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手编辑好 表格式 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8629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亲手编辑好 表格式 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亲手编辑好 表格式 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亲手编辑好 表格式 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亲手编辑好 表格式 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亲手编辑好 表格式 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亲手编辑好 表格式 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亲手编辑好 表格式 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亲手编辑好 表格式 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亲手编辑好 表格式 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亲手编辑好 表格式 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亲手编辑好 表格式 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亲手编辑好 表格式 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亲手编辑好 表格式 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亲手编辑好 表格式 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亲手编辑好 表格式 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亲手编辑好 表格式 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亲手编辑好 表格式 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亲手编辑好 表格式 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亲手编辑好 表格式 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亲手编辑好 表格式 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亲手编辑好 表格式 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

《亲手编辑好 表格式 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亲手编辑好 表格式 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亲手编辑好 表格式 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

亲手编辑好表格式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课题

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学情

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的内容并不深奥,学生容易读懂。

教学

目标

1.认识会意字“承””泄”等9个生字,会写“夹、衬”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衬衫、负责、手艺”等词语,积累“衣“字旁的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3.了解故事的内容,复述故事。

4.感知想象的趣味性,激发想象的兴趣。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

感知故事的趣味性,激发想象的兴趣,会复述故事。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计

环节

内容

耕耘手记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趣

1.同学们喜欢读什么样的故事?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故事名字为“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2.知道“裁缝”是做什么的吗?

顾客呢?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发现和想说的吗?

3.指导两读课题:

齐读课题,请突出人物的性格;齐读课题,请突出人物的身份。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故事的内容。

1.借助注音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2.思考:

故事按什么顺序讲述了一件关于什么的事情?

三、交流反馈

1.检查词语认读。

手艺交货负责短袖服务一卷夹起凭着衬衫承认恼怒

夸奖歪头泄气

2.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卷”和“衫”,“卷”强调两横,“衫”强调衣字旁的正确写法,规范写好三撇。

3.交流问题2,相机板书(生成课后的表格)。

你觉得故事有趣吗?

趣在哪里?

(从“变”——与“不变”感受体会。

四、熟读对话,抓住关键词句做阅读批注,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回顾故事内容:

谁能按衣服的变换或时间的变化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对话,感受故事的趣味

1.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根据关键词及标点的提示,读出裁缝和顾客的语气。

2.指导朗读,通过神态、动作及标点符号的提示,体会人物性格。

(1)交流急性子顾客的急:

文中的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急性子顾客的急?

预设:

请问师傅,您准备让我什么时候来取衣服——秋天?

夏天?

春天?

……

(三个问号,三个季节读出一次比一次急切;一个省略号,让学生想象省略的时间,再次感受急性子的急。

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

“这么慢啊!

”(创设对比句加以体会“顾客站起来”哪种写法好,为什么?

不料,这位顾客第二天又跑到裁缝店来,说:

“我不做棉袄了!

”(“跑”用得好吗?

(2)迁移上面的学法,小组自主交流学习慢性子裁缝的。

自学提示:

标点符号的提示语气、动作、每次的表现等

3.小组分角色朗读展示,评选优秀小组

4.面对这样的结果,如果你是那位顾客,你会说些什么呢?

三、学习复述

这个故事多么有趣呀,你能回家后给家长讲讲吗?

只有会复述了,才能讲给家长听。

借助板书练习复述。

组内练习复述,推选代表全班展示复述,评选优胜小组。

四、课堂小结

四天的时间,顾客的服装要求接连发生四次变化,多么有意思的创编啊。

同学们,大胆发挥你的想象,你也能创编出有趣的故事。

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第一天做上能穿冬棉袄

第二天没说的秋夹袄

第三天没问题夏短袖

第四天没裁料春长袖

 

课题

26.*方帽子店

学情

分析

文章内容不难理解,阅读起来也不存在障碍,可让他们理解寓意,就有困难,教师应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理解。

教学

目标

1.朗读课文。

认识“蕉、叩”等4个生字。

2.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

3.懂得世界一天天在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应该随着改变的道理。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懂得世界一天天在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应该随着改变的道理。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计

环节

内容

耕耘手记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2.启发谈话:

同学们,我们现在戴的帽子各种各样,可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都是圆帽子。

非常奇怪的是,从前有一家帽子店只做方帽子,从来没有做过别的帽子。

这是怎么回事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26课《方帽子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

香蕉形、扣子、人山人海、密密麻麻、一溜烟、圆筒形、橱窗、古董

3.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事?

这篇课文讲了从前有一家帽子店只做(),从来没有做过(),方帽子戴着又()又()。

小孩子们不喜欢(),他们喜欢(),戴着又()又()。

后来,方帽子店对面又开了一家卖()的帽子的商店,顾客们最后都进了()。

那些不舒服的(),慢慢地成为()。

三、再读课文,感悟理解

1.出示自学提示一:

自由读课文1—6自然段,想一想:

(1)这家帽子店为什么只做方帽子,从来没有做过别的帽子?

用直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2)人们戴着方帽子舒服吗?

为什么还要戴呢?

用曲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2.汇报交流。

出示相关句子:

(1)我们从来都是做方帽子,方帽子才是好帽子,不能改的。

(2)它们圆圆的脑袋藏在方帽子里,紧的地方太紧,宽的地方太宽,冬天戴着不太暖,夏天戴着却热得满头汗。

舒服吗?

真不舒服!

大人们总是这样回答:

“因为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

抓住关键词来理解课文内“从来”“真不舒服”“一直”等词进行理解人们的思想保守、不愿改变。

四、深入体验、深入理解

1.出示自学提示二:

小组合作学习7—10自然段,想一想:

小孩子们喜欢戴方帽子吗?

他们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2.汇报交流。

出示相关句子:

小孩子们可不喜欢戴方方的帽子,他们喜欢用纸做出圆的、尖的、香蕉形的帽子,戴在头上,又舒服又漂亮。

“假如我们用布做成真的帽子……”

“那戴在头上就更舒服了。

他们设法找到一些布,试着做了几顶圆帽子,像碗一样扣在头上,很舒服。

孩子们慢慢地长大了,想出了许多帽子的式样,圆的、香蕉形的、圆筒形的……

(1)学生读相关句子,通过重点读“可不喜欢”、“喜欢”“又舒服又漂亮”“假如”等词语来理解孩子们不愿默守陈规,喜欢创新。

(2)说一说,除了圆的、香蕉形的、圆筒形的帽子,你还能想出什么式样的帽子?

3.出示自学提示三:

自由读课文17—20自然段,想一想:

后来的人们还喜欢方帽子吗?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4.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

5.读了这一篇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世界一天天在改变,我们的思想观念也应该跟着转变。

 

 

26.方帽子店

方帽子又奇怪又不舒服

圆帽子(其他式样)又漂亮又舒服

 

课题

27.漏

学情

分析

文章趣味性强,学生乐于学习。

但故事较长,学生可能理不清文章脉络。

教学

目标

1.认识脊、颠、旋等9个生字,学写漏、喂、胖等13个生字。

指导写好喂、贼两个字,喂不要都加一撇,贼不要漏掉一撇。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3.能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

教学难点:

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计

环节

内容

耕耘手记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同学们喜欢读故事吗?

为什么喜欢?

2.出示课题。

老师要跟大家一起学一篇有趣的故事——《漏》,这个故事的题目很特别,只有一个字,但是这篇故事却很长,需要我们慢慢读,请看预习提示:

(1)借助注音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认读思考:

老爷爷和老婆婆说的漏,是指?

老虎和贼认为“漏”是?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合作认读词语。

出示词语:

脊背胸脯窟窿翻山越岭走南闯北旋风

预设点:

(1)“脊背”的“脊”应读三声。

(2)“窟窿”第二个字读轻声。

(3)“颠”这个字的读音要注意,应读diān,不要读错。

3.默读课文,并思考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三、复习生字,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

2.生字组词,巩固识字。

3.指导书写“喂”。

提示口字旁占左上半格,不宜写大,右下部分不是“衣”,注意不要多加笔画。

提示“漏、喂、贼、狼、抱、胶、偏”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胖、驴、粘”也是左右结构的字,但这几个字左右相当,“莫、架”是上下结构,下面的横要写得长一些,能够托住上面的部分。

“厉”是半包围结构,写得时候要注意里面是“万”而不是“力”。

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一、回顾内容,再读故事

1.老爷爷和老婆婆说的漏,是怕(漏雨)

2.老虎和贼认为“漏”是一种特殊的东西,怪物、可怕的动物等,所以用引号引起来。

3.师提问:

同是漏,因为理解不同,所以有了这个有趣的故事,那回忆一下,

这个故事里除了有老爷爷、老婆婆、老虎、贼、还有谁?

(小胖驴)谁能看着黑板,给大家讲讲这个有趣的故事。

老爷爷、老婆婆养了一头(),老虎、贼啊都惦记。

老虎和贼正在(),却听老婆婆说怕()。

它们听见赶紧(),一直到了()。

贼下树,虎回走,它俩树下(),吓得大喊()啊!

驴圈里,()在吃草,老婆婆的屋顶()啦!

二、理清层次,梳理文意

同学们小小年纪却这么厉害,老师给大家省掉了那么多的内容,大家都能把主要内容补全,真是太会读书啦!

1.学习1-2段,感受小胖驴的诱人

老师对小胖驴很感兴趣,特别想知道小胖驴长什么样,谁能给老师讲讲?

文:

从前,有一户人家:

一个老爷爷,一个老婆婆,还喂着一头黑脊背、白胸脯的小胖驴。

师:

除了这黑黑的脊背,白白的胸脯,这小毛驴的哪个部位最诱人?

师:

看看这胖胖的小毛驴,这么诱人,老虎想肉很好吃;贼想卖个好价钱。

2.学习3-5段,“偷”

所以他们都要去偷,终于有一天,他们要行动了,谁接着讲?

它们好厉害,一会儿就挖了个窟窿,小毛驴危险了,很快就要成为老虎的盘中餐,成为贼的摇钱树了,关键时刻,谁接着讲?

就这样,几句对话就让小胖驴转危为安。

文:

老爷爷说:

“好像有什么声音在响?

”老婆婆说:

“唉!

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贼蹲在屋顶上想:

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过。

就是没听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老虎趴在驴圈里想:

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

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我们来分角色读读,谁来当老爷爷?

谁来当老婆婆?

老虎呢?

贼呢?

老师来当旁白。

你看看,贼和老虎本事好大,贼走南闯北什么都听过,老虎翻山越岭,什么都见过,他们却不知道漏是什么,你觉得在老虎和贼眼里这厉害的“漏”是什么样的?

有什么样的眼睛、什么样的牙齿……

3.学习6-12段,“逃”

他们越想越害怕,就想赶紧逃,可别让“漏”捉到,谁来讲讲他们是怎么逃的?

文:

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跑哇,跑哇,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

它们为什么这么远拼命的跑?

而且,贼觉得这个漏跑得真快,跟旋风一样,一刻也不停;老虎觉得这个漏抓的真紧,就像粘胶一样,怎么甩都甩不掉,越想越怕,越怕越跑,它们跑过……跳过……穿过……

它们就这样一直跑到了歪脖树,谁来讲讲这幅图?

这一幅呢?

文:

老虎一边往前跑一边想:

“终于甩掉‘漏’了!

”贼一边往上爬一边想:

“终于甩掉‘漏’了!

4.学习13-18段,“遇”

他们就这样放弃了吗?

没有,谁接着讲

说的真好,老虎还想吃小胖驴,就往回走,贼还想偷小胖驴去卖钱,就要下树,结果他们又在树下相遇了,(图片,小偷一回头,老虎一抬头,都吓得大喊“哎呀,漏又来啦!

”小偷手一松,老虎腿一软,咕噜咕噜滚下山)

你瞧瞧,这一晚上,他们冒着雨,跑啊跑,跑过山,跑过河,还撞过树,贼成什么样了?

老虎呢?

(描述图片)

你们把自己当成老虎和贼……大喊一声“漏啊!

”然后都吓昏了过去。

5.学习19-20段,小胖驴

文:

天快亮了,小胖驴在驴圈里安安稳稳地吃着干草。

(师范读)

老爷爷和老婆婆从炕头上坐了起来。

滴答,滴答—他们抬头看看屋顶—唉,说怕漏,偏又漏雨了!

总结:

同学们,看看黑板,老爷爷和老婆婆说漏,是怕屋顶漏雨,结果却吓跑了老虎和贼,这叫做“歪打正着”;老虎和贼听到‘漏’,吓得到处跑,这叫“作贼心虚”,整整一个晚上,小毛驴都在驴圈里安安稳稳地待着,这样“安然无恙”

三、整理思路,复述文章

1.复述:

读完这篇故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场景,谁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讲讲这个故事,可以加上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的等等(部分或全篇)

2.续写:

你想对老爷爷和老婆婆、老虎和贼、小胖驴说些什么?

 

27.漏

老爷爷老婆婆漏歪打正着

小胖驴安然无恙

老虎贼“漏”作贼心虚

 

课题

28.*枣核

学情

分析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但是因为学生年纪小,所以主题的挖掘要因势利导,不要过于生硬。

教学

目标

1.朗读课文。

认识爹、勤等7个生字,重点指导读好“衙”字。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3.试着续编这个故事。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话和动作,领会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抓关键词句,感受人物品质。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计

环节

内容

耕耘手记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读了课题,你能想到什么?

(枣核就是枣的核。

2.启发谈话: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叫枣核的孩子的故事。

大家想知道这个孩子为什么叫枣核,这个孩子身上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28课《枣核》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

爹娘勤快扶犁衙役牲口官府

(1)指名读,齐读。

(2)重点指导“衙”的读音,读yá,旧时官署的称呼。

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枣核是一个像()一般大小的孩子。

他既()又(),比正常的孩子还()。

但有一次,他帮乡亲们将县官()夺了回来,可闯下()了,被官府()。

最后,枣核凭着自己的()和()成功地离开官府。

三、再读课文,感悟理解

1.默读课文,想一想:

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

(1)枣核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孩子,从哪里能看出来?

出示相关句子:

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

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因为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

(2)枣核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孩子,从哪些事情中能看出来?

(从帮乡亲们夺回牲口和机智脱险两件事情中可以看出来。

(3)枣核是怎样帮乡亲们夺回牲口的?

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等衙役们睡着了,枣核解开缰绳,又一蹦蹦到驴耳朵里,“哦喝!

哦喝!

”大声吆喝着赶驴。

闹腾了一阵,衙役们什么也没搜着,刚刚躺下,又听到了吆喝声:

“哦喝!

哦喝!

折腾了大半夜,衙役们困得很,有一个衙役头子说:

“不用管它,不知是个什么东西在作怪,咱们睡咱们的觉吧。

”这时候枣核从驴耳朵里跳了出来,把门开开,赶着牲口回到了村子。

(4)枣核是怎样机智脱险的?

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衙役们拿出铁链来绑枣核,噗的一声,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

衙役们打这面,枣核蹦到那面去,打那面,枣核蹦到这面来,怎么也打不着。

枣核这次不往别处蹦,一蹦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

县官直喊:

“快打!

快打!

”衙役一棍打下去,没打着枣核,却打着县官的下巴骨啦,把县官的牙都打了下来。

满堂的人都慌了起来,跑上前去照顾县官去,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

四、深入体验,深入理解

1.你喜欢枣核吗?

为什么?

2.读了这一篇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五、梳理内容,复述故事

1.这个故事非常有趣,你能根据板书提示,加上自己的想象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2.学生复述故事。

六、回顾课文,续编故事

1.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之后,还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你能接着往下讲吗?

2.学生练习,续编故事。

28.枣核

名字来历

勤快能干

救出牲口

顺利脱险

 

课题

口语交际:

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学情

分析

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和启发,学生们会对童话故事、民间故事已产生浓厚的兴趣,渴望听到更多的故事,但是对于自己讲故事给别人听,他们可能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教学

目标

1.通过举办“趣味故事会”,激发学生讲童话故事的兴趣。

2.培养学生认真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3.提高学生讲故事的能力。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讲故事的能力。

教学难点:

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绘声绘色地讲童话故事。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计

环节

内容

耕耘手记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举行一场趣味故事会,谁讲的故事最好,将被评选为“故事大王”。

二、小组故事选拔赛

1.明确比赛规则:

请各参赛组员先在小组内交流童话故事,然后各小组推选出一名组员参加比赛,注意:

有趣的内容想想如何突出趣味性,如:

注意语气、表情的变化,加上适当的手势。

2.小组交流,推选代表。

3.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4.自主探究评说。

让学生当裁判,评价哪一组讲得最好?

为什么?

三、评价反馈,表扬总结

1.表扬优胜小组,颁发“故事大王”奖。

2.请优胜小组或个人总结获奖原因。

四、课外延伸,强化交际

请大家把自己所讲的或听人讲的有趣的童话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让他们评一评。

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注意语气

加上手势

 

课题

习作:

这样想象真有趣

学情

分析

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和启发,学生们会对童话故事、民间故事已产生浓厚的兴趣,渴望听到更多的故事,但是对于自己讲故事给别人听,他们可能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教学

目标

1.选取一种动物为主角,大胆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

2.引导学生想象小动物失去原来的主要特征,生活产生的变化,构思创作有趣的童话。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想象小动物失去原来的主要特征,生活产生的变化或发生的奇异的事情。

教学难点:

想象小动物失去了原来的主要特征,生活产生的变化或发生的奇异的事情,编一个奇异的故事。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计

环节

内容

耕耘手记

 

一、激趣导入,了解特点。

1.喜欢小动物吗?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小动物,说说他们各自的特点?

2.出示动物图片:

母鸡蚂蚁老鹰蜗牛。

3.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特点?

二、奇思妙想,大胆想象

1.看到这些小动物,它们的特点或本性就会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假如这些小动物失去了它们各自的本性,或是变得和原来完全相反这些小动物会是什么样呢?

2.课件出示:

母鸡:

展翅高飞

蚂蚁:

个头赛树

老鹰:

胆小如鼠

蜗牛:

健步如飞

3.那么他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

又会发生哪些奇异的事情呢?

4.小组讨论。

每个小队选取一个动物展开讨论。

5.汇报交流,述说“奇异”。

三、习作指导写“奇异”。

1.请从以上四个动物中任选一个,假如它失去了本性,会发生什么奇异的事?

把你的奇思妙想写下来。

(如果认为一定的困难,也可以自己任选其他的动物,公鸡下蛋。

2.交流汇报,指导写法。

3.自我修改,突出“奇异”。

四、明确目标,丰满故事。

大家写了故事的“奇异”这一片段,这个奇异的情节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怎样的环境呢?

请大家继续展开丰富大胆的想象,编成一个有趣的完整的故事。

五、指导写法,学生习作。

1.突出故事的完整性。

梳理归纳:

时间地点环境起因经过结果

2.把故事的经过写具体

梳理归纳:

按一定的顺序:

用上“先……再……然后……最后”

3.把故事的经过写生动。

梳理归纳:

巧用修辞:

比喻拟人夸张

三、交流展示,教师评价。

四、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课题

语文园地八

学情

分析

本次学习安排的内容与学生的学习水平相一致,学生学习难度不大

教学

目标

1.总结复述故事的方法,学会复述故事。

2.归类识字,并体会汉字形旁表意的特点。

3.学会写生动形象的句子,积累古诗。

4.学会转述别人的话。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写出生动形象的句子,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学会转述别人的话。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计

环节

内容

耕耘手记

 

第一课时

一、交

1.直接导入:

同学们,第八单元为我们提供了几个有趣的故事,在与故事中人物嬉笑开怀的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如何讲故事,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你的收获吧!

2.学生交流:

(1)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知道了复述故事不是背诵文章,而是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讲出来。

(2)我会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样就能按顺序复述,重要情节也不会遗漏。

(3)以后,我也要用这些方法复述故事。

学生在交流收获时不止于这三条,只要是他们的点滴收获,老师就要鼓励学生,并让学生说一说在课文那部分得到这样的收获。

二、识字加油站

1.出示两组词语,请学生自由读这两组词语,读准字音。

咳嗽呕吐唠叨嘀咕

谚语谣言告诫辩论

2.请学生读一遍,师随机正音。

预设点:

咳嗽、唠叨、嘀咕这三个词语中的第二个字应读轻声。

3.再读这两组词语,读后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4.学生交流发现

预设点:

(1)第一行的字都是口字旁,第二行的字除了“言”其他都是讠字旁。

(2)第一行的词语都和嘴有关,第二行的词语都和语言有关。

5.总结:

形声字的特点形旁表示字的意义,同一个形旁和不同的声旁会构成的意义相关的字。

三、日积月累

1.导入:

四月,当平地上花儿都凋谢,很多人都为春的逝去而感到惋惜时,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盛开。

今天,我们就来读一首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感受春的天真可爱。

2.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韵律。

3.短短四句话二十八个字,诗人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

你能读出其中的韵味吗?

1.再读古诗,理解诗意,可以提出不明白的地方讨论交流。

5.朗读古诗,并试着背诵古诗。

(可以采用比赛的方式进行)

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一、运用象声词

1.对比句子,谈体会

出示两组句子

(1)顾客跳起来:

“这么慢啊!

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

“这么慢啊!

(2)石头落在地上。

石头梆的一声落在地上。

对比读两组句子,你感觉每组句子的哪一句写得好,谈谈你的理由。

预设点:

学生们会说每组句子中第二句比第一句写得好,但是在谈谈理由时可能就不知道怎么说了,这时老师可以这样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