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康复治疗 国家I类50 讲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880739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血管病康复治疗 国家I类50 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脑血管病康复治疗 国家I类50 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脑血管病康复治疗 国家I类50 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脑血管病康复治疗 国家I类50 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脑血管病康复治疗 国家I类50 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脑血管病康复治疗 国家I类50 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脑血管病康复治疗 国家I类50 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脑血管病康复治疗 国家I类50 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脑血管病康复治疗 国家I类50 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脑血管病康复治疗 国家I类50 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脑血管病康复治疗 国家I类50 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脑血管病康复治疗 国家I类50 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脑血管病康复治疗 国家I类50 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脑血管病康复治疗 国家I类50 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脑血管病康复治疗 国家I类50 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脑血管病康复治疗 国家I类50 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脑血管病康复治疗 国家I类50 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脑血管病康复治疗 国家I类50 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脑血管病康复治疗 国家I类50 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脑血管病康复治疗 国家I类50 讲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脑血管病康复治疗 国家I类50 讲义.docx

《脑血管病康复治疗 国家I类50 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血管病康复治疗 国家I类50 讲义.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脑血管病康复治疗 国家I类50 讲义.docx

脑血管病康复治疗国家I类50讲义

脑血管病后肢体瘫痪的性质及肢体运动恢复的分期、机制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桑德春

 

一、概述

造成偏瘫的原因包括脑血管病,如脑出血、脑梗死;脑外伤、肿瘤、炎症及其他原因。

(一)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是造成肢体偏瘫的最直接病因,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

另外脑外伤、肿瘤、炎症以及其它能够引起颅内病变压迫神经,也能造成偏瘫。

由于病因不同,其康复治疗方法、愈后转归也不一样。

比如脑外伤的患者通常不伴有基础病变,所谓基础病变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大多数患者由于突然外伤,导致颅内损伤,其恢复过程中相对于脑血管病而言,后果不同。

部分患者会出现恢复结果优于脑血管病患者,其主要原因是患者无基础病变,另外由于血脑屏障存在能屏蔽大脑内外的物质,包括药物进入脑内。

也就影响了药物的发挥。

所以脑外伤的恢复效果较好。

(二)肿瘤

肿瘤患者的治疗通常经过手术或射线的手段缩小肿瘤的范围,之后将其切除,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治疗,其效果要好。

(三)炎症

炎症患者也会出现偏瘫。

首先要进行抗炎治疗。

若因为炎症造成脓肿形成,将脓肿清除后再进行康复治疗,其效果更好。

脑血管病造成的偏瘫,通常患者伴有基础病变,所以在治疗过程中注意基础病变的管理。

其恢复过程相对复杂,同时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

二、脑血管康复问题点

(一)基础病变

基础病变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炎等,均为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在发生脑血管病之后这些危险因素依然存在因此在进行脑血管病康复的同时,也要对基础病变进行管理。

只有将脑血管病和基础病变同时管理好,才能使整个康复治疗过程顺利进行。

(二)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

大脑主要有两大供血系统,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

颈内动脉系统主要支配大脑皮层,椎基底动脉系统主要支配脑干和小脑区域,当不同部位损伤后,形成的问题是不同的。

颈内动脉系统可以出现意识障碍,严重的可出现颅内压的改变,最后因脑颤造成死亡。

那么他可以有失语的问题,因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内,可出现失语;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另外还可出现偏盲、失用和失认等。

椎基底动脉系统损伤后,可表现出眩晕,复视,面部运动和感觉障碍,半身感觉障碍,同时可出现交叉性瘫痪或交叉性感觉障碍。

其突出的特点是共济失调,即表现为肢体运动率不协调。

另外还可出现吞咽和构音障碍的。

当颈内动脉系统双侧皮层损伤后,也可出现吞咽和构音障碍的问题。

但两者的性质和特点是完全不同的,通常颈内动脉系统双侧皮层病变造成的吞咽和构音障碍程度较轻,恢复相对容易。

若延髓损伤后造成的吞咽和构音障碍,处理难度较大,恢复困难,因此要注意区分。

需要注意的是,脑干除了与吞咽跟构音有关,还是与呼吸和心血管相关的重要部位。

若脑干损伤可以造成中枢性的呼吸障碍,表现出低氧血症等表现,中枢性的呼吸障碍对氧气较敏感,当患者出现缺氧后,给予吸氧,其氧饱和度可以快速上升。

但容易伴随着二氧化碳潴留,所以对中枢性呼吸功能障碍应给予更低流量氧。

所谓更低流量氧及通常所说的比低流量吸氧还要低,可以给予每分钟1—1.5L的氧气吸入。

因此要注意与周围性呼吸功能障碍加以区别。

所以遇到脑干损伤的患者应该常规的给予血气检查,注意观察有无低氧血症、呼吸功能障碍问题、更加注意低氧的程度,判断脱离吸氧多长时间导致低氧血症及安全的氧流量。

三、脑血管病后肢体瘫痪的性质

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俗称硬瘫,即出现痉挛及肌张力升高。

正常情况下,肢体产生活动是受大脑皮层支配,脑部发生病变产生抑制,病变以下的脑干、脊髓则处于抑制释放阶段。

瘫痪肢体运动的运动形式可来自被释放的脑干和脊髓的活动。

当发生脑血管病后,由于大脑皮层控制能力下降,其下一级,包括脑干和脊髓的运动形式出现。

这些运动形式包括姿势反射、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等。

患者通常表现出上肢屈肌张力增高,下肢伸肌张力增高。

所以患者走路时,可观察到以画圈的姿势走路,出现这种错误形式的原因包括痉挛、肌张力变化和异常的运动形式出现。

(幻灯8)图片展示的是脑血管病后的异常姿势。

可以观察到,大部分患者出现上肢整个屈肌张力较高、下肢伸肌较高的形式。

也有个别患者出现其他的异常姿势,走路时出现画圈步态。

该图片提示医者,在进行康复治疗时,尽可能使患者上肢出现伸展、下肢屈膝的动作(如右图所示),由此克服患者上肢屈肌张力增高,下肢伸肌张力增高的形式。

(一)联合反应

1、表现为患肢无随意运动时,由于健侧肢体运动引起患肢的肌肉收缩。

2、出现在瘫痪恢复的早期,是发自脊髓的异常运动。

3、特点为:

(1)上肢呈现为对称性,所谓对称性即健侧肢体做屈膝或伸展动作时,患侧肢体可以产生相应的屈膝或伸展动作;

(2)下肢内收、外展为对称性。

(3)屈、伸为相反的。

4、可用于诱发患肢的活动。

(二)共同运动

1、指由意志引起的但只能按一定模式的运动;

2、其组成成分部分为随意、部分为不随意运动,例如患者做屈肘动作,则屈肘是随意运动,但对于患者而言,产生屈肘动作时会伴随其他动作的产生,如肩关节、腕关节甚至手指关节同时在运动,这部分运动为不随意运动。

3、由脊髓控制的原始运动;

4、在瘫痪恢复的中期出现;

5、是一种病态运动模式(不要强化和诱发)。

(三)姿势反射

1、体位改变引起的四肢屈肌、伸肌张力按一定的模式改变称姿势反射。

如医生做出躯干旋转或颈部旋转动作,患者的肢体可能同时按照一定的运动模式进行模仿。

2、为脑干、脊髓所控制,是中枢性瘫痪的特征性变化。

3、在瘫痪早期出现。

4、随病情好转而减弱。

(四)姿势反射的类型

1、紧张性颈反射:

发生在上部脊髓水平。

包括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和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⑴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颈部向一侧旋转,面部所向侧上下肢伸肌占优势。

例如患者的面部向右侧旋转时,其右侧上肢和下肢都是伸肌张力逐渐升高形式。

而对侧上下肢屈肌占优势同理。

⑵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①颈前屈:

上肢屈肌占优势,下肢伸肌占优势。

②颈伸展:

上肢伸肌占优势,下肢屈肌占优势,故病人不宜多采用卧位与颈屈位。

2、紧张性迷路反射:

发生在延髓水平。

(1)仰卧位:

上下肢伸肌占优势。

(2)俯卧位:

上下肢屈肌占优势。

3、紧张性腰反射:

发生在脊髓水平。

(1)当上半身向右转时:

右上肢屈肌占优势,下肢伸肌占优势,左上肢伸肌占优势,下肢屈肌占优势。

(2)该姿势因强化错误模式,遇到该类患者时要使患者向相反一侧旋转。

如右侧瘫痪的患者,向左侧旋转,恰好能克服异常的模式动作,所以该反射可以利用,是第三个紧张性的腰反射。

4、其他:

(1)侧卧位:

上侧上下肢屈肌占优势,下侧上下肢伸肌占优势。

(2)立位:

上肢屈肌占优势,下肢伸肌占优势。

四、脑血管病后肢体运动恢复的分期

脑血管病后的运动恢复,Brunnstrom将它分为6个阶段:

(一)Ⅰ期:

弛缓性瘫痪,无活动。

(二)Ⅱ期:

联合反应明显,出现出现共同运动,痉挛出现,出现肌腱反射。

(三)Ⅲ期:

以共同运动为主,联合反应减弱,痉挛达到高峰,肌腱反射增强。

(四)Ⅳ期:

共同运动减弱,出现部分分离运动,痉挛减轻。

(五)Ⅴ期:

随意分离运动明显,可做一般技巧运动,共同运动成分部分消失,痉挛继续减轻。

(六)Ⅵ期:

正常随意运动,可做精细技巧运动,肌张力正常或近似正常。

(幻灯19)图片展示的是Brunnstrom恢复六个阶段的示意图。

中枢性瘫表现出类似半椭圆形的变化,造成的原因是由于运动形式的改变,如联合反应、共同运动、痉挛等错误形式的出现,导致了整个运动模式的变化。

所以有人形容中枢性瘫表现出质的变化,而周围性瘫表现为量的变化。

第I时期为弛缓阶段,第II期痉挛、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形式开始出现。

第III时期痉挛张力增高,达到高峰,以共同运动形式为主。

第IV时期开始恢复,恢复重要标志为分离运动开始出现。

第V时期进一步恢复。

第VI时期达到或接近正常。

五、中枢性瘫痪恢复的机制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

(二)功能重组

(三)脑循环动力学

脑的供血非常重要,尤其在疾病发生的早期。

如脑出血,脑梗塞患者伴有血压过高的时候强调快速降压的同时注意对血脑的保护。

以保证不会出血脑缺血现象。

六、脑血管病康复的原理

(一)传统方法:

依据上述恢复机制,进行适当的肢体活动。

(二)综合利用各种康复治疗技术

因为脑血管病的康复的过程实质上主要涉及到功能障碍的问题,包括肢体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

以上问题都非常复杂,这些问题的解决仅有一项技术解决是不现实的,所以要综合的利用好康复的基本技术,才有可能出现恢复。

包括手术和药物治疗,康复治疗技术,如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等技术。

只有综合的把这些技术运用好,才能取得疗效。

七、脑血管病后的障碍

(一)脑血管病后有多种功能障碍,如肢体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

按ICIDH分类标准障碍三个层次:

1、残损:

器官水平障碍。

2、残疾:

个体水平障碍。

3、残障:

社会水平障碍。

举例:

脑出血患者,表现出偏瘫,属于器官水平障碍,成为残损。

若影响到生活自理能力及转移能力等,即属于个体水平障碍,成为残疾。

另外造成患者参与社会能力的下降,属于社会水平障碍,即属于残障。

(二)ICF分类标准:

目前我国未推广使用ICIDH分类,更多的是使用ICF分类标准,包括健康状况和残疾状况。

主要是通过功能角度区分,如整个躯体的结构和功能是否正常,另外个体活动能力是否正常,参与能力是否正常。

若躯体结构和功能、个体活动能力及参与能力正常即为健康,不正常为残疾。

 

脑血管病康复评定与康复治疗的方法、流程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桑德春

 

一、脑血管病康复评定

(一)患者全身状态的评估

1、全身状况评估:

一般状态、各主要脏器的功能,是否有损伤或功能衰竭。

2、并发症。

3、既往史。

4、个人社会生活史:

个人习惯、家庭关系,与社会和邻里之间的关系。

5、心理史:

有无心理创伤、性格类型。

6、家族史:

家族成员有无该疾病或者其它的一些疾病。

7、职业史。

(二)意识水平的评定:

Glasgow昏迷量表

评定项目包括包括睁眼、语言反应、偏瘫侧运动反应。

1、睁眼:

(1)自己睁眼4分;

(2)呼叫时睁眼3分;(3)疼痛刺激时睁眼;(4)任何刺激不睁眼1分。

2、语言反应:

(1)正常5分;

(2)有语错4分;(3)词不达意3分;(4)不能理解2分;(5)无语言1分。

3、偏瘫侧运动反应:

(1)正常(服从命令)6分;

(2)疼痛时能拨开医生的手5分;(3)疼痛时逃避反应4分;(4)疼痛时呈屈曲状态3分;(5)疼痛时呈伸展状态2分;(6)无运动1分。

评定时间2分钟,最高得分15分,预后最好;最低得分3分,预后最差;8分或以上恢复机会大;3—5分潜在死亡危险(特别是伴有瞳孔固定者)。

(三)认知功能的评定

1、记忆功能评定

(1)韦氏记忆测验:

共有10项分测试,分测试A—C测长时记忆,D—I测短时记忆,J测瞬时记忆,有助于鉴别器质性和功能性记忆障碍。

(2)临床记忆测试:

包括5个分测试,即指向记忆、联想记忆、图象自由回忆、无意义图形再认、人像特点回忆。

用于鉴别不同类型的记忆障碍。

2、注意评定

(1)视跟踪和辨认测试。

(2)数和词的辨别注意测试。

(3)声辨认。

(四)言语功能评定:

失语症、构音障碍

言语功能包括失语症和构音障碍两个方面。

(幻灯6)图表显示的是失语症的评估方法,该方法简单、实用、易掌握,对于初步筛选失语症有帮助。

首先评估自发性言语能力,分为非流畅性和流畅性。

非流畅性包括运动性失语,完全性失语、经皮质运动性失语和经皮质混合性失语;流畅性它包括感觉性失语、经皮质感觉性失语、传导性失语和命名性失语。

第一步评定是流畅还是非流畅,之后评定听觉理解,最后评定复述。

若为非流畅、听觉理解较好、复述差的,诊断为BROCA失语;复述好的,诊断为经皮质运动失语。

若为非流畅、听觉理解差、复述差的,诊断为完全性失语;复述好的为经皮质混合失语。

若为流畅、听觉理解差、复述差的,诊断为Wemicke失语;复述好的,诊断为经皮质感觉失语。

若为流畅、听觉理解较好、复述差的,诊断为传导性失语;复述好的为命名性失语。

根据不能的失语表现,图片显示相应的损伤部位。

(五)吞咽功能评定

包括吞水实验、吞食物实验、X光下或录像下观察整个吞咽的动态过程、纤维喉镜等检查。

(六)情绪状态评定

1、汉密顿抑郁测试:

有24个项目,含焦虑躯体化、体感、认知障碍、日夜变化、迟缓、睡眠障碍、绝望感等内容。

大部分项目按无、轻度、中度、重度、很重5级评为0—4分;少数项目按无、轻中度、重度3级分为0—2分。

总分<8分,无抑郁症状;>20分,可能是轻度或中度抑郁;>35分,可能为严重抑郁。

2、汉密顿焦虑测试:

有14个项目,按无、轻微、中、较重、严重5级评定为0—4分。

总分<7分,无焦虑;>7分,可能有焦虑;>14分,肯定有焦虑;>21分,肯定有明显焦虑;>29分,可能为严重焦虑。

(七)中枢性运动功能评定

包括Brunnstrom方法、Fugl-Meyer方法、上田敏方法等。

1、Brunnstrom方法:

(1)上肢:

1级:

无随意运动。

2级:

开始出现轻微的共同运动模式。

3级:

可随意发起共同运动。

4级:

出现脱离共同运动的活动。

①肘屈曲位前臂部分旋前、旋后;

②肘伸展位,肩能前屈90º;

③将手向腰后旋转。

5级:

出现相对独立于共同运动的活动。

①肘伸展位肩能外展90º;

②肘伸展位肩能前屈180º;

③肘伸展位前臂能旋前、旋后。

6级:

运动近正常或稍欠灵巧,快速动作不灵活。

(2)手:

1级:

无随意运动。

2级:

稍出现手指的联合屈曲。

3级:

能充分联合屈曲,但不能联合伸展。

4级:

①稍能总的伸展;②能侧方抓握,手指可做集团伸展。

5级:

可做球状和柱状抓握、独立伸展。

6级:

所有抓握均能完成,但速度和准确性较健侧差。

(3)下肢:

1级:

无随意运动。

2级:

出现轻微的随意运动。

3级:

坐、立位时,有髋、膝、足的共同屈曲。

4级:

①坐位,膝屈曲90º时可将脚向后滑动。

②坐位,足跟接地,足能背屈。

5级:

①立位,髋伸展位能屈膝。

②立位,髋伸展位,脚向前踏出,足能背屈。

6级:

①立位髋能外展并超过骨盆上提的范围。

②在坐位,伸膝的情况下可内、外旋下肢,合并足的内、外翻。

(八)肌张力的评定

改良的Ashworth评定标准:

1、0:

无肌张力增高。

2、Ⅰ:

肌张力轻度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活动范围之末时出现最小阻力或突然的卡住和放松。

3、Ⅰ+:

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范围50%之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50%后均呈现最小阻力。

4、Ⅱ:

肌张力增加较明显,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肌张力均明显地增加,但受累及部分仍能较容易地被动移动。

5、Ⅲ:

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运动困难。

6、Ⅳ:

挛缩,受累及部被动屈伸时呈挛缩状态而不能动。

(九)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定

1、中国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量表。

(1)意识(最大刺激,最佳反应):

①两项提问:

1)年龄;2)现在是几月。

相差两岁或一个月都算正确。

均正确0分;

一项正确1分;

都不正确,做以下检查。

②两项指令(可以示范):

1)握拳、伸掌;2)睁眼、闭眼

均完成3分;

完成一项4分;

都不能完成,做以下检查。

③强烈局部刺激(健侧肢体)。

定向退让6分;

定向肢体回缩7分;

肢体伸直8分;

无反应9分。

(2)水平凝视功能:

正常0分;

侧凝视动作受限2分;

眼球侧凝视4分。

(3)面瘫:

正常0分;

轻瘫、可动1分;

全瘫2分。

(4)言语:

正常0分;

交谈有一定困难,借助表情动作表达,或言语流利,但不易听懂,错语较多2分;

可简单交谈,但复述困难,言语多迂回,有命名障碍5分;

不能言语达意6分。

(5)上肢肌力:

正常Ⅴ0分;

Ⅳ(不能抵抗外力)1分;

Ⅲ抬臂高于肩2分;

Ⅲ平肩或以下3分;

Ⅱ下肢与躯干夹角>45°4分;

Ⅰ上肢与躯干夹角≤45°5分;

06分。

(6)手肌力:

正常Ⅴ0分;

Ⅳ(不能紧握拳)1分;

Ⅲ握空拳、能伸开2分;

Ⅲ能屈指、不能伸3分;

Ⅱ屈指不能及掌4分;

Ⅰ指微动5分;

06分。

(7)下肢肌力:

正常Ⅴ0分;

Ⅳ(不能抵抗外力)1分;

Ⅲ抬腿45°以上,踝或趾可动2分;

Ⅲ抬腿45°左右,踝或趾不能动3分;

Ⅱ腿抬离床,不足45°4分;

Ⅰ水平移动,不能抬5分;

06分。

(8)步行能力:

正常行走0分;

独立行走5米以上,跛行1分;

独立行走,需扶杖2分;

有人扶持下可以行走3分;

自己站立,不能走4分;

坐不需要支持,但不能站立5分;

卧床6分。

结论:

最高分45,最低分0;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

(十)平衡功能评定

概念:

平衡是由于突然的刺激,使身体中心偏离稳定位置时,四肢、躯干有意识或反射的活动以恢复稳定的能力。

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评定中常用的方法:

目测评分法;重心平衡测定法;步态分析法。

1、目测平衡法

(1)平衡协调试验

Ⅰ.在正常舒适的位置上站立。

Ⅱ.两足并拢站着(窄支持基底)。

Ⅲ.一足直接在另一足前方(足趾碰及另一足足跟)地站立。

Ⅳ.单足站。

Ⅴ.站立,上肢的位置交替地放在身旁、头上方、腰部等。

Ⅵ.出其不意地使患者离开平衡点(细心地保护患者)。

Ⅶ.站立,交替地前屈躯干和返回原位。

Ⅷ.站立,向每侧侧屈躯干。

Ⅸ.沿着直线走,一足跟直接在另一足足趾之前。

Ⅹ.沿直线行走或沿地上的标记走。

Ⅺ.向侧方走和向后走。

Ⅻ.操正步走。

ⅩⅢ.行走时变换速度(增加速度会加重协调缺陷)。

ⅩⅣ.行走中突然停下或开始。

ⅩⅤ.环行行走和变换方向。

ⅩⅥ.用足跟或足尖行走。

ⅩⅦ.正常站位,观察患者睁眼和闭眼时的反应。

上表各项评分标准如下:

4分—能完成活动。

3分—能完成活动,但为保持平衡需要较少的身体接触加以防护。

2分—能完成活动,但为保持平衡需要大量的身体接触加以防护。

1分—不能活动。

(2)依总分进行评定的平衡试验

评估项目包括翻身、坐起、保持坐位、保持手膝位、在手膝位做出指定动作、从椅坐位站起、取跪立位、保持跪立位、用膝行走、在跪位上将一膝立起、保持一侧跪位、由一侧跪位站起、保持站立、单腿站立、单腿跳。

分值分为三个等级,0、1、0.5±分。

(3)平衡障碍严重程度分级

①Ⅴ级:

特征能单腿站立;

②Ⅳ级:

能单膝跪立;

③Ⅲ级:

腿前一腿后地站着时,能将身体重心从后腿移向前腿;

④Ⅱ3级:

能双足站立;

⑤Ⅱ2级:

能双膝跪立;

⑥Ⅱ1级:

能手膝位跪立;

⑦Ⅰ级:

能在伸直下肢的情况下坐着;

⑧0级:

伸直下肢时不能坐。

2、重心平衡测定法

重心平衡测定法能定量分析偏瘫患者站立位平衡能力以及偏瘫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平衡能力的差异。

(1)原理:

重心平衡检查是利用生物力学原理将重心平台与计算机连机,记录人体重心在平面连续变化的图形及轨迹并进行分析,判断人体静态稳定性。

压力传感器有机械的和电动的转能器,感受人体重心变化。

传感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得到与平衡相关的五种参数,即轨迹长度、轨迹总面积、平均摆速、前后摆速、左右摆速

重心摆动检查的检查标准有Kapteyn等提倡的国际标准及日本平衡神经科学会提出的学会标准。

(2)方法:

检查方法是受检者按特定位置并足站立于测检台上,双眼平视前方,两手自然垂于两腿侧,尽量保持稳定,先睁眼、后闭眼,各测试60秒(中间休息3分钟)。

3、步态分析

步态分析是利用力学的概念和已掌握的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对人体的行走功能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生物力学研究方法。

(1)方法:

根据采取的手段不同分为临床分析和仪器分析。

①临床分析指不用专门的步态分析仪器,靠肉眼和临床上常用的工具如秒表、卷尺等进行分析。

②仪器步态分析主要设备包括有计算机、测力台、摄像机、线性包络肌电图检波器等,可测出步行活动中的运动学参数、动力学参数、肌肉的电活动等。

运动学参数是指运动的形态、速度和方向等参数。

这些参数包括跨步特征(步速、步频、步长、站立像、迈步像等)、分节棍图、关节角度曲线、角度—角度图等。

测定方法为:

将直径约1分硬币大小的逆反射标记贴在患者髋、膝、踝等部位,让患者在指定的实验通道上行走,沿通道两侧布置多个摄像机。

运动学参数是专门研究引起运动的力的参数。

常用的主要方法有地反应力的测定。

测定时在实验室通道上设有测力台,患者步行时足踏在力台上即可将力的垂直分力(Z)、前后分力(Y)、侧向分力(X)等测出,经计算机处理,这些曲线即可供研究参考。

肌肉的电活动:

包络肌电图是研究肌肉在步行过程中的肌电活动的一种方法。

目前多采用表面电极,记录步行时有关肌肉的电活动,经线性包络检波器检出包络信号以供研究参考。

(十一)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1、BarthelADL指数

评定内容共10项,满分100分。

其中,移动动作、步行15分,修饰、洗澡5分,进食、用厕、大便控制、小便控制、穿衣、上下楼梯各10分

0—35分基本完全辅助,36—80分生活部分辅助,81—99分生活大部分自理,100分完全自理。

2、功能独立性评测(FIM)

包括运动13项,认知5项。

126分完全独立,108--125分基本独立,90—107分极轻度依赖,72—89分轻度依赖,54—71分中度依赖,36—53分重度依赖,19—35分极重度依赖,18分完全依赖。

(十二)其他评定

ROM评定,共济失调的评定等。

二、康复治疗

(一)康复治疗的原则

1、康复要早期进行。

2、介绍康复知识,是患者及家属积极参加康复治疗。

3、注意全方位进行康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