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新高考联盟高三教学质量测评文综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8586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新高考联盟高三教学质量测评文综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新高考联盟高三教学质量测评文综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新高考联盟高三教学质量测评文综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新高考联盟高三教学质量测评文综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新高考联盟高三教学质量测评文综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新高考联盟高三教学质量测评文综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新高考联盟高三教学质量测评文综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新高考联盟高三教学质量测评文综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新高考联盟高三教学质量测评文综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新高考联盟高三教学质量测评文综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新高考联盟高三教学质量测评文综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新高考联盟高三教学质量测评文综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新高考联盟高三教学质量测评文综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新高考联盟高三教学质量测评文综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新高考联盟高三教学质量测评文综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

《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新高考联盟高三教学质量测评文综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新高考联盟高三教学质量测评文综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新高考联盟高三教学质量测评文综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

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新高考联盟高三教学质量测评文综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湖北省华中师大新高考联盟高三教学质量测评

文综历史试题

1.1956年,陕西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何尊”铭文,记载了周成王对宗族小子的一次诰命:

“余其宅兹中国(西周都城成周所处伊洛流域的中原地区),自之乂(治理,安定)民。

”此铭文表明周成王旨在

A.完善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B.解决周的大地域控制难题

C.禁止在殷商旧地大行分封

D.密切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西周时期尚未形成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故排除A项;根据“自之乂(治理,安定)民”可知反映了周成王对宗族子弟的分封,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西周通过分封制扩大了统治区域,故选B项;西周并没有禁止在殷商旧地进行分封,故排除C项;题意体现了周王的分封,没有反映密切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故排除D项。

2.贞观十七年,因地方大旱,朝廷派遣十七道巡察使巡查地方。

此外,唐前期还设有诸道采访使、观察使、宣慰使、市舶使、海运使、户口使等几十种官职。

这种措施的盛行,表明

A.唐朝地方体制存在严重弊端

B.唐代统治者分散了地方的权力

C.唐代重视地方制度的建设

D.藩镇的存在分化了地方的事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唐代在地方设立诸多官职并不能说明当时地方体制存在严重弊端,故排除A项;根据题意可知,唐代前期在地方设置的这些官职都不是固定的常设职务,所以其目的并不是为了分散地方权力,而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制度建设,故排除B项,故选C项;题意中没有涉及藩镇的内容,故排除D项。

3.宋代花鸟画家甚至用一生的时间,专注于画某一种花果、某一类鸟。

他们不断观察、研究,“格物致知”,用精细的笔法画出大自然中美丽的生命。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物我合一是宋代画家的最高境界

B.宋代画家以文人画展示个人性情

C.宋代花鸟草虫画基本以写实为主

D.理学塑造了宋代画家的工匠精神

【答案】D

【解析】

【详解】物我合一是宋代画家的最高境界的说法在题意中没有依据,不符合题意主旨,故排除A项;根据“用精细的笔法画出大自然中美丽的生命”可知题意并非体现宋代画家以文人画展示个人性情,故排除B项;根据题意无法证明宋代的花鸟鱼虫画以写实为主,故排除C项;根据“他们不断观察、研究,‘格物致知’”可知理学塑造了宋代画家的工匠精神,故选D项。

4.有学者认为,重农抑商政策基本上贯穿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王朝时期,其中秦朝、汉朝、唐朝、明朝、清朝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

这一观点突出反映了

A.封建政权加强对社会经济的干预

B.重农抑商政策多出现在统一王朝

C.重农抑商的程度与王朝兴衰相关

D.商业过度发展往往影响社会稳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秦朝、汉朝、唐朝、明朝、清朝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汉唐明清时期作为中国古代的大一统王朝,封建政权更加彻底的贯彻了重农抑商政策,反映了封建王权对社会经济干预的加强,故选A项;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王朝时期,故排除B项;重农抑商的程度与王朝兴衰相关和商业过度发展往往影响社会稳定的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D项。

【点睛】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因此在大一统王朝时代为了巩固统治,对重农抑商政策贯彻的往往更加彻底。

5.1895年4月中旬到5月初,清廷各级大小官员500余人次,就“割台”问题上折、上书共100余件次,为清朝前所未有。

他们有的还提出了如迁都再战、凭险据守等对策。

据此可知

A.清政府对《马关条约》持否定态度

B.割让台湾引发了清政府内部的纷争

C.反割台斗争激发了民族的初步觉醒

D.《马关条约》打破了天朝上国的迷梦

【答案】B

【解析】

【详解】题意主要反映了清政府官员对割让台湾的争议,没有体现对《马关条约》的否定,故排除A项;根据“就‘割台’问题上折、上书共100余件次,为清朝前所未有”可知割让台湾引发了清政府内部的纷争,故选B项;题意主要体现了清政府官员之间的纷争,没有涉及到民族的觉醒,故排除C项;打破“天朝上国”迷梦的是鸦片战争,故排除D项。

【点睛】“就‘割台’问题”是本题的关键信息,可知清政府官员争议的主要是“割台”问题,而非是整个《马关条约》。

6.到19世纪90年代,“向时华人鲜过问”的西餐出现了“裙屐少年,巨腹大贾,往往携姬挈眷,异味争尝”的局面,到番菜馆就餐也成为当时中上阶层讲排场的一种方式。

这反映了

A.当时国人普遍崇尚西方文化

B.西方文化逐渐渗透到国民生活

C.中西合璧充斥社会生活领域

D.追新慕异已是当时的主流文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到番菜馆就餐也成为当时中上阶层讲排场的一种方式”,并不能说明当时国人普遍崇尚西方文化,只能说明西方文化逐渐渗透到国民生活中,故排除A项,故选B项;题意反映的是国人到西餐馆就餐的情况开始增多,没有体现社会生活中的中西合璧,故排除C项;到西餐馆就餐是讲排场的一种方式,而非证明追新慕异已是当时的主流文化,故排除D项。

7.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

“在中国,胡适是实用主义的主将,他不遗余力地提倡研究和解决具体及实际问题,‘一点一滴’进化式地改善中国。

李大钊与在他之后不久的陈独秀,则主张效仿苏俄的形式,进行直接和彻底的政治社会转型。

”二者的争论

A.使得近代中国社会完成了转型

B.宣传了西方资产阶级学说

C.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条件

D.消除了救亡方式上的分歧

【答案】C

【解析】

【详解】“李大钊与他之后不久的陈独秀,则主张效仿苏俄的形式”实质上学习社会主义道路,这一争论的思想有利于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为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C正确;五四运动之后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没有完成社会转型,A错误;材料中争论的实质不是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B错误;D中的消除说法绝对,排除。

8.1971~1976年全国中等技术学校情况

对上解读正确的是

A.“文革”刺激了职业教育的兴起

B.职业学校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C.“文革”后期职业教育有所发展

D.职业教育中的政治倾向感不强

【答案】C

【解析】

【详解】表格内容主要是体现了中等技术学校在“文革”期间的发展,而不能说明“文革”刺激了职业教育的兴起,故排除A项;1972年较1971年中等技术学校大幅减少,并非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故排除B项;1973年以后中等技术学校逐年增多,由此可说明“文革”后期职业教育有所发展,故选C项;表格内容无法体现职业教育中的政治倾向感,故排除D项。

9.亚里士多德总结雅典城邦政治时说:

“城邦不论是哪种类型,它的最高统治权一定寄托于‘公民团体’,公民团体实际上就是城邦制度。

”亚里士多德意在说明

A.雅典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B.公民直接参政是民主的最高体现

C.雅典城邦公民参政意识日趋增强

D.城邦制度推动了公民政治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题意没有涉及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故排除A项;公民直接参政属于直接民主,存在一定的弊端,并非是民主的最高体现,故排除B项;题意中无从体现雅典公民的参政意识,故排除C项。

根据“它的最高统治权一定寄托于‘公民团体’,公民团体实际上就是城邦制度”可知亚里士多德意在强调城邦对公民政治的推动,故选D项。

10.文艺复兴时期,女诗人维托里亚·科论娜曾因同情宗教改革遭到宗教法庭的监视;女画家索芬尼斯巴·安奎索拉曾应邀到西班牙菲利普二世国王的宫廷,教授女王作画。

这一现象表明文艺复兴运动

A.推动知识女性参与社会活动

B.已从意大利扩展到其他国家

C.使知识女性改变革命的策略

D.解放了上层知识女性的思想

【答案】A

【解析】

【详解】文艺复兴运动中出现了女诗人因为同情宗教改革而受到监视,并且有女画家教授西班牙女王作画,由此可以看出文艺复兴推动了知识女性参与社会活动,故选A项;题意主要反映了知识女性在文艺复兴时期参与社会活动的内容,没有体现文艺复兴由意大利扩展到了其他国家,也没有体现知识对女性的影响和上层知识女性的思想解放,故排除B、C、D项。

11.苏联针对马歇尔计划,在1947年7月到8月,与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国签订了双边贸易协定,被西方称之为“莫洛托夫计划”。

该计划初步筑起了东欧的经济壁垒。

据此可知,“莫洛托夫计划”的出现

A.推动了东欧经济的发展

B.顺应了经济区域化要求

C.加剧了欧洲经济的分裂

D.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莫洛托夫计划”构筑了东欧的经济壁垒,但题意并未体现其对东欧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故排除A项;“莫洛托夫计划”是为了针对马歇尔计划实施的,并非是为了顺应经济区域化的要求,故排除B项;“莫洛托夫计划”与马歇尔计划针锋相对,最终加剧了欧洲经济的分裂,故选C项;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的是华约的组建,故排除D项。

12.图中英文的含义相当于中国的“石头、剪刀、布”(游戏)。

据此分析,该漫画的主题应是

(作者:

迈博汇金)

A.欧盟内部对欧盟旗帜的意见不一

B.欧元区国家对欧元改革存在分歧

C.欧盟对于英国脱欧意见无法统一

D.欧共体建立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漫画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漫画右侧出现的是欧元的符号,所以欧盟内部是针对欧元的改革进行表决,而非针对欧盟的旗帜和英国脱欧问题,故排除A、C项;欧元区内部针对欧元改革的意见并不一致,说明他们之间存在分歧,故选B项;漫画内容反映的是欧盟的旗帜,说明欧盟已经取代了欧共体,所以欧共体建立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的说法有误,故排除D项。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转型期,英国的家庭结构以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为主,子女的“立身期”在亲子关系中占有相当大的时间比例。

据本·阿莫斯研究,中下层家庭子女在外当仆佣学徒的“立身期”年龄大约在15~24岁之间;又据斯通估计,他们离家时的年龄一般在10~17岁之间。

因此,尽管个人情况互有差异,但从整体上看,当时英国青少年中的大多数在核心家庭结构中与父母一起生活的时间较短。

一旦成婚,子女多另择新居,与父母的关系已超出核心家庭范围。

——摘编自陈勇《近代早期英国家庭关系研究的新取向》

材料二……随之而来的,是以家族为中心的社会的法律支持也崩溃了。

旧的司法制度设立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以血缘为主的社会结构,它承认家长的特殊地位;男女不平等……它认同儒家教诲,认为父子应互相庇护,逃脱司法审判。

这些反映封建社会关系的准则,显然与快速变化的时代是不协调的。

在晚清和早期民国时代的新法典中,已承认个人不可剥夺的权利、男女平等、妇女的财产继承权等,家族社会的古老的司法基础瓦解了。

——摘编自【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家庭关系的特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英两国家庭关系的不同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英两国家庭关系存在差异的原因。

【答案】

(1)特点:

以核心家庭为主。

子女的“立身期”占有较大的时间比例;青少年与父母一起生活的时间较短;子女成婚后超出核心家庭范围。

影响:

利于培养子女独立、平等的意识;为工业化发展提供劳动力。

(2)英:

子女与父母一起生活的时间较短;子女外出工作的时间较早;子女与父母的地位日渐平等。

中:

子女与父母一起生活的时间较长;子女工作的时间较晚;家庭中父母管制子女相对严苛,且地位仍不平等。

(3)近代化的发展程度不同;民主政治的发展水平不同;社会性质不同;思想解放程度不同;历史文化传统不同;价值观不同;教育水平不同。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可以概况分析出近代英国家庭关系的特点是:

以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为主;子女“立身期”在亲子关系中占有相当大的时间比例;子女与父母一起生活的时间较短;子女成婚后与父母的关系超出核心家庭范围。

结合所学知识,近代转型期英国孩子较早独立,这样可以为国家的工业化提供劳动力;另外也有利于培养子女的独立意识和平等意识。

(2)本题可以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作答,英国子女与父母一起生活的时间较短,而中国是以家族为中心的,故子女与父母一起生活的时间较长。

英国子女较早养成独立意识和平等意识,而中国家长有着的特殊地位。

(3)结合所学知识,中英两国家庭关系存在差异的原因可以从社会性质、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角度分析。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河套地区(今宁夏、内蒙古、陕西)汉代陶明器分布表

——摘编自丁利娜《河套地区汉代陶明器与关中、中原地区的比较研究》

根据所学知识从表2中提取关于汉代陶明器的相关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1)论题:

陶明器的分布体现出汉代河套地区的开发经历了拓展、收缩、恢复的过程。

阐述:

表格显示西汉中期河套地区出现极少数陶明器,西汉晚期至东汉初期,陶明器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加,东汉早中期数量开始急速衰减,东汉后期陶明器种类和数量有所增加;河套地区在中国西北部,西汉武帝通过推恩令等举措解决王国问题,促使西北地区得以稳定和经济发展,此时丝绸之路的开辟,也促使陶明器数量增加;东汉时期,随着都城迁移到中原地区的洛阳后,中原瓷器生产相对突出,河套地区的陶明器有所下降或缓慢发展。

(示例2)论题:

西汉中后期河套地区陶明器的变化与汉武帝时期的发展策略密切相关。

阐述:

从政治角度来看,汉武帝通过推恩令等举措解决王国问题,促使西北地区稳定、经济发展,这对陶瓷业的发展十分有利;从经济角度来看,汉武帝时期开辟海陆丝绸之路(而陆上的丝绸之路经过西北地区),刺激了西北地区手工业品的生产;从思想文化角度来看,汉武帝时期推崇儒家独尊,思想“大一统”巩固了政治“大一统”,也为西北包括河套地区的陶瓷生产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解析】

【详解】本题以河套地区(今宁夏、内蒙古、陕西)汉代陶明器分布表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要求所拟论题要明确清晰,必须源自材料;论据要准确,史实引用要合理,要围绕论题;论证要充分,逻辑要严密,表达要清楚。

(示例)论题:

汉代河套地区陶明器的分布趋势变化及原因分析。

论据:

汉代河套地区陶明器的分布变化趋势:

西汉晚期至东汉初期,陶明器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加,东汉早中期数量开始急速衰减,东汉后期陶明器种类和数量有所增加。

原因分析:

从政治角度来看,汉武帝通过推恩令等举措解决王国问题,促使西北地区稳定、经济发展,这对陶瓷业的发展十分有利;从经济角度来看,汉武帝时期开辟海陆丝绸之路(而陆上的丝绸之路经过西北地区),刺激了西北地区手工业品的生产;从思想文化角度来看,汉武帝时期推崇儒家独尊,思想“大一统”巩固了政治“大一统”,也为西北包括河套地区的陶瓷生产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1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七月初六日,大臣戴鸿慈等上书,提出中央地方官制应当以日本为借鉴,吸取各国的长处。

“中国今日欲加改革,其情势与日本当日正复相似,故于各国得一借镜之资,实不啻日本得一前车之鉴,事半功倍,效验昭然”。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九月十九日厘定官制大臣提出地方官制改革大纲,征求各省督抚的意见。

除直隶总督袁世凯、两江总督端方外,各省复电先后到齐。

在官制改革过程中关于司法体制的改革成为其中一个重要部分。

同时,清政府也分别于颁布施行了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的《大理院审判编制法》、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各级审判厅试办暂行章程》和宣统元年(1910年)的《法院编制法》,作为司法体制改革的法律指导。

但是,这样的改革也招致各种陈旧势力的反抗,很多官员纷纷上书反对官制改革。

——摘编自左媞《浅谈清末司法改革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官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官制改革成效不大的原因。

【答案】

(1)借鉴日本等国官制改革的经验;在征询地方意见的基础上有序实施;涉及的领域较多;司法体制的改革作为官制改革的重点;颁布法律加以引导。

(2)原因:

触及保守派利益,遭强烈反对;官制改革自身存在问题;国内政局动荡,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严重。

【解析】

【详解】

(1)根据“中央地方官制应当以日本为借鉴,吸取各国的长处”、“征求各省督抚的意见”、“关于司法体制的改革成为其中一个重要部分”等内容可知,晚清官职改革的特点主要有借鉴他国经验、广泛征询意见、多领域有重点的改革、颁布法律引导改革等。

(2)根据“改革也招致各种陈旧势力的反抗,很多官员纷纷上书反对官制改革”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改革成效不大的原因主要是保守派的反对、官制改革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等。

16.【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开战初始,统治集团为保证战争的顺利进行,尚能推行立宪政治,接受社会民主党右派提出的所谓“民族民主主义”新路线……然而,战事的一再失利与国内的反战情绪,使“民族民主主义”新路线和帝国宪政再也难以维持了。

兴登堡、鲁登道夫执掌军权以及“兴登堡纲领”的发布,标志着在德国公开实行军事专政。

1916年8月底,最高统帅部以发布战事命令的形式公布了鲁登道夫起草的“兴登堡纲领”。

其中心思想是,实行“军部独裁”。

纲领规定:

推行“强制措施”,加快军火生产,增加劳动强度,抽调工人上前线。

为保证“兴登堡纲领”的实施,1916年11月1日建立了由格伦纳中将领导的军事管理局,控制德国本土、被占领区和一部分帝国盟友的经济。

这是最高统帅部企图通过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干预、对全国人民的专制统治来保证最高军事纲领的贯彻。

——摘编自孙柄辉、郑寅达编《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兴登堡纲领”出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兴登堡纲领”的特点和影响。

【答案】

(1)原因:

一战中德军连续失利;为军国主义传统提供了温床;兴登堡、鲁登道夫执掌军权并控制政权。

(2)特点:

以军事独裁为核心;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影响:

德国宪政被迫中止;摧残了德国的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德国的军事进攻。

【解析】

【详解】

(1)根据“战事的一再失利与国内的反战情绪,使‘民族民主主义’新路线和帝国宪政再也难以维持了。

兴登堡、鲁登道夫执掌军权以及“兴登堡纲领”的发布,标志着在德国公开实行军事专政”可知“兴登堡纲领”出台的原因主要和一战中德军的军事失利以及兴登堡、鲁登道夫等人执掌军权有关。

(2)根据“其中心思想是,实行‘军部独裁’”、“推行‘强制措施’,加快军火生产,增加劳动强度,抽调工人上前线”可知“兴登堡纲领”的特点是以军事独裁为核心,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根据“通过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干预、对全国人民的专制统治来保证最高军事纲领的贯彻”可知“兴登堡纲领”的实行中断了德国的宪政,摧残了德国的经济,但这种疯狂的军国主义思想支持了德国的军事进攻。

17.【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王世贞,明朝一代名臣。

他少年有才名,史籍称“生有异禀,书过目,终身不忘”“年十五,咏宝刀诗,师为之避席”。

隆庆元年(1567年),王世贞被起用为大名副使。

大名风俗,逢婚丧之事,姻族相聚吃喝,“多者匝月不止”。

置办一次,“而中人之亏去半矣”。

王世贞到任,定婚丧礼,力求简约。

大名府下属州、县十一个,真定府三十多个,但“以军兴论供输,则大名与真定等”,极不平等。

经过王世贞力争,“乃不果增”。

万历二年(1574年)九月,王世贞以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

在任期间他“为纠劾贪纵,咨访将才,刷军政,清屯田,郧遂隐然为重镇”。

此时,张居正当国,王世贞对张居正改革是支持的,“江陵相业,吾始终不谓其非”。

但张居正的骄横跋扈,他又极为反感,“臣道太盛,坤维不宁”。

张居正的妻弟辱江陵令,王世贞“论奏不少贷”。

万历十五年(1587年),王世贞辞官回乡。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世贞的主要政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王世贞的为官品质。

【答案】

(1)在大名改革婚丧风俗,力求简约,并争取减轻百姓负担;在郧阳惩治贪腐、改革军政、发展经济,促使郧阳成为地方重镇;支持张居正改革但反对其骄横跋扈等。

(2)提倡节俭,追求简约;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刚正不阿,不趋炎附势。

【解析】

【详解】

(1)根据“定婚丧礼,力求简约”、“经过王世贞力争,‘乃不果增’”可知王世贞在大名府改革婚丧风俗,力求简约,并减轻了当地的百姓负担;根据“为纠劾贪纵,咨访将才,刷军政,清屯田,郧遂隐然为重镇”可知王世贞在阳惩治贪腐、改革军政、发展经济,促使郧阳成为地方重镇;根据“张居正当国,王世贞对张居正改革是支持的,……但张居正的骄横跋扈,他又极为反感”可知王世贞支持张居正改革但反对其骄横跋扈等。

(2)根据王世贞在大名府的改革可知他提倡节俭,追求简约;根据他在大名和郧阳的举措可知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根据他对待张居正的态度可知他刚正不阿,不趋炎附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