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台山一中大江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79330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83.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一中大江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一中大江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一中大江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一中大江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一中大江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一中大江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一中大江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一中大江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一中大江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一中大江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一中大江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一中大江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一中大江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一中大江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一中大江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一中大江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一中大江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一中大江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一中大江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一中大江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一中大江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docx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一中大江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江门市台山一中大江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一中大江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docx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一中大江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

台山一中大江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高一级语文科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可以救命的一氧化碳

上世纪60年代,人们就知道身体组织受毒素、紫外线辐射、激素和药物等侵害时,血红素加氧酶-1(简称HO-1)会及时对抗相应的受伤和感染,此时体内会自然地产生少量的一氧化碳。

不过,当时人们都认为一氧化碳是组织代谢的副产品。

然而,美国科学家所罗门•辛德在1993年提出,一氧化碳在人体中扮演了一个有意义的角色。

它有协助一氧化氮管理人体内部器官的功能,例如大肠的收缩、胃的排空等。

但是,研究人员作了很多的努力之后,还是没有检查出一氧化碳在人体中的准确作用。

由于一氧化碳对人体有益,一些科学家想把它用于临床治疗。

然而,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使用稍有不当,就会对人类造成危害。

一氧化碳能紧紧结合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形成羧化血红蛋白,使氧气无法载运到全身。

当人体内20%左右的血红蛋白转变成羧化血红蛋白时,就会出现恶心、呕吐和晕倒的情况;当人体内40%左右的血红蛋白转变成羧化血红蛋白时,就会夺人性命。

因此,有科学家反对把一氧化碳引入对人类的临床治疗。

但美国的奥古斯丁•乔和弗里茨•贝奇称,医药界不该这么快拒绝一氧化碳的治疗潜力,一氧化碳疗法是紧急情况下最好的方法。

2001年上半年,乔和贝奇领导的研究小组指出,患者吸入微量一氧化碳有助于防止器官的排斥反应。

他们在进行老鼠心脏移植时,用一种叫“卟啉”的化学药品将HO-1封闭,一星期内老鼠有排斥移植的反应产生。

但如果将老鼠置于含微量一氧化碳的空气中,则可以幸存。

也就是说,吸入动物体内的微量一氧化碳可以完成H0-1所能完成的任务。

这个实验也说明,20世纪60年代人们在研究HO-1时发现的一氧化碳不是代谢废物,而是在HO-1的作用下,人体为生理防御反应所产生的气体。

2001年年底,美国的大卫•平斯基的实验表明,一氧化碳对肺移植手术也大有帮助。

平斯基改变了一些老鼠的遗传特性,使它们缺少制造HO-1的基因,然后让它们和正常的老鼠一起进行模拟的肺移植手术。

平斯基用夹子截断供应到老鼠左肺的血流,一小时后让它们重新恢复流动。

结果正常老鼠的生存率为90%,而所有改变过基因的老鼠皆死于产生在肺中的血块。

在进一步的实验中,当平斯基给改变过基因的老鼠呼吸微量的一氧化碳后,只有一半老鼠死于非命。

目前,每年有数千人进行肺移植手术,失败率为30%,比其他器官移植的失败率要高,比如,肾移植的失败率只有10%。

因此,医药学家希望把一氧化碳的治疗作用引入到肺移植手术中。

目前也有一些医生把一氧化碳用于临床手术中,取得了一定效果。

1.下列对一氧化碳医学作用的解释,最准确的一组是()

A.一氧化碳在人体中的准确作用,是协助-氧化氮管理人体的内部器官。

B.身体组织在受毒素、紫外线辐射、激素和药物等侵害时,产生了新陈代谢的副产品——一氧化碳。

C.科学实验表明,一氧化碳对肺移植手术大有帮助。

D.一氧化碳虽然是-种有毒气体,但它可以有效防止器官移植手术中的排斥反应。

2.下列不能说明一氧化碳对人体有益的一项是()

A.让改变过基因的老鼠呼吸微量的一氧化碳后进行模拟的肺移植手术,只有一半老鼠死于非命。

B.一氧化碳能紧紧结合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形成羧化血红蛋白。

C.将老鼠置于含微量一氧化碳的空气中,在一星期之内可以幸存。

D.对缺少制造HO-1基因的老鼠进行模拟的肺移植手术,都死于产生在肺叶中的血块。

3.下列对一氧化碳可以救命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氧化碳对大肠的收缩和胃的排空有帮助作用。

B.吸入动物体内的微量一氧化碳可以完成HO-1所能完成的任务。

C.一氧化碳疗法是紧急情况下最好的方法,医药界不应该拒绝它的治疗潜力。

D.人体在及时对抗相应的受伤的感染时会自然地产生少量的一氧化碳。

4.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一氧化碳如果使用不当,对人类的危害一般不明显。

B.美国一些著名的医生把一氧化碳用于临床手术,取得了特别理想的效果。

C.一氧化碳在人类器官移植手术中作用明显,不再需要专门的机构对其进行评估。

D.科学家们相信,不久的将来使用一氧化碳有可能提高人类肺移植手术的成功率。

【答案】1.C2.B3.C4.D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本题要求“下列对一氧化碳医学作用的解释,最准确的一组是”,A项,“准确作用”错误。

原文第二段内容为“但是,研究人员作了很多的努力之后,还是没有检查出一氧化碳在人体中的准确作用”,所以,“一氧化碳在人体中的准确作用”错误。

B项,“产生了新陈代谢的副产品——一氧化碳”错误。

原文是“此时体内会自然地产生少量的一氧化碳”。

D项,“但它可以有效防止器官移植手术中的排斥反应”错误。

原文为“患者吸入微量一氧化碳有助于防止器官的排斥反应”。

故选C。

【2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本题要求“下列不能说明一氧化碳对人体有益的一项”,B项,结合文本内容“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使用稍有不当,就会对人类造成危害。

一氧化碳能紧紧结合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形成羧化血红蛋白,使氧气无法载运到全身”分析,这是一氧化碳危害人体的情况。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

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

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

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

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

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3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一氧化碳可以救命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C项,结合文本内容“有科学家反对把一氧化碳引入对人类的临床治疗。

但美国的奥古斯丁•乔和弗里茨•贝奇称,医药界不该这么快拒绝一氧化碳的治疗潜力,一氧化碳疗法是紧急情况下最好的方法”分析可知,这是乔和贝奇研究后得出的看法,并非一氧化碳可以救命的原因。

故选C。

【4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题干要求“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A项,“对人类的危害一般不明显”错误。

结合文本内容“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使用稍有不当,就会对人类造成危害”分析可知,危害是明显的。

B项,“取得了特别理想的效果”错误。

结合文本内容“目前也有一些医生把一氧化碳用于临床手术中,取得了一定效果”分析,只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C项,“不再需要专门的机构对其进行评估”错误。

结合原文最后一节内容分析,希望将其“引入到肺移植手术中“,就有必要进行评估。

故选D。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31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曰:

“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原文是“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

“不若也。

”相如曰: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为上卿(任命,授官)

B.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不过)

C.且相如素贱人(未吃过荤腥)

D.相如引车避匿(调转)

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相如廷斥之卒廷见相如

B.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相如因持璧却立

C.有攻城野战之大功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而位居我上怒发上冲冠

7.下列句子中的“之”作为代词,其指代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羞,不忍为之下(他,指代蔺相如)

B.而相如廷叱之(他,指代秦王)

C.且庸人尚羞之(他,指代廉颇)

D.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我,指代廉颇)

8.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B.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C.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D.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9.下列全是表现蔺相如宽宏大量、重友为国的一组句子是

①相如闻,不肯与会②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③相如引车避匿④蔺相如固止之

⑤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⑥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②③④

B.②⑤⑥

C.①③⑥

D.④⑤⑥

10.“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对蔺相如的这一举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蔺相如是文臣,自感不如老将军廉颇的功劳大,因而不好意思与廉颇“争列”。

B.这一举动表明蔺相如的忍辱、退让,他宽宏大量,以国家大事为重。

C.蔺相如害怕见廉颇,担心受到他的羞辱。

D.蔺相如自知自己是一个门客,地位低下,因而没勇气跟廉颇见面。

11.下列对文章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渑池之会中,蔺相如以非凡的胆识和忠勇的行为维护了赵国的尊严,所以回国后被赵王重用,官位居廉颇之上。

B.廉颇认为自己作为将军,有攻城略地的赫赫战功,蔺相如凭借个人的口才获得赵王的提拔,根本没有立什么功劳。

C.蔺相如原本是宦官头的舍人,心生嫉妒的廉颇就以此来挖苦攻击蔺相如,称之为“贱人”,表现出心理的很大不平衡。

D.蔺相如对廉颇的谦让之举,引起了门客不满,而他善于作比,委婉劝解,他的话传至廉颇耳中,深深地打动了廉颇。

12.翻译文章中画横线的三句话。

(1)臣所以去亲戚而侍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3)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答案】5.C6.A7.C8.D9.C10.B11.B

12.

(1)我等远离亲人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因为仰慕您的崇高品德。

(2)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呢?

(3)因为把国家的急事放在前面,而把个人的恩怨放在后边呀!

或者译为:

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解析】

【5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

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C项,“素”,结合后面内容“吾羞,不忍为之下”分析,“未吃过荤腥”错误。

译为向来、本来。

句意:

再说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

故选C。

点睛:

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

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6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

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A项,“廷”都是名词做状语,在朝廷上。

B项,“因”前者是介词,作“经由”或“通过”讲;后者是副词,作“于是”讲,一言“因”作“趁机”讲。

C项,“之”前者是助词,译为“的”;后者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项,“上”,前者是名词,译为“上面”;后者是方位名词做状语,译为“向上”。

故选A。

【7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

解答此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的‘之’作为代词,其指代内容不正确的一项”,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

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

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C项,结合语境内容“君畏匿之,恐惧殊甚”“况于将相乎”分析可知,“他,指代廉颇”错误。

这句中的“之”指代蔺相如竭力躲避廉颇的做法。

故选C。

【8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司马吕马童”中“司马”是职位名称,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B项。

“指”的主语是“马童”,应该断开,排除C项。

句意:

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

“你不是我的老相识吗?

”马童这时才跟项王打了个对脸儿,于是指给王翳说:

“这就是项王。

”项王说:

“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就把这份好处送你吧!

”说完,自刎而死。

故选D。

【9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

此题是人物是“蔺相如”,品质是“宽宏大量、重友为国”,然后分析列出的各项。

④是写蔺相如阻止门人离开;⑤仅能见出蔺相如的勇气非凡,不畏惧秦王,因为这句是断句,不可以做过多的推测性联系。

故选C。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本题题干要求“‘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对蔺相如的这一举动,分析正确的一项”,结合后面内容“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分析可知,蔺相如并不是怕见廉颇,他宽宏大量,先国家之急,为了赵国的利益,他不愿与廉颇发生冲突。

A项,“自感不如老将军廉颇的功劳大”错误;C项,“担心受到他的羞辱”错误;D项,“地位低下,因而没勇气跟廉颇见面”错误。

故选B。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B项,错在“根本没有立什么功劳”上。

结合文本内容“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分析可知,廉颇的意思是蔺相如仅仅凭借“口舌”立功的,没有自己攻城野战的功劳大,并不是一点都不承认蔺相如的功劳。

故选B。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所以”,……的原因;“去”,离开;“亲戚”,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而”,连词,表承接;“事”,侍奉;“徒”,只是;“慕”,仰慕;“之”,助词,的。

(2)“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视”,看待;“孰与”,构成文言文的选择句式“比……怎么样”,本句句式有两点,一是倒装句:

疑问代词“孰”受强调而提前,二是省略句,省略了“厉害”。

(3)“以”,介词,把;“先、后”,以……为先,以……为后(意动用法);“之”,助词,的;“而”,连词,表并列;“私”,个人的。

【点睛】参考译文:

渑池会结束以后回到赵国,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官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

“作为赵国的将军,我有攻战城池作战旷野的大功劳,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蔺相如本来就出身卑贱,我感到羞耻,无法容忍在他的下面。

”并且扬言说:

“我遇见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一番。

”蔺相如听到这话后,不愿意和廉颇相会。

每到上朝时,蔺相如常常声称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

没过多久,蔺相如外出,远远看到廉颇,蔺相如就掉转车子回避。

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向蔺相如抗议说:

“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

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颇传出坏话,而您却害怕躲避着他,胆怯得也太过分了,一般人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

我们这些人没有出息,请让我们辞去吧!

”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

“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众人都说:

“廉将军比不上秦王。

”蔺相如说:

“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尚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害怕廉将军吗!

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

如今我们俩相斗,就如同两猛虎争斗一般,势必不能同时生存。

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将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而将个人的私怨搁在后面罢了!

廉颇听说了这些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鞭,由宾客引领,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他说:

“我这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的胸怀如此宽大啊!

”二人终于相互交欢和好,成了生死与共的好友。

(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3.对这首诗中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点明诗人身处邯郸驿馆时恰逢冬至。

B.第二句描写诗人孤灯下形影相吊的情状。

C.第三句写诗人对家中人深夜久坐的想象。

D.末句主要写家人责怪远游之人不思还乡。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影伴身”不直言孤单,却更显独处的寂寞。

B.“想得”从对方着笔,转入虚写,耐人寻味。

C.此诗塑造了漂泊异乡却恬然自安的诗人形象。

D.本诗抒写了诗人的羁旅之思,感情朴实真挚。

【答案】13.D14.C

【解析】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D项,“主要写家人责怪远游之人不思还乡”错误。

运用想象,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使这种思乡之情扩大化,真实感人。

故选D。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却恬然自安的诗人形象”错误。

“抱膝灯前影伴身”,写作者在邯郸客栈里过节的情景。

“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

“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

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

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作者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全诗字里行间流露着淡淡的思乡之愁以及浓浓的怀亲之意。

故选C。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

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三)默写(9分)

15.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曾记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风萧萧兮易水寒,________________。

(4)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答案】

(1).鹰击长空

(2).鱼翔浅底(3).到中流击水(4).浪遏飞舟(5).壮士一去兮不复还(6).所谓伊人(7).在水一方(8).海日生残夜(9).江春入旧年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如“浅”“击”“遏”“残”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1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父亲的一课(王熙章)

16岁那年,父亲送我去一家电脑培训中心学习微机课程,那些枯燥的操作命令很快使我厌倦了。

渐渐地,一有空我便溜到与中心相邻的“创世纪”网吧上网玩游戏,几个月下来,我微机知识没学到多少,倒是对那些神奇莫测的游戏入了迷,经常玩个通宵达旦。

网吧老板是一个过早秃顶的中年男人,在众多网民中,他好像独独对我这个学生特别反感,走来走去总要教训我两句:

“玩物丧志,这词儿你懂吗?

世上哪有老板赶顾客出门的道理?

我对他的告诫当成了耳旁风,只顾在网吧中玩得昏天黑地。

一天,父亲从乡下到城里来看我。

我正痴迷地玩“僵尸与侠客”的游戏,突然听到身后一个声音说:

“好!

精彩,好安逸哟!

这话音好耳熟,方言土语在城里极少能听见。

我猛回头,只见父亲不知何时站在了我的身后。

那一刻,我有一种做贼的感觉,赶紧站起身,垂手而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