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讲授提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878830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管理学讲授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行政管理学讲授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行政管理学讲授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行政管理学讲授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行政管理学讲授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行政管理学讲授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行政管理学讲授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行政管理学讲授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行政管理学讲授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行政管理学讲授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行政管理学讲授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行政管理学讲授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行政管理学讲授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行政管理学讲授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行政管理学讲授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行政管理学讲授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行政管理学讲授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行政管理学讲授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行政管理学讲授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行政管理学讲授提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政管理学讲授提纲.docx

《行政管理学讲授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管理学讲授提纲.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行政管理学讲授提纲.docx

行政管理学讲授提纲

《行政管理学》讲授提纲

第1章导论

一、行政的概念

1.定义:

是国家行政机关的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自身内

部事务的活动。

2.概念辨析:

一般管理(私人行政)与公共行政

政治与行政

立法、行政与司法

行政、行政管理、公共管理

二、行政的产生和发展

1.原始社会的公共管理——行政的萌芽

2.前资本主义时代的传统行政(特点:

行政权没有独立、奉

行人治、权力不受制约、经验管理)

3.现代行政的特征

(1)与传统行政的区别:

(2)与企业管理的区别:

管理的主体不同、管理的目的不同、管理的性质不同、管理的手段不同。

4.公共行政的未来发展(社会化、技术化或非政治化、民主化)

三、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行政管理学的定义:

是研究国家行政管理规律的科学。

2.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产生的历史背景:

A、工业革命导致政府职能扩大,政府由消极放任“守夜人”变成积极干预社会生活的“行政国家”;B、英国文官制度、美国三权分立制公共管理实践、“功绩制”的实施和“政治中立”原则的确立,更促使行政成为“非政治化”的管理领域。

C、行政机构臃肿所造成的庞大的财政开支和效率极低的官僚作风,妨碍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2)产生的过程:

威尔逊《行政研究》(1887),提出行政应当成

为一个独立职业和研究领域,被称为行政学鼻祖;古德诺《政治与行政》(1900)提出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怀特(1891—1958)《行政学导论》(1926)标志行政学形成。

魏劳毕(1867—1960)和费富纳最终完善行政学体系。

3.学科特点:

(1)综合性与边缘性;

(2)应用性与实践性;(3)政治性与技术性;(4)发展性。

4.行政管理学的代表人物与著作:

威尔逊、古德诺、泰罗、马斯洛、韦伯、怀特

思考题:

(1)行政、行政管理学的含义

(2)行政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其特点

(3)行政管理学的学科特点

(4)如何理解行政的技术性与政治性?

(5)行政学的代表人物与经典著作主要有哪些?

第2章行政环境

一、行政环境的含义:

是行政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也即各种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行政活动的外部客观因素的总和。

二、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关系:

行政环境制约和影响行政管理系统及其活动、行政管理反作用于行政环境

三、行政生态学的含义:

是一门运用生态学的方法来研究行政现象和事实的科学

第3章行政职能

一、国家职能、政府职能、行政职能

行政职能,又称政府职能,指政府依法对社会进行行政管理所具有的职责和作用。

二、政府职能的历史演变:

1.西方国家(从“守夜人”到“大管家”);

2.当代中国(从“全能政府”走向“有限政府”)。

三、政府职能的三种模式

1.小政府与大社会模式;

2.大政府与小社会模式(全能政府模式理论与实践);

3.政府与社会平衡模式。

四、当代各国政府职能的共同趋势

1.政治职能逐步弱化;

2.政府责任无限化;

3.政府职能社会化;

4.政府作用与地位越来越重要。

五、当代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

当代中国政府职能转变从1979年改革开放开始,内容:

1.管理重心转移,即由阶级斗争为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政府管理权下放:

下放到下级政府、社会和企业;

3.管理手段变化:

从行政手段为主转到以法律和经济手段为主;

4.政企、政事分开。

思考题:

(1)国家职能、政府职能、行政职能的含义辨析。

(2)试比较西方国家与当代中国政府职能模式演变的差异。

(3)现代公民“从摇篮到坟墓都能得到政府的关照”说明什么?

(4)当代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

第4章行政组织

一、组织与行政组织(定义)

组织:

指一群人为了同一目标,以一定的秩序、形式构成的

整体。

行政组织就是由国家设立、依法从事社会公共规律的社会组织。

二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

职能(目标)、权责体系、机构、人员、

组织规范。

三行政组织的特点:

公共性、稳定性、法治性、政治性、执行性、

权威性、整体性。

四行政组织的类型

1.领导体制类型:

首长制、委员制和混合制。

2.结构类型:

层级制、职能。

3.权力体系类型:

集权制、分权制。

4.机构类型:

领导机关、职能机关、辅助机关、咨询参谋机

关、派出机关、派出机构。

五行政组织建设原则:

职能明确、精干高效、完整统一、运转协

调、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相适应、权责一致、法制、民主参与管理、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

六、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

1.定义:

指组织机构的设置及人员数量的定额和职务分配。

行政区划属于宏观行政组织管理、编制管理则是微观。

2.内容:

职能管理、机构设置(级别、数量)和人员编制(人

员总额、结构、领导职数)

六中国的行政机构改革的经验与教训

1.中国行政组织的现状

2.存在的问题

3.改革

思考题:

(1)行政组织与一般社会组织的联系与区别?

为什么强调行政组织法定化?

(2)行政组织、行政机构与行政职位三者是什么关系?

(3)行政组织建设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4)什么是管理幅度与层次相适应原则?

(5)什么是编制管理?

(6)如何评价建国以来历次机构改革。

第5章行政领导

一、行政领导与行政领导者

1、定义:

指行政领导者或集团统率部属完成行政目标的活动。

2、三要素:

领导者、被领导者和作用对象。

3、特点:

综合性、智能性、权威性、法治性、宏观性。

4.地位与作用:

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的前提和关键。

5.概念辨析:

从严格的学术意义上讲,行政领导与行政领导者不

是一回事。

二、行政领导体制:

委员制、首长制和混合制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我国是混合制。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权责不明、效率不高、监督无力。

三、行政领导的内容:

决策、用人、指挥、协调、监督。

四、行政领导者的素质与结构:

政治、知识、能力;年龄结构、

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性格结构。

思考题:

(1)行政领导与行政领导者是一回事吗?

(2)我国行政领导体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第6章人事行政

一、相关概念辨析

1、人事

人事是指社会劳动过程中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

2、人事管理

人事管理(personneladministration或personnel)这一术语最早使用于英美企业界。

此前类似的管理西方称文官制度,中国为官吏制度等。

欧美进入资本主义特别是工业革命后,随着大机器生产的出现,劳工管理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因而出现了劳动管理(Employmentmanagement)或称工业关系管理(Industrailrelations)后称人事管理。

3、人事行政

人事行政是以国家行政人员或公务员为主要对象的一系列管理法规、制度、政策、措施的总和,是国家行政机关对其工作人员依法管理的一系列活动。

它同企事业人事管理的区别主要有:

(1)管理对象不同:

国家公务员VS全体员工。

(2)管理权限不同。

国家行为、公务员身份平等;来源于对企业资产的产权和经营权,属企业行为,权力义务不同。

(3)法律规范不同。

法制化管理,程序严格;有较大的自主权。

(4)宗旨不同

4、人力资源开发

(1)人力资源开发是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通过学习培训、激励机制、合理使用人才等方法,提高员工工作能力,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及创新能力,并最终达到提高企业整体活力的活动。

(2)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区别主要体现在:

第一、传统人事管理的特点是以“事”为中心,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中心。

第二,传统人事管理把人设为一种成本,将人当作一种“工具”,注重的是投入、使用和控制。

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把人作为一种“资源”,注重产出和开发。

第三、传统人事管理是某一职能部门单独使用的工具,似乎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不大,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逐渐成为决策部门的重要伙伴,从而提高了人事部门在决策中的地位。

二、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

(一)公务员制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1、公务员:

在国家行政机关工作、掌握国家权力,从事公共事务管理的人员。

(文官、官吏、干部)

2、公务员制度:

现代国家管理公务员的法规及制度体系的总和。

3、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职位分类指将政府机关业务性质的职位,根据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轻重以及所需的资格条件等要素予以分门别类、评定等级、制定规范,以此作为考试、任用、考核、任免、升降、奖惩、培训、待遇等人事管理的依据。

职位分类制度强调以事为中心,使工作、报酬、资格条件三者之间形成一种正比例的关系。

4、公务员管理体制:

部内制与部外制

(二)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产生的条件

(1)经济基础是工业经济的发展;

(2)政治学、行政管理学的发展是理论基础;

(3)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成为制度基础;

(4)政治改革的需要是直接原因。

(恩赐制与政党分肥制)

2、产生过程

(1)英国:

1854年《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标志着英国文官制度的确立

(2)美国:

1883年美国通过《彭德尔顿法》

3、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内容与特点

政务官与事务官分开

事务官通过公开竞争性考试录用

事务官终身任职

事务官政治中立

4、当代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改革

三、中国公务员制度

(一)传统人事(干部)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

1、队伍庞大,缺乏科学的分类

2、管人与治事脱节

3、官本位

4、管理方法和观念陈旧、单一

5、更新、激励机制不健全

(二)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1992年十四大正式开始实施、1994年颁布《国家公务员条例》、1998年实施到位。

2005年颁布国家公务员法、2006年1月1日实施。

(三)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

公务员制度的法律依据、基本原则(党管干部、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和适用对象;公务员的义务和权利;公务员的管理环节;管理和监督。

四、中西方公务员制度比较

(一)相同点:

1、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2、分类管理;

3、勤政廉政的约束机制;

4、新陈代谢机制。

(二)不同点:

1、是否政治中立;

2、是否党管干部。

五、中国公务员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思考题:

一、人事管理、企业人事、人事行政的异同

二、传统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

三、公务员与公务员制度的区别与联系

四、中国与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异同

五、现行中国公务员的范围

六、什么是部外制?

七、简评“文官政治中立”

七、彭德尔顿法、政党分肥制、个人瞻徇制的含义

八、我国传统干部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7章公共财政

一、公共财政的概念

(一)定义

1、财政:

指国家的收入和支出管理。

2、公共财政:

英文为PublicFinance,指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为满

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

(二)国家财政、政府财政、公共财政的联系与区别。

二、公共财政的职能

(一)配置资源:

税收与财政支出

(二)实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缓解社会矛盾。

(三)弥补市场的不足,切实保障社会的公共需求

(四)调控宏观经济,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三、公共财政的特点

(一)公益性。

公益性是指公共财政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己任,追求社会公益目标;

(二)公共性。

公共财政的主要目标是解决公共问题,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三)民主性。

以公共选择作为决策机制;

(四)规范性、法治性。

公共财政以法制为基础,实行规范管理。

四、公共财政的理论基础:

公共物品理论

1、公共物品的含义

公共物品是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的物品。

公共物

品可以被划分为两大类:

纯公共物品:

一般具有规模经济的特征,不可能通过特定的技术手

段进行排他性使用,否则代价将非常高昂。

如国防、法律秩序等。

准公共物品的范围十分广泛,如地方公共物品、地下水流域与水

体资源、教育等。

2、公共物品存在的原因(理论基础)

(1)“搭便车”(Free-rider)

一方面,就公共物品的供给而言,仅凭个人的力量是无济于事的;另一方面,如果别人提供了公共物品,自己是不会被排斥在共同享有的圈子之外的。

这就使公共物品对公众有好处,但提供者却无利可图。

公共物品的供给无法通过市场的方式予以解决,就需要通过非市场的机制来提供。

(2)市场失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但不是所有资源都可以通过市场配置的。

市场是一种有效率的运行机制,但市场经济具有本身固有的缺陷,称为“市场失灵”,比如:

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外部效应的存在、不存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信息不完全及不对称、成本递减行业的存在、分配不公、失业和通货膨胀等。

正是因为市场机制在许多领域缺乏效率,政府介入或干预才有了必要性和合理性的依据,政府致力于弥补市场本身的缺陷,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五、公共财政的内容

(一)财政体制

又称财政管理体制,是划分各级政权之间以及国家与企事业部门、单位之间的职、责、权力和相应利益的制度。

(二)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

(三)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

国家财政将筹集起来的资金进行分配使用,以满足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需要。

(四)财政预算与决算

1、财政预算:

政府为实现其职能,通过法律形式确定的筹集和利用资金的计划。

由一般财政收入和财政预算支出组成。

2、财政决算:

指各级政府对于政府预算执行情况所进行的年度总结,也是政府经济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

六、我国财政改革

(一)改革的背景:

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基本等于税制改革的过程。

(二)内容

1.第一阶段:

利改税——解决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2.第阶段:

分税制——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3.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

解决腐败问题

部门预算

收支两条线

国库集中支付

政府采购

审批制度改革

会计集中核算

第七章思考题

一、国家财政、政府财政、公共财政

二、试论述公共财政存在的理论依据

三、请通过到政府财政部门调查后回答我国政财政收入

的结构情况

四、什么是积极的财政政策?

五、“人大管钱,政府花钱”这个说法合理吗?

六、简述我国当前财政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七章行政决策

一、行政决策的含义与意义

定义:

指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主要是行政首长)为履行职责,

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出主意,做决定的活动。

如国家“十一·五规划”。

与公共政策的区别与联系:

决策是政策的前奏,但只有重大决策才成为公共政策。

意义:

是行政管理的首要环节。

二、行政决策的特征:

公共性、利益性、广泛性、针对性等。

三、行政决策的种类:

根据目标涉及的规模和影响范围分为战

术、战略决策;按层次可分为中央、省、市、县、乡等不同决策。

四、行政决策的体制:

决策中枢系统、咨询系统和信息系统。

五、行政决策原则:

依法、系统、择优、民主、信息。

六、行政决策的科学化的途径:

体制科学化、过程民主化、手

段现代化、信息充分化。

思考题:

(1)行政决策的含义与意义

(2)我国党政机关中的咨询机构有哪些?

(3)实现行政决策科学化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第九章行政执行

一、行政执行的含义与意义(行政执法)

行政执行:

指行政机关实施决策中心发出的决策指令,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

行政执法:

指行政机关内部专门部门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及规章的活动。

从三权分离的角度看,行政机关的全部活动都是执法活动。

二、行政执行的特点:

经常性、广泛性、具体性、强制性、法制性。

三、行政执行的原则:

准确、迅速、民主。

四、行政执行体制与机构(深圳市决策、执行与监督三分的改革)

五、我国行政执行制度改革

1、存在的问题:

腐败执法、执行不力、多头执法、粗暴执法。

2、改革措施:

改革执法体制、加强监督、提高人员素质、改进执法方法。

(如武汉“禁麻”中以人为本)

思考题:

(1)试比较行政执行、行政执法的涵义。

(2)什么是“行政三分制”?

(3)我国行政执行改革的内容。

第十章行政伦理

(一)行政伦理的概述

1、定义:

行政伦理是职业道德或行业道德的一种类型,是人们在行政管理

活动中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统治阶级的道德对行政管理活动的特殊要求。

行政组织的形象本应是其他社会组织的楷模,行政人也应当是一

个社会中较为杰出的人物,对他们的道德要求也应当比一般社会成员更高更严,这就是行政伦理存在的基础和价值。

2、行政伦理的功能

1.凝聚功能。

组织中所具有的共同道德意识、共同价值观以及一致目标等,使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相互协调一致,把人们凝聚在一个组织之中。

2.导向功能。

道德规范引导人们达到某一特定境界。

3.评判功能。

道德通过对个人的行为所进行的或善或恶评价,对个人行为

予以肯定或否定,使社会生活和个人价值取向趋于和谐一致。

4.操作功能。

伦理规范要求管理活动的主体和客体都必须遵守这一操作规程,只有符合这些伦理规范的行为才是正当的、合理的、可行的行为。

5.整合功能。

一是合作关系的整合;二是利益关系的整合。

6.激励功能。

伦理规范通过个人内心的道德法庭——良心对个体的不道德行为进行道德审判而促使个体积极向善,这样就能达到扬善抑恶的目的。

二、行政伦理的内容与形式

(一)行政组织伦理

1、定义:

指行政组织从事各种行政领导、管理、协调、服务等事务中所遵循的政治道德和行政道德的总和。

2、内容:

主要指跟行政组织的程序与制度相关的伦理道德,如程序公正、组织信任、民主责任、制度激励等;公共政策伦理,即公共利益和个人偏好之间关系的伦理。

(二)行政人员伦理

1、定义:

指国家公务员的行政道德意识、行政道德活动及行政道德规范现象的总和。

2、内容:

主要指人格道德规范,如公而忘私、爱国爱民、自省自律、诚实守信、谦虚谨慎、明辨是非、意志坚定等;行政职业道德,如奉公守法、忠于职守、公正廉洁、团结协作等;

三、国外经验借鉴

(一)现代行政伦理的产生和发展

1、官僚制的衰微与现代行政伦理的产生

2、水门事件与美国行政伦理的发展

(二)典型国家行政伦理建设

1、立法:

《政府工作人员道德准则》(国会,1958)

《美国政府道德行为法》(国会,1979)

《美国行政官员伦理指导标准》(政府伦理办公室,1992)

2、机构:

美国众议院内设置有众议院行为规范委员会

美国政府伦理办公室等机构

州和市的议会和政府有伦理办公室

3、社会监督机制:

多党制、新闻自由、公民意识

四、当代中国行政伦理建设

(一)行政伦理建设的意义

行政伦理建设的社会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行政工作人员的政治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

对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其次,直接影响到行政效率和行政效益的提高,影响

到管理目标的实现。

最后,直接影响到社会道德风尚和社会的精神文明建

设。

(二)中国行政伦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存在的问题

当代中国行政伦理失范具体的表现形式:

经济类失范:

如贪污挪用,行贿受贿,违规经商,隐匿财产等;

政治类失范:

如官僚主义,权力寻租等;

组织人事类失范:

跑官、要官、任人唯亲

失职类失范:

官僚主义、渎职

侵犯公民权力类失范:

违反社会公德失范:

包养情人

违反社会管理秩序类失范:

开霸王车

2、原因分析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社会转型期价值观的转变、思想政治工作的松懈、行政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行政体制的弊端、行政监督体制以及行政管理人员的角色冲突、等等方面。

(三)完善对策

行政伦理是他律性和自律性的统一,因此行政伦理制度建设也主要从这两个方面来考虑。

他律方面:

1、加快和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精简机构、明确责任,完善人才的录用、奖励和提拔机制,适当提高国家公务员的工资待遇等等;

2、加强监督机制建设:

主要包括政党监督、行政监督、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方面。

3、完善规范:

财产申报制度、禁止兼职等。

自律性建设:

重视行政伦理教育的同时,加强行政道德人格的养成机制建设。

如加强礼仪培训和日常监督。

(现代公司说话、接待礼仪)

思考题

1、行政伦理的含义

2、伦理规范与法律规范各有什么作用?

3、行政伦理也是一种职业道德,这种说法对吗?

4、现代公共行政伦理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什么?

5、公共行政伦理规范的存在形式有哪几类?

6、当代中国的行政伦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第十一章行政法治

一、相关概念

(一)法(含义、作用、类型)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

(二)法治与法制

1.区别:

法治指法律的统治或法的治理状态,是动态的;法制指法律制度,是静态。

2.联系:

法治包含法制

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法治目标

(三)行政法

行政法是调整一切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行政法治的含义与内容

(一)行政法治含义

简言之,就是国家行政的依法治理状态,即国家行政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有法可依、有法必

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基本要求

主体法治(组织法)

运行法治(实体法和程序法)

监督法治

三、现代法治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一)现代法治产生的背景

1.商品经济发展

2.民主政治发展(制度与文化)

(二)现代法治国家的产生与发展

(三)现代法治国家的标志:

立法民主、法律完备、法律机构健全、人民的法治意识很强。

(美国约每四百人一个律师,德国一千人一个律师,日本一万人一个律师,中国目前平均六十万人一个律师。

四、行政法治的由来和发展

(一)由来

1、依法治国

2、依法行政

(二)发展

(三)法治行政与法治国家的关系

思考题:

一、法治与法制的区别与联系。

二、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三、行政法治的基本要求。

四、我国行政管理法治化的必要性、目标与途径

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法行政建设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十二章行政立法

一、行政立法概述

(一)含义

行政立法是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规、规章的活动。

(二)性质

1.行政立法是一种准立法行为

2.行政立法是一种抽象行政行为

(三)基本原则和要求

二、行政立法体制

(一)含义

指法律规定的有权进行行政立法的行政主体的构成体系以及各行

政主体之间立法权限的划分。

(二)我国行政立法主体

根据我国宪法、组织法以及《立法法》的规定,我国拥有行政立法权的行政机关(即行政主体)主要有七类:

国务院→行政法规

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部门规章

国务院直属机构→部门规章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方规章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地方规章

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地方规章

(齐齐哈尔、大连、吉林、唐山、包头、宁波等17个城市)

作为经济特区的市人民政府→地方规章(深圳、汕头、珠海和厦门

第十二章思考题

一、简述行政立法的含义。

二、试分析行政立法的性质。

三、我国行政立法的主体有哪些?

四、县政府可以制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