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体系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培训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862982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4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训体系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培训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培训体系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培训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培训体系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培训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培训体系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培训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培训体系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培训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培训体系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培训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培训体系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培训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培训体系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培训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培训体系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培训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培训体系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培训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培训体系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培训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培训体系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培训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培训体系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培训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培训体系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培训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培训体系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培训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培训体系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培训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培训体系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培训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培训体系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培训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培训体系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培训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培训体系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培训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培训体系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培训题.docx

《培训体系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培训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训体系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培训题.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培训体系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培训题.docx

培训体系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培训题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培训题

一、选择题(单选题易)

2.当配制水泥混凝土用砂由粗砂改为中粗砂时,其砂率(A)。

A.应适当减小

B.不变

C.应适当增加

D.无法判定

3.石油沥青老化后,其软化点较原沥青将(B)。

A.保持不变

B.升高

C.降低

D.先升高后降低

4.针对水泥混凝土用砂石材料粗细颗粒划分粒径是(C)。

A.5mm

B.2.36mm

C.4.75mm

D.2.5mm

5.当配制水泥混凝土用砂由中砂改为中粗时,其砂率(B)

A.应适当减小

B.应适当增加

C.不变

D.无法判定

6.用于评价粗集料抵抗车轮磨损的性能指标是(B)。

A.洛杉矶磨耗率

B.道瑞磨耗值

C.磨光值

D.狄法尔磨耗率

7.沸煮法是针对水泥中的(A)所进行的安定性检验。

A.游离CaO

B.游离MgO

C.SO3

D.游离碱性物质

8.有可能造成针入度试验结果偏高的因素有(D)。

A.沥青老化

B.试验温度控制严格

C.测试用针质量偏轻

D.夏季试验恒温时间不足

9.当计算密度时所考虑的体积中包括了闭口和开口孔隙所占据的体积,则得到的密度是(B)。

A.表观密度

B.毛体积密度

C.真密度

D.视密度

10.下列哪些现象不会是因水泥安定性不良而造成的。

(C)

A.翘曲变形

B.开裂

C.碱集料反应

D.有掉渣现象

11.经过老化的沥青,将会产生的性能变化是(A)。

A.软化点升高

B.延度增大

C.针入度提高

D.密度减小

12.工程上将混凝土用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三类,细度模数依据试验用筛各筛孔的(C)用公式计算。

A.筛余量

B.分计筛余百分率

C.累计筛余百分率

D.通过量

13.当超过重复性精密度要求,用回归法确定沥青含腊量时,蜡质量与含腊量关系直线的斜率(方向系数)应为(B)。

A.零

B.正值

C.负值

D.正或负值

14.表干法、水中重法、封蜡法、体积法是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的4种方法,其中表干法的适用条件是(B)

A.试件吸水率大于2%

B.试件吸水率小于2%

C.试件吸水率小于0.5%

D.适用于任何沥青混合料

15.工程上将混凝土用砂分为3个级配区,要确定某一砂子所属的级配区,必须已知其标准筛上的(C)。

A.筛余量

B.分计筛余百分率

C.累计筛余百分率

D.通过量

16.与老化前相比较,沥青老化后,其针入度指数将(A)。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因沥青而异

17.对同一石料,①(真)密度、②表观密度、③堆积密度、④毛体积密度,测定值从大到小的排列是(D)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①②④③

18.含水率为8%的砂540g,其烘干后质量为(C)。

A.496.8g

B.504g

C.500g

D.无法判定

19.评价石灰质量的最主要的指标是(A)。

A.活性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

B.细度

C.二氧化碳含量

D.体积安定性

20.通常情况下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不易小于3%,其原因为(A)。

A.夏季沥青材料会膨胀

B.工程中无法将空隙率降到3%以下

C.防止水分渗入

D.施工时易于碾压

21.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加适量消石灰粉,可以有效提高沥青混合料的(A)。

A.粘附性

B.高温稳定性

C.低温抗裂性

D.抗车辙形成能力

22.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具有不低于(B)%保证率的立方体抗压强度。

A.90

B.95

C.98

D.100

23.沥青针入度指数(PI)表示沥青的(B)。

A.粘稠性

B.感温性

C.粘附性

D.抗老化性

24.评价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的指标是(A)。

A.饱和度

B.动稳定度

C.马氏模数

D.稳定度

25.沥青路面使用气候分区是以工程所在地最近(C)年的最热月份最高气温的平均值、极端最低气温、年降雨平均值为依据进行划分的。

A.10

B.15

C.30

D.50

26.安定性试验的沸煮法主要是检验水泥中是否有过量的(D)。

A.Na2O

B.SO3

C.游离MgO

D.游离CaO

2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在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关于合成矿料有效相对密度的确定有如下描述:

对于非改性沥青混合料,宜以预估的最佳油石比拌合2组混合料,采用真空法实测最大相对密度,取平均值。

然后反算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计算中还要考虑合成矿料的沥青吸收系数;对于改性沥青及SMA等难以分散的混合料,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宜直接由矿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与合成表观相对密度计算确定,计算中不用考虑合成矿料的沥青吸收系数。

认为上述描述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共有(A):

A.两处

B.三处

C.四处

D.五处

28.残留稳定度是评价沥青混合料(A)的指标。

A.耐久性

B.高温稳定性

C.抗滑性

D.低温抗裂性

29.水泥混凝土含气量试验时应(B)。

A.直接对拌合物进行测试,仪器出厂时已经标定

B.先标定仪器,再对拌合物进行测试

C.定期进行仪器标定,试验时直接对拌和物进行测试

D.半年进行一次仪器标定

30.水泥凝结时间测定过程中,要求测定不能重叠,且测点距圆模内壁不少于(D)。

A.5mm

B.15mm

C.30mm

D.10mm

31.沥青的针入度指数PI表征了沥青的温度敏感性,如果PI值越大,则(B)。

A.沥青的低温性能越好

B.沥青的高温性能越好

C.沥青的老化性能越好

D.沥青的高、低温性能均较好

32.普通水泥砼用砂,按(C)关键筛孔的累计筛余百分率划分为I、II、III三个级配区。

A.2.36mm

B.1.18mm

C.0.60mm

D.0.30mm

33.配制混凝土用砂的要求是尽量采用(D)的砂

A.空隙率小

B.总表面积小

C.总表面积大

D.空隙率和总表面积均较小

37.混凝土中的水泥浆,在混凝土硬化前和硬化后起(C)作用。

A.胶结

B.润滑、填充和胶结

C.润滑和胶结

D.填充和胶结

38.用雷氏夹法测水泥的安定性,沸煮时指针朝向正确的是(C)。

A.朝下

B.水平悬空

C.朝上

D.以夹子能稳定放置为准

39.一水泥28天6个胶砂抗压强度试件的测值35.0,41.0,43.0,42.0,46.0,39.0(MPa),那么该水泥28天的强度为(D)。

A.43MPa

B.41MPa

C.42.2MPa

D.该组试件作废

40.沥青针入度试验属于条件粘度试验,其条件为(D)。

A.温度

B.时间

C.针的质量

D.A+B+C

41.目前,国内外测定沥青含腊量的方法很多,但我国标准规定的是(A)。

A.蒸馏法

B.硫酸法

C.组分分析法

D.化学分析法

二、选择题(单选题难)

1.某地夏季炎热、冬季温暖且雨量较为充沛,则该地气候分区可划分为(A)。

A.1-4-1

B.1-1-2

C.2-4-2

D.1-4-2

2.沥青混凝土中掺入矿粉,其主要作用是(D)。

A.增加沥青混合料的密实度

B.改善混合料和易性

C.强化沥青活性

D.提高沥青与矿料的粘附性

3.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配制强度比设计要求的强度要高一些,强度提高幅度的多少取决于(C)

A.水灰比的大小

B.对坍落度的要求

C.强度保证率和施工水平的高低

D.混凝土耐久性的高低

4.某地夏季较热、冬季严寒且雨量充沛,则该地气候分区可能是(A)。

A.2-1-1

B.2-1-2

C.2-4-2

D.1-4-2

5.沥青混合料中掺入的矿粉应具有的特点是(D)。

A.较低的比表面积

B.偏酸性

C.较低的比表面积和偏酸性

D.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偏碱性

6.石油沥青老化后,其三大指标的变化较原沥青会(C)。

A.针入度变大

B.延度增加

C.软化点升高

D.视老化程度而定

7.三块水泥胶砂试块进行抗折强度试验,测得的极限荷载分别是3.85kN、3.15kN、3.60kN,则最后的试验结果为(D)。

A.作废

B.8.44MPa

C.7.91MPa

D.8.73MPa

8.一组三根标准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试验用小梁,采用标准方法测得的最大抗弯拉荷载分别是31.20kN、35.55kN、36.75kN,则该试验结果为(C)。

A.4.60MPa

B.4.82MPa

C.4.74MPa

D.作废

9.通过采用(C)的方式可以降低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

A.减小粗集料的公称最大粒径

B.提高沥青的针入度

C.加大集料的棱角程度

D.降低矿粉用量

10.对砂石材料坚固性不产生影响的因素是(A)。

A.闭口孔隙的多少

B.孔隙中饱水程度

C.开口孔隙的多少

D.空隙率的大小

11.砂的各级通过量较大,说明砂有可能(D)。

A.细度模数较大

B.颗粒偏粗

C.属Ⅰ区

D.在通过量级配曲线范围中靠近上线

12.一组三根标准水泥混凝土抗折试件进行抗折试验,其极限破坏荷载分别是35.70kN、37.50kN、43.20kN,则该试验结果为(B)。

A.试验作废

B.5.00MPa

C.4.88MPa

D.5.17MPa

13.下列有关沥青与集料粘附性试验表述正确的内容是(D)。

A.偏粗的颗粒采用水浸法

B.偏细的颗粒采用水煮法

C.试验结果采用定量方法表达

D.I级粘附性最差,V级最好。

14.通过37.5mm筛,留在31.5mm筛上的该粒级粗集料,当其颗粒长度大于(C)mm时为针片状颗粒。

A.68.5

B.75.4

C.82.8

D.88.6

15.100mm×100mm×400mm的小梁试件,按0.5~0.7MPa/s的加载速度进行抗折强度试验,换算成kN/s大约为(D)。

A.1.52~1.82

B.1.67~1.82

C.1.52~2.33

D.1.67~2.33

16.同组6个水泥胶砂试件,28d的抗压强度分别为36MPa、36MPa、42MPa、42MPa、43MPa、43MPa,该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为(D)(取至整数)

A.40MPa

B.41MPa

C.43MPa

D.作废

17.一粗集料,在63mm、53mm、37.5mm筛上的通过量均为100%,31.5mm筛上的筛余为12%,该粗集料的公称最大粒径为(C)。

A.63

B.53

C.37.5

D.31.5

18.一混凝土的相对配合比例为1:

2:

3:

0.5,混凝土的实测密度为2.4kg/L,该混凝土单位水泥用量为(B)kg(取整数)。

A.340

B.369

C.380

D.无法计算

19.沥青含腊量试验,3个平行试样得到的蜡质量与含腊量关系为一直线,蜡质量为0.05g时,含腊量为1.2%,蜡质量为0.1g时,含腊量为2%,该沥青含腊量试验结果为(B)。

A.1.2%

B.1.6%

C.2%

D.无法确定

20.水泥熟料的主要矿物中,对水泥抗折强度起重要作用的是(D)。

A.硅酸三钙

B.硅酸二钙

C.铝酸三钙

D.铁铝酸四钙

21.《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中粗集料的压碎试验操作方法,对于水泥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所用粗集料,在测试时的荷载大小不同,其原因为(D)。

A.水泥为无机材料,沥青为有机材料

B.两种混凝土所用集料粒径不同

C.两种混凝土所用集料化学性质不同

D.沥青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主要经过压路机碾压,对集料强度要求较高

23.水泥的水化产物中对水泥的抗折强度起重要作用的是(D)。

A.硅酸三钙

B.硅酸二钙

C.铝酸三钙

D.铁铝酸四钙

25.下列不涉及到沥青变形的指标是(D)。

A.含腊量

B.软化点

C.针入度

D.粘附性

26.下列溶剂中能将沥青中裂解蒸馏出的油分完全溶解的溶剂是(A)。

A.乙醚

B.乙醇

C.石油醚

D.工业酒精

27.沥青混合料残留稳定度越大,表明水稳性越好,也说明其(D)越好。

A.和易性

B.低温抗裂性

C.高温稳定性

D.耐久性

28.现行规范规定沥青含腊量采用(D)测定。

A.溶剂法

B.吸附法

C.组分法

D.蒸馏法

29.细集料有机质含量用(A)测定。

A.比色法

B.岩相法

C.砂浆长度法

D.亚甲蓝试验

30.集料试验时,试样采用(D)进行缩分。

A.二分法

B.黄金分割法

C.分料器

D.四分法

31.沸煮法主要是检验水泥中是否含有过量的(B)。

A.Na2O

B.CaO

C.MgO

D.SO3

33.钢筋砼梁的截面最小尺寸为280mm,配置钢筋的直径为20mm,钢筋中心距离为60mm,则选用的粗骨料其最大粒径为(C)mm。

A.25mm

B.35mm

C.30mm

D.20mm

三、选择题(多选题易)

1.石料的磨光值越大,说明石料(AC)。

A.不易磨光

B.易磨光

C.抗滑性好

D.抗滑性差

2.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有(ABCD)。

A.稳定度和流值

B.残留稳定度

C.空隙率

D.饱和度

3.水灰比主要影响水泥混凝土的(AD)。

A.坍落度

B.耐久性

C.工艺性

D.强度

4.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等级高,说明沥青(AC)。

A.粘附性好

B.粘附性差

C.与碱性矿料构成混合

D.与酸性矿料构成混合

5.水泥试验检测中的标准方法有(BC)。

A.试锥法测定标准稠度

B.雷氏夹法检测安定性

C.维卡仪法测定标准稠度

D.试饼法检测安定性

6.采用控制(CD)等措施,保证水泥混凝土的耐久性。

A.最大用水量

B.最佳砂率

C.最大水灰比

D.最小水泥用量

7.砂石材料颗粒分布的级配曲线可采用(AB)的方式绘制。

A.累计筛余和筛孔尺寸坐标图

B.通过量和筛孔尺寸坐标图

C.分计筛余和筛孔尺寸坐标图

D.存留量和筛孔尺寸坐标图

8.水泥净浆标准稠度需水量的多少将会影响到(CD)。

A.混凝土凝结时间的长短

B.水泥胶砂强度的大小

C.水泥安定性的可比性

D.水泥凝结时间的可比性

9.进行混凝土砂石材料用量的计算时,需要具备的条件有(BCD)

A.混凝土的配制强度

B.混凝土假设湿表观密度

C.原材料的密度

D.水泥、水的用量以及砂率

10.在砂的细度模数计算过程中,不能计入细度模数的颗粒部分是(AD)。

A.>4.75mm

B.1.18mm

C.0.15mm

D.<0.075mm

11.进行矿料级配设计时,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AC)。

A.合成级配要求范围

B.不同矿料的化学组成

C.各矿料的筛分结果

D.选用矿料的规格

12.判断水泥为不合格品的依据是(BCD)。

A.初凝时间

B.终凝时间

C.抗折强度

D.抗压强度

13.通过控制(BC)指标,以确保水泥混凝土的耐久性。

A.最佳砂率

B.最大水灰比

C.最小水泥用量

D.最优浆集比

14.温度对沥青性能及试验检测都有明显影响,其中的表现有(ABCD)。

A.恒温时间不足对试验结果会产生影响

B.升温速率不合适使软化点检测结果产生误差

C.温度升高加速沥青老化

D.控温不准试验结果就不准

15.磨耗率和磨光值试验集料都要求承受摩擦作用,但磨耗率试验集料除了受摩擦作用外还要承受(BC)作用。

A.磨耗

B.边缘剪切

C.撞击

D.磨光

16.水泥混凝土凝结时间试验的测针有3种规格,试验时由粗到细依次都要用到,当出现(AB)的状况时,需要更换测针。

A.压入不到规定深度

B.能压入但针周边砂浆有隆起现象

C.压入超过规定深度

D.无法压入且针周边砂浆有隆起现象

17.符合和易性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经过密度调整后,下列相关内容有些需要改变,有的则不改变,无需改变的是(ABC)。

A.水灰比

B.相对配合比例

C.砂率

D.每方混凝土各材料用量

18.重复性误差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由同一操作人员(ABD)对同一材料进行的试验结果之间的误差。

A.在同一环境

B.使用同一台仪器

C.使用不同仪器

D.按相同方法标准

19.若马歇尔试件的拌和温度对应的运动粘度为160mm/s,混合料的击实温度对应的运动粘度应在(AB)中选用。

A.260mm/s

B.270mm/s

C.140mm/s

D.150mm/s

20.用图解法(或电算法)确定沥青混合料的矿料配合比例时,必须具备的已知条件是(BC)。

A.各矿料的相关密度

B.各矿料的筛分结果

C.混合料类型及级配要求

D.粗集料公称最大粒径

21.在测混凝土坍落度的同时,还应观察拌和物的(AD),以综合评价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

A.粘聚性

B.砂率

C.流动性

D.保水性

22.再现性误差是在(ACD)对同一材料进行的试验结果之间的误差。

A.不同实验室

B.按照不同试验方法

C.使用不同仪器

D.由不同操作人员

23.抽提试验的目的是检查拌和好的沥青混合料的(AD)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A.油石比

B.沥青与矿料的粘附性

C.拌和均匀性

D.矿料级配

24.集料的毛体积密度是指单位毛体积集料的质量,毛体积包括(ABC)

A.矿物实体体积

B.开口孔隙体积

C.闭口孔隙体积

D.空隙体积

25.在计算水泥混凝土初步配合比时,混凝土的耐久性通过限制(BC)来保证。

A.单位用水量

B.最大水灰比

C.最小单位水泥用量

D.浆集比

26.当水泥的(ABCD)等指标不符合要求时,该水泥判定为废品水泥。

A.游离MgO

B.初凝时间

C.安定性

D.SO3

27.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有(ABC)

A.选用高强水泥

B.降低水灰比

C.掺加适当的外加剂

D.提高浆集比

28.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砂率是依据(ACD)确定的。

A.粗骨料的种类

B.混凝土的设计强度

C.粗骨料的最大粒径

D.混凝土的水灰比

29.沥青的三大指标为(BCD)

A.密度

B.针入度

C.延度

D.软化点

32.就同一强度等而言,道路水泥与普通水泥相比其优点是(ACD)。

A.抗折强度高

B.收缩变形大

C.耐磨性好

D.抗冲击性能好

33.有关混凝土耐久性的试验有(ABCD)

A.抗渗性试验

B.抗冻性试验

C.抗磨性试验

D.碳化试验与钢筋锈蚀试验

34.沥青混合料稳定度与残留稳定度的单位分别是(AC)

A.kN

B.MPa

C.%

D.mm

35.浆集比可以影响到水泥混凝土的(ABD)。

A.坍落度

B.耐久性

C.砂率

D.强度

36.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是以工程所在地最近30年的(ABD)为依据进行划分的。

A.最热月份最高气温的平均值

B.极端最低气温

C.冰冻期长短

D.年降雨量平均值

37.评价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的指标有(ABC)。

A.空隙率

B.饱和度

C.残留稳定度

D.粉胶比

38.水泥细度可采用(ABCD)测定

A.水筛法

B.干筛法

C.负压筛析法

D.比表面积法

39.石料抗冻性的测定方法有(AB)

A.直接冻融法

B.硫酸钠侵蚀法

C.镜式引申义法

D.温缩试验

40.石料的力学性能指标主要有(ABD)。

A.磨光值

B.压碎值

C.坚固性

D.磨耗值

41.为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要控制(AD)。

A.最大水灰比

B.最大水泥用量

C.最小水灰比

D.最小水泥用量

42.现行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规定,密级配沥青混合料马歇尔技术指标主要有(ABCD)。

A.稳定度和流值

B.VMA

C.空隙率

D.VFA

43.沥青混合料剩余空隙率的大小与(ABD)有关。

A.混合料老化特性

B.耐久性

C.施工特性

D.高温性能

47.就同一强度等而言,道路水泥与普通水泥相比其优点是(BC)。

A.抗压强度高

B.抗折强度高

C.耐磨性能好

D.需水量小

48.A、B、C、D四种同标号沥青,老化试验结果按序(质量损失,针入度比,25℃延度)如下,请从中选出两种抗老化性能好的沥青(BC)

A.0.7%,42%,60cm

B.0.8%,50%,68cm

C.0.8%,50%,68cm

D.0.7%,38%,50cm

49.下列指标中,判定水泥为不合格产品的指标有(BC)。

A.SO3含量

B.包装标志中无水泥品种

C.生产者名称不祥

D.出厂期过长

50.限制集料中的含泥量是因为其含量过高会影响(BCD)。

A.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B.集料与水泥石粘附

C.混凝土的需水量

D.混凝土的强度

51.沥青路面剩余空隙率的大小与(ABCD)有关。

A.最大理论密度计算方法

B.毛体积密度测试方法

C.施工条件

D.施工温度

四、选择题(多选题难)

1.当水泥的(BCD)等指标不符合要求时,该水泥判定为废品水泥。

A.强度

B.初凝时间

C.安定性

D.游离MgO和SO3

3.A、B、C、D四个检测单位对同一沥青试样按规定方法对针入度、延度和软化点进行了试验,结果分别如下,你认为哪家结果较可信(AB)

A.80,>100,42

B.90,>100,41

C.70,>100,40

D.100,>100,45

4.与沥青粘滞性有关的指标包括(ACD)。

A.针入度

B.粘附性

C.软化点

D.稠度

5.能够对沥青混合料水稳性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有(ABD)。

A.沥青中的蜡成分

B.采用酸性石料

C.采用碱性石料

D.混合料的空隙率

6.能够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的措施有(CD)。

A.适当减少沥青的用量

B.选择标号高一点的沥青

C.将矿料的颗粒整体调整偏向级配范围的下限

D.增加矿粉用量

7.有关高等级公路抗滑表层用粗集料性能描述不正确的是(ABCD)。

A.易于磨损的集料,形成的表面就光滑

B.磨光值越大,越不利于路面的抗滑要求

C.磨耗值越大,磨光值就越大

D.抗冲击值的大小表示粗集料承载能力的高低

8.随着沥青针入度的增加,沥青的(ABC)

A.粘稠性降低

B.标号提高

C.夏季高温稳定性变差

D.粘附性得到改善

9.随着沥青含量的减少,沥青混合料的(AD)。

A.稳定度先升后降

B.流值不断增加

C.空隙率持续下降

D.

10.可能对高温或低温有较高要求的地区是(ABC)。

A.1-1-3

B.3-2-2

C.2-1-1

D.3-3-4

11.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磨光值试验,要求对称安装两个标准试件,其用途是(AC)

A.控制磨光程度

B.加速磨光效果

C.用于确定磨光值

D.进行同条件比较

12.混凝土强度抽检,同组试件的试样应取自同一盘混凝土拌和物,并在出料的总量的(ACD)处分别取样,拌均后制作试件。

A.1/2

B.1/3

C.3/4

D.1/4

13.若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温度对应的运动粘度为250mm/s,则拌和温度对应的运动粘度应在(CD)中选用。

A.260mm/s

B.270mm/s

C.140mm/s

D.150mm/s

14.水泥混凝土配置强度计算涉及的因素包括(ACD)。

A.混凝土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