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XX粤沪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860171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XX粤沪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XX粤沪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XX粤沪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XX粤沪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XX粤沪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XX粤沪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XX粤沪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XX粤沪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XX粤沪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XX粤沪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XX粤沪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XX粤沪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XX粤沪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XX粤沪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XX粤沪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XX粤沪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XX粤沪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XX粤沪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XX粤沪版.docx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XX粤沪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XX粤沪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XX粤沪版.docx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XX粤沪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XX粤沪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5.1

  物体的质量

  教学点滴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3.能对质量单位形成感性认识,会粗略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

  4.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重、难点

  教学重点:

质量的概念,质量单位,用天平测量质量。

  教学难点:

质量的概念和质量是物体的属性比较抽象;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器材准备

  托盘天平、砝码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明确两个概念:

物体和物质。

  物体:

我们常见的一个个具体的实物都是物体;

  物质:

则是指组成这些物体的材料。

  例如:

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

  .椅子是一个物体,桌子也是一个物体,它们都是由木材组成的。

  2.椅子、桌子都叫做物体,木材就是组成它们的物质。

  那么下面我们再来观察几组物体,请同学们注意比较(课本插图)。

  二、新课教学

  

(一)物体的质量

   1.质量的概念

  通过图片展示至少3组物体,每组都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每组

  的两个物体含有的物质多少明显不同。

  比较:

  

(1)两个物体都是由同种物质组成,有什么不同?

  (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

  

(2)再将3组物体综合起来,能得到什么结论?

  (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

  质量的概念: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通过教材三个物理事实说明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抽象概念的方法)

  

(二)质量的单位:

  要衡量质量的大小,首先要规定一个标准——单位。

  阅读有关千克的规定和单位换算关系。

  .质量的主单位:

千克(kg)

  2.介绍它的由来:

最初的规定

  3.千克原器

  4.质量单位的感性化:

  通过学生较熟悉的一些实物的质量与一些质量单位近似比较,来

  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具体的认识。

  (三)学习使用托盘天平

  .认识托盘天平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认真观察天平结构,弄清楚各主要部件的作用。

  活动:

每桌一套托盘天平和砝码,对照课本图示,让学生观察托盘

  天平,认识各主要部件的名称。

  利用投影,让学生指认各部件,并试着说出其作用。

  2.学习使用托盘天平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对照托盘天平实物,阅读《托盘天平使用说明书(摘要)》。

  

(2)尝试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

  (3)练习:

用多媒体展示一些错误操作,让学生判断错误所在,

  并提出正确操作方法。

如:

  ①天平没有放在水平台上;

  ②调节天平平衡时,游码未归零;

  ③加减砝码用手拿取;

  ④超过量程;

  ⑤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

  ⑶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活动1:

测固体的质量

  活动2:

测液体的质量

  (4)交流,了解学生对托盘天平的掌握程度。

  ①使用托盘天平时,关键的步骤有哪些?

  如果天平的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应如何调节平衡螺母?

  如果指针偏右呢?

  ②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是否一定要等指针静止下来?

  怎样快速判断横梁是否平衡呢?

  ③你是怎样安排测量一杯水的质量的操作程序的?

  ④你是怎样读取待测物体质量的?

  (四)其它一些测量质量工具:

  课后调查这些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习通过互联网或产品说明书

  获取相关信息。

  五、信息浏览:

  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质量会变得极大的。

  小结

  .质量的概念。

  2.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3.质量单位。

  4.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练习设计

  .调查各种球类的标准质量,填写在下表中。

  乒乓球

  羽毛球

  网球

  垒球

  排球

  篮球

  足球

  2.填上合适的单位:

  

(1)你同学的质量大约为60

  。

  

(2)我们所用的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200

  。

  (3)体育课上,我们投掷的铅球的质量约为4000

  。

  (4)一桶标有“5L”字样的花生油的质量约为4.2

  。

  3.如图所示,甲为商店里使用的台秤,其工作原理与天平相同。

现用该台秤

  称某物体的质量,通过在砝码盘中添加槽码,移动游码使秤杆平衡,所加

  的槽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该物体的质量为

  ㎏。

若把该物

  体带到太空,它的质量将

  。

  4.在“用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实验中,张强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称物体

  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左边一点,这时应该(

  )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5.一架托盘天平,由于更换了其中一个托盘,称量前无法把天平调节平衡,

  即使把平衡螺母旋到最右端,指针最终也只能指着分度盘中央左边一个

  分度的地方。

现要使用这架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请你设计两种应急的

  使用方案。

  方案一:

  

  。

  方案二:

  

  。

  6.学习了“质量”后,小明有一个疑问:

物体的质量与其形状是否有关呢?

  为此,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用一块橡皮泥作为被研究的

  物体,将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用天平分别称出其质量,并记录数据于

  下表中。

  橡皮泥形状

  长方体

  圆柱体

  圆环形

  碎块

  橡皮泥质量m/g

  28

  28

  28

  28

  

(1)小明实验时选用橡皮泥作为实验的材料,你认为选用这种材料对

  他的实验操作有什么好处?

  

(2)由小明的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

  

  。

  (3)表格中,并没有也不可能将橡皮泥所能捏出的形状都列出,但仍然

  能由此得出结论,这种研究问题得出结论的方法叫做(

  )

  A.类比法

  B.综合法

  c.归纳法

  D.等效法

  5.2

  探究物质的密度

  教学点滴

  教学目标

  .经历密度概念建立的过程,领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理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3.会进行密度单位的换算。

  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器材准备

  天平、量筒、烧杯、水、铁块、木块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播放有关大型飞机的图片,提出问题:

  .如果你是设计师,在设计制造飞机时,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材料?

  你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

  2.有同学说,“铁块比木块重”这句话对吗?

  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物质即使体积相同,质量也

  不一样,并由此引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猜想与假设

  学生就“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提出自己的猜想。

  可能猜想:

物体的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

  质量与体积是不是成正比。

  ……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围绕要探究的的课题,可设置下列问题进行思考。

  

(1)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选择哪些测量工具?

  

(2)选取哪些物质作为研究对象?

选取的物质种类是多一些好,

  还是少一些好?

在选取研究对象上还有什么具体要求?

  (3)实验步骤有哪些?

记录数据的表格怎样设计?

  对于以上问题,在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全体同学交流,

  明确实验的思路和做法,以保证下面实验的顺利进行。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学生分组实验,把同种物质的物块增加至3块,部分小组测量水和

  酒精等液体。

  4.分析与论证

  实验结束后,把各组测得的数据汇总起来,通过实物投影展示给所有

  同学,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为了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可出示下面的讨论题:

  根据你的实验数据分析:

  

(1)比较不同的铁块,它们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关系?

  不同的铁块有什么相同点?

  

(2)比较不同的木块,它们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关系?

  不同的木块有什么相同点?

  (3)铁和木材这两种不同物质有什么相同点?

有什么不同点?

  通过讨论交流,最后明确:

  物质不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物质相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相同。

  引导学生认识到:

  质量跟体积的比值跟物质的种类有关,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5.得出结论

  物理学中为了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引入了密度。

  

(1)密度的定义:

某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上密度的定义,

  思考比较: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与“某种物质质量与体

  积的比值”这两种说法的含义,明确二者表述的物理含义是一致的。

  6.评估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评估。

反思不足和疏漏,提出改进

  措施。

  

(二)密度公式与密度单位

  讨论:

①由密度的概念怎样计算密度,能否用公式表示?

  ②怎样由密度的公式得出密度的单位?

  

(1)密度公式:

  

(2)密度单位:

  根据密度公式,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则密度的单位由质量单位

  除以体积单位组成,这是组成复合单位的方法。

  最常用的密度单位有kg/m3和g/cm3。

  示范密度单位换算:

  ,

  

  小结

  .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密度单位的换算

  3.实验过程反思

  练习设计

  .一定量的水结成冰,它的质量________,它的体积________,它的密

  度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不变)

  2.体积是0.5dm3的蜡块,质量是0.45kg,这种蜡块的密度是_____kg/m3,

  如果将蜡块切去3/4后,剩余蜡块的密度是______g/cm3.

  3.为了研究物质的密度,某同学用两种不同的物质做实验,测得四组数据,

  填在了下列表中:

  实验次数

  物体

  质量/g

  体积/cm3

  质量/体积/g•cm-3

  铝块1

  54

  20

  2.7

  2

  铝块2

  08

  40

  2.7

  3

  松木1

  0

  20

  0.5

  4

  松木2

  08

  216

  0.5

  分析上表,可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A.同种物质构成的两个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B.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c.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是不同的

  D.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是不同的

  选择上述结论填入以下几个空格中:

  ⑴比较1、2(或3、4)两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

  ⑵比较1、3两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⑶比较2、4两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4.人们常说“黄金比铁重”,这句话若用科学语言表述,应当是(

  )

  A.黄金的质量比铁的质量大

  B.黄金的体积比铁的体积大

  c.黄金的体积比铁的体积小

  D.黄金的密度比铁的密度大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B.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

  c.铜的密度是8.9×103kg/m3,表示lm3铜的质量为8.9×103kg

  D.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一定不同

  6.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线。

由图

  可知,A、B、c三种物质的密度ρA、ρB、ρc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7.为研究物质的某种属性,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大小不同的干

  松木块做实验,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1)请你在图提供的方格纸上,用图像形象地把两种物质的质量随

  体积变化的情况表示出来;

  

(2)通过对以上图像的分析,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要求写出两条)根据结论,可引入什么物理量?

  5.3

  密度知识的应用

  教学点滴

  教学目标

  .设计并进行实验,测定液体、固体的密度;

  2.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一些应用。

  3.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

  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查密度表进一步认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让学生经历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硬币密度的实验过程;

  运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在解题过程中,注意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公式的物理意义。

  器材准备

  天平、量筒、硬币、烧杯、水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出示实物,问:

  .猜一猜,这枚硬币是用什么金属制造的?

怎样验证你们的猜想?

  2.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

  3.怎样知道这个不规则石块的体积?

  4.现有一大卷细铜丝,如果不拆开,你能测定出它的长度吗?

  然后告诉学生运用密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一)学查密度表

  查密度表,了解一些物质的密度,加深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的理解。

  阅读密度表并思考:

  

(1)金、铜、铁、冰、水银、水、氩、氮的密度各是多少?

  它们的物理意义各是什么?

  

(2)金与铜、冰与水、氩与氮相比较,哪种物质的密度大?

  (3)从表格中,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

  

(二)测物质的密度

  活动2

  测硬币的密度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教材上列举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探究活动。

  思考:

  

(1)根据密度公式,要测量硬币密度,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

  

(2)硬币的质量怎样测量?

硬币的体积怎样测量?

  (3)你还有其他设计方案吗?

  (4)你在实验中采取了哪些措施减小误差?

  (三)课题讨论

  .如何测液体(水)的密度

  仿照上面的做法,写出测液体密度的方案,并思考怎样做误差小。

  

(1)原理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密度公式,确定要测的物理量有:

_______、_______。

  (3)根据要测的物理量选择的实验器材有:

_______、_______,

  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要测的物理量确定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要测的物理量和计算的物理量(密度)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2.请你使用小刀、天平、刻度尺和细线测出土豆的密度。

  3.如何测铅球的密度。

  4.漂浮体、易吸水的物体等

  (四)课本例题分析,注意解题的规范性。

  课前几个问题处理。

  小结

  .测定固体、液体的密度

  2.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3.利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练习设计

  .一块冰化成水后

  

  ( )

  A.密度不变,质量变小   B.密度变大,质量不变

  c.密度变小,质量不变   D.密度变小,质量变大

  2.体积和质量都相同的铝球、铁球和铜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铝球可能是实心的,而铁球和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B.铝球可能是空心的,而铁球和铜球是实心的

  c.铜球可能是实心的,铁球和铝球也是实心的

  D.铜球可能是空心的,铁球和铝球是实心的

  3.一边长为2cm的正方体金属块,其质量为21.6g,。

该金属块是由下表中

  的某一金属物质组成,请你判断,组成该金属块的物质是

  (

  )

  常温下一些金属的密度(×103kg/m3)

  金

  9.3

  铝

  2.7

  银

  0.5

  铁

  7.9

  A.金

  B.银

  c.铝

  D.铁

  4.某施工工地购入横截面积为1cm2的钢筋7.9t,求这些钢筋的长度。

  5.用天平和量筒可以测定矿石的密度。

把矿石放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的左

  盘中,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矿石的质量是________g;矿石放入量筒前、后,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所

  示。

矿石的体积是________cm3,密度是________g/cm3。

  6.

  现有一只空瓶、水、待测液体、天平和砝码。

欲测出这种液体的密度,

  请你写出:

  ⑴主要实验步骤及所要测量的物理量(用字母表示);

  ⑵待测液体的密度表达式为:

  。

  7.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⑴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

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

  的位置如图所示,矿石的质量是______g。

  ⑵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图所示方法

  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______cm3。

  

  

  ⑶矿石的密度是______kg/m3,从图A到图B的操作会引起密度的测量

  值比真实值_______,其原因

  。

  

  5.4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教学点滴

  教学目标

  .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属性。

  2.根据物质的属性、用途对物质进行分类。

  3.了解物质物理属性的多样性。

  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物质的一些基本属性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知道物质属性的广泛应用,体会其重要性。

  器材准备

  磁性钢条、软木条、铁钉、小灯泡、电池、开关、导线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出示用纸包好相同形状的“磁性钢条”和“软木条”,让学生在不拆

  开包装纸的前提下鉴别出哪个是磁性钢条,哪个是软木条。

  学生分析,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一)物质的磁性

  根据学生判断,引入什么是磁性和磁体。

  .磁性与磁体

  2.磁体的指向性:

  演示:

将“磁性钢条”和“软木条”悬吊起来,静止时,“磁性钢

  条”始终指向南北,由此引入磁体的南极和北极。

  3.磁极:

  4.指南针,就是利用磁体指示南北的性质制成的。

  讨论: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示南北方向呢?

  5.举例分析磁性的应用:

  

(二)物质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比较物质的导电性能:

  分别把铁勺、木筷、玻璃棒、塑料尺、铅笔芯接入电路中,

  比较其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引入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

举例:

金属、人体、大地…

  

(2)绝缘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举例:

干燥的木材、塑料、橡胶…

  (3)探究液体的导电性。

  演示:

探究盐水、纯净水、糖水、硫酸铜溶液等的导电性。

  (4)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分析。

  2.比较物质的导热性能:

  实验探究木块、铁勺、玻璃等物质的导热性,建立热的良

  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的概念。

  

(1)热的良导体

  

(2)热的不良导体

  (3)说一说你知道的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并说出它们通常

  应用在哪些方面。

  (三)物质的硬度

  出示前面“磁性钢条”和“软木条”,讨论它们的硬度大小

  及其比较其硬度的方法;

  比较硬度的方法:

刻划。

  小结

  .物质的物理属性

  2.根据物质的属性对物质进行分类。

  3.物质物理属性是多样性

  练习设计新课标第一网

  .物质的物理属性有很多应用。

请你写出下面物质属性应用的实例:

  铝合金的密度小,其应用有

  ;

  铜的导电性强,其应用有

  。

  2.寒冬,自来水管往往因管内水结冰膨胀而破裂。

在自来水管外捆

  扎发泡塑料,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这是因为发泡塑料的(

  )

  A.硬度较小

  B.没有磁性

  c.导热性差

  D.导电性好

  3.如图示为家庭和工厂中常用的钳子,

  观察它的构造,它是由哪些材料构

  成的,分别利用了这些材料的什么物理属性?

能否用其他材料替代?

  若可以,请列出替代品。

  4.有两根长短、粗细相同的铁条和铝条,请你至少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把

  它们区分开来,说明区分的依据和具体方法。

  

  5.5

  点击新材料

  教学点滴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纳米材料、半导体材料、超导材料、隐性材料的一些特

  点、应用及发展前景。

  2.学习通过网络方式收集资料,感悟新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社会

  发展带来的影响。

  重、难点

  教学重点:

调动学生通过上网方式,了解新材料的性能及其应用,让

  学生体会材料在生活和社会中的重要应用。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器材准备

  校园网吧、收集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纳米材料

  .纳米与纳米材料;

  纳米:

长度单位,1nm=10-9m

  纳米材料:

当材料的微粒小到纳米的尺寸时,材料的性能将会

  发生显著的变化。

  2.上网搜集有关纳米材料内容,了解纳米材料奇异特性。

  二、半导体材料

  .实验研究:

认识半导体的单向导电性。

  2.上网搜集关于半导体材料的资料,了解半导体的广泛应用。

  三、超导材料

  .超导含义:

  2.介绍我国在超导研究方面重大成果

  3.上网搜集关于超导体研究与方面的资料

  四、隐形材料:

  介绍隐形材料的作用。

  小结

  网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途径

  练习设计

  .关于纳米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符号nm

  B.人们在纳米尺度内发现很多新的现象,给技术带来很多新进展

  c.纳米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之一,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具有

  世界先进水平

  D.所有的高科技产品都与纳米技术有关

  2.关于超导材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超导材料的电阻为零

  

  B.超导材料就是最先进的半导体材料

  c.用超导材料输电,在线路上没有电能损耗

  D.超导材料的应用目前还在试验中

  3.智能材料,指的是“能感知环境条件,做出相应行动”的材料。

智能

  材料的行为与生命体的智能反应有点类似,例如,太阳镜片中所含

  的智能材料,能感知周围的光强,当周围的光很强时,就自行变暗;

  当光较弱时,就变得透明起来。

智能材料赋予材料崭新的性能,使无

  生命的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