章公路相通,到毕节市12km、到赫章县城75km,交通较方便。

见图1-2。

图1-2交通位置图

第三节自然地理及经济状况

一、地貌

井田地处贵州高原西部,属中山剥蚀地貌,地形切割剧烈,且多悬崖峭壁。

属基岩半裸露地区,以生长各种灌木为主,有稀疏乔木生长,大部分为荒坡秃岭。

井田中部为一东西向延伸的脊状山,北面、南面较低,多北面为反向坡,南面为同向坡。

最高点位于蚊子山,标高为+2055.5m,最低点位于主井附近的冲沟中,标高为+1593m。

相对高差约为462.5m。

一般标高为+1600-+1900m,一般高差为300m。

煤系地层出露于井田的北西部,分布标高+1700-+1900m,地表常形成反向缓坡地形。

二、地表水系

井田内无常年的河流及地表水体。

有冲沟和山沟发育,仅在雨季有水,流量受大气降水的控制。

三、气候

该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署,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1.9℃,日极端最高气温32.7℃(1988)年,日极端最低气温-8.2℃(1991年)多年来年最大降雨量1440.2mm(2001年),年平均降雨量1107.60mm。

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大暴雨、凝冻、干旱等,偶有冰雹发生。

四、经济状况

井田属较典型的贫困山区,以农业为主,经济落后,区内工业不发达,仅有个别小煤矿及硫磺厂分布,一般生产规模不大,现大部分停产关闭。

外出务工及家禽家畜养殖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粮食作物以玉米、土豆为主,低洼地带有少部分水田分布,其它作物次之。

五、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井田地震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第四节老窑及小煤矿概况

一、老窑

老窑分布于煤层露头一带,开采历史悠久。

据调查访问,老窑多属季节性,农闲时开采,农忙时停产,以开采1、2煤层居多,开拓方式一般为斜井,沿煤层倾向掘进,遇煤层后沿煤层走向布设水平巷道。

开采最大垂深约200m,一般50-100m。

其规模均较小,产量较低,乱开乱采现象严重。

由于老窑开采历史已久,现已全部关闭,具体采空范围不详。

二、小煤矿

1、王官煤矿:

2000年建井至今。

开采1、2煤层。

1煤全层煤厚1.20—2.00m,平均1.60m;2煤全层煤厚1.20—1.50m,平均1.30m。

平硐与斜井联合开拓,年产量15万吨,产煤量最高350吨/日,平均300吨/日。

井口位于T1f1+2底部,巷道长度600m。

据调查:

1煤顶板较稳定,2煤顶板稳定性较差,用木材结合液压支柱支护。

矿井水主要由基岩裂隙水补给,沿巷道两侧流水、顶板滴水方式进入坑道。

沿煤层走向开采煤层,采煤方法用炮采,轨道运输,机械通风、矿灯照明、自然排水。

开采至今,无人员伤亡事故记录。

井口坐标:

X=3016998Y=35519136H=1622.54m。

2、金桥煤矿:

1997年建井至今。

开采1、2煤层,1煤全层煤厚1.30-2.00m,平均1.70m;2煤全层煤厚1.20—1.50m,平均1.30m。

平硐开拓,排水量最大100m3/日,最小20m3/日,井口位于T1f1+2底部,1煤顶板较稳定,2煤顶板稳定性较差,巷道长度380m,用木材架箱支护。

矿井水主要由浅部风化裂隙水补给,沿巷道两侧少量流水及顶板淋、滴水补给。

沿煤层走向开采上山或下山煤层,炮采,轨道运输,机械通风,矿灯照明,自然排水,有时水泵抽水。

井口坐标:

X=3014496Y=35516520H=1663m。

3、上甲马石煤矿:

2003年建井至今。

开采1、2煤层,1煤全层煤厚1.30-2.00m,平均1.70m;2煤全层煤厚1.20—1.50m,平均1.30m。

主井平硐开拓,年产量9万吨,产煤量最高450吨/日,排水量最大300m3/日,主井口位于T1f3顶部,巷道长度1090m,1煤顶板较稳定,2煤顶板稳定性较差,用木材支护。

矿井水主要由采空区补给。

开采至今无事故记录。

沿煤走向开采上山或下山煤层。

采煤方法用炮采。

轨道运输,机械通风,矿灯照明。

自然排水,主平硐以下用水泵抽水。

井口坐标:

X=3014737Y=35518547H=1593m。

第五节以往地质工作

1.1990年6月,贵州省地质矿产局113队提交有《贵州省毕节煤田煤炭资源远景调查报告》(黔地发[1990]304号)。

历时3年,主要实物工作量1:

50000地质填图1775km2,探槽71500.90m3/204条,坑道4454.51m/269个,老硐清理及小窑编录26039.45m/285个,采样3666件。

本区位于该报告长春堡向斜北西翼中段。

2.1992年,贵州省煤田地质局一七四队在邻区的雅关煤矿进行过矿井生产勘探工作,提交了《贵州省毕节县雅关煤矿生产地质勘探报告(详查)》,详细查明了本区含煤地层的含煤性及其可采煤层的层数和层位。

3.2003年1月,贵州省煤田地质局174地质队提交的《贵州省毕节市上甲马石煤矿勘查地质报告》,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黔国土资储函[2003]第11号“关于印发《贵州省毕节市上甲马石煤矿勘查地质报告》评审的意见函”,本矿原煤资源量604万t,其中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344万t﹙5号煤层为112万t,9号煤层为232万t﹚,预测的潜在资源量﹙334?

﹚260万t﹙5号煤层为79万t,9号煤层为181万t﹚。

另有断层煤柱储量52万t。

是本矿目前采矿证(证号5200000410049)的发证依据。

4.2008年4月-2008年7月,由湖北煤炭地质勘查院在本井田范围内施工有3个钻孔,钻探进尺1479.16m;测井1453m。

未提交正式报告。

上述报告对本次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上甲马石煤矿今后的开采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第六节本次工作情况

1.收集相关资料

本次工作,业主提供了2008年由湖北煤炭地质勘查院施工的3号钻孔资料、最新的采掘工程平面图、安全生产相关批复文件等。

我单位收集了邻区《贵州省毕节县雅关煤矿生产地质勘探报告(详查)》的相关资料;实地核实了井下巷道的煤层厚度、矿井涌水量、采空区、地层产状及新揭露的地质构造等情况。

2.补钻

本次工作通过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后,补钻3个钻孔后完成本次详查工作,具体工程量见表1-5。

本次补钻重点是提高储量的控制程度和查明开采技术条件,3个钻孔钻探进尺2224.71m;测井2206.00m。

本次野外工作时间于2010年5月20日开始,2010年9月30日竣工。

表1-5利用勘查工程工作量一览表

序号

勘探工程

项目

单位

数量

1

测量

钻孔

3

2

地质及水文地质填图

1:

1万地质填图

km2

5

1:

1万水文地质填图

km2

5

巷道调查

m

800

老窑调查

2

3

钻探

地质钻探

m/孔

3703.77/6

4

测井

实测

m/孔

3656.50/6

5

送样

简易水文观测

6

煤芯煤样

12

煤岩煤样

1

瓦斯样

4

煤尘爆炸性

6

煤层自燃倾向性

6

岩石力学样

件/组

6/3

3.编制报告

通过对以往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综合分析后,结合本次补钻后进行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编写文字报告和图件,从而完成本次核实工作。

本次核实工作编制图件25张,文字报告1本。

4.主要地质成果

A.基本查明井田地层层序,划分了地层,查明了井田构造形态,井田内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

B.基本查明井田内可采煤层的层数、层位、厚度、结构、及其空间分布。

确定了井田内的1、2煤层均为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

C.基本查明各煤层的煤类,确定了煤层风氧化带界线,评价了煤的工业利用方向。

D.基本查明了区内含、隔水层及含、隔水性,基本查明了水文地质类型、矿床充水因素,基本查明了井田内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确定了主要可采煤层顶底板的主要工程地质特征及井田内水文地质特征。

对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开采技术条件作出了进一步评价。

E.资源量

一、矿权内资源量

截止2010年12月31日,上甲马石煤矿准采标高(+1820-+1150m)内累计查明无烟煤总资源量为701万吨;其中:

采空量101万吨;保有资源量600万吨,其中:

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11b)52万吨;

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239万吨;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309万吨。

二、平面范围内准采标高外(+1150-+800m)资源量

截止2010年12月31日,上甲马石煤矿平面范围内准采标高外(+1150-+800m)无烟煤保有资源量为195万吨;其中:

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146万吨;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49万吨。

三、截止2006年9月30日资源量

截止2006年9月30日,上甲马石煤矿准采标高+1820-+1500m范围内总资源量为701万吨;其中:

开采消耗51万吨,保有资源量650万吨。

第二章勘查工作及质量评述

第一节工作方法及工程布置

本次工作采用以地质钻探为主,结合1﹕1万地质填图、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井下巷道核实、数字测井、测量、采样及化验测试等综合勘查手段完成本次工作。

工程量见表2-1。

序号

勘探工程

项目

单位

数量

1

测量

E级(GPS)控制测量

km2

5

钻孔

6

煤窑点

3

2

地质及水文地质填图

1:

1万地质填图

km2

4.5

1:

1万水文地质填图

km2

4.5

地质观测点

82

水文地质观测点

15

巷道调查

m

1200

老窑调查

3

3

钻探

地质钻探

m/孔

3703.77/6

4

测井

实测

m/孔

3656.50/6

解释煤层

30

可采煤层

13

测斜

81

5

送样

简易水文观测

6

煤芯煤样

12

煤岩煤样

1

瓦斯样

4

瓦斯样增项测试样

0

煤尘爆炸性

6

煤层自燃倾向性

6

岩石力学样

件/组

3/6

表2-1勘查工程工作量一览表

1﹕1万地质填图、水工环地质调查,采用了野外实测、结合调查访问等方法;并对对井田内及周边小煤矿、老窑进行了调查、访问,内容包括:

煤层情况、开采技条件等。

两次地质钻探均采用全孔取芯钻进,并采用地球物理测井进行验证;采取煤芯煤样、瓦斯煤样、煤层顶底板岩石物理力学样。

根据本区主要煤层属较稳定,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复杂的特点,参照DZ/T0215—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地质钻探勘查工程布置原则:

勘查线大致垂直地层走向,并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地质钻探工程布置基本线距为500m左右,孔距小于或等于500m。

共布置4条勘查线,6个钻孔。

各种勘查手段相互配合及效果:

1.测井与钻探:

区内物性较好,曲线特征明显,测井曲线能较精确地确定煤层厚度、结构及止煤深度,为煤层对比提供依据。

对钻探采取

低的层段。

综合整理时均考虑了测井全孔解释资料,恢复了完整的地质剖面。

煤层资料:

钻探与测井相互比较、验证。

煤层深度、厚度误差在允许范围内,结构基本一致。

做到了测井与钻探相结合,保证煤层资料的可靠性,提高了勘查质量及分析研究程度。

2.钻探与地质填图:

通过填图获得的地面资料,结合钻探所获得的深部地质资料,反映煤层的厚度、结构、产状,标志层的空间位置,地层的厚度、产状变化及其由浅而深的变化趋势和构造形态。

3.小煤矿、老窑调查:

通过对本矿生产巷道、周边小煤矿及老窑调查,详细了解其分布情况,大致了解水文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获得煤层层位、厚度、结构的相关资料与钻探相互验证。

4.通过样品的采集、化验测试及鉴定工作,初步了解了煤层化学性质、瓦斯成分和含量,了解煤的工艺性质和工业用途。

在勘查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的配合使用,所获得的成果相互补充、验证,经综合分析研究。

从而对构造特征、含煤地层、可采煤层、煤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

第二节勘查工程质量评述

一、钻探工程

施工钻孔按照MT/T1042-2007《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钻探工程进行质量验收。

本井田设计6个钻孔,总工程量3860m,实际完成工作量为3703.87m/6孔。

经综合质量验收:

乙级孔5个,丙级孔1个;甲、乙级孔率83%。

见表2-2、表2-3。

表2-2井田钻探工程统计表

孔号

201

302

303

101

202

304

合计

孔深

(m)

设计

550

500

580

700

730

800

m/7孔

实际

555.96

354.20

569.00

673.00

725.99

825.62

m/7孔

现对各项工作及质量评述如下:

1.钻孔结构及岩煤芯直径

本井田钻孔施工中:

3个钻孔(101、202、304)为绳索取芯钻进工艺施工,钻孔以Ф110mm孔径开孔,当钻进穿过风化层后,下入Ф108mm井口管,换Ф95mm孔径进行钻进施工,待钻孔穿过预定的漏水层段后,下Ф89mm套管进行隔离堵漏,再换Ф77mm孔径进行施工,直至终孔。

3个钻孔(201、302、303)为普通钻进工艺施工,钻孔以Ф130mm孔径开孔,当钻进穿过风化层后,下入Ф127mm井口管,换Ф110mm孔径进行钻进施工,待钻孔穿过预定的漏水层段后,再换Ф95mm孔径(Ф91mm钻头)进行施工,直至终孔。

以上钻孔结构充分考虑了该区部分地层漏水,并采用套管堵漏而采取的预防措施。

取芯钻进岩芯直径大于Ф48mm,煤芯直径大于46mm,煤芯直径采用钢卷尺直接量取顶板完整岩芯直径或直接量取完整煤芯直径,作为煤芯直径计算煤芯重量采取率。

均符合煤炭勘查《规程》的技术质量要求。

2.钻孔孔斜

钻孔孔斜一律按测井资料验收:

甲级孔5个,乙级孔1个。

3.孔深校正

按设计要求:

非含煤地层每100m丈量钻具,含煤地层每50m丈量钻具一次,可采煤层顶、底板10m范围内准确丈量钻具,终孔丈量钻具;其误差不大于1.5‰,并合理平差。

所施工的钻孔煤层底板误差均在允许范围之内,丈量钻具合格,孔深可靠。

4.岩、煤芯采取

岩芯采取质量以其长度采取率进行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