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5年高考3年模拟》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浙江专版专题十九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876281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5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5年高考3年模拟》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浙江专版专题十九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版《5年高考3年模拟》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浙江专版专题十九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版《5年高考3年模拟》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浙江专版专题十九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版《5年高考3年模拟》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浙江专版专题十九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版《5年高考3年模拟》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浙江专版专题十九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版《5年高考3年模拟》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浙江专版专题十九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版《5年高考3年模拟》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浙江专版专题十九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版《5年高考3年模拟》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浙江专版专题十九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版《5年高考3年模拟》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浙江专版专题十九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版《5年高考3年模拟》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浙江专版专题十九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版《5年高考3年模拟》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浙江专版专题十九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版《5年高考3年模拟》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浙江专版专题十九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版《5年高考3年模拟》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浙江专版专题十九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版《5年高考3年模拟》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浙江专版专题十九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版《5年高考3年模拟》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浙江专版专题十九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版《5年高考3年模拟》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浙江专版专题十九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版《5年高考3年模拟》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浙江专版专题十九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版《5年高考3年模拟》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浙江专版专题十九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版《5年高考3年模拟》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浙江专版专题十九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版《5年高考3年模拟》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浙江专版专题十九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5年高考3年模拟》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浙江专版专题十九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

《版《5年高考3年模拟》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浙江专版专题十九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5年高考3年模拟》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浙江专版专题十九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5年高考3年模拟》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浙江专版专题十九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

版《5年高考3年模拟》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浙江专版专题十九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必修3

专题十九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挖命题

【考情探究】

考点

考试内容、考核要求

5年考情

考查

热度

真题示例

考查角度

学科素养

百家争鸣

①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b)

②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c)

③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c)

2018浙江11月选考,

1,2分

秦统一的

理论基础

唯物史观

★★★

2017浙江11月选考,

2,2分

百家争鸣的表现

历史解释

汉代儒学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②太学的创建(b)

③科举制的文化影响(c)

2017浙江11月选考,

5,2分

太学设立

史料实证

★★★

2016浙江10月选考,

4,2分

太学的影响

历史解释

宋明理学

①儒学复兴运动和理学出现的背景(b)

②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b)

③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c)

2018浙江11月选考,

6,2分

朱熹思想主张

历史解释

★★★

2018浙江4月选考,

7,2分

王阳明思想主张

历史解释

明末清初

的思想活

跃局面

①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c)

②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代表作(b)

③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主张(b)

④明清时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主张的思想价值(c)

2017浙江4月选考,

6,2分

明末清初

思想影响

史料实证

★★☆

分析解读 本专题属于高考高频专题。

从命题角度来看,注重考查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演变及特点、主要的思想家及其主张。

如百家争鸣的特点、先秦时期儒家倡导的施政为民思想、汉代儒学地位的上升和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明末清初思想及其价值;对科举制文化的考查,既可单一考查科举制文化的影响及现实意义,又可综合考查儒学发展的思想价值。

从学科素养角度来看,注重对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的考查。

从考查题型来看,多以选择题为主。

复习本专题需要注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思想发展的脉络,注意各种思想的基本含义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需要适当阅读一些经典原文或思想史资料,也需要理解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思想与生活的联系,对古代思想特别是儒学思想进行一定的思考和探究。

【真题典例】

破考点

【专题概览】

一、时空定位

二、阶段特征

  中华民族拥有丰富而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蓄积深厚,源远流长。

其中,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又是世界文明史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西汉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魏晋隋唐时期

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广为流传,传统儒学受到挑战

两宋时期

形成了糅合佛道思想的新儒学——程朱理学,在深化传统儒学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

明清之际

当程朱理学被官方利用,逐渐丧失自身活力以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抨击宋明理学,倡导求实精神,以个性解放为核心,反映社会需要的早期启蒙思想悄然滋长,再次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考点集训】

考点一 百家争鸣

1.(2018浙江丽水、衢州、湖州三市高三质检,5)史学家吕思勉在《先秦学术概论》中提道:

“道家之学,实为诸家之纲领。

诸家皆于明一节之用,道家则总揽其全,诸家皆其用,而道家则其体。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说“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参天大树的根在道家”。

两者对道家思想高度肯定的主要依据是道家(  )

A.哲学有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B.“无为而治”的理念影响深远

C.对世界本原进行了深刻探讨D.经典著作充满了中国人的智慧

答案 C

2.(2018浙江温州9月选考,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在叙述战国时期齐国教育和学术中心“稷下学宫”时写道:

“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

”对上述史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稷下学宫”乃孔子开创私学讲学之地

B.荀子曾担任“稷下学宫”祭酒并发展了儒学

C.“稷下学宫”建立是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标志

D.司马光意在反对程朱理学一统天下的局面

答案 B

3.(2017浙江宁波十校高三联考,2)先秦时期,梁襄王问孟子“天下恶乎定?

”孟子对曰“定于一”;《吕氏春秋》则有言:

“王者执一,而为万物正。

”两者的认识都(  )

A.诞生在诸侯纷争、社会动荡的春秋时期

B.对当时诸侯国国君的权力提出了质疑

C.认为统一与君主集权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D.反映了当时诸子的观点分歧大于共识

答案 C

考点二 汉代儒学

1.(2018浙江丽水、衢州、湖州三市高三期末,4)公元前134年董仲舒为兴建太学上奏汉武帝:

“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士,教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

”据此可知,董仲舒兴建太学的意图是(  )

A.加强思想控制    B.培养政治人才C.扩大儒学影响    D.确立选官制度

答案 B

2.(2018浙江稽阳联谊学校8月联考,3)汉武帝以下措施中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有(  )

①“内外朝”制度    ②盐铁官营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统一文字与度量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3.(2018江苏盐城三模,2)董仲舒《春秋繁露》载:

“《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礼),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

”该主张旨在(  )

A.说明天地君权之尊贵    B.强调遵从纲常伦理

C.提升儒学的独尊地位    D.废弃郡国并行体制

答案 A

4.(2017浙江宁波3月选考模拟,5)下面示意图是中国古代某时期出现的学校系统。

这一时期是(  )

学校

A.秦朝    B.汉朝    C.宋朝    D.明朝

答案 B

考点三 宋明理学

1.(2018浙江“超级全能生”8月联考,4)为保证理想社会政治秩序的建立,宋代士大夫亦努力“致其君为尧舜之君”。

为此,朱熹认为儒学应该致力于(  )

A.“正君心”    B.“格物致知”    C.“本心体悟”    D.“致良知”

答案 A

2.(2017浙江丽水、衢州、湖州三市质检,6)(陆九渊的弟子傅子渊、陈正己之间的一段对话)陈问:

“陆先生教人何先?

”对曰:

“辨志(志:

意识动机)。

”正己复问曰:

“何辨?

”对曰:

“义利之辨。

”陆九渊闻此对话,说:

“若子渊之对,可谓切要。

”可见,陆九渊强调的是(  )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天人感应

答案 B

3.(2013福建文综,16,4分)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

“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  )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答案 D

考点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1.(2019届浙江温州选考测试,8)易白沙“早岁读梨洲、船山、亭林遗书,于是有革命之志”,民国初年著《帝王春秋》,揭露历代帝王荒淫腐朽、残暴害民的罪恶。

孙中山为这部书题写书名,章太炎称誉此书“神采有异”。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明清之际反专制思想成为革命党的理论旗帜

B.“梨洲、船山、亭林”等人具有近代民权意识

C.推翻君主专制在19世纪末已成为大众共识

D.明清之际思想成为近代社会进步思想的先声

答案 D

2.(2019届浙江宁波十校联考,8)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认为:

“今之清谈孔孟……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他所主张的是(  )

A.格物致知    B.本心体悟C.知行合一    D.经世致用

答案 D

3.(2019届浙江台州选考质评,26)“黄(宗羲)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在这里,作者认为(  )

A.对待历史应该客观且不能逾越时代背景B.认识历史应以“现代”事物为衡量尺度

C.黄氏之说仍属于儒家思想范畴且无新见D.黄氏学说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统治地位

答案 A

4.(2018浙江嘉兴3月选考模拟,5)有学者在评论古代某一时期思想状况时感慨道:

“这一阶段思想的特殊风貌及其大趋向和心性之学垄断的时代比起来,真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

最难得的是,他们的言语之间往往充盈着人道的热情,形成一股感人的张力。

”这一时期是(  )

A.春秋战国    B.秦汉之际C.明末清初    D.清末民初

答案 C

探史料

探究一 风格迥异的治国理念——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史料呈现

  史料1 我无为,而①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

史料2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故曰:

“②仁者无敌。

——《孟子·梁惠王上》

史料3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

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③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韩非子》

读史指导

史料主旨

史料1:

道家的治国理念是“无为而治”

史料2:

儒家主张“仁政”

史料3:

法家强调严刑峻法

史料

解读

唯物

史观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在政治、经济、哲学和法律等领域提出的一系列主张,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重点

阐释

史料1:

老子主张“无为”,①指民众的自我教化、觉悟

史料2:

孟子认为统治者应实行“仁政”,轻徭薄赋,②强调道德的作用

史料3:

韩非子重视赏罚,反对实施仁义,③说明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

史料认识

儒、法、道各家思想各异,但彼此吸收、融合,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史料应用

1.史料1体现了道家怎样的治国思想?

答案 强调清静无为,不扰民,其治国思想的核心是“无为而治”。

道家强调君主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

2.史料2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政治主张?

请进行简要阐释。

答案 “仁政”学说。

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以德服人,争取民心,体现了儒家朴素的民本思想。

3.史料3体现了韩非子对儒家的仁爱思想持什么观点?

他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答案 反对儒家的仁爱思想。

主张通过“严刑重罚”来维护统治。

4.结合以上史料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儒家思想受到冷落,而法家思想备受推崇?

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割据,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儒家的仁政爱民主张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而法家的中央集权、严刑峻法却适应了时代要求。

探究二 “理”与“心”的激辩——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史料呈现

  史料1 万物皆只是一个①天理,己何与焉?

所谓万物一体者,皆有此理。

只为从那里来。

“生生之谓易”,生则一时生,皆完此理。

——《河南程氏遗书》

史料2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②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史料3 酷吏以法杀人,③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戴震

读史指导

史料主旨

史料1:

北宋二程的理学思想

史料2:

明朝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史料3:

理学的消极影响

史料

解读

家国

情怀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对于“理”与“心”的激辩,极大地深化了传统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重点

阐释

史料1:

“二程”提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①指万物的本原,可引申为社会准则

史料2:

王阳明认为认识天理要靠人的良知,②指通过内心反省,实现“致良知”

史料3:

戴震揭露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戕害,③指后世的儒生以封建伦理道德泯灭人性

史料认识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即是“理”。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民族性格产生了积极影响

史料应用

1.根据史料1、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理学和心学在寻求“理”的方式上有何不同?

二人思想分别属于什么哲学范畴?

答案 方式:

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格物致知”和内心反省。

二者在哲学认识论上分别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2.根据史料3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学思想对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

答案 ①消极影响:

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②积极影响: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3.文天祥被俘期间,宁死不屈,与陆秀夫和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从文天祥身上我们能感悟到怎样的理学精神?

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宋明理学?

答案 感悟到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气节。

态度:

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过专题

【五年高考】

A组 自主命题·浙江卷题组

1.(2018浙江11月选考,6,2分)古代理学家所提倡的“慎思明辨,格物致知”,旨在强调(  )

A.知行合一    B.本心即天理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日积月累与循序渐进

答案 D

2.(2018浙江4月选考,7,2分)思想家王守仁说:

“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

”其主张(  )

①重建儒学信仰    ②人人都有良知

③无私则无心    ④道德自我完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3.(2017浙江11月选考,2,2分)在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枝繁叶茂期,有思想家针对“百家异说”局面,认为人的认识应当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

其观点旨在表达(  )

A.倡导独立思考精神

B.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

C.吸收各家思想精华

D.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

答案 C

4.(2017浙江11月选考,5,2分)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

中央官学的建立(  )

A.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B.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

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

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步发展

答案 A

5.(2017浙江4月选考,6,2分)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

上述思想(  )

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

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

答案 A

6.(2016浙江10月选考,3,2分)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想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

他们的主张(  )

A.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

B.都强调施政为民的重要性

C.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

D.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

答案 B

7.(2016浙江10月选考,4,2分)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

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

该现象反映了(  )

A.儒学地位上升    B.私人讲学风气盛行

C.官立学校出现    D.地方教育系统建立

答案 A

8.(2016浙江10月选考,6,2分)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他所主张的是(  )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心外无物    D.知行合一

答案 D

9.(2016浙江文综,12,4分)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

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

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  )

①儒家学派    ②墨家学派

③斯多亚学派    ④智者学派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 A

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1.(2018北京文综,12,4分)“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

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他的观点(  )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答案 C

2.(2018课标Ⅰ,24,4分)《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  )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答案 C

3.(2018天津文综,1,4分)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

“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

”这一说法(  )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答案 B

4.(2017江苏单科,4,3分)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

“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  )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答案 D

5.(2017海南单科,2,2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答案 A

6.(2016课标Ⅰ,24,4分)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答案 C

7.(2015山东文综,13,4分)《尚书·酒诰》云:

“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

答案 C

8.(2018江苏单科,21,3分)(节选)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

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

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

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

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

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

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

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

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

(3分)

答案 

(1)不同:

第一次:

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

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与东方局部地区文化的融合);第三次:

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C组 教师专用题组

考点一 百家争鸣

1.(2015四川文综,1,4分)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

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  )

A.克己复礼    B.礼法兼用

C.民贵君轻    D.选贤举能

答案 B

2.(2013浙江文综,12,4分)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

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

①孔子    ②韩非

③朱熹    ④亚里士多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C

3.(2012浙江文综,12,4分)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

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    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③智者学派的主张    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A

4.(2015课标Ⅰ,40,10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

他在《原道》中说:

“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

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

(10分)

答案 

(1)不同之处:

孔孟思想核心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5分)

发展:

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5分)

考点二 汉代儒学

1.(2014江苏单科,1,3分)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答案 B

2.(2013重庆文综,1,4分)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

该学者应该是(  )

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答案 C

3.(2017天津文综,12,6分)(节选)2015年底以来,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和成果展示,在学术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