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达标检测卷》附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8585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达标检测卷》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达标检测卷》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达标检测卷》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达标检测卷》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达标检测卷》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人教版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达标检测卷》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人教版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达标检测卷》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人教版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达标检测卷》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人教版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达标检测卷》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人教版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达标检测卷》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人教版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达标检测卷》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达标检测卷》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达标检测卷》附答案.docx

《人教版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达标检测卷》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达标检测卷》附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达标检测卷》附答案.docx

人教版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达标检测卷》附答案

期末达标检测卷

(100分,90分钟)

题 号

总 分

得 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关于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书写一个数字所用的时间约1sB.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2s

C.升旗唱国歌用时约3minD.普通中学生跑100m用时约10s

2.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

C.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

D.在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第2题图)

3.小军朗读课文时声音太小,离他较远的同学听不清楚,老师请他声音再大一点。

这里的“声音大一点”指的是声音的(  )

A.音调B.响度

C.音色D.频率

4.如图所示,医生通过听诊器来了解患者心肺的工作情况,听诊器运用的物理原理是(  )

A.改变发声响度,使响度变大

B.增大振幅,从而增大响度

C.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D.缩短人耳与发声体之间的距离,使响度更大

   

(第4题图) 

(第5题图)

5.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为非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C.在第5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D.第10min时物质处于液态

6.下列热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

A.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雾B.寒冬腊月,田野里出现了霜

C.冰箱里的水凝固成冰块D.阳台上花盆托底里的水蒸发

7.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B.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面像的位置,光屏上有像出现

C.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时像会变大

D.蜡烛靠近玻璃板时,所成的像将远离玻璃板

8.小强在水中练习潜水,则能正确反映岸上教练看到水下小强的光路图是(  )

9.如图所示的现象与光的色散有关的是(  )

10.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近视眼可利用凸透镜矫正

C.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两倍焦距以内

D.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11.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将凸透镜A换成凸透镜B并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

B.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

C.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

D.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2.在平整地面上有一层厚度均匀的积雪,小明用力向下踩,形成了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所示。

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利用冰的密度,只要测量下列哪组物理量,就可以估测出积雪的密度(  )

A.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深度B.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C.冰层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D.脚印的深度和脚印的面积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

13.

(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中,关于“巍巍青山两岸走”的参照物是________。

(2)小丽在测一个物体长度时记录的数据为14.51dm、14.50dm、14.53dm,物体长度测量值应记为________dm。

14.为了不影响小晶写作业,客厅里正在看电视的妈妈把音量调得很低,这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

音量低是指声音的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小。

15.如图,水平桌面上有一块圆形玻璃转盘,距转盘2m高处有一盏灯成像在其中。

灯的像距离该灯________m;若用手水平拨动转盘,则会观察到灯的像的位置________(填“改变”或“不改变”)。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16.如图是某小组绘制的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由图象可知海波的熔点是________℃,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____min。

由此图象发现熔化时间过短,不易观察熔化过程,请你为此提出改进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互联网作为一种信息交流平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值得注意的是,少数青少年由于沉迷网络而用眼过度导致近视,使远方物体成像在视网膜________(填“前”或“后”),需要配戴用__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制作的眼镜来矫正视力。

18.某同学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这时应该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砝码;当他在天平右盘中放入一个50g砝码、一个20g砝码和一个10g砝码,并将游码拨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指针恰好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则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g。

   

(第18题图)

三、作图题(每题5分,共10分)

19.挪威留坎镇被群山包围,难以获得阳光照射。

工程师在位置A处安装平面镜,使广场中心B处被照亮。

若太阳位于图中所示位置,请在A处添加平面镜并完成光路图。

(保留作图痕迹)

(第19题图) 

(第20题图)

20.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在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如图所示,请你画出反射光线和光大致的折射方向。

四、实验与探究题(每题8分,共24分)

21.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光的全反射

(第21题图)

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中射向空气(如图甲所示),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0.2°),当入射角增大到41.8°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存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角。

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

(1)上述玻璃的临界角是________。

(2)折射光线消失后反射光线的亮度会增强,其原因是折射光消失后,入射光几乎全部变为________。

(3)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

(4)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构成,让一束光垂直于玻璃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如图乙所示),请在图中完成这束入射光的光路图。

22.小芳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1)请指出图甲中的操作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由图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_______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小芳再次实验时采取两项措施节省了加热时间,请在图乙中大致画出能体现那两项措施的图线。

(第22题图)

    

(第23题图)

23.小文和小红想测石块的密度,器材有:

天平、砝码、烧杯、足量的水、胶头滴管。

他们经过思考,进行下面的操作:

(1)小文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小红认为此操作有误,错误是________。

(2)用调节好的天平称石块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甲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g。

(3)为了测石块体积,他们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操作:

a.烧杯中装有适量的水,标记好水面的位置,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03g。

b.将石块放入装水的烧杯中,倒出超过标记处的水,并用胶头滴管调节使水面恰好在标记处,测出此时烧杯、水、石块全部的质量为145g。

c.通过计算,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ρ水=1.0×103kg/m3)

(4)实验结束后,他们进行讨论:

若b操作中倒出水后,水面还高于标记处,这样的情况下测出的密度值将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五、综合应用题(24题8分,25题9分,共17分)

24.2007年4月18日,我国实行第六次铁路大提速,参与这次提速的列车由几节自带动力的车厢和几节不带动力的车厢编成一组,叫动车组,代号用“D”开头,其平均速度在200km/h以上。

若一“D”字头动车组在某路段上以21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某同学要想以1.5m/s的速度横穿9m宽的铁路,则他至少应在距动车组多少m处横穿铁路才安全。

 

25.建筑工地要用500m3的沙石,现取这种沙石1×10-3m3,测得其质量为2.6kg则:

(1)这种沙石的密度为多少?

(2)若用载重4t的卡车运送,需运送多少车?

 

期末达标检测卷

一、1.A 点拨:

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0.4s,升旗唱国歌用时约50s,普通中学生跑100m用时约15s。

2.D 点拨:

甲车在每个10s内的路程分别是:

300m、300m、300m、300m,由此可知,在相等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甲车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乙车在每个10s内的路程分别是:

200m、250m、300m、450m,由此可知,在相等时间内,乙车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故乙车的运动是加速直线运动。

在30~40s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所以由平均速度公式v=

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小,B错误;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300m,所以由平均速度公式v=

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的平均速度,C错误;在0~40s内,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200m,所以由平均速度公式v=

可知,其平均速度相等。

3.B 4.C 5.B 6.D 7.A

8.D 点拨:

注意是岸上教练在看,箭头指向为向水上。

9.D 10.A

11.C 点拨:

由图甲可知,物距u=35cm-5cm=30cm,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即f<30cm<2f,可得15cm<f<30cm;由图乙可知,物距仍为30cm,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30cm>2f,得f<15cm,所以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

显微镜包括物镜和目镜,靠近物体的称之为物镜,另一个称之为目镜,物体首先由物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因此,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相当于投影仪,与图甲相同;显微镜的目镜成像原理相当于放大镜。

12.A 点拨:

设脚印的面积为S,积雪的厚度为h,脚印的深度为h1,冰的密度为ρ冰,脚印下积雪的质量为m雪=ρ雪V雪=ρ雪Sh,被挤压变为冰后的质量为m冰=ρ冰V冰=ρ冰S(h-h1),根据m雪=m冰得:

ρ雪Sh=ρ冰S(h-h1),所以得:

ρ雪=

ρ冰。

二、13.

(1)竹排 

(2)14.51 点拨:

(1)选择参照物时通常不能以被研究的物体自身作为参照物,歌词“巍巍青山两岸走”中“走”的是青山,所以应选青山之外的竹排为参照物;

(2)物体的长度为:

≈14.51dm。

14.声源;响度 15.4;不改变

16.48;1;增加海波质量(或将酒精灯的火焰调小等)

点拨:

由图知,海波在4~5min内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海波是晶体,其熔点为48℃,熔化过程持续了5min-4min=1min。

实验过程中若想要增长熔化时间,可采取的方法有:

多加些海波或将酒精灯的火焰调小等。

17.前;凹透镜

18.增加;83.2

三、19.解:

如图所示。

 点拨:

连接AB,即反射光线;然后画出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角平分线,最后根据平面镜与法线垂直画出平面镜。

(第19题图)   

(第20题图)

20.解:

如图所示。

 点拨:

反射光线可根据反射定律作出,画折射光线时应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四、21.解:

(1)41.8° 

(2)反射光 (3)不会 (4)如图所示。

(第21题图)

点拨:

(1)由题意可以知道,当入射角为41.8°时,折射光线消失了,所以该玻璃的临界角为41.8°。

(2)当入射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同时也会发生反射,所以反射光线要比入射光线暗一些,而当折射光线消失后,发生了全反射,所以反射光线亮度增强了。

(3)光从水或玻璃中射向空气时,才会发生全反射,所以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入射角增大,折射光不可能完全消失;(4)光线从空气进入玻璃时,因是垂直照射,所以方向不变;当光线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发生全反射。

22.解:

(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 

(2)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停止加热 (4)如图所示。

(第22题图)

点拨:

(1)图中的错误是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容器壁。

(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发现水99℃开始沸腾,此时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3)水沸腾后,若撤去加热源,则水不再吸收热量,所以应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能够继续沸腾。

(4)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故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减小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温。

原来水是10min后开始沸腾,当减小水的质量和提高水的初温后,不到10min水就开始沸腾。

23.

(1)没有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 

(2)72 (3)2.4×103 (4)偏大 点拨:

(1)小文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应该首先将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再调节天平平衡。

所以错误是:

游码没有移到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2)由图甲知,石块的质量为m=50g+20g+2g=72g。

(3)倒出的水的质量为m水=103g-(145g-72g)=30g;由题意知,石块的体积等于倒出水的体积,由ρ=

得:

V=V排=

=30cm3。

故石块的密度为ρ=

=2.4g/cm3=2.4×103kg/m3。

(4)若b操作中倒出水后,水面高于标记处,则造成石块的体积测量偏小,由ρ=

得,密度偏大。

五、24.解:

人横穿铁路的时间t=s人/v人=9m/(1.5m/s)=6s。

动车组的速度v车=216km/h=

km/h=60m/s。

动车组在6s时间内运动的距离s车=v车t=60m/s×6s=360m,则该同学至少应在距动车组360m处横穿铁路才能确保安全。

25.解:

(1)这种沙石的密度ρ=m/V=

=2.6×103kg/m3。

(2)沙石的总质量m总=ρV总=2.6×103kg/m3×500m3=1.3×106kg=1300t,

需运送的车数n=

=325(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