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862234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4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8页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8页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8页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8页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8页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8页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8页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8页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8页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8页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8页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8页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8页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8页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运动着的世界

教学目标:

1、能够提出三个以上自己感兴趣的有关运动的问题。

2、能够从提出的问题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值得研究的问题,并能说明自己选择的理由。

3、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查阅到一只三角有关物体运动的信息,并且能制成资料卡片。

4、能够感受到自然界中多种运动形式的奇妙。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提出有关运动的问题,学习查阅资料制作卡片。

教具准备:

反映各种物体在运动的图片和录像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谈话:

风在吹、水在流动、人在走路、鱼在游泳,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着的世界。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给学习《运动着的世界》。

2、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的物体具有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在生活中你们知道哪些物体在运动?

他们是怎样运动的?

你们还能举出那些有关物体运动的例子?

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吗?

关于物体的运动,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2)指导学生学习搜集有关运动资料的方法。

你想了解更多关于运动的知识吗?

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搜集有关运动的资料。

你搜集资料吗?

你有什么好方法?

你知道怎样记录搜集来的资料吗?

你有什么方法?

请你在下课后收集有关物体运动的资料,并且把它做成资料卡片,看看谁制作的资料卡片最好!

谁的资料最完整、最准确!

评:

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资料卡片的设计和制作过程,让学生体验到独立完成资料卡片制作的乐趣。

3、本课小节: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课后反思】

 

2、动物运动会

教学目标:

1、能够从多种途径观察到动物运动的方式。

2、能够通过感官和全身的活动,感知并模仿某种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

3、能用图和文字的形式记录观察结果。

4、能够归纳出动物的多种运动方式,并能按不同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5、认识周围常见的动物并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动物的运动方式,认识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具准备:

有关动物运动的图片和录相片。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放动物运动的录相片,提问:

那些动物天上飞?

那些动物地上爬?

那些动物路上跑?

那些动物水中游?

教师指名让学生回答。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动物的运动。

2、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观察、模仿动物的运动。

你知道动物怎样运动吗?

举例说说。

谁能说说书上的动物是怎样运动的?

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从哪些途径可以观察到动物的运动?

请在书上写出你的做法?

学生记录并且回答。

教师表扬积极发言的同学,给以充分的肯定。

请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动物,模仿他们是怎样运动的。

提示:

在模仿时,注意感觉自己身体哪个部位用力大?

学生开始模仿表演,教师适当平价。

分组活动:

比1比,谁模仿得更准确。

请把每个小组同学的模仿情况记录在书中。

评出你们小组的超级模仿秀。

全班交流讨论,统计出全班同学模仿动物的数量,发现动物有多少种不同的运动方式。

汇报活动结果。

鼓励学生报名参加学校一年一度的运动会。

指导学生填写学生运动会报名表。

指导学生填写动物运动会报名表。

提示:

有的动物擅长2项,不要忘记填写!

提问:

在每个项目中那种动物能得冠军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

说1说,参加飞行比赛的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他们身体的那一部分比较发达?

其他各组动物又如何呢?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指导学生按不同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你知道可以有哪些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除了按照运动方式对动物进行分类以外,还能有哪些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并把你的分类标准和结果记录下来。

比1比,那该小组的分类方法多?

哪个小组分得细?

学生活动:

思考分类标准并记录。

汇报结果。

学习动物运动扩展材料:

<动物运动之最>

动物的种类很多,已经发现的大约有150多万种。

它们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而且运动的速度、距离等也各不相同。

动物学家们通过实地考察并利用摄像机等仪器设备,记录动物的运动情况,并计算出它们的运动速度。

到目前发现:

猎豹的奔跑速度最快,每小时能跑145千里,而一般的赛马每小时只能跑70千米左右;

在会飞的鸟中飞行最高的要数秃鹰,飞行速度可在9,000米以上;

飞行距离最长的是燕鸥,可从南极飞到北极,行程约20,000千米;

游速最快的动物是旗鱼,每小时可游108千米左右。

阅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

3、全课小节。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4、板书设计:

2、动物运动会

【课后反思】

 

3、生命在于运动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分析发现多种动物运动的目的。

2、能通过比较发现运动前后身体的变化。

3、能利用简单工具进行测量,并对测量和分析的结果进行记录。

能与同学分工合作完成测量工作。

4、能逐渐养成坚持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运动后身体的变化,能利用简单工具进行测量分析记录结果。

教具准备:

跳绳、秒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了解两个名词:

心率、呼吸频率。

三、小组活动:

测量每位同学的心率和呼吸频率。

注意:

分工合作,看哪组做得既快又好。

测量在安静状态下的情况,不要故意做深呼吸等。

及时做好记录。

四、讨论小结。

根据同学们测量的结果发现:

....

五、全班集体活动,根据老师拍手的节奏原地跳或跑步。

两分钟后赶紧测量此时的心跳,并进行记载。

自己重复活动,测量运动后呼吸的频率,并进行记载。

评:

此环节可学生分组自由进行也可以全班和老师一起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时因老师拍手节奏的变化和气氛的热烈,学生可能会兴趣更浓。

六、小结。

1、讨论:

现在你们发现了什么?

自由发言,鼓励积极发表意见看法和提出新问题。

2、引导学生了解坚持体育运动能使身体更强壮,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3、提出个人锻炼计划。

评:

让学生把自己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受来交流、共享,可以让一个人的经历变成大家的经历,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课后反思】

 

4、小吊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制作小吊车及了解其运作原理来认识人和动物肢体运动的原理,感悟肢体运动结构和运动功能的协调。

2、认识仿生是一门科学技术,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

3、尝试仿生创意设计。

【能力目标】

培养动手和合作能力、类比推理和想象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提高分析资料、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探究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在“做科学”中培养科学情感和态度;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制作小吊车,联系其工作原理推想和分析,探知动物肢体运动的原理。

2、初步了解仿生学,尝试设计或制作仿生作品。

教学难点

联系小吊车的工作原理,类比、推想和分析动物骨骼、肌肉、关节与其运动的关系。

教具准备教具:

投影仪、演示用小吊车模型、课件

学具:

小吊车制作材料、彩色方块、白纸(两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激趣导入:

教师演示小吊车模型,引起学生制作兴趣,并提出制作任务。

二、学习活动:

1、学生阅读教材,认识小吊车的基本构造,明确小吊车的制作方法。

2、师发放材料和工具

3、组织小组设计制作计划

如何使用材料、具体制作过程如何、怎样分工、如何使用工具、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等等。

4、按设计计划进行制作

5、对完成的作品进行调试和评价

6、小组演示,交流:

牵引绳是如何拉动吊臂运动的?

评:

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充分自主的展开科学的探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观察方法。

学生不仅自主的掌握了观察技能,而且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在合作中有交流,培养了学生合作与交流,观察与实践的能力。

三、归纳小结:

自制的小吊车是怎样工作的?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收和放

活动目标:

1、能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分析动物骨骼、肌肉与其运动的关系。

2、能举例说出人体的运动是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3、能利用图或文字的形式将自己的推想表达出来。

4、能描述某种运动方式有利于锻炼人体哪部分的肌肉。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组织交流牵引绳是如何拉动吊臂运动的。

二、学习活动:

1、学生比较生物的骨骼肌肉构造和小吊车的构造有什么相同之处。

2、观察交流:

小吊车的结构、牵引绳的运动方式、引起臂的运动方式

3、将自己的推理结果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三、归纳小结:

举例说明人体的运动是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科学在线有趣的仿生

活动目标:

1、将自己收集的有关仿生的实例与同学交流

2、能联想到现代各种交通工具的运动方式与动物的哪种运动方式相似。

3、能模仿某种生物功能或结构的特点进行设计。

4、能发挥创造力,大胆设计仿生产品。

5、能说出仿生产品是科学技术结合的产品。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二、学习活动

1、学生自主活动

将自己收集的有关仿生的实例与同学交流。

2、教师指导,强调:

(1)根据生活周围事物的缺点,找出具有这方面优点的生物,确定打算模仿的生物。

(2)分析该生物具有的特殊结构和功能。

(3)类比出的产品结构和功能

3、展示会:

组织学生对各自的作品进行评比。

三、归纳小结:

现代各种交通工具的运动方式与动物的哪种运动方式相似。

【课后反思】

 

5、确定位置

教学目标:

1、能选择参照物,并能准确地、定性地描述一个给定物体的相对位置(前后、左右、远近、东西、南北等)。

2、会使用平面图,能在图上找到自己要去的位置。

3、能根据从甲地去乙地的语言描述,画出相应的路线图,并按图设法找到相应的地点。

4、能用一些表示方位的术语清晰地描述自己的位置。

教学重点难点:

能准确地、定性地描述一个给定物体的相对位置能根据从甲地去乙地的语言描述,画出相应的路线图,并按图设法找到相应的地点,

教具准备各种小物件(尺子、笔、塑料块、小木块、小球、书等等)。

红色小方块。

地形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记忆游戏。

1、每组分发一些小物件(用小塑盒装好)。

在10秒钟内尽可能地记住桌上的物件的位置。

转过身去,由另一同学迅速改变桌上物体原来的位置。

再转回来,说出桌上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哪些变化。

引导学生了解:

一个物体的位置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的,另一个物体就是这个物体的参照物。

评:

利用游戏这种学生喜爱的方式直接引出研究主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掀起所要探究问题的好奇心,引发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使课堂一开始就显得轻松而又快乐。

二、在图上找位置——欢迎你到我家来。

每组分发一张长沙市市区地图,1、请每位同学找到自己学校和自己家的具体位置。

2、通过观察地图,你知道了什么?

有什么问题?

学生会讨论关于方位描述、比例尺、图形符号等方面的问题。

三、分析我校校园的地图。

小组活动:

弄清东西南北各个方向,北校门和南校门的位置,在200亩的校园范围内,建筑物和绿化带的分布情况。

第二课时

一、在校园内开展找红色小方块的比赛。

每组分发一张标有红色小方块位置的校园地图,同学们根据地图的指示在规定时间内分散到校园各个角落寻找红色小方块,老师做计时的工作,看哪个组最快最准。

准备工作:

1、提醒同学们注意安全。

2、不要打扰其他班上课。

3、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在小方块旁边标明距离。

学生根据比例尺进行推算。

 

二、小结,公布比赛结果,对所有同学予以鼓励。

三、布置课外活动:

1、收集各种地图。

2、给同学画一张从学校到自己家的路线图。

【课后反思】

 

6、做沙盘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学校中各个建筑物的位置,画出自己学校的平面示意图。

2.能在沙盘上摆出自己学校各种设施的位置。

3.会制定简单的活动计划。

4.根据自己的计划或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与小组同学有效的进行分工合作。

2.能与其他小组交流评价各组的活动结果,并分析成败的原因。

3.关心校园环境,愿意设计新校园。

科学知识目标

能用沙盘的形式展示自己设计的未来新校园的规划图,说出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如环境等)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根据学校中各个建筑物的位置,画出自己学校的平面示意图。

2、能在沙盘上摆出自己学校各种设施的位置。

教具准备:

泡末塑料板包装纸盒饮料瓶大纸箱潮湿的沙土卡通人玩具树等尺子剪刀每组一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二、制作校园沙盘模型

1.小组活动:

根据课前画出的平面图,选择材料动手制作校园沙盘模型。

注意:

分工要合理

2.交流:

鼓励学生开展在各组间进行对比,看哪一组做的最形象,最准确。

3.讨论小结:

通过制作和分析,你认为学校的布局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三.集体活动:

参加未来校园设计大赛,看哪组的设计方案最有创意。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位置与运动

本单元引导学生在初步了解运动的形式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运动的状态。

运动的本质是位置的移动,本单元从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开始,练习描述物体的位置,引导学生学习怎样确定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最后学习判断运动着的物体的速度是快还是慢。

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本单元为“力与运动”单元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单元包括“确定位置”、“做沙盘”、“动与静”、“快与慢”4课,前两课侧重位置,后两课侧重运动。

五位置与运动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选择参照物,并能准确地、定性地描述一个给定物体的相对位置(前后、左右、远近、东西、南北等)。

2、会使用平面图,能在图上找到自己要去的位置。

3、能根据从甲地去乙地的语言描述,画出相应的路线图,并按图设法找到相应的地点。

4、能用一些表示方位的术语清晰地描述自己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愿意把自己描述物体的方法告诉其他同学;并且愿意倾听别人是怎样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2、能够与本组其他同学合作共同做好各项活动。

3、对搜集各种各样的地图感兴趣,并发现他们各自的特点。

科学知识目标:

1、能够说出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有参照物、方向和距离。

2、能够说出通用地图的主要标识的功用。

(东南西北,比例尺,一般标记等。

其他目标:

1、能简单描述从甲地去乙地的地图的大体制作过程,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家或经常去的某一地方的位置。

2、愿意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方位问题。

3、能够找出现代科学技术如何帮助人们准确确定物体位置的实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各种小物件(尺子、笔、塑料块、小木块、小球、书等等)。

红色小方块。

地形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记忆游戏。

1、每组分发一些小物件(用小塑盒装好)。

在10秒钟内尽可能地记住桌上的物件的位置。

转过身去,由另一同学迅速改变桌上物体原来的位置。

再转回来,说出桌上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哪些变化。

引导学生了解:

一个物体的位置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的,另一个物体就是这个物体的参照物。

二、在图上找位置——欢迎你到我家来。

每组分发一张晋州市地图,

1、请每位同学找到自己学校和自己家的具体位置。

2、通过观察地图,你知道了什么?

有什么问题?

(学生会讨论关于方位描述、比例尺、图形符号等方面的问题。

三、分析我校校园的地图。

(小组活动:

弄清东西南北各个方向,北校门和南校门的位置,在200亩的校园范围内,建筑物和绿化带的分布情况。

第二课时

一、在校园内开展找红色小方块的比赛。

每组分发一张标有红色小方块位置的校园地图,同学们根据地图的指示在规定时间内分散到校园各个角落寻找红色小方块,老师做计时的工作,看哪个组最快最准。

准备工作:

1、提醒同学们注意安全。

2、不要打扰其他班上课。

3、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在小方块旁边标明距离。

学生根据比例尺进行推算。

 

二、小结,公布比赛结果,对所有同学予以鼓励。

三、布置课外活动:

1、收集各种地图。

2、给同学画一张从学校到自己家的路线图

【课后反思】

六做沙盘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学校中各个建筑物的位置,画出自己学校的平面示意图。

2、能在沙盘上摆出自己学校各种设施的位置。

3、会制定简单的活动计划。

4、根据自己的计划或方案,制作出沙盘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与小组同学进行有效的分工合作。

2、能与其他小组交流评价各组的活动结果。

并分析成败的原因。

3、关心校园环境,愿意设计新校园。

科学知识目标:

能用沙盘的形式展示自己设计的未来新校园的规划图,说出自己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如环境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做校园沙盘模型

1教师介绍沙盘是什么样的,沙盘是如何制作的。

2学生讨论、摆弄模型,在沙盘上建造所观察到的校园。

3各小组之间进行对比,看哪组做的在最形象、最准确。

形象方面侧重沙盘中一些建筑物的比例、形状、大小等,准确方面侧重平面图的准确,设计沙盘中物体间的距离、摆放位置等。

未来校园设计大赛

1指导学生明确活动目标,设计方案。

2征求其他同学或家长的意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修改设计方案。

3根据拟订的方案准备材料,并在沙盘中展示出来。

【课后反思】

 

七动与静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愿意对物体“运动与静止”的问题进行探究。

2、能意识到对一些物体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

科学知识目标:

能举例说明物体的位置和运动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其它目标:

能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判断实际生活、环境中的运动情况,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荡秋千

1问题引入:

我们坐在行驶的车里观察车外的景物,会有什么发现?

引起学生探究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兴趣。

2“荡秋千”活动:

让秋千上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的同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让秋千下面的同学说说看到的秋千上的同学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分析为什么秋千上的同学和秋千下的同学看到的情况不同。

引导学生说明理由,即以什么作为参照物来判断的,被判断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关系。

3分析戴帽子的同学在自动扶梯上、公共汽车上、旋转餐厅里的运动情况。

4结合实际,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特别要说明什么为参照物。

分析电扇工作时个部分的运动情况。

1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2选择参照物,判断同一物体中某一部分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课后反思】

八快与慢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两种方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2、能用简单工具测量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3、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所需要的时间的关系。

4、能通过实验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5、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设计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够主动地通过多次测量,如实记录所获得的相关数据。

2、能够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合作探究小车运动的情况;愿意把本组让小车跑的更快的方法告诉给其他组。

科学知识目标:

能从位置、方向和快慢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其它目标:

能举例说出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与慢的现象,并尝试利用所学的快与慢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有关物体运动的问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比较列车的快慢

1引入课题。

播放相关课件,帮助学生意识到不同动物运动的方式和快慢不同。

在同距离的条件下,跑完全程,谁用的时间短,谁的速度越快。

2让学生感受运动速度的快慢。

在操场上分组进行比赛,让学生知道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3认识列车时刻表。

4比较列车的快慢。

每列火车运行的时间用到达的时间减去出发的时间,根据快慢给列车排序。

第二课时

玩小车

1讨论怎样使小车动起来。

记录自己的方法。

2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

从课文中给出的方法中选取一种方法。

3学生分组活动。

引导学生小组之间进行比较,找出哪个小组的小车跑的最快,并说出理由。

4猜想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在做这一类对比实验时,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才能准确观测这一条件对小车运动快慢的影响。

这是进行科学的对比实验的重要条件。

5利用影响小车速度的诸多因素,改造自己的小车,是小车跑的更快。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力与运动

本单元是学生认识了位置和运动的基础上设计的,也是本册围绕“运动”这一统一概念而设计的核心单元,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简单机械奠定基础。

本单元从认识什么是力开始,到研究各种各样的力,进而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即怎样让物体有静止到运动在到静止。

本单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力与运动的关系,激发学生探究力与运动的兴趣。

同时,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良好学习习惯及独立搜集资料、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本单元包括“推和拉”、“常见的力”、“怎样让小球动起来”、“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4课,其中“推和拉”是为“常见的力”所做的铺垫,重点是指导学生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

九推和拉

设计理念:

为了贯彻执行《科学课程新标准》提出的: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而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一理念,本课教学设计以操场为活动地点,让学生在宽敞的场所尽情地去活动、观察、研讨,在游戏中既锻炼了身体又学到了科学知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能说出推和拉的动作要领与方法。

二、技能目标:

能做好单人、双人以及多人的推拉游戏活动,了解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三、情感目标:

能认真参与,吃苦耐劳,发挥小组合作精神,锻炼身体并注意安全。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组织,以实践活动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

一、场地:

学校操场(草地)。

二、设备器材:

墙、大树、篮球架、游戏器材(纸币、圆圈等)

教学时间:

一、本课1课时完成。

二、教学内容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

推拉伸展。

第二部分:

双人、多人推拉游戏,小组套圈比赛游戏。

活动过程:

一、预备运动

为头、颈、手臂、肩膀、腰部……等伸展性暖身运动,为后面剧烈运动做好准备,以便拉伤。

二、推拉伸展

1、双手互拉:

双手互扣,可向左、右、上、下、两侧等方向用力拉。

2、比手划脚:

运用手来做猜拳的游戏活动。

跪撑手猜拳、俯撑手猜拳。

3、双脚屈伸:

双脚左右侧拉及前后分腿等。

运用脚来做猜拳的游戏活动。

站立脚猜拳、坐姿脚猜拳、躺撑脚猜拳、仰撑脚猜拳、俯撑脚猜拳。

4、用力推墙:

运用单手、双手或脚用力推(墙、大树、篮球架等均可)。

 

三、双人推拉游戏:

推拉动作以定式用力的方式进行,避免用力碰撞。

1、用背互推:

两人一组(体型相近为宜)用背互推,可用站立或蹲式、坐式等不同方式进行。

2、用手互推:

两人一组(体型相近为宜),用单手或双手互推,可用弓箭式、骑马式等配合手部的互推动作。

3、双手拔河:

两人一组,双手彼此互扣做拔河状,用力后拉,松手或被拉距离愈长者为负,对方为胜,可增加不同组別胜者与负者彼此挑战的机会,以增加课堂气氛的有趣性。

4、搬运:

背扛、背負走、同心协力。

5、手推车:

6、鼓励学生自创其他双人的推拉游戏:

教师从旁协助或指导,并适时让学生发表或表演、示范等。

四、多人推拉游戏

1、用力拉动。

(本游戏可一人拉二个人也可反过来变成二个人拉一个人)。

2、团体拔河:

本游戏为双人拔河的延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