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唐宋诗词史》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863829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唐宋诗词史》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唐宋诗词史》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唐宋诗词史》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唐宋诗词史》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唐宋诗词史》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唐宋诗词史》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唐宋诗词史》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唐宋诗词史》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唐宋诗词史》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唐宋诗词史》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唐宋诗词史》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唐宋诗词史》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唐宋诗词史》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唐宋诗词史》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唐宋诗词史》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唐宋诗词史》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唐宋诗词史》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唐宋诗词史》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唐宋诗词史》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唐宋诗词史》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唐宋诗词史》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docx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唐宋诗词史》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唐宋诗词史》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唐宋诗词史》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docx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唐宋诗词史》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

《唐宋诗词史》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

1、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是、_________。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是的诗句。

3.“张王乐府”是指、两位诗人的乐府诗。

4.“身无彩凤双飞翼,”是的名句。

5、宋代第一位专业词人是________。

6、“易安体”的创始者是________。

7、“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__________”出自_______的《_________》一诗。

8、大历诗坛上以边塞诗著称的诗人是。

9、“小楼昨夜又东风,”是的词句。

10、“无边落木萧萧下,”是的诗句。

11.晚唐诗坛上“温李”是指、两位诗人。

12、初唐上官仪提出的“”之说,为律诗的发展、成熟起到了促进作用。

13、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在文学史上合称为“”。

14、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是和。

15、苏轼在《》中以“”概评王维诗歌的基本特色。

16、“文章合为时而著,”,是白居易在《》中提出的著名观点。

17、中唐以孟郊、贾岛为代表的诗人群体被后人称为“”。

18、元好问以“诗家总爱西昆好,”二句指出李商隐无题诗的主要艺术特征。

19、五代后蜀编成了我国第一部文人词的总集《》。

20、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称宋代诗歌的特点为:

“,以才学为诗,。

21、范仲淹的词《》()可称为古代第一首真正的边塞词。

22、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因吕本中作《》而得名,后人又提出了“一祖三宗”之说,其“一祖”为。

23、周邦彦被称为北宋词的集大成者,其集大成主要表现在:

①结构的细密曲折;②;③。

24、张炎在《词源》中评姜夔词的主要风格为“”。

25、明代在中指出:

“调入初唐,”概述了初唐诗坛的倾向性特征。

26、包融与二子何、佶合称。

27、和两大诗派共同构成了盛唐诗坛的两大主流。

28、“大漠孤烟直,”是的诗句。

29、李白诗歌的主体风格特征是①②③。

30、王昌龄的七绝代表了其诗歌的最高成就,被称为。

31、中唐前期社会讽喻诗的代表诗人有和。

32、中唐诗歌发展到贞元、元和和长庆时期,出现了两大诗人群体,即和。

33、晏殊的词集名为,以“”为主导特点。

34、“思悠悠,恨悠悠,”。

是的《》中的诗句。

35、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位有成就的诗人是隋、唐易代之际的。

36、、李峤、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

37、方回把宋之问、、、并称为“唐人律诗之祖”

38、“,何须美人折”是的诗句。

39、上官体的创始者是。

1

40、苏轼评价王维诗歌的总体特征是。

41、李白的七言歌行体现了李白诗歌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

感情强烈,。

4

42、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为“”,其以“”为代表的古体诗成为了现实主义诗歌的新的里程碑。

43、西昆体是由的而得名。

44、“诚斋体”的创始者是,其特点是①;②大量运用拟人手法;③语言生动轻快、生动自然;④。

45、“风翻白浪花千片,”是的《江楼晚眺》中的诗句。

46、初唐诗坛的“沈、宋”是指和。

47、沈越,谢眺等人提出说,并形成了“”。

48、胡应麟在中评价李白诗歌:

“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

49、杜甫在诗歌形式上发展了“连章体”(组诗),创制了。

50、中唐前期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为、和“大历十才子”

51、白居易专门性的诗歌理论著述为。

52、苏轼以“”概括了孟郊和贾岛的诗风。

53、中唐诗坛上的“刘柳”指和两位诗人。

54、我国最早的词总集为6。

55、词的发展经历了、诗人之词和几个重要的阶段。

56、“花间词派”是由五代后蜀所编的而得名。

57、宋初词坛的“二晏”指和。

58、盛唐诗坛的“高岑”指和。

59、李白七言歌行的艺术结构多表现为①奇突多变②()

60、明代胡震亨简要概括了杜甫七律的特点和创新,指出“少陵七律与诸家异者有五;,一也;一题数首不尽,二也;,三也;诗料无所不入,四也;好自标榜,即,五也。

61、江湖诗派是因的《》而得名,代表诗人有。

62、天龙八部中,段誉以“凌波微步”独步江湖,而在宋代的一首词中也有“凌波不过横塘路”的名句,这首词是的《》

63、江上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出自的《》

64、王国维评价唐后主李煜的词的特色是。

65、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出边塞的巍峨和苍凉。

二、名词解释

1、花间词派

2、中兴四大诗人

3、盛唐气象

4、《词论》

5、元白诗派

6、新乐府

7、韩孟诗派

8、格律词派

1、苦吟诗人

10江西诗派

11、“张三影”

12、豪放派

13、词牌

14、晚唐体

15、婉约派

 

三、简答题

1.岑参边塞诗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

2.为什么说韩愈诗歌“为唐诗之一大变”?

3.黄庭坚诗歌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提出了哪些诗歌革新的理论主张?

5、中唐前期诗人的心态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6、“辛派词人”的主要创作特征是什么?

7、律诗(近体诗)的成熟和定型对唐诗的发展有何贡献?

8、王维表现禅趣佛理的山水田园诗有何特征?

9、试述“韩孟诗派”的诗歌理论。

10、比较分析高适、岑参边塞诗的异同。

11、比较李益七绝边塞诗与王昌龄同类诗歌的异同。

12、白居易关于讽喻诗的理论要点有哪些?

试对此作出评价。

13、王维“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

论述

14、元结的社会讽喻诗创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意义与地位。

15、简述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点。

16、简要概述柳宗元诗歌的艺术特色。

17、说说唐诗繁荣的社会及文学原因。

18、比较王之涣的《凉州词》和王翰的《凉州曲》,简要叙述其差别。

19、简单说说永嘉四灵的艺术特色。

20、简要谈谈杜甫诗史的叙事手法。

 

四、论述题

1、论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

2、论苏轼在词史上的地位

3、试论杜甫“新题乐府”的创作成就。

4、论柳永词的贡献与地位。

5、试论述盛唐山水田园诗兴起的原因及其总体特征。

6、论述杜甫律诗的艺术成就?

7、试论述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8、试论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点。

9、试论唐朝山水诗的发展。

10、赏析王维《江汉泛流》并以此为例,试论王维的诗歌艺术特色。

11、试论豪放派形成的原因

12、试论陆游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13、赏析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

《唐宋诗词史》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

一、填空

1、王维、孟浩然

2、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李白

3.张籍、王建

4.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5、柳永

6、李清照

7、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8、李益

9、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

10、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11.温庭筠、李商隐)

12、六对八对

13、“吴中四士”

14、高适岑参

15、《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诗中有画

16、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

17、苦吟诗人(派)

18、独恨无人作郑笺

19、赵崇祚《花间集》

20、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

21、《渔家傲》(塞下秋来)

22、《江西诗社宗派图》杜甫

23、语言的典雅浑成音调的和谐优美

24、清空骚雅

25、陆时雍、《诗镜总论》、时带六朝锦色

26、“三包”

27、边塞诗派、山水田园诗派

28、长河落日圆、王维

29、豪迈雄放、俊爽飘逸、清新自然

30、“七绝圣手”

31、元结、顾况

32、元白诗派、韩孟诗派

33、《珠玉词》、温润秀洁

34、恨到归时方始休、白居易

35、王绩

36、杜审言、崔融

37、陈子昂、杜审言、沈全期

38、草木本有心、张九龄

39、上官仪

40、“诗中有画”

41、个性鲜明

42、沉郁顿挫、新题乐府

43、杨亿、《西昆唱酬集》

44、杨万里、风趣、奇趣

45、雁点青天字一行、白居易

46、沈全期、宋之问

47、“四声八病”、永明

48、《诗薮·内篇》、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

49、拗体律诗

50、刘长卿、韦应物

51、《与元九书》

52、郊寒岛瘦

53、刘禹锡、柳宗元

54、《云谣集》

55、民间词、文人之词

56、赵崇祚、《花间集》

57、晏殊、晏几道

58、高适、岑参

59、大起大落

60、篇制多、好作拗体、以诗入诗

61、陈起江湖集刘过陈与义戴复古刘克庄

62、贺铸青玉案

6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4、赤子之心

65、王之涣凉州词

66、陈起江湖集刘过陈与义戴复古刘克庄

67、贺铸青玉案3

68、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9、赤子之心

70、王之涣凉州词

二、名词解释

1、花间词派

花间词派是由五代后蜀赵崇祚所编《花间集》而得名。

该集收录了温庭筠、皇甫松、牛峤等十八家词人的词500首。

词的题材较为狭窄,内容以描写女性的体态、心理、生活为主,词风浓丽绣错、柔婉软媚。

2、中兴四大诗人

中兴四大诗人指南宋时期陆游、尤袤、范成大、杨万里。

他们的诗歌反映了南宋时期民族的痛苦、愤怒、忧虑与期盼,抗金斗争是诗歌的主旋律,山水田园诗的清高一直伴随着抗金斗争的呐喊,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5术风格,创造了宋诗的又一度繁荣。

3、盛唐气象

或称“盛唐之音”,概指盛唐诗歌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风貌。

具体表现在,热烈追求政治理想;对人生、前途充满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态度;洋溢着高昂的格调和充沛的激情;显示出伟大的开创精神和巨大的创造力量。

它成为具有丰富的内蕴力和涵摄面的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范畴。

4、《词论》

《词论》是李清照早年写的一篇有关词学理论的专文。

它主要阐述了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词自唐至宋的发展与演变;

(2)评论了北宋名词家的创作;(3)阐明了词的音乐特性和评词标准,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著名观点。

5、白诗派

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张籍、王建、李绅等为羽翼。

元白等人提倡“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创作中必须真实地反映现实,批判了创作中“嘲风雪、弄花草”的倾向,他们的新乐府“不务文字奇,惟歌生民病”,诗风通俗、平易、畅达。

6、新乐府

“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

它自创新题,反映时事,恢复和发扬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优良传统,表现出“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形式特点。

联系现实生活,表现社会人生是其思想核心。

它“篇无定句,句无定字”,“首句表其目,卒章显其志”;“其辞质而径”、“其言直而切”、“其事核而实”、“其体顺而肆”,而且其标题学习《诗经》,以首句或首句中的几字为题。

7、韩孟诗派

主要是指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

其诗风以奇特险怪为主,在中唐诗坛富有独创性。

“元和之风尚怪也”,概括了此派诗歌的创作追求、主导风格及在当时的影响。

他们倡导诗歌的优良传统;注重诗歌的抒情功能,要求表现诗人的人生经历与现实感受;在复古的同时,又主张创新。

8、格律词派

格律词派主要是指姜夔、吴文英、史达祖、张炎等人,他们填词特别注意审音协律和雕章绘句。

这派词人沿着周邦彦的路子填词,他们都娴于音律,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对词这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作了许多宝贵的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艺术经验,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但他们在使词不断雅化的同时又使词不断僵化,使词丧失了它继续发展的社会基础。

2、苦吟诗人

苦吟诗人是以孟郊、贾岛为代表的一个创作群体,他们互有往来,与韩愈有一定的联系,有着大致相同的某些性格特征和艺术好尚,创作上显示了鲜明的特质与独异的风格,喜好逆向心理的表述,追求“以丑为美”的艺术表现。

常常使用奇拗的句式和语词,别创体格。

这派诗人开创的诗风影响广远。

晚唐五代的周贺等都是学贾岛并效其体的“苦吟诗人”,宋代的“晚唐体”、“江湖派”及“四灵派”,更是形成了新的苦吟诗派。

3、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的名称是吕本中提出的,并将黄庭坚尊为江西诗派之祖,包括陈师道等25人,其中江西籍的作家有11人,主要是由于创始人是江西籍所以得名。

列入江西诗派的诗人,其创作态度和方法与黄庭坚十分接近或大体一致。

其诗派的“一祖三宗”为:

杜甫为祖,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这明确了该诗派的渊源、承传与代表作家。

11、“张三影”:

北宋词人张先,以写景著称,有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等,因此得名。

12、豪放派:

指宋词中渊源于范仲淹,形成于苏轼,鼎盛于辛弃疾与辛派词人一种的词派。

题材扩大,延伸至史事、家国、建功立业,风格豪纵、旷达、雄奇。

13、词牌:

填词用的曲调名。

不同的“词”,以词牌区分,对句,字数,声调有限制。

有些词牌,一调数名;也有同名异调。

14、宋初寇准、林逋等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得流派。

有清丽、质朴的风韵。

15、婉约派:

指有晚唐五代宋初一路继承,以吟风弄月,闲情逸致,男欢女爱为题材,风格委婉、轻柔、圆润的词派。

以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为代表。

三、简答题

1.岑参边塞诗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

“好奇”,是岑参的艺术好尚和审美趣味的涵括,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意奇。

岑参爱好与追求新奇事物,表现出特有的个性与气质。

在他的笔下,风沙、大漠、冰雪、火山、热海,都闪烁着奇光异采。

第二,境奇。

岑参在描写战争场景时,也能出奇制胜,创造出紧张的战场气氛和激烈壮伟的战斗画面。

第三,语奇。

岑参的边塞诗都是七言歌行体,形式纵横恣肆,挥洒自如。

2.为什么说韩愈诗歌“为唐诗之一大变”?

韩愈的诗歌出现了前人诗歌所不具备的许多特点:

第一,他的诗歌中往往出现一些出人意表、标新立异的构思。

第二,韩诗于奇崛中表现出雄放豪健的气势。

其写景纪游诗,能以一气贯注的笔势去展现自然物象,表达对人生的感谓;在描绘事物方面,韩诗也善作细微刻画,展示事物的生动情状。

第三,“以文为诗”:

他把古文的句法、章法和语言结构方式引入诗中;在其古体诗中,常常全用散句,有意避开诗歌的对称结构,多用虚字和排比的散文句法;他还改变句子和组成形式或节奏,淡化诗歌的韵律感;他还在诗中大量叙事、议论。

3.黄庭坚诗歌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黄庭坚诗歌理论主张力避语言熟滑庸腐的套数,使语言夭矫生新,形成一种奇崛、拗峭的诗风。

具体如下:

第一,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法。

就是要运用古人的警言、佳句、善字来给自己的作品生辉。

第二,运用拗格,喜押险韵。

就是故意破坏规定的平仄格式,打乱正常的语法秩序,用同韵字少的字来押韵。

4、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提出了哪些诗歌革新的理论主张?

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体现出“以复古为革新”的特点。

(1)反对汉魏以后以齐梁为代表的不良诗风;

(2)主张继承和发扬古代诗歌的优良传统(风雅兴寄、汉魏风骨、建安正始);(3)提出了衡量和批评诗歌的原则。

5、中唐前期诗人的心态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诗人创作心理受整个时代审美心理的浸染,形成了审美主体的特定心态。

(1)怀旧情绪强烈,更加追念开、天盛世,也更加重了他们的失望与悲哀;

(2)艺术注意力发生转移,创作视角更多地投向自然、山水;(3)佛道思想与隐居田园成为了他们的重要人生选择。

6、“辛派词人”的主要创作特征是什么?

“辛派词人”是指南宋词坛受辛弃疾影响、与辛词风格接近的一批词人,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

在思想倾向上,都有整顿山河、恢复中原的热情与壮志,在词中高唱抗金救国的战歌;在词风上,喜用长调创造雄奇意境,抒写悲壮情怀;在表现技巧上,发展“以文为词”的手法,大量采用议论与铺陈;在语言运用上,多融入古语、口语、俗语,使用典故。

但有时失于粗率。

7、律诗(近体诗)的成熟和定型对唐诗的发展有何贡献?

律体诗的成熟和定型使诗歌形式出现了古、近体之分;近体诗格式的规范化、程式化,又使后代诗人在创作上有了可资遵循的完整样式,为唐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艺术领域;它显示出极强的艺术生命力,形成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特质。

此后,近体诗在盛唐诗坛独标新格,至中、晚唐大放异彩,在创作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了高峰。

8、王维表现禅趣佛理的山水田园诗有何特征?

王维的这类诗表现出一种空灵寂灭的风格特征。

①他善于创造一种幽深静寂的境界,从人与物之间的交流、契合与依恋中,从身世两忘、万念俱寂中去求得精神愉悦与心理满足;②能敏锐捕捉自然界中平常的、细小的事物,展现景物特征与禅理领悟,发现独特的“趣”;③把心象寓于物象之中,通过客观外物的美,再现主观情志的美;④具有绘画美。

9、试述“韩孟诗派”的诗歌理论。

“韩孟诗派”的诗歌理论,主要体现在韩愈和孟郊的诗歌主张上。

(1)他们倡导诗歌的优良传统。

韩愈主张重道,这个“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孟郊主张“以复古为革新”,批评所谓“今词”,称颂“昔咏”,常以“雅”、“正”为评价诗人的标准,提倡“下笔证兴亡,陈词备风骨”;

(2)他们注重诗歌的抒情功能,要求诗歌表现诗人的人生经历和现实感受。

韩愈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的观点,要求诗人“自鸣其不幸”;孟郊是“始以其诗鸣”者,“变愁为高歌”(3)他们在复古的同时,也主张创新,韩愈认为“惟善用古者能变古”,既学习前人的创作经验和成果,又要有所创变。

他们在创作中力避熟烂,独标新格,崇尚和追求奇险古拙的诗风。

(4)在创作上,此派诗人提倡“苦吟”,并形成了中唐一个以“苦吟”为特色的诗人群体。

 

10、比较分析高适、岑参边塞诗的异同。

两者的诗歌的主要风格均可用“悲壮”二字概括,其边塞诗均以七言歌行最为著称。

①高诗深沉悲壮气力雄厚。

岑参的诗奇丽俊爽,奔放壮美,艺术上富于创造性;②高诗内容丰富,岑诗多写军中上层人士的活动和边地风物;③高诗以“尚质主理”擅长,岑以“尚巧取景”取胜。

11、比较李益七绝边塞诗与王昌龄同类诗歌的异同。

李益的边塞诗主要书写战士们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这些诗已经没有盛唐边塞诗那种乐观豪放的情调,与王描写“边愁”的诗歌相比,王诗雄浑悲壮,李诗凄凉感伤;李七绝边塞诗艺术上成就很高,形象的完整丰富,韵味的含蓄深长,音律的和谐婉转,语言的精练自然,都接近于王;李诗善于以音乐去揭示和深化人物的情感,使视、听、感三者起了极其优异的协同作用,增强了诗歌抒情的含蕴力和表现力,这一点进一步发展了王七绝边塞诗中音乐与抒情相结合的特色,并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个性;李诗具有浓厚的抒情性,又体现出“慷慨意气、武毅犷厉”的特色,“所作从军诗,悲壮宛转,乐人谱入声歌,至今诵之,令人凄断”,点明了李边塞诗的基本风格,而王边塞诗则深宛蕴藉。

12、白居易关于讽喻诗的理论要点有哪些?

试对此作出评价。

(1)强调诗歌反映现实,褒贬时政,为现实政治服务,主张诗歌创作应有明确的政治目的,这是其诗论的基点和核心;

(2)基于上述认识,他主张发挥诗歌的社会功能,强调其功利目的;(3)注意诗歌中的“情”,“情”的内涵偏重于人们对现实社会和政治的某种感受,即所谓的“民情”、“世情”;(4)反对形式主义诗风,倡导诗歌革新,要求形式为内容服务。

白的诗论从某种意义上说,较全面地总结了古代讽喻诗创作的理论。

从当时诗歌的现状看,阐述了新乐府为代表的讽喻诗创作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其诗论对后世乐府诗的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作为一种文学思想,它也表现出较大的缺陷和不足:

显示出较强的政治理念,把诗歌作为变相的奏章、押韵的谏书,表现出明显的片面性、狭隘性和不完备性;不仅对陶渊明、谢灵运、鲍照的诗歌有偏颇之论,对李白的诗的评论也有不符合实际之处。

13、王维“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王维山水田园诗能融合画的韵致与诗的意境,通过鲜明、生动的画面形象去表现其内在的意趣,所谓“得之于象外”;②他在诗中运用了一些绘画手法和方式,加强了诗歌的画意;③他以再现为表现,在再现客观外界事物美的同时,表现人的内在精神之美,展示其人格之美论述

14、元结的社会讽喻诗创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意义与地位。

中唐前期,以元结为代表的一些诗人能面对现实,发扬杜甫等的创作精神,成为现实主义诗歌由盛唐进入中唐的承继者。

在理论上,元结是继陈子昂后,较多地提出诗歌革新主张的诗人。

他提倡“风雅”,不满诗坛现状;他重视诗歌的“教化”作用,要求诗能“上感于上,下化于下”,主张创作应“极帝王理乱之道,系古人规讽之流”;号召作者“变时俗之淫靡,为后生之规范”。

其诗论在当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批判性,也是对现实主义诗歌的发扬,成为以后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诗论的先声。

在创作上,元结等积极地以诗歌形式去反映社会凋敝,百姓困苦的现实,并表现出对现实的批判,发扬了现实主义精神,显示出诗人在中唐诗风转变之际,并未全然忘怀现实,同时也预示着中唐诗歌创作的发展道路。

15、简述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点。

1)白居易的讽喻诗紧密联系中唐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价值。

(2)其讽喻诗主题明确,倾向明显,每首诗突出某一个社会问题,显示出较深刻的现实意义。

(3)诗中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简明生动,注入了诗人强烈的主观意念和社会批判。

(4)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揭示社会矛盾、表现社会的不合理。

(5)语言通俗流畅、自然浅近。

白居易的讽喻诗是其诗歌理论的最好实践。

16、简要概述柳宗元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幽冷峻峭的格调、柳宗元抑郁的性格气质、悲剧性的遭遇、苦闷深沉的情感,构成了他悲剧的人生,也构成了他诗歌艺术风格的核心—幽冷峻峭。

二、诗歌与禅趣的摄融    一方面同他的才情秉赋,遭际阅历有关,同时,他的哲学思想、

生活情趣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创作。

每每拈来柳宗元诗歌细细品读,就会深感其中幽幽透出一股盎然的禅意,呈现出鲜明的禅学理趣。

众所周知,柳宗元虽不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可他也并不拒绝佛教思想,在他漫长的被贬抗争过程中,他就是借助佛教思想来抚慰心灵的

三、恬淡静淡之美,柳宗元因其被贬谪人生经历和佛教修养的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对恬淡精美的美学追求,他将独特的趣味和追求物化于自己的诗歌当中,便形成了其恬淡精美的诗歌美学特点。

17、说说唐诗繁荣的社会及文学原因。

而当时的唐朝历代雄主所实行的儒、释、道并存,广开言路,以经诗赋取士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唐诗兴盛繁荣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

更因为唐代以诗取士,于是诗歌一门,造成文人想要得官进爵,走诗体歌赋之路才是最好捷径。

作为统治王朝,唐朝一代代雄主傲视群伦,胸襟宽广前所未有,更重要的,唐代的民族大融合是中国历史前所未有在唐朝,历代君主极重诗才,少有广兴文字狱而耸人听闻的,这就让诗人感受到了诗人地位的提高,才使得诗人大众化、平民化,诗的内容也包罗万象其次,唐朝迅猛的经济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但不是唐诗兴盛的绝对因总之,唐诗的兴盛确有其原因,无论从经济、政治、文化、历史哪一方面来说,唐朝都具备了诗文歌赋兴盛的条件,给诗歌创作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绝佳环境,致使诗体文学在唐朝如鱼得水一般兴盛起来,从而形成了中国所特有“

唐诗繁荣的社会及文学原因1).唐代空前的安定繁荣和强大为发展文化造就诗人提供了有利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2).唐代的思想文化政策相对地说有利于文化学术的繁荣发展。

唐代实行科举考试制度。

而写作诗赋是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

唐代政府对儒释道三教兼容并蓄思想自由对唐诗的繁荣有有力的促进作用。

3).各科学术艺术的繁荣对唐代的繁荣产生有效的影响。

4).前代的文学积累文学成就。

唐代对律诗绝句的逐渐完善与定型均为唐代的发展繁荣奠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