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860687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习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习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习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习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习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习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习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习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习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习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习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习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习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习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习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习题及答案.docx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习题及答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习题及答案.docx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习题及答案

一、2009沈阳

迷雾灯塔之光

〔英」拉夫特里·芭芭拉庞启帆译

①科林慢腾腾地从学校往家走.不远处是一个坐落在山上的爱尔兰小渔村,他的家就在那里。

今天是圣诞节的前一天,但科林一点也感觉不到圣诞的气氛,也许是因为没有下雪。

但科林知道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使他产生了这种感觉,这是一个他甚至不敢去想原因

②他看看远处灰色的大海,地平线上一艘船的影子也没有七天前他的父亲出海捕鱼,至今没有回来。

③"我会从设德兰群岛带一条牧羊犬回来给你。

"科林的父亲在出海的那天早上这样对儿子说,"在圣诞节前你就会得到它,我保证。

"

④但现在已经是圣诞节前夜;科林朝山上的灯塔看去,一场暴风雨摧毁了灯塔的电线,明亮的灯塔之光已经熄灭。

七天了,没有灯光指引他父亲的渔船。

⑤科林推开家门。

"科林,我们需要更多的泥炭来生火。

"科林一进门,母亲就对他说,"家里的泥炭已经烧完,并且快到点亮圣诞蜡烛的时间了。

"

⑥"我不大想关心点亮蜡烛的事,妈妈。

"科林回答母亲。

"是,我也不太想关心。

"母亲答道,"但每一个爱尔兰人在平安夜都会点亮蜡烛,即使是在最伤心的时候。

我知道这个家现在充满了悲伤,但我们必须点亮蜡烛。

明亮的蜡烛表示我们的家和心扉向陌生人敞开。

去吧,孩子。

我有两根蜡烛,我们一人一根。

如果你捡一些泥炭回来,我们待会儿就做晚饭。

"科林点点头,走出家门。

⑦科林牵着驮泥炭的驴子来到山上"谁会关心一根微不足道的蜡烛?

"他看着灯塔说,"什么时候才能重新点亮灯光,指引渔船回家?

"驴子摇摇头,悲伤地叫了几声,似乎它能听懂科林的话。

⑧科林凝望着灯塔,叹了一口气。

忽然,他的脑袋里灵光一闪。

"对,就这样。

"他狂喜着向山顶跑去。

到达灯塔,科林使劲地敲门。

⑨看守人达非先生打开门,"你来干什么,年轻人?

你吓了我一大跳。

要知道,平安夜就要降临了。

"

⑩"达非先生,"科林喘着气说,"你以前是如何让灯塔亮起来的?

"

⑾"嗯,用电池,但它们现在已经没有电了。

孩子,新年后才有新电池。

"

⑿"不,我的意思是,在使用电池这种好东西之前,如何点亮灯塔?

"

⒀"用汽油灯。

这盏灯现在放在地下室里,但我们现在没有汽油,孩子。

"

⒁"用煤油行吗?

"科林屏住呼吸问。

"我想可以,"达非先生若有所思地说,"但是,在这个村庄你不会找到一丁点多余的煤油,今年大家都没什么钱......"

⒂达非先生还没说完,科林已经跑出很远。

回到家里,科林从厨房里拿了几个桶,又跑出家门。

⒃这时,几乎每一家都已经点亮了蜡烛,在平安夜,一盏烛光意味着一个陌生人会受到欢迎,无论他要求什么,都会得到满足。

科林加快脚步,飞奔到第一间亮着烛光的房子前。

⒄"你可以从你的煤油灯里分给我半杯煤油吗?

"他问。

科林去了每一间有烛光从窗口透出的房子。

⒅一小时内,他讨到了两桶煤油;他费力地把两桶煤油提到了灯塔门前,然后又使劲敲门。

⒆看到煤油,达非先生非常惊讶,但是他摇着头说道:

"这点煤油最多能让灯塔的灯燃烧一个小时。

"

⒇我会带更多煤油来,时间还早呢!

"话没说完,科林又向山下飞奔而去。

(21)三个多小时后,科林已经收集了五桶煤油。

在他往山上运送第六桶煤油的时候,灯塔上突然亮起了火光。

那跃动的火光迅速在整个山谷扩散开来。

同时,它向大海的黑暗心脏处延伸,仿佛在召唤迷航的人回家。

达非先生重新点亮了灯塔上的灯。

(22)科林回到家时已经很晚了。

母亲从火炉旁的椅子上跳起来问:

"科林,你去哪里了?

你没吃晚饭,也没点亮你的蜡烛!

"

(23)"哦,妈妈。

我已经点亮了一恨蜡烛,并且是一根大蜡烛!

这是一个秘密,我还不能告诉你,但它的确是一根很大的蜡烛.

(24)那晚,科林睡得很香,梦里亮着无数恨蜡烛。

突然,一声惊叫吵醒了他:

"船!

船回来了!

"

(25)然后,科林听到了:

"灯光!

他们说是灯光,灯塔上的灯光。

他们其实只在10英里外,船在迷雾中迷失了方向;;灯塔上的灯光让他们找到了回家的方向。

"

(26)曙光从窗口射进来。

科林蹿到窗口,母亲和邻居正冲向码头。

是真的!

灰色的海面上,父亲的双桅帆船正徐徐驶进码头。

(27)科林跑出家门,也向码头飞奔。

他感到一股潮湿的风吹在脸上,就要下雪了。

这才是真正的圣诞节早晨。

(选自《格言》)

12.选文标题"迷雾灯塔之光"中的"光"有什么含义(4分)

12、灯塔再次亮起的火光,也指人的爱心、真情所闪烁的人性之光

13、写出了科林心事重重,或答担忧父亲

14、"明亮的蜡烛表示我们的家和心扉向陌生人敞开",或答"在平安夜,一盏烛光意味着一个陌生人会受到欢迎"

15、询问达非重新点亮灯塔的方法;得到答案后,挨家挨户收集煤油;不断地向灯塔运送煤油。

16、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或答环境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火光照向大海的深处,给大海上迷航的船只指明方向。

17、聪明、懂事能干、有主见、做事执著、果断、关心亲人、爱父亲。

18、结构上,照应开头;内容上,深化中心,表达了科林通过自己的努力,并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迎回父亲的喜悦、兴奋之情。

13.请分析选文第①段中加点词语"慢腾腾"的表达效果。

(3分)

14.为什么"每一个爱尔兰人在平安夜都会点亮蜡烛"?

请结合选文回答。

(3分)

15.为重新点亮灯塔,科林做了哪些事?

(3分)

16.请结合选文内容,赏析下面的旬子。

(3分)

它向大海的黑暗心脏处延伸,仿佛在召唤着迷航的人回家。

17.阅读选文后,请简要概括科林是个怎样的男孩?

(至少答出三点)(3分)

18.选文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4分)

二、2018南宁

那年冬天好大雪

1腊月里,冬天像是一台年久失修的鼓风机,把粗糙的北风吹得没完没了。

2我们裹着棉衣或棉被在刚盖好的大楼里抽烟、打扑克。

我们在等着工头回来发工钱。

出来半年了,我们才领到了三个月的工钱。

工头说他也没拿到钱,要找开发商去要。

他开着轿车出去了几天了,眼下风还没有把他给吹回来。

我们只管等,这种情况见多了,除了等我们想不到别的办法。

3下午,胡小兵正在那边打扑克,突然披着他的破被子凑到我身边,递给我一支烟,说:

“叔,抽支烟!

”我说我自己有。

胡小兵硬是塞给我,还给我点着了。

胡小兵今年才跟他爹出来。

几个月前,他爹从脚手架上掉了下来,摔坏了腿,回家了。

我想这小子,可能有什么事。

我抽了一口,说:

“有啥事?

”胡小兵嘿嘿一笑,说“没事”。

4我拿出自己的半瓶酒,说:

“来一口?

”胡小兵还是嘿嘿笑着,接过去,咕咚灌了一大口。

我也喝了一口,胸口立即暖烘烘的。

在这冰冷的城市、冰凉的大楼里,要是没有一口酒,我怕自己会冻僵。

胡小兵喝过酒,脸色通红地说:

“叔,我爹的腿不行了。

当初以为是小事,可后来加重了。

”我不知说什么。

胡小兵又给自己灌了一口,说:

“上个月我给娘打电话说给她寄一千块的,可那天我把准备好的钱给糟蹋了。

5“怎么弄的?

”我问。

6“几个哥们儿在一块玩牌输掉了一半——我本来想捞点,多给家寄点的。

”胡小兵通红的脸上滚动着几滴泪珠,“现在我就剩五百了,我给娘说过要给家寄一千的。

我怎么凑也得凑够一千块。

7我口袋里也没有几个子儿。

家里老老小小的,都张着嘴等我一个人喂呢!

虽说我和胡小兵是老乡,可挣的都是血汗钱。

8我吞吞吐吐地说,自己口袋里没有钱了,都寄给家了。

胡小兵盯着我,说:

“叔,就借一百,等发了工钱就还你!

要是工头不回来,侄儿明年出来的第一张钱就还给叔!

9胡小兵几乎是一字一顿地说的。

屋子里的人都不再乱哄哄的嚷嚷,而是把注意力都送给了我和胡小兵。

那时,屋内寂静无比,楼外是北风疯狂的尖唳。

10我顿时感到尴尬万分。

胡小兵脸上挂着的泪珠令我不忍再看。

我翻了几层衣服,掏出两张藏好的百元票子,说:

“侄儿,拿上,什么时候说还钱我就不再搭理你!

”我说完,有些手足无措,夺过酒瓶一气喝干了。

11“胡小兵,还差多少呢?

”突然有人问。

胡小兵哽咽着说:

“三百。

12“既然答应过给娘寄一千的,就不能寄五百,差多少我们给你凑齐!

别嫌少,拿上这五十吧!

”一只只粗糙皲裂的手伸进了口袋。

一张张皱巴巴的人民币塞进了胡小兵的手里。

胡小兵流着鼻涕,不住地说着谢谢。

13我的鼻子酸酸的,出来半年我鼻子还没这么酸过。

我朝窗外瞟去一眼,看见了随风飞舞的雪花。

我说,北风得了势了,把大雪也叫出来了。

我在外跑了几年了,从来没见过那么大的雪。

雪片似乎把所有的大楼都塞满了。

我们一屋子人都挤到窗户旁,争着看大雪。

不时有人说:

“也不知道咱们家里现在下雪了没?

”“咱家的雪肯定比这里的要大得多!

14那年,我们没有等到工头回来,就一起卷起铺盖奔向火车站了。

坐在火车上,仍然看得见窗外的雪片追逐着火车飘飞。

(作者:

连俊成摘自2018年第11期)

22.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具体含义。

(4分)

⑴我抽了一口,说:

“有啥事?

”胡小兵嘿嘿一笑,说“没事”。

⑵胡小兵又给自己灌了一口,说:

“上个月我给娘打电话说给她寄一千块的,可那天我把准备好的钱给糟蹋了。

23.第⑨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2分)

24.按照示例,概括“我”借钱给胡小兵过程中的态度变化。

(4分)

25.这篇小说也可以取名为“借钱”或“凑钱”,但作者却以“那年冬天好大雪”为题,请说说这样拟题的用意。

(4分)

三、2018宁夏中考

会跳舞的向日葵

①温暖的童年的家令我永远怀恋,家里有爸妈,两个弟弟,我特别想说说爸爸和我的故事。

②每个小孩都会惹出无数麻烦,我想我能够平平安安地成长成材真是不容易。

我曾经非常淘气。

记得当时家里住在一楼,有门有窗,但是爸妈上班去了,我就定一个规定,不准从门进出,还把门锁死了,我和弟弟进出都是走窗户,也不是好好地爬出爬进,窗户底下用各种席子卷起来,做成地道,还有陷阱。

爸爸知道后对我们“抓大放小”,说小孩都贪玩,只要我们安全,相互友爱,诚实,其他的就包容了。

③我从认字起,爸爸就给我买书刊,我关注的第一本文学书是爸爸在阅读的《红岩》,当时书名上的字我还识不全,就念成了“红山石”,别人都笑了,而爸爸微笑着说:

“她聪明,大概的意思并没有错。

”后来我阅读了一些书,爸爸问我书里的情景,我都乐于叙述事件,描绘人事,从来不会串起来,也从来没有表达不清的时候,爸爸总是欣喜地倾听着,然后说:

“不错。

④有一阵我爱看有关公主的书,童话和民间故事都爱,只要里面提到公主。

有一次,我忽然想造一座临时宫殿,在里面扮成公主。

这种事没法在家里做,因为弟弟们会打岔和捣乱,我和同样想做公主的同学去我家楼上的小伙伴家,在大房间中划出一块,作为宫殿的一隅,把阳台上的花一盆一盆搬进来,给公主赏花用,又把高背的椅子列成两队,给公主的侍女们坐,然后在床上布置楼台亭阁。

床显得太高,于是又搬木方子搭台阶。

其实已经弄得初具规模了,又想布置个荷花池,这样才多几分雅趣。

千辛万苦搬来大木盆,往里放上塑胶荷叶,浇上两大桶水时,突然发现木盆漏水了,顷刻之间,水漫开来。

房间里全浸了水,走路能踩出水花。

我突发奇想,说干脆多放些水,做个龙宫内的公主。

为了这宏大的目标,我们一桶一桶往里提水,可水始终积不起来,像有个吞水怪似的。

正在纳闷,就听楼下的弟弟们狂呼起来,原来,水全渗下楼去,我们家闹起了水灾。

即使这样,爸爸也只是封我为“捣蛋公主”,并没有多说什么,他还继续给我买好看的公主书。

⑤刚进小学时,我曾很抗拒学校,觉得老师太严厉了,我喜欢无拘无束的自在生活,所以常常从学校偷跑出来,到我家窗户下面的花园里鼓捣一些别的事,比如舀一勺蜂蜜洒在地上,聚集起几百上千只蚂蚁,然后全部圈养起来。

爸爸劝我回归学校,把那些蚂蚁都放了,说那样它们高兴。

他把这件事处理得轻描淡写。

⑥后来又有麻烦了,有一次我看到窗底下种的向日葵会跳舞——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它真的会摇摆。

我把这个发现告诉同学时,他们不仅不相信,还说我说谎,因为他们没有看到向日葵跳舞。

见同学都不理解我,我找不到认同感,又不愿意去学校。

一天、两天不去以后第三天就更不愿意去了,决定逃学。

⑦爸爸要我去学校,可我特别要面子,害怕去学校被同学嘲笑。

爸爸让我一定要面对这个难关。

为了鼓励我重返学校,他想了一个办法,给我准备了两种糖,一种是给不为难我的同学吃的,还有一种是给问我为什么不来上课的同学吃的。

比如有同学问我:

“你怎么不来上课呀?

”我就给他一颗糖说:

“请吃糖吧。

”如果他还继续问,我就再说,“请吃糖吧”,又往对方嘴里塞一颗糖。

这个办法很管用,我发现同学们问了几次后,就不再追问了。

后来他们甚至忘记我这个不好的“前科”。

我用这个办法融入班级后,变得非常珍惜失而复得的学校生活,终于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⑧爸爸这种鼓励和温和宽容的方式是适合孩子的,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实际上是“无所不能”的。

我庆幸有个有太阳味的童年。

(文/秦文君有删改)

1.简要说明文章开头画线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2分)

2.说说下面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3分)

①我和弟弟进出都是走窗户。

②即使这样,爸爸也只是封我为“捣蛋公主”。

③终于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3.本文写的是“爸爸和我的故事”,实际上文中对“爸爸”着墨并不多,可是“爸爸”的形象却跃然纸上。

请你说说本文是怎样来写“爸爸”的。

(2分)

4.你认为“爸爸”让“我”送糖给同学吃的用意是什么?

说说你的理解。

(2分)

5.结尾段画线的“太阳味的童年”是什么意思?

说说你的理解。

(2分)

6.结合全文内容,说明文章标题“会跳舞的向日葵”的含义和作用。

(2分)

四、2018广东湛江

世上最辛酸的秘密

楼下的简易房里住着父子俩,房子是临时建筑,门窗不严,屋子极破,没有床,只有两个铺盖卷。

我每次回家,都要经过这间简易房,促使我多看两眼的原因是父子俩,白天他们去捡破烂儿,晚上回来就住在这儿,父亲四十岁的样子,儿子十多岁吧。

更让人心酸的是,他们都有残疾,走路一拐一拐的。

父亲驼背,五官像挤在一起;儿子脸相却很好看,和父亲一点也不相像,只是腿脚也不好。

他们一拐一拐地去捡破烂儿,一前一后紧挨着走。

也收破烂儿,有一辆破三轮车。

搬家的时候,我把不要的东西给了他们——旧书旧报旧家具,还有一张小床。

我说:

“不要钱,是我送给你们的。

”他们很感动。

就这样,我们认识了。

男人姓白,是从安徽过来的,因为穷,媳妇嫁过来不到两个月就跟人走了。

他一个人带着孩子来北方,靠捡破烂儿生活。

男人舍不得花一分钱,常年穿着那身破衣服,只有在过年的时候给孩子买身新的。

他们在简易房里过年,有人给他们送饺子,我送了单位里发的腊肉,他感激地说:

“城里人真好。

那天,有件事使我大吃一惊。

下班回来,邻居突然对我说,老白好像有对象了。

我说:

“真的啊,谁能看上他啊?

”可后来,我还真看到了。

是一个也拉扯着一个孩子的女人,家在本地,有房子,打算和他一起过。

老白却不愿意。

我有点纳闷儿,去问老白,老白抽着烟,一袋一袋地抽着。

他说:

“我不敢结婚,一是所耽误人家,二是我得攒钱。

儿子的腿要做手术,得十多万。

大夫说越早做越好。

我不能让他一辈子一拐一拐的走路。

我不能结婚,一结婚,负担就更重了。

后来,我很多天没有看到老白,我总怀疑他去了外地,因为简易房拆掉了。

只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十几万,什么时候可以攒够啊?

再后来,我听说了一件事,眼泪当时就掉下来。

是我朋友那里出了事。

朋友是做建筑的,招了一个男人,没做几天,就从楼上掉下来了,公司要给他治病,他说:

“别治我了,我都四十多岁了,赔我点钱,给我儿子做手术吧。

公司的人不理解,也不愿意给这笔钱。

男人哭着说:

“求求你们,给他做手术吧,我……我是故意的……出了意外就会赔钱,我想让你们给我儿子做手术,这孩子跟着我不容易;我还想告诉你们,儿子……儿子是我捡来的,我根本就不能生育……”

所有人惊呆了。

那个朋友哭了,他告诉公司的人,给他儿子做手术,也要救他!

孩子做了手术,手术后再也不一拐一拐地走路了,可男人仍然是一拐一拐的,父子俩依旧捡破烂儿为生。

过年过节,父子俩就给我的朋友送点玉M山芋过去,他们知道感恩。

我的朋友仍然穿梭于生意场上,可是,他忘不了那个秘密。

老白曾说:

“这个秘密我不想让儿子知道,因为儿子说是世界上最好的爹。

”老白倾尽所有爱着这个孩子,这个孩子却不知道,老白不是他的生父。

我和我的朋友都相约着要把这个秘密藏在心底,那应该是世界上最令人心酸的秘密了。

也许真正的爱就是这样:

我爱你,不图一丝回报;我爱你,用我的所有,包括生命——只要我有。

(选自《读者》2009年第9期,作者程青衣。

原文有改动。

11.文题中“世上最心酸的秘密”指的是什么?

“心酸”一词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4分)

12.文章后半部分点出儿子并不是老白亲生的,请在文章前半部分找出两处对此有暗示作用的句子。

(4分)

13.请分别说明下面两个句子在文章中的主要作用。

(答本题时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标出小题序号)(4分)

(1)房子是临时建筑,门窗不严,屋子极破,没有床,只有两个铺盖卷。

(2)他们一拐一拐地去捡破烂儿,一前一后紧挨着走。

14.文章主要写了老白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4分)

15.文中的“父亲”最能感动“我”的品质是什么?

为什么“我和我的朋友都相约着要把这个秘密藏在心底”,请简要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4分)

五、2100广东茂名

窗外

李均

在语文阅读课上,班主任王老师给学生们讲岳飞小时候的故事,“在宋朝的时候呀,有一个叫岳飞的孩子,他的家境很贫寒,念不起书。

每当周围的小朋友背着书包去学堂上学时,小岳飞就跟在后面,等学生们都进了教室之后,他就一个人站在教室窗户的外面听老师讲课。

有一次,他在外面听课的时候不小心被老师发现了。

老师问明情况后,被他这股爱学习的劲头打动了,便破格免了他的学费,允许他进教室里面听课……”

孩子们都津津有味地听着,仿佛入迷了一般,故事讲完后好半天,教室内仍静悄悄的,鸦雀无声。

看学生们都被故事打动了,王老师顿了顿,微笑着问,“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们都有什么感想,请举手发言。

学生甲说,“条件那么艰苦,岳飞还坚持不懈地学习,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学生乙说,“岳飞交不起学费,本可以整天玩的,但他没有,反而努力学习,他确实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

学生丙说,“岳飞后来当上了大元帅,这和他小时候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我们也要像他那样刻苦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其他的孩子也都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踊跃发言,教室内的气氛十分活跃。

王老师不住地点头微笑,“恩,不错。

正这时,教室后排靠窗的地方出现了了一阵小小的骚动,一个学生向老师报告,“老师,你看,窗外。

王老师循着声音望去,发现在教室后门靠窗的外面,露着一个扎着羊角辫子的小脑袋。

王老师抿了一下嘴唇,似乎有些不悦,他用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走了出去。

小女孩面色黝黑,年龄和教室内的孩子们都差不多,大约七八岁的样子,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但整体看上去还是比较干净的。

小女孩看到王老师出来了,有些害怕,水汪汪的大眼睛稍微和王师的眼神对视了一下,便移开了,她低下头,手足无措地摆弄着衣角。

王老师声音有些严厉地说,“你怎么又来了,你这样老是站在教室外面,影响很不好的,别人还以为我是在体罚学生呢。

小女孩低着头,单薄的身子随着王老师音调的高低不住地哆嗦着,她一句话也不说,仍是来回搓着衣角。

王老师看孩子可怜兮兮的样子,有些不忍,便尽量使声调和缓下来,“你们这些农民工子女的处境我是很同情的,但我不是领导,我也无能为力呀,我上次不是跟你说了嘛,你回去让你的父母去找找关系,会有学校接收你的。

小女孩仍是低着头,半天才小声喃喃道,“校长对俺爹说,俺应该归那个学校,那个学校说俺应该来这里……”

“哦,是这样呀。

”王老师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

他抬腕看了看表,离下课还有十分钟,便有些着急,课还没上玩呢。

于是,他对小女孩说,“你还是先回去吧,看,他们还都等着上课呢,你站在这里会影响我们上课的。

我知道,你是个懂事的孩子。

小女孩的身子动了动,终于抬起了头,她眨着乌黑的大眼睛不舍地朝教室望了一眼,然后,拉了拉肩头上破旧的书包,漫无目的地走开了。

王老师稳了稳情绪,面容平静地走进教室,请学生们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发言。

一个男孩子站起来说,“老师,刚才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有点想不通。

“什么问题,讲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王老师鼓励道。

男孩子看了看刚才小女孩站的地方,说,“为什么岳飞就可以被破格允许进教室学习,而刚才那个女生就不行呢?

岳飞如果生活在现在,他是不是就没有机会上学了?

”说着,他再次看了看窗外。

王老师听了,面色凝重,嘴角动了动,“这个……”

看老师没表态,学生乙说道,“这有什么想不通的,因为岳飞是个男的呗,而她却是个女的。

学生甲反驳道,“不对,不对,是因为她没有岳飞穷,老师不是说,岳飞连个书包都没有嘛,她起码就有一个。

另一个学生站起来,模棱两可地说,“是不是因为时代不一样了,毕竟那是在宋朝。

“胡扯!

”王老师发怒了。

他似乎想说些什么,但这时,下课铃声响了,“铃铃铃……”

王老师环视了一下教室,把已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他只说了两个字,“下课。

”然后,突然想到了些什么似的,便大步朝校长办公室走去。

(选自《2018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请简要简述小说的主要情节。

(4分)

答:

21.小说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王老师?

你认为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5分)

答:

22.小说以“窗外”为题目,有何含意?

(4分)

答:

23.小说以王老师“突然想到了些什么似的,便大步朝校长办公室走去”作结尾,这样写在表现主题和小说结构方面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六2018三明

轻放

安宁

1走廊里的声控灯,很早以前就坏了。

每次走到门口,同租三室一厅的几个人,都会习惯性地叹口气,在黑暗中摸索着将门打开,又重重地关上,似乎想要以此发泄对那一脸晦暗的廊灯的愤恨。

其实,楼下的小卖部里,摆设了各种各样的灯泡,而且价格低廉到不过是坐一站公交车的价格,但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有想起,在买泡面的时候,顺手捎带一个灯泡上来。

2父亲过来看我,走到门口,看见我费力地用手机里微弱的光线照明,立刻放下手里的东西,说声稍等,便下了楼。

不过是几分钟的工夫,他便拿了一个灯泡上来,一声不响地安好。

然后,他轻轻一击掌,昔日暗淡无光的走廊,瞬间便有了温暖通透的光亮,我站在门口,看父亲脸上淡然的微笑,便说,你可真是光明使者呢,你一来,这灯就好了。

3父亲却扭过身来,正对着我,说,其实路过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光明使者,不过是一块五毛钱的灯泡,顺手就捎过来了,何必每次总是叹气世风日下,自己却始终不去动手呢?

4我笑,可不是人人都像您这样乐于助人,况且,这还是租来的房子,这走廊,也属于公共的区域,不只我们这一层,楼上的人也都要从此经过呢。

5父亲没吱声,只拿起身边的扫帚,边一层层地扫着楼梯上丢掉的烟头、纸屑、菜叶,边哼起他惯唱的京剧。

有人从他身边经过,他便停下来打扫,将身子朝楼梯一侧,又朝来人笑着点一点头,表示让对方先行。

而路人总是诧异地看父亲一眼,又微微地停一下,这才在父亲的笑意里,慌乱地点一下头,匆匆离去。

那脚步的失措,看上去有些逃的意思,似乎,他遇到的是一个神经稍稍有点错乱的老人。

6我在晚饭的时候,便抱怨于他,说何必对陌生人这样殷勤,他们指不定在心里觉得你有毛病呢。

父亲呷下一口酒,道,我管不着别人心里怎么想,但我开心就可以啊,况且,我就不信你给别人微笑,他还能泼你一盆冷水不成?

所谓寻开心,就是这样,你自己不去主动找,它还会自登家门?

7几日后,翻起帐本,突然想起一个借钱的熟人,彼时他信誓旦旦,说三个月后肯定一分不少地全都打到我的帐户里来,可是又过去两个月了,他不仅没有打钱,连一个解释的电话都没有。

气愤之下,我抄起电话便要质问熟人。

父亲得知后将我拦住,说,钱既然已经借出去了,就不必再催了。

我不解,说,难道就让这笔钱这样白白地给他了不成?

这样不守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