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期中测试题B卷 5.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859451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2 期中测试题B卷 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02 期中测试题B卷 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02 期中测试题B卷 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02 期中测试题B卷 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02 期中测试题B卷 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02 期中测试题B卷 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02 期中测试题B卷 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02 期中测试题B卷 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02 期中测试题B卷 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02 期中测试题B卷 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02 期中测试题B卷 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02 期中测试题B卷 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02 期中测试题B卷 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02 期中测试题B卷 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2 期中测试题B卷 5.docx

《02 期中测试题B卷 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 期中测试题B卷 5.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2 期中测试题B卷 5.docx

02期中测试题B卷5

五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题(B卷)

第一部分阅读积累

一、看拼音写词语。

(6分)

xuànrǎndàozéifàngsìjìmòjǔjuéèhào

()()()()()()

shēnyínchānfúxiūsèwǔrǔguījuhuòhuàn

()()()()()()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5分)

同()()()绞()()()()()厚()

()不()()安()()()()色()()

眉()()()()()一()

()()所()一()()()

三、给红色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6分)

侨胞(bāopáo)边缘(yányuán)裹挟(xiéjiā)

雌性(cícǐ)炫耀(xuànxuán)澎湃(bàipài)

四、写近义词或反义词。

(8分)

近义词:

拘束——()洒脱——()

严肃——()伤心——()

反义词:

团结——()迂回——()

惊慌——()曾经——()

五、修改病句。

(8分)

1.早晨起来,我贪婪地呼吸灿烂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

2.时间是宝贵的,所以我们要爱护时间。

3.绘画对他很感兴趣。

4.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多么好看的山水画呀!

六、按原文填空。

(5分)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________着,________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________的草原________起来:

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2.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________________。

看它从不着急,______________,总会到的;_____________,总会吃饱的。

七、按课文内容填空。

(11分)

1.《古诗词三首》中,儿童的形象惹人喜爱。

《牧童》中是这样描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平乐·村居》中是这样描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指以示儿曰:

“____________。

”儿应声答曰:

“______________。

小儿回答的这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了课文,我们认识了_______________的晏子,_______________的小金花,_______________的杨氏之子,_______________的老汉。

八、写出句子中红色词语的意思。

(2分)

1.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

2.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

()

九、口语交际。

(4分)

1.怎样才能做到阅读时有自己的见解?

请举例说明。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

十、阅读。

(一)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

长出粗壮的枝干。

()遇到风沙还是雨雪,()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不动摇。

1.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分)

2.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的三个特点:

(3分)

(1)

(2)(3)

3.文中“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句是()(1分)

a.外貌描写b.神态描写c.动作描写

4.这段话主要运用了的写法,借赞美白杨树赞美了。

(2分)

(二)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

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

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

快回家休息吧!

为什么摇头呢?

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

不,永远不会。

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

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

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

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

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

您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

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

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1.选段中的亲人为志愿军做了哪几件事?

请写出小标题。

(2分)

2.“雪中送炭”比喻。

(1分)

文中的“雪中送炭”是指。

(1分)

3.用“雪中送炭”造句。

(1分)

(三)伞的故事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

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

冷不丁半路上下起了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

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

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

娘摸着我的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却说:

“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

  娘沉思良久,最后一字一句地说:

“买,咱买一把!

  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

那年月家里的生活十分艰难,她哪能有钱给我买伞呢?

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她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

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

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

啊,娘织了一夜布。

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颤抖地喊了一声:

“娘!

”娘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不自然地笑了笑。

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

“娘,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

娘笑笑,说:

“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

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

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娘一脸喜气。

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喜眉笑目地说:

“去吧,你要的伞!

啊,伞!

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伞来。

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

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

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一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

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

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2分)

沉思良久:

   

欣喜之余:

         

2.读句子,注意划线部分的词句,联系课文,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用一个词写出来。

(3分)

(1)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

“娘,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

”()

(2)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喜眉笑目地说:

“去吧,你要的伞!

()

(3)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

3.作者看见伞,“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的原因是。

(1分)

4.“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这句话中“黄油布似的脸”说明              ,这句话表达了“我”      。

(2分)

5.课文已用“‖”分好段落,请写出第二、三段的段意。

(2分)

第二段:

第三段:

6.假如你就是文章中的作者,收到母亲的“伞”,你想对母亲说些什么?

请写下来。

(2分)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

十一、习作。

(20分)

上课时,小雨向小欣借橡皮,王老师误认为两人搞小动作,不专心听讲,当众点名批评了他们。

下面是两位同学受到批评后的两种处理方式。

方式一:

小欣受到批评后,认为老师冤枉好人,怒火中烧,因而,很不服气地斜瞥了老师一眼。

老师看到后也很生气,于是冲突趋向白热化……

方式二:

小雨受到批评后,心中非常委屈,但他并未辩驳,而是等到下课后跟随老师到办公室,诚恳地向老师说明情况。

老师听后,真诚地承认自己也有错误,并在下一节课上公开向小雨和小欣道歉。

读了以上文后,或许能勾起你与老师相处中的回忆,或许引发你对此想说的心里话……请你自己命题,写你与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故事可以是美好的、令人愉快的,也可以是令人遗憾的。

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表达顺序清楚,语句通顺,书写规范。

(字数:

800左右)

 

答案:

第一部分阅读积累

一、看拼音写词语。

xuànrǎndàozéifàngsìjìmòjǔjuéèhào

(渲染)(盗贼)(放肆)(寂寞)(咀嚼)(噩耗)

shēnyínchānfúxiūsèwǔrǔguījuhuòhuàn

(呻吟)(搀扶)(羞涩)(侮辱)(规矩)(祸患)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同(归)(于)(尽)绞(尽)(脑)(汁)(深)(情)厚(谊)

(势)不(两)(立)安(居)(乐)(业)(翠)色(欲)(滴)

眉(飞)(色)(舞)(溶)(为)一(体)

(随)(心)所(欲)一(泻)(千)(里)

三、给红色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侨胞(bāo)边缘(yuán)裹挟(xié)

雌性(cí)炫耀(xuàn)澎湃(pài)

四、写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

拘束——(拘谨)洒脱——(潇洒)

严肃——(严厉)伤心——(难过)

反义词:

团结——(分裂)迂回——(径直)

惊慌——(镇静)曾经——(未来)

五、修改病句。

1.早晨起来,我贪婪地呼吸灿烂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

早晨起来,我贪婪地呼吸新鲜的空气。

2.时间是宝贵的,所以我们要爱护时间。

时间是宝贵的,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

3.绘画对他很感兴趣。

他对绘画很感兴趣。

4.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多么好看的山水画呀!

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山水画呀!

六、按原文填空。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_疾驰_,__襟飘带舞__,像一条彩虹_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_欢呼着,_飞驰_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_静寂_的草原_热闹__起来:

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2.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_沉得住气____。

看它从不着急,_慢慢地走__,总会到的;_慢慢地嚼___,总会吃饱的。

七、按课文内容填空。

(11分)

1.《古诗词三首》中,儿童的形象惹人喜爱。

《牧童》中是这样描绘的:

_归来饱饭黄昏后____,__不脱蓑衣卧月明___。

《清平乐·村居》中是这样描绘的:

__最喜小儿亡赖_,_溪头卧剥莲蓬_。

2.孔指以示儿曰:

“_此是君家果_。

”儿应声答曰:

“_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_。

小儿回答的这句话的意思是:

_没听说孔雀是你家的鸟。

3.学了课文,我们认识了_《晏子使楚》的晏子,_《再见了,亲人》_的小金花,___《杨氏之子》_的杨氏之子,_____《桥》的老汉。

八、写出句子中红色词语的意思。

(2分)

1.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不得)

2.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

(形容山高大)

九、口语交际。

(4分)

1.怎样才能做到阅读时有自己的见解?

请举例说明。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已慢慢地在攀登这座无尽头阶梯,每登一步,都会

有许多的收获。

例如,读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我认识了保尔·柯察金这个少年,他因为生活所迫,放弃了读书,进入劳动生涯,他从帮助布什兵作战,到成了一名布什兵,作战杀场,留下一身伤残,年仅28岁的他,眼瞎了、腿残了,他只能放下枪,离开战场,拿起笔,当了作家。

当他历尽千辛万苦完成的第一部小说并成功出版时,他那内心里的激动与喜悦的心情是无法形容的……这部名著,记叙了一个小伙子一生的经历,一生路上的坎坷,文章真实

感人,语言精彩,打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

当你用心去读一本书,把自己完全溶进书里的时候,你会体会到“书中自有

黄金屋”的道理。

让我们一起来攀登书籍的阶梯吧!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

十、阅读。

(一)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分)

2.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的三个特点:

(3分)

(1)高大挺秀

(2)尽职尽责(3)坚强执著

3.文中“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这句是(b)(1分)

a.外貌描写b.神态描写c.动作描写

4.这段话主要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借赞美白杨树赞美了边疆建设者听从祖国安排,无怨无悔地扎根新疆,无私奉献地建设新疆。

(3分)

(二)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

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

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

快回家休息吧!

为什么摇头呢?

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

不,永远不会。

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

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

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

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

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

您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

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

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1.选段中的亲人为志愿军做了哪几件事?

请写出小标题。

(2分)

①为战士们洗补衣服;②冒着炮火,给战士们送吃的;③为救伤员,而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2.“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帮助。

(2分)

文中的“雪中送炭”是指大娘为饥饿的战士送吃的。

(2分)

3.用“雪中送炭”造句。

(2分)

支援队为灾区送食物和衣物,真是雪中送炭啊!

(三)伞的故事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

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

冷不丁半路上下起了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

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

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

娘摸着我的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却说:

“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

  娘沉思良久,最后一字一句地说:

“买,咱买一把!

  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

那年月家里的生活十分艰难,她哪能有钱给我买伞呢?

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她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

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

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

啊,娘织了一夜布。

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颤抖地喊了一声:

“娘!

”娘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不自然地笑了笑。

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

“娘,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

娘笑笑,说:

“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

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

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娘一脸喜气。

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喜眉笑目地说:

“去吧,你要的伞!

啊,伞!

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伞来。

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

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

欣喜之余,我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一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

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

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2分)

沉思良久:

深思很久。

   

欣喜之余:

  快乐的时间里。

 

2.读句子,注意划线部分的词句,联系课文,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用一个词写出来。

(3分)

(1)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

“娘,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

”(夺眶而出)

(2)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喜眉笑目地说:

“去吧,你要的伞!

(眉开眼笑)

(3)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热泪满盈)

3.作者看见伞,“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的原因是因为常常想起母亲的爱。

(3分)

4.“我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这句话中“黄油布似的脸”说明 母亲太辛苦了  ,这句话表达了“我” 对母亲的思念  。

(3分)

5.课文已用“‖”分好段落,请写出第二、三段的段意。

(4分)

第二段:

母亲决定为我买伞。

第三段:

母亲熬几夜织布,终于买了把伞给我。

6.假如你就是文章中的作者,收到母亲的“伞”,你想对母亲说些什么?

请写下来。

(3分)

妈妈,您辛苦了。

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拿好成绩来报达您的爱。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

十一、习作。

(20分)

上课时,小雨向小欣借橡皮,王老师误认为两人搞小动作,不专心听讲,当众点名批评了他们。

下面是两位同学受到批评后的两种处理方式。

方式一:

小欣受到批评后,认为老师冤枉好人,怒火中烧,因而,很不服气地斜瞥了老师一眼。

老师看到后也很生气,于是冲突趋向白热化……

方式二:

小雨受到批评后,心中非常委屈,但他并未辩驳,而是等到下课后跟随老师到办公室,诚恳地向老师说明情况。

老师听后,真诚地承认自己也有错误,并在下一节课上公开向小雨和小欣道歉。

读了以上文后,或许能勾起你与老师相处中的回忆,或许引发你对此想说的心里话……请你自己命题,写你与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故事可以是美好的、令人愉快的,也可以是令人遗憾的。

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表达顺序清楚,语句通顺,书写规范。

(字数:

800左右)

我的朱老师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他的名字叫朱国红。

中等个子,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特别有神。

朱老师讲课生动有趣,声音该高的时候高,该低的时候低,很有节奏,所以同学们最爱上他的课,教室里的气氛总是很活跃融洽。

而且他常常鼓励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胆子,要有信心。

因为大家不想给自己班抹黑,所以我们班的同学最争气,每次上公开课老师提出许多问题,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

而我是一个很内向的人,不敢举手发言。

可是朱老师就偏偏叫我回答问题,我看到教室里坐满了听课的老师,那么多眼睛齐刷刷地看着我,心里还真有点慌,声音小得连我自己都快听不见了。

这时,朱老师用充满希望的目光鼓励我。

仿佛在说:

“张佳尔,你真行。

”那时候呀,我心里美滋滋的。

还有一次上作文课,我迟到了,他不但没有批评我,还说张佳尔可能是在家里打字或者写作文,所以才迟到的。

当时我的脸火辣辣的,真不好意思。

其实,我知道老师是在给我解围。

我暗暗下了决心,以后再也不能迟到了。

朱老师时时刻刻都在细心地呵护着我们那颗嫩嫩的心,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真是一个难得的好老师啊!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他的悉心的教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

提起朱老师,家长、老师、同学们都会竖起大拇指,无不称赞他,钦佩他。

朱老师,您就像辛勤的园丁,哺育我们,使我们健康的成长,您在我心目中,永远是最伟大的人!

永远是我的好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