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不完整.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870661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4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不完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不完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不完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不完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不完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不完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不完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不完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不完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不完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不完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不完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不完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不完整.docx

《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不完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不完整.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不完整.docx

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不完整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部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计60分)

1.考古学家曾在陕西、河南等处发现“长角铜公牛”,该物品约五英尺长,四英尺高,形态极像在拉犁耕地。

据右图判断,这幅“长角铜公牛”最早可能是哪个时期的物品?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

2.《左传》为左丘明解释《春秋》而作。

书中记载“郤绮夺夷阳五田”“郤犨与丝矫争田”“晋郤至与周争堠田”(注:

“____”部分为人名),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贵族间的争权夺利B.土地日渐私有化

C.地主土地兼并严重D.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冲击

3.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耕、耙、耱等耕作技术,耙用于碎土,耱用于平整土地,从而在地面上形成一层松软土层,起到保墒抗旱的作用。

耕耙耱技术主要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

A.小规模经营B.分工简单C.精耕细作D.自给自足

4.《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

“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菔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A.精耕细作B.自给自足

C.农林牧业相互补充D.农业生产结构完备

5.人口的变化反映社会发展状况,从下表可推出的正确结论有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3025541

62.9%

1122476

37.1%

A.北方安土重迁的观念较淡薄

B.北宋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均在南方,使南方人口大增

C.经济重心南移和战争频繁导致人口不断南迁

D.由北宋人口数量的减少可知汉唐经济远比宋朝繁荣

6.《国语》中说:

“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这反映的是

A.官府垄断工商业B.工商业受官僚剥削

C.工商业者不属于庶人,属于官僚D.工商业者不劳而获

7.右图瓷瓶为宋朝的钧瓷。

钧瓷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俗,称为“钧红”;有的以天青或月白与紫红色交相掩映,别致美观,称为“钧紫”。

这种瓷器最有可能产于

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D.瓷器工场

8.“绢帛绫绸叠满箱,将来裁剪做衣裳。

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明邝璠的《剪制》诗句反映其产品用途是

A.出售B.自我消费C.向政府交纳赋税D.捐赠礼品

9.右图是连环画《水浒传》中的一幅,其配文注解为“鲁智深来到五台山福地牌楼前的小市镇买些酒吃,听到叮叮当当的去处,却是三个人在那里打铁,他进去说打禅杖和戒刀”。

对其图文解读正确的是

A.铁匠铺中的工匠来自于官营手工业作坊

B.当时的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C.“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

10.据史料记载,16、17世纪时,西属拉美国家墨西哥和秘鲁的白银生产量约占世界的85%,其中近半数流入了中国,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手工业高度繁荣B.东西方的经济交流空前发达

C.中国的政治制度先进D.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11.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下图所示的带“贝”的文字。

这说明

A.贝用于占卜B.贝用于祭祀C.贝是装饰品D.贝是货币

12.唐朝诗人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

“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诗中的“草市”指的是

A.汴梁城固定的商品市场 B.边疆繁荣的茶马市场

C.城乡间通宵营业的夜市D.乡村里形成的农贸集市

13.南宋时徽州人均耕地15亩,元代降至4亩,明万历时2.2亩,清康熙时1.5亩。

然而当地很多村落却在人均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的明清时期走向了鼎盛。

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耕作方式改进,土地利用率提高

B.商品经济发展,地域性商帮兴盛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城镇经济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徽州村落得到开发

14.右图所示为北宋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5.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奏折中说:

“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

”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广州是当时官方指定的对外贸易港口 

②丝绸开始成为中国主要的出口货物 

③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④外商贸易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明代著名清官海瑞认为,欲求天下安定,就一定要推行井田制,或者限制地主拥有的土地数量。

这反映了明代

A.土地兼并严重B.小农经济的弱化C.商品经济发达D.井田制得以恢复

17.西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北宋允许商人中“奇才异行者”应试。

商人地位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官僚机构日益扩大B.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C.文人社会地位提高D.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18.清代前期,扬州有首童谣唱道:

“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

”可见,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被摒弃B.官商勾结官商身份难以界定

C.商业发展推动社会风气变动D.地方商业由官员垄断经营

19.明代一些名门望族的家训中出现以下说法:

“男子要以治生为急,农工商贾之间务执一业”,“民家常业,不出农商”。

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B.纲常礼教的愈趋严苛

C.当时社会在抑商问题上有松动倾向D.农耕经济衰退导致人们就业艰难

20.“康熙初年,闽、浙、粤三省沿海郡县,迁民内居,筑界墙、严海禁,洋舶自此不得入。

”这是因为康熙帝认为

①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须与外国进行贸易 ②倭寇会掠夺沿海地区 

③东南沿海的抗清力量会危及统治④可防范英国猖獗的鸦片走私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1.下图是1840—1920年中国棉纺织业消费棉纱情况示意图。

对该图相关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①19世纪中期传统纺与织结合紧密 ②土纱遭到了国内外机制纱的排挤 

③近代工业和传统手工业竞争并存 ④外国棉纱进口数量呈现逐年上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2.李鸿章在对《开平矿务局招商章程》的批示中指出:

在用人上,“各厂司事人等,应于商股内选充,不得引用私人”;在财务上,“煤铁钱银出入,即派司事随时登注流水簿,每月一结,每年总结”。

这一批示表明洋务运动

A.生产经营不计较成本B.开近代中国机器生产的先河

C.采用近代方式管理企业D.通过官商合股兴办军事工业

23.中国近代的外商企业、洋务运动的军事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共同特点是

①都是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②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 

③都以追逐利益为主要目的 ④都是使用机器的近代工业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24.19世纪60年代的福建,“间有商人向外国人雇买洋船,仍须与外国人合伙。

是不仅资其管驾之力,实须购其修葺之料也”。

这一现象说明

A.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兴起B.封建势力对民族资本的束缚

C.民族工业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依赖性D.列强在中国开办船舶制造业

25.右图是近代中国民族火柴厂的两枚火花,中国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中国民族火柴业顽强成长,这两枚火花告诉我们,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是

A.政府的大力支持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C.辛亥革命的有力推动D.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26.一位老人回忆说,在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县城的一些店铺,只要挂起“美孚火水油(煤油)代理处”的招牌,各路兵勇就不敢进店勒索,此招牌有秦琼、尉迟恭的作用。

此事从本质上反映了

A.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的敲诈勒索

B.为了自保,小店铺都挂起洋代办招牌

C.列强势力在中国较为强大

D.小店铺迷信贴门神

27.右图《公告》反映了

A.国民政府苛捐杂税的增多

B.日本“委托经营”的加强

C.官僚资本加强了经济垄断

D.美国扩大了在华的经济特权

28.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

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时间

厂数(家)

创业资本数(元)

工人人数(人)

1913年

698

330824000

270717

1920年

1759

500620000

557622

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资产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

D.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29.下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带来巨大压力D.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刺激了货币的需求

30.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判断,近代中国最具革命性的经济成分是

A.①B.②C.③D.④

高一年级部第一次月考历史答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计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4分)

 

材料二有学者指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2)材料二中,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

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

(6分)

 

材料三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的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

……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6分)

 

材料四史学家戴逸指出:

“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

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4)结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

(6分)

 

32.近代中国伴随着苦难,一步步走向蜕变。

民族工业是第一个迈向蜕变的,然而在蜕变的整个过程中,它却如同幼虫破茧成蝶一般艰难。

细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请结合当时中国政治、经济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所说的“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4分)

 

材料二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年代

商办

官办和官商合办

外商企业

厂数

资本

(千元)

厂数

资本

(千元)

厂数

资本

(千元)

1872-1894年

53

4697

19

16196

103

28000

1895-1913年

463

90801

86

28469

136

103153

(注:

商办企业注册资金1万元,外商企业注册资金10万元,10万元以下未做统计)

(2)依据材料二,说明1895-1913年中国近代工业中的三类企业发展情况,并分析商办企业发展状况的原因。

(10分)

 

材料三 仅1937年8月-1938年3月,上海被日军摧毁的工厂就超过两千家,损失超过八亿元。

在华北,日本采取“军管理”办法,将中国民族企业整个吞并……1937年,宋子文乘人之危,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强行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当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2》

请回答:

(3)依据材料三回答:

这一时期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分)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部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31.【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

【答案】答案:

(1)分散经营;劳动效率低下;经济资源协调能力不高。

(两点即可,4分)

(2)指商品经济。

(2分)表现:

城市经济繁荣、出现繁荣的商业街;城郊和乡村也出现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有夜市、交子、外贸港口等(两点即可,4分)

(3)新变化:

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管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了包括新型地主手工场主,包买主等早期“资本家”。

(6分)

(4)(依据: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达;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原因:

农民贫困,农业经营落后;商品经济虽然得到发展,但重农抑商政策扼杀了经济活力;海禁和闭关锁国使中国以极端封闭落后的面貌进入近代世界;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三点原因即可,6分)

解析:

(1)注意材料信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然后注意语言组织。

(2)本问考查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再结合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分析即可。

(3)注意材料信息“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

”;“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

”,然后注意语言组织。

(4)本问考查明清时期东西方对比,从表现和原因两个层次夺,从经济、政治、对外关系等多角度展开阐述。

32.解析:

本题组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

(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回忆鸦片战争后中国主权丧失,逐渐卷入世界市场角度分析回答。

(2)由材料信息可知,三类企业都在发展,但发展情况不同。

比较三类企业变化情况回答“发展情况”,结合此时中国经济政策调整、西方列强对华侵略加剧、洋务运动的破产等知识回答“原因”。

(3)近代中国,受社会性质的制约,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封建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官僚资本主义的制约发展缓慢。

联系社会动荡等知识回答“主要因素”。

答案:

(1)政治:

鸦片战争后,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斗争。

经济:

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4分)

(2)情况:

民族资本主义(商办)企业所占的比重上升,但不占据主导地位;官办和官商合办企业在中国近代工业中所占的比重严重下降;外企一直占据主导。

(4分)

商办企业原因:

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清政府新政的推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减少发展的阻力,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实业救国的推动。

(三点即可,6分)

(3)帝国主义的侵略(日本的掠夺)、战争的破坏、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

(两点即可,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