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535K14+357盖板边沟分项工程开工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860221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12+535K14+357盖板边沟分项工程开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K12+535K14+357盖板边沟分项工程开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K12+535K14+357盖板边沟分项工程开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K12+535K14+357盖板边沟分项工程开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K12+535K14+357盖板边沟分项工程开工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K12+535K14+357盖板边沟分项工程开工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K12+535K14+357盖板边沟分项工程开工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K12+535K14+357盖板边沟分项工程开工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K12+535K14+357盖板边沟分项工程开工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K12+535K14+357盖板边沟分项工程开工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K12+535K14+357盖板边沟分项工程开工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K12+535K14+357盖板边沟分项工程开工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K12+535K14+357盖板边沟分项工程开工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K12+535K14+357盖板边沟分项工程开工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K12+535K14+357盖板边沟分项工程开工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K12+535K14+357盖板边沟分项工程开工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K12+535K14+357盖板边沟分项工程开工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K12+535K14+357盖板边沟分项工程开工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12+535K14+357盖板边沟分项工程开工报告.docx

《K12+535K14+357盖板边沟分项工程开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535K14+357盖板边沟分项工程开工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K12+535K14+357盖板边沟分项工程开工报告.docx

K12+535K14+357盖板边沟分项工程开工报告

中交一公局

重庆市万达高速公路第02合同段

 

K12+535~K14+357盖板边沟

分项工程开工报告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交一公局重庆市万达高速公路项目总承包部

万达二分部

目录

1编制说明-1-

1.1编制依据-1-

1.2编制原则-1-

2工程概况-1-

3总体施工计划及安排-2-

3.1施工计划-2-

3.2总体施工-2-

4主要人员、设备、材料配置及技术要求-2-

4.1组织机构-2-

4.2主要管理人员-2-

4.3技术准备-3-

5、施工方案-3-

浆砌(现浇)水沟施工质量标准-7-

7质量控制与质量标准-8-

7.1质量目标-8-

7.2成立质量管理机构-8-

7.3质量保证措施-9-

8安全施工措施-9-

8.1安全总体目标-9-

8.2安全保证体系-9-

8.3安全保证措施-9-

9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11-

9.1文明施工措施-11-

9.2环境保护措施-11-

10附表-12-

附表1:

组织保证措施见附表-13-

附表2: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14-

附表3:

安全保证体系-15-

K12+535~K14+357盖板边沟施工方案

1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1.1、万利万达项目总部万达二分部两阶段设计图纸

1.1.2、万利万达项目总部万达二分部《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1.3、交通部及国家有关部委颁发的有关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及标准、规范、规程等;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4)万州至达州高速公路(开县至开江)《技术规范》

1.1.4、对本工程施工现场踏勘调查了解到的有关情况和资料;

1.1.5、根据我公司的综合施工能力及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1.2编制原则

1.2.1、合理配置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业主对质量、工期、安全目标和技术经济指标的要求;

1.2.2、全面规划,保证重点,统筹安排,精心组织;

1.2.3、按照“精干机构、精兵强将、精良装备”和“安全、优质、快速、高效”的原则进行施工组织安排;

1.2.4、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为指导原则,科学组织,精益求精,争创全段优质工程,实现安全生产;

2工程概况

2.1、盖板边沟简介

本段盖板边沟主要有K12+280~K12+295右侧,K12+540~K12+670右侧,K12+830~K12+950右侧,K13+18~K13+310右侧,K13+560~K13+770右侧,K13+770~K13+830右侧,K14+000~K14+070右侧,K14+130~K14+170右侧,K14+290~K14+310右侧,K12+563~K12+700左侧,K12+820~K12+960左侧,K13+090~K13+380左侧,K13+553~K13+770左侧,K113+770~K13+830左侧,K13+990~K14+070左侧,K14+110~K14+170左侧,K14+290~K14+357左侧。

2.2、主要工程量

主要工程量:

C20盖板预制砼146.1m³,盖板钢筋16570.1㎏。

3总体施工计划及安排

3.1施工计划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结合管理处“工程分段目标责任书”,同时进一步考虑本项目所在地实际情况,具体工期计划如下:

3.2总体施工

2012年10月25日至2013年6月1日;

4主要人员、设备、材料配置及技术要求

4.1组织机构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为确保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有效组织指挥,优质、安全、快速、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务,成立了中交一公局万利万达项目总部万达二分部,项目部本着高效、精干的原则,设项目经理1名、项目书记兼项目总会计师1名、项目总工程师1名、项目总经济师1名、生产副经理3名、下设五部一室,即:

工程部(包括工地试验室、测量班)、安质部、人财部、计合部、材设部、综合办公室等机构。

项目经理部的任务是实施本工程项目的组织指挥,负责与业主及各级政府的对外业务往来,协调下属施工队之间设备、人员、材料等资源的调配,解决施工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负责施工组织方案的制定及全段控制测量、试验等技术工作,全面负责本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质量、进度、安全、环保等工作,全面代表我单位履行合同义务和权利,

4.2主要管理人员

序号

职务或分工

姓名

职责

1

项目经理

汪强宗

经理部全面工作

2

项目书记

卢利民

思想教育和后勤保障

3

总工程师

潘登

全面质量、技术管理

4

副总工程师

李桂花

全面质量、技术管理

5

生产副经理

代义德

工程施工调度

6

总经济师

胡琼

合同、材料

7

安质部

邱继纯

安全管理

8

工程部长

袁德杰

施工技术、内业资料

9

试验室

宋雪波

试验工作

10

测量组长

周俊伟

测量工作

11

工长

陈柏含

生产调度

12

技术主管

刘军

施工技术

劳动力配置

序号

工种

人数

1

管理人员

2

2

技术人员

2

3

测量人员

2

4

砌石工

15

5

普工

19

4.3技术准备

4.3.1、人员配备

根据工程需要,我公司抽调有施工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负本合同项目的专业技术工作,组成一支与本项目技术工作相适应的技术队伍。

根据各施工队工程任务的划分情况配备了技术人员,其专业和能力状况均适应工程施工的要求,同时做好技术人员的分工,实行定人、定岗制度,各负其责,以提高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3.2、技术交底

项目经理部工程部、施工队技术负责人、施工班组层层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并编制技术交底书,传达到每个施工作业人员。

4.3.3、技术培训

结合本合同段工程项目的技术要求和专业施工技术,对所有上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实行先培训后上岗,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提高工作效率。

5、施工方案

5.1施工准备

5.1.1在施工前,根据设计图纸、相关文件、施工调查资料及工程特点编制详细且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或技术交底书。

5.1.2施工前,应校核全线排水设计是否完善、合理,必要时应提出补充和修改意见,使全线的沟渠、管道、桥涵组合成完整的排水系统。

5.1.4路堤坡脚外的排水沟、边沟在路基完成后施工;平台截水沟与护坡同时施工,施工应注意与急流槽顺接。

坡面排水槽与坡面防护同时施工。

5.2施工工艺及方法

5.2.2边沟

5.2.2.1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沟槽开挖→沟底浇筑→沟壁浇筑→安装盖板→质量检验。

5.2.2.2施工方法

1)测量放样

测量放线由测量人员进行放线,按设计要求放出边沟内外边线及沟底标高,边沟的线形要与路基的线形保持一致,边沟和涵洞结合处应与涵洞洞口建筑配合,以便水流通畅进入涵洞。

在曲线处放线时,沟底纵坡与曲线前后沟底纵坡平顺衔接。

2)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基坑

由测量人员放出边沟线,并撒上灰线,挖掘机按照灰线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边沟开挖,并留有不小于10cm的厚度,避免对地基土的扰动和长期暴露,施工前由人工按照设计图纸作成边沟外型相同的木架,挂线进行修整,使沟底深度、宽度、纵坡符合设计要求。

并由人工进行夯实。

3)7.5号浆砌片石

用作砌体的片石,片石强度不低于30MPa。

厚度不应小于15cm(卵形和薄片者不得使用);用作镶面的片石,应选择表面平整的片石,尺寸较大者,并应稍加修整。

7.5号砂浆采用砂浆拌和机拌合,砂浆必须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其稠度以标准圆锥体沉入度表示,一般为50~70mm,气温较高时可适当增大。

砂浆试块根据每工作班制作70.7mm×70.7mm×70.7mm试件2组,拌合好后存放到灰盘中,避免灰土和泥土混杂到一块,影响砂浆质量,砂浆应随拌随用,保持适当的稠度,一般宜在3~4h内使用完毕,气温超过30°时,宜在2~3h内用完,在运输过程和灰盘中发生离析、沁水的砂浆,砌筑前应重新拌合,已凝结的砂浆,不得使用,保证工程质量。

铺筑片石时,片石之间应咬合紧密,砌缝应横平竖直,砌缝宽度一般不应大于40mm,砌缝砂浆要饱满密实,沟身不漏水,砌体沟缝一般采用凸缝和平缝,沟缝应嵌入砌缝内约20mm深,缝槽深度不足时,应凿够深度后再勾缝。

勾缝应平顺无脱落,缝宽大体一致。

砌体内侧及沟底平顺、整齐、无裂缝、空鼓现象。

砌体应在砂浆初凝后,洒水覆盖养生7~14天,养护期间应避免碰撞、振动或承重。

5.3施工技术措施

施工中要注意做好防排水工作,注重做好系统性的永久防排水和施工期间临时防排水,重点做好基底、水沟槽底、路基边坡防排水。

路堑施工先按永临结合原则,做好堑顶截水沟等排水系统,后开挖。

开挖完成后,边坡防护及坡面、平台排水及时施工。

路堤填筑时或之前两侧排水沟及时完成。

路堤与路堑施工前先做好临时排水系统,在施做临时排水系统时与永久排水系统统筹安排,排水系统注重永临结合。

各种排水工程施工尽量避开雨季,防止地表水下渗。

基槽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具开挖,达到要求深度后,进行基底检验,验槽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做到路基成型一段,排水系统跟进一段。

所有排水设施的沟壁、沟底开挖后夯实整平,按设计要求施作,做到沟壁稳定。

沟壁背后及顶部与地层之间,认真填塞、封严。

边沟、截水沟底按设计要求做成纵坡,并与前后沟底纵坡平顺衔接,沟底大面平整,排水畅通。

整个沟坡线形美观,做到直线线形顺直,曲线线形圆顺。

5.4注意事项

5.4.1地表排水

5.4.1.1路基工程施工前,对影响路基稳定的地下水,应予以截断、疏干、降低水位,并引排到路基范围以外。

在路基施工期,不得任意破坏地表植被和堵塞水路;各类排水设施应及时维修和清理,保持排水畅通、有效。

5.4.1.2路基排水工程应及时实施,防止在施工期间因地表水及地下水的侵入而造成路基松软和坡面坍塌。

5.4.2边沟

5.4.2.1边沟沟底纵坡应衔接平顺。

5.4.2.2土质地段的边沟纵坡大于3%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6质量控制及检验

6.1质量控制

排水工程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

混凝土、砂浆采用拌合机拌合;做到砌体砂浆饱满,石料尺寸选配合理,强度满足要求,石料颜色一致,勾缝采用凹缝,墙面平整、美观。

整个沟坡线形美观,做到直线线形顺直,曲线线形圆顺。

挖方段的截水沟,以及路基填筑的临时排水工程,尽量在雨季到来之前完成。

排水工程施工尽量避开雨季,防止地表水下渗。

基槽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具开挖,达到要求深度后,进行基底检验,验槽合格后分层夯填灰土垫层。

做到路基成型一段,排水系统跟进一段,形成合理的防排水体系。

6.1.1工程所用的砂、石、水泥、钢筋等的品种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进场时进行验收。

检验方法:

查验钢筋、水泥的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和和材料性能报告单,现场抽样对水泥的安定性、凝结时间和强度、钢筋的屈服强度、极限强度、伸长率和冷弯性能、砂石含泥量进行检验。

6.1.2排水设施、垫层、滤层的结构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保证排水通畅。

检验方法:

观察、尺量。

6.1.3预制或现浇水沟及盖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

抗压强度试验。

6.1.4预制水沟的基础与基坑边坡应密实、平整。

预制件及盖板混凝土强度应拼装平顺,水泥砂浆粘贴密实,接缝咬合完好,与基础和边坡间应用水泥砂浆填塞缝隙。

水沟盖板尺寸及盖板间空隙应符合设计要求,铺设应平稳。

检验方法:

观察。

6.1.5浆砌水沟砌体砂浆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

抗压强度试验。

6.1.6路堑侧沟泄水孔设置位置、布置形式、尺寸、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排水通畅。

检验方法:

观察、尺量。

6.1.7伸缩缝的设置、缝宽与缝的塞缝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

观察、尺量。

6.1.8垫层、滤层的厚度应不小于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

尺量。

6.2质量检验方法及标准

6.2.1土质边沟、截水沟、排水沟施工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土质边沟、截水沟、排水沟施工质量标准

序号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沟底纵坡

符合设计要求

水准仪:

200m测8点

2

沟底高程(mm)

+0,-30

水准仪:

每200m测8处

3

断面尺寸

不小于设计要求

尺量:

每200m测8处

4

边坡坡度

不陡于设计要求

每50m测2处

5

边棱顺直度(mm)

50

尺量:

20m拉线,每200m测4处

6.2.2浆砌(现浇)水沟、截水沟、边沟施工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浆砌(现浇)水沟施工质量标准

序号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砂浆(混凝土)强度

符合设计要求

同一配合比,每台班2组

2

轴线偏位(mm)

50

经纬仪:

每200m测8处

3

墙面直顺度(mm)

或坡度

30(30或符合设计要)

0)求)

符合设计要求

20m拉线、坡度尺:

每200m4次

坡度尺:

每200m测4处

4

断面尺寸(mm)

±30

尺量:

每200m4处

5

铺砌(浇筑)厚度

不小于设计值

尺量:

每200m4处

6

基础垫层宽、厚度

不小于设计值

尺量:

每200m4处

7

沟底高程(mm)

±15

水准仪:

每200m8点

注:

跌水、急流槽等的质量标准可参照本表。

6.2.3排水渗(盲)沟施工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排水渗(盲)沟施工质量标准

序号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沟底高程(mm)

±15

水准仪:

每20m测4处

2

断面尺寸

不小于设计

尺量:

每20m测2处

6.2.4隔离工程土工合成材料施工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隔离工程土工合成材料施工质量标准

序号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下承层平整度、拱度

符合设计要求

每200m检查8处

2

搭接宽度(mm)

+50,-0

抽查5%

3

搭接缝错开距离

符合设计要求

抽查5%

4

搭接处透水点

不多于1个

每缝

6.2.5过滤排水工程土工合成材料施工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过滤排水工程土工合成材料施工质量标准

序号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下承层平整度、拱度

符合设计要求

每200m检查8处

2

搭接宽度(mm)

+50,-0

抽查5%

3

搭接缝错开距离

符合设计要求

抽查5%

7质量控制与质量标准

7.1质量目标

满足全线创优要求,确保分项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优良率达95%以上,单位工程优良率100%。

制定质量体系,实现工程质量创优目标,项目经理部成立质量领导小组,严格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

7.2成立质量管理机构

成立质量管理小组,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项目经理部并且成立QC质量领导小组,针对重点、难点工程开展QC小组攻关活动,及时处理和解决有关工程质量问题。

了解掌握全面质量管理动态,定期召开质量工作分析会。

确保各项工程质量一次成优。

组长:

汪强宗

副组长:

卢利民、潘登、代义德、胡琼

成员:

袁德杰、庹大建、邱继纯、杨磊、陈柏含、吴灿、杨猛、张俊峰

7.3质量保证措施

7.3.1组织保证措施见附表2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控制体系,项目经理部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和目标责任管理,使质量保证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选派现场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选调具有丰富施工经验、技术过硬的专业施工队伍。

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实行质量一票否决权,坚决杜绝违章违规蛮干现象发生,并在施工中加强检查落实,做到工程质量“全过程、全方位”监控,定期检查,奖优罚劣,对工程质量达不到创优计划的,坚决返工重做。

规范图纸会审制度、技术交底制度、工艺过程“三检”制度、三级测量复核制、质量事故报告制、工程质量目标管理奖罚制等,以确保工程质量。

对全体员工经常性进行质量教育,强化质量意识。

7.4合同保证措施

实行工程质量承包责任制,作业队在进场前,先签订工程(劳务)分包合同,合同中必须明确工程质量目标和标准,同时签订工程质量承包责任制,以提高施工队的质量履约意识。

8安全施工措施

8.1安全总体目标

安全总体目标:

杜绝发生因公死亡事故、重大治安事故、重大机械事故、重大交通事故及重大火灾水灾事故;重伤率为0,轻伤率控制在2‰以下。

安全生产承诺:

确保在工程建设期间,无重特大安全事故。

8.2安全保证体系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由上至下层层管理,责任到位,狠抓政策的落实情况,实行安全承包责任制,利用经济杠杆和精神鼓励,推进安全生产工作。

8.2.1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见附表3

8.3安全保证措施

8.3.1、建立安全岗位责任制

项目经理部逐级签订安全生产包保责任状,把安全生产纳入承包考核内容。

建立健全各级人员安全岗位责任制,明确各自职责。

严格奖惩制度。

8.3.2、加强现场安全管理

以建设安全标准工地为载体,强化施工现场作业控制。

各施工队要结合工程类别和施工工地的特点,制订出桥梁、涵洞、通道、路基、防护及附属等工程的施工安全标准。

施工工地平整,经常保持排水畅通,工地内的各种道路平整、坚实,保持畅通,且有照明设施。

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设置安全生产宣传栏。

在重点作业场所、危险区、主要通道设立“五牌一图”,即:

工程告示牌、安全生产记录牌、防火须知牌、安全无事故记录牌、工地主要管理人员标示牌和施工平面布置图。

现场设立安全标志,危险区必须悬挂“危险”、“禁止通行”和“严禁烟火”等标志,夜间设红灯警示。

8.3.3、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

坚持“三工制”:

工前安全教育,工中安全检查,工后安全评比;发现事故苗头坚持“三个不放过”:

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责任者和群众未受教育不放过,没有订出今后的防范措施不放过;坚持“持证上岗”,特殊工种、技术工种必须进行上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

8.3.4、加强安全用电管理

工地照明、高压电力线路的架设要顺直、标准,保证绝缘良好。

各种施工机械和电气设备均设置漏电保护器,挂安全标志(牌),确保用电安全。

8.3.5、安全奖励和惩罚

每月举行安全检查总结会,根据贡献的大小对个人和单位进行奖励;对违规个人和单位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若造成安全事故,根据情节严重程度,进行行政或法律处罚。

8.3.6、安全管理技术措施

所有工程在开工前必须编制有安全措施的施工组织设计,技术复杂危险性大的专题方案必须有验算结果必须严格审批手续、程序,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

必要时组织专家论证。

在动力设备、输电线路地段施工前向监理提出防护方案,经监理认可后实施。

施工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时须向监理工程师认可后实施。

8.3.7机械设备安全技术措施

施工现场实施机械安全管理及安装验收制度,机械安装要按照规定的安全技术标准进行检测并有自检记录。

所有操作人员要持证上岗。

使用期间定机定人,保证设备完好率,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及有关规定,严禁违章指挥、违章操作。

电动机械设备,必须经过安全部门检查合格,并取得合格证后方能投入使用,否则不准送电运转,各种专用机械必须有可靠的安全防护装置,由使用者专门负责。

8.3.8安全保证体系见附表3

9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

9.1文明施工措施

9.1.1文明施工目标

施工平面布置合理、施工组织有条不紊,施工操作标准、规范,施工环境、施工作业安全,现场材料管理标准有序,施工人员遵纪守法、文明用语、尊重民风民俗,创文明施工工地。

9.1.2文明施工措施

成立由一名项目副经理为组长的文明施工管理小组,由工程部、安质部、材设部、计合部、综合办公室参加,全面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活动,形成良好的施工环境和氛围,保证整体工程的顺利完成。

挂牌施工,标明工程项目名称、范围、开竣工期限、工地负责人,设立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现场作业人员应统一佩带上岗证,上岗证上标示有姓名、职务、照片及编号等。

施工结束后,要彻底清理驻地及施工现场,做到文明施工,文明撤点,不给当地留下任何垃圾,不污染农田、河流。

9.2环境保护措施

9.2.1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目标

环保、水保工程与主体工程本着“三同时”(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原则同步实施,不留尾巴,不留后患,坚持做到“少破坏、多保护,少扰动、多防护,少污染、多防治”.

9.2.2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方案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环境保护领导小组,认真学习贯彻环境保护法,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令法规,方针政策。

9.2.3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组织机构

建立环境保护组织机构,项目部成立以经理为组长,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管为组员的环境保护领导小组。

9.2.4环境保护措施

9.2.4.1水资源保护措施

靠近生活水源的施工,用沟壕或堤坝同生活水源隔开,避免污染生活水源。

施工废水、泥浆、生活污水按有关要求进行处理,不得直接排入河流和渠道。

施工机械的废油废水,采用隔油池等有效措施加以处理,不得超标排放。

10附表

附表1:

组织保证措施见附表

附表2: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见附表

附表3:

安全保证体系

 

附表1:

组织保证措施见附表

 

附表2: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附表3:

安全保证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