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按章节分类细胞呼吸精品试题含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82458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9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按章节分类细胞呼吸精品试题含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届高考生物按章节分类细胞呼吸精品试题含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届高考生物按章节分类细胞呼吸精品试题含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届高考生物按章节分类细胞呼吸精品试题含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届高考生物按章节分类细胞呼吸精品试题含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届高考生物按章节分类细胞呼吸精品试题含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届高考生物按章节分类细胞呼吸精品试题含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届高考生物按章节分类细胞呼吸精品试题含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届高考生物按章节分类细胞呼吸精品试题含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届高考生物按章节分类细胞呼吸精品试题含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届高考生物按章节分类细胞呼吸精品试题含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届高考生物按章节分类细胞呼吸精品试题含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届高考生物按章节分类细胞呼吸精品试题含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届高考生物按章节分类细胞呼吸精品试题含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届高考生物按章节分类细胞呼吸精品试题含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届高考生物按章节分类细胞呼吸精品试题含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届高考生物按章节分类细胞呼吸精品试题含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届高考生物按章节分类细胞呼吸精品试题含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届高考生物按章节分类细胞呼吸精品试题含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届高考生物按章节分类细胞呼吸精品试题含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按章节分类细胞呼吸精品试题含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届高考生物按章节分类细胞呼吸精品试题含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按章节分类细胞呼吸精品试题含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按章节分类细胞呼吸精品试题含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届高考生物按章节分类细胞呼吸精品试题含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5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细胞呼吸精品试题(含2014试题)

1.(江西红色六校2014级高三第二次联考)长期浸水会导致树根变黑腐烂。

树根从开始浸水到变黑腐烂的过程中,细胞呼吸速率的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在a点的有氧呼吸强度小于b点

B.Ⅰ阶段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速率下降

C.Ⅱ阶段根细胞的无氧呼吸速率上升

D.Ⅲ阶段曲线下降的主要原因与Ⅰ阶段不同

[解析]1.Ⅰ阶段根细胞随着水中溶解氧含量的下降,有氧呼吸速率下降;Ⅱ阶段水中溶解氧含量进一步下降,所以根细胞的无氧呼吸速率上升;Ⅲ由于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导致细胞新陈代谢减弱,以至于最后死亡——呼吸速率等于0。

2.(南通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下图为菠菜叶肉细胞内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进行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叶绿体  

B.过程②生成物H2O中的O来自(CH2O)

C.过程①和②中均可产生还原性氢          

D.过程①和②不能在原核细胞中发生

[解析]2.该生理过程图中:

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过程②表示有氧呼吸,该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为丙酮酸,第二阶段是水和丙酮酸生成二氧化碳,第三阶段是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气结合生产水,所以过程②生成物H2O中的O来自氧气;过程①中水的光解可以产生[H];没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如蓝藻;没有线粒体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如好氧细菌。

3.(湖北武汉2014届高三4月调研)某健康人感染流感病毒后,出现了发热.肌肉酸痛等症状。

该患者体内一般不会发生的是()

A.浆细胞通过与病毒结合抑制其增殖

B.效应T细胞裂解被病毒侵入的细胞

C.下丘脑的部分神经细胞活动增强

D.肌肉细胞中无氧呼吸的比例增加

[解析]3.某健康人感染流感病毒后,出现了发热.肌肉酸痛等症状,其刺激产生浆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抗体,抗体通过与病毒结合抑制其增殖;效应T细胞能与被病毒侵入的细胞(靶细胞)结合,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因为出现了发热现象,所以下丘脑某些神经细胞活动增强,增加了产热量;患者体内出现了肌肉酸痛等症状,是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了乳酸。

4.(河北唐山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下列关于“

”的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过程可在植物细胞中进行,也可在动物细胞中进行

B.②过程可产生ATP,也可不产生ATP

C.②过程可产生[H],也可消耗[H]

D.①过程可在线粒体中进行,也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解析]4.①过程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场所在细胞质基质中,都可以在植物细胞中进行,也可在动物细胞中进行;②过程为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或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有氧呼吸二三阶段都产生能量,而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ATP;②过程表示有氧呼吸时,第二阶段产生[H],第三阶段消耗[H],表示无氧呼吸时,消耗[H]。

5.(安徽江南十校2014届高三联考)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需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的对比实验,其中乙组作为对照组

B.若向B瓶和E瓶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则E瓶内的溶液会变黄

C.可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来检测C02的产生速率

D.若C瓶和F瓶中溶液都变浑浊,不能据此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解析]5.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组数目增倍,末期增倍的染色体组共存在2个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增倍,为108条;次级精母细胞前期和中期每条染色体含2个DNA,后期和末期每条染色体含1个DNA;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结束,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都减半,所以数量为a时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

6.(安徽江南十校2014届高三联考)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需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的对比实验,其中乙组作为对照组

  B.若向B瓶和E瓶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则E瓶内的溶液会变黄

  C.可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来检测C02的产生速率

  D.若C瓶和F瓶中溶液都变浑浊,不能据此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解析]6.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实验前后做对照,两种条件下自身对照;E瓶进行无氧呼吸,生成酒精,在酸性条件与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而B瓶进行有氧呼吸,不生成酒精,无灰绿色出现;B瓶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速率较快,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较短,石灰水变浑浊较快(浑浊量较大);E瓶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速率较慢,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时间较长,石灰水变浑浊较慢(浑浊量较小)。

7.(2014届青岛高三一模)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马铃薯块茎捣碎后的提取液中不能检测出蛋白质

B.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用澄清的石灰水可准确判断其呼吸方式

C.将叶绿体色素的提取液放于自然光和三棱镜之间,在屏幕上的连续光谱中变暗的是红光和蓝紫光区域

D.用药物阻断蛙屈肌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刺激传出神经,肌肉不能收缩

[解析]7.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蛋白质,所以提取液中能检测到蛋白质;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时都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用澄清的石灰水不能准确判断其呼吸方式;叶绿体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所以将叶绿体色素的提取液放于自然光和三棱镜之间,在屏幕上的连续光谱中变暗的是红光和蓝紫光区域;神经冲动传递方向是: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所以用药物阻断蛙屈肌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刺激传出神经,肌肉能收缩。

8.(北京海淀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科学家发现某些蚜虫能合成类胡萝卜素,其体内的类胡萝卜素不仅能吸收光能,把它传送给负责能量生产的组织细胞,而且还决定蚜虫体色的色素沉着。

阳光下蚜虫的ATP生成将会增加,黑暗时蚜虫的ATP含量便会下降。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蚜虫合成ATP时需要的能量不仅来自光能  

B.黑暗中蚜虫合成ATP时不伴随着O2的消耗

C.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会影响蚜虫个体生存机会  

D.可用样方法调查一定区域中蚜虫的种群密度

[解析]8.蚜虫体内可以合成类胡萝卜素,可以吸收光能,同时蚜虫可以进行呼吸作用产生ATP,此时合成ATP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对体内有机物的分解;黑暗中蚜虫不在吸收光能,进行呼吸作用合成ATP,蚜虫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属于有氧呼吸;类胡萝卜素可以吸收光能,提高蚜虫体内ATP含量,供给生命活动的利用,所以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会影响蚜虫个体生存机会;蚜虫个体较小,逐个调查种群密度难度较大,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9.(吉林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关于真核生物细胞呼吸正确的说法是      ( )

A.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就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没有叶绿体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C.线粒体中有机物分解释放的能量都用于合成ATP

D.有氧呼吸的酶只分布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中

[解析]9.线粒体是真核生物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水果进行无氧呼吸,若产生等量的二氧化碳,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更多;线粒体中有机物分解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用于合成ATP;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在: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中。

10.(吉林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即使细胞没有发生质壁分离,也不能判断是死细胞

B.硝化细菌既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C.ATP在细胞内含量并不高,活细胞都能产生ATP,也都会消耗ATP 

D.对真核细胞而言,呼吸作用产生CO2一定是在线粒体中

[解析]10.如果没有细胞壁,即使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没有发生质壁分离,也不能判断是死细胞;硝化细菌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在细胞质中进行有氧呼吸;活细胞进行性各项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所以活细胞都能产生能量;植物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时,可以产生二氧化碳,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11.(苏北四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整个实验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B.实验前先将葡萄糖溶液煮沸的目的是除去CO2

C.两种呼吸方式的产物中都有酒精

D.通过检查是否有CO2产生不能判断其呼吸方式

[解析]11.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光不是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因而不必再黑暗条件下进行;在实验前将葡萄糖溶液煮沸的目的主要是杀死溶液中的杂菌,防止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时,产物只有CO2和水,没有酒精,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和CO2;由于两种呼吸方式都有CO2产生,所以无法通过这一点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2.(苏北四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关于人体细胞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只有部分用于合成ATP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不需要氧的参与,该过程与有氧呼吸完全不同

D.细胞供氧不足时,无氧呼吸可将糖类氧化为乳酸或酒精

[解析]12.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只有少部分用于合成ATP;在有氧呼吸的第一和第二两个阶段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中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的参与,但它的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细胞供氧不足时,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的是乳酸,不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13.(厦门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某油料作物种子中脂肪含量占干重的70%。

将种子置于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种子(或幼苗)的干重和脂肪含量。

结果表明:

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d时减少了90%,种子(或幼苗)干重变化如图。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

A.第7d前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脂肪转变为糖类

B.第7d萌发种子(或幼苗)的鲜重达到最大值

C.第7d后种子干重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有氧呼吸消耗

D.第lld后必须提供光照才能使萌发种子(或幼苗)的干重增加

[解析]13.从图中可以看出,种子的干重先增加后减少,在6-8d时最大,培养条件为黑暗和蒸馏水。

干重增加不可能是来源于光合作用和矿质元素的吸收,因而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不会是C和N,只能是O:

应是吸收的水参与种子中物质代谢以及成为结合水等,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特别是胚乳中脂肪转化为幼苗中糖等亲水物质,会使细胞中结合水增加;从图中我们只能看出干重增加,看不到鲜重;胚乳中的脂肪大部分转化为糖后,呼吸消耗的糖大于转化生成的糖,所以干重减少;从图中可知,实验第11d时种子干重已经下降到开始时水平,并呈继续下降趋势,说明种子通过呼吸和生长发育,胚乳中的脂肪已经消耗殆尽,幼苗再增加干重只能靠幼苗的光合作用及从培养液中吸收无机盐离子。

14.(厦门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下列与酵母菌细胞呼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有氧呼吸的各个阶段均可产生还原性的氢

B.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在细胞质基质生成丙酮酸

C.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各阶段反应均需要酶的参与

D.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二氧化碳

[解析]14.有氧呼吸前两个阶段产生还原氢,第三阶段发生的发生的反应是:

前两个阶段产生的还原氢与氧气结合,产生水;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即:

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丙酮酸和还原氢;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生产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所以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各阶段反应均需要酶的参与;酵母菌的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水和大量能量,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酒精和少量能量,所以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二氧化碳。

15.(厦门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植物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液的渗透压逐渐变小

 B.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中,画滤液细线时应快速重复几次

 C.探究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可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检测CO2

 D.观察线粒体的实验中,制片时应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健那绿染液

[解析]15.植物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由于细胞失水,使细胞液的渗透压逐渐变大;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中,画滤液细线时应画一次后,待滤液干燥,再画,如此重复几次;探究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可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检测酒精,检测二氧化碳可用澄清的石灰水,也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观察线粒体的实验中,需要对线粒体进行染色,所以制片时应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健那绿染液。

16.(济宁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关于生命科学发展史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用澄清石灰水检测酒精的产生

B.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C.验证光合作用释放的O2全部来自H2O的实验中应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D.盂德尔利用测交实验,证实了目己对遗传因子传递规律所作假设的正确性

[解析]16.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检测酒精的产生;沃森和克里克建立的DNA分子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对照实验中一组向植物提供CO2和H218O,形成的氧气含有放射性,另外一组提供提供C18O2和H2O,形成的氧气不含有放射性,证明氧气来源于水;盂德尔利用测交实验,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证实了目己对遗传因子传递规律所作假设的正确性。

17.(资阳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诊断)下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②④中数值最大的是①   

B.⑤代表的物质是氧气

C.③的利用和⑥的产生在线粒体的同一位置进行  

D.原核生物不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解析]17.①②④分别代表有氧呼吸第一、第二、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其中释放能量最多的是④;⑤代表的物质是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与还原氢反应产生水,并释放大量能量;③水的利用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⑥水的产生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原核生物虽然没有线粒体,但是有些原核生物也可以完成图示全过程,如好氧菌。

18.(天津2014届高三七校联考)下图所示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装置均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B.装置乙在Ⅲ处可检测到有酒精生成

C.装置乙中应让Ⅱ先放置一会再与Ⅲ连接

D.装置甲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I处的CO2

[解析]18.酵母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无需在黑暗进行;装置乙在Ⅲ处可检测到有二氧化碳生成,酒精要提取Ⅱ处培养液检测;装置乙中应让Ⅱ先放置一会消耗氧气;装置甲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外界空气的二氧化碳。

19.(天津2014届高三七校联考)下列哪项的比例不符合1:

3(   )

A.酵母菌分别在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情况下消耗等量葡萄糖所释放出的CO2体积比

B.Aa与Aa个体杂交后代隐性性状与显性性状之比

C.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卵细胞与极体数目之比

D.白化病患者的正常双亲,再生下的正常孩子中纯合体与杂合体概率之比

[解析]19.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1摩尔葡萄糖所释放出的CO2为2摩尔,有氧呼吸消耗1摩尔葡萄糖所释放出的CO2为6摩尔,所以二氧化碳的体积比是1:

3;Aa与Aa个体杂交后代隐性性状与显性性状之比为1:

3;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1个卵细胞与3个极体;白化病患者的正常双亲,再生下的正常孩子中纯合体与杂合体概率之比为1:

2。

20.(天津2014届高三七校联考)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生长阶段体内物质的转变情况,图中a、b为光合作用的原料,①~④表示相关过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表示CO2     

B.③过程还能产生C3

C.④过程中有些反应还需要H2O参与   

D.②④过程中产生ATP最多的是④过程

[解析]20.据图分析:

b表示CO2;③表示暗反应,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产生C3;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一、二阶段生成的[H]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同时生成大量ATP,为②阶段。

21.(天津2014届高三七校联考)下图是外界条件对植物呼吸速率的影响曲线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从甲图可知细胞呼吸最旺盛时的温度是B点对应的温度    

B.乙图中曲线I表示有氧呼吸,曲线II表示无氧呼吸   

C.曲线I表示的生理过程所利用的有机物主要是葡萄糖  

D.曲线II最终趋于平衡,可能是受到温度或呼吸酶数量的限制

[解析]21.据图分析:

甲图B点呼吸速率最高;乙图曲线Ⅰ随着氧气浓度增加,呼吸速率逐渐下降,为无氧呼吸,曲线Ⅱ随着氧气浓度增加,呼吸速率逐渐上升,为有氧呼吸;细胞呼吸主要利用葡萄糖;有氧呼吸速率最终受到温度或呼吸酶数量的限制而趋于饱和。

22.(南通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8分)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右图是其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据图回答:

(1)酵母菌细胞在低渗溶液中能保持正常的形态,是因为它 具有 ▲ 。

(2)与大肠杆菌细胞相比。

其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酵母菌具 有 ▲ 。

(3)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是 ▲ (填序号);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是 ▲ (填序号)。

(4)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可以通过 ▲ (方式)运输到细胞外。

(5)图中含RNA的细胞器有 ▲ (填序号)。

(6)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②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

 ③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

 ④用滤纸吸去血细胞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

 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上述操作中②⑨两步有错误,请指出:

 ▲ ; ▲ 。

[解析]22.

(1)由于酵母菌具有①细胞壁的保护,所以将酵母菌细胞在低渗溶液中能保持正常的形态。

(2)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二者最大的区别是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或成形的细胞核。

(3)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产所是细胞质基质,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4)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基础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5)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另外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中也会含有少量的RNA。

(6)②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应该震荡以后再取样,保证随机取样;

③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血球计数板的使用和一般装片制作不同,应该先盖盖玻片再从一侧进行滴加。

23.(湖北武汉2014届高三4月调研)(10分)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常用于科学研究。

某小组在注射器中加入3mL含酵母菌的培养液,吸入9mL空气后加塞密封(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发现针管内的气体体积增加。

请回答:

(1)在缺氧条件下生长的酵母菌,细胞中线粒体的数目会逐代减少。

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这种变化,通常用____染液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2)吸取少量培养后的培养液,滴加适量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若溶液颜色变为____,则说明气体体积增加是由于酵母菌进行了____(“有氧”.“无氧”或“有氧和无氧”)呼吸。

(3)为排除气体体积增加是由外界环境条件改变引起,应在实验时增设一对照组同步实验。

请描述对照组的设置,并预测实验结果。

[解析]23.⑴健那绿是用来检测线粒体的活性染料,可以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⑵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能与酒精反应,产生灰绿色;而酒精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

⑶对照实验:

另取一相同装置,将注射器中的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换成等量的灭活的培养液,其它都相同;若对照组实验前后气体体积不变,表明气体体积增加不是外界环境条件改变引起的。

24.(黑龙江省哈三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综试题)【生物一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15分)

酒精浓度过高会抑制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影响酒精产量。

为此,研究人员将酒精耐受基因转入野生型酵母菌中,经筛选得到了耐高浓度酒精的酵母菌。

过程如图甲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筛选得到耐高浓度酒精酵母菌的技术是__________。

②、③过程需要重复几次,目的是__________。

某同学尝试过程③的操作,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乙所示。

该同学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

(2)为证明分离纯化得到的酵母菌能提高酒精产量,可将等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耐高浓度酒精的酵母菌分别接种于含等量葡萄糖的A、B两组发酵装置中,在__________℃条件下__________(填“密闭”或“充气”)培养。

一段时间后取样,用__________检测,若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则说明耐高浓度酒精的酵母菌能提高酒精产量。

[解析]24.

(1)由图中过程,可以看出获得耐受高浓度酒精酵母菌的过程,通过导入酒精耐受基因,构建重组质粒,导入酵母菌,筛选,该过程属于基因工程;②、③过程为筛选、接种和接种到新的培养基,重复该过程,是为了进一步分离纯化获得耐酒精能力强的酵母菌;由图乙中的菌落分布特点为左边多,右边少,该同学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2)为证明分离纯化得到的酵母菌能提高酒精产量,需要有对照组,对照组选择野生型酵母菌;酵母菌生长的最适温度在20℃左右,所以将发酵装置放在18---25℃条件下;酒精发酵须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所以需要密闭培养;酸性重镉酸钾与酒精反应出现灰绿色,颜色越浓酒精越多。

25.(河北唐山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8分)下图表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序号①、②、③、④代表相关激素,请分析回答:

(1)寒冷刺激后,图中         (填序号)的含量最早增加;图中③分泌增加几乎可作用于全身细胞,提高细胞           ,使机体产生更多热量。

(2)当饮水过少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器官C中的   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图中④        激素释放增加,促进器官B中    对水的重吸收。

(3)从图中可看出甲状腺本身受神经系统的           (“直接”、“间接”)调节;甲亢病人③的含量过多,会使神经系统            。

[解析]25.

(1)寒冷刺激后,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会增加,是由于② 促甲状腺激素和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的增加,其中① 首先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功能是促进代谢,使机体产热增加。

(2)器官C是下丘脑,下丘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