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神韵安化 促进科学发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80348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造神韵安化 促进科学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打造神韵安化 促进科学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打造神韵安化 促进科学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打造神韵安化 促进科学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打造神韵安化 促进科学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打造神韵安化 促进科学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打造神韵安化 促进科学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打造神韵安化 促进科学发展.docx

《打造神韵安化 促进科学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造神韵安化 促进科学发展.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打造神韵安化 促进科学发展.docx

打造神韵安化促进科学发展

打造神韵安化促进科学发展

——加快安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一个产业的定位、兴起和壮大,是区域经济对接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安化县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在调整产业结构和培育新兴产业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促进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2007年县财政本级收入首次突破3亿元大关。

县委、县政府及时提出将旅游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打造的战略思路,明确了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框架,2009年2月,全县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抓好矿产、茶叶、旅游三大产业,打好城镇、交通两个基础的“3+2”战略,正式确立了旅游产业的战略地位。

目前,全县旅游开发方兴未艾,一批重点项目正在抓紧实施,旅游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2008年,全县旅游收入达3.2亿元,实现税收920万元。

一、旅游产业战略地位的确立是安化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旅游产业开发是一项投入大、见效慢的项目,提出这一产业发展地位,一开始就有不同的认识。

县委县政府把旅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发展重点,是立足县域经济发展的长远性、前瞻性、战略性的考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

一是安化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

安化是传统的农业大县。

2007、2008年,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重分别为34.9:

25.5:

39.6和34.9:

27.3:

37.8,二、三产业在县域经济中份量还比较低,特别是三产业与发达地区相比较,差距更大。

而二产业主要以矿产、竹木等资源加工为主,2007、2008年,工业税收分别占县本级财税收入65%、68%。

一方面产业发展要以资源消耗为基础,经营分散、层次较低,另一方面县域经济发展又要以工业增长为主要支撑,经济发展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较大。

近年来,我县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和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结构和工业素质有了积极的变化,但是总体水平还不高。

因此,发展旅游产业,对保护安化青山绿水,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是融入湖南旅游开发大战略的迫切需要。

上个世纪80年代,省政府提出了发展“一个中心、一个龙头、四条黄金线路”、形成“东一线、西一片”的湖南旅游开发大思路。

当时我县因交通基础设施滞后等原因,没有进入湖南黄金旅游线规划笼子,没有一个重点项目。

近年来,随着县内及与外地联接的交通项目迅速发展,特别是今后二广高速公路、长吉高速公路等项目的实施,通乡公路和农村通畅工程项目建设的全面完成,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得到实质性缓解,安化成为湘中旅游强势板块的地位逐渐凸显:

东可以成为长株潭的旅游后花园,南可以与新化梅山龙宫、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紫鹊界秦汉梯田建立旅游环线,西可与张家界景区对接,北可与桃花源景区贯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完全可以融入长沙-桃花源-凤凰-安化-长沙的黄金旅游线。

在湖南旅游大发展的市场背景下,如果我们不乘势而上,就会坐失良机。

三是适应现代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迫切需要。

从全国消费大势看,2006、2007、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分别为13.7%、16.8%、21.6%,城镇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36.3%,36%。

这两组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总体消费水平在不断增长,而整个消费增长中,城镇居民用于农村休闲、旅游的支出正呈现强劲的增长态势。

省级中心城市的居民在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假期中,到乡村“一日游”和自驾游逐年增多。

从县内旅游市场看,2007年、2008年,节假日来安化茶马古道高城风景区旅游的省、市城镇游客达2万多人,景区应接不暇。

因此,只有加快重点景区的开发建设,才能不断满足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

四是促进城乡居民就业增收的迫切需要。

有关资料显示,旅游业每直接收入1元,可带动相关产业增加收入3元,产业综合效益增加5-7元;每接待1名旅客,就给社会提供5个就业机会;旅游业每直接安排1人就业,能间接安排10人就业。

2008年,我县参与旅游服务业的人数达4000多人,全县实现旅游收入3.2亿元。

目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安化作为劳务输出大县,今年返乡农民工达3万多人,还有大批城镇失业人员,他们的就业增收问题,显得比较突出。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可以安置大量的就业人员,这对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一个区域的主导产业在市场发展中都是具有资源潜在优势的产业

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础。

调整产业结构,要着眼于对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才能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安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具有自己独特的神韵,这是偏远山区与发达地区在市场竞争中的非对称优势。

一是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安化是山区、库区、林区,背靠雪峰山,面朝洞庭湖,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8%以上,没有大工业污染,空气清新,生态总体良好,是一个适宜休闲旅游的区域。

大自然山清、水秀、洞幽的特色,显示出一种独有的神韵。

境内雪峰山脉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72座,天接云涛、气象万千,其中九龙池是湖南第二高峰,九股清泉喷涌峰池,九条山脊蜿蜒起伏宛如蛟龙临池饮水。

资水流经安化腹地120多公里,有“高峡平湖”、“湘中明珠”之称的雪峰湖地质公园,10万亩水面碧波荡漾,网箱星罗棋布,渔歌唱晚,境内48条支流青山相对,相映成趣,如诗如画;思游石林、将军岩千姿百态,龙泉洞、青云洞景物光怪陆离。

这些自然景物丰富而清新,象磁石般地吸引着游客。

很多来安化观光的旅客,来到巍巍云台山,看到成群的石林,深吸着清新的空气,不觉发出“真是人间天堂!

”的感叹。

二是具有厚重的人文底蕴。

人类文明进步,是多元文化融合碰撞的结果。

安化宋熙宁五年建县,沧桑九百多年,历史悠久,是梅山文化的发源地。

梅山民俗风情、古老建筑、民谣神话及饮食、礼仪、神祉、宗教等文化遗产,内涵丰富,表现独特,传承完美,底蕴深厚,极富欣赏价值。

安化现有保存完好或修缮的古刹寺庙达400多座,一处古刹、一处寺庙都有一个优美动听的传说故事,深深吸引着人们;安化是茶乡,古韵尤存的百年茶市还有10多处,印证着当年陕商、晋商云集安化的繁华历史;安化是山歌之乡,至今流传保存上万首山歌,折射着山民生活的原生态;安化有近代名人陶澍、罗绕典和书法家黄自元,他们名声在外;安化礼仪、宗教以特有的至诚和朴素,彰显着山民质朴、纯良的心理。

可以说,走进安化,无不使人感受到一种浓重的文化氛围,这种东西也正是现代人所追求的。

三是具有独特的资源品牌。

安化旅游产业开发时间不长,但是拥有开发价值的资源品牌不少。

安化有三张世界级“名片”:

世界茶王千两茶、世界地质奇观七亿年冰碛岩、世界羽毛球冠军之乡,特别是安化千两茶“世界只有中国有、中国只有安化有”,已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六步溪原始次生林已列为全国自然生态保护区,雪峰湖地质公园定为省级地质公园。

安化茶马古道高程马邦山寨通过几年的打造,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市场知誉率较高,已经成为湖南的旅游品牌;云台山龙泉洞有第二个“梅山龙宫”之称。

另外,陶澍陵园、蚩尤故里早已使人们景仰,是很好的人文品牌。

因此,坚持抓十几年、几十年,把这些资源品牌做大做强,开发的潜在价值就不可估量。

四是具有充裕的资金来源。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型产业,它对人才、资金、市场、信息等需求比较大。

安化开发旅游业的资本市场逐步成熟,呈现多元开发的态势。

2009年一季度,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76亿元,县内民间游资较多,农民参与旅游开发的积极性较高。

目前,全县多元开发旅游业的项目达620多个,投入资金3亿多元。

仙溪镇返乡农民工张青娥投资2000多万元开发梅山文化生态园,马路镇农民企业家仇祖元、梁战坤投资2000多万元开发云台山生态旅游区,江南镇谢家村农民公园以土地流转方式建设农民公园,引进资金500多万元。

这些情况表明,开发安化旅游业是基层群众的创新和选择,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能。

只要审时度势,加强组织引导,畅通融资渠道,将有力推动安化旅游业快速发展。

三、体现安化旅游业的竞争优势在战略取向上要打造“神韵安化”

安化旅游产业开发什么和怎么开发,是事关全局和长远的战略问题。

在总体思路上,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以湖南茶马古道统领“一线三区”的发展构想,这一构想集中体现了生态、文化和产业三个基本元素,从根本上解决了发展什么的问题,也就是发展的战略取向问题。

概括起来说,就是要走好四条路。

一是要走好生态旅游之路。

良好生态环境是安化最具特色、最富魅力的旅游资源。

走好生态旅游之路,就是要尽快开发旅游价值较高的生态景点,以生态立业,吸引众多游客。

但是,安化的生态景点并没有张家界等外地旅游资源大气,必须建立生态景点体系,体现多样化的特色,使游客找到更多更新的感觉。

雪峰湖地质公园、九龙池风景区、六步溪国家自然保护区、梅山文化生态园、云台山农业生态观光园等一批资源,都极具开发价值。

二是要走好文化旅游之路。

生态旅游只有与文化结合起来,才有欣赏品位和发展后劲。

走好文化旅游之路,就是找准文化与旅游产业的结合点,充分发掘现有文化资源,让众多的游客青睐独具个性的安化文化,进而带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安化人文历史厚重,在旅游开发中,要发掘文化内涵,大力开发文化旅游精品项目,体现安化人文和历史的神奇魅力。

要在历史文人方面深化,重点抓好陶澍陵园建设,陶澍文化的研究和开发。

要在历史传说方面深挖,重点抓蚩尤故里文化整理和景点建设。

要挖掘整理梅山文化,在山歌、地花鼓、傩戏等特色方面深化,要在茶文化和饮食文化深化,重点抓好安化黑茶、安化“十八碗”等传统饮食的宣传推介,以举办“茶文化节”为平台,引导游客参与安化饮食文化活动,品味安化的风士人情。

三是走好产业旅游之路。

强化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积极打造安化旅游的“复合产业体系”。

安化有很多特色农业基地,特别是云台山有机茶基地、湖南省柑桔无病毒良种繁殖场、柘溪水库网箱养殖基地、柘溪林科所、九龙万亩楠竹基地、平口丛阳村水果基地,这些有特色的农业基地具有科技含量高、基地面积宽、自然环境好等多方面特点,产业本身就是一种好的旅游资源。

把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一可提升产业品位,二可拓宽市场。

安化是著名的茶乡,有历史悠久的茶号、茶歌,要把采茶、制茶、赏茶、品茶、买茶结合起来,积极开发富有特色的山区茶园旅游之路。

安化旅游业直接或间接关联带动了多个行业的发展,各个行业要自觉与旅游开发服务结合起来。

安化在建的其他产业和项目,特别是城镇建设和大型工程项目,要尽量考虑旅游元素,把建设山水宜居城镇、茶马古道与旅游开发紧密结合起来,以产业开发带动整个安化旅游产业发展。

四是走好市场开发之路。

在产权方面,必须确立资源隶属政府的主体关系,加强资源调控,牢牢把握资源开发的总体方向,确保产业有序开发;在开发方式方面,要积极推进资源市场化,对现有景点资源进行评估,将项目分类打包,实行资源买断,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项目开发竞争,积极聚集资金、人才、管理、信息等资本要素,促进项目开发;在服务方面,政府要加强产业规划建设,利用国家项目投资,加快景区交通、通讯、供水、电力等基础建设,加强资源保护,出台促进旅游开发的政策措施,切实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四、做响安化旅游业关键是要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安化旅游开发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尤其是管理人才短缺。

做响旅游产业,必须立足长远,切实抓好各项打基础、促发展的基础工作。

一是要加快旅游规划建设。

目前,我县拿出了旅游开发的初步规划,但是还需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要突出安化特色这个主线,对全县旅游业发展进行整体谋划。

要进一步组织专门力量,加强安化旅游资源的调研,包括生态、文化、产业、市场及政策的调研,尽快澄清资源底数,加强开发可行性论证。

要对湖南茶马古道“一线三区”的总体开发规划细化、量化,具体到项目。

事关全局发展的项目规划,特别是茶马古道旅游线路的建设,规划要具体到户。

各个职能部门特别是国土、城建、交通、规划、水利、林业等部门,都要围绕旅游线路开发制定具体规划,在组织项目实施时,严格按规划设计和管理。

二是要优化旅游开发环境。

安化是山区大县,地理位置偏僻,聚集资本要素、加快安化旅游开发和建设,必须有一个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否则招商引资和旅客进境都无从谈起。

目前协调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各级领导召开若干协调会,形成会议纪要,再逐项抓落实。

这种一事一议的办法,只能解决某些具体问题。

从总体上看,要形成大开放促大开发的活力和格局,必须尽快建立优化经济环境的长效机制。

在思想认识方面,要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引导各级各部门提高对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努力形成工作合力;在组织领导方面,各级要配备旅游开发的专职领导,组建专门的工作班子,加强工作协调和服务;在管理方面,要坚决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只要符合政策和规划的项目,实行随到随批或随建随批的特殊政策,或建立“一天办毕制”机制;在项目收费方面,实行减半收取的优惠政策;在治安环境方面,当地政府包协调处理;在项目招商方面,实行公开透明机制,不分县内县外,均可参与公平竞争。

另外,要切实规范景区服务,在服务方式、服务态度、服务收费、食品安全等方面加强管理。

三是要强化生态资源保护。

目前,我县资源环境面临着开发与保护的矛盾,一方面各地要大力发展经济,一方面要保护生态环境。

这方面县委的指导思想十分明确,注重项目招商的选择性。

进一步提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准入门槛。

特别是在保护柘溪库区大生态方面,明确提出“现在可能没有能力开发,但必须下决心加以保护”的思想和决心。

这是很有远见的指导思想。

目前,要严格控制竹木加工企业数量和规模,切实保护好林业资源。

要大力发展工业园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鼓励科技企业向园区集中。

要通过政策的、法律的、经济的手段,确保各项环保措施和责任落实到位。

四是要加强旅游资源整合。

一个品牌的形成和壮大,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打造,需要经受市场的长期检验,得到市场的认可。

目前安化的景点资源还比较分散,黄金周期间“一头热一头冷”的问题比较突出,造成了资源闲置。

有的景点投资上百万元,几年时间就门庭冷落办不下去了。

这不是资源自身的缺限,也不是决策调整变化需顾此失彼的原因,而是景点过于分散的结果。

因此,要切实加强县内景点资源的整合,打造统一的旅游品牌,建立安化景区“一张门票制”,举全县之力加快各景点之间交通等配套设施建设,形成通畅便利的条件,鼓励投资者联营开发各景点资源,加强景点的统一宣传。

五是要抓好人才队伍和配套设施建设。

大旅游要有大投入。

首先要抓好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要调整现有职业教育资源,集中力量办好一所旅游学校,尽快培养一批旅游人才,并争取高校为安化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和导游。

要积极向国家申报争取旅游项目,特别是利用当前扩大内需的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对我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

目前,安化茶马古道风景区建设,已列全省27个重点旅游建设项目计划,要抓紧做好项目组织实施工作。

要发挥现有的项目和政策优势,加强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级森林公园,利用通畅工程政策修好主干线到景区的道路,利用“村村通”政策扩大通讯覆盖,解决景区的电视、电话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